养生健康

牛耳枫功能主治

牛耳枫功能主治

枫蓼肠胃康颗粒的主要成分为牛耳枫、辣蓼,牛耳枫的枝叶可供入药,中药名为牛耳枫枝叶,味辛、苦,性凉,有毒,具清热解毒、舒筋活血、祛风止痛、解毒消肿、理气健脾、除湿化滞等功效,主治疮疡肿毒、风湿骨痛、跌打损伤及毒蛇咬伤等,而辣蓼的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散瘀止痛,解毒消肿,杀虫止痒。 枫蓼肠胃康颗粒属于中成药,处方药范畴,具有理气健胃,除湿化滞的功效,用于中运不健、气滞湿困而致的急性胃肠炎及其所引起的腹胀、腹痛和腹泻等消化不良症,服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饮食宜清淡,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枫蓼肠胃康颗粒可抑制胃酸和胃液分泌量,对动物在体回肠收缩幅度和频率均有明显抑制;另外还对实验性胃炎模型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而且用于急性胃肠炎,属伤食泄泻型及湿热泄泻型者,证见腹痛腹满、泄泻臭秽、恶心呕腐或有发热恶寒苔黄脉数等,亦可用于食滞胃痛而证见胃脘痛、拒按、恶食欲吐、嗳腐吞酸、舌苔厚腻或黄腻脉滑数者。

薄荷的功能主治

⒈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该品辛以发散,凉以清热,清轻凉散,为疏散风热常用之品,故可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头痛、发热、微恶风寒者,常配银花、连翘、牛蒡子、荆芥等同用,如银翘散。

⒉用于头痛目赤,咽喉肿痛。该品轻扬升浮、芳香通窍,功善疏散上焦风热,清头目、利咽喉。用治风热上攻,头痛目赤,多配合桑叶、菊花、蔓荆子等同用;用治风热壅盛,咽喉肿痛 ,常配桔梗、生甘草、僵蚕、荆芥、防风等同用。

⒊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该品质轻宣散,有疏散风热,宣毒透疹之功,用治风热束表,麻疹不透,常配蝉蜕、荆芥、牛蒡子、紫草等,如透疹汤;治疗风疹瘙痒,可与苦参、白鲜皮、防风等同用,取其祛风透疹止痒之效。

⒋用于肝郁气滞,胸闷胁痛。该品兼入肝经,能疏肝解郁,常配合柴胡、白芍、当归等疏肝理气调经之品,治疗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如逍遥散。

附子的功能主治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踒躄拘挛,阳萎,宫冷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1)回阳救逆:有较强之回阳作用。用于畏寒、肢冷、脉微欲绝之虚脱,常配伍人参,或干姜、甘草)。

(2)补益阳气:附子辛热,其性走而不守,能通行十二经,故凡阳气不足之证均可用之,尤能补益肾阳。补肾阳常配肉桂。

(3)祛寒止痛:本品大热,祛寒力强,故能治寒邪内侵之胃腹疼痛、泄泻,以及寒湿阻络之痹痛。

①《本经》:"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

②《别录》:"脚疼冷弱,腰脊风寒,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坚肌骨,强阴,又堕眙,为百药长。"

③《本草拾遗》:"醋浸削如小指,纳耳中,去聋。去皮炮令坼,以蜜涂上炙之,令蜜入内,含之,勿咽其汁,主喉痹。"

④《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去脏腑沉寒;补助阳气不足,温热脾胃。"

⑤李杲:"除脏腑沉寒,三阴厥逆,湿淫腹痛,胃寒蛔动;治经闭;补虚散壅。"

⑥王好古:"治督脉为病,脊强而厥。"

⑦《纲目》:"治三阴伤寒,阴毒寒疝,中寒中风,痰厥气厥,柔痓癫痫,小儿慢惊,风湿麻痹,肿满脚气,头风,肾厥头痛,暴泻脱阳,久痢脾泄,寒疟瘴气,久病呕哕,反胃噎膈,痈疽不敛,久漏冷疮。合葱涕,塞耳治聋。"

⑧《本草备要》:"补肾命火,逐风寒湿。"

⑨《本草从新》:"治痘疮灰白,一切沉寒痼冷之证。"

山楂功能主治

【功能主治】

消食积,散瘀血,驱绦虫。治肉积,癥瘕,痰饮,痞满,吞酸,泻痢,肠风,腰痛,疝气产后儿枕痛,恶露不尽,小儿乳食停滞。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用于肉食积滞、胃烷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血脂症。

①陶弘景:"煮汁洗漆疮。"

②《唐本草》:"汁服主利,洗头及身上疮痒。"

③《本草图经》:"治痢疾及腰疼。"

④《履巉岩本草》:"能消食。"

⑤《日用本草》:"化食积,行结气,健胃宽膈,消血痞气块。"

⑥《滇南本草》:"消肉积滞,下气;治吞酸,积块。"

⑦《本草蒙筌》:"行结气,疗颓疝。"

⑧宁原《食鉴本草》:"化血块,气块,活血。"

⑨《纲目》:"化饮食,消肉积,癥瘕,痰饮痞满吞酸,滞血痛胀。"

⑩《本草再新》:"治脾虚湿热,消食磨积,利大小便。"

⑾《本草撮要》:"冻疮涂之。"

牛耳枫形态特征

灌木,高1.5-4米;小枝灰褐色,径3-5毫米,具稀疏皮孔。叶纸质,阔椭圆形或倒卵形,长12-16厘米,宽4-9厘米,先端钝或圆形,具短尖头,基部阔楔形,全缘,略反卷,干后两面绿色,叶面具光泽,叶背多少被白粉,具细小乳突体,侧脉8-11对,在叶面清晰,叶背突起;叶柄长4-8厘米,上面平或略具槽,径约2毫米。总状花序腋生,长2-3厘米,雄花花梗长8-10毫米;花萼盘状,径约4毫米,3-4浅裂,裂片阔三角形;雄蕊9-10枚,长约3毫米,花药长圆形,侧向压扁,药隔发达伸长,先端内弯,花丝极短;雌花花梗长5-6毫米;苞片卵形,长约3毫米;萼片3-4,阔三角形,长约1.5毫米;子房椭圆形,长1.5-2毫米,花柱短,柱头2,直立,先端外弯。果序长4-5厘米,密集排列;果卵圆形,较小,长约7毫米,被白粉,具小疣状突起,先端具宿存柱头,基部具宿萼。花期4-6月,果期8-11月。

香附的功能主治

理气解郁,止痛调经。治肝胃不和,气郁不舒,胸腹胁肋胀痛,痰饮痞满,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1)理气解郁:用于肝气郁结之胸胁及胃腹胀痛。配柴胡、青皮治胸胁痛。配高良姜(名良附丸)治胃寒痛。

(2)调经止痛:用于肝气郁结之月经不调、小腹胀痛。配艾叶治寒凝气滞之行经腹痛。

①《别录》:"主除胸中热,充皮毛,久服利人,益气,长须眉。"

②《唐本草》:"大下气,除胸腹中热。"

③《医学启源》:"快气。"

④李杲:"治一切气,并霍乱吐泻腹痛,肾气,膀胱冷,消食下气。"

⑤《汤液本草》:"治崩漏。"

⑥《滇南本草》:"调血中之气,开郁,宽中,消食,止呕吐。"

⑦《纲目》:"散时气寒疫,利三焦,解六郁,消饮食积聚,痰饮痞满,跗肿,腹胀,脚气,止心腹、肢体、头、目、齿、耳诸痛,痈疽疮疡,吐血,下血,尿血,妇人崩漏带下,月候不调,胎前产后百病。"

牛耳枫的功效介绍

【香胶木的功效介绍】:

香胶木 (《陆川本草》)

【异名】茶胶树、刨花(《海南植物志》),牛耳胶、瓢花木(《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为樟科植物毛黄肉楠的树皮或叶。

【植物形态】毛黄肉楠小乔木或灌木,高达4~6米。

枝有棕色绒毛。

叶互生,常3或5片近轮生;叶片革质,倒卵形成椭圆形,长12~20厘米,宽5~12厘米,先端急渐尖,基部急尖,新叶两面有红棕色绒毛,老叶上面光亮,下面有锈色毛;中脉及侧脉上面稍凸起,下面明显凸起;叶柄粗,长1.5~3厘米,有绒毛。

花单性,雌雄异株;圆锥状花序腋生;雄花序长6厘米,雄花花被裂片椭圆形,长3毫米,有长柔毛,雄蕊9,最内的3枚基部的腺体通常无柄,花丝有长柔毛,花药长圆形,退化雌蕊细小,柱头2浅裂;雌花序长10厘米,雌花花被裂片长1.5~2毫米,有缘毛,外面有长柔毛,退化雄蕊细小,雌蕊有长柔毛,花柱弯曲,柱头2裂。

果球形,径4~6毫米,果托盘状。

花期8~12月。

果期翌年2~3月。

生混交林中,分布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山药的功能主治

健脾,补肺,固肾,益精。治脾虚泄泻,久痢,虚劳咳嗽,消渴,遗精、带下,小便频数。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①《本经》:"主伤中,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

②《别录》:"主头面游风,风头(一作"头风")眼眩,下气,止腰痛,治虚劳羸瘦,充五脏,除烦热,强钥。"

③《药性论》:"补五劳七伤,去冷风,止腰痛,镇心神,补心气不足,患人体虚羸,加而用之。"

④《食疗本草》:"治头疼,助阴力。"

⑤《日华子本草》:"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主泄精健忘。"

⑥朱震亨:"生捣贴肿硬毒,能消散。"

⑦《伤寒蕴要》:"补不足,清虚热。"

⑧《纲目》:"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

藿香的功能主治

【功能主治】快气,和中,辟秽,祛湿。治感冒暑湿,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疟疾,痢疾,口臭。

①"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

②"治脾胃吐逆,为最要之药。"

③补卫气,益胃气,进饮食,又治吐逆霍乱。"

④"温中快气。肺虚有寒,上焦壅热,饮酒口臭,煎汤漱。"

⑤"散寒湿、暑湿、郁热、湿热。治外感寒邪,内伤饮食,或饮食伤冷湿滞,山岚瘴气,不伏水土,寒热作疟等症。"

⑥"解表散邪,利湿除风,清热止渴。治呕吐霍乱,疟,痢,疮疥。梗:可治喉痹,化痰、止咳嗽。"

小豆功能主治

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治水肿,脚气,黄疸,泻痢,便血,痈肿。

①《本经》:"主下水,排痈肿脓血。"

②《别录》:"主寒热,热中,消渴,止泄,利小便,吐逆,卒澼,下胀满。"

③《药性论》:"消热毒痈肿,散恶血、不劲烦满。治水肿皮肌胀满;捣薄涂痈肿上;主小儿急黄、烂疮,取汁令洗之;能令人美食;末与鸡子白调涂热毒痈肿;通气,健脾胃。"

④《食疗本草》:"和鲤鱼烂煮食之,甚治脚气及大腹水肿;散气,去关节烦热,令人心孔开,止小便数;绿赤者,并可食。暴利后气满不能食,煮一顿服之。"

⑤《蜀本草》:"病酒热,饮汁。"

⑥《食性本草》;"坚筋骨,疗水气,解小麦热毒。"

⑦《日华子本草》:"赤豆粉,治烦,解热毒,排脓,补血脉。"

⑧《纲目》:"辟温疫,治产难,下胞衣,通乳汁。"

⑨《本草再新》:"清热和血,利水通经,宽肠理气。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3~1两;或入散剂。外用:生研调敷。

【宜 忌】

①陶弘景:"性逐津液,久食令人枯燥。"

②《食性本草》:"久食瘦人。"

③《随息居饮食谱》:"蛇咬者百日内忌之。"

牛耳枫理化

理化鉴别

苦木苦味素类反应.取牛耳枫子粉末12g,加甲醇100ml。回流45min,冷却,滤过回收甲醇至12ml。加水(含少量氯化钠)50ml,滤过,滤液以40ml已烷振摇10min脱脂,再用二氯甲烷取二次(20ml,10ml),回收二氯甲烷至10ml备用。取样2ml置于试管中,沿管壁加入硫酸2ml,两液面交界处显红棕色。振摇,静置5min,上层液面显溃红棕色。

薄层层析实验,样品制备:取鸦胆子、牛耳枫子脱脂样品粉末各4g,分别用水煎煮二次(30ml、20ml,时间为30min、20min合并滤液浓缩至10ml,用氯仿萃取二次(10ml、5ml),合并氯仿液,浓缩至1ml供点样用。用硅胶G0.5CMC-Na薄层板,氯仿一甲醇(9:1)为展开剂,上行法,展距为15cm。取出挥干。在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显出不同亮白色荧光斑点。再喷以5一FeCI,乙醇溶液,结果出现深浅不一的蓝黑色斑点。

紫外吸收光谱,取牛耳枫子粉末2g,置于100ml圆底烧瓶中。加石油醚40ml加热回流1h,冷却至室温,滤过,滤液置50ml容量瓶中,用石油醚加至刻度。取1ml用石油醚稀释至100倍待测。以相应溶液作空白,用岛津UV一160A测紫外吸收,结果显示:牛耳枫子在234nm处有一最大吸收峰。[7]

玄参的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主温热病热和营血;身热;烦渴;舌绛;发斑;骨蒸劳嗽;虚烦不寤;津伤便秘;目涩昏花;咽喉喉肿痛;瘰疬痰核;痈疽疮毒。

相关推荐

灵芝的功能主治

1、心神不宁,失眠,惊悸。该品味甘性平,入心经,能补心血、益心气、安心神,故可用治气血不足、心神失养所致的心神不宁、失眠、惊悸、多梦、健忘、体倦神疲、食少等症。可单用研末吞服,或与当归、白芍、酸枣仁、柏子仁、龙眼肉等同用。野生灵芝 2、咳喘痰多。该品味甘能补,性平偏温,入肺经,补益肺气,温肺化痰,止咳平喘,常可治痰饮证,见形寒咳嗽、痰多气喘者,尤其对痰湿型或虚寒型疗效较好。可单用或与党参、五味子、干姜、半夏等益气敛肺,温阳化饮药同用。 3、虚劳症。该品有补养气血作用,故常用治虚劳短气、不思饮食、手足逆冷、

榛蘑的功能主治

祛风活络,强筋 干榛蘑 壮骨。用于腰腿疼痛,佝偻病,癫痫。 榛蘑是白蘑科食用真菌。野生榛蘑是中国东北特有的山珍之一,是极少数不能人工培育的食用菌之一。 榛蘑味道虽非常鲜美,但却因为新鲜的榛蘑保鲜期很短,而干品的卖相不好看而未真正的打开中国市场,多半出口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榛蘑炖小鸡就是东北人招待贵客的不可缺少的传统佳肴, 榛蘑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经常食用可加强肌体免疫力、益智开心、益气不饥、延年轻身等作用。

丁香的功能主治

温中,暖肾,降逆。治呃逆,呕吐,反胃,泻痢,心腹冷痛,痃癖,疝气,癣疾。 ①《药性论》:"治冷气腹痛。" ②《海药本草》:"主风疳匿,骨槽劳臭。治气,乌髭发,杀虫,疗五痔,辟恶去邪。治奶头花,止五色毒痢,正气,止心腹痛。" ③《日华子本草》:"治口气,反胃,疗肾气,奔豚气,阴痛,壮阳,暖腰膝,杀酒毒,消痃癖,除冷劳。" ④《开宝本草》:"温脾胃,止霍乱。(治)壅胀,风毒诸肿,齿疳匿。" ⑤《本草蒙筌》:"止气忒、气逆。" ⑥《纲目》:"治虚哕,小儿吐泻,痘疮胃虚灰白不发。" ⑦《本

羊髓的功能主治

益阴补髓,润肺泽肌。治虚劳羸弱,肺痿,骨蒸,咳嗽,消渴,皮毛憔悴,痈疽,疮疡,目赤,目翳。 ①《别录》:"主男女伤中,阴气不足,利血脉,益经气,以酒服之。" ②《千金·食治》:"却风热,止毒。" ③《食疗本草》:"酒服之补血,主女人风血虚闷。" ④《删繁本草》:"治肺虚毛悴,酥髓汤中用之。" ⑤《纲目》:"润肺气,泽皮毛,灭疤痕。" ⑥《随息居饮食谱》:"润五脏,充液,补诸虚,调养营阴,滑利经脉,却风化毒,填髓。"

冬瓜子功能主治

【别名】白瓜子,瓜子,瓜瓣,冬瓜仁,瓜犀【药用部位】为葫芦科植物冬瓜的种子。植物形态详"冬瓜"条。【成份】种子含皂甙0.68%、脂肪、尿素、瓜氨酸等。 同属植物Benincasaccrifera种子的脂肪油中含亚油酸62.3%,油酸21.9%,饱和脂肪酸15.6%,种子中并分离出少量腺嘌呤,胡芦巴碱等。【功能主治】润肺,化痰,消痈,利水。治痰热咳嗽,肺痈,肠痈,淋病,水肿,脚气,痔疮,鼻面酒皶。 ①《本经》:"益气。" ②《别录》:"主烦满不乐。" ③崔禹锡《食经》:"利水道,去淡水。"

沙姜的功能主治

温中,消食,止痛。治心腹冷痛,停食不化,跌打损伤,牙痛。用于胸隔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 ①《品汇精要》:辟秽气;为末擦牙,祛风止痛及牙宣口臭。 ②《纲目》:暖中,辟瘴疠恶气。治心腹冷气痛,寒湿霍乱,风虫牙痛。 ③《本草汇言》:治停食不化,一切寒中诸证。 ④《岭南采药录》:治跌打伤,又能消肿。治骨哽,以之和赤芍、威灵仙等分,水煎服。

青皮的功能主治

疏肝破气,散结消痰。治胸胁胃脘疼痛,疝气,食积,乳肿,乳核,久疟癖块。 ①《本草图经》:"主气滞,下食,破积结及膈气。" ②《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厥阴、少阳之分有病用之。破坚癖,散滞气,去下焦诸湿,左胁有积气。" ③《纲目》:"治胸膈气逆,胁痛,小腹疝气,消乳肿,疏肝胆,泻肺气。" ④《本草备要》:"除痰消痞,治肝气郁结,胁痛多怒,久疟结癖,疝痛,乳肿。" ⑤《现代实用中药》:"治胃痛,吐逆,解热,消痰水。"

紫草的功能主治

凉血,活血,清热,解毒。治温热斑疹,湿热黄疸,紫癜,吐、衄、尿血,淋浊,热结便秘,烧伤,湿疹,丹毒,痈疡。 ①《本经》:"主心腹邪气,五疸,补中益气,利九窍,通水道。" ②《别录》:"疗腹肿胀满痛。以合膏,疗小儿疮及面齄。" ③《药性论》:"治恶疮、瘑癣。" ④《本草图经》:"治伤寒时疾,发疮疹不出者,以此作药,使其发出。" ⑤《纲目》:"治斑疹、痘毒,活血凉血,利大肠。" ⑥《医林纂要》:"补心,舒肝,散瘀,活血。" ⑦《吉林中草药》:"治便秘,尿血。" ⑧《陕西中草药》:

丝瓜的功能主治

①治肠风:绵瓜不拘多少,烧灰存性,酒调二钱,空心下。 ②治痔漏脱肛:丝瓜烧灰、多年石灰、雄黄各五钱。为末,以诸胆、鸡子清及香油和调贴之,收上乃止。 ③治肛门酒痔:丝瓜烧存性,研末,酒服二钱。 ④治白崩:棕榈(烧灰)、丝瓜。上各等分,为细末。空心酒调下。 ⑤治风热腮仲:丝瓜烧存性,研末,水调搽之。 ⑥治痈疽不敛,疮口太深:丝瓜捣汁频抹之。 ⑦治天疱湿疮:丝瓜汁调辰粉频搽之。 ⑧治玉茎疮溃:丝瓜连子捣汁,和五倍子末赖搽之。 ⑩治干血气痛,妇人血气不行,上冲心膈,变为干血气者:丝瓜一枚,烧存性,空心温酒服。

牛至的功能主治

解表,理气止痛。治感冒,扁桃体炎,痧气腹痛,胃气痛。 ①《浙江民间草药》:开膈理气。治胃气痛,痧气。 ②《杭州药植志》:治感冒和吐血。 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解毒消炎,利尿镇痛。治中暑,感冒,胃痛。 附方 ①治溃疡病:牛至、红木香各三钱,蒲公英一两,徐长卿二钱。水煎服。 ②治扁桃体炎:牛至一两五钱,加蜂蜜适量。水煎服。 ③治疖子:牛至、野菊花各三钱,紫花地丁、蒲公英各一两。水煎服。 ④治蜈蚣咬伤:牛至捣汁外敷。(选方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