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甲肝的症状有哪些 甲型肝炎传染人吗

甲肝的症状有哪些 甲型肝炎传染人吗

甲型肝炎能够传染人,它的主要传播途径为粪口途径传播,人们通过使用经粪便污染的饮用水源、食物、蔬菜、玩具等引起感染。水源或食物污染可致暴发流行,如1988年上海爆发甲型肝炎流行,四个月内发生31万例,是由食用受粪便污染的未煮熟毛蚶引起。所以说只要我们平时吃东西注意吃煮熟的食物、吃干净的食物,一般是不会传染甲肝的。

盘点甲肝的临床症状

1、甲肝的临床症状

甲型肝炎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起病,有畏寒、发热、腹痛、腹泻、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恶心、疲乏、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等。初起时往往误认为感冒,容易被人忽视,延误病情,继而引起暴发或散发流行。83%左右的甲肝患者有发热(大多在38℃一39℃之间),平均发热3天,但也有15%的患者发热超过5天。90%的患者有黄疸,消化道症状较重,ALT升高的幅度大、800IU/L-2000IU/L可占55%。

2、甲肝的传播途径

甲型肝炎传染源通常是急性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病人自潜伏末期至发病后10天传染性最大,粪—口途径是其主要传播途径,水、食物是爆发性的主查方式,日常生活接触是散发病例的主要传播途径。有报道甲型肝炎亦可通过血液传播和垂直传播(国外医学流传分册 1994),尚待进一步研究。

3、甲肝的预防

除了积极把好"病从口入"这个关以外,可以接种甲肝疫苗,接种后产生免疫力的接近100%。只要在胳膊上注射一次,便可使机体产生能预防甲肝的免疫能力,不会感染上甲肝。

甲肝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一、甲肝的传染源:

甲型肝炎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传染源,甲型肝炎患者仅从粪便中排出病原体,血液中HAV主要出现在黄疸发生前14-21天,在此期患者的血液有传染性,有报道通过输血传播,但黄疸发生后患者血液通常无传染性。患者在起病前2周和起病后1周从粪便中排出HAV的数量最多,此时传染性最强。但至起病后30天仍有少部分患者从粪便中排出HAV。

二、甲肝的传染途径:

甲肝是主要是经粪口传播途径感染,即由病人的潜伏期或急性期粪便、血液中的甲肝病毒污染水源、食物、用具及生活密切接触经口进入胃肠道而传播。

甲肝(甲型病毒性肝炎)在起病前1~2周,甲肝(甲型病毒性肝炎)病毒由肝细胞的高尔基体然向毛细胆管,再通过胆管进人肠腔,从大便排出。在甲肝(甲型病毒性肝炎)潜伏末期和黄疽出现前数日是病毒排泄高峰。处在这个时期的患者,尤其是无症状的亚临床感染者,是最危险的传染源。

他们的粪便、尿液、呕吐物中的甲肝(甲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假如未经过很好消毒处理,就污染四周环境、食品、水源或健康人的手;另外甲肝(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手(如潜伏期的炊事员)及带病毒的苍蝇,也能污染食品、饮水和用具。一旦易感者吃了含有甲肝(甲型病毒性肝炎)病毒的食品和未经煮沸或煮熟的污染饮水和食品,或生食用粪便浇灌过的蔬菜、草莓、瓜果等均可患甲型肝炎,引起暴发或散发感染。

甲肝病毒对各种外界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而能长期在外界环境中存活,能通过各种污染物品(手、日常用品、衣物、被单等)以及水和食物传播,也可经苍蝇携带而传播。

甲型肝炎可以治愈吗 看甲肝患者出院后如何疗养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未注射甲肝疫苗的人群普遍对HAV易感,患过甲型肝炎或感染过甲型肝炎病毒的人可以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但是,由于乙肝无法痊愈造成的恐惧,许多甲肝的患者也十分关心“甲肝能否治愈”的问题。据了解,与乙肝的慢性化不同,甲肝以急性肝炎为主,发病比较急,病程短,对肝脏的损害也并不严重。由于甲肝无慢性化,具有自限性的特点,经过正确治疗后,大多数(80%以上)患者在3个月内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6个月内完全治愈。所以,甲肝是可以治愈的。

此外,甲肝患者发展为急性重型肝炎者也极为少见,重型肝炎仅占全部甲肝病例的0.2%~0.4%。

据了解,甲型肝炎的治疗以一般治疗和支持治疗为主,辅以适当药物,避免饮酒、疲劳和使用损肝药物。患者早期需要卧床休息,直到症状明显减退。而急性黄疸型肝炎最好住院隔离治疗,隔离期(起病后3周)满,临床症状消失,血清总胆红素在17.1umol/L以下,ALT在正常值2倍以下时可以出院,但出院后仍应休息1~3月,恢复工作后应定期复查半年-1年。

只需根据病情给予适当休息、营养 和对症支持疗法,防止继发感染及其他损害,即可迅速恢复健康。

住院轻症和中等症的甲型肝炎患者

如果家庭有适当的疗养条件,可以留家疗养,定期到门诊复查。

病情较重者,如血清胆红素超过180μmol/L,血清ALT>33400nmol/(S?L)或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或缺乏家庭疗养条件者、则宜住院。

重症患者住院后,经治疗病情好转,症状基本消失,即可回家继续疗养。

休息

一般需要1~3个月的恢复时间。

在肝炎症状明显时期均应卧床休息。

恢复期则应酌情渐增活动,但要避免过劳。卧订休息阶段,特别要注意到每次进食后平卧休息,严格禁止饭后散步。

住院患者出院后,仍应经过全休、半休、轻工作,这样一逐步过渡阶段,可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适当调整。这样一个过渡阶段是重要的,可以巩固疗效,防止反复。

饮食

饮食应根据食欲、病情、病期及适当营养情况适当掌握。一般要多吃容易消化,富于营养、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及新鲜蔬菜、水果等。摄入足够的热量及适量的蛋白质,脂肪不宜限制过严。

甲肝饮食注意事项如下:

自来水和井水都要消毒。加强饮水消毒,不论是自来水,还是井水、河水、塘水都要消毒。如50公斤水加漂粉晶片1片,就可杀灭甲肝病毒;如已有甲肝流行可适当加大漂粉晶用量。

不吃不干净的食物。生吃瓜果要洗净。毛蚶、蛤蜊等水产品可能粘附甲肝病毒,不要生吃或半生吃。直接入口的食物如酱菜、凉拌的菜,不要在可能受污染的水中洗涤。

讲究餐具茶具的卫生。有肝炎流行时,勿办酒席。因甲肝病人在症状出现之前大便中就有病毒排出,在甲肝流行时自办酒席,宾客中可能有尚未发作的病人,容易引起参宴者甲肝爆发。

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甲肝病人症状明显出现以前,传染性很强,所以愈早发现、早隔离,就愈能减少传染的危险。

及时接种丙种球蛋白。儿童体内抵抗甲肝的抗体水平很低,所以,自与甲肝病人有过接触起两周内,及时接种丙种球蛋白,能保护不发病。

可用中草药预防。服用垂柳汤:取新鲜嫩垂柳枝连叶100克,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分2次服,连服4天;口服板蓝根冲剂:成人每次1袋(或1块,每日2次,开水冲服,连服5~10天。儿童减半。

黄疸肝炎会传染吗

黄疸型肝炎是肝炎病毒引起的,所以黄疸型肝炎会传染的。

常见的病毒性肝炎有甲、乙、丙、丁、戊肝5种。乙肝、丙肝是通过血液,体液传播。也就是说血液,泪液,汗液,唾液,精液等人体分泌液中都含有病毒。

常见的丙肝、乙肝传播途径有母婴传播,性传播,亲密接触传播和医院性传播。甲肝是通过粪口途径。即可通过消化道传播。正常人误食了带有病毒的食物,就会导致病毒的感染。

至于黄疸型肝炎传染性的大小,就要根据黄疸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病毒侵入体内的多少、病毒的活跃复制及病程的长短而定的。

唾液会传染肝炎疾病吗

甲型肝炎患者的唾液有传染性,因为从急性甲型肝炎患者采集得来的唾液,无论经口还是经静脉接种给黑猩猩,均使黑猩猩患了甲型肝炎,因此,认为甲肝病毒可以通过唾液传播。

用唾液也可以诊断甲型肝炎。国外有人用放射免疫法,从甲型肝炎患者急性期或近期感染甲肝病毒者采集得来的唾液,以及在近6周内出现黄疽者的唾液标本中,均检出了甲肝病毒抗体免疫球蛋白M。以此来诊断甲型肝炎,其优越性在于获取标本是非侵袭性的,不给患者增加痛苦,随时可取,尤其年幼患儿愿意合作。

乙肝的传染途径主要是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医用器械传播、性传播等方式,唾液是不会传染上乙肝的。

丙肝的传染途径是是血液传播、性传播、粪便传播,唾液也不会传染丙肝的。

戊肝的传播途径是粪-口途径传播是戊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可呈多种传播方式:

1.食物污染:带有HEV 的粪便污染食物,特别是未煮熟就吃了的蔬菜或壳类水产品。

2.水传播:水源被粪便污染所致。

3.日常生活接触的传播,通过污染的手和用具,或直接与口接触传播。

4.媒介的传播:苍蝇和蟑螂可充当传染媒介,使食物受到污染。

目前最常见的几种肝炎,有甲肝、乙肝、丙肝、戊肝,这些类型的感染有的是可以通过飞沫传染的,比如甲肝、戊肝,面对这样的病人的时候,应该带上口罩,隔离带有病毒的飞沫,而其他的肝炎只要没有血液、性的接触,一般是不会传染的。

甲肝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呢

甲型肝炎诊断标准是什么呢?专家指出,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表现为起病急,有畏寒、发热、食欲减退、恶心、疲乏、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例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病例较常见,一般不转为慢性和病原携带状态。那么甲型肝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呢?下面由专家向大家详细讲解一下甲型肝炎的诊断标准。

甲型肝炎诊断标准是什么呢?甲型肝炎患者发病后1~4周血清中即可检出甲肝特异性抗体。该特异性抗体主要有两种,即早期甲肝抗体: 1gm型抗体(抗hav,igm)以及恢复期甲肝抗体: 1gg型抗体(抗hav- ig)。前者在感染初期占优势,3个月后滴度下降,于6~8个月后不易检出;后者初期滴度较低,后逐渐升高,该抗体在康复后仍可维持相当滴度,可持续数年或更长时间。

由于抗havigm仅出现在感染早期,第二次感染时不再出现,是对近期感染进行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也是当前诊断甲型肝炎最简便的方法。

因此,凡抗hav,1gm阳性提示为急性感染或复发,且只需检测急性期单份血清可立即作出诊断。再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如有甲肝接触史,有进食毛蛐等不洁饮食史。

甲型肝炎诊断标准我们已经为大家讲解的很清楚了,为了早日康复,患者朋友们一定要到专业的医院进行诊断,谨防出现误差。专家提醒: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全身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尿黄厌油腻食物,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则甲型肝炎的诊断基本可以确定。

甲型肝炎的症状有哪些

甲型肝炎症状1、中国急性肝炎中甲肝的发病率占病毒性肝炎的首位,约占40%~50%。

甲型肝炎症状2、甲肝为自限性疾病,能完全治愈;无慢性化。传染源是患者和亚临床型感染者,主要通过粪一口途径传播。

甲型肝炎症状3、甲肝潜伏期(平均30天)。感染HAV后,在潜伏期最后10天的粪便中排出病毒,多数至发病后2周排毒停止。

甲型肝炎症状4、任何年龄均可患本病,但主要为儿童。成人甲肝的临床症状一般较儿童为重。冬春季节常是甲肝发病的高峰期。

甲型肝炎症状5、发病较急,83%左右的患者有发热(大多在38℃-39℃之间),平均发热3天,但也有15%的患者发热超过5天。

甲型肝炎症状6、90%的患者有黄疸,消化道症状较重,ALT升高的幅度大,800IU/L-2000IU/L可占55%。

甲型肝炎症状7、同时感染或重叠感染时,病情可加重甚至可以发生重型肝炎。

甲型肝炎症状8、重型肝炎约占全部甲肝病例的0.2%-0.4%,病死率高。患过甲肝或隐性感染者,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相关推荐

甲肝抗体阳性是什么意思呢

甲肝抗体呈阳性可能两种原因: 1感染了甲肝病毒,免疫系统产生抗体。 2注射了甲肝疫苗。若你确认没注射过甲肝疫苗,那就是感染了病毒,那可能就是的得了甲肝。 病毒感染体后,无论是否发病,都会产生抗体,而且终身免疫,也就是这一身不会再发生甲肝;接种甲肝疫苗后产生的抗体,也能终身免疫的;我国成80%以上的都已经感染过甲肝病毒,所以成很少发生甲肝。总之甲肝抗体阳性,就不用接种甲肝疫苗,也不会再发生甲肝的。平时饮食要注意清淡,不要吃辛辣和刺激性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豆制品类、蛋类、瘦肉等高蛋白食物,水果和

甲肝与乙肝临床如何区分

甲型肝炎病毒进入体约2-6周,患者会出现发热、厌食、腹泻、腹痛、关节痛等不适症状。90%以上的患者不出现皮肤和巩膜的黄染,且因症状轻微,不经治疗而自愈。这是不知自己曾感染过甲肝的原因。少数患者出现皮肤黄染才意识到患了肝炎。80%的肝炎患者可在肋下触及肿大的肝脏,右上腹部胀满感。甲肝一般为自限性疾病,极少数病例症状重,黄疸深,经过积极治疗也能痊愈。 乙肝病毒感染体后可表现为5种情况: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般无不适症状,肝功能正常;急性乙型肝炎症状甲型肝炎相似,但起病时大多不伴发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会

甲型病毒性肝炎应该怎么治疗

甲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与治疗甲肝的传播途径 1.甲型肝炎病毒经口传播的方式: (1)日常生活接触的传播; (2)经食物传播; (3)经水传播; (4)昆虫传播。 2.甲型肝炎病毒的胃肠道传播方式: (1)输血及血制品传播; (2)经不洁注射器传播。 3.其他途径传播: (1)母婴传播,哺乳传播,性生活传播; (2)吸血节肢动物的传播。 甲型肝炎的治疗甲型肝炎是一种自限病程的急性传染病,除了少数特别严重的暴发型病例外,其他所病例预后良好。自然病程不超过3~6周。只需根据病情给予适当休息、营养和对症支持

甲肝的病因哪些

甲肝的病因 甲型肝炎病毒HAV是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一员,为嗜肝RNA病毒属。HAV经口进入体内后,经肠道进入血流,引起病毒血症,约过一周后到达肝脏,随后通过胆汁排入肠道并出现粪便中。粪便排毒能维持1-2周。病毒侵犯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咽部和扁桃体可能是HAV肝外繁殖的部位。HAV引起肝细胞损伤的机制尚未明确,一般认为HAV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病变,肝脏损害是HAV感染肝细胞的免疫病理反应所引起的。 1.传染源。甲型肝炎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传染源,甲型肝炎患者仅从粪便中排出病原体,血液中HAV主要出现在黄疸发生前

宝宝打疫苗时间 甲肝疫苗

甲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种,是由甲肝病毒通过病粪便污染食物和水造成传播的一种消化道传染病。它具传染性强,流行面广,发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等特点。发病主要以春、秋两季为主。预防甲型肝炎除了要注重个卫生外,最效的方法是接种甲肝疫苗。 接种时间:凡是对甲肝病毒易感者,年龄在1周岁以上的儿童、成均应接种。

甲型肝炎属于什么传染

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是法定乙类传染病。传染源为急性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或者数量远大于前者。甲肝主要由粪口途径传播,粪便污染饮用水源、食物、蔬菜、玩具等可引起,甲肝抗体阴性者容易感染甲肝病毒,可接受甲肝疫苗,获得免疫力以及要提高体的免疫力。

甲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是是什么

甲型肝炎传播主要是经口传播途径感染,即由病的潜伏期或急性期粪便、血液中的甲肝病毒污染水源、食物、用具及生活密切接触经口进入胃肠道而传播。甲肝病毒对各种外界因素较强的抵抗力而能长期在外界环境中存活,能通过各种污染物品(手、日常用品、衣物、被单等)以及水和食物传播,也可经苍蝇携带而传播。 日常生活接触传播这也是甲型肝炎的传播方式,也叫间接传播。主要通过被甲肝病毒污染了的手、食具、用具和玩具等再污染食物后经口传入而感染。这种方式多发生于学校、幼儿园、部队、工厂等集体单位和家庭,故可引起流行,也可出现散发病例

黄疸肝炎会传染

黄疸型肝炎会传染: 这要看黄疸肝炎是由哪种肝炎引起的,若是由病毒性肝炎(如甲肝、乙肝、丙肝、丁肝等)感染引起,则会传染,而且传播途径也和所感染的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相同,如由甲肝和戊肝感染引起的黄疸肝炎也是由粪—口传播,而由乙肝、丙肝、丁肝等感染引起的黄疸肝炎则主要经血液传播;若黄疸肝炎是由酒精肝、脂肪肝、药物性肝炎感染引起的,那么这样形成的黄疸肝炎同样也不具传染性。 所以,判断黄疸肝炎是否具传染性,首先要明白,该黄疸肝炎是由哪种肝炎引起的,这样才能正确判断黄疸肝炎的性质,并做到对症下药。 黄疸型肝炎

病毒肝炎的种类

1、甲型病毒性肝炎 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是一种消化道传播的肝炎,通常是通过粪便污染的食物或水经口传播的,其特点是起病急,起病前多发热、全身无力、消化道症状明显、食欲下降、恶心、腻油、可伴腹泻,继之出现尿黄、皮肤巩膜黄染、呕吐、肝区疼痛、肝功能异常,这就是急性黄疸性肝炎,也一部分不出现黄疸称为急性无黄疸性肝炎,本型预后良好,一般不引起肝脏慢性病变。 2、乙型病毒性肝炎 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是传播最广泛,传播途径复杂的肝炎,除血液传播为其主要传播途径外,密切接触,饮食亦为其传播途径,

这6种群更容易患上甲肝

这6种群更容易患上甲肝 1、儿童,主要病毒宿主,是以成传染给儿童的传播方式为传染源。 2、15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因为他们体内没甲型肝炎病毒抗体,因而对甲型肝炎病毒没免疫力。 3、医务工作者。 4、患慢性肝病的,他们对HAV十分敏感。 5、静脉吸毒者。 6、爱喝生水、吃生贝类的。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甲肝甲肝流行地区预防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管理传染源为辅,必要时也可进行被动免疫(如注射丙种球蛋白)和主动免疫(如注射甲肝疫苗)。在非流行地区和发病率低的地区主要是控制传染源。常用的预防甲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