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阳性的各种肾病
尿蛋白阳性的各种肾病
1、轻度蛋白尿(小于0、5g/24h):主要见于非活动期肾脏病变、肾盂肾炎等。
2、中度蛋白尿(0、5~4g/24h):见于肾炎、多发性骨髓瘤、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肾硬化、肾肿瘤等。
3、重度蛋白尿(大于4g/24h):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等。
如何应对尿蛋白阳性情况
从临床角度讲,尿蛋白阳性是能够反应出肾脏功能有无损伤。尿蛋白持续阳性往往代表肾脏出现了病变。尿蛋白阳性的多少反映了肾脏的病变程度,临床可据尿蛋白阳性作为肾病治疗效果的观察指标。
尿蛋白阳性,不一定是肾病
尿蛋白阳性,不一定是肾病
目前,慢性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非常高。有一些病人是因为出现症状,如浮肿或尿中有大量泡沫而就诊的,但多数人是在体检中查处尿蛋白而被发现的。
那么,当尿常规检查中出现尿蛋白阳性(有“+”号)时,是否意味着肾脏有事呢?
正常尿中也有蛋白,但很少查出
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事蛋白尿,正常人的尿中是否也会有尿蛋白。
肾脏是一个过滤、重吸收的系统。人体的代谢产物都先经过肾小球过滤,然后在肾小管中,大部分物质又被重吸收回体内,剩下的废物就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正常情况下,绝大部分蛋白质会被重吸收回体内,但让会有少许排出。所以,正常人尿中会有蛋白质,只不过很少。通常,在早晨作尿常规检查时,结果是阴性的,就算作24小时尿蛋白定量,也会小于150毫克。
但是,如果肾脏出现炎症或损伤,肾小球过滤功能受损,或者肾小球重吸收功能下降,就会漏出多一些的蛋白质,此时就会有蛋白尿产生。根据蛋白质的多少,可定为“+”(代表24小时的蛋白尿定量大于150毫克)、“++”、“+++”或“++++”。漏出的蛋白质越多,“+”号就越多。所以,蛋白尿是肾炎的一项重要客观指标。
出现蛋白尿,肾脏不一定有问题
如此说来,出现尿蛋白阳性,就是患上肾病了吗?
不一定。因为如果饮水很少,尿液过于浓缩,尿量就会减少,此时单位容积内蛋白含量就多,尿检查时也会出现尿蛋白阳性。
同样原理,如果饮水太多,尿液被稀释,即使原来的尿蛋白也是阳性,也会变成阴性;只不过,这是假阴性。
另外,化验前如有发热、剧烈运动,或前一天吃了较多蛋白类食物,也可引起生理性的蛋白尿。
如果排除了上述因素,那就提示可能有肾病,尤其是蛋白尿持续出现(三次以上),且量较多(“++”以上)时,通常意味着肾脏有实质性的损害。但要确诊,还有赖于作24小示尿蛋白定量检查。
可见,随便收集一次尿去检查尿蛋白,其临床意义有限。纵使结果是阳性,也不能马上确诊为肾病,需要医生综合判断。
尿蛋白减少,病情也可能恶化
已经患慢性肾病的人,都会很在意尿蛋白究竟有几个“+”,其实医生也很在意这点。那么,尿蛋白“+”号越多,病情就越重吗?尿蛋白“+”号减少,是否就代表病情向好的方向发展了呢?
其实,这也是不一定的。尿蛋白是肾脏疾病常见的标志和危险因素,但蛋白尿的多少,并不一定反映肾脏病变的严重程度。
例如,当蛋白尿由多变少时,有可能肾脏病变有所改善,但也可能是由于大部分肾小球纤维化,滤过的蛋白质减少,肾功能日趋恶化、病情加重的表现。
因此,肾脏疾病损害的轻重程度,不能只凭蛋白尿来衡量,还要结合全身情况、肾功能、生化检查,尤其是肾活检等检查来判断。
蛋白尿不消失,别慌
我们经常遇到一些慢性肾病病人,虽经长期、正规的治疗,可蛋白尿仍不能消失。此时该怎么办?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没必要过于纠缠,因为有相当一部分肾病病人的蛋白尿,即使经正规治疗后,也不能完全消失。
病人要知道,此时治疗的目标是以防止和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及防止严重并发症为主,而不是一定要彻底消除蛋白尿。
一般认为,如病人能将24小时尿蛋白定量控制在0.5~1.0克一下,可明显延缓肾功能下降速度。
当然,这并不是说下降到这个指标时,病人就可高枕无忧。我们仍应观察尿液的情况,且应定期(至少应每1~3个月1次)监测血压、肾功能、尿沉渣、尿蛋白等的变化;女性病人若要妊娠,前后更应加强监测。
尿蛋白的表现
1.功能性蛋白尿
功能性蛋白尿是一种轻度(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一般不超过0.5~1克)、暂时性蛋白尿,原因去除后蛋白尿迅速消失。常发生于青壮年,可见于精神紧张、严重受寒或受热、长途行军、强体力劳动、充血性心衰、进食高蛋白饮食后。
2.体位性蛋白尿
清晨尿液无尿蛋白,起床活动后逐渐出现蛋白尿,长时间站立、行走或加强脊柱前凸姿势时,尿蛋白含量增多,平卧休息1小时后尿蛋白含量减少或消失,多发生于瘦长体型的青年或成人。反复体位性蛋白尿,需注意除外肾病,如胡桃夹现象(又叫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是因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挤压左肾静脉所致)。
3.病理性蛋白尿
蛋白尿持续存在,尿中蛋白含量较多,尿常规检查常合并有血尿、白细胞尿和管型尿。并可伴有其他肾脏病表现,如高血压、水肿等。病理性蛋白尿主要见于各种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疾病、遗传性肾病、肾血管疾病和其他肾脏病。常见的如:
(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①肾炎可为隐匿性、急性、急进性或慢性。常合并血尿、高血压和水肿等。②肾病综合征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或等于3.5克,同时伴有血白蛋白减少,水肿、高血脂。③肾功能不全分为急性和慢性肾功能不全。蛋白尿为肾脏损害的表现。
(2)继发性肾小球疾病①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肾脏的表现。育龄期女性多见。依据肾脏受累严重程度的不同,尿蛋白量可以表现为少量至大量。②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肾脏受累的表现。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儿童多见,成年人亦可发生。蛋白尿多数发生在紫癜出现后2~4周。③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早期肾脏受累,但是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可为阴性,后逐渐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再发展至大量蛋白尿,乃至终末期肾病,即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等治疗。④痛风性肾病尿检异常出现较晚且轻微,仅见轻度蛋白尿及少量红细胞。晚期可进展至慢性肾衰竭。⑤高血压肾病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生5~10年后常出现肾脏等损害。良性高血压导致的蛋白尿一般为轻至中度的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一般不超过1.5~2克),很少出现大量蛋白尿。有些合并镜下血尿,常有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脑动脉和视网膜动脉硬化等表现。另外一种恶性高血压导致的蛋白尿常为突发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由少至大量,多数伴有血尿和白细胞尿,肾功能多急剧恶化。
(3)肾小管间质疾病如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尿蛋白多为+至++,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多<2克。
(4)遗传性肾病如Alport综合征、Fabry病、薄基膜肾病、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等,由于基因异常,导致肾脏结构缺陷,导致不同程度的蛋白尿。
(5)其他如高原性蛋白尿可见于从平原进入高原居留的人,尿蛋白阳性,定量>400毫克/24小时,去高原前无蛋白尿,进驻高原后发病,吸氧可好转,返回平原恢复正常。
尿蛋白阴性是得了肾炎吗
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是尿蛋白阳性,但尿蛋白阳性的人却不一定是肾炎患者。
有人于发热、剧烈运动后出现一过性蛋白尿,在退热和休息后尿蛋白消失。严重心衰病人亦可出现蛋白尿,心衰好转后尿蛋白消失,这种暂时性、轻度、良性蛋白尿的出现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所致。
尿蛋白的主要成分是白蛋白,24小时定量少于0.5克,很少超过1.0克。临床功能性蛋白尿,诱因去除,蛋白尿消失。因此可以说绝大多数肾炎患者都应出现蛋白尿,而蛋白尿则不一定都是肾炎引起。
尿蛋白之多寡不是判断是否为肾小球肾炎的惟一依据,也不是判断肾病轻重的惟一指标。当临床上出现大量尿蛋白,也只能初步判定患有肾小球疾病,最后确诊,乃需进一步检查,包括肾穿刺活检。
尿蛋白阴性是得了肾炎吗?需要指出的是,蛋白尿的伴随症状往往比蛋白尿本身更为重要。因此,在测出蛋白尿之后还需观察是否伴有少尿、血尿、浮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以及是否有皮疹、发热、关节痛、贫血、消瘦,或者原先是否有糖尿病、肝炎等其他病史,这对判断肾炎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为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极为重要。
尿蛋白阳性是什么情况
出现尿蛋白阳性的各种肾病类型
尿蛋白阳性检查结果是通过尿蛋白定性试验检查得出的。各种类型的肾病都有发生尿蛋白阳性的可能。当肾小球、肾小管发生病变时,如各期肾炎、肾病以及高血压发生肾动脉硬化时,均可出现尿蛋白阳性;各种细菌性感染,如肾盂肾炎、肾结核、败血症等亦可出现尿蛋白阳性;非感染性疾病,如肾结石、多囊肾、肾淀粉样变性以及休克、严重肌肉损伤、发热、黄疸、甲状腺功能亢进、溶血性贫血及白血病等,也可出现尿蛋白阳性。
尿蛋白检测不仅能判定肾脏有无病损,通过临床深入的尿蛋白定量检查,还可以帮助肾病患者了解肾脏病变的程度——
1、轻度蛋白尿(小于0、5g/24h):主要见于非活动期肾脏病变、肾盂肾炎等。
2、中度蛋白尿(0、5~4g/24h):见于肾炎、多发性骨髓瘤、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肾硬化、肾肿瘤等。
3、重度蛋白尿(大于4g/24h):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等。
如何应对尿蛋白阳性情况
从临床角度讲,尿蛋白阳性是能够反应出肾脏功能有无损伤。尿蛋白持续阳性往往代表肾脏出现了病变。尿蛋白阳性的多少反映了肾脏的病变程度,临床可据尿蛋白阳性作为肾病治疗效果的观察指标。
然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肾病患者当其肾脏病变到了晚期,由于大量肾单位废损,使蛋白滤出减少,尿蛋白检查反而减少或消失,但这并不代表肾脏病变程度有所减轻。另外,健康人在有些情况下,尿常规检查也可以检测出尿蛋白阳性现象。这种尿蛋白阳性称为暂时性蛋白尿,或是生理性蛋白尿,常见于食高蛋白饮食后、精神激动、剧烈运动、妊娠、长时间处于高温或严寒环境中以及服用氨基水杨酸、阿司匹林、巴比妥盐、碘剂、青霉素之类药物。因此,对于出现尿蛋白阳性情况的人群,一定要及时就医,找到发生尿蛋白阳性的真正原因所在。对于确诊为肾病者,更应该及早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防止肾病向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的方向恶化进展。
尿蛋白质阳性的病理
血液中常会有定量的对人类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蛋白存在。一部分的蛋白会在肾脏的丝球体中过滤进入尿液中,但又会在肾小管被吸收而回到血液中。 因此,若肾脏的机能正常,在尿液中出现的蛋白量只有一点点,但是当肾脏与尿管出现障碍时就会漏出多量的蛋白变成蛋白尿。正常人尿中有微量蛋白,正常范围内定性为阴性,记为(-)。尿中蛋白质含量多达0.15g/24h以上时,称蛋白尿,尿常规定性可出现阳性。
正常人24小时尿蛋白的范围为≦0.15g,常规化验检测为阴性。如检测尿蛋白﹥150毫克/日,即尿蛋白阳性时,说明人体排出的尿蛋白量明显增多,属于异常尿蛋白。尿蛋白持续阳性,往往代表肾脏发生了病变,故临床可依据尿蛋白阳性的多少来判定肾病损伤的程度以及肾病治疗的效果。因此,出现异常尿蛋白,一定要有效控制并消除,防止病情恶化进展。
尿蛋白定性的临床意义
尿蛋白定性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其阳性程度与肾损害程度不一定成正比。糖尿病患者尿中持续出现尿蛋白阳性,除外泌尿系感染、原发性肾病外,应考虑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有专家认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蛋白尿呈间歇性,只在劳动或运动后为阳性反应。因此,运动后尿蛋白检验对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发现有一定的意义。
尿蛋白定量的临床意义:
(1)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正常参考值为10~150毫克。若在150~500毫克,为微量蛋白尿,>500毫克为临床蛋白尿。微量蛋白尿提示糖尿病肾病早期,需长期控制血糖,对逆转或延缓肾病和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有一定意义。
(2)尿白蛋白排泄率(uAE)正常参考值<15微克/分。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小球基底膜受损较轻,故只有微量白蛋白漏出。早期糖尿病肾病uAE为15~200微克/分,临床糖尿病肾病>200微克/分。有专家报告,糖尿病肾病有明显蛋白尿者,几乎100%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当糖尿病患者uAE30微克/分,可能是糖尿病微血管合并症防治的关键时刻。严格控制血糖后,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可逆转或部分逆转。目前,常用测定微量尿蛋白的方法是放射免疫法。
尿蛋白是怎么回事
不同病因引起的腰疼临床表现也不相同,例如:1.功能性蛋白尿功能性蛋白尿是一种轻度(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一般不超过0.5~1克)、暂时性蛋白尿,原因去除后蛋白尿迅速消失。常发生于青壮年,可见于精神紧张、严重受寒或受热、长途行军、强体力劳动、充血性心衰、进食高蛋白饮食后。2.体位性蛋白尿清晨尿液无尿蛋白,起床活动后逐渐出现蛋白尿,长时间站立、行走或加强脊柱前凸姿势时,尿蛋白含量增多,平卧休息1小时后尿蛋白含量减少或消失,多发生于瘦长体型的青年或成人。反复体位性蛋白尿,需注意除外肾病,如胡桃夹现象(又叫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是因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挤压左肾静脉所致)。3.病理性蛋白尿蛋白尿持续存在,尿中蛋白含量较多,尿常规检查常合并有血尿、白细胞尿和管型尿。并可伴有其他肾脏病表现,如高血压、水肿等。病理性蛋白尿主要见于各种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疾病、遗传性肾病、肾血管疾病和其他肾脏病。
常见的如:(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①肾炎 可为隐匿性、急性、急进性或慢性。常合并血尿、高血压和水肿等。②肾病综合征 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或等于3.5克,同时伴有血白蛋白减少,水肿、高血脂。③肾功能不全 分为急性和慢性肾功能不全。蛋白尿为肾脏损害的表现。
(2)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①狼疮性肾炎 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肾脏的表现。育龄期女性多见。依据肾脏受累严重程度的不同,尿蛋白量可以表现为少量至大量。②紫癜性肾炎 是过敏性紫癜肾脏受累的表现。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儿童多见,成年人亦可发生。蛋白尿多数发生在紫癜出现后2~4周。③糖尿病肾病 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早期肾脏受累,但是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可为阴性,后逐渐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再发展至大量蛋白尿,乃至终末期肾病,即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等治疗。④痛风性肾病 尿检异常出现较晚且轻微,仅见轻度蛋白尿及少量红细胞。晚期可进展至慢性肾衰竭。⑤高血压肾病 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生5~10年后常出现肾脏等损害。良性高血压导致的蛋白尿一般为轻至中度的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一般不超过1.5~2克),很少出现大量蛋白尿。有些合并镜下血尿,常有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脑动脉和视网膜动脉硬化等表现。另外一种恶性高血压导致的蛋白尿常为突发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由少至大量,多数伴有血尿和白细胞尿,肾功能多急剧恶化。
(3)肾小管间质疾病 如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尿蛋白多为+至++,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多<2克。
(4)遗传性肾病 如Alport综合征、Fabry病、薄基膜肾病、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等,由于基因异常,导致肾脏结构缺陷,导致不同程度的蛋白尿。
(5)其他 如高原性蛋白尿可见于从平原进入高原居留的人,尿蛋白阳性,定量>400毫克/24小时,去高原前无蛋白尿,进驻高原后发病,吸氧可好转,返回平原恢复正常。
尿蛋白一个加是怎么回事
尿蛋白是尿液通过酸化加热后混浊而检出的蛋白质。正常人24小时尿蛋白的范围为ㄑ0.15g,常规化验检测为阴性。 检测尿蛋白150毫克/日,即尿蛋白阳性时,说明人体排出的尿蛋白量明显增多,属于异常尿蛋白。尿蛋白持续阳性,往往代表肾脏发生了病变,故临床可依据尿蛋白阳性的多少来判定肾病损伤的程度以及肾病治疗的效果。因此,出现异常尿蛋白,一定要有效控制并消除,防止病情恶化进展。
正常尿液里不含或只含微量蛋白质,检查结果呈阴性(-),当尿液里的蛋白质含量上升到一定量时检查结果就呈阳性(+)。尿蛋白1+(一个加号)是做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的结果。同时还可以表述为尿蛋白一个加号、尿蛋白+1,几种表述都是一个意思。尿蛋白一个加号的意思是1L尿液里含有蛋白质0.2—1.0g,即0.2—1.0g/L。
引起原因:正常情况下尿中仅有极少量蛋白,尿检出现尿蛋白+,与饮食,运动,肾病有关。如果仅出现一次尿蛋白+,可能是一过性的。需要多次复查尿常规,必要的情况下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检查,明确肾功能是否损伤。一般肾小球滤过屏障损伤,会有蛋白的漏出。专家指出,由于间质性肾炎、镇痛药肾病、慢性镉中毒引起的肾小管损伤及各种先天性代谢缺陷等疾病,引起肾小管功能缺陷,尽管肾小球滤出的蛋白质数目并未增加,但肾小管重吸收蛋白的能力下降,尿中出现了蛋白。
知道了尿蛋白是什么以及尿蛋白引起的原因之后,相信男性朋友们已经在心里有了定夺,那就是要自己观察自己的尿液,一旦尿液出现异常,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即使化验的尿蛋白只是一个加号,也不能轻视,要及早治疗。
尿蛋白定性试验的方法及认识
尿蛋白定性试验是什么
尿蛋白定性试验是一项对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疗效观察有意义的检查方法。有很多方法,如氨基水杨酸法、醋酸加热法、加热乙酸法、磺柳酸法、干化学试带法等。
若肾脏的机能正常,在尿液中出现的蛋白量只有一点点,但是当肾脏与尿管出现障碍时就会漏出多量的蛋白变成蛋白尿。调查这种尿中蛋白的检查就称为尿蛋白检查。
尿蛋白定性试验方法
1、氨基水杨酸法
氨基水杨酸可与蛋白质形成不溶的蛋白盐沉淀且可根据生成情况估算蛋白量,该法灵敏度较高,应注意尿内尿酸或尿酸盐过多,用含碘造影剂可使之出现假阳性。
2、醋酸加热法
是使蛋白质凝固变性成白色浑浊,加热后加酸消除磷酸盐形成的浑浊而提高准确率,灵敏度稍低。
3、加热乙酸法
加热使蛋白质变性,加入适量乙酸(约为尿量的1/10)使pH值(酸碱度)接近蛋白质(pH值4.7),使蛋白质进一步沉淀,消除因加热产生的磷酸盐、碳酸盐等的浑浊。
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说明什么
健康人24小时尿中蛋白质排出小于150毫克,有时青少年可达300毫克。除外生理性蛋白尿,可分为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组织性蛋白尿、混合性蛋白尿。
阳性可见于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结缔组织病肾脏损害、各种药物、肾毒性物质造成的肾损害、妊娠等。如果尿蛋白持续阳性,往往代表肾脏发生了病变,故临床可依据尿蛋白阳性的多少来判定肾病损伤的程度以及肾病治疗的效果。因此,如果出现异常尿蛋白,就一定要有效控制并消除,防止病情恶化进展。
糖尿病三项是什么
糖尿病三项:
1、尿蛋白检测:尿蛋白测定,包括尿蛋白定性和尿蛋白定量。尿蛋白定性的临床意义:尿蛋白阳性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其阳性程度与肾损害程度不一定成正比。糖尿病患者尿中持续出现尿蛋白阳性,需除外泌尿系感染、泌尿系感染、原发性肾病外,应考虑糖尿病肾病的诊断。糖尿病肾病早期蛋白尿呈间歇性,只在劳动或运动后为阳性反应。因此,运动后尿蛋白检验对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发现有一定的意义。
2、手持眼底镜检测:手持眼底镜检测最重要的意义是检测出糖尿病患者眼底(脉络膜、视神经乳头)是否有病变,如:糖尿病性黄斑部病变、糖尿病性青光眼、糖尿病并发视神经炎等。糖尿病会产生全身各部位小血管的变化。因为这种小血管在全身中,只有在视网膜上可以直接看到,所以透过眼底检查,可以检查出患者的糖尿病病情是否已产生血管性的病变。
3、视网膜检测:糖尿病并发眼病较多,有白内障、屈光不正、青光眼等,但视网膜病是最常见,也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造成视力减退或失明。据统计,病程在10年者50%出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5年以上者,达80%。病情越重,年龄越大,发病的机会相对增加。由于糖尿病引起视网膜毛细血管壁损伤,加之血液呈高凝状态,易造成血栓和血瘀,甚至血管破裂。所以糖尿病视网膜检测对糖尿病患者的视力保护有重大意义。
尿蛋白阳性是怎么回事
尿蛋白阳性时,说明人体排出的尿蛋白量明显增多,属于异常尿蛋白。尿蛋白持续阳性,往往代表肾脏发生了病变,故临床可依据尿蛋白阳性的多少来判定肾病损伤的程度以及肾病治疗的效果。因此,出现异常尿蛋白,一定要有效控制并消除,防止病情恶化进展。
尿蛋白阳性严重吗
尿蛋白阳性是指做尿常规检查或是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结果显示有“+”。
阳性,见于各种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多发性骨髓瘤、肾移植术后等。此外,药物,汞、铺等中毒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也可见阳性。正常人每天排出尿蛋白约40-80毫克,最多不超过150毫克,在此范围内则定性为阴性。如尿蛋白阳性,常提示肾脏病变。
请问牙病可能会引起肾脏疾病吗
牙病还可以引起肾脏疾病,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个中年男子,因为 反复牙痛、腰痛长达两个多月,就到口腔科就诊。经过检查之后,医生发 现,他的右下颌第二磨牙有龋洞,髓腔暴露,无探痛,可是有很明显的叩 击痛、压痛。X线牙片显示:根尖有阴影。经过化验尿液后,发现尿蛋白 呈阳性。于是口腔科医生诊断为龋坏死髓牙并发根尖周炎,计划做牙髓治 疗。因为有腰痛、尿蛋白阳性,随去肾病科检查,确诊为病灶性肾炎。在 治疗牙病的过程之中,随着牙痛减轻、消失,尿蛋白也转为阴性了,腰痛 也有明显的好转。可是在龋洞内放入小药棉,临时填补龋洞3天之后,患者 又出现了牙痛、腰痛且蛋白尿转阳性。再次进行开放引流之后,上述牙 痛、腰痛等症状又消失了,封药填补后,反复出现上述症状。就这样反反 复复了将近大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