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有什么症状 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低血糖有什么症状 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低血糖发作时由于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一些肽类物质,可引起出汗、饥饿感、感觉异常、流涎、颤抖、心悸、紧张、焦虑、软弱无力以及面色苍白、心率加快、四肢冰凉等表现。
别被低血糖的6大误区所误导
1、低血糖比高血糖危害更大
对于高血糖的危害,糖尿病患者知之较多,也非常重视,而对于低血糖的严重性往往重视不够。事实上,低血糖的危害丝毫不逊于高血糖,有时甚至更加凶险。轻度低血糖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出现饥饿感、头昏眼花、心慌手颤、面色苍白、出冷汗、虚弱无力等症状;葡萄糖是脑组织活动的主要能源,严重低血糖会引起大脑功能障碍,导致意识恍惚、言行怪异、昏昏欲睡、抽搐惊厥甚至昏迷死亡。
不仅如此,发生于老年的低血糖还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尤应小心。急性低血糖还可引起脑水肿,长期慢性低血糖可导致智力下降,加速脑痴呆。
2、饥饿感≠低血糖
很多糖尿病患者认为,只要出现饥饿症状,就说明发生了低血糖。其实,有饥饿感并不一定发生了低血糖,也可能是高血糖。不少糖尿病患者都有这样的体会:血糖越是控制不好,饥饿感越是明显,一旦病情稳定了,饥饿感也就消失了。因此,当出现饥饿感时,一定要及时监测血糖,判定一下自己的血糖是高还是低,以避免盲目施治。
还有一种情况是“低血糖反应”,并不是真正的低血糖。这种情况多发生于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血糖在短时间内下降过快或下降幅度过大引起的,尽管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甚至稍高于正常值,患者仍出现心慌、出汗、手抖、饥饿等低血糖症状。
3、低血糖未必有症状
事实上,当血糖低于正常时,有些患者有症状,有些患者则没有症状。没有症状的多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以及长期频繁发生低血糖者,临床称之为“无症状性低血糖”。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与机体神经系统受损、交感神经对低血糖的感知能力降低有关。存在这一问题的患者,一定要加强血糖监测。
4、同是低血糖,症状可以不一样
临床观察发现,不同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在发生低血糖时的临床表现并不完全一样。例如,婴幼儿及低龄儿童低血糖可表现为哺乳困难、哭闹易惊,易激惹、面色苍白、出冷汗、注意力涣散,恶梦连连、遗尿等,发生在夜间可表现为尿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必须细心观察方能发现。成年人发生低血糖往往症状比较典型,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饥饿感、心慌、手抖、出虚汗,四肢无力等。
而发生于老年的低血糖往往以神经缺糖症状作为突出表现,如嗜睡、意识障碍、偏瘫、癫痫样抽搐、昏迷等,很容易被误诊为“急性脑卒中”。另外,“无症状性低血糖”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当中也比较多见。
5、纠正低血糖,干粮并非首选
当由于没有正点进餐、活动量过大或注射胰岛素后进餐不及时出现低血糖症状时,一些患者常选择吃馒头等粮食来缓解。但奇怪的是,有时连吃两个馒头都不能缓解心慌、出汗,大汗淋漓、饥饿等症状。这是因为没吃对!正确的做法是,进食糖块、果汁、蜂蜜、甜点等,也就是什么甜吃什么。
这些食物都是单糖,吃进去后可很快被肠道吸收入血,故能迅速纠正低血糖症状。而馒头等淀粉类食品属于多糖,需要在体内经过逐级代谢分解变成单糖方可被人体吸收,故纠正低血糖的速度相对较慢。
6、有些低血糖与糖尿病无关
虽然低血糖大多发生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但却非糖尿病患者所特有,其他疾病如胰岛细胞瘤、某些胰外肿瘤、慢性重症肝病、慢性肾上腺功能低下、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也可导致低血糖。鉴别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低血糖十分重要,因为两者的病因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完全一样。
低血糖鉴别诊断
诊断
根据低血糖典型表现(Whipple三联征)可确定:①低血糖症状;②发作时血糖低于2.8mmol/L;③供糖后低血糖症状迅速缓解。少数空腹血糖降低不明显或处于非发作期的患者,应多次检测有无空腹或吸收后低血糖,必要时采用48~72小时饥饿试验。
鉴别诊断
低血糖有时可误诊为精神病、神经疾患(癫痫、短暂脑缺血发作)或脑血管意外等。
1.低血糖病因的鉴别:磺脲类药物、胰岛素用量过多、胰岛素瘤等。
2.交感神经兴奋表现的鉴别: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嗜铬细胞瘤、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更年期综合征等。
3.精神-神经-行为异常的鉴别:精神病、脑血管意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高血糖高渗状态等。
汗多是什么病 低血糖症
引起低血糖症的原因很多,发作时以交感神经兴奋过度为主要表现,此时因血糖突然下降,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人体释放出大量的肾上腺素,这样一来,就可能出现病人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震颤等症状。
平时出汗特别多是怎么回事
低血糖:引起低血糖的原因很多,可以以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为主要表现,发作时因血糖突然下降刺激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出大量肾上腺素可导致病人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震颤等。
糖尿病:糖尿病由于合并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常常也有出汗异常增多等现象。但患者同时有“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轻”。通过血糖检查和尿糖检查一般不难做出诊断。
低血糖的正确认知
1、饥饿感不等于低血糖
很多糖尿病患者认为,只要出现饥饿症状,就说明发生了低血糖。其实,有饥饿感并不一定发生了低血糖,也可能是高血糖。当出现饥饿感时,一定要及时监测血糖,判定一下自己的血糖是高还是低,以避免盲目施治。
2、低血糖未必有症状
事实上,当血糖低于正常时,有些患者有症状,有些患者则没有症状。没有症状的多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以及长期频繁发生低血糖者,临床称之为“无症状性低血糖”。
3、低血糖症状变化多
临床观察发现,不同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在发生低血糖时的临床表现并不完全一样。例如,婴幼儿及低龄儿童低血糖可表现为哺乳困难、哭闹易惊、易激惹、出冷汗、注意力涣散、恶梦连连、遗尿等,发生在夜间可表现为尿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必须细心观察方能发现。成年人发生低血糖往往症状比较典型,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饥饿感、心慌、手抖、出虚汗、四肢无力等。而发生于老年人的低血糖往往以神经缺糖症状作为突出表现,如嗜睡、意识障碍、偏瘫、癫痫样抽搐、昏迷等。
低血糖的时候为什么会心慌出汗
低血糖的时候,支配内脏的交感神经内脏血管收缩,肝脏糖原加速分解补充到血液中,促使血糖浓度回升,所以会感到心慌。
皮肤和肌肉的血管、汗腺、竖毛肌等受交感神经支配,交感神经兴奋时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增加,而副交感神经不能参与调节,因此低血糖时发生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出汗时最为主要的表现之一。
低血糖可能带来的坏处
1、低血糖偏瘫
发生机制尚不清楚
低血糖偏瘫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老年人大多有脑动脉硬化及狭窄,在血糖正常的情况下,这些狭窄动脉的供血区域尚能得到维持其正常功能所必需的能量(血糖)。但当低血糖发作时,由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加,导致脑血管痉挛收缩,造成大脑各部位供血不均衡,那些缺血相对较重的部位便会发生功能障碍,引起偏瘫等。葡萄糖为脑细胞活动的主要能源,重度持续低血糖可抑制大脑皮层,引起脑功能障碍,甚至昏迷。
2、对于高血糖的危害,糖尿病患者知之较多,也非常重视,而对于低血糖的严重性往往重视不够。事实上,低血糖的危害丝毫不逊于高血糖,有时甚至更加凶险。轻度低血糖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出现饥饿感、头昏眼花、心慌手颤、面色苍白、出冷汗、虚弱无力等症状;也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3、通常有五种表现:1.意识改变;2.行为异常;3.头晕和震颤;4.癫痫发作;5.突发的偏瘫。不仅如此,发生于老年人的低血糖还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尤应小心。急性低血糖还可引起脑水肿,长期慢性低血糖可导致智力下降,加速痴呆进程。
经常出汗是怎么回事
1、低血糖症
引起低血糖症的原因很多,发作时以交感神经兴奋过度为主要表现。此时因血糖突然下降,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人体释放出大量的肾上腺素,这样一来,就可能出现病人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震颤等症状。
2、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怕热、多汗是这一疾病的主要特征之一。同时,它还伴有精神紧张、性格改变、难以入睡、多猜疑等症状。
3、糖尿病
糖尿病由于合并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常有出汗异常现象。若同时有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即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轻,建议做血糖、尿糖等检查。
低血糖什么症状有哪些
低血糖的症状主要是交感神经兴奋和脑细胞缺氧的症状,交感神经兴奋可以出现饥饿感,面色苍白,心慌,头晕,四肢颤抖等等,而脑细胞缺氧主要是以脑神经功能障碍的一个表现为主,最常见的精神不集中,语言思维迟钝,患者嗜睡,行为异常,最严重的甚至可以出现昏迷。
经常出汗好不好呢
1、低血糖症
引起低血糖症的原因很多,发作时以交感神经兴奋过度为主要表现。此时因血糖突然下降,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人体释放出大量的肾上腺素,这样一来,就可能出现病人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震颤等症状。
2、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怕热、多汗是这一疾病的主要特征之一。同时,它还伴有精神紧张、性格改变、难以入睡、多猜疑等症状。
低血糖有什么症状
低血糖的早期反应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肾上腺素过多的症状,然后出现脑神经功能上的障碍。症状的严重程度大致与血糖下降的程度和速度呈平行关系,但不是绝对的平行,也不是血糖降到某个数值就一定出现症状。轻度血糖下降的病人,可以没有症状;如下降太快也可能出现症状。当血糖降至2.8~3.3毫摩尔/升(50~60毫克/分升)时,多数病人都会出现症状,但也有例外,如胰岛素瘤的病人由于长期处于低血糖状态,即使血糖降至1.7~2.8毫摩尔/升(30~50毫克/分升)也可没有症状,甚至血糖低至1.1毫摩尔/升(20毫克/分升),如果持续时间短暂也可能没有症状。
低血糖最早出现的症状有:心慌、手抖、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冰冷、麻木和无力,同时有头晕、烦躁、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和精神错乱等神经症状。继续发展,则出现剧烈头痛、言语模糊不清、答非所问、反应迟钝、眼前发黑、视物不清、心里明白嘴里说不出话来,有时全身肌肉抽动、甚至抽风,最后完全失去知觉发生昏迷和各种反射消失。如仍得不到及时抢救,最终将导致死亡。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ⅰ型)人,当胰岛素注射量太多时,可出现恶性低血糖反应症状,很象躁狂型精神病或癫痫样发作。还有更严重的是发生低血糖性脑病,病人可有单瘫,偏瘫、不能说话、走路不稳、曰眼歪斜等,若老年糖尿病人很容易误诊为脑血管意外。
另外,低血糖发生的次数越多,症状会不断发生变化,变得更不典型。在得病的头几年内,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有心慌、手抖、出汗、头晕、饥饿、无力等明显自觉症状,若纠正及时,很少发生低血糖昏迷。随着病程拉长、病情加重,低血糖发作的症状变得很不典型,以神经精神障碍表现为重,严重者发生昏迷。
低血糖如何鉴别诊断
低血糖有时可误诊为精神病、神经疾患(癫痫、短暂脑缺血发作)或脑血管意外等。
1.低血糖病因的鉴别:磺脲类药物、胰岛素用量过多、胰岛素瘤等。
2.交感神经兴奋表现的鉴别: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嗜铬细胞瘤、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更年期综合征等。
3.精神-神经-行为异常的鉴别:精神病、脑血管意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高血糖高渗状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