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尿白蛋白结果与讨论

尿白蛋白结果与讨论

1、不同计算方法尿白蛋白正常值:以mg/L计算,范围2.2~41.7,均值12.7;以mg/gCr计算,范围2.7~26.1,均值8.1;以mg/24 h计算,范围2.4~34.3,均值11.4。因尿白蛋白值呈非正态分布,低值无临床意义,在建立参考范围时以百分位数法按单侧值95%上限确定。从以上结果可见,不同计算方法的结果正常值范围有明显差异,尤以每升结果报告时,由于受尿量影响较大,正常范围较宽,这样易使部分异常标本落入正常范围而延误诊断。

2、高血压组:诊断Ⅰ期、Ⅱ期高血压的标准是以是否累及血管、脏器为依据,我们测定的41例Ⅱ期患者中,常规尿蛋白定性均未发现肾脏损害,诊断是以眼底改变和心电图改变为主。我们将测定结果依据高血压病期、病程、分组进行统计,结果。Ⅰ期21例,范围4.6~38.2 mg/gCr,均值17.8 mg/gCr;Ⅱ期41例,范围5.1~62 mg/gCr,均值29.7 mg/gCr;舒张压95~105 mmHg 34例,范围4.6~43.4 mg/gCr,均值16.4 mg/gCr;舒张压106~120 mmHg 28例,范围5.0~62 mg/gCr,均值31.2 mg/gCr;病程2~10年19例,4.6~40.2 mg/gCr,均值13.1 mg/gCr;病程11~15年,28例,范围4.6~54.2 mg/gCr,均值19.3 mg/gCr;病程16~27年,15例,范围5.1~62 mg/gCr,均值37.2 mg/gCr。上述结果中以正常值? mg/gCr为界,Ⅰ期高血压中有4例超过正常值,Ⅱ期高血压中有14例超过正常值,说明这些患者已有轻度肾损害。尤其1期高血压中有五分之一患者出现尿白蛋白异常,尿白蛋白的值与病程及血压水平相关。

3、糖尿病组:42例糖尿病患者按病程分组,2~10年28例,尿白蛋白为5.2~39.6 mg/gCr,均值21.2 mg/gCr,大于25 mg/gCr 13例;11年以上组14例,结果为10.4~68.

1 mg/gCr,均值29.4 mg/gCr,大于25 mg/gCr 8例。通过了解病史并分析结果,坚持长期口服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治疗者与不经常治疗两者结果间有明显差异(P?.01)。

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最理想的方法是留取24小时标本,但因留取困难,在实际应用上受到限制。随机尿测定是目前最常用,最易行的方法。但应同时测定肌酐,因每日肌酐排除量相对恒定,可避免尿量变化对结果的影响。尿微量白蛋白测定是一种灵敏、简便、快速的测定方法,易于在常规实验室中广泛应用,对早期肾损害的诊断远远优于常规定性或半定量试验。

糖尿病诊断标准

1.尿微量白蛋白

正常人尿中有微量的白蛋白排出,但24小时内不会超过20毫克,当糖尿病患者发生肾脏损害时,从尿中排出的白蛋白就会增加,当24小时尿白蛋白的排出量为30-200毫克时说明肾脏已有病变。

2.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抗体、谷氟酸脱羧酶抗体

这些抗体的出现说明了患者体内存在着针对胰岛的自身免疫反应,若抗体阳性者多为1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初期测定意义较大,如果发病已较长时间,抗体可能转为阴性。

3.糖基化血清蛋白或果糖胺

糖基化血清蛋白果糖胺是葡萄糖与血清蛋白主要是白蛋白结合的产物,其水平的测定可反映测定前1-3周血糖浓度的平均水平,不受临时血糖浓度波动的干扰。其临床意义与糖基化血红蛋白相似。

4.血胰岛素及C肽

胰岛素β细胞所分泌的胰岛素原可被相应的酶水解生成胰岛素和C肽,因此血胰岛素和C肽都能反映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分泌能力。胰岛素的测定会受到一些外源性胰岛素的干扰,例如测定注射过胰岛素或正在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而C肽的测定则相对稳定。

尿微量白蛋白该怎么办

正常人24小时内尿白蛋白排出量很少,约为30mg,即每分钟排出量为20.8ug。白蛋白是尿蛋白的主要成分,约占40~50%。尿中白蛋白排泄量与肾小球滤过量成正比,尿白蛋白排出过多主要反映肾小球损伤造成的滤过缺陷。

尿微量白蛋白尿是指常规方法无法检出、但是高于正常的白蛋白尿。

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的检测方法包含如下三种,无论哪一种超过了正常范围,都称为尿微量白蛋白增加。

1)尿白蛋白排泄,正常范围是20-200ug/min,需要收集4小时尿液。

2)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正常范围是30-300mg/24小时,需收集24小时尿。

3)尿白蛋白/肌酐,正常范围是2.5-25mg/g,需收集随机尿。

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最理想的方法是留取24小时标本,但因留取困难,在实际应用上受到限制。随机尿测定是目前最常用,最易行的方法。近年来,以检测清晨第一次尿或任意一次尿液中白蛋白与肌酐比值代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避免尿量变化对结果的影响。

美国的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也建议检测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来代替传统的定时尿液收集方法。尽量用清晨第一次尿,若得不到晨尿也可以用任意一次尿。但注意在3-6月内检测至少2次阳性才能诊断。

通常的尿液检查中,尿微量白蛋白的增加是肾损害的早期指标,其增加对各种肾脏病及高血压、糖尿病的早期肾损害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是临床诊断的标准及治疗的靶目标。

尿微量白蛋白高饮食忌宜有哪些

饮食是生命所必须的,但是良好的饮食可以帮助身体更健康。对于尿微量白蛋白患者在饮食上具体有以下几点要求:

1.禁止食用植物蛋白:主要是植物蛋白中含有大量的嘌呤物质,主要是通过肾脏排出体外的,无疑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因此饮食中应该小心注意。

2.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尿蛋白高的患者应该适当的补充新鲜的水果或是蔬菜,尤其是含维生素或是矿物质高的食物。比如:含镁丰富的如肉类、动物内脏、大麦、小麦、小米等;富含锌的扁豆、玉米粉、南瓜、小米、茄子、萝卜、胡萝卜、小麦、大白菜等;含钙质比较高的有牛奶及其制品、海带、芝麻酱、鱼类虾皮、绿色蔬菜等,但是这要注,特别是高磷患者切勿食用。

3.低盐或无盐饮食:尿蛋白高患者肾病的可能性比较大,此时应该注意食盐的摄入量尤其是已经出现水肿、高血压或是尿少的患者。

4.饮食节制:最后要注意禁止食用辛辣、生冷、刺激的食物,戒烟酒。

尿白蛋白临床意义

病理性增高:见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妊娠子痫前期,是肾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

人体代谢正常情况下,尿中的白蛋白极少,具体到每升尿白蛋白不超过20mg(<20mg/L),所以叫微量白蛋白。如果在体检后发现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在20mg/L-200mg/L范围内,就属于微量白蛋白尿,如果患者能够经过规范的修复肾单位,逆转纤维化治疗,尚可彻底修复肾小球,消除蛋白尿,尿常规尿蛋白的显示为阴性(-)或(+-)。而当尿中微量白蛋白超过200mg/L时,就应该引起注意了,此时证明肾病患者已有大量白蛋白漏出,可能出现低蛋白血症,肾病发展离不可逆期只有一步之遥,尿常规测试尿蛋白阳性(+)~(+++),如果不及时进行医治,就会进入尿毒症期。

检查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意义何在?临床中,通常应用尿微量蛋白指标来监测肾病的发生。尿微量蛋白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肾病最敏感、最可靠的诊断指标。通过尿微量白蛋白的数值,结合发病情况、症状以及病史陈述就可以较为准确的诊断病情,判断病情进入了纤维化那个阶段。[3]

微量白蛋白尿也是整个血管系统改变的征象,并可认为是动脉病变的“窗口”,因为它是肾脏和心血管系统改变的早期指征。

2型糖尿病疾病现状及尿微量白蛋白筛查的重要性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近20年来发病率显著升高,且发病年龄提前,据调查,全球20—79岁人群患病人数约1.5亿,其中患病人数最多的前3位国家是:印度、中国、美国合计约7000万。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也逐年上升,1996年11个省市的调查显示3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3.2%,1998—2001年上海的调查显示患病率达10%。

大量研究证实了2型糖尿病是心血管事件及死亡、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终末期肾病及死亡的危险因子,而合并高血压更加重了这种危险性。将近有一半的2型糖尿病合并有高血压。

2型糖尿病中,尿白蛋白量为死亡的危险因子。随着尿白蛋白浓度的增加,患者存活率下降,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肾病最早期的临床证据。

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发展为严重肾脏并发症的高风险,一旦由微量白蛋白尿发展为蛋白尿,肾功能的进一步降低将是不可避免的。不幸的是,进入血液透析过程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期望生存期大约只有两年。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的微量白蛋白尿筛查是必要的,因为这样能尽早决定适当的治疗措施以减缓这一进行性发展过程。

2型糖尿病防止肾病进展的主要策略包括:有效控制血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已证明有明显益处,同时控制血糖,低蛋白饮食。

基于2型糖尿病的现状,早期发现尿微量白蛋白的患者显得尤为重要,现有数据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患病率30%—40%左右,为此,美国糖尿病学会推荐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在初诊断时及以后每年检查微量白蛋白尿,2003年的报告中更强调糖尿病肾病的全过程都必须治疗,2型糖尿病伴有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或临床蛋白尿者推荐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治疗

一些国内权威的肾病专家主张早期预防微量白蛋白尿要从青壮年开始,随着生活的富足,肾病伴随着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肥胖等并发症越来越年轻化,市场上也逐渐出现了家庭就可以自我检测肾功能的诊断试剂。

尿微量白蛋白的介绍

1982年Viberti等发现糖尿病患者尿中总蛋白在正常范围,而尿白蛋白排泄增加的现象,首先提出了尿微量白蛋白(ALB)的概念。白蛋白是重要的血浆蛋白质之一,在正常情况下,白蛋白的分子量大,不能越过肾小球基膜。因此,在健康人尿液中仅含有浓度很低的白蛋白,具体到每升尿白蛋白不超过20mg,所以又被称为“尿微量白蛋白”。疾病时,肾小球基膜受到损害致使通透性发生改变,任何能够引起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高的病变,均可导致白蛋白的排出。这个时候白蛋白即可进入尿液中,尿白蛋白浓度即可出现持续升高。测定尿白蛋白最理想的方法是留取24小时尿标本,由于尿白蛋白的排泄量存在较大程度的变异,所以未定时的尿液标本(随意尿)一次白蛋白排泄量增加,可能并无意义,连续2~3次增高方有诊断价值。测定方法包括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等。

尿白蛋白解释

尿微量白蛋白,很多人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对于疾病的专业名词,出现在生活中的情况很少见,也就造成大家都不认识的局面。

当一名患者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或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经常同时发生)时,肾脏血管会发生病变改变了肾脏滤过蛋白质(尤其是白蛋白)的功能,这使得蛋白质渗漏到尿中。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影响肾脏的早期征象,为糖尿病肾病。

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的早期肾脏受损的表征。无论哪种疾病引起的尿微量白蛋白都是因起始原因不同造成的肾脏固有细胞的损伤,使肾脏固有细胞的结构发生改变,功能随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在尿液中的体现。临床检查内容一般包括免疫功能障碍评估,炎症状态监测,心血管风险评估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及链球菌感染等各个方面。[1]

对于微量白蛋白尿的治疗,西医应用的很广泛是激素进行抗炎,减轻肾脏固有细胞的渐进性损伤。激素治疗微量白蛋白尿,短时期内,会产生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已受损的肾脏固有细胞没有修复。所以,通常会在遇到感冒、感染的影响时,导致病情反复并进行性加重。

尿微量白蛋白也是整个血管系统改变的征象,并可认为是动脉病变的“窗口”[2] ,因为它是肾脏和心血管系统改变的早期指征。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U-MA),普通人应当每年一次,而已增高的患者应每3个月测试一次。这样,对于肾病的预防及早期治疗都起的了积极作用。

尿微量白蛋白,是疾病的标志。对于普通人,或许对它认识不够,从而麻痹大意,只要您听从医生的安排,相信不会出现大问题。

糖尿病肾病快查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肾病快查尿微量白蛋白!这在糖尿病肾病的检查中是重要的检查方法,无论是1型还是2型的糖尿病患者都有罹患糖尿病肾病的危险,而糖尿病肾病是我国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原因,如若不知道这一糖尿病肾病的检查方法,很有可能错过早期发现,延误治疗。

糖尿病肾病快查尿微量白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有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

临床上,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检查,早期可借助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来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要注意,这在糖尿病肾病的检查中,属于早期诊断,早期诊断,也就意味着能够得到及时控制,及时治疗,避免终末期肾衰竭的发生。

尿微量白蛋白——糖尿病肾病患者需多次检查

糖尿病肾病快查尿微量白蛋白,但也不能仅作一次检查,由于其他一些因素如发热、感染、心力衰竭、运动、高血压、血糖控制不好好等均可使尿白蛋白排出暂时增加。且每天尿白蛋白量排出量也不同,因而,糖尿病肾病患者仅作1次检查而结果异常并不能代表什么,在糖尿病肾病的检查中,还不能说明是持续微量白蛋白尿,故而,在糖尿病肾病的检查中,一般需要多次检查,才能确诊。

尿微量白蛋白尿——确诊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金标准

糖尿病肾病快查尿微量白蛋白,因为,尿微量白蛋白是确诊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金标准。一般来说,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中,6个月内做尿液检查,有2~3次尿白蛋白在20~200ug/min之间,并排除其他可能引起尿白蛋白增加的因素后,就可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病。

1型、2型糖尿病肾病都要做尿微量白蛋白

由于1型、2型糖尿病患者都可罹患糖尿病肾病,因而建议对于确诊的1型糖尿病患者,在起病5年时就应进行糖尿病肾病的检查中,尿微量白蛋白的筛查,而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就必须同时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查。

造成尿微量白蛋白偏高的原因及检查

很多人对于尿微量白蛋白偏高还不是很了解,毕竟是一个专业的医学术语。但是,尿微量白蛋白偏高可是一种发病率蛮高的疾病。所以,即使大家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但是大家还是很有必要了解一下,这样有利于我们以后更好地预防。所以,接下来小编就来为大家解释一下它的病因和检查吧。

原因:

造成微量蛋白过量的原因可能是:1.体位性蛋白尿,2.组织性蛋白尿,3.肾小管性蛋白尿,4.肾小球性蛋白尿。体位性蛋白尿可能是生理性的,当然要排除病理性,才能认为是生理性的。组织性蛋白尿内见肾自身分泌蛋白。肾小球能滤过蛋白,正常情况下只能滤过小分子蛋白,病理时通过的蛋白分子变大,量多。肾小管能重吸收肾小球滤过蛋白,一般只能重吸收小分子蛋白。如果大分子蛋白不过量,那可以认为肾小球滤过功能正常,而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出现问题。

检查:

“尿微量白蛋白”这一检查,留取尿液有四种方式:

①取任意时刻的尿液,测定尿白蛋白浓度、尿白蛋白/肌酐;

②留取24小时尿液,测定尿白蛋白总量;

③留取一段时间内尿液(4小时或过夜),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

④踏车运动后留取一段时间尿(通常留1小时尿),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即为“运动诱导的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关于尿微量白蛋白偏高的原因及检查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的生活有所帮助。如果根据上面的介绍,有人怀疑自己有尿微量白蛋白的症状,小编大家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早痊愈。最后主大家身体健康。

微量白蛋白尿

微量白蛋白尿是怎么回事呢,在我们生活中想必大家对于微量白蛋白尿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吧,那么大家知道微量白蛋白尿正常值是多少呢,微量白蛋白尿检查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白蛋白是血液中的一种正常蛋白,但在生理条件下,只有少量的白蛋白。微量白蛋白尿反映肾脏异常渗漏蛋白质。英文缩写:mAlb参考值:0.49~2.05mg/mmol·Cr或4.28—18.14mg/g·Cr。

定义

尿微量白蛋白,很多人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对于疾病的专业名词,出现在生活中的情况很少见,也就造成大家都不认识的局面。

当一名患者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或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经常同时发生)时,肾脏血管会发生病变改变了肾脏滤过蛋白质(尤其是白蛋白)的功能。

尿白蛋白排泄是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早期肾脏损害的一个表征。无论是什么样的疾病引起的尿微量白蛋白是由于不同的原因引起的肾固有细胞的损害,肾固有细胞结构的变化,功能变化的结构和在尿液中的体现。

对于微量白蛋白尿的治疗,西医应用的很广泛是激素进行抗炎,减轻肾脏固有细胞的渐进性损伤。激素治疗微量白蛋白尿,短时期内,会产生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已受损的肾脏固有细胞没有修复。所以,通常会在遇到感冒、感染的影响时,导致病情反复并进行性加重。

尿微量白蛋白,是疾病的标志。对于普通人,或许对它认识不够,从而麻痹大意,只要您听从医生的安排,相信不会出现大问题。

临床意义

病理性增高:见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妊娠子痫前期,是肾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

人体代谢正常情况下,尿中的白蛋白极少,具体到每升尿白蛋白不超过20mg(<20mg/L),所以叫微量白蛋白。如果在体检后发现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在20mg/L-200mg/L范围内,就属于微量白蛋白尿,如果患者能够经过规范的修复肾单位,逆转纤维化治疗,尚可彻底修复肾小球,消除蛋白尿,尿常规尿蛋白的显示为阴性(-)或(+-)。

当尿微量白蛋白超过200mg/L时,就应该引起注意了,那就证明肾病患者已有大量白蛋白漏出,低蛋白血症,不可逆期只有一步之遥肾病的发展,尿常规检查尿蛋白阳性(+)~(+++),如果治疗不时间,会进入尿毒症期。

意义

临床中,通常应用尿微量蛋白指标来监测肾病的发生。尿微量蛋白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肾病最敏感、最可靠的诊断指标。通过尿微量白蛋白的数值,结合发病情况、症状以及病史陈述就可以较为准确的诊断病情。

判断病情进入了纤维化那个阶段。所以,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U-MA),普通人应当每年一次,而已增高的患者应每3个月测试一次。这样,对于肾病的预防及早期治疗都起的了积极作用。

当一名患者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或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经常同时发生)时,肾脏血管会发生病变改变了肾脏滤过蛋白质(尤其是白蛋白)的功能。

微量白蛋白尿也是整个血管系统改变的征象,并可认为是动脉病变的“窗口”,因为它是肾脏和心血管系统改变的早期指征。

重要性

2型糖尿病疾病现状及微量白蛋白尿筛查的重要性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近20年来发病率显著升高,且发病年龄提前,全球20—79岁人群患病人数约1.5亿,其中患病人数最多的前3位国家是:印度、中国、美国合计约7000万。

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也逐年上升,1996年11个省市的调查显示3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3.2%,1998—2001年上海的调查显示患病率达10%。

大量研究证实了2型糖尿病是心血管事件及死亡、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终末期肾病及死亡的危险因子,而合并高血压更加重了这种危险性。将近有一半的2型糖尿病合并有高血压。

2型糖尿病中,尿白蛋白量为死亡的危险因子。随着尿白蛋白浓度的增加,患者存活率下降,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最早期的临床证据。

患糖尿病肾病需要做哪些检查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和经济负担,糖尿病已经成为中国第一个引起肾透析。它可以导致多种疾病,所以需要检查,大量的研究表明,血糖长期上升将严重损害毛细血管和大血管,可能导致视网膜病变,导致不可逆的失明;导致冠心病、中风和心脑血管病;导致肾脏疾病,甚至尿毒症。积极为肾脏疾病筛查,以便早期诊断和药物治疗,早期病变逆转。

得了糖尿病肾病该做哪些检查?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除了例行检查外,还应该做一些必要的专业检查,以确定分期付款(糖尿病肾病分1 ~ 5期)。

1、尿蛋白和尿蛋白测定:测定尿蛋白和尿白蛋白的意思,尿蛋白可以通过临床常规尿分析并得到结果,但是一旦发现积极的结果已经进入临床肾脏疾病的阶段,不容易扭转。和尿白蛋白的崛起为早期肾病的征兆,早期治疗可以逆转或延迟开发的肾脏疾病。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应注意尿白蛋白检查,一般来说,被诊断出患有糖尿病,而不管它是肾脏疾病的并发症,应至少每年检查一次。

2、肾脏功能测试:肾功能下降一般发生在后期阶段,一旦发现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下降,许多药物应调整,如二甲双胍应该开始或停止损失。所以测定肾脏功能也很重要。目前临床常用的肌酐和尿素氮测定肾的功能,但对于糖尿病患者,如果要精确测量肾脏,肌酐清除率的最佳测量或做肾动态测定肾小球滤过率(但有些瘦身体的患者肌酐和尿素氮往往不能正确地反映肾脏功能,需要确定肌酐清除率和肾小球滤过率)。

黄褐斑的检查项目有哪些呢

一、肝功能:

首先肝功能是指人体的生理功能,即解毒、代谢、分泌胆汁以及免疫防御等功能,其次,肝功能也是影响重要检查项目,确诊黄褐斑需要进行肝功能检查,包括胆红素、球蛋白、白蛋白以及转氨酶等等。

二、肾功能:

肾功能主要是治肾脏排泄体内的代谢废物,所以诊断黄褐斑需要进行肾功能检查,肾功能的检查项目主要由血肌酐、尿白蛋白、尿免疫球蛋白G等。

三、病理检查,组织病理:

患有黄褐斑的患者的表皮的基底层的黑色素会有一些明显的增加,但是黑素细胞不增加,真皮上层能够看到较多的嗜黑素细胞以及游离的色素颗粒。

专家提醒,要想准确的判断黄褐斑,了解病情的发展情况,应选择一家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这样才能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避免因检查误差等造成病情的延误。

多发性硬化脑脊液蛋白质组学分析

本研究运用脑脊液蛋白质组学技术,寻找多发性硬化(MS)的生物标记物,从而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 方法:选取急性期临床或实验室确诊的MS患者5例,视神经脊髓炎患者5例及正常对照者,5例,利用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串联质谱,分析、鉴定多发性硬化患者脑脊液中的特异蛋白。 结果:鉴定出了8种特异性蛋白及其亚基,分别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人类血清白蛋白突变体R218h A链、蛋白质2619、镓晶体结构A链、免疫球蛋白重链、免疫球蛋白kappa轻链、催化抗体、触珠蛋白。 结论:我们认为这些蛋白可能和多发性硬化的发病机制相关,但还需要进一步的阐述及验证,为寻找与疾病相关的特异性标记物奠定了基础。

尿白蛋白检查

预防糖尿病、肾病,应该更多的了解尿微量白蛋白这一检查,因为尿白蛋白检查是及时发现糖尿病肾病的首选指标,早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尿中只有微量白蛋白,因此这一检查又被称为“尿微量白蛋白检查”。1型糖尿病患者在起病1~5年后就要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筛查;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糖尿病后,需要马上进行这项筛查,结果正常者仍然需要每年检查。

“尿微量白蛋白”这一检查,留取尿液有四种方式:

①取任意时刻的尿液,测定尿白蛋白浓度、尿白蛋白/肌酐;

②留取24小时尿液,测定尿白蛋白总量;

③留取一段时间内尿液(4小时或过夜),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

④踏车运动后留取一段时间尿(通常留1小时尿),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即为“运动诱导的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相关推荐

尿蛋白蛋白尿一样吗

尿蛋白蛋白尿一样吗?很多人都把这两者混为一谈,虽然没有明确的界限,其实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尿蛋白蛋白尿一样吗:什么是尿蛋白? 尿蛋白尿液中的正常成分,正常人每天尿中排出的蛋白质一般为40-80毫克/天,上限为150毫克/天,在常规检测中显示的是阴性,在正常含量范围内的尿中的蛋白质即为尿蛋白尿蛋白蛋白尿一样吗:什么是蛋白尿? 尿蛋白蛋白尿一样吗:尿常规检查中蛋白质/尿蛋白显示+、++、+++等则是蛋白尿。在一般情况下尿液检查汇总蛋白质呈阴性,当出现+时会怀疑有肾脏疾病的发生。人体肾脏是一个过滤

尿蛋白蛋白尿的区别

什么是尿蛋白 尿蛋白尿液中的正常成分,正常人每天尿中排出的蛋白质一般为40-80毫克/天,上限为150毫克/天,在常规检测中显示的是阴性,在正常含量范围内的尿中的蛋白质即为尿蛋白。当尿蛋白检测显示为阳性时,就是不正常。 什么是蛋白尿 尿常规检查中蛋白质/尿蛋白显示+、++、+++等则是蛋白尿。在一般情况下尿液检查汇总蛋白质呈阴性,当出现+时会怀疑有肾脏疾病的发生。人体肾脏是一个 过滤系统,废物经过肾脏排泄,形成尿液。正常肾小球滤液中含有少量小分子蛋白质含量为20毫克/100毫升。通过肾小管再吸收,最后残

训练后多久补充蛋白质 结论

我们得知了其实摄取蛋白的时机比我们想象中还久,不必拘限于运动后的三十分钟内,好像没在时间内补充今天的运动都功馈一篑,并不是这样的,当我们更了解蛋白的合成时间以及模式,我们也能去调整我们的菜单课表以及饮食习惯,而我们在产品说明中建议的补充时机是给予较一开始接触乳清蛋白的朋友们建议,如果你已经食用乳清蛋白许久以及对自己身体、健身状况了解,那么你就可以调整你的补充乳清时机。

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1、糖尿病足:糖尿病病人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供血不足及细菌感染引起足部疼痛、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统称为糖尿病足。 2、心脏病变: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的机会是非糖尿病病人的2~3倍,常见的有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塞等。 3、糖尿病肾病:也称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为糖尿病的主要死因之一。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指标是尿蛋白,也就是当尿常规中还没有尿蛋白时,尿蛋白已经升高,所以尿蛋白尿常规中的尿蛋白要敏感得多。正常人尿蛋白20ug/min,说明已出现早期糖

怎么防止得糖尿

1.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 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1型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 2.疲乏无力,肥胖 多见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 1.血糖 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2.尿糖 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

尿病的检查

1、血糖 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2、尿糖 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 3、尿酮体 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 4、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 糖基化血红蛋白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HbA1c水平稳定,可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

伤肾的行为 乱吃药

用错药对肾脏的毒害最大,特别是止痛药、抗生素和造影剂这三类药。 建议高血压、糖尿病等一些慢性病长期用药者,每年至少查1次尿常规,以查明尿蛋白是否异常,以防肾脏病变。

尿病的检查

检查1.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2.尿糖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 3.尿酮体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 4.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HbA1c水平稳定,可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断血糖控制状

微量蛋白尿与糖尿病有什么关系

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糖尿病肾病可从微量白蛋白尿发展为蛋白尿,最终引起终末期肾病(ESRD),并可导致血液透析或肾移植。微量白蛋白尿是肾脏损害的最早临床征象,蛋白尿则提示明显的糖尿病性肾病的存在。 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微量白蛋白尿患者在5到10年内有20%到40%发展为蛋白尿。2型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蛋白尿,其肾脏功能的减退将是不可逆转的,患者将进行性发展为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或肾移植的终末期肾病。高血压会加速微量白蛋白尿和肾损伤的进展。 由于微量蛋白尿是肾脏和心血管系统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并且不伴有任何可被患

小儿肾脏疾病有哪些症状

根据儿童糖尿病发病率调查,发病年龄最小为8个月,10-14岁发病率较高,女性多于男性。糖尿病引发的小儿肾脏疾病主要的表现为: (1)、蛋白尿蛋白尿是小儿肾脏疾病的第一个临床表现。开始为间断性,后转为持续性。用放免法测定尿中白蛋白或微白蛋白,可较早诊断蛋白尿,对控制病情有益。 (2)、水肿:由于大量的蛋白尿而造成水肿,出现表明已发展至小儿肾脏疾病后期。多伴有肾小球滤过下降等肾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多数预后不良。 (3)、高血压:该症状出现较晚。小儿肾脏疾病阶段时血压多升高,可能与糖尿病肾脏阻力血管的结构和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