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化痰的中药有哪些 白前降气祛痰
清热化痰的中药有哪些 白前降气祛痰
性味归经:辛,甘,微温,归肺经。
功效主治:降气祛痰,止咳;用于肺气壅实之咳喘气逆,痰多。
用法用量:内服3-10g。煎汤,或入丸散。蜜灸白前,性较缓和,长于润肺降气止嗽,宜用于肺虚咳嗽。
常用配伍:
1.白前配紫菀,半夏:肺气壅实,痰多而咳嗽不爽,气逆喘促偏寒者。
2.白前配桑白皮,地骨皮:肺气壅实,痰多咳喘之偏热者。
3.白前配荆芥,桔梗,陈皮:外感风寒咳嗽。
注意事项:本品辛散下气,对胃黏膜有刺激性,故肺虚干咳者不宜用,胃病或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什么药物可以缓解痰多
桔梗,开宜肺气、祛痰,适用于外感风寒,咽喉肿痛,痰多者,一般使用3—9克;
紫菀,能止咳化痰,定喘,解热,适用于风寒咳嗽气喘,痰多者,一般使用3—9克;
胖大海,清宣肺气,利咽,用于声音嘶哑,咽喉肿痛,痰多咳嗽者,一般使用2—3粒;
竹茹,能清热化痰,用于痰多咳嗽,痰黄粘稠者,一般使用6—10克;
栝蒌,清热化痰,利气,用于痰多咳嗽,自感发热,合并便秘者,一般使用10—20克;
款冬花,能润肺下气,止咳化痰,适用于喘息,痰中带血者,一般3—9克。
支气管扩张吃什么中药 支气管扩张辩证施治
症状:咳嗽气急,咳吐浓痰或黄白黏痰,尤以清晨咳痰最多,时见痰中带血,或满口咯血,血色鲜红,兼胸闷作痛,乏力,头晕,纳呆,或身热口渴,烦躁不安,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祛痰,化瘀止痛。方用千金苇茎汤合黄芩清肺汤。
常用中药:黄芩,苇茎,桃仁,冬瓜子,薏苡仁,桔梗, 浙贝母,前胡,瓜蒌,鱼腥草,三七,知母。
方中以黄芩,鱼腥草,知母清热泻火,桔梗,薏苡仁,冬瓜子,桃仁,苇茎行瘀散结排脓;浙贝母,瓜蒌,前胡化痰止咳,三七化瘀止血定痛。
症状:咳嗽,痰少粘稠,咳吐不利,口干口苦,时吐鲜血或痰中带血,兼心烦,胸肋胀痛,或有身热,症状随情绪的变化而有所增减,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治则:清泻肝火,肃肝止咳。方用黛蛤散合泻白散加减。
常用中药:桑白皮,地骨皮,黄芩,栀子,青黛,蛤壳,枇杷叶,牡丹皮,天花粉,冬瓜子,白前。咯血或痰中带血,加侧柏叶,茜草;胸闷气逆,加枳壳,施覆花;胸胁胀痛,加川楝子,郁金;口干欲饮,加沙参,麦冬。
方中以牡丹皮,栀子,黄芩泻肝火;桑白皮,地骨皮清肺热;青黛,蛤壳化热痰;天花粉,冬瓜子利痰;枇杷叶,白前降逆止咳。
症状:咳嗽,痰少粘稠,或为脓性痰,痰中带血,气急,乏力懒言,自汗盗汗,气短,反复感冒,午后潮热,面红,舌红苔薄白,脉细数。
治则:益气养阴。方用育阴培元汤。
常用中药:黄芪,太子参,五味子,天冬,麦冬,知母,百部,桑白皮,生地黄,浙贝母,天花粉,冬瓜子,牡丹皮,茜草。
方中以太子参,黄芪,五味子补益肺气;天花粉,天冬,麦冬,知母滋阴生津;桑白皮,浙贝母,百部,冬瓜子利痰化痰止咳;生地黄,牡丹皮,茜草凉血化瘀止血。
咳嗽痰少或干咳无痰,痰中带血或咯吐鲜血,手足心热,潮热盗汗,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则:滋阴清热,润肺止血。方用百合固金汤加减。
常用中药:百合,生地黄,玄参,白芍,知母,白及,阿胶,墨旱莲。浙贝母,麦冬。
方中以生地黄,玄参,墨旱莲滋阴凉血止血;阿胶,白芍养血止血;麦冬,百合,知母,贝母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百部的鉴别与应用
百部为百部科多年生草本,高60~90厘米。块根纺锤形,肉质,几个或几十个簇生。茎下部直立,上部成蔓生状。蒴果表面平滑,暗褐色,成熟裂开,有种子数粒。
总花梗直立,基部贴生在叶片中脉上,顶端着生一。单叶2~4片轮生,卵形或卵状极针形,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近截形,全线,叶脉5~9条,小脉细密横行。两朵浅绿色的花;花被4,开放后向外卷;雄蕊4,有附属物,紫色;子房小,卵形。
《本草衍义》曰:“白前保定肺气,治漱多用,以温药相佐使,则尤佳”。搭配白前,白前泻肺降气,祛痰止咳,专治肺气壅实痰咳;百部温润苦降,善治劳咳。两药合用,一降一润,祛痰止咳,治外感咳嗽。日久不止者有效。
久咳嗽,百日咳,肺痨咳嗽。百部甘润苦降,微温不燥,功专润肺止咳,无论内伤、外感、暴咳、久嗽,皆可用之。可单用或配伍应用,治风寒咳嗽,配桔梗、荆芥、紫菀。中药在医治咳嗽上有以下配方:用百部根泡酒,每温服一升,一天服三次。又方:用百部、生姜,各捣汁,等分,取二合煎服。又方:用百部藤根捣自然汁,加蜜等分,以沸汤煎成膏,噙咽。
中药也能让老人痰变少
俗话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秋天就是痰湿体质患者调护脾、肺的最佳季候。尤其老年人,脾胃功效自己就弱,饮食稍不注意就容易生痰,加上夏秋之交,迟早温差较大,白叟多肺气不足、免疫力低,更易因而生痰。
痰多要调理肺,多食用银耳、百合、梨、藕、荸荠等清肺化痰的食物。还可以尝试中药热熏气疗法。热熏气疗法是指将嘴张开,以适当距离对着有热气的水杯熏。热水内浸泡适量中草药,水温在50摄氏度以下为宜。每次15—20分钟左右,每天3次,能清肺化痰。
热水浸泡的药物可以选择以下几种
桔梗,开宜肺气、祛痰,适用于外感风寒,咽喉肿痛,痰多者,一般使用3—9克;
紫菀,能止咳化痰,定喘,解热,适用于风寒咳嗽气喘,痰多者,一般使用3—9克;
胖大海,清宣肺气,利咽,用于声音嘶哑,咽喉肿痛,痰多咳嗽者,一般使用2—3粒;
竹茹,能清热化痰,用于痰多咳嗽,痰黄粘稠者,一般使用6—10克;
栝蒌,清热化痰,利气,用于痰多咳嗽,自感发热,合并便秘者,一般使用10—20克;
款冬花,能润肺下气,止咳化痰,适用于喘息,痰中带血者,一般3—9克。
化痰的中药大全
一、
(1)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本品能止咳,兼能祛痰,还略具平喘作用。甘草能促进咽部及支气管粘膜分泌,使浓痰稀释易于咳出;
(2)瓜蒌-甘、微苦、寒。归肺、大肠经。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用于痰热及燥热咳喘。本品有清热化痰之功。治疗痰热阻肺、肺气上逆、胸闷、咳痰黄稠,可配伍黄芩、胆南星、枳实等。
3、止咳平喘药:多辛甘苦,有润燥、宣降敛泻等作用
(1)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证已解,气喘咳嗽。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与杏仁、甘草配伍,可增强平喘功效
二、温化寒痰药:半夏,天南星,禹白附,皂荚,旋复花,白前。清化热痰药:贝母,瓜蒌,竹茹,前胡,桔梗,胖大海,。止咳平喘药:苦杏仁,紫苏子,百部,紫菀,款冬花,马兜铃,枇杷叶,桑白皮,葶苈子,白果。
如上所述希望能给患者一点帮助,中药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调理身体,有些小毛病通过中药可以很快的治愈,喉咙有痰很难受,不要喝酒吃辛辣的东西,戒烟还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由于天气环境的因素人们会感觉喉咙不舒服,这种症状多吃水果,加上中药调理很快就能好。
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
(1)寒饮停肺证
[证候] 咳喘哮鸣,恶寒怕冷,鼻流清涕,痰液清稀,四肢欠温,面色淡白。舌质淡胖,苔薄白或白腻,脉浮滑。
[治法] 宣肺化饮,止咳平喘。
[方药] 小青龙汤。主要药物:麻黄、桂枝、白芍、半夏、细辛、干姜、五味子、甘草。
咳甚者,加紫菀、款冬花化痰止咳;痰涌喘逆不得卧者,加葶苈子、白芥子泻肺涤痰。
(2)痰热壅肺证
[证候] 咳喘痰鸣,痰稠色黄,口干咽红,或发热面红。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化痰,止咳定喘。
[方药] 麻杏石甘汤合三子养亲汤。
痰多者加瓜蒌、海浮石、半夏化痰降逆;痰鸣喘息不得卧者,加葶苈子、地龙泻肺平喘;大便干结,舌苔燥黄者,加大黄、芒硝通腑利肺;咳痰稠黄者,加知母、海蛤粉、射干、鱼腥草清热化痰。
(3)外寒肺热证
[证候] 咳喘哮鸣,恶寒发热,流涕喷嚏,头痛,咽红,汗出,口渴,痰黏色黄。舌质偏红,苔薄白,脉滑数。
[治法] 宣肺降气,祛痰平喘。
[方药] 定喘汤。主要药物:白果、麻黄、苏子、款冬花、杏仁、桑白皮、半夏、黄芩、甘草。
热重者加生石膏、山栀清热泻火;痰多者加天竹黄、海浮石、浙贝母清热化痰;气逆喘息者加代赭石、地龙、葶苈子化痰降逆。
杏仁和什么一起吃最好
杏仁辛苦微温,降气祛痰、止咳平喘;川贝母味甘性凉,清热化痰、止咳平喘。二者合用,其清热润肺、降气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效更著,用于治疗因外感风寒、痰热壅肺弓|起阴虚肺燥之久咳、咽干、痰少以及咳嗽不止、咯吐黄痰等症。
杏仁止咳平喘;冬瓜仁清肺化痰排脓;鱼腥草清热解毒排脓。三药合用,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排脓之功效,用于治疗肺热所致之咳嗽痰黄或肺痈之发热咯脓因热毒所致者。
杏仁苦泄降气而润肠通便;瓜蒌宽胸理气而润肠通便;枳实化痰破气而通便。三药合用,有行气降气、宽胸润肠之功效,用于治疗肺气不降、大肠气滞之便秘。
降气祛痰、止咳平喘、滑肠通便,主降;桔梗开宣肺气、升清降浊,能升能降,以升为主。二者合用,共奏宣肺止咳、降气祛痰之功效,用于治疗咳嗽痰多,或肠燥便秘等症。
杏仁止咳平喘;桑叶、菊花皆疏散风热。三药共用,有疏散风热、宣肺止咳之功效,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所致之发热恶寒、咳嗽气喘等。
杏仁止咳平喘而降气;五味子敛肺滋肾而宁嗽定喘。二者合用,有敛肺滋肾、止咳平喘之功效,用于治疗肺虚咳喘、自汗、盗汗等症。
支气管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1、支气管炎中药方1-肺燥感寒
【症状】咳嗽阵作,痰少,形寒,饮食减少,口燥不欲饮,舌苔薄白,脉象小滑。
【治法】散寒清肺,顺气化痰
【方药】炙麻黄2.4克,杏仁9克,生甘草4.5克,苏子9克,炙紫苑12克,蒸百部9克,炙白前6克,炙款冬6克,海哈壳12克,炙枇杷叶9克。
【用法】水煎服。
【按语】形寒未除仍属风寒未彻,故用三坳汤合止咳散加减,止咳散化痰止咳作用好,外邪未清者可与宣肺散寒或清肺润燥同用。此方对慢性支气管炎尤为有效。其中紫苑、百部、白前三味为治咳良药。紫苑性温而润,用量可适当重些,与百部配合,有肺热者亦无妨。百部性寒味苦而润,白前温润降逆,再与甘润之药配合,相得益彰,取效更为满意 。
2、支气管炎中药方2-风热袭肺
【症状】咳嗽夜间喘甚,吐黄痰,身体疼痛,纳呆,大便两日未下,舌苔黄腻,脉象浮数。
【治法】宣肺解表,泄热定喘
【方药】前胡3克,薄荷3克,桔梗3克,杏仁泥3克,紫苑4.7克,白茅根15.6克,生川军3克
【用法】生川军后下。
【按语】此为风热袭肺,热邪移于胃肠,致使肺气失于宣降,胃肠热雍气滞,热灼津液为痰,而出现咳喘,发热,大便秘结等症,故治以宣肺泄热化痰之法。其方用薄荷、前胡、桔梗以宣肺,黄苓、花粉、白茅根清热,更以生川军攻泻胃肠之热,即釜底抽薪之义,又佐以杏仁、贝母、紫苑、苏子化痰降气,肺之宣降得复,肠胃气机通达,则症自愈。
3、支气管炎中药方3-痰热雍肺
【症状】咳嗽不能平卧,烦躁咽痛口渴,咯白痰,舌红,脉弦滑。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定喘
【方药】炙麻黄3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甘草6克,黄苓12克,双花25克,桑白皮15克,百部12克,桔梗6克,川贝粉3克,地丁30克,败酱草30克,鱼腥草30克,莱菔子12克
【用法】川贝粉冲服,余药水煎。
【按语】此为痰热哮喘,治以麻杏石汤宣肺定喘,郭老认为加桑白皮开肺气,桔梗宣肺,贝母化痰止咳,百部清热养阴,地丁、败酱草鱼腥草清热消炎,用于喘息性支气管炎白细胞偏高者。
支气管炎怎么治
1、【支气管炎中药方1-肺燥感寒】
【症状】咳嗽阵作,痰少,形寒,饮食减少,口燥不欲饮,舌苔薄白,脉象小滑。
【治法】散寒清肺,顺气化痰
【方药】炙麻黄2。4克,杏仁9克,生甘草4。5克,苏子9克,炙紫苑12克,蒸百部9克,炙白前6克,炙款冬6克,海哈壳12克,炙枇杷叶9克
【用法】水煎服。
【按语】形寒未除仍属风寒未彻,故用三坳汤合止咳散加减,止咳散化痰止咳作用好,外邪未清者可与宣肺散寒或清肺润燥同用。此方对慢性支气管炎尤为有效。其中紫苑、百部、白前三味为治咳良药。紫苑性温而润,用量可适当重些,与百部配合,有肺热者亦无妨。百部性寒味苦而润,白前温润降逆,再与甘润之药配合,相得益彰,取效更为满意。
2、【支气管炎中药方2-风热袭肺】
【症状】咳嗽夜间喘甚,吐黄痰,身体疼痛,纳呆,大便两日未下,舌苔黄腻,脉象浮数。
【治法】宣肺解表,泄热定喘
【方药】前胡3克,薄荷3克,桔梗3克,杏仁泥3克,紫苑4。7克,白茅根15。6克,生川军3克
【用法】生川军后下。
【按语】此为风热袭肺,热邪移于胃肠,致使肺气失于宣降,胃肠热雍气滞,热灼津液为痰,而出现咳喘,发热,大便秘结等症,故治以宣肺泄热化痰之法。其方用薄荷、前胡、桔梗以宣肺,黄苓、花粉、白茅根清热,更以生川军攻泻胃肠之热,即釜底抽薪之义,又佐以杏仁、贝母、紫苑、苏子化痰降气,肺之宣降得复,肠胃气机通达,则症自愈。
3、【支气管炎中药方3-痰热雍肺】
【症状】咳嗽不能平卧,烦躁咽痛口渴,咯白痰,舌红,脉弦滑。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定喘
【方药】炙麻黄3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甘草6克,黄苓12克,双花25克,桑白皮15克,百部12克,桔梗6克,川贝粉3克,地丁30克,败酱草30克,鱼腥草30克,莱菔子12克
【用法】川贝粉冲服,余药水煎。
【按语】此为痰热哮喘,治以麻杏石汤宣肺定喘,郭老认为加桑白皮开肺气,桔梗宣肺,贝母化痰止咳,百部清热养阴,地丁、败酱草鱼腥草清热消炎,用于喘息性支气管炎白细胞偏高者效果较好。
如果你长期受这个疾病的困扰,那就试试这种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