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排毒位置示意图 拔罐排毒位置
拔罐排毒位置示意图 拔罐排毒位置
合谷穴:手背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骨头延长线交点位置。
体内毒素沉积,容易导致新陈代谢运作受影响,扰乱正常的生理机能。通过刺激合谷穴,能减轻或消除大肠经脉处组织和器官疾患,排出体内堆积的毒素。
天枢穴:位于肚脐两边左右各三指宽处。
天枢穴与肠胃联系紧密。对调节脏腑有明显的双向性疗效,既能止泻,又能通便,通过拔罐刺激,能确保肠道健康,清除肠道内累积的宿便,排除体内多余的毒素。
曲池穴:位于手肘内侧弯曲位置,将手臂弯曲时用拇指按压凹陷处感到微痛即为该穴。
曲池穴与人体新陈代谢练习密切,人体日常排泄废物都要借助肠道器官,所以经常刺激该穴位,可以帮助排毒减压。
男性拔罐的位置图图解 拔罐拔哪个位置能壮阳
1.至阳穴位置:
至阳穴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下凹陷中,属督脉。
2.至阳穴取穴方法:
至阳穴位于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俯伏或伏卧位取穴。
3.至阳穴功效:
壮阳益气。至阳穴有理气宽胸、疏肝和胃、利胆退黄、宽胸利膈作用。
1.脊中穴位置:
脊中穴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1胸椎棘下凹陷中,属督脉。
2.脊中穴取穴方法:
取穴时采用俯伏坐位,脊中穴位于背部第十一、十二胸椎棘突之间。
3.脊中穴功效:
壮阳益气,脊中穴有健脾利湿、解痉固脱、宁神镇静作用。
1.腰俞穴位置:
腰俞穴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
2.腰俞穴取穴方法:
腰俞穴位于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俯卧或侧卧取穴。
3.腰俞穴功效:
补益肾气。腰俞穴有强腰脊、理下焦、调经清热、散寒除湿等作用。
1.三阴交穴位置:
三阴交穴位于人体的小腿骨上,具体位置是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2.三阴交穴取穴方法:
取穴的时候先从内侧脚踝向上取四指宽的位置,然后对应着踝尖正上方的胫骨边缘凹陷处就是三阴交穴的位置所在。
3.三阴交穴功效:
健脾补肾、调肝益血、安神助眠。
1.商阳穴位置:
商阳穴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2.商阳穴取穴方法:
伏掌,当示指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沿角平分线方向)0.1寸处,相当于沿爪角桡侧画一直线与爪角基底缘水平线交点处取穴。
3.商阳穴功效:
商阳有清阳明之热、醒脑苏厥等作用。
1.关元穴位置:
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2.关元穴取穴方法:
仰卧位。关元穴位在人体哪里,患者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
3.关元穴功效:
募集小肠经气血,传导任脉水湿。关元穴有培肾固本、补气回阳、清热利湿、培补元气、导赤通淋作用。
1.涌泉穴位置:
涌泉穴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点上。
2.涌泉穴取穴方法:
患者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2、3趾趾指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3.涌泉穴功效:
散热生气,涌泉穴有泄热宁神,苏厥开窍,苏厥开窍,滋阴益肾,平肝熄风的作用。
1.腰眼穴位置:
腰眼穴在腰部,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凹陷中,平时久坐,常觉腰部酸胀处即是。
2.腰眼穴取穴方法:
腰眼穴在腰部,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凹陷中,平时久坐,常觉腰部酸胀处即是。
3.腰眼穴功效:
腰眼穴的的作用可以强腰健肾。主治病症:虚弱羸瘦,肺结核,腰痛,腹痛,妇科病,消渴,尿频,遗尿。
盆腔炎拔罐位置图片 盆腔炎拔罐位置
带脉穴:属胆经与带脉的交会穴,可调冲任,理下焦,除湿热。
位置:侧腹部第11肋骨游离端直下与肚脐水平线的交点。
中极,曲骨:为任脉经穴,通于胞宫,具有调理冲任,理气活血,清除湿热的作用。
中极位置:腹部正中线脐下4寸。曲骨:中极穴下1寸。
秩边,次髎:位于腰骶部,可促进盆腔血液循环,为止痛效穴。
位置:秩边位于腰骶部臀沟旁开3寸,次髎位于骶部第2骶骨孔。
三阴交:为足三阴交会穴,有健脾胃,益肝肾,理气血,祛湿热之功效。
位置:足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后缘。
女性各部位的排毒方法
1、脾脏排毒
吃酸有助于脾脏排毒,如乌梅、醋等等,都能用来化解食物中毒素,不仅能增强肠胃的消化功能,还能使食物中的毒素在短期内排出体外。同时,可以按商丘穴排毒,位置在内踝前下方的凹陷中,通过手指按揉该穴位,要保持酸重感,每次3分钟左右,两脚要交替做。
2、肾脏排毒
早晨5-7点是肾脏最适合排毒的时间。可以通过按涌泉穴排毒,并经常按揉它,排毒效果会很明显。涌泉穴位置在足底的前1/3处,注意计算时不包括足趾。
3、肝脏排毒
肝脏排毒期是深夜1-2点,这时一定要处于睡眠状态,因此,最好在11点就睡觉。可多吃青色的食物,因为青色的食物能通达肝气,能疏肝、解郁、缓解情绪,有助于肝脏排毒。除此以外,还可以按太冲穴排毒,位置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中。用拇指按揉3-5分钟,直到感觉轻微酸胀。不需要用太大的力气,两只脚交替按压。
4、心脏排毒
心脏最强的时间是中午11-13点,可以多吃保心、助排毒的食物,如茯苓、黑芝麻、小枣、坚果、黄豆、莲子等,还可以吃苦排毒。也可以通过按少府穴排毒,位置在手掌心,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小指与无名指指端之间。按压这个穴位可以多用些力,左右手交替。
5、肺部排毒
早7点-9点是肺脏最强的时间,尽量能通过运动排毒。合谷穴是对肺脏有利的穴位,在手背上,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这个部位,用力按压。
拔罐12个位置示意图的具体位置
神阙穴:生命之根蒂
位置:在脐中部,脐中央。
功效: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主治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等。
神阙穴:生命之根蒂
肾俞穴:益肾助阳要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取定穴位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功效: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
肾俞穴:益肾助阳要穴
大椎穴:统领一身阳气
位置: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取定穴位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功效:益气壮阳。主治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大椎穴:统领一身阳气
合谷穴:镇惊安神、调气镇痛
位置: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功效:主治发热,头痛,目赤肿痛,鼻衄,血渊,咽喉肿痛,齿痛,耳聋,面肿,口眼斜,中风口噤,热病无汗,多汗,消渴,黄疸,痛经,经闭,滞产等。
合谷穴:镇惊安神、调气镇痛
身体的五部位该如何排毒
脾脏排毒
吃酸有助于脾脏排毒,如乌梅、醋等等,都能用来化解食物中毒素,不仅能增强肠胃的消化功能,还能使食物中的毒素在短期内排出体外。同时,可以按商丘穴排毒,位置在内踝前下方的凹陷中,通过手指按揉该穴位,要保持酸重感,每次3分钟左右,两脚要交替做。
肾脏排毒
早晨5-7点是肾脏最适合排毒的时间。可以通过按涌泉穴排毒,并经常按揉它,排毒效果会很明显。涌泉穴位置在足底的前1/3处,注意计算时不包括足趾。
肝脏排毒
肝脏排毒期是深夜1-2点,这时一定要处于睡眠状态,因此,最好在11点就睡觉。可多吃青色的食物,因为青色的食物能通达肝气,能疏肝、解郁、缓解情绪,有助于肝脏排毒。除此以外,还可以按太冲穴排毒,位置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中。用拇指按揉3-5分钟,直到感觉轻微酸胀。不需要用太大的力气,两只脚交替按压。
心脏排毒
心脏最强的时间是中午11-13点,可以多吃保心、助排毒的食物,如茯苓、黑芝麻、小枣、坚果、黄豆、莲子等,还可以吃苦排毒。也可以通过按少府穴排毒,位置在手掌心,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小指与无名指指端之间。按压这个穴位可以多用些力,左右手交替。
肺部排毒
早7点-9点是肺脏最强的时间,尽量能通过运动排毒。合谷穴是对肺脏有利的穴位,在手背上,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这个部位,用力按压。
落枕拔罐的位置图 落枕拔罐的位置
治疗措施:舒筋活络,行气止痛。
主穴:大椎,阿是,落枕穴。
配穴:病及督脉,太阳经者加风府,天柱,肩外俞,病及少阳经者加天宗,秉风。
拔罐功效:大椎穴属于督脉,位于项背部,与阿是穴合用疏通局部经气,使经脉通畅,通则不痛;落枕穴是治疗落枕的经验效穴,有活血痛经,解痉镇痛的作用。
拔罐12个位置示意图
位置:在脐中部,脐中央。
功效: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主治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等。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取定穴位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功效: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
位置: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取定穴位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功效:益气壮阳。主治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位置: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功效:主治发热,头痛,目赤肿痛,鼻衄,血渊,咽喉肿痛,齿痛,耳聋,面肿,口眼斜,中风口噤,热病无汗,多汗,消渴,黄疸,痛经,经闭,滞产等。
位置:在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功效:散热生气。主治肺系病证,大便难,小便不利,奔豚气。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功效:燥化脾湿,生发胃气。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位置: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功效: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位置: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功效: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现代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炎、心律不齐、胃炎、癔病等。
位置:后发际正中上7寸,当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
功效:开窍醒脑、回阳固脱。主治头痛、目眩、鼻塞、耳鸣、中风、失语、脱肛、阴挺、久泻久痢等。
位置: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功效: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黄疸等。
位置:其位于脐下三寸处。
功效: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
位置: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功效: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膑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
压痛拔罐位置示意图
位置:
位于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闭口取穴。
取穴方法:
侧坐,在颧弓下缘,下颌骨髁状突之前方,切迹之间凹陷中,合口有孔,张口即闭。
功效:
消肿止痛,安神利窍,聪耳通络。
位置:
位于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耳下大约一横指处,咀嚼时肌肉隆起时出现的凹陷处。
取穴方法:
上下牙关咬紧时,隆起的咬肌高点处,按之凹陷处即是。
功效:
颊车穴有疏风通络、利节消肿、祛风清热、开关通络等作用。
位置:
风池穴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俞穴之一。
取穴方法:
正坐或俯伏,在项后,与风府穴(督脉)相平,当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取穴。
功效:
壮阳益气,风池穴有醒脑开窍、疏风清热、明目益聪、平肝熄风、祛风解毒、通利官窍的作用。
位置:
大椎穴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椎棘下凹陷中。
取穴方法:
大椎穴位于脊柱区,后正中线上,当第七颈椎棘突下间凹陷处。俯首或俯伏取穴。
功效:
益气壮阳,大椎穴有解表通阳,补虚宁神,清热解表、截虐止痫的作用。
位置:
大杼穴位于脊柱区,第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取穴方法:
正坐低头或俯卧位,位于人体的背部,在第一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功效:
为头部提供湿冷水气,清热除燥,强筋骨,清邪热,大杼穴有祛风解表、宣肃肺气的作用。
位置:
胃俞穴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的背俞穴。
取穴方法:
患者采用俯卧的取穴姿势,以便于相应穴位疗法的顺利进行,胃俞穴位于身体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功效:
胃俞穴有和胃调中、祛湿消积、和胃健脾、理中降逆的作用。
位置:
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取穴方法:
拇、食指并拢,于最高点取之。
功效:
合谷穴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表的作用。
位置:
在足的次趾与中趾之间,脚趾缝尽处的陷凹中。
取穴方法:
正坐,在足背2、3趾的趾蹼正中略后一些(约半横指)的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
功效:
清胃泻火、理气止痛、消肿止痛、理气和血。
位置:
行间穴在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取穴方法:
患者正坐或仰卧的姿势,行间穴位于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足背侧,大拇趾、二趾合缝后方赤白肉分界处凹陷中,稍微靠大拇趾边缘)。
功效:
生风化火。行间穴有疏肝泄热,舒利胸胁,清肝泻热,凉血安神,熄风活络的作用。
肝经拔罐位置示意图 拔罐拔哪些部位养肝
太冲穴:疏肝解郁,调气理血,化湿通经。主治:头痛目眩,小便不利,月经不调,胁腹满痛。
行间穴:养肝明目,调营活血,泻热通经。主治月经过多,闭经,失眠,遗尿,膝肿,下肢内侧痛等。
三阴交穴:疏肝理气,滋阴补肾,健脾利湿,调和气血,通经活络。主治腹痛,腹胀,腹泻,便溏,肠鸣。
太冲穴:太冲穴是气血调度纵贯,在这个穴位拔罐可以帮助舒畅气机,改善肝气郁结。
阳陵泉:阳陵泉是胆经上的穴位,在这个穴位拔罐能舒筋活络,有助胆气生发,而肝和胆互为表里,因为同时也能增强肝脏生理功能。
感冒拔罐拔哪个位置图 感冒拔罐拔哪个位置
方法一:
取穴:大椎,风门,肺俞,曲池,印堂,太阳,合谷穴。
操作方法:1.闪火法,对穴位实行连续闪罐,以皮肤潮红为度,1日一次每次10-15分钟。2.对穴位留罐,或配合药罐,贮水罐留罐,药罐可用羌活,防风,川芎各9克,白芷,苍术,黄芩,生地黄各6克,细辛,甘草各4.5克,以水煎煮后留罐,1日一次,每次10-20分钟。
疗程:3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再进行下一疗程。
方法2:
取背部督脉或膀胱经循行部位,用走罐法,将润滑液或温水 涂抹于背部及罐口,沿督脉或膀胱经循行部位连续走罐,以皮肤潮红为度,1日1次,每次15-20分钟。
疗程:3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一天,再进行下一疗程。
取穴:大椎,风池,太阳,肺俞穴。
操作:刺络拔罐法:用消毒的三棱针在穴位上点刺出血,然后将罐迅速吸拔到点刺的穴位上,1日1次,每次5-10分钟。
疗程:3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一天,再进行下一疗程。
取穴:大椎,曲池,委中,足三里。
操作方法:用三棱针在大椎,委中穴位点刺出血,然后将罐迅速吸拔到点刺的穴位5-10分钟,起罐后患者仰卧,取委中,阴陵泉,足三里留罐5-10分钟,1日1次。
疗程:3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一天,再进行下一疗程。
高血脂拔罐位置示意图
1.肺俞穴位置:
肺俞穴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的背俞穴。
2.肺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肺俞穴在第三胸椎棘突下,身柱(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肺俞穴功效:
散发肺脏之热。肺俞穴有解表宣肺,清热理气,调肺和营、补劳清热的作用。
1.厥阴俞穴位置:
厥阴俞穴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心包的背俞穴。
2.厥阴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厥阴俞穴位于脊柱区,第四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伏或俯卧取穴。
3.厥阴俞穴功效:
外泄心包之热。厥阴俞穴有宁心安神,理气调血,宽胸理气,活血止痛的作用。
1.心俞穴位置:
心俞穴在背部脊柱区,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心的背俞穴。
2.心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五胸椎棘突下,神道(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心俞穴功效:
散发心室之热。心俞穴有宁心安神,理气调血,宽胸理气,通络安神的作用。
1.督俞穴位置:
督俞穴位于背部脊柱区,第六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伏或俯卧取穴。
2.督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六胸椎棘突下,灵台(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督俞穴功效:
补阳益气,督俞穴有宽胸利膈、调肠和胃,理气止痛,强心通脉的作用。
1.曲池穴位置: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即:在手肘关节弯曲凹陷处。
2.曲池穴取穴方法:
屈肘90度,肘横纹外侧端凹陷中。
3.曲池穴功效:
转化脾土之热,燥化大肠经湿热,提供天部阳热之气。
1.合谷位置:
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2.合谷取穴方法:
拇、食指并拢,于最高点取之。
3.合谷功效:
合谷有疏风解表、清泄肺气、通降肠胃作用。
1.郄门穴位置:
郄门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手厥阴心包经的郄穴。
2.郄门穴取穴方法:
仰掌,微屈腕,在腕横纹上5寸,当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于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
3.郄门穴功效:
疏导水湿,宁心安神、清营凉血作用。
1.间使穴位置:
间使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手厥阴心包经的经穴。
2.间使穴取穴方法:
间使穴位于人体的前臂掌侧,当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3.间使穴功效:
散热生气、宽胸和胃,清心安神,截疟,间使穴有养心宁神、和胃祛痰作用。
1.内关穴位置:
内关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2.内关穴取穴方法:
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掌的姿势,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或从近手腕之横皱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
3.内关穴功效:
内关穴有疏导水湿,宁心安神,理气和胃,和胃和逆,理气镇痛作用。
1.通里穴位置:
通里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寸。
2.通里穴取穴方法:
通里穴位于人体的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
3.通里穴功效:
通里有清心安神、通利喉舌、清热安神,通经活络作用。
1.足三里位置:
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中指)处。
2.足三里取穴方法:
坐位屈膝,取犊鼻穴,自犊鼻穴向下量4横指(即3寸),按压有酸胀感。
3.足三里功效:
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1.三阴交位置:
三阴交穴位于人体的小腿骨上,具体位置是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2.三阴交取穴方法:
取穴的时候先从内侧脚踝向上取四指宽的位置,然后对应着踝尖正上方的胫骨边缘凹陷处就是三阴交穴的位置所在。
3.三阴交功效:
健脾补肾、调肝益血、安神助眠。
1.太冲穴位置:
太冲穴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2.太冲穴取穴方法:
正坐垂足或仰卧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之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腱外缘处取穴。
3.太冲穴功效:
太冲穴有熄肝风,清头目,理下焦,平肝泄热,舒肝养血,清利下焦的作用。
1.公孙穴位置:
公孙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2.公孙穴取穴方法:
正坐垂足或仰卧位,足大趾内侧后方,距太白l寸处取穴;或沿太白向后推至一凹陷,即为本穴。
3.公孙穴功效:
公孙穴是足太阴脾经络穴,联络足阳明胃经,主要作用是调理脾胃,为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主穴之一,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饮食不化、腹胀、泄泻、水肿等均可治之。
痔疮拔罐的位置图图解 痔疮拔罐的位置图
定穴:大肠俞,气海俞,委中,承山。
取穴:气海俞,大肠俞在背部,当第3,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委中在腘窝横纹中央,当股二头肌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承山在小腿后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
取穴方法:委中在腘窝横纹中央,承山在小腿后面正中,气海俞取俯卧位,摸到第3腰椎,其棘突下旁开2横指即是本穴;大肠俞,两侧髂嵴高点连线与脊柱的交点为第4腰椎棘突下,由此旁开2横指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