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吗
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吗
1动脉粥样硬化长期发展会导致出现一些列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严重的会导致死亡的,所以这是很严重的一种症状,我们要认真对待起来,尽早治疗,控制病情发展。
2动脉粥样硬化是有很多原因的,比如高血压高血脂患者以及糖尿病患者或者一些肥胖的经常抽烟喝酒的人是很容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症状的,需要我们注意起来,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3不同部位的动脉粥样硬化会引发不同的症状,比如脑动脉粥样硬化会引起脑缺血或者脑萎缩。肾动脉硬化会引起顽固性高血压,下肢动脉硬化的患者会出现间歇性跛行甚至出现坏疽的。
颈动脉粥样硬化容易导致脑梗塞
颈动脉粥样硬化容易导致脑梗塞
颈动脉内膜血栓样或粥样硬化斑块,是一种大中动脉退行性、增生性、全身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弹性减低的原因。如果颈动脉狭窄超过50%以上,就有可能发生脑供血不足,更重要的是,当颈动脉斑块脱落,就会堵了远端的血管,造成脑梗塞。
动脉硬化的原因中,最重要的是高血压、高血脂症、抽烟三大危险因子。其他肥胖、糖尿病、运动不足、紧张状态、高龄、家族病史、脾气暴躁等都有关系。但不少研究结果提示,吸烟对颈动脉硬化形成影响最大。
高危人群可查颈动脉B超
颈动脉彩超,是诊断、评估颈动脉壁病变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对动脉粥样硬化预防、治疗试验的有效性评价中起着关键作用。颈动脉彩超的正常值是,血管内中膜无增厚、无斑块形成,血管不狭窄,无闭塞。
高血压、高血脂、尤其经常抽烟,有颈动脉狭窄隐患的病人,可以做颈部B超检查,DSA是判断的“金标准”。颈动脉在脖子两侧, 颈动脉彩超可以清楚地看到血流是否通畅,血管壁有无异常,并判断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和范围,包括斑块性质。早期的狭窄不影响供血,可通过药物控制狭窄发展,如果颈动脉狭窄超过70%,两年内发生中风的几率高达26%。
检查时,患者一般不会有不适感。在脉冲多普勒超
脑中风祸起颈动脉亚健康
数九寒冬,脑卒中的高发期来临。脑卒中俗称“脑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突然堵塞或破裂出血造成严重的脑功能障碍,轻者肢体偏瘫,感觉异常;重者意识障碍、生命垂危。临床上最常见的脑卒中是缺血性卒中,也称脑梗塞,约占所有脑卒中病例的80%以上。据统计,我国每年缺血性脑卒中新发病例约150万-200万人,其中近40%的病人遗留重度残疾,80%病例又会在2-5年内复发。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脑卒中人群发病率不断上升。脑卒中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目前认识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的颈动脉狭窄直至闭塞或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栓塞,是造成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临床研究发现30%-50%的脑卒中与颈总动脉分叉处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有关。粥样硬化斑块造成颈动脉狭窄程度越严重,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也越高,狭窄程度小于70%的患者每年发生卒中的危险性为2.1%,而狭窄程度超过70%时,患者每年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可高达10%。
虽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早期并无临床症状,称之为“亚临床”或“亚健康”阶段,但此时已埋下了脑卒中的“祸根”。随着硬化斑块增大导致动脉狭窄超过70%或是伴有颈动脉小栓子脱落时,就可能出现昏厥、一过性黑矇、肢体麻木,乏力甚或瘫痪。这些症状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一般不超过24小时。医学上称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英文简称TIA)。约有1/3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前会有TIA发作。此阶段若不积极干预,严重的脑梗塞将会在短期内不期而至。
50岁以上,有吸烟史和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的脑缺血高危人群中推荐颈动脉超声、主动脉弓上MRA(磁共振血管造影)等进行筛查,是降低脑卒中发病率的重要措施。必要时还可以做脑血管造影检查。如果筛查阳性,颈动脉狭窄超过70%,且硬化斑块表面凹凸不平、质地不均,或有溃疡、斑块内有出血,对于这类患者,除了控制危险因素和药物治疗外,外科介入采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很好的选择。切除发生粥样硬化病变的颈动脉内膜,既可消除导致脑血管堵塞的栓子来源,同时又增加了脑血管血流,是治疗颈动脉狭窄防止脑梗塞的标准术式。在国外已历经逾半个多世纪的临床验证,是一种成熟的治疗方法。欧美国家每年有十数万患者因接受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而降低了脑卒中的风险。瑞金医院神经外科近年来也开展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效果满意。每周二上午设有特约专家门诊。
为了预防脑梗塞的发生,需要关注颈动脉的亚健康!及时检查发现异常,及时手术治疗方可化险为夷。
颈部动脉血管堵塞的原因
1、独特的Y字型结构:靠近头颈部会有一个“Y型”的分叉,这里很容易出现颈动脉腔狭窄,甚至完全堵塞!
2、颈动脉比较狭窄:相较于其他主动脉,颈动脉较窄,血液有杂质、斑块时更容易堵。
3、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管壁上沉积了一层像腊样的脂类,使颈动脉弹性减低、管腔变窄的病变。
如何预防颈动脉堵塞?
1、控制好“坏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又被称为“坏的胆固醇”,它可以携带的胆固醇便积存在动脉壁上,时间久了容易引起动脉硬化。平时要少吃一些油炸食品。
2、定期做颈动脉彩超
颈动脉彩超,全称“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筛查颈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最便捷的手段!
3、及时发现身体信号
及时发现身体的信号。颈动脉堵塞早期可能表现为突发头晕,时不时一侧面部、肢体无力或麻木,或者短时间内言语困难、眼前发黑等,此时就应该做颈动脉彩超检查。
4、控制好“慢性疾病”
平时还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慢性疾病。生活中要做到戒烟限酒,控制肉类、油脂、盐的摄入量。
狼疮性肾炎患者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原因
狼疮性肾炎患者除了肾脏会发生相关的病理性改变外,其他重要器官或系统也会发生病变,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情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其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狼疮性肾炎患者易并发血管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脏器的特异性自身免疫疾病,其病理基础是血管炎,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动脉炎,出现内膜甚至是血管全层的炎症,影像学最先表现就是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和斑块形成。
2.狼疮性肾炎患者肾血管受损
肾脏是血管最为丰富的组织之一,狼疮性肾炎患者肾小球、小管均较早受累,出现蛋白尿、高尿酸血症、低蛋白血症,甚或肾病综合征,出现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水钠潴留、高血压及代谢紊乱。代谢紊乱和增高的血压对动脉内膜造成严重损害。
3.合并其他疾病
有研究证实年龄增长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能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另外有较多的报道表明非系统性红色斑狼疮患者颈动脉中内中膜厚度增厚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关系密切。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那几个可能存在的误区
在我国,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已经普及到县乡一级的医院。作为筛查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最便捷的手段之一,颈动脉超声不但在形形色色的体检套餐中是必查项目,也是神经科的常规检查。于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象秋天落叶,随处可见。如果你进行了一次颈动脉的超声检查,报告上写道“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你是保持步步惊心呢,还是保持步步惊心呢?且淡定,听我们为您娓娓道来。
什么是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
在人的颈部前方,气管两侧,各有一条小拇指粗细的动脉血管,它是血液从心脏流向头脑部的主干河流,称为颈动脉。你若用手在下颌角往下触探,就能摸到这两根动脉随心脏的搏动而跳动。多普勒超声仪可以很清晰地探测到血管内血流的速度和宽度等多种血液流动的参数,同时也可以获知这两根动脉壁的薄厚和高低起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原本是一种动脉硬化过程中的一种病理诊断,它长的模样如下图。
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
于是不得不说说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管壁上沉积了一层像腊样的脂类,使动脉弹性减低、管腔变窄的病变。当这些腊样的沉积物一块一块形成时,就称作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些斑块早期是平齐血管内膜的,通常顺着血管纵向分布,然后如果继续进展,斑块就慢慢在管壁上向内突入,引起动脉内径不同程度的狭窄;再然后,如果有诱发因素,动脉斑块的某个部分破裂,就会像火山喷发一样,诱发一系列的变化,形成血栓或整个血管被血栓堵塞。这个过程所用的时间因人因病而异,通常,一个人颈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大约从青春期(15岁左右)就开始隐隐发育,至40岁左右变得明显,而到60岁左右,查遍颈动脉没有发现一枚动脉硬化斑块的人就屈指可数了。
为什么会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高血压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子。高血压致使血液冲击血管内膜,导致管壁增厚、管腔变细。管壁内膜受损后容易使胆固醇、脂质沉积,加重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因此,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颈部的血管壁上有斑块形成,在颈动脉分叉处侧壁及弯曲处的内侧壁和颈动脉窦部,这些部位的血液受血管角度的影响形成湍流等非层流状态,从而易使内膜受损,有利于脂质沉积和血小板聚集,形成粥样病变。
其次容易诱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因子包括:年龄增长、吸烟、血脂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血糖异常升高、缺乏锻炼、身体内经常有炎症、同型半胱氨酸升高、饮食不健康等。这些因素会使动脉硬化斑块加速发展或提前出现,也会更多地使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发生“火山喷发”,诱发脑血管疾病,因此,良好控制这些因素反过来就可以治疗和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很危险吗?
四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在体检报告中或多或少会出现“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字眼。如何看待这种检查结果?我们告诫:不必谈斑变色,应科学对待。首先,应该注意这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否突出于血管壁,如果没有,那么就可相当放心,因为前文述及,这是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早期。如果突出于血管壁,那么超声科的医师通常会报告斑块处的血流频谱变化,它可反映血管管腔是否发生了狭窄,如果提示有管腔狭窄情况,医生则需要进一步进行其他形式的检查如CTA或DSA,以明确这个病变的具体情况。当然,这个判断应该由您的医师去考量。
关于“低回声” “强回声”和“混合回声”
注意,这几个词语是超声探测仪上的术语,不能简单翻译成低回声就是不稳定斑块,强回声就是稳定斑块,而混合回声就是半稳定斑块!研究表明,回声的高低强弱与动脉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规律。因此,如果您看到低回声斑块的报告,不必步步惊心;而看到强回声斑块就处处淡定。斑块的稳定与否的决定因素非常多,有一些指标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等指标可部分反映动脉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另外,高场强的颈动脉MRI等检查手段也在研究当中。但必须厘清的是,通过超声波回声的高低强弱简单地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与否,或者进一步判断病情危险与否,是粗暴的。这样太任性了。
颈动脉粥样硬化属性
它是一种以中等和大动脉斑片状内膜下增厚(动脉粥样化)为特征的病变,可以减少或阻断血流.斑块部位的动脉壁增厚、变硬,斑块内部组织坏死后与沉积的脂质结合,形成粥样物质,称为粥样硬化。
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的内膜有类脂质的沉着,复合糖类的积聚,继而纤维组织增生和钙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病变。本病主要累及大型及中型的肌弹力型动脉,以主动脉、冠状动脉及脑动脉为多见,常导致管腔闭塞或管壁破裂出血等严重后果。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期后的女性。本病常伴有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或糖尿病等。脑力劳动者较多见,对人民健康危害甚大,为老年人主要病死原因之一。
粥样硬化斑块通常是散在的,可以在主动脉至直径3mm的动脉内膜发生,最常见于冠状动脉,是冠心病的主要发病原因。粥样斑块形成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现已基本清楚,但对这些变化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多年来一直是医学界的重点和热点问题。
可以治疗动脉硬化斑块的中药
颈动脉粥样硬化在中医范畴中无此病名。有学者根据其病理特点及发病部位提出动脉粥样硬化属于中医"瘀血"、"痰浊"、"脉痹"的范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机有本虚标实之分,本虚多为气虚、阴虚,标实则以血瘀、痰浊、寒凝、气滞多见,而"血瘀"之病机则贯穿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整个过程。
化痰类
动脉粥样硬化的首要因素是血脂过高,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最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脂质摄入过多,利用、排泄失常,均可使血脂升高而为痰浊。《内经》称为"膏人"、"脂人"。中医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机与痰浊有关,因而治疗上多采用化痰泄浊、升清降浊法治疗。
我院研究噬斑通管ASP治疗,以首乌、黄精等滋肾养肝,阻断痰瘀生成之源为君药。海藻等软坚化痰为臣,水蛭等活血祛瘀为佐,全方消补兼施,标本兼顾,使痰浊得化,瘀血得消,血脉通畅,研究结果表明,噬斑通管ASP对颈部动脉硬化斑块具有很好的消退作用,颈动脉内膜厚度明显变薄,TC、TG明显降低、全血黏度低中高切变率明显降低。证实该系列方剂具有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同时观察以温胆泄浊法组成的温胆片(由半夏、竹茹、枳实、橘皮、茯苓、党参、郁金、炙甘草等制成)治疗痰浊型高血压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3个月后发现颈动脉斑块大面积缩小,颈动脉斑块积分降低。
颈动脉狭窄的危害与治疗
颈动脉为大脑供应血液
我们的大脑被称作身体的司令部,“掌管”着人体的一切活动,由于脑的生理特点是耗氧量大而又没有能源储存能力,因此时时刻刻需要血液的供应,从中获得氧气供给。据统计,一个成人的大脑,每分钟大约需要50~60毫升氧气,75~100毫克葡萄糖的能量供给,为了维持大脑的这种需求,每分钟需有约750~1000毫升的血液流经大脑,才能保障大脑正常的生命活动。而大脑所需的血液供应,正常情况下约有85%来自颈动脉,可见颈动脉的重要性。颈动脉是头颈部的动脉主干,左右各一条,称作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在甲状软骨上缘处又细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两支。其中颈内动脉直接向脑组织供应血液和氧气,颈外动脉则向眼、耳、鼻、口腔等五官供应血液和氧气。
斑块好发于劲动脉分叉处
颈动脉是连接心脏和大脑的桥梁,但同时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临床研究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较高,60岁以上的人群中约有9%的人因粥样硬化斑块导致了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发生于颈总动脉分叉和颈内动脉起始段,尤其是颈总动脉分叉处,血液在此处很容易形成湍流,特别容易导致血管内皮的损伤,有利于脂质沉积和血小板聚集,从而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而且,临床研究还发现,颈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性病变往往要早于冠状动脉和脑动脉。
颈动脉狭窄危害不可小视
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以后,颈动脉的管腔会越来越狭窄,最后甚至完全堵塞,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病变。
首先是脑供血不足。当颈动脉出现斑块以后,血管腔越来越窄就引发了脑供血不足。而我们的大脑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当血液供应低于正常供应的85%时,人就会出现判断错误和意识障碍,低于正常供应的65%时即可出现昏迷,脑循环停止几秒钟就会导致人体知觉丧失,停止几分钟就可造成不可逆性的神经元损伤。颈动脉狭窄导致的脑供血不足,早期主要表现为嗜睡、记忆力下降、头昏、视物模糊、耳鸣、工作时注意力不能集中等;严重时会发生一过性脑缺血的症状,表现为头晕,一过性意识丧失,一侧肢体麻木乏力,突然手脚活动不灵,短暂的偏瘫失语,一般情况下24小时内能够恢复,其中约有70%的患者能在10~15分钟内缓解,恢复后不留任何症状。
什么是颈部血管彩超
颈动脉彩超是一项用于检查动脉血管是否正常的一项辅助检查。颈动脉超声是诊断、评估颈动脉壁病变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对动脉粥样硬化预防、治疗试验的有效性评价中起着关键作用。
颈动脉彩超不仅能清晰显示血管内中膜是否增厚、有无斑块形成、斑块形成的部位、大小、是否有血管狭窄及狭窄程度、有无闭塞等详细情况, 并能进行准确的测量及定位, 还能对检测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结果进行分析。特别是可检测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存在, 使患者得到及时预防和治疗; 对中重度颈动脉狭窄和闭塞的及时确诊, 可作为临床选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有力依据。
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为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提供一种无创、简便、重复性好的方法。但在检测结果分析中应提倡多参数分析,除相关血管段流速外,还得考虑搏动指数,频谱形态、血流方向和血流声等。
颈动脉超声检查有助于确定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和稳定性,确定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尤其在显示动脉壁结构的变化上有优势,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客观的依据,积极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狭窄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有重要意义。
血清白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无关
杂志报道,低水平的血清白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性增高并无相关性。
研究人表示以前我们曾指出,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是各种原因死亡率和心肌梗塞的预示因素。在目前的研究中,我们试图确定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是否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研究人员指出,白蛋白从肝脏中合成,其产物受到循环中细胞因子的影响。白介素-6就是其中的一种细胞因子,它作为炎症反应的一部分释放,具有降低白蛋白合成的活性。因此,炎症性疾病,比如冠状动脉或颈动脉粥样硬化在理论上可能与低水平白蛋白有关。
研究小组应用超声评价2072例病人的颈动脉斑块和内膜-中膜厚度,这些病人参与了评价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国家性研究。所有病人均为白人,其中47%为男性,平均年龄52.2岁。
研究人员指出,在男女病人中,血清白蛋白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或内膜-中膜厚度无关。
低水平血清白蛋白可能不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而更可能是潜在疾病的一种指示因子。尽管如此,考虑到白蛋白水平和冠状动脉疾病之间的密切相关性,这种水平仍有可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当前的这项横断面研究仅仅提供了受试者的一种简单描述。因此,通过重复评价后可能会出现一种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