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早期教育知识包括哪些内容
儿童早期教育知识包括哪些内容
儿童早期教育知识:
0-3个月可以用黑白闪卡进行视觉训练、用抚触球进行触觉锻炼
4-6个月可以进行翻身训练,孩子会感受旋转空间
7-9个月进行多种口味食物的适应,手部抓握训练,简单的发音练习
10-12个月进行爬行,记得一定要多爬,便于日后感统协调
13-15进行站立和迈步练习,语言的学习
16-18大肌肉的锻炼
19-21自认识的建立
22-24简单的人际关系建立,初步的人际交往
25-30自服务意识的建立,譬如准备好热毛巾,孩子自己洗脸,自己穿鞋,自己喂饭。
31-36分类的学习,概念的认知,规则意识的建立。
早期教育广义指从人出生到小学以前阶段的教育,狭义主要指上述阶段的早期学习。一些国家出现提前开始学习幼儿早教读、写、算,提前开始正式教育的探讨和实验。但另有人主张早期教育应重在发展智力。还有人认为早期教育应向前延伸到出生以前的母亲怀孕期的胎教。家庭教育对早期教育有重大影响。其中"体能、智能、心理能力三维平衡发展"理论最为科学,依据五万份孩子成长基准数据,提炼出孩子的九大成长目标:安全感、意志力、目标感、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平衡、力量、速度。
人的智力或心理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日本学者木村久一认为,儿童的潜在能力遵循着一种递减规律,即生下来具有100分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一出生就进行理想的教育,就可以成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从5岁开始教育,教育,也只能成为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从10岁开始教育,就只能成为具有60分能力的人。
不可能期望二三岁的宝宝用意志和努力来学习,但只要引起孩子兴趣,他们也可以长时间地专注于一项活动。只要父母发现了孩子的兴趣就能创造很多教孩子学习识字和阅读的情境。
有很多因素影响着大脑的发育,包括遗传因素,营养状况,家庭环境,日常经历和身体锻炼。过去,一些科学家们认为大脑的发育是由遗传决定的,拥有什么样的基因就发育成什么样的大脑,发育的过程遵循一个既定的程序。
早教的误解
早期教育(early education)由成人对婴幼儿实施的教育。这是人生的启蒙教育,具有奠基的意义。0-7岁的是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如果这时能够丰富儿童的生活,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给予正确的教育,就能加速儿童智力的发展,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早期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是以儿童早期发展理论为基础的。教育者不仅应考虑客观的教育要求,而且要十分重视儿童的成熟状况和发展的可能性。一般认为早期教育从儿童出生时即可进行。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教育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如周岁以内的儿童以感官功能训练、动作训练、语言发声训练和亲子交往为主;周岁至3岁儿童除上述训练外,还应加入感知动作思维,连贯性动作与活动,语言、玩伴交往及个性形成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早期教育是对0-6岁婴幼儿及其父母、婴幼儿与父母或养育者之间开展的、有助于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与健康成长的互动式活动。
误解之一
教育对象的误解。早期教育不只是对婴幼儿的教育,更是对父母与养育者的教育。父母与养育者不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与心理素质,很容易将早教导向更大的误区。
误解之二
教育目的的误解。我们在调研中发现,70.5%的家长以为早教就是提前学习英语、识字与数学。结果,我国小学生的厌学情绪呈低龄化,厌学率年年增高。北京某小学的调查表明,小学一小年级的厌学率两年内上升了7个百分点。厌学者大都过早接受知识教育,而且往往采取灌输式的方法。早期教育是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全面成长的教育,开发智力是应该的,但学知识还不是它的目标。
误解之三
教育内容的误解。目的的失足必须导致学习内容的偏失。有些家长让孩子很早就学写识,读英语,学画画,学钢琴。但你看看周围那些过年学习十八般武艺的孩子,长大了有几个学有所成了?反而不少孩子一看到钢琴就想离开。过于紧张的幼儿早期教育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还会阻碍孩子其他技能的发展。虽然还不能确切知道各种知识信息是怎样进入儿童大脑的,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当儿童心情不愉快时,记忆的大门是不可能打开的。父母花一个小时的时间用提示卡片来教孩子,假如孩子感到焦急不安,那么这一小时里他就什么也没有学到。
误解之四
教育方式的误解。中国人长期习惯了灌输式教育,80后父母们自己是被灌过来的,也无形中接受了这些模式,虽然他们反对灌输,但又做不到不灌输。对话,互动,这才是早教的本质。但我们接触的博士父母也习惯于对孩子进行灌输。并不说不能灌,而是不能都灌。
什么是婴儿早教英语
现如今英语是父母们重视的第二大语言,为了让宝宝们从下打下良好的英语基础,很多家长们都为宝宝们选择了早教机构,以便宝宝们英语的学习,但是对于年龄那么小的宝宝们到底应不应该学习英语呢?什么是婴儿早教英语呢?
先来谈谈什么是早教,其实早期教育是一个很广泛的问题,一般说孩子6岁之前的教育都属于早期教育,但一般宝宝在3岁会进入幼儿园,因此3-6岁宝宝的教育又称为幼儿教育,所以一般我们把0-3岁宝宝的教育成为早期教育。
而早期教育的教育内容则是以宝宝的运动、语言、认知、思维、交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小手操作、逻辑思维等最最基础的知识,通过游戏、玩具等的操作来完成。所以婴儿早教英语就是指对婴儿宝宝们在语言、认知、思维等方面进行英式教育。让英语顺其自然的成为婴儿们的第二“母语”。
学龄前儿童教育的四个方面
学龄前儿童早期教育包括体、智、德、美四个方面。
1、体育:是早期教育中的首要任务。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发展儿童的基本动作,如走、跑、跳、攀、登等。要完成这些任务,只有保健护理、保育营养还不够,还必须开展一定的体育活动,以掌握某些技能,使儿童的骨胳、肌肉和各种脏器得到锻炼,提高适应能力和各种功能。
2、智育:早期进行智力教育重要的是把开发儿童的智力作为重点,即发展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学龄前期的智力教育,是为今后的教育打基础的,错过这个时期,以后再学习就十分困难了,甚至无法补偿,比如口语就是如此。一个人如果在学龄前期没有练习说话的机会,待到成人后即使花费很大的精力,也达不到正常人的口语水平。
家长要从培养儿童智力、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几方面做准备,而不能以识多少字,学了几册算术作为儿童智力高低的标准。
3、德育:是指对儿童的品德教育。学龄前儿童对事物认识水平比较低,许多抽象的道理还不能理解,只能够了解比较直接的、简单的是非标准,并且能够培养一些待人接物的初步行为习惯,如礼貌、善良、诚实等。儿童的模仿性强,会不知不觉地收到社会的影响,如不主动地进行教育,儿童则会有样学样。
品德教育要靠成人细致地将教育内容渗透到儿童的全部生活中去,绝不是仅靠说教、讲大道理所能奏效的。
4、美育:是指对儿童的审美教育。就是要培养他们有意识地体验生活中的美、并教给他们初步的技能技巧,来表现出自己美的感受,甚至进行某些创造。艺术形式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大都用声音、色彩或动作姿态来描绘,这正符合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我们周围的环境,以及人的行为、语言对培养儿童的美感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幼儿园和家庭环境的美化、成人的举止、行为、服饰都很重要。
家庭婴儿早教重在开发智力
早教对宝宝的智力开发是很大作用的,幼儿早期教育专家研究得出,幼儿早期教育对孩子的大脑开发,智力开发,有很大的作用。
想要更好地开展早期教育,爸妈首先要具备一定科学育儿的能力,学习一定的早教知识,早教班因为在专业上的优势,的确可以提供适合宝宝年龄发展的课程,而且可作为爸妈学习早教知识的补充手段,爸妈可以学习将早教班的内容和方法延伸到家里。对于那些不知道该如何和宝宝互动,不知道如何展开教养的爸妈来说,通过参加早教班的课程,是能够给予爸妈一定的启发和指导的。
儿童的潜在能力遵循着一种递减规律。即生下来具有100分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一出生进行理想的教育,就可以成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从5岁开始教育,即使是理想的教育,也只能成为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从10岁开始教育,就只能成为具有60分能力的人。
经研究表明,幼儿早教在0-6岁是最好的年龄阶段,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抓紧早期教育,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幼儿在2-3岁期间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年龄;外语学习最迟也不能超过4-5岁,因为在这时幼儿学习外语不会与本国语言相混淆;5-5岁半则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6岁是发展大小、方位知觉最佳年龄。
早教能促进大脑的发育。一些家长担心,对孩子实施早期教育,会累坏孩子的大脑,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一些研究者曾经用动物的大脑和生化的变化。事实说明,早期丰富的环境刺激与学习机会不但不会伤害大脑的发育,而且还会促进大脑的发育。
激发孩子潜能才是重心
在早期教育中,健康无疑是第一位的。婴儿出生后的12个月内所学到的所有技能,都与脑的结构变化密不可分。家长只有遵循成长规律,方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行为习惯、处世能力以及健全的人格和情商。
家庭教育是早期教育的第一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开发子女潜能最重要的实施人。相比其他因素,家长的科学教养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最大。作为父母应该明白,早期教育不能过分强调灌输知识,激发孩子潜能才是重心。
专家指出:过分灌输知识只会违背孩子大脑发育自然规律
6月10日,在中国优生优育协会主办的学术论文报告会暨基因科学高峰论坛上,来自卫生、教育等领域的专家就如何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优生优育各抒己见。与会人士提出:早教并不等于智力开发,如一味过分强调灌输知识,将早期教育理解为传授书本知识,只会违背孩子大脑发育的自然规律,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
早期教育内容宽泛
育儿专家指出,早期教育并不是单纯地认识几个字、会做几道题、会背几首诗。其内容相当宽泛,包括坐、爬、跳等运动功能训练,认知能力训练,社会适应能力训练等等。只有家长了解科学的养育技巧,婴幼儿的健康与智能才能得到长足发展。
在早期教育中,健康无疑是第一位的。婴儿出生后的12个月内所学到的所有技能,都与脑的结构变化密不可分。家长只有遵循成长规律,方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行为习惯、处世能力以及健全的人格和情商。
家长期望应以孩子为本
专家认为,而今早教市场五花八门,有的简单地将早教等同于提前进行读、写、算等技能训练,却忽视了孩子的全面发展。过早确定培养目标、过早进行高强度专业训练,到头来会适得其反。根据西安托幼机构与保育院的调查显示:婴幼儿家长对子女的期望高于中小学生家长,且年龄越小,期望越高。
近几十年来的国内外研究表明,家长对子女期望的水平总体上与子女学习和成就呈正比。如何发挥家长期望的积极作用?托幼专家周方认为,家长期望应以孩子为本,父母可通过游戏等发现孩子的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目标;此外,还应以孩子的需要为本,如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引导孩子适宜发展,最忌不顾孩子实际、互相攀比,令期望目标难以实现,继而挫伤孩子自信心。
家庭教育是早教第一站
专家认为,正确的早教方法可通过刺激不同的感官来起到不同作用。比如,刺激听觉可促进语言和记忆能力的发育;刺激视觉可促进注意力;刺激触觉对运动技能的发育很重要;刺激味觉有利于学习和情感发育;刺激嗅觉有助于建立安全感等。
专家同时提醒,并不是将孩子托给专业的早教中心,便可换来聪明健康的宝宝。家庭教育是早期教育的第一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开发子女潜能最重要的实施人。相比其他因素,家长的科学教养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最大。
孩子早期教育需注意的事项
心智培养不能生硬灌输
数千年来人们也总把教育与“传道、授业、解惑”连在一起,认为教育就是上课,是大人讲、孩子听的说教和灌输。不少家庭陷入了早期教育的误区:
例如重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活动,忽视同龄人的游戏、自由交往和人际关系的融合;重智力开发,忽视性格培养;重知识传授,轻心理发育;单纯把希望寄托在幼儿园和学校,忽视家庭早教的极端重要性;只顾给孩子物质上的满足,缺乏丰富的精神生活和广泛兴趣的培养;一味的“血缘爱”、“溺爱”、“赏识”而毫不懂得“教育爱”和“双向爱”,还有人误以为早期教育是小学课程的下放和提前……这样就把早期教育的“经”念歪了。
5岁以下儿童不宜学钢琴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学钢琴越早越好。但专家建议,5岁以下的幼儿最好不要安排正式学习钢琴。
因为此时的孩子骨骼、关节还未完全发育,骨关节、韧带和骨节囊都较松弛,过早练习钢琴或练习时间过长、用力过猛,都会影响这些部位的发育,严重都还可能使骨骺受损。而骨骺会直接关系到骨骼的生长,手指骨关节骨骺受损以后,可能导致手指长短、粗细发生变化,严重者握拳都会困难。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幼儿,由于注意力不能十分集中,在练琴时会不自觉地扭曲身体,可能会造成脊柱侧弯、双肩高低不平衡、胸部左右不对称的情况。
着装教育影响孩子一生
着装是一种综合艺术,线条、色彩、结构等对儿童的行为、心理有很大影响。着装也可以说是成人对儿童早期审美教育的一种物化行为,这种教育和引导从儿童的视觉渴望那一刻开始,伴随孩子一生。
3岁—5岁的孩子,对色彩的认识逐渐成熟,这是培养儿童对色彩感受、形状认知变化、衣物贴身感受的时期。所以父母有针对性地进行着装教育非常必要。不全体,也不美观的着装,对孩子审美观的形成不利。
专家们认为,着装教育是一个社会问题,服装设计师有很大的责任,服装设计师应针对不同年龄特点的儿童设计不同的服装,引导其对美的欣赏和接受,可以弥补父母审美的不足。国外学生着装多样,有便装、节日装、运动装等,孩子在不同的环境着不同的服装,能不断加深对服装文化的理解,也是一种文明的标志。
0~3岁宝宝的早教教什么
早期教育,简称早教。它不仅是指婴幼儿早期智力开发,更是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的教育。它包括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认知、情绪与社会适应能力等五大能力的刺激、锻炼和养成。
大脑发展的关键时期是0~3岁的婴幼儿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的大脑迅速发展,形成今后智力、情感、运动、社会交往等各方面能力发展的基础。出生时,小儿的脑重量是成人的25%;1岁时是成人的50%;3岁时的脑重量已相当于成人的80%,而这时,几乎每个幼儿都突破了语言和学习的关口。4岁前,你的宝宝可以达到相当于17岁时所测智力的50%,接受过早期教育的儿童比未接受早期教育的儿童智商平均高出17%左右。因此,贝因美成功生养教理论认为,教育必须从出生开始。
父母在孩子成长、教育过程中扮演着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角色。父母在对宝宝进行早期教育的时候,要注重对其行为习惯、性格意志、交往能力的培养,寓教于生活,寓教于游戏,寓教于交往,而不是以单纯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在游戏中孩子模仿各种举动、言语和表情所积累的丰富印象,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当中形成了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爱好。
基于婴幼儿个体的特殊性,0~3岁的早教有别于儿童教育,应以游戏为主,让宝宝在游戏中获得知识、积累经验、养成习惯。
谨慎选择孩子的早教模式
了解宝宝的发展规律
早在2003年就开始尝试0—3岁早期教育,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与总结,2005年被评为“大兴区社区儿童早期教育示范基地”、2006年6月被评为“北京市社区儿童早期教育示范基地”的青云店镇中心幼儿园的园长王晨光介绍说,让孩子拥有最佳的人生开端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我们幼儿园一直都很重视0—3岁幼儿的早期教育工作,依托妇联组织送教进社区、进家庭,为家长科学育儿提供智力支持。
“婴幼儿时期是孩子神经系统发育最快、各种潜能开发最为关键的时期,确实是进行教育的好时机。早期教育核心在于提供一个教育‘营养’丰富的环境,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和人格成长进行‘激活’,从而为其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目前,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智力发育与发展了解得不太清楚。教育中拔苗助长或自由放任现象比较普遍。”进行早教需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顺应孩子的发展规律进行相关的教育,需要循序渐进,千万不能操之过急。过早的早期教育开发只能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给孩子今后的发展增添压力。因此,建议家长谨慎选择孩子的早期教育模式。
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教养
刚刚10个月大的宝宝在奶奶的怀抱里看着大哥哥、大姐姐做游戏,高兴得小屁股一颠一颠的,两只小手“啪啪”地拍。宝宝的爷爷对记者说:“没想到玩还可以这样啊,这其中的门道可真不少,要是不听老师介绍,我还真不知道。平常我带孩子都是瞎玩,可真没这么讲究。”“杨帆,你真棒,表现得真不错!来——让妈妈亲亲。”刚做完游戏的小杨帆一边擦着额头的汗,一边跑向妈妈。杨帆妈妈苏女士说:“孩子很少和这么多小朋友一起玩,孩子们全都玩疯了。”
早期教育比较好的方法是根据孩子身体的发育程度、技能的发展状况,安排适当的活动,进行必要的外部刺激,帮助孩子找到兴趣点,以便培养兴趣。当然,不能使用太困难或太简单的活动和玩具,也不要逼着孩子去追求大人眼里的成功,而应重点关注学习过程的愉快感受。
家庭中的早期教育更重要
早期教育不能离开父母和家庭。亲子中心对于0-3岁的宝宝来说,是非常好的教育、活动场所,但仅靠亲子中心的课程是远远不够的。其原因一是时间短,一般每周一节或几节课;二是孩子不太可能参加所有的课程,一般只选择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课程,无法根据发展的关键期全面开发孩子的各项能力。父母和家庭的教育对孩子来说才是最为重要的。父母要尽量保证有更多的时间与孩子在一起,施以适当的引导,孩子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王晨光园长推荐了两个增进亲子关系的小游戏。
游戏名称:踩纸球
游戏目标:练习听指令行走,培养孩子感受音乐的能力。
游戏材料:录音机、乐曲磁带、报纸球。
指导要点:家长将报纸揉成纸球,绳子一头系着纸球,一头由家长拉着走,孩子跟在纸球后面用脚踩。教师控制录音机,音量小表示拖着纸球慢慢走,音量大则快走。
建议:
1、在孩子熟悉了听音乐节奏变化行走之后,还可以听音乐变换方向走。
2、在晴天时,父母可带着孩子到户外,玩踩人影子游戏,谁先踩到别人的影子为胜。
游戏名称:荡秋千(1.5—3岁)
游戏目标:训练感觉统合
游戏材料:床单一块
游戏方法:
1、把床单平铺在床上或者地板上,幼儿躺在床单上,爸爸妈妈各抓住床单的两个角,让床单离地,左右摇晃,使幼儿荡起来。
2、成人左右摇晃幼儿,可以边摇晃边说:“荡啊荡,荡秋千,荡到左,荡到右。”根据幼儿喜欢的程度,调整摇晃的高度和速度,以提高幼儿的兴趣和培养幼儿的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