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如何关爱丧偶老人

如何关爱丧偶老人

1、子女要给予更多的关心

对于丧偶老人,子女们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让老年人重新找到对生活的依恋,从而减轻其丧偶的痛苦。

2、避免老人的过度自责

老年人丧偶后,常常会责备自己过去有很多地方对不住自己的老伴儿。这种自责、内疚的心理如果不能及时地调整好,就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常诱发其他疾病,导致早衰。

3、转移老人的注意力

经常看到老伴的遗物,睹物恩人,会不断地强化思念之情,加深精神上的痛苦。因此,不妨把一些遗物暂时收起来,将注意力转移到现实和未来的生活中。

4、帮助老人寻找新的生活方式

老伴离开以后,原来的一些生活方式被迫改变,老人很容易陷入孤独寂寞之中。因此,丧偶老人要积极地调整生活方式,培养兴趣爱好,老有所乐,减少对旧生活的眷恋。

5、鼓励老人扩大活动圈

与人多交往,子女可带着老人去旅游,去访亲探友;培养老人新的业余爱好,如养花、种草、集邮、喂养家禽等。还可指导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主动参与社会交际活动。若老人有再婚之念,应给予支持和帮助,使其余生之年重添乐趣,切勿用封建意识横加阻挠。

丧偶老人的性需求怎么解决

1、丧偶老人的性需求怎么解决

自慰或者再婚。

2、老男人需要性生活吗?

中国许多人的观念中,“性”是避而不谈的事情。因为,他们大都认为,人老了,性功能就衰退了,没有性生活很正常。一旦老年人对性表现出兴趣,就很容易被当作“不正常”甚至“变态”。其实,老年人有性的要求和性行为都是正常生理、心理现象。

丧偶老人怎样调适心理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在经历过了几十年的沟沟坎坎和磕磕绊绊后,两个人正相携安度晚年之时,倘若一方“先走一步”,必定会给另一方在精神上造成巨大的创伤,甚至会使其丧失继续生活下去的信心与勇气。据心理专家分析,丧偶老人的精神世界,往往要经历一个剧烈悲痛的过程。这个过程大致有三个阶段。

一、自责 与老伴洒泪告别之后,总觉得对不起逝者:为什么过去常常对他(她)发脾气?为什么没有坚持让他(她)去医院检查?甚至认为对方的死自己负有主要责任。于是生者精神恍惚,心理负担沉重,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在言行上还会出现一系列反常现象。

二、怀念 老伴逝世,生者在剧烈的情感波涛稍稍平息之后,会进入一个深沉的回忆和思念阶段,在头脑中经常出现老伴的身影,时而感到失去他(她)之后,自己是多么地凄凉和孤寂。

三、恢复 在亲友的关怀和帮助下,自己终于领悟了“生老病死乃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这个道理。于是,理智战胜了感情,身心渐渐恢复了常态,从而以坚强的毅力面对现实,又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为了能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消除悲痛在心灵上造成的阴影,老伴过世后的当务之急,便是进行正确的心理调适。首先,欲使自己尽快地从悲痛的氛围中解脱出来,不妨通过各种方式尽情地渲泄一番,如在亲人挚友面前嚎啕大哭一场;也可将自己的眷恋怀念之情,用诗文、书信或日记等形式写出来,以抒发胸怀并作为永久的纪念。其次,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尽管宣泄对于维护身心健康有益,但是,无休止的悲哀必然造成人为的精神消耗。所以,过一段时间之后,要设法转移自已的注意力,可以到亲友处小住一段时间,更重要的是走出斗室,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多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只要生活的视野开阔了,精神上的痛苦也就会随之淡化和消失。

最后,所谓“老两口到另一个世界再团聚”的企盼,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罢了,是不可能实现的。对老伴最好的寄托和思念,应该是悟透人生的哲理,勇敢地挑起社会和家庭的重担,迎着火红的夕阳,坚强、乐观地生活下去。

丧偶老人如何摆脱居丧综合征

“虽非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这是相濡以沫一生的老年夫妻的共同愿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的概率非常低,往往是一厢情愿。一对相亲相爱、风雨同舟几十年的老年伴侣,一方的突然去世,对另一方所造成的心理创伤是难免的,甚至相当严重,在短期内可以产生忧郁、痛苦、焦虑和情绪压抑,这种现象称为“居丧综合征”。

“居丧综合征”最常见的表现是出现多种心理障碍,诸如沉默寡言、神情淡漠、注意力不集中、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等。这些症状多数人在一段时间后逐渐好转、消失,但也有少数人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仍饮食无味、夜不能眠、面黄肌瘦、呆木迟钝,迅速变得苍老,甚至产生厌世心理而自杀。

“居丧综合征”的另一危害表现在躯体方面,可导致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溃疡病等多种“心身疾病”或加重病情,并因免疫功能低下而发生感染性疾病,甚至发生癌症。有一种并不罕见的“夫妻癌”现象,隔了几个月,不吸烟的老妈妈也得了肺癌。这并非肺癌具有传染性,而是不吸烟的配偶长期受被动吸烟之害,同时居丧心理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减退,对癌症的发生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居丧综合征”症状轻重相差悬殊。就死者的死亡原因而言,如果是久病卧床、倍受疾病折磨的慢性病,那么,无论对死者和居丧者,都可以说是一种“解脱”,故居丧症状较轻;如死者死于急病或意外事故,则对居丧者的精神打击很大,症状也较重。另外,就居丧者的性格而言也有差别,按照通常的说法,一类人是“乐观者”,心胸坦荡豁达,能面对现实,遇到挫折时“想得开”;另一类人是“悲观者”,不善于正视现实,不能接受“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这句富含哲理的名言,往往陷入终日怀念过去的小圈子里,难以自拔。像这类居丧者,“居丧综合征”的症状往往很重,时间很长,需要接受外来的帮助。

“居丧综合征”有一个心理危机期,在这段日子里,至亲好友的劝慰,子女们的体贴,在精神和物质方面的照顾、关心,都是非常必要的。应该让居丧者明白,生离死别是人生规律,人死不能复生,必须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症状严重者,不妨进行医学心理学方面的“暴露疗法”。办法是将死者的遗容和生前心爱之物索性放在居丧者随时都能看到之处,让他自己尽量回忆与配偶共同生活时的恩爱情景。这样做,居丧者通常在开始时可能引发强烈的心理反应,难以自控,会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症状会逐渐改善直至消失。因为居丧者已明白并接受了现实,达到了心理平衡和适应,渐渐重振生活信心,考虑安排今后的生活。“暴露疗法”是一种快而有效的心理脱敏疗法,但是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居丧者不宜采用此法,以防发生意外,还是慢慢地不断进行心理疏导为宜。

此外,子女们应创造条件,为居丧者转换一个生活空间。诸如,把原来与子女分居的老人接到子女家同住,多说说话,与孙辈逗乐;如老人健康情况尚可,不妨陪同作一次旅游,让老人在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山水风光中产生好心情,摆脱内心的苦闷。渡过心理危机期后,居丧者不宜把自己关在家里,应走出去访问老同事、老朋友,温故叙旧,谈谈家常。特别是应与有共同爱好的老人们寻找共同的乐趣,以充实生活。

老人丧偶后的心理过程有五个阶段

丧偶老年人的心理活动特征丧偶老人的心理变化通常比较剧烈,其心理活动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所有的心理活动集中指向新近的死者。许多人往往痛不欲生,简直到了欲死不能的地步,他们整天涕哭,甚至拒绝死者火化或下葬。

第二阶段,对死者和其他人发怒或带有敌意。这时,死者已离开身边,存留者常常会对着照片中的他(她)生闷气,又迁怒于其他人,很容易无缘无故地和别人争吵。

第三阶段,要求其他人的支持和帮助。由于配偶失去,旧的依恋关系已不复存在,悲伤的情绪开始向他人发泄。他们常常会不顾别人是否愿意听,对一切人诉说自己的不幸,希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第四阶段,他们已清楚地意识到,配偶已永远地失去了,正常的生活已彻底打乱了,整个心被绝望占据。

第五阶段,他们开始从绝望中撤退,向往正常的生活并开始重新组织新的生活。这一阶段,他们把自己的情感转移到其他人或其它事上去,主动地压抑悲痛的情绪,从表面上看,情绪上完全恢复正常。

上述五个阶段也可分别概括为震惊阶段,情绪波动阶段,孤独感产生阶段,宽慰自我阶段、重建新模式阶段。各阶段长短,因人而异。总的来说,丧偶的老年人的心理是消极的。

高龄老人养生的禁忌

禁忌1:恐惧造成末路

高龄老人的朋友一个个相继离开了人世,于是想到死亡要降临在自己身上了,结果惶惶不可终日。这样一来,反而加快了死亡的步伐。长寿者大多性格开朗、豁达大度、情绪乐观、心理健康。

禁忌2:“折腾”引发惨痛

有的高龄老人去参加一些不合适的运动,甚至参加旅游、观光、会议等带有明显“折腾”性质的活动。结果是“力不从心”,突发严重健康事件。高龄老人一定要在自己能力可以承受的限度内适度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平安地幸福生活着。

禁忌3:倔强导致意外

有的老人平常生小病从来不去医院治病,病情加重时就自己买点药吃。一旦生病,家人、子女力劝到医院去看病,有的老人始终不肯,还会进一步发生争执,最后,走了“不治而终”的不归路。

禁忌4:孤独带来绝望

高龄老人突然遇到丧偶事件,会在短时间里出现明显的衰老、精神崩溃,甚至导致不久也亡故了。据统计,丧偶老人的死亡率,是一般老年人死亡率的7倍。人到了老年阶段,如果还能有一位相知相伴、不离不弃的至亲陪在左右,那该是无比幸福的一件事。

老年人心里特点

1.孤独

人到老年,如果还能有一位相知相伴、不离不弃的至亲陪在左右,那该是无比幸福的一件事。然而,高龄老人丧偶事件是在所难免,对于老年人心理是一个巨大的打击。随之而来的心理孤独感,更是让丧偶老人在短时间里出现明显的衰老、精神崩溃,甚至不久也会亡故。据统计,丧偶老人的死亡率,是一般老年人死亡率的7倍。

2.恐惧

老年人看到自己同龄的朋友、同事一个个相继离开了人世,觉得自己也要不久于人世,就会产生心理上的恐惧感,以致惶惶不可终日。这样一来,非但于事无补,反而加快了死亡的步伐。观世间的高龄老人,虽然长寿的原因很多,但至少有一点已经证实,那就是长寿者大多性格开朗、豁达大度、情绪乐观、心理健康。

3.折腾

老年人的生理功能明显衰退,如肌肉萎缩,骨质疏松。但是,有不少老年人存在一种“折腾”心理,认为“这辈子没去过的地方不去看看终身遗憾”啦,什么“这么重大的场合不出席不合适”啦等等,结果勉强参与,容易突发严重健康事件。还有一些高龄的老年人,坚持参加一些不合适的运动,结果导致体力不能承受,出现意外。

4.倔强

老年人心理倔强是比较常见的情况,有些还表现为性格刚烈、脾气暴躁。这些有着倔强心理的老年人常常是小病不就医,大病乱吃药,一味按自己的意愿以及多年的经验习惯生活着。结果是,有了病不去治,反而与家人、子女发生争执,最后“不治而终”。

老人想要长寿易要多情

愉悦心情保持良好的情绪,心胸要开朗,逢事淡然处之,勿须与人争高低;尽力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确立精神支撑,从中寻找乐趣,无论棋琴书画、种花养鸟,都是很好的选择,自可陶醉其中。

增进友情老年人切忌孤独,应广交朋友,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或者结伴郊游,到大自然中去领受山光水色的恩赐,或者与忘年朋友交流思想,吸取青春活力,使老年人生活兴趣盎然。

巩固爱情俗话说少是夫妻老是伴,恩爱夫妻多长寿。愈是老年愈要珍惜、巩固爱情。即使是丧偶老人,也该重组家庭,延续爱情。据医学家研究表明:有配偶的老人比孤身老人寿命长。

注重世情进入老年,也应注重自己的穿着打扮、行为举止,讲究卫生。国外学者曾对讲究衣着的60~80岁老人做过调查,发现90%以上的人,比他们实际年龄显得年轻,因为恰当的修饰能给老人带来活力,自感年轻,有利于社会活动。

丧偶老人的心理调适

1、 震惊阶段。表现为拒绝接受现实,所有的心理活动集中指向新近的死者,许多人往往痛不欲生简直到了欲死不能的地步,有的老人可能整天哭涕甚至拒绝死者火化或下丧。

2、 情绪波动阶段。表现为对其他人发怒或带有敌意,容易无缘无故地和别人争吵,或要求他人的支持和帮助。由于失去配偶,旧的依恋关系已不复存在,悲伤的情绪开始向他人发泄,老人可能常常会不顾别人是否愿意听,就对一切人诉说自己的不幸,希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3、孤独感产生阶段。表现为回忆往昔。死者已经不在,存留者常常会不自觉地反复回忆老伴在世的点点滴滴,往往沉浸在过去的有老伴的生活中不能自拔,产生不安全感及孤独无助感。

4、悲观绝望阶段。他们已清楚地意识到配偶已永远地失去了,正常的生活已彻底打乱了,整个身心被绝望占据。

5、宽慰自我阶段。他们开始自我调节,把自己的情感转移到其他人或事上去,主动地压抑悲痛的情绪,从表面看情绪完全恢复正常。

6、重建新模式阶段他们开始从绝望中走出来,向往着正常的生活并开始新的生活。

不过在丧偶老人从剧烈悲痛走出来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进行正确的自我心理调适,否则极有可能形成心理障碍。清源心理为您带来:

发泄与倾诉

对于刚经历丧偶生活事件的老年人,他们的抑郁、悲伤、无助等各种情绪,如果没有及时排解发泄就会引发心理问题,甚至造成心理疾病,这就需要一个发泄的渠道。倾诉是发泄情绪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及时向家人、朋友倾诉,即使说的不是事件本身,但也会通过某种方式发泄出来,对恢复心理健康非常有利,从而使心理从亚健康状态逐渐转变为健康状态。

心理疏导与调理

心理疏导与调理首先要注意耐心听取他们的“心声”,不要随意打断,不要否定他们的

看法,不要向他们乱作保证。要同情,与他们共情,表情要专注,眼神要亲切。倾听和理解是最重要的“安慰剂”,尤其是对固执己见、缺乏理性、情绪偏激的老人,需要多给予亲人般的悉心疏导,帮助他们走出认知的误区,化解他们的烦恼,使之不纠缠于一时一事,客观并全面地看问题,清除心理障碍,使丧偶老年人在精神和心理上得到满足,有利于心理健康,延年益寿。

要设法转移注意力

尽管宣泄情绪对身心健康有益,但过度的悲伤会造成人为的精神和身体消耗,这个时候可以到亲友处小住一段时间,多参加集体活动,接触外面的世界,只有生活的视野开阔了,精神上的痛苦才能得以缓解;也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有氧运动,包括散步、慢跑、打球、游泳、爬山、骑自行车、健身操、太极拳等。有氧运动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不中断和持续时间长,有益身心。

音乐疗法音乐疗法或称“心理音乐疗法”

老年人衰退心理特征

1.人到老年,如果还能有一位相知相伴、不离不弃的至亲陪在左右,那该是无比幸福的一件事。然而,高龄老人丧偶事件是在所难免,对于老年人心理是一个巨大的打击。随之而来的心理孤独感,更是让丧偶老人在短时间里出现明显的衰老、精神崩溃,甚至不久也会亡故。据统计,丧偶老人的死亡率,是一般老年人死亡率的7倍。

2.老年人看到自己同龄的朋友、同事一个个相继离开了人世,觉得自己也要不久于人世,就会产生心理上的恐惧感,以致惶惶不可终日。这样一来,非但于事无补,反而加快了死亡的步伐。观世间的高龄老人,虽然长寿的原因很多,但至少有一点已经证实,那就是长寿者大多性格开朗、豁达大度、情绪乐观、心理健康。

3.老年人的生理功能明显衰退,如肌肉萎缩,骨质疏松。但是,有不少老年人存在一种“折腾”心理,认为“这辈子没去过的地方不去看看终身遗憾”啦,什么“这么重大的场合不出席不合适”啦等等,结果勉强参与,容易突发严重健康事件。还有一些高龄的老年人,坚持参加一些不合适的运动,结果导致体力不能承受,出现意外。

4.老年人心理倔强是比较常见的情况,有些还表现为性格刚烈、脾气暴躁。这些有着倔强心理的老年人常常是小病不就医,大病乱吃药,一味按自己的意愿以及多年的经验习惯生活着。结果是,有了病不去治,反而与家人、子女发生争执,最后“不治而终”。

相关推荐

高龄长寿老人养生四大禁忌

禁忌一:倔强导致意外 现实中,最多见的是老人性格刚烈、脾气倔强,平常生小病从来不去医院治病,病情加重时就自己买点药吃,按自己多年的“经验”生活着。一旦遇到又一次生病,家人、子女力劝他到医院去看病,可是老人始终不肯,还会进一步发生争执,最后,走了“不治而终”的不归路。 禁忌二:“折腾”引发惨痛 八九十岁以上的老人机体各器官功能明显衰退,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可是,常常遇到的是,高龄阶段还去参加一些不合适的运动,甚至参加旅游、观光、会议等带有明显“折腾”性质的活动。什么“这辈子没去过的地方不去看看终身遗憾”啦,

老年丧偶心理调试很重要

积郁成病需提防 居丧对老人整个身心健康的严重损害,可以分成两个阶段:前阶段的过度忧伤和后阶段的孤独无助。配偶是生活上最亲密、感情上最融洽的伴侣。随着年增寿长,知心好友日趋稀少,老伴更是一日不可缺。一旦有谁先逝而去,另一个往往痛不欲生,难以接受这残酷的现实。或终日痛哭流涕,不愿与已死的老伴分离;或呆若木鸡,不思茶食,一味唉声叹气;或悲情难遏,迁怒于人,怪罪自己。失去几十年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的老伴,确实令人心碎,短期内有强烈的情绪反应也不可避免,但决不能延续过久。否则积郁成病,每况愈下,不少老人就是在老伴先逝

​独身老人性心理特征

俗话说:人性本色。即使是到了一定的年龄,也一直会有着对性的要求。然而对于那些孤独的老年人来说,他们却有着这样的性心理传统,即人到了老年似乎不应再有性的要求了,性功能也必然一落千丈,因此就很少会有人去关心他们的性心理状态,从而使许多老人丧偶后,性兴趣,性活动受到严重的压抑。那么,你对揭秘!独身老人性心理常见特点了解吗?下面,来分享一些与之有关的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其实,性是自然本能的表现,无论是什么阶段都存在性的问题。老年人性功能较中年人有所下降,但并不是消失。老年人丧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调适和恢

老人丧偶选择同居的危害可不少

丧偶老人选择不婚同居实属无奈,但是结婚也好,同居也罢,基础是感情。可有些老年人把再婚只当作找一个依靠或保姆,态度草率,双方没有充分了解,没有感情基础,这样的婚姻很难长久。某地老年人相亲市场上甚至流行着“十对再婚离八九”的说法,没有办法,老人只能选择同居。另外,子女的不支持是老人不婚同居的另一个原因。多数子女认为,父母年纪大了再结婚有失面子,并且父母再婚后的存款、房产等存在不少的变数。当然,也有子女担心父母是否能够找到与之真心相处的另一半。 但是,没有法律保障的“婚姻”一定会后患无穷。首先,感情基础不牢的同

了解老年女性生活中的忧乐

人到老年,由于生理机能的衰退,有些智力也相应衰退下来,对社会的贡献也相对少了,这是自然规律,对于老年女性亦同样如此。 老年女性,一般来讲爱静不爱动,并且非常害怕孤独,害怕无人关心和照顾,这与生理机能的衰退和精力的衰减有直接的关系。她们一方面要求和家人亲热和睦,和邻居友好往来,一方面又怕拖累别人,她们喜欢的家庭类型是“分而不离”的,即要分开居住,又要住在附近。这样一方面老人可以不陷入家庭琐事和人际纠葛中,另一方面老人与子女相距不远又可以经常见面,生活能得到照顾,免去思念之愁。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这种家庭生活

多“情”使老人长寿

友情多广泛 一个人最怕的是孤独,孤独是老年人之大忌。与其在家“守老营”不如走出家门,广交朋友,尤其善交一些忘年朋友,与他们经常聚聚,或搞一些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或品茗对弈;或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去领受山光水色的恩泽;或与忘年朋友交流思想,倾吐心声,汲取青春活力;或三五知己聊天侃大山,天南海北,以发展友谊,维系感情,保持轻松友爱的环境,使老年生活兴味盎然。所以,广交益友是老人长寿的助力。 爱情多甜蜜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夫妻敬爱多长寿。”人老了,不可无伴;老夫老妻在一块,没事可以相互聊聊,相互安慰劝解,

老人要跨越5道坎

清晨多危险 行动宜缓慢 许多老年人本来就患有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疾病,夜晚经过七八个小时的呼吸、排汗、排尿等消耗,体内水分大量流失,血液黏稠度增高,清晨极易出现心脑血管血流不畅或停滞,引起心肌梗死或脑梗塞,乃至猝死。统计资料显示:老年人在黎明或清晨(4~7时)去世的人数,高过死亡总人数的60%以上;其间的心脑血管病猝发率,高达70%~80%,是老人性命攸关的重要时刻。防备的办法是:入睡前及“起夜”时适量地喝些水,以降低血液浓度;清晨起床时动作宜缓慢,不可过分急快和猛烈;醒后最好呈平卧姿式躺半分钟,起来

如何让老人走出丧偶痛苦

就此问题我们请教专家,心理专家分析,丧偶老人的精神世界,往往要经历三个阶段: 一、自责阶段 与老伴洒泪告别之后,总感觉对不起逝者,甚至认为对方死自己负有主要责任,于是精神恍惚,心理负担沉重,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在言行上还会出现一系列反常现象。 二、怀念阶段 老伴逝世后,生者在剧烈的情感波涛稍稍平息之后,会进入一个深沉的回忆和思念阶段,在头脑中常常出现老伴的身影,时而感到失去他(她)之后,自己是多么的悲惨和孤寂。 三、恢复阶段 长时间在亲朋的关怀和帮助下,自己终于领悟了“生老病死乃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这个道理

老人养生 需注意的四大威胁

丧偶提高死亡率 人到老年失去配偶的痛苦成了不少人必须直面的残酷事实。据资料统计,老人丧偶导致心理失衡直至死亡的人数是一般老年人死亡的7倍。心理学家的研究也证明:丧偶是生活中最震憾心灵的事件,尤其对老年人来说是最沉重的打击。 “空巢”成为都市老人通病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要使自己有一个快乐的晚年生活,老人们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尤其重要。首先要学会关爱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例如多接触外界,在社会上释放余热等。另外,学会自我调适,建立有规律的生活也非常重要。 退休造成心理落差 不少

老年人心理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工作:离退休、病休的老年人多数尚有工作能力和学习要求,骤然间离开工作岗位肯定会产生许多想法。对这样的老年人如不给以工作和学习的机会,自己又不能创造这方面的条件,将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关爱:人到老年,会感到孤独,希望得到社会的关心、单位的照顾、子女的孝顺、朋友的往来、老伴的体贴,使他们感到老有所依、老有所靠。 和睦:老年人都希望有个和睦的家庭和融洽的环境,不管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只要年轻人尊敬、孝顺老人、家庭和睦,邻里关系融洽,互敬互爱、互帮互助,老年人就会感到温暖和幸福。 安静:老年人一般都喜欢安静,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