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管教孩子这四项错误不可犯

管教孩子这四项错误不可犯

毋容置疑,教育子女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孩子成年之前,父母要学习的是如何管教自己的孩子并让孩子了解他需要知道的一切东西,看起来也许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里面确实也有很多父母犯的错误。

1.不给予孩子合适的关注

当孩子们没有得到足够的有效关注,常常就会出现行为问题。对孩子的积极关注会减少孩子的这些行为问题,比如抱怨,发脾气等其他故意烦人的行为。有时候孩子不需要关注也会有积极的行为表现,比如孩子一个人安静的玩耍,或者是坐在椅子旁。当然很多时候,他们仅仅只是需要任何一种形式的关注罢了。

2.只注重短期关注效果

父母常常只关注短期的效果。良好的纪律行为应该讲究长期。一定要记住,孩子是需要某些良好的行为几率来成为一个健康负责人的人。因此,有效的约束策略集中再教孩子这些技能。虽然有些事情在当前情况下回比较容易操作,但从长远看,它必将导致孩子的不良行为进一步恶化。比如一些父母试图让孩子停止抱怨,但有些老师则会告诉孩子抱怨和发闹骚是可以获得某种情感需求的。

3.没有建立书面规则

一旦没有明确的规则,这会让孩子无比的困惑,因为孩子不知道他们所期盼的到底是什么。有时问题是每个父母都有不同的规定以及对规定的解释,这导致孩子可能会认为爸爸是好人,妈妈是坏人,反之亦然。

另外一方面,父母自己的意见不统一。来自工作的压力或责任会让父母精疲力尽,对于执行先前的规定有了惰性。有时候,工作压力较大的单亲妈妈会因为连续几个晚上辅导孩子做作业而觉得精力憔悴。这都会迫使单亲妈妈没法按照先前的约定来执行。

4.无纪律计划

当涉及到解决行为问题时,最好是选择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多花点时间去构思一个全面的行为解决方案来帮助解决孩子的行为问题。一旦父母应对每个问题都有清晰的计划时,那么孩子就更容易做出改变并获得进步。

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父母又是很难应付孩子的行为问题甚至会导致后果很混乱。离乳如果孩子开始打另外一个孩子,而父母不知道如何处理孩子的这种暴力行为,结果可能下次父母也会使用暴力来对付孩子,这极有可能会混淆孩子的辨别意识,进而导致事态恶化!

管教孩子招数一定要使对

一、错误的管教孩子方法

  1.经常威胁孩子

  有些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喜欢用威胁的口气去管教孩子,但是这种管教方法并不适用于长期教育,而且还会引起孩子的反感,所以家长平时尽量别总是威胁孩子。

  2.经常讽刺孩子

  孩子做得不对、做得不好的时候,有些家长就喜欢对孩子冷嘲热讽,这对孩子的自尊心伤害是很大的,而且会使得亲子间的感情变淡,所以家长不要经常讽刺孩子,多照顾一下孩子的感受和自尊。

  3.经常啰嗦孩子

  有些家长管教孩子特喜欢啰嗦,因此会使孩子的反感情绪更加严重,家长管教孩子,语言简明扼要即可,这样对孩子管教的作用也比较好。

  4.经常对孩子发脾气

  家长管教孩子是不可以经常冲着孩子发脾气的,应该语重心长地与孩子耐心沟通,随便乱发脾气只会让孩子更加叛逆更难教育,而且也不利于维系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5.经常对孩子提出过高要求

  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高,会让孩子的生活压力多大,反而性格变得反叛起来,因此给孩子提要求要根据孩子的实力情况而定。

  6.经常不陪伴关心孩子

  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家长的陪伴与关心,想要管好孩子,就要满足孩子的这一心理需求,因此家长平时要多关心陪伴孩子。

  二、如何正确管教孩子

  正确管教孩子,家长要注意平时多尊重孩子,关心孩子,不要忽略了对孩子的照顾和关爱。此外要对孩子进行适当鼓励,无论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适当的鼓励有激进作用,更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孩子犯错误应该如何对待

一、无意识的“错误”

解释:做某件事情本身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个性或其他方面的原因使得自己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结果而导致的失误。

场景1:红苹果是个性格大大咧咧的孩子,总是“闯祸”。妈妈不知教育了她多少回了,但总是当时点头认错,下次照犯。上回妈妈买的荔枝很好吃,她想给正在看电视的爷爷吃,在厨房门口就直接给爷爷扔过去了,没想到正好扔在爷爷的老花镜上,老花镜掉在地上“怦”的一声摔碎了。类似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妈妈真是拿她没办法了。

给妈妈的建议:很多妈妈看到孩子闯祸了,就劈头盖脸地说一顿,而不和孩子讲清楚原因。而像红苹果这样大大咧咧的孩子,这样说说极有可能扭头就忘记了,所以下回接着犯同样的“错误”。其实,妈妈应该让红苹果看到自己不小心造成的后果,承认自己的“错误”,分析犯错的原因,她就会从中吸取教训,以后也就会少犯此类“错误”了。

二、好奇导致的“错误”

解释:因对新鲜事物的好奇而采取一些“破坏”行为或相对“过激”的行为,导致一定的损失。

场景2:豆豆是个好奇心很强的孩子,从小到大,凡是看到没见过的东西,她都会表现出很惊喜的样子。小的时候,豆豆只是过去看一下、摸一下。现在豆豆长大了,5岁多的她,见到什么稀奇东西就会直接冲上去探个究竟。妈妈很担心豆豆会伤到自己。

给妈妈的建议:对好奇导致的“错误”,比如想弄清新鲜事物的新奇之处,而把玩具等拆坏或者探究某些危险事物等,从本质上说这类不属于错误,而是探索世界的起点。

但这种探索有时候会很冒险,可能造成一定的损失或对孩子造成一定的伤害,这就需要妈妈帮助孩子分析这种行为的利害关系。如果损失或伤害较小,妈妈不妨鼓励孩子多犯这样的“错误”,但是一定要告诉孩子以后遇到这种情况要小心。如果进行严厉批评,孩子不仅不会为自己的独特性、创造性而骄傲,反而会觉得自己无能,会自暴自弃。当然,如果孩子的探索行为太冒险,造成的损失或伤害很大,妈妈就一定要马上制止孩子的这种行为,并且非常严肃而中肯地告诉孩子错误所在、错误性质和危害,并帮助孩子找出改正的方法。

三、趋利避害导致的“错误”

解释:为了避免爸爸妈妈的批评指责,不得不犯的“错误”;或者为了“讨好”爸爸妈妈(如想让爸爸妈妈多陪自己)而犯的“错误”。

场景3:性格温和、一向乖巧的雯雯,自从上了妈妈报的绘画班就开始撒谎。有好几次,明明不是自己的画,妈妈检查画时,雯雯就把小朋友的画当自己的给妈妈看。妈妈对此很是不理解,觉得自己一直教育孩子要诚实、不撒谎,并且自己和丈夫也从来没有给孩子做这方面的不良示范,孩子之前也一直都很诚实、很听话,怎么会突然变成这样呢?

给妈妈的建议:对待孩子为趋利避害而犯的“错误”,比如说谎以避免妈妈的批评等,此类问题表面看来虽然在孩子,但究其根源却在于妈妈,妈妈应先反思自己是不是对孩子要求太高、太严,是不是过分看重事情的结果,致使孩子不得不犯“错误”。过高要求的后果,容易使孩子产生害怕失败的心理,孩子尽了努力仍得不到父母满意的回报时,便会犯上述“错误”。如果是这样,妈妈先作自我批评,才能打动孩子的心,引导孩子心悦诚服地改正“错误”。

四、盲目模仿导致的“错误”

解释:婴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大人的一言一行容易被孩子所吸引、模仿,从而导致“错误”。

案例:妈妈一回家,就看见客厅地上都是垃圾,亮亮拿着扫把正在扫,可是越扫越乱。妈妈问:“亮亮你又在淘气,怎么把垃圾都倒在地上了。”亮亮看见妈妈绷着脸,小声说:“妈妈,我想帮你打扫卫生,可是……”

给妈妈的建议:孩子是好心办了坏事,妈妈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弄得乱七八糟而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不妨再给孩子做个示范,教孩子正确收垃圾的方法,然后让孩子把地上的垃圾清理干净。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妈妈可以让孩子多参与,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孩子乐于参与,多做几次,孩子就不会帮倒忙了。

总之,不管是什么类型的错误,都应把错误转化成最好的教育资源。父母要少一点训骂与指责,使孩子从“错误”一步步走向“正确”,在“错误”中不断成长。

父母可不可以惩罚孩子

“哄”不是万能的

近些年来,一种称做“赏识教育”的思潮通过各种大众传媒广泛传播,给家长思想上造成了很大混乱。

孩子不管做了什么,做得怎么样,都要大加赞赏,说“你真行”、“你真棒”,给孩子叫好,为孩子鼓掌。比如说,一个孩子经常无故打人,家长不但不严厉批评,反而要给他鼓掌。为什么?因为昨天打了两个人,今天只打了一个,进步了。孩子又打了人,还给他鼓掌,为什么?因为昨天把人打得流了血,今天没有打伤人,下手不那么狠了。这是典型的“哄”的伎俩。

什么叫赏识?所谓赏识,就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给予重视或赞扬。刚才提到的这个欺负人的孩子是典型的“屡教不改”,本来就应该实施惩罚,怎么反倒为他鼓掌呢?提倡“赏识教育”的人认为,这样可以使他逐渐地、自然而然地改掉打人的毛病。这完全是自欺欺人。

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颜之推早就批评过这种现象:“恣其所欲,宜诫反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当法尔。”这是说,对孩子不管不教,任其为所欲为,该批评的反而夸奖,该斥责的反而欣赏,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以非为是,以恶为善,颠倒是非善恶。

不能否定批评

更有人“发展”了所谓的“赏识教育”,提出“无批评教育”。说孩子年龄小,感情太脆弱,只能表扬、肯定、奖赏,不能批评,更不能惩罚。有的人甚至认为“否定是孩子的杀手”,断言“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种说法也是偏颇的,没有任何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小孩子缺乏生活经验和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犯错误是难免的。他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新鲜,想探索的奥秘很多,这就难免犯错。当然,首先应当进行说服教育,但如果屡教不改,就必须批评,甚至可以惩罚。

批评或惩罚不完全是消极的教育手段,使用得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批评或惩罚是较为严厉的教育手段,会引起孩子不愉快、内疚甚至痛苦的情感,促使其从错误中接受教训,彻底改正。正是因为孩子小,尚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才更应当及早严加管教。如颜之推所说:“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从孩子小时候就严加管教,就会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和习惯。对错误的思想、行为和习惯不批评、不制止,放任自流,势必养成恶习。

“赏识教育”和“无批评教育”在特定的时候或场合可以尝试,但不能时时处处滥用,否则不仅会害了孩子,也会给家长以后的教育带来许多麻烦。

惩罚

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

讨论惩罚孩子的问题,并不是要家长把惩罚当成管教孩子的“尚方宝剑”,动不动就随便惩罚。惩罚历来是管教孩子的一种手段,一般是在“说服教育无效”的情况下使用,在任何时候都只是“辅助手段”。如果使用得好,会发生奇效。

对于学龄前的儿童来说,一般不会犯多大的错误。但如果孩子太执拗、固执、任性,无论怎么教育都无动于衷,而有些行为若不立即制止,很可能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或是会养成不良的习惯,再纠正起来难以奏效。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就得采取惩罚的教育手段。

惩罚孩子一般是在孩子的行为习惯或道德品质出现严重错误的时候。比如,小孩子学会了说脏话或骂人,怎么教育都不见效;好动手打人,欺负弱小,批评以至训斥都无效;撒谎、欺骗人,屡教不改,等等。

至于非行为习惯或道德品质方面,如在智力开发或文化学习上出现了问题,不要轻易使用惩罚。因为这样做,很容易使孩子的智力发展和学习过程蒙上“痛苦”和“不愉快”情绪的阴影。

惩罚手段和注意事项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实施惩罚的手段一般有两种类型:

一是剥夺需要,主要是精神、情感方面的需要。孩子犯了错误并屡教不改,本来应该得到的,就要强行剥夺。比如,该买给他的玩具不买,该陪他去游乐场不去,该上爷爷奶奶家、外公外婆家不去,在指定地点反省等。家长长时间不理会孩子,也是一种惩罚方式。

二是自然后果的惩罚。孩子犯了错误,不是由家长剥夺他的需要,而是由他自己承受后果,也就是“自作自受”。比如,总是欺负别人,小朋友们都不搭理他了,这就是遭到了“自然后果”的惩罚。

对孩子实施惩罚,要特别谨慎小心。一是不可滥用,不到万不得已时,一般不用。二是公正合理,恰如其分,要根据孩子所犯错误的情节轻重、性质以及态度确定惩罚的方式,最好让其心悦诚服地接受。“罚不当罪”,过轻,起不到积极作用;过重,会伤害孩子的身心健康,或引起逆反心理。三是惩罚要看孩子的个性特征、性别特征,要让孩子在心理上承受得了,避免产生副作用。

经常有家长问,孩子可不可打?一般情况下不要打。但在特殊情况下也未尝不可。比如,两三岁的孩子,不知道深浅、利害、安危,看到新奇的东西如电器插座等就想摸一摸,动一动,玩一玩。对这种危险行为,怎么进行管教呢?给他讲道理,说:“这个东西不能摸,一摸就电死了。”什么叫“死”?孩子可能会天真地问:“死好玩吗?”对不懂事的孩子来说,那无疑是“对牛弹琴”。他根本不可能懂。说不管他,放任自流,任其为所欲为,让他体验一下“自然后果”的惩罚,那行吗?管教那么小的孩子,唯一行之有效的管教方法,就是在他要伸手摸电器插座的时候,声色俱厉地训斥。如果还是不听话,就要狠狠地打他的手,甚至要把他给打哭了,重重地给他以刺激。这样打一两次,就会在孩子的头脑中形成“摸那东西――手疼痛”这样的条件反射,以后再也不会伸手去摸。像这种“狠狠地打”,也不能说是“体罚”,而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有效教育。

管教孩子招数一定要使对

管教孩子,关键在于方法,如果家长管教孩子的方法不对,那么势必对他的身心健康发育造成影响,而且往往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长。所以家长管教孩子,必须懂得如何正确应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此外对于错误的管教方法也必须有所了解。

  一、错误的管教孩子方法

  1.经常威胁孩子

  有些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喜欢用威胁的口气去管教孩子,但是这种管教方法并不适用于长期教育,而且还会引起孩子的反感,所以家长平时尽量别总是威胁孩子。

  2.经常讽刺孩子

  孩子做得不对、做得不好的时候,有些家长就喜欢对孩子冷嘲热讽,这对孩子的自尊心伤害是很大的,而且会使得亲子间的感情变淡,所以家长不要经常讽刺孩子,多照顾一下孩子的感受和自尊。

  3.经常啰嗦孩子

  有些家长管教孩子特喜欢啰嗦,因此会使孩子的反感情绪更加严重,家长管教孩子,语言简明扼要即可,这样对孩子管教的作用也比较好。

  4.经常对孩子发脾气

  家长管教孩子是不可以经常冲着孩子发脾气的,应该语重心长地与孩子耐心沟通,随便乱发脾气只会让孩子更加叛逆更难教育,而且也不利于维系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5.经常对孩子提出过高要求

  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高,会让孩子的生活压力多大,反而性格变得反叛起来,因此给孩子提要求要根据孩子的实力情况而定。

  6.经常不陪伴关心孩子

  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家长的陪伴与关心,想要管好孩子,就要满足孩子的这一心理需求,因此家长平时要多关心陪伴孩子。

  二、如何正确管教孩子

  正确管教孩子,家长要注意平时多尊重孩子,关心孩子,不要忽略了对孩子的照顾和关爱。此外要对孩子进行适当鼓励,无论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适当的鼓励有激进作用,更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新妈月子调养19大错误不可犯

错误1不去做产后体检

如果不去做检查,就不能及时发现异常并及早进行处理,容易延误治疗或遗留病症。因此,产后6-8周应到医院进行一次全面的产后检查,以便了解全身和盆腔器官是否恢复到孕前状态,了解哺乳情况。如有特殊不适,更应提前去医院进行检查。

错误2 喝麦乳精滋补

虽然麦乳精营养丰富,味道可口,能够滋补身体,但产妇在哺乳期间常喝麦乳精是不科学的。因为麦乳精中的麦芽会抑制乳腺分泌。哺乳期产妇经常喝麦乳精,就会使乳汁的分泌量明显减少,所以中医历来把麦芽作为回乳的用药。

错误3 经常吃巧克力

巧克力中所含的可可碱会进入母乳,并通过哺乳进入宝贝的体内,损害宝贝的神经系统和心脏,导致消化不良、睡眠不稳、哭闹不停等。另外,常吃巧克力会影响产妇的食欲,造成身体所需的营养供给不足。这样,不仅影响产妇的身体康复,还会影响宝贝的生长发育。

错误4 经常喝茶水

多进汤汁固然可增加乳汁分泌,但茶叶中含有的鞣酸会影响肠道对铁的吸收,容易引起产后贫血。而且,茶水中还含有咖啡因,产妇饮用茶水后不仅难以入睡,影响体力恢复,咖啡因还可通过乳汁进入宝贝的身体内,导致发生肠痉挛或突然无故地啼哭。

错误5 只喝汤不吃肉

产后适当多喝一些鸡汤、鱼汤、排骨汤、豆腐汤等,确实可促进乳汁分泌。但同时也要吃肉,因为很多营养都在肉里,并不完全在汤里。如果只喝汤而不注意吃肉,就会影响身体对营养的摄取。

错误6 专吃母鸡不吃公鸡

分娩后体内的雌、孕激素水平降低,有利于乳汁形成。但母鸡的卵巢和蛋衣中却含有一定量雌激素,会减弱催乳素的功效,从而影响乳汁分泌。而公鸡的睾丸中含有雄激素,可以对抗雌激素。如果把大公鸡清炖并连同睾丸一起吃,无疑会促使乳汁分泌。而且,公鸡的脂肪较少,产妇吃了不容易发胖,有助于哺乳期保持较好的身材,也不容易引起宝贝发生腹泻。

错误7 每天大量吃鸡蛋

尽管鸡蛋富含优质蛋白质,营养价值很高,很适合产妇食用,但并不是吃得越多越好。鸡蛋吃多了人体并不能完全吸收,反会增加肠胃的负担,影响其他各种食物的摄取,造成营养摄取不均衡,不仅不利于产妇的身体康复,而且也不利于乳汁分泌。一般来讲,月子里每天吃3-4个鸡蛋较为适宜。

错误8 长时间喝红糖水

有些产妇在月子一个劲地喝红糖水,认为能够活血化淤和补血,促进产后恶露排出。确实是产后的补益佳品,但也并不是喝得越久越好。因为,在产后10天左右恶露开始逐渐减少,子宫收缩基本恢复正常。如果喝红糖水时间过长,就会使恶露的血量增多,造成继续失血,引起贫血。通常,产后喝红糖水的时间以7-10天为宜。

错误9 把菜做得很淡

有些产妇以为在产后最初几天里吃盐会伤胃,不利于身体恢复,她们总是吃很淡的饭菜,甚至一点盐也不放,其实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因为,产妇在月子里出汗较多,乳腺分泌也很旺盛,体内容易发生缺水。如果不吃盐只会加重身体脱水,不利于体力尽快恢复。因此,应该在菜里适量加盐。

错误10每天不限量地喝汤

汤饮味道鲜美,如鲤鱼汤、蛋花汤等,不仅容易消化吸收,还可促进乳汁分泌。因此,每个产妇在月子里都少不了喝汤。但喝汤也是有学问的,不可为了增加乳汁分泌就无限制地喝,否则容易引起乳房胀痛,处理不恰当就会引起乳腺炎。

错误11 一出月子就久站、久蹲

有些产妇以为,只要出了月子就表明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于是,一出了月子就不在意久站、久蹲或剧烈运动了。其实,盆腔里的生殖器官在这时并没完全复位,功能也没有完全恢复。如果不注意防护,仍然会影响生殖器官复位。

错误12料理一定要加酒

酒的作用是活血,对于刚刚分娩后的产妇烹调时加些料酒可以帮助排出恶露。但如果恶露已经排干净,仍然用酒烹调食物就不适宜了,特别是在夏天。因为酒有可能导致子宫收缩不良,恶露淋沥不尽。

错误13洗发后马上扎辫子

有的产妇洗澡后,头发还没有干时就把湿发扎成了辫子,并且马上去睡觉。这样,很容易使湿邪侵袭体内,日后引起头痛、颈痛。

错误14 长久看书或上网

产后过早或长时间看书、上网,会使产妇特别是孕期合并妊娠高血压者眼睛劳累,日后再长久看书或上网容易发生眼痛。所以,在产褥早期不宜多看书或上网,待身体康复后量力而行。

错误15 吃辛辣食物

月子里胃口不佳时,有些产妇会吃一些辛辣食物来开胃,可辛辣食物有害于产妇的健康。因为,刚分娩后的产妇体内有热,容易出现口舌生疮、大便秘结等不适,甚至引起痔疮。而且,产妇体内的热会通过乳汁影响宝贝,使宝贝患病。因此,产后1个月内不宜吃蒜、辣椒、胡椒、茴香、韭菜等刺激性食物。

错误16 夏天洗澡贪凉

有些在夏天坐月子的产妇,为了身体舒爽会用不太热的水冲凉。这种一时贪凉的举止,往往会带来许多后患。产后触冷会使气血凝滞,以致于恶露不能顺畅排出,导致日后身痛或月经不调。洗澡的水应该与体温接近,大约37℃左右为宜。

错误17 过早穿塑身内衣

穿着紧身的塑身内衣会影响身体的卫生,不利于产后恢复,特别是剖腹产者。专家建议最好在产后1个月开始穿着,不过,哺乳的产妇还是应坚持使用哺乳文胸。

错误18 过量摄取营养

过量摄取营养会使产妇的身体肥胖起来,不仅使体形难以恢复,影响心理健康,还会导致体内糖和脂肪代谢失调,增大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率。另外,过量摄取营养也容易使宝贝吸收过量,引起宝贝肥胖。

错误19 过早做剧烈运动

产后及早运动,对促进体力恢复和器官复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适量运动。有些产妇急于恢复身材,月子里便开始进行大运动量或较剧烈的锻炼。这样,会影响尚未康复的器官恢复,还会影响剖腹产刀口或侧切伤口的愈合。

孩子犯错家长该怎么教育

心理学家:孩子犯错是学习的过程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犯错是不可避免的。著名心理学家于东辉表示,孩子天生就是要从犯错误中慢慢成长的,孩子有犯错误的权利,而且他们会在犯错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成长,犯错就是学习的过程。

当孩子犯错误时,我们应该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而不是地想到怎么惩罚,更不能以打骂的方式来惩罚孩子。于东辉解释说,从心理学来讲,打骂对孩子是绝对没有好处的,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有研究表明,经常被打骂的孩子长大后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如果是在父母关爱下成长的孩子,则出问题的几率会小很多。因此,家长们千万不要认为打骂孩子是为他好,打骂是最失败的教育方式。

孩子犯错是教育的好时机

每一个孩子都会犯错,父母需要做的不是大声呵斥,去阻止孩子犯错,而是应该考虑,如何将其“犯错误”过程中的不利和消极因素转化为有利的、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分析出“犯错”在什么地方,告诉他下次正确的做法,培养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监控和反思,孩子会在自我修正的过程中逐渐成熟。

孩子犯错时家长应遵循7个一原则

1、避一避

批评孩子不能伤害其自尊心,切忌当众训斥孩子。

2、缓一缓

家长在气头上批评孩子,难免会言语和行动过激。此时,最好先尝试着让自己放松,心平气和后再选择适当的方式教育孩子。

3、选一选

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来批评孩子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在融洽的氛围中,孩子能够轻松愉快地接受批评,并认真思考、改正。

4、绕一绕

借助讲述寓言、故事、童话等加以引申、发挥,含蓄委婉地教育孩子,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冷一冷

有时候采取“冷处理”的方式,能够使孩子感受到无声的惩罚,从而反省自己的过失。

6、激一激

根据孩子好胜心强的特点,用激将法激励孩子,使之改正缺点。

育女需有方六种错误不可犯

1.告诉她们少说少错

沉默是金的意思并不同于沉默寡言,虽然少说少错这个道理能说的通,但却不该是女子奉行的为人处世之道。在赞美之情、礼貌问候、表达意见、争取权益等情况下,女孩们必须积极发声。谦和有礼,不卑不亢,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2.预设好她们喜欢的东西

其实芭比玩玩并不是女孩子的专属,但大多数女宝宝都喜欢这种玩具,这很可能是她们的爸妈造成的。其实小朋友出生后并不知道自己该喜欢什么,但家长们会根据自己的经验,一味的给她们买性别色彩很强的东西,如芭比娃娃、毛绒玩具等等,自然而然的孩子就可能以为这是她们喜欢的,性格中的男性化一面可能会被过早的掩盖。

3.只赞扬她一个人

虽然我们不提倡家长总用别人家的孩子来教育自家宝贝,但是盲目的认为自己的女儿最好也是要不得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作为女孩子也要一直努力才行。公主只存在于童话之中,不断的提升自我修养才能在现实生活中光彩照人。

4.不让她干一点活

男士多承担些苦活说明他们又绅士风度,但这并不代女性就一定要扮演柔弱无能的角色。爸妈们从小就应该鼓励宝宝多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不要总是期待着被别人照顾。

5.不让他们和男孩子玩

小朋友的世界是纯洁的,家长们无需刻意营造出男女有别的气氛,不让自家宝贝与男孩子玩耍,这样不利于她们今后的性格发展。

6.常在她面前批评他人的不足

我们应该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一面,而不是常对别人指指点点。这种不好的习惯在孩子面前要尽量克制一些,以免让他们在不知不觉间变刻薄和消极。

​莫让孩子经历暴力创伤



孩子到四五岁的时候,整个人就开始活泼起来了,这时候孩子就会开始犯错误。有的爸爸妈妈认为,孩子犯了错误的话,就一定要采用暴力的方式来解决,只有孩子挨了打才会记住。

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教育专家指出,暴力教育是种极为不科学的方式,甚至可能会毁了孩子一辈子。

感觉自己不是好孩子

孩子如果一犯错就挨打的话,他会慢慢觉得自己本身就是个坏孩子,只能靠打骂才能改正。这样的孩子以后会缺少正常的自我认识,他们缺乏信心,极度自卑,对于孩子人格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

不利于孩子心理正常发育

当孩子犯错误时,爸爸妈妈就用打骂来解决,这会使父母形成习惯,并乐于去用简单的暴力行为来解决。

但是正常的孩子往往是通过讲道理、劝说的方式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处,并避免下次再犯。而挨打的孩子往往无法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如此循环下去,只会妨碍幼儿正常的心理发育。

容易模仿不好的暴力行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当面对问题时,爸爸妈妈用暴力来解决问题,那么当孩子与小伙伴发生纠纷时,他理所当然地认为,只有打架才能让小伙伴顺从自己的想法,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家暴家庭更容易出现少年犯。

孩子不能得到更好的反省

经常打骂孩子,会让孩子在面对错误时产生一种自然反应:害怕即将到来的打骂,畏惧肉体上的疼痛,对父母产生极度的恐惧感。

试想,一个人犯错误时,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应该是反省,反省自己做出的不当,并能够吸取教训,及时纠正回来。但是经常挨打的孩子,他们的恐惧已经盖过了反省。

爸爸妈妈应该尽力做到慈祥的形象,使用暴力来教育孩子,不但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还会给孩子带来深深地伤害,毁了孩子美好的一生。

我可以“打孩子”吗

打孩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从传统的教育方式来说,打是一种教育手段,在有些时候也是"有效的。但是,教育学家研究这个问题发现,打孩子不好,特别是对小于两三岁的小婴幼儿更不能打。他们的道理是:这种体罚会给孩子心灵上留下阴影;体罚的不良影响会波及到以后,甚至会变得对他人也采取攻击的行为,还会染上殴打、咬人等坏习惯。

对于打孩子的问题,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原则上对两三岁以下的孩子不能打。对于尚未懂得事物好坏的孩子采取体罚教育,只能使孩子心里产生恐惧心理。有时孩子在挨打以后暂时服从了,但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第二,应该思考孩子怎么会犯严重得要打的错误?在一般情况下家长使用的教育方式,如摇头、说:"不要这样"、把他领开、讲道理(道理的深浅随孩子的年龄而定)、批评、责打,是与孩子犯的错误大小相应的。打,一般是针对比较严重的错误,那么,孩子为什么会犯比较严重的错误呢?很可能是平时疏于管教造成的。要想孩子行为好,就要在平时认真管教,使他不犯比较严重的错误。

第三,如果真有一次打了孩子,那么一定要认真总结这次打孩子的全过程,比如:他做了什么错事?是第一次做还是多次做?对这种错误你过去处理过吗?你怎么萌发打孩子的念头的?用什么东西打孩子(手?棍子?……)?孩子对这次的打有什么反应?你打了孩子以后做了些什么(是否去抱他、向他认错、保证不再打了、还是完全忘记了……)?还想以后再打吗?……总结一下会有好处,很可能不再打孩子了。

第四,有的家长不是为了孩子犯的错误大而打他,而是出于自己当时情绪不好,拿孩子出气,这就更加不对了。孩子成了你情绪不佳的牺牲品,你真是对不起他呀!

第五,要防止第一次打。有了第一次,很可能就有第二次、第三次。特别不应该在孩子发大脾气、乱打乱闹时打他,否则会设立一个坏榜样,妈妈也会打人,打人并不坏。

第六,如果你在激情之下真的动手打了他,事后要向他解释,可以说:"妈妈今天太生气了,我打了你,这不对"。让他知道你是爱他的,不过今天太气了,希望他以后不要再××××××,做个好孩子,妈妈就不气了,也不会打他了。

不同年龄段儿童教育有何重点

不同年龄段儿童教育的重点是什么?

针对儿童不同年龄段的特点,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教育建议。比如,对学龄前的儿童,家长要着力于培养“会讲话”的、爱动脑筋的、爱观察的、手巧的、识数快和认识时间早的聪明的孩子。对小学生,家长要努力培养爱集体的、爱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旺盛的孩子;要注意提高孩子的“有意注意”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识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现在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如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守在家,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少,您是怎样看待留守儿童教育的?

提出了“隔代教育” 的新理念。由于近年来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城里人也因工作的压力和竞争的剧烈,使得许多做父母的年轻人无暇顾及子女。于是,许多孩子教育的重任落到了祖辈身上(统计显示,有80%的祖辈在担负孙辈的教育)。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书中专门讲述了“隔代教育”问题。在分析祖辈教育孙辈的五大优势及容易出现的五种问题基础上,阐述了祖辈如何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搞好对孙辈教育的具体措施。

家庭教育中广泛提倡赏识教育,这种方法效果如何?

这是激励原则。过去有些书认为激励原则就是赏识教育,认为这是片面的。书中提出,激励原则包括以表扬奖励为主和正确使用批评惩罚两个方面,应予全面理解。无论是表扬奖励还是批评惩罚,只要使用正确,都具有激励作用。而廉价的、无原则的表扬和一味的“赏识”,不但不能激励孩子,反而会伤害孩子,使孩子的心理变得脆弱。就如有的家长所反映的,“我对孩子已激励赏识了,但还是不起作用。”道理就在于此!

儿童犯错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对儿童所犯错误的原因、性质,以及家长应如何正确对待儿童的错误,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我认为,儿童犯错误的原因及错误的性质主要有三种:由于认识水平低、分不清是非而犯的认识性错误;由于不良习惯而形成的习惯性错误;由于一定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引起的年龄性错误。我提出了儿童的错误大多数是年龄性错误这一新观点。

必须强调,其中在好新、好奇、好问、好动、好试探,甚至好冒险等心理支配下犯的错误,蕴藏着极为宝贵的探索精神和创造精神,家长要十分谨慎对待,千万不要扼杀了孩子的探索精神和创造精神。如爱迪生在做实验时就损坏了很多东西,如果家长动辄上升到是故意捣蛋,是品德问题,就没有伟大发明家爱迪生了!

深入少管所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中研究发现,家庭教育的失误,是导致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最初原因。因此,提出了正确的家庭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防线的新观点。

惩罚孩子的几点技巧

★ 家长连线——说说惩罚的成与败

A、妈妈:连丽红

女儿:马悦(7岁)

7月,小姑带着儿子从北京来看女儿,她兴奋得大呼小叫,整天和弟弟疯着玩。一天,他俩在家里蹦蹦跳跳,女儿竟然光着脚进卫生间上厕所后又返身跳到了床上,洁白的床单立即留下了两个黑糊糊的脚印。我当时气坏了,真想打她两巴掌,又怕伤着她。我将床单拿到卫生间,平静了一下心情,把女儿叫过来说:“马悦,你又犯错误了,知道吗?”女儿瞄了一眼脏兮兮的床单,小声说:“妈妈,我错了。”“你每次都说知错了,怎么还老是重复犯错呢?妈妈今天要给点惩罚,你必须自己把床单洗干净,才能牢牢记住今天的教训。”女儿噙着眼泪用一双小手卖力地搓着,我在旁边默默地看,乘机问她:“累不累?”“累。”女儿小声回答。“妈妈每天洗衣服都是这么累,你感受到了吗?”女儿涨红了脸,“哇”地一声哭起来说:“妈妈,我真的知道错了,我这么胡闹给妈妈增加了很多劳动,以后再也不这么做了。”

妈妈的话:

从那以后,女儿做事果然懂得考虑后果了,我也省心多了,意识到恰当惩罚是规范孩子行为的有效手段,更是爱的一种方式。

B、爸爸:宁先生

女儿:宁甫滢(6岁)

晚上十点多,已经到了睡觉时间,女儿却一直闹腾着要吃烤肉串。我忙了一天又累又困,不可能连夜为她出门找烤肉串去。可任凭我连哄带劝,孩子还是不肯罢休,最后就赖在地上撒野打起滚来。我火了,拉过女儿就是重重的两巴掌。女儿尖叫起来:“你怎么老是这样啊,就知道打人。”为了表示惩罚,我将她反锁在卧室里,让她好好反省。大约过了半小时,我从门缝里偷偷瞄女儿,一看简直肺都气炸了:女儿把作业本撕得满屋都是,小床也翻得乱七八糟的,自己披头散发地坐在地上。我冲进去,拉起女儿一阵怒吼:“当初要早知道你这样不听话,还不如不要你!”女儿红着眼和我怒目相视,丝毫不嘴软:“你还不是只会发火打人,我为什么就不能生气?”我气得浑身发抖,扬起的手硬是没有打下去。

爸爸的话:

我对女儿真的毫无办法了,打、骂、说狠话吓唬,什么惩罚都试过,她却根本就不当回事。她才6岁啊,就这么难管教,以后长大了该怎么办?

惩罚的方式不同,效果也不一样;犯错的性质不同,家长的态度也必须有所调整,正是爸爸妈妈不同的方式和态度,造成了惩罚效果的成与败。

★ 在线课堂——看看惩罚的方式、态度与善后技巧

随堂笔记 之 惩罚的方式

口头惩罚

包括警告、说理、斥责、威胁、恐吓等,这是家长最常用的方式之一。其实,3岁以上的孩子才能形成独立的思考及记忆能力,能听懂口头惩罚是在对犯错表示生气责怪;3岁以下的孩子则更多是从家长的语气、声调及神态中接收到“做错了”的信息。

物质惩罚

包括赔偿、减免、剥夺孩子的直接利益或替代利益,如打碎了花瓶被罚没收玩具,偷吃了零食被罚周末没有麦当劳套餐等。因为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切身利益,能让他体会到“犯错的代价”,但还需明确指正孩子如何避免再犯。

精神惩罚

包括冷战、孤立、关禁闭、给脸色、宣扬错事等,通常家长在发怒时,都会施加精神惩罚。3岁以上的孩子对精神惩罚较能理解,能从家长的脸色中度量出情绪和犯错程度。但精神惩罚容易为孩子带来负面压力,伤害亲子关系且无法将惩罚与犯错直接挂钩,不利警醒。

身体惩罚

体罚是中国家长对幼儿常用的方式,包括打揍,罚站、面壁等。虽然家长们大多相信棍棒比说教更能让年幼的孩子牢记错误,但由于体罚总伴随着家长的情绪爆发,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或委屈情绪,况且,“牢记错误”不是重点,“改正错误”才是目的。

点评:上文两个案例中,A妈妈采取了物质惩罚,用“剥夺玩耍+付出劳动”的方式,针对孩子所犯错误进行提醒,使孩子自发意识到日后要避免再犯;B爸爸采取了口头惩罚、身体惩罚及精神惩罚,打骂、关禁闭都没有直接对应犯错事件的“点”上,孩子衍生的逆反情绪遮蔽了反思和认错的空间。

随堂笔记 之 惩罚的态度

严厉型

用家长的权威指出孩子所犯错误,但严厉的态度只能单向纠错,不利于沟通及建议,偶尔适合于孩子犯原则性错误时。

消极型

对孩子犯错表达失望情绪,以刺激其改正,容易因为放弃了“教”的权利和职责使孩子感到彷徨无助,自暴自弃。

技巧型

通过类比、借鉴、情景重现等方式,不动声色地引导孩子认识错误,潜移默化灌输改正方法,能使孩子牢记经验,避免再犯。

苦口婆心型

用劝诫的方式及爱的姿态表达家长立场,倘若说不到“点”上,容易演变成唠叨,使孩子厌烦和麻木。

恩威并重型

“严厉”+“苦口婆心”+“略施小惠”,只要拿捏得当,生活里孩子犯的不少错误中可以采用,关键在于掌握“批”和“哄”的艺术。

循循善诱型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适合年龄稍大,有一定思考和自制能力的孩子,但要就事论事,避免借题发挥。

点评:上文两个案例中,A妈妈虽然生气,但仍能考虑到孩子的心智特点,以平静心情指出错误,并在施以惩罚后适时追问感想,最终使孩子主动反省;B爸爸显然没控制好自己的脾气,过于严厉的斥责使纠错的重点集中在情绪上,演变成冲突,父女俩都无法心平气和地看待错误和解决问题。

随堂笔记 之 惩罚的善后

安抚情绪

惩罚的最大副作用就是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对错误的懊恼、对斥责的委屈、对气氛的害怕、对家长的恐惧……甚至延伸到对爸爸妈妈爱的怀疑。此时家长必须站在比孩子高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一旦孩子知错表态,就要及时压下怒火,以宽大的胸怀安抚孩子,让他知道,惩罚是出于一颗爱他的心。

加深印象

不服管教,反复再犯是家长常常头痛的问题,家教咨询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话就是:为什么孩子如此“难教”?家长一方面要考虑孩子的心智发展程度,能否明理自制;另一方面要加深孩子印象,注意不是惩罚的印象,而是犯错后果的印象,罚在点上,才能管在面上。

帮助改正

惩罚只是治标,改错才是治本,如果孩子犯错了,受罚了,道歉了,结果却不知如何改正,那么再犯时家长不需反省吗?正确的做法是适当管教,让孩子明确知道日后如何避免重复错误。

监督检查

孩子好奇心重,玩性大,自制力弱,自觉性差,这些特点都决定了改正错误后需要家长反复的监督巩固,适时提醒、总结经验、举一反三都是家庭管教的好窍门,也是“监护人”监督和爱护的职责所在。

点评:上文两个案例中,A妈妈采取了加深印象的方式,让孩子自己承担犯错后果,从而推己及人,认识错误;B爸爸错在打骂后没有安抚情绪和帮助改正,将情绪激动的孩子反锁屋中,反而激化矛盾,加深了不满和委屈。

了解了惩罚的方方面面后,是不是开始觉得这是一门讲究技巧和艺术的家教手段?应该怎么学习和使用,让我们从实战演练的效果中熟悉惩罚的“度”。

★ 实战演练——关于惩罚的“度”的建议

情绪的度,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祈女士的案例:

女儿无论天气冷热总喜欢不穿鞋子满屋跑,常常是我跟在后面帮着找拖鞋,雪白的袜子已经变成灰袜。说了多次,她仍然我行我素,屡说屡犯。有一次,她受凉生病时仍不穿拖鞋,我气坏了,一时情绪失控,狠狠打了女儿几巴掌。女儿显然吓了一跳,眼泪在眼眶中打转转,边喊着“讨厌坏妈妈”边跑进卧室,还把门锁上了。

听了女儿的哭喊,我愣住了,在孩子的眼中,好妈妈和坏妈妈竟然这么简单区分,难道是我的惩罚情绪过度了吗?反省过后,我采取了另外一种方法。我故意穿着袜子在家里走来走去,丈夫看见后责怪说:“这么大个人还不穿拖鞋,你不知道地板脏吗?”女儿对我的不满还在,见我受到责怪,马上“落井下石”:“妈妈也犯这种错误!”看着女儿渐中圈套,我心中窃喜,赶紧做了自我检讨,然后趁着女儿得意时,拿出她中午弄脏的白袜子,女儿的小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低着头不做声。我趁机说,“每个人都会犯错,但重要的是敢于承认错误,以后不再犯,是不是?”“妈妈,我错了,以后再也不光着脚丫在家里跑了。”女儿终于主动承认了错误。

这是一个有效惩罚的例子,事件中,不但孩子改正了坏习惯,家长也调整了错误的管教方式,双方都取得了进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掌握孩子的心理,是有效纠错的前提。成人的心智和经验强于孩子,只要找准穴位,让孩子明白受罚的缘由,就能够避免委屈和抵触情绪,诚心认错。

方式的度,望闻问切对症下药

雯雯妈的案例:

近段时间,鱼缸里总是莫名其妙多出些石子,饲养的金鱼也有好几条被砸伤,还死了一条。经过观察,我发现竟然是5岁的女儿雯雯干的!一想到她小小年纪就如此残忍暴戾,我又心寒又着急,罚她面壁站立了大半个小时,苦口婆心地摆事实讲道理,从爱护小动物一直说到人性的善良与邪恶……

雯雯一声不吭地听我训完话,我以为她已经知错悔改了。谁知才刚过了一会儿,她又趴到金鱼缸的边上,目光紧紧跟随着一尾尾快乐嬉戏的金鱼游动。雯雯右手紧握着拳头,几次扬起小手作扔石头姿势,又想起什么似的看看周围有没有大人。我努力平静自己的心情走到她身旁问:“雯雯,你为什么总要扔石子砸金鱼?”“妈妈,我想帮助那几条游得很慢的金鱼快点游动。”哦,弄清楚原因后,我哭笑不得,原来孩子是因为太喜欢金鱼了才想帮助它。

这是一次错误的惩罚示范,责任在于家长。孩子犯错分有意和无意两种,雯雯显然是因为年幼无知才伤害金鱼,而妈妈不分青红皂白的上纲上线使孩子饱受委屈,受罚后仍不知自己错在哪里、如何改正。分析犯错的原因,对症下药地助其改正,孩子才能积累经验,有所进步。

场合的度,有所为有所不为

强子爸的案例:

强子是小区里公认的“孩子王”,胆子大得出奇,每次打了小朋友或闯下大大小小的祸,当街坊邻居找上门时,强子爸都会严厉地当面批评他说:下次再犯,我就怎么怎么样。强子爸想,总不能当着外人的面打孩子吧,那会伤他自尊。可每到强子再度闯祸,却总不见爸爸的惩罚兑现。通常的情况是,强子在爸爸和邻居面前低眉顺眼答应不再犯,等到大人们走远了,他又笑嘻嘻的叉着腰说:“哼,我才不怕爸爸的惩罚,他都是吓唬吓唬我的,你们就是再告状也没有用!”小朋友们一看连强子爸都拿他没辙,更不敢反抗了,这样更加助长了强子的气焰。

强子爸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却没使他认错改正,对内没树立起家长的威信,对外没树立起大人的公信,惩罚当然是无效的。事实上,强子爸犯了两个错误:一是误以为只有当面打骂才是惩罚,二是缺乏监督检查的善后方式。惩罚时,家长对场合不但要有所顾及,还要善于利用。

★ 观点——建立在“爱”之上的惩罚

我们谈论惩罚的艺术,不是要教家长如何“罚孩子”,恰恰相反,是希望家长们不要轻易、冲动地惩罚孩子。孩子一天天长大,需要从生活中积累经验,在探索的路上不免犯错、闯祸,家长应理解和原谅。所谓成长,不正是这样一个学习的过程吗?但孩子犯错背后往往牵引着麻烦的产生、秩序的破坏、家长的怒气和痛心……使惩罚失当或无效之余,还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管教包含两个方面,管是规范,教是引导,惩罚不能只取其“管”的力度,而摒弃了“教”的深度。如何科学管教,适度惩罚?其关键就在于“爱”的贯穿和把握。

“爱”是家教的唯一线索,合理的惩罚要从爱出发,以爱结束,以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处事为基准,以养成孩子良好习惯为目标。尽管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皆不相同,孩子的每次犯错都有其特殊性,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方法,但只要家长能在实施惩罚前,平缓情绪、冷静分析、对症下药,就能够避免相当一部分的伤害。惩罚只是手段,改错才是目的,请家长们在动怒前先思考3秒:这样真的有助于孩子知错改错吗?一切手段都必须立足在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上,要有效但不能过激,掌握好惩罚的艺术,掌握好教育的艺术,那才是爱的正确方式。

孩子犯错误怎么教育

父母可以简单示范和说明该怎么做,这样孩子就会一遍遍模仿,直到学会正确的行为。父母能做的就是这些,剩下的就要靠孩子自己了,他会按时完成。在孩子学会交流之前,父母会包容孩子所犯的错误。而当孩子学会交流之后,父母会错误地认为孩子能够听懂他们所提出的要求。

希望孩子不要在墙上画画,因为擦不干净,这对孩子的逻辑思考能力要求太高,他很难做到;希望孩子马上上床睡觉,这样第二天他才会感觉更舒服,这也有些太过复杂。孩子不断犯错或者总是忘了你交代的事情,经常是因为他们缺少活动安排、生活规律或者监督。

从这个角度来看,父母总是对孩子的过错负有责任。让孩子觉得自己有责任实际上是不正确的。父母们会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认为孩子在9岁之前能够有逻辑地反思自己的错误。父母们试图教孩子从错误中学习,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教他们怎样合作和指导他们的行为上。当孩子犯了很多错误时,他们还会继续错下去,这一点儿都不奇怪。

孩子犯错不承认错误怎么教育

以平常心看待孩子的问题:

有时候孩子不愿意承认错误,很大程度上是害怕受到惩罚,这是孩子通过之前的体验总结出来的。家长的气愤、责怪、唠叨、抱怨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让孩子通过各种途径掩饰错误。因此,家长要以平常心对待,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导、教育、沟通等方式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沟通:

通过全神贯注地聆听孩子的讲话,家长可以全面了解事情的经过,了解孩子是如何思考的,进而判断孩子是不是做错了事情。如果是孩子错了,家长要和孩子好好谈谈,可以和孩子一起思考如何对事情进行补救。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有些孩子不愿意承认错误,是害怕更多的人知道,担心大家笑话自己。作为家长,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处理,以避免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伤害。

对孩子主动承认错误的行为进行表扬:

对年幼的孩子来说,弄脏了玩具、把杯子里的水撒到了地上等,都会引起孩子的紧张。当孩子主动告诉父母自己这些行为时,家长可以这么说:“谢谢你告诉我这件事情,可见你是不小心才弄脏玩具的。妈妈希望你下次可以小心点,好吗?”如此的对话,既可以减轻孩子的内疚感,也可以提醒孩子下次可以怎么做更好。

通过故事、榜样的力量影响孩子:

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如果大人做了错事却不愿意承认,孩子自然会如此。因此,家长要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另外,可以通过相关主题的童话故事,通过与孩子讨论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引导孩子思考什么是正确的做法、什么是错误的做法。

相关推荐

您对孩子管教是否过于严格了

事实上,通过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父母就可以判断自己的管教是否过于严格。本文给出孩子的7种行为:1.孩子不敢或极少对你表达自己的需求、想法和情绪;2.孩子对于轻微的批评都会表现得很敏感;3.事无巨细,孩子都要征询你的意见;4.孩子常说你不疼爱他,担心你不要他了;5.不懂为自己辩护,即使受委屈了都不敢说;6.缺乏自信,总觉得自己做不好;7.情绪不稳定,攻击性强,学习父母打骂的方式对同伴或玩具泄愤。如果孩子有以上3项,父母可能就要反思、调整自己的管教方式了。 尊重孩子孩子不敢表达自己,说明他的话很少被重视。不

批评孩子的话儿要悄悄说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错误,被批评也是少不了的。父母在批评孩子时,一定要讲究艺术,爱护孩子的自尊心,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 贬词不要用,客观公正好好说 批评孩子要客观,就孩子错误本身讲道理,提要求,不要加入过多感情色彩,张口闭口用侮辱贬低性语言:“你真没出息”、“你真蠢”。如此责骂不休,不仅不能把孩子往正道上引,还会让孩子失去信心,破罐子破摔,甚至走上邪路。批评应该恰如其分,在客观公正地指出错误后,用积极正面的语气给予引导。批评应对事不对人,孩子和大人,被批评者和批评者,人格应该平等,正是基于

打骂孩子是最愚蠢的教育方式

美国儿童教育家海姆·吉诺特曾说过:“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罪罪时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觉。孩子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以后要小心,而不是要诚实和负责。” 打骂孩子时,虽然孩子表面上诚惶诚恐,内心深处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根本没有反省,更不会去思考该如何修正自己的错误行为,甚至有些极端的孩子会想办法赶快逃离家庭,逃离父母的管束。 新时代的父母,已经没有了“不打不成器”的观念,大部分父母都努力让自己不打孩子。这应该是一种社会的进步。 【支招】 虽然体罚孩子有许多负面的影响,

你为什么总是打骂孩子

打骂孩子的常见原因 当被问到为什么要打骂孩子时,许多家长的回答都是“不听管教”。其实当父母在打骂孩子的时候,总是把原因全部推到孩子身上,认为是孩子逼自己这样去做,却很少去寻求其他的方式来教导孩子。 其实,不管用什么管教方式来对待孩子,其责任都要由父母来担起,而不是孩子。正是因为家长不愿意花心思去寻找其他的教育方法,所以才会有打骂的草率表现。一般来说,家长之所以要打骂孩子,主要有以下4大原因。 1、传统教养观念 不可否认,传统的教养观念对我们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因为

打骂孩子的常见原因

当被问到为什么要打骂孩子时,许多家长的回答都是“不听管教”。其实当父母在打骂孩子的时候,总是把原因全部推到孩子身上,认为是孩子逼自己这样去做,却很少去寻求其他的方式来教导孩子。 其实,不管用什么管教方式来对待孩子,其责任都要由父母来担起,而不是孩子。正是因为家长不愿意花心思去寻找其他的教育方法,所以才会有打骂的草率表现。一般来说,家长之所以要打骂孩子,主要有以下4大原因。 1、传统教养观念 不可否认,传统的教养观念对我们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因为在传统观念中,父母与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惩罚要得当

第一,在惩罚之前要让孩子明白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己被罚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惩罚只是一种劣性条件刺激,效果不能够持续很长的时间。很多时候,受罚的孩子改正了错误却没有明白事理,所以今后还有再的可能。因此,让孩子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被惩罚才是根除错误的关键。在惩罚孩子前,爸爸妈妈要跟孩子说明惩罚他的原因。惩罚后,最好强化一次,这样才能够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 第二,合理把握惩罚的“度” 由于爸爸妈妈惩罚孩子主要是为了孩子的良性转化,所以,把握好惩罚的“度” 就显得尤为必要。惩罚的程度过重的话会引起孩子的不满,轻了也

孩子错误该不该打

对于这么大的宝宝,逆反心理比较强,而且他会用语言来找借口,让爸爸妈妈不知道怎么应付,这就要平时爸爸妈妈说到做到,而且以身作则,这样才能说服你家宝宝。如果爸爸妈妈发现宝宝做错了事情,而且很严重,爸爸妈妈必须做出果断的处理,要讲道理,让宝宝知道这件事情是真的做错了,下不为例,当宝宝通过各种方法不理会或者根本不在意爸爸妈妈时,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就要采取行动,让宝宝知道事情的严重性,爸爸妈妈做事情要有原则性,宝宝就是一棵小树,需要我们爸爸妈妈的呵护,也需要爸爸妈妈不断的修理剪枝,那样小树才会越来越强壮,越来越笔直。

教育误区教育孩子不该的七个错

错误1:教幼儿背唐诗 你是否热衷于教你的宝宝背唐诗?并以他小小年纪就能熟练背诵为荣?每每有朋友到家里来玩,还一定要小宝贝背两首来炫耀炫耀? 真相分析: 教育专家说,孩子在上学前就能背唐诗,貌似不错,可是,这种做法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是弊大于利的。 唐诗是古代文人墨客的佳作,遣词造句极其精练、含蓄,有时为了行文的需要,颠倒字词正常顺序的事常有,这与现在人们的语言习惯大不相同。幼儿尚处于学习语言的初始阶段,凝练的唐诗,要让幼儿读熟、读懂,并受到教育,谈何容易? 科学做法:建议年轻父母让孩子多吟诵一些儿歌

几招让宝宝在幼儿园受欢迎

首先,教师会为幼儿创设尊重、赏识的环境,让每个幼儿感受到被尊重、被赏识,从而学会尊重、赏识、宽容别人。 比如:每个班上都有一个展示全体幼儿作品的地方,老师会引导全班幼儿评价、欣赏每一件作品,这样可以使幼儿增强自信心的同时,学会欣赏同伴,明白人各有所长的道理。 除了外在的环境,和谐美好的精神环境更为重要。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同伴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包容,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那么,生活在这个集体中的幼儿小小的心灵中就会埋下善良的种子,渐渐养成宽容的美德。 第二,引导幼儿了解事物和人的多样性,能够正确对待和接纳

父母打骂教育孩子的原因

1、传统教养观念 不可否认,传统的教养观念对我们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因为在传统观念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就是上对下,并没有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处的概念。传统文化的尊重多放在平辈的相处上,但在亲子关系中却十分欠缺。 2、自我情绪管理不佳 如果家长的心智不够成熟,那么对孩子而言就是很沉重的压力与包袱。当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有些家长就容易把怨气发泄到孩子身上。当家长对自己生活或工作的期望无法满足时,就更希望孩子可以完全按照他的指示来行事,一旦孩子的表现不能令家长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