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拔罐时如何起罐才正确

拔罐时如何起罐才正确

拔罐后如何起罐

专家表示,起罐时别使劲往下拔,要一手握罐,一手压旁边的皮肤,让空气慢慢进去,罐自然就下来了,拔罐之后皮肤上的紫斑一般两周便能消失。

另外,拔罐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留罐时间要根据病情、部位决定。一般留罐10—15分钟,大罐吸拔力强,可适当缩短时间,否则可能会起泡。若是起泡比较细小,则不用特别处理,一般会自行消退。起泡较大时最好到医院处理,先局部消毒,然后用消毒针具刺破,敷上消毒纱布。

其次,根据所拔部位面积大小选择适宜的罐,像宽阔而肌肉丰厚的背部、大腿处,可以使用中罐或大罐,而小腿、手臂和颈肩部则比较适合用小罐。

第三,吃得过饱、过度劳累、饥渴时,空腹时也不宜拔罐。

第四,颈部、腋下和腹股沟等有大血管的部位,皮肤有过敏、水肿或者溃疡的部位,都不宜拔罐。

第五,孕妇腰骶部和腹部也禁用拔罐疗法,以防流产。

除了以上内容需要注意外,在家里拔火罐时要防止火灾和烧伤皮肤。另外,选择拔罐器时,一定要检查罐口是否光滑无破损,以防止割伤皮肤。

拔罐的操作方法是什么

一、以排气法分类

1.火罐: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排去空气。即借燃烧时火焰的热力,排去罐内空气,使之形成负压而吸着于皮肤上,称火罐法。又可分为四种:

(1)投火法:用小纸条点燃后,投入罐内,不等纸条燃完,迅即将罐罩在应拔部位上,即可吸于体表。

(2)内火法:以镊子夹住点燃的酒精棉球,在罐内绕一圈,迅即将罐罩在应拔部位上,即可有吸住。

(3)贴棉法:用1厘米见方的棉花一块,不要过厚,略浸酒精,贴于罐内壁中段,然后点着,罩于选定的部位上,即可吸住。

(4)架火法:用一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直径2~3厘米,放在被拔部位上,上置小块酒精棉球,点燃后将罐扣上,可产生较强吸力,使罐吸住。

2.水罐:利用煎煮水热力排去空气。一般应用竹罐,先将罐放在锅内加水煮沸,用时将罐倾倒用镊子夹出,甩去水液,或用折叠的毛巾紧扪罐口,乘热扣在皮肤上,即能吸住。

3.抽气罐:抽出空气。先将抽气罐紧扣于需要拔罐的部位上,用注射器从橡皮塞中抽出瓶内空气,使产生负压,即能吸住。或用抽气筒套在塑料罐活塞上,将空气抽出,即能吸住。

二、以拔罐形式分类

1.单罐:用于病变范围较小或明显压痛点。可按病变或压痛范围大小,选取适当口径的火罐。如胃病在中脘处拔罐;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在肩内陵处拔罐;冈上肌腱炎在肩髃处拔罐等。

2.多罐:用于病变范围较广泛的疾病。可在病变部位吸拔数个乃至排列吸拔十数个罐,称为“排罐法”。如某一肌束劳损时可按肌束位置成行排列拔罐。治疗某些内脏器官瘀血时,可按脏器解剖部位在相应体表纵横排列拔罐。

3.闪罐:吸拔后即起去,反复多次。即将罐拔上迅即起下,再拔上,再起下,如此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为上。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或机能减退的虚证。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4.留罐:吸拔后留置一定时间。即拔罐后,留置5~15分钟。罐大吸拔力强的应适当减少留罐时间,夏季及肌肤瘠薄处,留罐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损伤皮肤。

5.推罐:又称走罐,吸拔后在皮肤表面来回推拉。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处,如腰背、臀髋、腿股等部位。须选用口径较大的罐,罐口要平滑,玻璃罐最好,先在罐口人涂一些滑润油脂,将罐吸上后,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即后半边着力,向按,前半边不用力略向上提,慢慢向前推动,如此上下左右来回推拉移动数十次,至皮肤潮红或郁血为止。

三、以综合运用分类

1.药罐:用中药煎煮竹罐后吸拔,称煮药罐。或在罐内存贮药液,称贮药罐。

(1)煮药罐:将配制成的药物装入布袋内,扎紧袋口,放入清水煮至适当浓度,再将竹罐投入药汁内煮15分钟,使用时,按水罐法拔于需要的部位上,多用于风湿病等症。常用药处方为:麻黄、蕲蛇、羌活、独活、防风、秦艽、木瓜、川椒、生乌头、曼陀罗花、刘寄奴、乳香、没药各6克。

(2)贮药罐:在抽气罐内或玻璃罐内事先盛贮一定量的药液,药液量约为罐的2/3~1/3,使吸在皮肤上。常用药为辣椒水、两面针酊、生姜汁、风湿酒等。常用于风湿病、哮喘、咳嗽、感冒、溃疡病、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牛皮癣等。

2.针罐:在留针的过程中,加拔罐。即先在一定的部位施行针刺,待有痠、胀、重、麻等得气感后,留针原处,再以针刺点为中心拔罐。多用于风湿痛。

3.针药罐:在留针过程中,加拔药罐。即先针刺,得气后留针,再以针刺点为中心,加拔药罐。

4.刺络拔罐:用三棱针、皮肤针等刺出血后加拔罐。即用三棱针或皮肤针等叩刺病变局部或小血管,使潮红、渗血或出血,然后加拔火罐。适用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丹毒、神经衰弱、胃肠神经官能症等。

拔罐的注意事项

1、 拔罐时,室内需保持20℃以上的温度。最好在避风向阳处。

2、 患者以俯卧位为主,充分露施术部位。

3、 拔罐时的吸附力过大时,可按挤一侧罐口过缘的皮肤,稍放一点空气进入罐中。初闪拔罐者或年老体弱者,宜用中、小号罐具。

4、 拔罐顺序应从上到下,罐的型号则应上小下大。

5、 一般病情轻或有感觉障碍(如下肢麻木者)拔罐时间要短。病情重、病程长、病灶深及疼痛较剧者,拔罐时间可稍长,吸附力稍大。

6、 针刺或刺血拔罐时,若用火力排气,须持消毒部位洒精完全挥发后方可拔罐。否则易灼伤皮肤。

7、 留针拔罐时,要防止肌肉牵交牵拉而造成弯针或折针,发现后要及时起罐,拔出针具。

8、 拔罐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若出现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等症状,甚至血压下降、呼吸因难等情况,应及时取下罐具,将患者仰卧位平放,垫高壮举部,轻者可给予少量温开水,重者针刺入中、合谷。必要时,可用尼可刹米每次0.5g,肌注射或静注;或用咖啡因2ml肌注。

9、 拔罐时间过长或吸力过大而出现水泡时,可涂龙胆紫,覆盖纱布固不定期。如果水泡较大,可用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然后用利凡诺纱布外敷固定。

患者在过饥、过饱、过劳、过渴、高热、高度水肿、高度神经质、皮肤高度过敏、皮肤破损、皮肤弹性极差、严重皮肤病、肿瘤、血友病、活动性肺结核、月经期、孕期,均应禁用或慎用拔罐。

拔罐拔肚脐眼注意事项 怎么在肚脐眼拔罐

由于肚脐眼是人体比较脆弱的部位,若拔罐不当的话,容易引起副作用,所以在这个部位拔罐时要注意,罐的负压不易过大,拔罐时间不宜太长,拔罐选择用负压罐最好,负压罐容易调整负压,并且不易烫伤皮肤,拔罐时以皮肤出现充血或轻度淤血时起罐。

拔罐时该注意些什么

在家里拔罐时,罐口应光滑无破损,也不要太薄,防止割伤皮肤。用过的罐子一定要用清水洗净,使用前要仔细检查罐子,不符合要求、破损的不能用。

应注意保持温暖、避开风口,防止受凉,选择清静、光线和冷暖适宜的室内环境为佳。

尽可能选择一个自认为舒适的体位姿势,如仰卧位、俯卧位等,如果在拔罐过程中要改变体位,可让他人扶稳罐子后,缓慢改变体位。

初次治疗者和体弱、年老、儿童等及易发生意外反应的患者,宜选小罐具,并应随时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颜色,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意外情况,对于饥饿、疲劳、精神紧张、酒后的患者,最好不要拔罐。皮肤有过敏、水肿或者溃疡的地方以及孕妇的腰骶部和腹部都禁止使用拔火罐。

拔罐的部位和穴位,一般以肌肉丰富,皮下组织充实及毛发较少的部位为宜。前一次拔罐部位的罐斑未消退之前,不宜在原处拔罐。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选择适宜的罐,像宽阔而肌肉丰厚的背部、大腿处,可以使用中、大罐,而小腿、手臂和颈肩部则适宜用小罐。

病情重、病灶深及疼痛性疾患,拔罐时间宜长;病情轻、病灶浅的疾患,拔罐时间宜短。拔罐部位肌肉丰厚,如臀部、大腿部,拔罐时间可略长;拔罐部位肌肉薄,如头部、胸部、背部,拔罐时间宜短。气候寒冷,拔罐时间适当延长;天热时则相对缩短。

起罐时别使劲往下拔,要一手握罐,一手压旁边的皮肤,让空气进去,罐自然就下来了,起罐后,皮肤局部潮红、瘙痒,不要乱抓,几小时或数日后即可消失。若是起泡了,也别慌,起泡比较细小,则不用特别处理,一般会自行消退;起泡较大时最好到医院处理,先局部消毒,然后用消毒针具刺破,敷上消毒纱布。

拔罐过程中如果病人出现头晕、心慌、恶心、呕吐等晕罐现象,切勿惊慌失措,应把病人的上衣扣解开,给热开水喝(可加些糖),注意保暖。经上述处理后仍未缓解症状时,应立即起罐,让病人去枕平卧。如出现昏厥、低血压时,应把枕头垫于脚下,成头低脚高状态,同时以指甲缘按患者人中穴或十宣穴,或以指尖按合谷、内关、足三里等穴位。

手脚冰凉拔罐管用吗 手脚冰凉拔罐拔哪里

拔罐选穴:足三里穴,合谷穴,涌泉穴,大椎穴,命门穴,阳池穴。

拔罐方法:采用温罐法,取足三里,合谷穴,涌泉穴,用抽气罐或者火罐进行吸拔,留罐时间为10-15分钟,再取大椎穴,命门穴进行吸拔,留罐时间为10-15分钟,起罐后,再用艾条温灸各穴位10分钟,平时点按阳池穴。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拔罐前后注意事项大全

第一: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以及检查用具

在进行拔罐之前,我们一定要弄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了解自己是否有什么需要注意的禁忌。拔罐的方法有很多,不同体质的人群所需要的拔罐方法以及拔罐位置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注意区分。

在拔罐之前也需要检查用具是否齐全,同时消毒也是非常必要的。另外,专业的医生一定要在拔罐之前告诉患者一些需要注意的事情。

第二:选择正确的拔罐体位

专家告诉我们,拔罐的时候选择的体位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了疗效,正确的体位能够令患者感觉更加的舒服,这样肌肉就可以更好的放松,效果也就更好。

一般情况下患者保持仰卧的姿势放松的躺下,这适用于对胸腹部还有四肢前端位置进行拔罐。而俯卧位则是适合对肩背以及头颈位置拔罐效果更好。侧卧位适合对脸部以及胸肩侧边位置进行拔罐。总而言之,不同的体位适合的是不同拔罐位置,平时在拔罐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情况进行选择。

第三:拔罐前准备

火罐的材质有很多,所以在拔罐之前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体质以及拔罐位置、身体肥瘦还有疾病等选择合适的火罐。另外,在进行治疗之前,我们需要用热毛巾清洗需要进行拔罐的位置,然后再进行消毒。另外,火罐也必须要酒精进行消毒。如果是拔罐位置有毛发,那一定要要剃光之后才能够进行拔罐。

如果在拔罐的时候天气比较寒冷,特别是在秋冬季节,拔罐之前一定要将需要使用的火罐进预热,可以用火烤,也可以用水烫,火罐的温度稍稍高于体温就可以了,千万不能够太烫,避免损害皮肤。

第四:拔罐时间

不同型号的火罐所需要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我们在拔罐的时候一定要科学的掌握拔罐时间,如果时间太短治疗效果会受到影响,如果是拔罐时间太长,则有可能烫伤皮肤。如果是大型号的火罐,那么留罐时间控制在五分钟到十分钟之间就可以了,因为这种火罐的吸力非常的强大。如果是中型号的火罐,那么吸力稍微少一点,所以留罐时间可以适当的增加,保持在十到十五分钟更加合适。如果是小型的火罐,那么吸力是最小的时候,所以留罐时间可以增加到十五到二十分钟左右。

第五:拔罐次数

一般情况下,如果是进行常规治疗,那么每天拔罐一次或者是间隔一天拔罐一次就可以了,十次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最好能够间隔三五天。不过,如果说病情比较的严重,那么拔罐的次数也可以根据情况来适度增加。

第六:起罐方法

起罐的方法并不是很难,如果是选择的抽气罐,只要打开顶端的气阀就可以了。如果是其他的火罐,那么在起罐的时候就需要两只手一起操作了,一只手按住周围的皮肤,另外一只手则是握住火罐,等到外部的空气慢慢进入罐中就可以了,千万不能够用力硬拔,否则容易造成皮肤损伤。

第七:起罐之后的处理方法

一般情况下拔罐之后就结束了,并不需要特别的处理,如果由于留罐的时间比较长,导致皮肤上出现了水泡,那么可以将针消毒之后挑破,然后放水涂抹上紫药水。如果是采取针罐法等拔罐手段,那么出血后可以用消毒棉球止血,如果是严重出血,那么下次拔罐的时候千万不能够选择这个部位。所有的程序都结束之后,患者应该要休息二十分钟的时间,千万不能够立即离开或者是进行一些刺激性的动作。

中医教你拔罐时怎样起罐最正确

专家表示,起罐时别使劲往下拔,要一手握罐,一手压旁边的皮肤,让空气慢慢进去,罐自然就下来了,拔罐之后皮肤上的紫斑一般两周便能消失。另外,拔罐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留罐时间要根据病情、部位决定。一般留罐10—15分钟,大罐吸拔力强,可适当缩短时间,否则可能会起泡。若是起泡比较细小,则不用特别处理,一般会自行消退。起泡较大时最好到医院处理,先局部消毒,然后用消毒针具刺破,敷上消毒纱布。

其次,根据所拔部位面积大小选择适宜的罐,像宽阔而肌肉丰厚的背部、大腿处,可以使用中罐或大罐,而小腿、手臂和颈肩部则比较适合用小罐。

第三,吃得过饱、过度劳累、饥渴时,空腹时也不宜拔罐。

第四,颈部、腋下和腹股沟等有大血管的部位,皮肤有过敏、水肿或者溃疡的部位,都不宜拔罐。

第五,孕妇腰骶部和腹部也禁用拔罐疗法,以防流产。

除了以上内容需要注意外,在家里拔火罐时要防止火灾和烧伤皮肤。另外,选择拔罐器时,一定要检查罐口是否光滑无破损,以防止割伤皮肤。

中医教你拔罐时怎样起罐最正确

中医拔罐疗法是一种操作简便、疗效显著的疗法,在家便能操作。然而有些人由于操作不当,使皮肤受损,例如起罐时使劲往下拔、拔罐时间过长等等。中医专家列举了拔罐时应注意的几点事项。

专家表示,起罐时别使劲往下拔,要一手握罐,一手压旁边的皮肤,让空气慢慢进去,罐自然就下来了,拔罐之后皮肤上的紫斑一般两周便能消失。另外,拔罐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留罐时间要根据病情、部位决定。一般留罐10—15分钟,大罐吸拔力强,可适当缩短时间,否则可能会起泡。若是起泡比较细小,则不用特别处理,一般会自行消退。起泡较大时最好到医院处理,先局部消毒,然后用消毒针具刺破,敷上消毒纱布。

其次,根据所拔部位面积大小选择适宜的罐,像宽阔而肌肉丰厚的背部、大腿处,可以使用中罐或大罐,而小腿、手臂和颈肩部则比较适合用小罐。

第三,吃得过饱、过度劳累、饥渴时,空腹时也不宜拔罐。

第四,颈部、腋下和腹股沟等有大血管的部位,皮肤有过敏、水肿或者溃疡的部位,都不宜拔罐。

第五,孕妇腰骶部和腹部也禁用拔罐疗法,以防流产。

除了以上内容需要注意外,在家里拔火罐时要防止火灾和烧伤皮肤。另外,选择拔罐器时,一定要检查罐口是否光滑无破损,以防止割伤皮肤。

拔火罐需要注意什么

需要提醒的是,拔罐时注意以下几点事项:(1)拔罐时间要掌握好。一般而言,拔罐时间应掌握在15-20分钟。病情重、病位深及疼痛性疾患,拔罐时间宜长;病情轻、病位浅及麻痹性疾患,拔罐时间宜短。肌肉丰厚的部位,时间可略长;肌肉薄的部位,拔罐时间宜短。气候寒冷时拔罐时间适当延长,天热时相应缩短。(2)拔罐时,要脱掉衣服,避免有风直吹,防止受凉,保持室内的温度。另外,若你不是专业人员,在拔罐时尽量不要走罐。(1)取罐时不要强行扯罐,正确的做法是:一手将罐向一'面倾斜,另一手按压皮肤,使空气经缝隙进入罐内,这样罐子自然就会与皮肤脱开。起罐后,皮肤局部如出现潮红、瘙痒,不可乱抓,经几小时或数日后就可消散。(2)皮肤上一次拔罐斑痕未消退前,不可在同一部位再拔。骨凸出处不宜拔罐。另外,下列人员不可拔罐:孕期、妇女月经期、肌肉枯瘦之人、6岁以下儿童、70岁以上老人、精神病、水肿病、心力衰竭、活动性肺结核、急性传染病、有出血倾向的疾病以及眼、耳、乳头、前后阴、心脏搏动处、大血管通过的部位、骨骼凸凹不平的部位、毛发过多的部位、皮...

拔火罐注意事项

禁忌人群

拔火罐虽是一种简便的传统中医治疗和保健方法,但它不是对人人适合。患有心脏病、血液病、皮肤损伤的人,肺结核及各种传染病、癌症患者,骨折、极度衰弱者,孕妇,妇女月经期,醉酒后,不能使用。

一些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最好还是到医院治疗,以免耽误病情的治疗。

拔罐的注意事项

1、拔罐时,室内需保持20℃以上的温度。最好在避风向阳处。

2、患者以俯卧位为主,充分露施术部位。

3、拔罐时的吸附力过大时,可按挤一侧罐口过缘的皮肤,稍放一点空气进入罐中。初闪拔罐者或年老体弱者,宜用中、小号罐具。

4、拔罐的顺序应该是从上到下的,而且罐的型号则是上小下大的。

5、一般病情轻或有感觉障碍(如下肢麻木者)拔罐时间要短。病情重、病程长、病灶深及疼痛较剧者,拔罐时间可稍长,吸附力稍大。

6、针刺或刺血拔罐时,若用火力排气,须持消毒部位洒精完全挥发后方可拔罐。否则易灼伤皮肤。

7、留针拔罐时,要防止肌肉牵交牵拉而造成弯针或折针,发现后要及时起罐,拔出针具。

8、拔罐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若出现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等症状,甚至血压下降、呼吸因难等情况,应及时取下罐具,将患者仰卧位平放,垫高壮举部,轻者可给予少量温开水,重者针刺入中、合谷。

睡前拔罐效果好

1.拔罐应选用专用的拔罐器。

很多人习惯把吃剩的罐头瓶当作火罐使用,由于玻璃材质不同,受热后易爆裂伤人,因此,要选择医疗专用的拔罐器,以保安全。

2.要懂得基本的穴位。

认准穴位,才能起到防病治病的功效。

3.准备充分,防止烧伤。

拔火罐时要注意的是,点火时罐内受热要均匀,火不要过大,防止火苗蹿出罐外,以免烧伤。另外,如果怕火罐烧伤身体,可选用真空拔罐器。

4.起罐时,不可强力硬拔。

起罐时,应一手抓住罐子,一手按下皮肤,轻柔起罐。

5.注意保暖。

起罐后,应及时穿好衣服,做好保暖。另外,拔罐多属泄法易伤阳,天冷尽量少拔罐,拔罐一定要注意保暖。

6.睡前拔火罐效果最佳。

关节炎拔火罐注意事项有哪些呢

(1)拔罐时须保持室内温暖,防止受凉。

(2)初次拔罐及体弱、年老、紧张者,或儿童,宜选择小罐具,且拔的罐要少。同时选择卧位,密切观察病人的面色、神情,询问病人的感觉,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意外情况。医学教育网

(3)选择好部位或穴位 医学教 育网收集整理 。一般以肌肉丰满、皮下组织充实及毛发较少的部位为宜。

(4)拔罐时动作要做到稳、准、轻、快。

(5)拔罐时嘱患者不要移动体位,以免罐具脱落。拔罐数目多,罐具间的距离不宜太近,以免罐具牵拉皮肤产生疼痛,或因罐具间互相挤压而脱落。医学教育网

(6)起罐后局部若潮红、瘙痒,不要乱抓,经几小时或数日即可消散。

(7)前一次拔罐部位的罐斑末消退之前,不宜再在原处拔罐。 医学教 育网收集整理

(8)病情重、病灶深及疼痛性疾息,拔罐时间宜长;病情轻、病灶浅及麻痹性疾患,拔罐时间宜短。拔罐部位肌肉丰厚,时间可略长;拔罐部位肌肉薄,拔罐时间宜短。气候寒冷时拔罐时间适当延长,天热时相应缩短。

(9)起罐时手法宜轻缓、平稳,勿硬拉或者旋动,以免造成皮肤损伤。

通过以上对于关节炎人群拔火罐的注意事项详细介绍。相信大家已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于关炎患者,拔火罐是有一定的帮助。但需要注意在冬天拔完火罐以后,要注意关节的保暖。在夏天的时候,拔完火罐不能立即洗澡。避免出现类风湿性关节炎。

拔罐几天拔一次好呢

拔罐时应注意:

1.保暖。拔罐时均要在脱衣服后,才能治疗,所以治疗时应避免有风直吹,防止受凉,保持室内的温度。

2.避免烫伤。不要将燃烧的酒精落在病人的身上,过热的罐子勤更换。

3.不宜拔的部位:心前区、皮肤细嫩处、皮肤破损处、皮肤瘢痕处、乳头、骨突出处均不宜拔罐。

4.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在拔罐的旧痕未消退前,不可再拔罐。

5.在给患者拔罐时,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情况,如有晕罐等情况,应及时处理。

拔罐的注意事项

6、 拔罐时,室内需保持20℃以上的温度。最好在避风向阳处。

7、 患者以俯卧位为主,充分露施术部位。

8、 拔罐时的吸附力过大时,可按挤一侧罐口过缘的皮肤,稍放一点空气进入罐中。初闪拔罐者或年老体弱者,宜用中、小号罐具。

9、 拔罐顺序应从上到下,罐的型号则应上小下大。

10、 一般病情轻或有感觉障碍(如下肢麻木者)拔罐时间要短。病情重、病程长、病灶深及疼痛较剧者,拔罐时间可稍长,吸附力稍大。

11、 针刺或刺血拔罐时,若用火力排气,须持消毒部位洒精完全挥发后方可拔罐。否则易灼伤皮肤。

12、 留针拔罐时,要防止肌肉牵交牵拉而造成弯针或折针,发现后要及时起罐,拔出针具。

13、 拔罐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若出现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等症状,甚至血压下降、呼吸因难等情况,应及时取下罐具,将患者仰卧位平放,垫高壮举部,轻者可给予少量温开水,重者针刺入中、合谷。必要时,可用尼可刹米每次0.5g,肌注射或静注;或用咖啡因2ml肌注。

14、 拔罐时间过长或吸力过大而出现水泡时,可涂龙胆紫,覆盖纱布固不定期。如果水泡较大,可用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然后用利凡诺纱布外敷固定。

15、拔火罐不能太频繁,一般一周一次最佳。

通过以上所讲相信大家就能够清楚的明白拔罐的注意事项以及要多长时间拔一次比较好了吧 。还有就是在过饥、过饱、过劳、过渴、高热、高度水肿、高度神经质、皮肤高度过敏、皮肤破损、皮肤弹性极差、严重皮肤病、肿瘤、血友病、活动性肺结核、月经期、孕期,均应禁用或慎用拔罐。拔火罐最好24小时内不要洗澡,避免水中毒.

教你如何正确的拔罐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医已经深入每个养生观念的中国人心里每个人都希望活得健康快乐和自由开心。养生的办法例如拔罐和针灸,也可以帮助人们预防疾病和治疗一些常见的疾病。来让我们看看如何正确的拔罐吧。

1我们在后背进行拔罐时出现紫色的斑块时候。起罐时两侧出现紫红色斑点是支气管炎。起罐时出现潮红色斑片是肺热的现象例如生活中总是口渴和浑身在夜晚感到潮热等。起罐时出现小片疹子时,是呼吸道有炎症,例如常见的慢性咽炎等。

2观察我们可以在拔罐完事罐印痕、印迹、形状、颜色的观察、罐印紫黑而黯,表示有血瘀,如行经不畅,痛经或心脏供血不足。如患处受寒较重,或印迹数日不退,表示病程已久。如走罐出现大面积黑紫印迹,提示风寒所受面积甚大,应对症处理,以驱寒除邪为主。

3最后的时候如果罐印发紫,伴有斑块,一般可提示有寒聚血瘀之症。、罐体呈散在紫点,深浅不一,气滞血瘀。淡紫发青,伴有斑块,血症为主,伴有血瘀,如在肾俞穴处呈现,则提示肾虚,如在脾俞穴部位,则系气虚血瘀。

注意事项:如果当罐印鲜红时候而艳丽时候一般提示阴虚,气阴两虚。吸拔后没有罐迹,或虽有,而起罐后立即消失,恢复常色,病邪尚轻。起罐后,如果颜色为粉红色无斑点、立即恢复皮肤颜色,则表示身体无重要的威胁人体健康的疾病。大可放心。

备孕可以拔火罐吗 拔火罐注意事项

1.患者以俯卧位为主,充分露施术部位。

2.患者以俯卧位为主,充分露施术部位。

3.一般病情轻或有感觉障碍(如下肢麻木者)拔罐时间要短。病情重、病程长、病灶深及疼痛较剧者,拔罐时间可稍长,吸附力稍大。

4.针刺或刺血拔罐时,若用火力排气,须持消毒部位洒精完全挥发后方可拔罐。否则易灼伤皮肤。

5.留针拔罐时,要防止肌肉牵交牵拉而造成弯针或折针,发现后要及时起罐,拔出针具。

6.拔罐时的吸附力过大时,可按挤一侧罐口过缘的皮肤,稍放一点空气进入罐中。初闪拔罐者或年老体弱者,宜用中、小号罐具。

7.拔罐的顺序应该是从上到下的,而且罐的型号则是上小下大的。

相关推荐

的坏处有哪些

1、保暖: 均要在脱衣服后才能操作,所以治疗应避免有风直吹,防止受凉,保持室内的温度。 2、避免烫伤: 引火物不要掉入中,更不要在口处灼烧,以免烫伤。 3、不宜部位: 皮肤破损处、皮肤瘢痕处、皮肤有赘生物或骨突出处均不宜。另外,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在的瘢痕未消退前,不可再拔。 4、防止感染: 后,皮肤局部如出现潮红、瘙痒,不可乱抓,经几小或数日后就可消散。如果出现水泡、水珠、出血点、淤血等,均属正常治疗反应。水泡轻者只需防止擦破,待其自然吸收即可,水泡较大,可在水泡根部用消毒针刺

拔火的三大禁忌是什么

中的一种,特别是在冬季,拔火的人会越来越多。在拔火一定要注意,不仅要注意其操作手法,还要注意一些禁忌事项,以免导致意外情况的出现。 禁忌一:同一位置反复拔 很多患者生病后,常在同一个位置反复拔火,这样做会对皮肤造成损伤,比如红肿、破损。 建议:拔火候,可以在多个位置拔,以增加治疗效果。 禁忌二:拔火后就洗澡 很多人喜欢在拔完火后就洗个澡,认为这样很舒服,其实这样做是非常不正确的。因为这洗澡很容易造成皮肤破溃、发炎。特别是洗冷水澡,由于此皮肤的毛孔正处于张开状态,所以很容易感

这些部位不能进行

已经成为现代人保健养生的常见选择,的确可以调养身体,但是我们也要注意的注意事项,有些部位不适宜。 哪些部位不能 有些部位不宜。例如,皮肤如有皱纹、松弛、疤痕凹凸不平,火易脱落,不到效果。因此,在皱纹处、皮肤松弛等部位不宜。 中医专家指出,除了在皱纹等身体部位不宜外,还需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 1、在应用走,不宜在骨突处推拉,以免损伤皮肤,或火漏气脱落。 2、在使用多,排列一般不宜太近,否则易因牵拉产生疼痛,同子互相排挤,也不易拔牢。 3、手法要轻

谨记五大拔火的注意事项

1.保暖 均要在脱衣服后才能操作,所以治疗应避免有风直吹,防止受凉,保持室内的温度。 2.避免烫伤 引火物不要掉入中,更不要在口处灼烧,以免烫伤。 3.不宜部位 皮肤破损处、皮肤瘢痕处、皮肤有赘生物或骨突出处均不宜。另外,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在的瘢痕未消退前,不可再拔。 4.防止感染 后,皮肤局部如出现潮红、瘙痒,不可乱抓,经几小或数日后就可消散。如果出现水泡、水珠、出血点、淤血等,均属正常治疗反应。水泡轻者只需防止擦破,待其自然吸收即可,水泡较大,可在水泡根部用消毒针刺破放水,

注意拔火的几个误区

误区1拔火后就洗澡 很多人喜欢在拔完火后就洗个澡,认为这样很舒服,其实这样做是非常不正确的。因为这候的皮肤处于一种非常脆弱的状态,这洗澡很容易造成皮肤破裂、发炎。特别是洗冷水澡,由于此皮肤的毛孔正处于张开状态,所以很容易着凉。 建议:正确的洗澡间是在后的1~2小后注意保暖,洗澡水的温度要稍高一些。 误区2拔得间越长越好 不少人认为拔火间越长,效果会越好,甚至认为,要拔出水疱才能体现出拔火的效果,其实这也是错误的。因为火拔得间过长,就可能会出现水疱,这样不但伤害到了皮肤

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

适用于阳虚患者小发作期或缓解期。 取大椎、肺俞、膏肓、定喘、膻中、足三里穴。每次可选1穴到数穴,每日或隔日拔1次,每次更换部位,10~20日为1疗程。操作步骤如下: (1)准备好火、针、酒精、火柴、棉球等。 (2)根据部位选择适宜的火。面积大肌肉厚的地方宜用大;面积小,肌肉薄的地方宜用小。 (3)点火方法:拔火法,适宜于火横拔。闪火法,适宜于垂直。 (4)留间,应根据病情、部位、的大小来决定。一般大留10分钟,小留10~15分钟。 (5),一手按压口边的皮肤,一

拔火要注意什么 拔火的两大大误区

很多人喜欢在拔完火后就洗个澡,认为这样很舒服,其实这样做是非常不正确的。因为这候的皮肤处于一种非常脆弱的状态,这洗澡很容易造成皮肤破裂、发炎。特别是洗冷水澡,由于此皮肤的毛孔正处于张开状态,所以很容易着凉。(注意:夏天出汗较多,前最好先洗个澡,把身体擦干,以免影响火吸附。)建议:正确的洗澡间是在后的1~2小后注意保暖,洗澡水的温度要稍高一些。 不少人认为拔火间越长,效果会越好,甚至认为,要拔出水疱才能体现出拔火的效果,其实这也是错误的。因为火拔得间过长,就可能会出现

拔火有哪些注意事项

1、保暖 均要在脱衣服后才能操作,所以治疗应避免有风直吹,防止受凉,保持室内的温度。 2、避免烫伤 引火物不要掉入中,更不要在口处灼烧,以免烫伤。 3、不宜部位 皮肤破损处、皮肤瘢痕处、皮肤有赘生物或骨突出处均不宜。另外,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在的瘢痕未消退前,不可再拔。 4、防止感染 后,皮肤局部如出现潮红、瘙痒,不可乱抓,经几小或数日后就可消散。如果出现水泡、水珠、出血点、淤血等,均属正常治疗反应。水泡轻者只需防止擦破,待其自然吸收即可,水泡较大,可在水泡根部用消毒针刺破放水,

中医拔火的三大禁忌

禁忌一:同一位置反复拔 很多患者生病后,常在同一个位置反复拔火,这样做会对皮肤造成损伤,比如红肿、破损。 建议:拔火候,可以在多个位置拔,以增加治疗效果。 禁忌二:拔火后就洗澡 很多人喜欢在拔完火后就洗个澡,认为这样很舒服,其实这样做是非常不正确的。因为这洗澡很容易造成皮肤破溃、发炎。特别是洗冷水澡,由于此皮肤的毛孔正处于张开状态,所以很容易感冒。 建议:正确的洗澡间是在后的1小~2小后注意保暖,洗澡水的温度要稍高一些。 禁忌三:间越长越好 不少人认为拔火间越长,效

不适合的部位

不适合的部位 不适合的部位--体位须适当,局部皮肉如有皱纹、松弛、疤痕凹凸不平及体位移动等,火易脱落。 不适合的部位--在应用针,须防止肌肉收缩,发生弯针,并避免将针撞压入深处,赞成损伤。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 不适合的部位--在应用刺血,针刺皮肤出血的面积,要等于或略大于火口径。出血量须适当,每次总量成人以不超过10ml为宜。 不适合的部位--在使用多,火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否则因皮肤被火牵拉会产生疼痛,同子互相排挤,也不宜拔牢。 不适合的部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