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颈眩通治颈性眩晕

颈眩通治颈性眩晕

颈性眩晕常在颈部活动时出现,特别是在猛然转头或过度向后仰头时更容易发生。有的患者眩晕时伴有恶心、呕吐、全身出汗等症状。临床用以白芍、葛根为主药的“颈眩通”治疗,取得明显效果。

方药:白芍、葛根各30克,鸡血藤、当归、生地各15克,木瓜12克,川芎9克,丹参3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14天为1个疗程。方中的白芍含有芍药苷、牡丹酚、芍药花苷、苯甲酸、脂肪油、树脂、鞣质、β-谷甾醇和三萜类等成分,具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芍能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通顺血脉,减轻阵发性痉挛,配以具有解痉作用的葛根及其他和血、活血的药物,疗效佳。

随证加减:伴疼痛和骨质增生者,加炙川乌、桂枝各6克、威灵仙15克;伴肩臂麻木者,加钩藤、天麻各15克、僵蚕9克;伴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者,加黄芪45克;伴痰湿、迁延不愈、反复发作者,加茯苓12克、姜半夏、苍术、白术各9克。

颈性眩晕也是颈椎病的分类

"颈性眩晕"并不是一个特定的疾病名称,而是指由于某些病因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类中枢性眩晕,而所谓"某些病因"又以颈椎病最为常见,故在一般情况下,"颈性眩晕"都被用指颈椎病所致之眩晕。 那么,颈椎病所致的眩晕有没有什么特点,可以使之与其他的眩晕相区别呢?

我们已经了解到,颈椎病眩晕的产生有两种情况,一是推动脉受骨刺的机械性压迫,发生狭窄或闭塞,当推动脉本身有病变的时候,这种压迫更易于发生;二是颈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推动脉痉挛。这两种情况的发生都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头颈部必须转到某一位置,让推动脉受压或让交感神经受刺激。简言之,眩晕发作与头部位置明显相关,称为位置性眩晕。

有些病人可以有猝倒病史,多数是在行走中听到背后呼喊,回头一看时突然下肢无力而倒地,倒地后头部位置回复,症状消失,马上就可以爬起来,整个过程病人神志清楚。 颈性眩晕以头颈部位置性眩晕为特点,头颈部转动或侧屈到特定位置时发作,位置回复后症状消失。病人经2-3次发作后,对此有清醒的认识,非常警惕地回避这一特定的位置。 但是,当推动脉型颈椎病有推动脉交感神经丛的作用参与其中,或与交感型颈椎病混合发生时,眩晕症状可以变得不典型,异常复杂而难以鉴别。

治疗眩晕症的中医疗法有哪些呢

一、脑血管性眩晕

老年人由于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出现脑供血供氧不足,导致脑血管性眩晕的发生。老人的细胞结构是脂肪多而水分少,因此容易造成脱水、血液过度浓稠,影响血液循环,故随时要补充水分。故老人患眩晕病不要使用利尿剂,不要突然改变体位,如夜晚上厕所时猛起,容易发生脑血管性眩晕。

治宜益气补血、活血化瘀,给予眩晕汤:党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熟地黄20克,枸杞20克,当归15克,丹参30克,桃仁12克,红花15克,泽泻 12克,坤草15克,地龙15克,川芎15克,白芷12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药可选杞菊丸、通脉丸口服。

二、焦虑性眩晕

情志刺激、过度疲劳与紧张焦虑等可影响植物神经系统的稳定性,使血液中胆碱脂酶活性增强,致使内耳小动脉发生痉挛,引起局部缺血缺氧而出现眩晕。精神性眩晕的防治与其他疾病不同,主要是减轻病人的焦虑不安,并借助于行为治疗法、抗焦虑或抗抑郁药物和生物反馈松弛法来解决基本的焦虑及失眠等问题。

治宜养血活血、重镇安神,给予安神汤:枣仁30克,石菖蒲15克,龙眼肉20克,珍珠母30克,当归15克,丹参30克,党参30克,五味子15克,川芎15克,白芷12克,菊花12克,黄芩12克,麦冬15克,夜交藤30克,合欢花12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药可选抗脑衰、养心丸口服。

三、颈源性眩晕

是指颈椎病变引起的眩晕。许多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颈椎病变,如伴有其他病变,如骨质疏松、骨关节炎等更易发病。此时,颈向一侧扭转或头向前向后弯曲,都可挤压椎动脉,从而影响内耳血供,表现为发作性眩晕。常伴有头昏、晃动、站立不稳和沉浮感等。眩晕反复发作,与头部突然转动有明显关系,即多在颈部运动时发生,有时呈现坐起或躺卧时的变位性眩晕。颈源性眩晕一般发作时间短暂,数秒至数分钟不等,亦有持续时间较长者。晨起时可发生颈项或后枕部疼痛。

治宜滋补肝肾、舒筋通络,给予通络汤:枸杞15克,菊花15克,熟地黄20克,山萸肉15克,山药20克,牡丹皮15克,泽泻15克,云苓15克,龟板 15克,鳖甲20克,黄芪20克,鸡血藤30克,红花15克,水蛭10克,木瓜20克,鹿角胶10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药可选颈腰丸、骨痛丸口服。

通过以上的阅读,希望能对你的眩晕症有所帮助。患者出现眩晕症状要辨别出发病的根源,是颈椎病引起的还是脑血管异常引起的,找到病因在对症治疗。通过以上重要治疗的方法,副作用比较小,这样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还能够缓解病情。

脖子细长易患颈性眩晕

平时人们看到脖子修长纤细的人,都会感觉很漂亮,但在骨科医生眼里,这恰恰是颈性眩晕的高危人群,因为“大脑袋、小细脖”易造成颈椎不稳,诱发颈性眩晕。从临床看,50岁以上的眩晕患者中,约有50%是颈性眩晕,在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眩晕研究学组成立大会上,中日友好医院骨科脊柱外科主任李中实介绍说。

眩晕是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症状,“我晕得胆汁都吐出来了”,“我晕得走到卧室用了十分钟”,如您眩晕发作这样描述,就会让医生很“犯晕”。

耳鼻头颈外科刘博教授特别提醒,眩晕时尽量不要描述额外症状,只要记住四点:怎么晕,如头重脚轻、一下子没知觉了等;每次晕多长时间,如一分钟、十几秒等;犯病多长时间,如三个月前晕了一次等;哪种情况下晕,如颈性眩晕一定和体位有关系,低头、伸手够东西,同时还会伴有颈肩背痛、上肢麻木等,这些有助提高治疗针对性和准确率。

眩晕的大部队颈性眩晕,如能及早确诊,治疗起来相对就简单多了,因颈性眩晕已无法正常生活的人可采取手术。中日友好医院脊柱外科(脊柱上颈椎病中心)最早从2000年开展此类手术。

目前,大约有80多种疾病可以引起眩晕,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副教授蒋子栋说,据北京协和医院神内科的流调显示,来看神内的患者,头晕是排在第一位的。除了神经内科的疾病,还有耳鼻喉科的耳石症等;神外脑肿瘤;血液科的白血病、贫血;眼科的青光眼,甚至心理科的焦虑和抑郁。很多病人看了一大圈,奔走多个科室,拿了四五十种药,还是没治好,因此埋怨,更让病情雪上加霜。

此外,对中老年人来说,晕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晕后摔倒、骨折,躺在床上不活动,很容易出现肺炎、血栓等,这些继发病症真的能要命。

因为眩晕的“面具”太多了,李中实教授表示,所以成立了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眩晕研究学组,提高相关科室的合作研究,“如眩晕患者到我这里一看不属于颈性眩晕,我能大致判断出眩晕类型,就会推荐患者到相应科室。”

颈性眩晕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是指一种以眩晕为主,以头颈部活动时发作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中医将其归于“痹症”、“眩晕”范畴。它的主要临 床症状除有颈肩臂疼痛、麻木外.还可引起头疼、眩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血压不稳等。由于病因复杂,且眩晕仅是一种主观感受,并无确切的客观检查能用 以明确诊断或鉴别诊断,故时常被误认为美尼尔综合征、短暂性脑缺血等。

颈性眩晕一般与颈椎关节异常增生有关,以中老年多发。但近年来,颈椎疾病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青年人引发颈性眩晕也屡见不鲜。颈椎失稳是青年颈 性眩晕的主要发病因素,颈性眩晕为什么会发生呢?当颈部肌肉劳损,肌肉痉挛,颈部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椎动脉痉挛,当头颈部转到某一位置时,使椎动脉受压 或交感神经受刺激,而出现眩晕症状。

经络不通为本症的病理基础,故治疗以疏通经络为主。中医药治疗颈性眩晕的主要方法包括:推拿、针刀、针灸治疗等,通过治疗以达到松解痉挛,解除对血管神经的卡压,从而达到疏通经络的目的。经脉畅通,气血正常运行,邪痹自除。

当然我们认为颈椎病关键还是在于预防。办公室工作人员首先在坐姿上尽有可能保持自然的端坐位,头部略向前倾,保持头、颈、胸的正常生理曲线,调 节桌面与椅子的高度比例,以避免头颈部过度后倾或过度前屈。尽量不使用笔记本电脑办公,因为笔记本电脑的屏幕与键盘距离太近,需要我们伸着脖子低头看屏 幕,这样很容易造成颈部肌肉的疲劳与损伤。

对于长期伏案工作者,应在30分钟左右活动颈部数次,转动时应轻柔、缓慢以达到该方向的最大运动范围为准。或做侧拉颈部,肩膀向一侧下拉,同时 头部向另一侧倾斜至极限后停留5秒,反复10次。或做双手托举,双手交叉翻掌上举至头顶,同时手臂尽量伸直,在达到极限后停留5秒,反复做10次。

当长时间近距离看物,尤其是处于低头状态者,既影响颈椎,又易引起视力疲劳,因此,每当伏案过久后,应抬头向远方眺望半分钟左右。这样既可以消除疲劳感,又有利于颈椎的保健。

颈椎源性眩晕的治疗

保守治疗:服用改善脑血液供应的药物,如每晚服用西比灵1片。颈部制动,佩带颈托,减少椎体间的异常活动。经过系统的治疗一部分可以缓解或不发作。

手术治疗:虽然大部分椎动脉型颈椎病可经系统的保守治疗而获缓解或痊愈,但有以下情况者考虑手术治疗: 1、有颈性眩晕或猝倒症状,经非手术疗法久治无效者;2、 经选择性椎动脉造影检查已明确椎动脉受压的部位、程度和范围者;3、症状主要由患椎关节突移位引起,虽保守治疗缓解,但病情反复发作,患椎长期不稳定,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者;4、椎动脉造影、CT或核磁共振检查发现椎动脉在横突孔部因骨赘等因素受压而导致明显的供血障碍且症状严重者;5、椎动脉造影检查发现椎动脉近侧部由于解剖异常导致椎动脉明显行曲、血流受阻且症状严重者。

颈源性眩晕的症状

眩晕为一种常见疾病,可分为两大类.真性眩晕:为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物体旋转,摇摆,浮动感,伴有恶心,呕吐, 耳鸣,平衡失调,眼震等症.主要病症有:美尼尔氏病,迷路炎,前庭神经炎,位置性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听神经瘤,小脑病变,第四脑室及脑干肿瘤或占位性病变等,假性眩晕:俗称头晕,头昏,沉闷,无旋转,常由供血不足,高,低血压,心血管病,失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更年期综合症,颈椎病及某些真性眩晕遗留症等原因引起.

无论什么表现的头晕,首先应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因引起本病的病因众多,如:脑肿瘤,脑血管病,内耳疾病,部分内科疾病均可引起头晕,所以患了该病,均应积极的去专业脑病医院或医院神经内科,进行各方面的鉴别性检查诊断,确诊定性后,再找专业性强,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进行有效系统的治疗.这样可尽早的治愈一些原发病因,以免疾病进一步发展,造成器官损害,许多损害是不可逆病变,将无法治疗 .

生活护理:“洗晕停” 青草植物茶煎水洗头抗眩晕,洗冼头,十几分钟,一般一次清洗即可立即解除眩晕,达到清眩止晕,清心醒脑,使大脑重新获得充足的精力和体力.另外,中老年患者,多次发作还可影响脑血管调节机能及大脑微循环,从而加重脑供血不足,诱发脑梗塞.

颈源性眩晕怎么治疗呢

1、治疗

颈椎旋转复位法 采用冯天有颈椎旋转复位手法拨正偏歪棘突,使患椎恢复原解剖位置,解除对椎动脉的刺激或压迫,临床症状和体征即可减轻或消失。

复位方法:病人端坐在方凳上,医生站其背后,一手压住患椎棘突的偏歪侧,另一手抱住病人的右枕部,在牵引的同时旋转颈部。当偏歪的棘突顶住压棘突的拇指时,拇指轻轻向对侧水平方向拨正偏歪的棘突,常可听到“咔嗒”一响声,即达到复位目的。老年人手法宜轻。

2.按摩颈部软组织

(1)按摩手法:

①分筋手法:用双拇指或单拇指在患处与肌纤维方向垂直左右弹拨,起到分离粘连,疏通经络,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

②理筋手法:用双拇指或单拇将移位的软组织(韧带、肌腱、肌纤维、神经)扶正,再顺纤维方向按压、复平,使软组织恢复正常解剖位置,适应生理功能。

③镇定手法:在分筋、理筋手法使软组织恢复正常解剖位置后,再用单拇指在患处静压10~20s,可使肌肉解痉、去痛。

(2)按摩部位:

①风池穴部位:此部位为上、下项线之间,为头平棘肌、头后大、小直肌、头上斜肌、头夹肌(骶棘肌),胸锁乳突肌等的止点,是损伤好发部位。

②副神经:从胸锁乳突肌下缘中点穿出,下行入斜方肌。

③胸锁乳突肌肌腹。

④提肩胛肌的抵止腱,肩胛骨的内上角。

3.颈椎牵引 对老年人,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明显的病人可做颈椎牵引治疗。牵引重量6~12kg/次,1次/d,每次15~20min,10次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需要,间隔3~5天继续牵引。

4.理疗 缓解肌肉痉挛,消除局部无菌性炎症。常用超短波、红外线等。

老年人颈性眩晕诊断

1.年龄

多于40岁以上发病。

2.眩晕发病

常与颈部体位改变有关。

3.颈部做后仰

旋转动作时,可诱发眩晕或恶心感。

4.可伴有神经根性症状。

5.突然发病

常因起床或转头突然出现眩晕,往往伴有眼球水平震颤。

6.颈椎检查

颈部活动受限,患病椎体棘突偏歪、椎旁有压痛。颈2棘突偏歪多见。因椎动脉进入横突孔后,垂直上升,从第2颈椎到进入枕骨大孔之前椎动脉在此段发生多个弯曲,所以椎动脉血流受阻碍也多发生于此。

7.脑血流图

枕乳导联,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扭颈试验阳性。

8.颈椎X线平片

正侧片、左右斜位及张口位片示,颈椎生理曲线变直、反张、成角或中断。骨质增生。环椎后结节上翘,齿状突距两侧块距离不等宽。

怎么治疗眩晕症

1、脑血管性眩晕:夏冬季节由于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发生各种脑血管意外,导致脑血管性眩晕的发生。应注意多饮水,不要突然改变体位,如夜晚上厕所时猛起,都容易引发脑血管性眩晕。一旦发生,应尽快到医院就诊,经确诊后可以适当给以扩血管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抗凝药物等。

2、脑肿瘤性眩晕:此类眩晕发病多较缓慢,初期症状较轻,不易发现。对于逐渐出现的轻度眩晕,若伴有单侧耳鸣、耳聋等症状,或其他邻近脑神经受损的体征,如病侧面部麻木及感觉减退、周围性面瘫等,应尽早到医院诊治,明确诊断,早期手术治疗。

方法/步骤

3、颈源性眩晕:应注意平时工作学习的体位,在长时间伏案工作后应适当活动颈部。枕头高度适宜,不能垫枕过高,以导致颈源性眩晕的发生。治疗上多采用康复方法,如颈椎颌枕吊带牵引、推拿手法治疗、针灸等,严重的需要手术治疗。

(1)纠正生活、工作中头颈部不良姿势。

(2)防止颈项部外伤。

(3)驾驶员驾车应戴安全带,防止因紧急刹车使颈项部损伤。颈椎病康复治疗:治疗方案是以减轻神经根、硬膜囊和椎动脉的刺激和压迫;减轻神经根水肿或粘连;缓解颈、肩、臂肌痉挛为目的,以达到颈椎稳定。

24、神经根型颈椎病:

(1)颈部体操:可自行设计如:

①头颈部缓慢进行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内外旋转,放松动作,双肩肋骨并拢动作。

② 坐位双手交叉紧握并于枕后,使头向后仰,胸部前挺,以扩大椎间隙。

③仰卧位,颈项枕于枕上,使头后仰,然后可左右转动头部,可使颈肌松弛。

35、对于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如内分泌 性眩晕、高血压性眩晕、眼源性眩晕,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控制血压,治疗眼科疾病,在原发病恢复的基础上,眩晕可以自然缓解。

颈椎病眩晕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 (Physiotherapy或Physical Therapy)是以一种预防、治疗、及处理因疾病或伤害所带来的动作问题的医疗专业。主要是借着自然界中的物理因子(声光水冷电热力)、运用人体生理学原理法则等,针对人体局部或全身性的功能障碍或病变,施予适当的非侵入性、非药物性治疗来处理患者身体不适和病痛治疗方式,使其尽可能地恢复其原有的生理功能。

对于颈椎病引起头晕的的患者来讲,大多是由于一些颈椎的退行性改变、颈椎曲度的变直、颈椎间盘突出以及肌肉痉挛等,导致压迫血管造成脑部供血不足,及肌肉痉挛收缩,引起颈部肌肉的血液循环障碍,都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头晕所以治疗主要围绕颈椎骨格和肌肉的一些改变实施治疗,在这方面口服药物很难达到效果,平时居家多采用一下直接作用于局部,方便使用 的物理疗法 。

物理治疗通常都是采取用磁疗治疗方法,可起到通络活血,消炎镇痛和镇静安眠的作用。镇痛安眠枕是物理治疗方法中经常用到的,它是一种采用高科技生物磁疗和远红外线双效治疗原理,由永磁体和红外线衬垫两部分构成的医疗器械产品,它利用钕铁硼高科技生物磁场及纳米远红外线的双重作用,可有效的缓解肌肉痉挛收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肌颈部肌肉的供血供氧,另一方面合理的高度,枕于颈部可以很好的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改善脑部的供血供氧,是平时居家治疗和预防的一种首选地方便使用的方法。

头晕反复发作

头晕反复发作,原来颈椎作怪

50岁的安先生,近一年来得了一种怪病,有时会莫名其妙地出现头晕,恶心,胸闷、心慌、呼吸困难、四肢发紧、出汗、内心极度恐惧感、严重时还会突然跌倒,并且发作次数越来越频繁。一年来先后到北京、郑州等多家大医院的神经内科、心内科住院,按脑血管病、焦虑症等治疗无效。曾经由于怀疑心脏原因而接受心脏介入造影检查。虽然多方求医、但是还是不知得的是什么病,也不知道如何治疗才好。曾经在北京一家医院诊断他患有颈椎病,但是由于影象学检查显示颈椎病情较轻而不能断定眩晕症状就是由于颈椎病所引起的,因此仅给予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

他抱着希望到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就诊,省医骨科医师经过复查颈椎的X线片,发现他的颈椎第3和4节之间、第4和5节之间存在不稳定征象,磁共振片提示上述两个间隙的椎间盘退变,轻度脱出。通过详细而缜密的论证,将该病诊断为严重型颈椎源性眩晕,五月中旬为其实施了颈椎前路椎间隙植骨稳定手术。手术后,上述症状基本上完全消失,手术获得预期的治疗效果。

什么是颈椎源性眩晕?

颈椎源性眩晕也叫颈型眩晕,顾名思义是眩晕的产生与颈部有关,通常于颈部活动时出现,特别是猛然扭转或过度后屈颈部时易于引起,有时轻微活动也可出现,如卧床或起床时,甚或夜间翻身时均可引起。其时,患者会突然感到眩晕,甚至感到“翻心”、呕吐甚至大汗淋漓,闭目不敢动。轻者数秒即愈,重者可持续数日,或更长时间。

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青少年则罕见,性别上无大关系。任何职业的人均可患此病,但以颈部需经常固定在一个位置上的职业如会计师、缝纫工、汽车司机,或须经常注视电脑屏幕的工作者为多见。

症状发作时,可有旋转,摇晃等感觉,而且大部分眩晕的发生、发展及加重与颈部活动势改变有直接关系,尤其是在突然转头或颈部旋转时诱发或加重,转向某一侧易导致发作,而转向对侧则能缓解症状有人将这种眩晕称为一过性眩晕。严重的患者,甚至可以产生猝倒现象。猝倒发作前多无任何先兆,患者常处于某一体位,头颈转动时,突然感到头昏、头痛,两下肢随即发软无力跌倒在地。发作过程中无意识障碍,跌倒后可自行爬起。

颈椎病引起眩晕的机理

最新研究结果认为颈椎病引起眩晕的机理,是由于颈椎骨质增生压迫了供应大脑血流的椎动脉,椎动脉变狭窄;和/或由于颈椎间隙异常活动(颈椎节段性不稳定)刺激了椎动脉,椎动脉异常收缩。两种原因都会造成大脑缺血,从而导致眩晕的发作。目前认为颈椎节段性不稳定在颈型眩晕发病中起到主要作用。

所谓颈椎节段性不稳定,就是相邻的两个椎体之间发生了异常的活动。正常椎体之间由椎间盘相连接,椎间盘相当于一个关节,允许椎体在正常范围内活动,因此人们可以转头、低头和仰头,但是不允许椎体之间不正常的过度活动。就象轴承一样,可以旋转,但是不能够上下跳动。当椎间盘退变后或者椎间盘脱出后,椎体间的活动超出了正常范围,就象轴承的构件磨损了,轴承不但有转动还出现了摆动一样。异常活动就有可能刺激在椎体两边行走的椎动脉上的交感神经,神经兴奋后,引起椎动脉甚至大脑内的动脉,以及负责平衡感觉器官的动脉发生广泛的痉挛,从而导致脑缺血,出现一过性头晕、恶性、心慌、胸闷等一系列症状。

如何诊断颈型眩晕?

关于颈椎源性眩晕的诊断问题是有待于研究的问题。有时诊断相当困难。我们知道,虽然多数眩晕是由于颈椎病所引起,但是,眩晕症状并非是椎动脉型颈椎病所独有,耳鼻咽喉科、神经内科、眼科等许多疾病也可出现眩晕症状,如耳源性眩晕、脑源性眩晕、眼源性眩晕、外伤性眩晕、躯体疾病引起的眩晕及神经官能症等。加上椎动脉其余任何一段病变缺血也可引起这些症状,且许多症状又易与其它多种疾病相混淆,确诊椎动脉型颈椎病则较难。

在临床上对其加以确诊,—是要注意患者是否同时伴有颈痛、颈部活动受限等常见的颈椎病一般症状,X线片上是否有椎间节段性不稳定,椎体骨质增生、椎间孔变形变小、椎节梯形变等改变或有否颈椎畸形;二是注意鉴别诊断。本型颈椎病,因发作时与梅尼埃病等其它眩晕症有相似之处,故在诊断上有时需要进行耳前庭功能试验、听力等专科检查,以便鉴别。诊断老年人患此型颈椎病时,还应考虑血管弹性和血管硬化等因素。

必要时需要借助椎动脉造影。椎动脉造影主要的征象为椎动脉狭窄,即在病变节段椎动脉丧失原来形态,较相邻节段细,并可有移位;或是受压部位弯曲、迂回或阻塞。椎动脉造影对手术定位和手术方式选择有益。此外,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获得更为满意的椎动脉影像。

颈椎源性眩晕的治疗

保守治疗:服用改善脑血液供应的药物,如每晚服用西比灵1片。颈部制动,佩带颈托,减少椎体间的异常活动。经过系统的治疗一部分可以缓解或不发作。

手术治疗:虽然大部分椎动脉型颈椎病可经系统的保守治疗而获缓解或痊愈,但有以下情况者考虑手术治疗: 1、有颈性眩晕或猝倒症状,经非手术疗法久治无效者;2、 经选择性椎动脉造影检查已明确椎动脉受压的部位、程度和范围者;3、症状主要由患椎关节突移位引起,虽保守治疗缓解,但病情反复发作,患椎长期不稳定,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者;4、椎动脉造影、CT或核磁共振检查发现椎动脉在横突孔部因骨赘等因素受压而导致明显的供血障碍且症状严重者;5、椎动脉造影检查发现椎动脉近侧部由于解剖异常导致椎动脉明显行曲、血流受阻且症状严重者。

手术治疗的机理是解除颈髓的致压因素,恢复颈椎周围韧带张力,稳定受累椎体,避免对椎动脉的刺激和压迫,改善大脑血液供应。

总之,尽管颈性眩晕发生机制与手术治疗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但根据大量眩晕性颈椎病患者通过手术治疗效果观察,目前认为:颈性眩晕症状的产生大多不是由于单一椎动脉受压所致,而解除颈髓的致压因素,恢复颈椎周围韧带张力,稳定受累椎体,行前路减压、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对此类型颈椎病,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

相关推荐

老年人晕的症状

老年人晕概述 晕是因椎动脉受到刺激或压迫,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产生的晕、恶心、呕吐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属椎动脉型椎病,此病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椎动脉:是锁骨下动脉的第一分支,沿前斜角肌内缘向上方行,入第6椎横突孔,但亦见有自第5、第4、第3或第7椎横突孔穿入者。 入颅,达延髓脑桥沟平面,左右侧椎动脉汇合成基底动脉。椎动脉在横突孔内垂直上升,从枢椎横突孔穿出横行向上,再弯曲向上,垂直上行至寰椎横穿孔。自寰椎横突孔上方穿出,向后绕过寰椎的侧块(寰椎上关节突)到寰椎后弓上面外侧的椎

椎病为什么会导致头晕

椎病头晕是椎问题导致脑供血不足,病人因为部的伸展或旋转而改变体位诱发晕症状。前庭神经核缺血性病变引起的晕,一般持续时间较短,数秒至数分钟即消失,发病时病人可有轻度失神及运动失调,表现为行走不稳或斜向一方;迷路缺血性病变引起的晕不伴意识障碍。前庭神经病变引起的晕属中枢性晕症;迷路缺血性病变属周围性晕症。部分病人有恶心感,急性发病时病人不能抬头,少数病人有复视、眼颤、耳鸣及耳聋等症状。 如果已经出现椎病导致头晕的症状,专家建议:应注意平时工作学习的体位,在长时间伏案工作后应适当活动部。枕

脑血管性晕症

脑血管性晕 夏冬季节由于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发生各种脑血管意外,导致脑血管性晕的发生。应注意多饮水,不要突然改变体位,如夜晚上厕所时猛起,都容易引发脑血管性晕。一旦发生,应尽快到医院就诊,经确诊后可以适当给以扩血管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抗凝药物等。 脑肿瘤性晕 此类晕发病多较缓慢,初期症状较轻,不易发现。对于逐渐出现的轻度晕,若伴有单侧耳鸣、耳聋等症状,或其他邻近脑神经受损的体征,如病侧面部麻木及感觉减退、周围性面瘫等,应尽早到医院诊,明确诊断,早期手术疗。 源性晕 应

老年人晕有哪些症状

老年人晕常见症状: 猝倒、发作性晕、吞咽困难、晕、复视 一、症状 1、晕 为发作性晕,有时伴有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眼球震颤。当头部过度后仰或转动某一方位时发生,停止后仰或扭转时,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又称位置性晕。晕多发于40岁以上,男女无明显差别,血压基本正常。突然发病,常因晨起或午休后起床或转头突然出现晕。 2、头痛 多为后枕痛或偏头痛,可为隐痛、跳痛或放散痛。有人常年服用止痛药或疑为颅内有占位性病变。 3、猝倒。 4、脑干症状 肢体麻木、感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对侧肢

​神经性晕症的原因有哪些

外周性晕的病因 (1)外耳和中耳病变所致晕:如外耳病变或外耳道堵塞、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咽鼓 管功能不良、乳突根术后、外耳及中耳肿瘤等。 (2)梅尼埃病:又称美尼尔病,是一种持发性内耳病。 (3)前庭神经元炎:亦称前庭神经炎,为侵犯外周前庭系统而末累及听觉系统、脑于及其脑神经的疾病。 (4)创伤后晕:即由于创伤疾患所致的晕,包括头、、耳的外伤,气压损伤,声创伤等。 (5)迷路膜破裂综合征:即蜗窗膜、前庭窗膜、蜗管膜、膜性迷路等任何部位破裂,引起内、外淋巴液交,脑脊液与淋巴液交,淋巴液流人中

老年人晕的症状

其实,对于老年人晕这一病症,大家应该不陌生。而且老年人晕是比较常见的老年病,经常困扰着患者家属。老年人晕多为后枕痛或偏头痛,可为隐痛、跳痛或放散痛。有人常年服用止痛药或疑为颅内有占位性病变。 1、老年人晕的症状表现为患者感觉异常、恶心呕吐,肢体麻木、这是由于患者的椎病变或者高血压引起的一种疾病。骨刺可以刺激或压迫椎动脉,致血流减少。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多见,容易发生椎动脉供血不足。偏头痛,可为隐痛、跳痛或放散痛。 2、椎旋转复位法用椎旋转复位手法拨正偏歪棘突,使患椎恢复原解剖位

椎病引起的晕倒该怎样进行急救

头晕是椎动脉型椎病病人的常见症状。病人因为部的伸展或旋转导致体位改变而诱发晕症状。前庭神经核缺血性病变引起的晕,一般持续时间较短,数秒至数分钟即消失,发病时病人可有轻度失神及运动失调,表现为行走不稳或斜向一方;迷路缺血性病变引起的晕不伴意识障碍。前庭神经病变引起的晕属中枢性晕症;迷路缺血性病变属周围性晕症。部分病人有恶心感,急性发病时病人不能抬头,少数病人有复视、眼颤、耳鸣及耳聋等症状。 椎病引起头晕的原因 临床认为,椎病引起的头晕主要是有以下五点原因: 1、因椎病累及部肌群,引起

晕的原因 外周性晕的病因

(1)外耳和中耳病变所致晕:如外耳病变或外耳道堵塞、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咽鼓 管功能不良、乳突根术后、外耳及中耳肿瘤等。 (2)梅尼埃病:又称美尼尔病,是一种持发性内耳病。 (3)前庭神经元炎:亦称前庭神经炎,为侵犯外周前庭系统而末累及听觉系统、脑于及其脑神经的疾病。 (4)创伤后晕:即由于创伤疾患所致的晕,包括头、、耳的外伤,气压损伤,声创伤等。 (5)迷路膜破裂综合征:即蜗窗膜、前庭窗膜、蜗管膜、膜性迷路等任何部位破裂,引起内、外淋巴液交,脑脊液与淋巴液交,淋巴液流人中耳腔,导致出现听觉

椎病可引起

晕是人体多个组织系统发生病变时引起的主观感觉障碍,是多种疾病的一个共同临床表现,椎动脉型椎闰常常引起晕的发作。 晕分为真性晕与假性晕。前者表现为患者感到房层向一定方向转达动或感到天旋地转,自己达不到身体平衡而摔倒,此也称旋转性晕。后者即一般同称的晕,是病人自感头昏头晕或头重脚轻而无放置感觉。晕常伴有客观的平衡功能障碍,如躯体向一侧倾斜或姿势不稳。常见的晕有脑源性晕,此也称中枢性晕,耳源性晕此也称周围性晕。此外尚有眼源性晕、外伤性晕、躯体疾病引起的晕以及神经官能病引起的

源性晕的诊断依据

1、伏案工作、作者、中老年女性多见,发病前多有慢性痛史。 2、晕为主要症状,晨起发病多见,晕可为慢性持续性,也可表现为发作性的剧烈晕。常感到精神萎靡,乏力嗜睡、恶心呕吐、耳鸣耳聋,视力减退等症。 3、下椎活动度减少,上椎存在错位和(或)失稳的体征,如棘突、关节突、横突偏凸和压痛,枕下肌群痉挛等。 4、X线摄片检查:椎侧位片可见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椎间隙变窄;骨赘增生,病变节段所在水平韧带出现钙化。正位片上可见钩突尖锐、密度增高;椎体倾斜,旋转。斜位片可见椎间孔的形态改变及孔径减小。 5、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