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伤食呕吐小儿推拿 小儿伤食呕吐病因

伤食呕吐小儿推拿 小儿伤食呕吐病因

小儿脾胃薄弱,凡饥饱节,伤乳伤食,或恣食生冷,或六淫之邪侵扰,以致乳食停滞不化,胃气受伤,失于和降,胃气上逆,而成呕吐。

小儿伤食呕吐怎么按摩 小儿伤食吐推拿处方

主证:呕吐酸馊频繁,口气臭秽,胸闷厌食,肚腹胀痛,大便酸臭,或溏或秘,苔厚腻,脉滑实。

治则:消食导滞,和中降逆。

推拿处方:补脾经,揉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按揉足三里,横纹推向板门,分腹阴阳,推天柱骨。

小儿伤食腹泻推拿 小儿伤食泻推拿方解

脾土能调理脾胃功能,板门能开启脾胃之门,消积导滞,顺应升降;中脘,天枢可直接作用于胃肠,和中消滞,调理大肠;顺运内八卦,能行能散,善开胸利气,化积消导;四横纹为治小儿伤食的经验要穴;另外,食积多有郁热,故配以清大肠,清河水,退六腑等。

小儿推拿揉板门有什么作用

小儿推拿揉板门作用

推拿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

功能主治:小儿腹泻,腹胀,嗳气,食欲不振,呕吐,恶心,消化不良,厌食,呕吐,盗汗等症。

板门位置:拇指根下方的大鱼际处。

手法:拇指端在患儿的大鱼际中点处,先顺时针按100次,再逆时针按100次。

怎么用小儿推拿调理宝宝伤食呕吐

妈妈可先为宝宝补脾经300次

揉板门:妈妈以一手持宝宝手以固定,另手拇指端揉儿大鱼际平面,揉200次

清大肠300次

运内八卦100次

揉中脘5分钟

按揉足三里200次

分推腹阴阳:宝宝仰卧,妈妈用两拇指端沿肋弓角边缘,向两旁分推200次。

小儿推拿呕吐食积腹泻 小儿食积呕吐推拿方解

揉中脘,板门,天枢,分腹阴阳,赤凤摇头,摩胃俞,以消食导滞;推四横纹,运内八卦,可理气调中,消胀除满;补脾经,摩脾俞,按揉足三里,可成健脾和胃之用。

小儿伤食腹泻推拿 小儿伤食泻症状分析

脾伤失运,食积不化,故泻下酸臭,或有食物残渣,食滞气阻,故脘腹胀痛;泻后腐浊暂下,气机得畅,故胀痛可减;胃伤不纳,气失和降,故不思乳食,嗳腐吞酸,或有呕吐;脾主四肢,食积化热,故手心发热;胃络通心,热扰心神,故夜卧不安;舌脉,指纹均为食积之象。

小儿伤食呕吐怎么按摩 小儿伤食呕吐推拿注意

呕吐的推拿主要是以调理胃气,缓解呕吐为主,为加强止吐作用,手法操作时可以用生姜汁做为推拿介质。推拿操作每日1次,严重者可一日2次,3日为一个疗程。

小孩呕吐的类型有哪些

小孩呕吐的类型有哪些?小儿呕出也是常有的事情,但是对于小孩呕吐的类型或许不了解,下面就介绍一下小孩呕吐的类型。

一、伤食性小儿呕吐

按中医辨证,由于消化不良、饮食因素所致的呕吐是伤食呕吐的症状,患儿会呕吐酸臭乳块或不消化食物,恶心嗳气臭秽,不思乳食,脘腹胀满,吐后腹胀可稍微减轻,小儿呕吐的患儿大便秘结或大便气味酸臭。

二、风寒性小儿呕吐

儿童受了寒凉往往突然出现小儿呕吐的症状,其呕吐物清冷不化,伴喷嚏、流涕、恶寒发热、头身痛。

三、暑湿小儿呕吐

如果小儿呕吐频繁,呈喷射状,发热汗出,头痛,心烦口渴,脘腹胀闷,多发生在夏季,就可能是暑湿呕吐的症状。

四、胃热性小儿呕吐

胃热呕吐的症状为小儿呕吐频繁,食入即吐,吐物酸臭,面赤身热,烦躁少寐,口渴喜冷饮,唇干口燥,大便干结或泻下酸秽,小便短赤。

五、惊恐性小儿呕吐

这种小儿呕吐的症状是跌仆惊恐后呕吐清涎,面色忽青忽白,睡卧不安,或惊惕哭闹,舌脉无明显异常,这是小儿特有的呕吐症状。

小儿食积呕吐推拿手法 小儿食积呕吐特效推拿

膈俞伤食摩方。

方由膈俞,三焦俞,巨阙组成,功能健脾和胃,宽胸利膈,化湿导滞,降逆止呕,而为治疗食积呕吐之良方。

伤食呕吐小儿推拿 小儿呕吐护理指导

1.小儿呕吐后,家长不要急于给孩子进食,以减少对肠胃的刺激。

2.呕吐较轻者,可进食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少量多次;呕吐严重者,则需暂时禁食。

3.家长可以给小儿喂食一些果汁,如苹果汁,橙汁等,对电解质紊乱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4.小儿呕吐有所缓解时,可以委阳一些清淡少油,稀软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汤,面片,软饭等。

5.小儿呕吐严重的时候,家长要密切关注,防治呕吐物呛入气管,发生窒息,尤其是婴儿;在孩子呕吐时最好把孩子抱起来或让孩子坐起来,头向前倾,使呕吐物尽快吐出来而不会呛入气管;同时呕吐严重的孩子应及时就医。

小孩呕吐吃什么食物好 橘皮粥顺气降逆

原料:橘皮3~5克,粳米50克。

做法:把晒干的橘子皮,研成碎末;粳米,淘洗干净。锅置火上,加入适量清水,放入橘皮末、粳米,煮粥,用大火烧开后,改用文火煮粥,待橘皮烂、米熟后,即可食用。每日早、晚各饮1次。

功效:健脾和胃,顺气降逆。适用于脾胃气滞引起的小儿伤食呕。

相关推荐

小儿呕吐的原因 新生儿呕吐病因

1~2周的新生儿出现呕吐症状,最常见的病因是误吞羊水、胃扭转、食管闭锁或狭窄、肠道闭锁、胎粪性肠梗阻、胃和肠道旋转不良、肛门或直肠闭锁、巨结肠症、脑部产伤等。

宝宝腹泻推拿按摩手法图解 伤食腹泻推拿手法

主证:多有较明显的伤食史,大便次数增多,泻下酸臭,夹有乳食,样如豆渣,因脘腹胀痛而多啼,泻后痛减而 暂安,不思乳食,嗳腐吞酸,或有呕吐,手心发热,夜卧不安,舌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指纹紫滞。 治法: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推拿方法:补脾土,推板门,揉中脘,揉天枢,揉足三里,平肝木,顺运内八卦,推四横纹,清大肠,运土入水,清天河水,退六腑。 推拿功效:脾土能调理脾胃功能,板门能开启脾胃之门,消积导滞,顺应升降;中脘, 天枢可直接作用于肠胃,和中消滞,调理大肠,顺运内八卦,能行能散,善开胸理气,化积消导;四横

宝宝拉肚子小儿推拿 小儿伤食型拉肚子推拿手法

治则:消食导滞,助运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经,运内八卦,摩腹各300次;清胃经,清大肠经,退六腑各200次,揉龟尾100次。 推拿方解:补脾经能健脾消食;运内八卦能消宿食,降胃逆;摩腹善消宿食;清胃,清大肠及 退六腑能清胃热,消食导致;揉龟尾能理肠止泻。全方共 奏消食导滞,助运止泻之功。 辩证加减:脘腹胀满甚者加揉脾俞,揉胃俞;腹痛甚者加拿肚角;呕吐较频者加推天柱骨;平素体虚者,改清脾胃经为补脾经。

小儿呕吐怎么推拿

伤食呕吐 主要症状:呕吐酸腐或不消化食物,口气臭秽,肚胀腹痛,大便酸臭,或秘或溏,苔厚腻。 治疗原则:消食导致,和中降逆。 按摩处方:揉板门,运内八卦,横纹推向板门,分腹阴阳,按弦走搓摩。 按摩方法: 揉板门:用拇指在大鱼际平面上揉100-300次。 运内八卦:用拇指沿顺时针方向运手掌内八卦100-300次。 横纹推向板门:用拇指桡侧缘自腕横纹推向拇指根100-300次。 分腹阴阳:用拇指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100-200次。 按弦走搓摩:用手掌从两胁腋下搓摩至天枢处50-100次。 胃寒呕

小儿推拿呕吐

1、运内八卦 内八卦在手掌内侧,为小儿推拿的常用穴位之一,具有开胸化痰,利气利膈,消食除胀的功能,对于治疗小儿胃气上逆、呕吐等有很好理气止呕的作用。用左手托起小儿四指,使其掌心朝上,用右手的拇指外侧缘在内八卦穴上运揉50次。 小儿推拿呕吐 2、推板门 板门穴位于小儿拇指掌侧,大拇指的大鱼际处,按摩此处具有升降之功,能够宽胸利膈、消食化痰,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小儿呕吐泄泻。将小儿的手掌握住,掌心向上,使大鱼际处暴露,按摩时用右手拇指端桡侧从腕横纹处推向拇指指根处100次。 小儿推拿呕吐 3、揉中院

小儿呕吐中医推拿疗法

临床表现 1.寒吐 饮食稍多即吐,时作时止,吐物酸臭不甚,面色苍白,四肢欠温,腹痛喜暖,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迟,指纹色红。 2.热吐 食入即吐,呕吐物酸臭,身热口渴,烦躁不安,大便粘滞臭秽或秘结,小便黄赤,唇舌红而干,苔黄腻,脉滑数,指纹色紫。 3.伤食呕吐酸溲频繁,口气臭秽,胸闷厌食,肚腹胀痛,大便酸臭,或溏或秘,苔厚腻,脉滑实,指纹色紫而滞。 中医推拿治疗 1.治疗原则:祛邪和胃,降逆止呕。 2.手法处方:调脾经,横纹推向板门,揉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摩腹,揉天突,推天柱骨。 3.方义:调脾

小儿呕吐怎么推拿 胃寒呕吐按摩

主要症状:进食后经过一段时间才呕吐或朝食暮吐,吐出物不酸不臭,不消化或吐清稀粘液,伴随面色苍白,倦怠无力,四肢不温,腹痛绵绵,喜暖喜按,大便堂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细,指纹淡。 治疗原则:温中散寒,止呕。 按摩处方:清补脾经,横纹推向板门,揉外劳宫,推三关,推天柱骨。 按摩方法: 清补脾经:用拇指来回推拇指末节螺纹面100-500次。 横纹推向板门:用拇指自腕横纹推向拇指根100-300次。 揉外劳宫:用拇指揉掌背上与内劳宫相对的外劳宫100-300次。 推三关:用食指,中指推前臂桡侧100-30

小孩胃热呕吐怎么办 小儿呕吐推拿处方

治则:清热和胃,降逆止呕。 推拿处方:清脾经,清大肠,退六腑,推天柱骨,横纹推向板门,运内八卦,推下七节骨。 推拿方解:清脾经,清大肠,推天柱骨以清中焦积热,配横纹推向板门以降逆止呕;退六腑以加强清热作用;运内八卦以宽胸理气,和胃止吐;推下七节骨以清热通便,使胃气下行。

小儿推拿揉板门作用

推拿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 功能主治:小儿腹泻,腹胀,嗳气,食欲不振,呕吐,恶心,消化不良,厌食,呕吐,盗汗等症。

小儿发烧选推拿

发烧是小儿的常见病症之一。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能力也较差,而且年龄越小调节功能越差。但小儿对发烧的耐受力较好,经过及时治疗后,恢复也较快。 中医认为,小儿具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故很多急慢性疾病均可出现发烧症状。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主要是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近视、便秘等疾病。 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