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痛经的诊断标准

痛经的诊断标准

1、中医痛经辨证分五种证型: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瘀阻、气血虚弱、肝肾亏损。

2、西医痛经诊断分"原发性”和"继发性”:

(1)原发性痛经,指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多发生于月经初潮后2-3年青春期少女或已生育的年轻妇女。

(2)继发性痛经,生殖器官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者,经妇科检查、b型超声显像、腹腔镜等技术检查有盆腔炎、子宫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病变致痛经。

3、根据痛经程度可分为3度:

(1)轻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明显,伴腰部酸痛,但能坚持工作,无全身症状,有时需要服止痛药。

(2)中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伴腰部酸痛,恶心呕吐,四肢不温,用止痛措施疼痛暂缓。

(3)重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坐卧不宁,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必须卧床休息,伴腰部酸痛,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呕吐腹泻,或肛门坠胀,采用止痛措施无明显缓解。

痛经的诊断标准

女人在月经时间经常出现不适,有些时候还伴有疼痛的现象,于是部分人就自然而然地把这个现象归结为痛经。但是也有部分女性不把这些现象归结为痛经,就算是自己的疼痛有点严重。那么,痛经的判断标准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痛经诊断标准

1.经期或其前后有严重下腹痛、腰酸等,影响工作及生活。

2.原发性:自初潮即有痛经,疼痛剧烈者卧床不起,不能工作。妇科检查无明显异常,子宫发育稍差,较小。多见于未婚未育者。

3.继发性:由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引起,常见于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以上就是关于痛经的诊断标准的介绍,希望能给部分不清楚痛经的女性朋友们带来帮助。医学上对于疾病讲求的是要对症下药,所以,不管是女人们明明没有痛经却用痛经的方法治疗自己,或者是自己有痛经的情况却置之不理,都不是正确的选择

痛经的诊断标准

1、中医痛经辨证分五种证型: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瘀阻、气血虚弱、肝肾亏损。

2、西医痛经诊断分"原发性”和"继发性”:

(1)原发性痛经,指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多发生于月经初潮后2-3年青春期少女或已生育的年轻妇女。

(2)继发性痛经,生殖器官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者,经妇科检查、b型超声显像、腹腔镜等技术检查有盆腔炎、子宫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病变致痛经。

3、根据痛经程度可分为3度

(1)轻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明显,伴腰部酸痛,但能坚持工作,无全身症状,有时需要服止痛药。

(2)中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伴腰部酸痛,恶心呕吐,四肢不温,用止痛措施疼痛暂缓。

(3)重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坐卧不宁,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必须卧床休息,伴腰部酸痛,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呕吐腹泻,或肛门坠胀,采用止痛措施无明显缓解。

绝经的诊断标准

绝经的诊断是根据围绝经期妇女连续停经1年来进行回顾性判断,可以伴有或不伴有围绝经期症状,大多数不需借助辅助检查,人工绝经通过分析绝经的原因也不难确诊。对于40岁以前绝经的妇女,则常需依靠辅助检查来确诊,一般以血中FSH>40U/L为诊断依据。介绍如下:

1、临床诊断:

自然绝经的诊断是根据围绝经期妇女连续停经1年来进行回顾性判断,可以伴有或不伴有围绝经期症状,大多数不需借助辅助检查,人工绝经通过分析绝经的原因也不难确诊。

对于停经时间较短的妇女,必须行盆腔检查,以了解子宫大小;必要时行尿妊娠试验和B超检查,以除外早孕,因为围绝经期妇女也会有偶发排卵而受孕,切忌想当然而按绝经处理。

2、卵巢早衰:

对于40岁以前绝经的妇女,则常需依靠辅助检查来确诊,一般以血中FSH>40U/L为诊断依据,为避免FSH脉冲分泌的影响,可以隔天抽血标本两次,E2水平较低,但早期可能有波动,可供参考,LH升高,绝经后可达40U/L以上,但其上升较FSH迟缓,故FSH/LH>1。

详细了解痛经的诊断标准

1、中医痛经的诊断辨证分五种证型: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瘀阻、气血虚弱、肝肾亏损。

2、西医痛经的诊断分"原发性”和"继发性”:(1)原发性痛经,指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多发生于月经初潮后2-3年青春期少女或已生育的年轻妇女;(2)继发性痛经,生殖器官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者,经妇科检查、B型超声显像、腹腔镜等技术检查有盆腔炎、子宫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病变致痛经。

3、根据痛经程度可分为3度:(1)轻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明显,伴腰部酸痛,但能坚持工作,无全身症状;(2)中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伴腰部酸痛,恶心呕吐,四肢不温,用止痛措施疼痛暂缓;(3)重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坐卧不宁,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必须卧床休息,伴腰部酸痛,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呕吐腹泻,或肛门坠胀,采用止痛措施无明显缓解。

经期小腹坠痛检查诊断

痛经的发生除体质、精神因素外,主要与病人分泌期子宫内膜内前列腺素(PG)F2α含量过高有关。故痛经经常发生在有排卵的月经周期。PGF2α是在孕激素作用下的分泌期子宫内膜内合成,其受体在子宫肌壁,月经期子宫内膜破碎,PGF2α即被释放出来,刺激子宫肌肉强烈收缩,使子宫内压力增高,局部血流量减少,缺血、缺氧,从而引起疼痛。另外,子宫颈管狭窄,子宫过度倾屈,导致经血外流不畅,亦可引起痛经。

痛经诊断标准:

1、经期或其前后有严重下腹痛、腰酸等,影响工作及生活。

2、原发性:自初潮即有痛经,疼痛剧烈者卧床不起,不能工作。妇科检查无明显异常,子宫发育稍差,较小。多见于未婚未育者。

3、继发性:由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引起,常见于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

痛经诊断依据是什么

痛经诊断依据 :

1、中医痛经辨证分五种证型: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瘀阻、气血虚弱、肝肾亏损。

2、西医痛经诊断分"原发性”和"继发性”:

痛经诊断根据:

①初潮后1~2年内发病;

②在出现月经血或在此之前几个小时开始痛,疼痛持续时间不超过48~72小时;

③疼痛性质属痉挛性或类似分娩产痛;④妇科双合诊或肛诊阴性。可得出原发性痛经之诊断。

以上是对痛经诊断依据做出的分析,专家指出痛经诊断主要在于排除继发性痛经的可能。痛经诊断依据包括应详细询问病史,注意疼痛开始的时间、类型及特征等。

痛经诊断依据是什么

痛经诊断依据是什么?这是大家应该把握的,只有把握了痛经诊断依据,才能够得到准确的诊断,并为治疗提供建议,接下来我们就对痛经诊断依据做详细的解读。

痛经诊断依据 :

1、中医痛经辨证分五种证型: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瘀阻、气血虚弱、肝肾亏损。

2、西医痛经诊断分"原发性”和"继发性”:

痛经诊断根据:

①初潮后1~2年内发病;

②在出现月经血或在此之前几个小时开始痛,疼痛持续时间不超过48~72小时;

③疼痛性质属痉挛性或类似分娩产痛;④妇科双合诊或肛诊阴性。可得出原发性痛经之诊断。

以上是对痛经诊断依据做出的分析,专家指出痛经诊断主要在于排除继发性痛经的可能。痛经诊断依据包括应详细询问病史,注意疼痛开始的时间、类型及特征等。

痛经的诊断标准

1、中医痛经辨证

分五种证型: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瘀阻、气血虚弱、肝肾亏损。

2、西医痛经诊断

分原发性和继发性:

(1)原发性痛经

指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多发生于月经初潮后2-3年青春期少女或已生育的年轻妇女。

常发生于有排卵月经,因此一般在初潮后头1~2年尚无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严重的痉挛性疼痛多发生于初潮1~2年后的青年妇女。如一开始出现规律性痛经或迟至25岁后发生痉挛性痛经,均应考虑有其他异常情况存在。原发性痛经常在分娩后自行消失,或在婚后随年龄增长逐渐消逝。

原发性痛经的诊断

主要在于排除继发性痛经的可能。应详细询问病史,注意疼痛开始的时间、类型及特征。根据:

①初潮后1~2年内发病;

②在出现月经血或在此之前几个小时开始痛,疼痛持续时间不超过48~72小时;

③疼痛性质属痉挛性或类似分娩产痛;④妇科双合诊或肛诊阴性。可得出原发性痛经之诊断。

(2)继发性痛经

生殖器官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者,经妇科检查、B型超声显像、腹腔镜等技术检查有盆腔炎、子宫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病变致痛经。

Ⅱ度宫颈糜烂:炎症可循淋巴循环扩散到盆腔导致盆腔结缔组织炎,现腰骶部疼痛、盆腔下坠痛及痛经。

慢性子宫内膜炎:痛经较多发生于未产妇,但严重痛经者极少,可能由于内膜过度增厚,阻碍组织正常退变坏死,刺激子宫过度痉挛性收缩所致。

慢性宫颈炎:下腹或腰骶部经常出现疼痛,每于月经期、排便或性生活时加重。

盆腔炎性肿块炎性包块盆腔炎腹痛在月经期也会加重,但不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的痛经明显。

子宫发育异常:有原发性闭经、痛经、不孕、习惯性流产、每次妊娠胎位均不正或难产等病史。

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往月经来潮时并无疼痛,而从某一个时期开始出现痛经。可发生在月经前,月经时及月经后。

子宫腺肌病:30岁以上的妇女,出现继发性、渐进性加剧的痛经为本病的主要症状。

子宫内膜息肉:出现月经失调,如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痛经等。

阴道血吸虫病:不规则阴道流血、月经过多及痛经,白带明显增多。

子宫肌瘤、卵巢肿瘤:肿瘤压迫或是合并其他子宫炎症导致的痛经现象。

经前不适诊断标准

一、病史要点

对经前不适妇女重点询问;

1.症状发作与月经的关系

是否周期性经前发病,而行经时消失。

2.发作前有无诱因 是否有肯定的严重生活事件或剧烈精神创伤等精神刺激症状。

3.临床特点包括 ①精神症状如焦虑、抑郁等。②躯体症状:包括水钠潴留、疼痛和低血糖所致症状。

4.其他 询问和排除原发性精神疾病,心、肝、肾等脏器疾患后,应考虑经前期综合征。

二、体检及妇科检查重点

1.全身检查 首先应观察神志、脉搏、血压、呼吸、体温等,详细进行全身体格检查。注意有无答话不切题、言语多、表情异常等现象,以排除其精神方面的异常。此外,应检查胸廓形态,乳房有无肿胀、压痛及结节,双下肢有无水肿等。

2.妇科检查 仔细进行双合诊及三台诊检查,了解子宫大小、有无压痛,盆腔有无结节、包块。排除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所致的下腹胀痛、水肿等。

三、重要辅助检查

l.常规生化检查 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钠、钾、氯、钙、镁、磷),血糖,血脂,以除外器质性疾病。

2.雌、孕激素测定 在月经后半期P值低下,或P值正常而E2浓度偏高,即E2/P比值增高多见于经前不适患者。

3.催乳素测定 经前不适患者催乳素水平可能较高,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引起无排卵月经,或黄体发育不良,致孕酮分泌不足。

4.基础体温测定 经前不适者大多为双相型,但排卵后体温升幅不高,或呈阶梯形上升,或上升持续日短,表现为黄体功能不全。也可呈单相型体温。

四、鉴别诊断

(一)经前水肿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经前不适的水肿是由水钠潴留引起的。患者常在经前出现眼睑与手足轻度水肿,伴乳房肿胀、腹部胀满感等,严重者可出现全身性水肿,影响工作及生活,但月经来潮后症状自然消失。

1.局部原因水肿 出现于病变部位或淋巴管(腺)、静脉阻塞之上方,有手术史、局部有病变如炎症、创伤,可扪及压痛性条索状物等。

2.心源性水肿 由下垂部位开始渐向卜发展,重者有胸、腹腔积液,肺水肿。患者有心脏病史及体征,心衰时尿量少,尿比重高。

3.急性肾小球肾炎 水肿多在眼睑、面、下肢及外阴出现,重者有浆膜腔积液。病前有感染史,突然发病,以浮肿、血尿、蛋白尿为特征,有轻度高血压,尿检有红细胞、管型及蛋白质,抗链球菌溶血素“0”效价高。

4.肾病综合征 水肿由脚踝渐及全身,出现快,可有胸腹水,以浮肿、大量蛋白尿、血浆蛋白质过低、血脂高及尿中有脂肪小体为特征,易并发流产、早产、死胎及妊高征,血黏稠度示高凝及高黏状态。

5.肝硬化 下肢水肿及腹水缓慢出现,腹水为漏出液,见于肝功能失代偿期,有病毒性肝炎等病史及肝硬化表现,肝功损害,A/G倒置。B超及x线食管造影及肝活检有助于确诊。

6.营养不良 有摄入不足或过度消耗病史,伴消瘦、贫血、疲乏等症状。蛋白质缺乏者浮肿起自下肢或面部,重者发展至全身并有胸膜水和血浆蛋白质减低。维生素B1缺乏者浮肿起自踝部,伴皮肤发红,重者延及全身及胸腹腔,典型症状为周围神经炎、暴发型脚气病型心脏病及水肿和浆液渗出,维生素B1治疗有效。

7.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水肿为黏液性,非凹陷性,起病慢,面及眼睑虚肿,典型症状为低基础代谢率综合征及黏液性水肿面容,血清TSH下降,蛋白结合碘及甲状腺吸131I率下降,x线示甲状腺增大。

(二)经前乳腺胀痛与乳腺结节的鉴别 经前感乳房饱满、胛胀及疼痛多由水钠潴留引起。以乳房外侧边缘及乳头部位为重。扪诊时乳头敏感、触痛,有弥漫的坚实胀满感,但无局限性肿块,行经开始症状消失。1.乳腺腺病 好发于中年妇女,尤其35岁以后未生育者更多见。常有经前期乳痛症病史,多半在无意中发现肿块,无乳房痛及触痛,如有亦较轻,与月经周期关系不明显。体检可扪及边界不甚清楚、质地柔韧的片状肿块,表面不太光滑,可有大小、软硬不等的圆形结节,与皮肤和深部组织之间无粘连,可以推动。多局限于一侧乳房。常位于外上象限,亦可双侧受累。

2.乳腺囊性增生病 具有与上述乳腺腺病相似的临床特点,患者平均年龄较大,多发生于46—55岁的妇女,病程2—3年。体检可发现大小不等的囊性肿块,有的为孤立性大囊,直径可达2.5cm,有的在大囊附近又有多个小囊。囊肿无典型特征,有些因有一定张力而有实质性感觉,另一些却略有触痛,细针穿刺可抽出淡黄色或榇褐色液体。

3.乳腺结构不良,乳房良、恶性肿瘤 ①年龄:乳腺疾病的发病年龄有一定的规律性,发病早晚顺序依次是纤维腺瘤20—30岁(平均年龄26岁).乳腺结构不良30~40岁(平均35岁),乳腺导管乳头状瘤40—50岁(平均45岁),乳腺癌则发病于绝经前后。据王遂尚分析我国妇女乳腺肿块9 889例中,30岁以下以良性肿块为主,占93.3%;40岁以上恶性占94.9%,30~40岁恶性肿瘤占33%。②疼痛:乳腺结构不良的典型病例为乳房疼痛与局部触痛,且与月经周期有密切关系,即使疼痛为持续性亦常在月经前加重。导管扩张症则有瘙痒、烧灼感或胀痛,而纤维腺瘤、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瘸则无胀痛等感觉;乳腺癌早期亦很少引起胀痛及压痛。③肿块:乳腺结构不良之肿块随月经周期而有所变动,如在经前期有肿块而在经后消失或缩小,这种肿块的大小发生变异的现象,为乳腺结构不良的临床特征。良性腺瘤增长极缓慢。乳腺癌则增长极迅速。④B超检查:乳腺结构不良声像图上并不呈现有肿块形态,病变部呈散在、强度不同的强回声带,或弱回声带杂乱分市,或强弱回声混杂。

(三)经前头痛与月经期偏头痛鉴别

l.经前头痛 多为双侧性,但亦可单侧头痛,疼痛部位不固定,一般位于颞部或枕部。头痛症状于经前数日即出现,伴有恶心,甚至呕吐,呈持续性或时发时愈,可能与间歇性颅内水肿有关。

2.月经期偏头痛 往往为单侧,在发作前几分钟或几小时出现头晕、恶心等前驱症状,发作时多伴有眼花(视野内出现闪光暗点)等视力障碍和恶心、呕吐。

(四)经前盆腔痛与痛经鉴别

经前发生盆腔坠胀和腰骶部疼痛。持续至月经来潮时缓解者为经前盆腔痛。

痛经是指凡在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伴腰酸或其他不适,程度较重以至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后者系指由于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或子宫颈狭窄等所引起的痛经,腹腔镜检查是最有价值的确诊方法。

(五)经前精神症状与精神病的鉴别

经前不适患者可表现出一系列精神症状:如精神紧张,忧郁,神经过敏,烦躁,易激惹,易疲劳,乏力,失眠,情绪不稳定或精力不集中等。症状严重者,类似精神病而被误诊。但经前不适症状与月经关系密切,经前期出现,月经来潮后消失,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1.周期性精神病 也于经前数日开始,月经后自行缓解,下一周期同样时间又出现症状,精神症状也与经前期综合征类似,但无水钠潴留症状,绝大多数见于13一18岁,少数见于月经初潮前,部分患者发育停滞,身材矮小。生殖器官发育不全,有的一年内仅数月发作,有的闭经。脑电图可有轻度或中度弥漫性异常。如节律紊乱、两半球出现少数尖波、Q波或δ波。

2.反应性精神病 这是一类由相当强烈并持续一定时间的精神创伤性生活事件直接引起的精神障碍。本病的临床表现与发病应激源密切相戈,并伴有相应的情感体验,容易被人所理解。其诊断标准为:①发病必须有一个异常而严重的应激事件作为原因。②精神症状的发生与应激源在时间上有紧密的联系。③精神症状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还可伴有强烈的情绪变化及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④症状持续时间不长,从数小时至l周,一般不超过1个月=。

3.症状性精神病 指内脏器官、内分泌、营养、代谢、血液、胶原等疾病过程中,由于影响了脑功能所伴发的各种精神障碍。是在原有躯体疾病的基础上产生的急性或慢性精神症状,且以急性精神症状为多见,是原发躯体疾病全部症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随躯体疾病的缓解而好转,或因其加剧而恶化。

4.神经症 是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颇不一致的一组精神障碍。其共同特征是:患者有精神活动能力降低,常有焦虑和烦恼,或为各种躯体不适感所苦;体格检查不能发现脑器质性病变或躯体疾病作为其临床症状的基础;自制力大都良好,无持久的精神病性症状;通常不会把自己的病态体验与客观现实相混精,即患者现实检验能力未受损害;行为一般保持在社会规范容许的范围内,可为他人理解和接受;常迫切要求治疗。起病多与素质、人格特征或精神应激有关,病程多迁延或呈发作性。

痛经的诊断

痛经的诊断标准与月经有关系,日常生活中的疼痛不能列入痛经中,经期或经前后腹痛,是诊断痛经的重要标准。

具体来讲,诊断就是周期性的月经正来的时候,或者是月经前后,下腹部周期性的疼痛,这是最基本的,部位,时间再加上全身的伴随症状,就可以基本判断是痛经。

此外,痛经还可借助腹部检查,妇科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如B超,实验室检查等进行诊断。

痛经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或许很多女性都觉得痛经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平时例假来的时候注意下就好了,其实这种心理是错误的,痛经经久不治严重的话容易导致患者身体的危害,特别是导致女性的不孕不育,那么、对于痛经的诊断标准有哪些呢?一起看看以下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痛经的诊断标准:

1、寒湿凝滞型

寒湿凝滞型痛经的诊断依据主要是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按之痛甚,经量少,经色黯黑有块,或畏冷身疼,舌苔白腻,脉沉紧。

2、气滞血瘀型

气滞血瘀型痛经的诊断依据是月经期小腹胀痛,长出现在经前一二天,还会出现胸胁乳房胀,或经量少,或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血块排出后痛减,经净疼痛消失,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或弦滑。

3、湿热下注型

症见经前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或伴腰骶疼痛;平时小腹时痛,经来疼痛加剧。低热起伏,经色黯红,质稠有块,带下黄稠,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而腻,脉弦数或濡数。

4、气血虚弱型

气血虚弱型痛经表现出的症状是经期小腹隐隐作痛,或小腹及阴部空坠,喜揉按,月经量少,色淡质薄,或神疲乏力,或面色不华,或纳少便溏,舌淡,脉细弱。

对痛经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只有做好早期诊断,进行最精准的治愈是最为重要的,所以痛经女性一定要分清楚自身病情的轻重,及早判断及早去医院做好检查。另外,在例假期间,患者一定不要吃冷的食物,及其碰冷水,这点大家一定要了解。

心绞痛诊断标准

【诊断检查】

诊断主要依据患者本人对症状的叙述。当症状典型时,诊断心绞痛是容易的。疼痛的性质、发作部位以及疼痛发作与活动、进餐、天气和其他一些因素的关系有助于医生作出正确诊断。某些检查可能有助于确定缺血的严重程度以及确定是否存在冠状动脉疾病和病变的程度。

1.心电图 心电图(ECG)是诊断心绞痛及观察疗效的常用方法。

(1) ECG异常表现:老年人休息时心绞痛未发作的ECG异常率为40%~69%。可出现ST段和t段的改变,也出现房室或束支传导阻滞或室性、房性早搏等心律失常。

(2)心内膜下缺血变化:ST段水平型显著下移,是心绞痛发作时最常见、最重要的心电图改变,出现在面向膜下心肌损伤的导联。多数患者都在前侧壁V4、V5、aVL及I导联。也有下壁出现变化者,如Ⅱ、Ⅲ、aVF导联ST段下移,凹面向上,T波平坦或直立,QT间期延长,ST段下形状呈水平型、下斜型、弓背型等。ST段抬高见于变异型心绞痛,出现在面向急性头壁缺血、心外膜面下心肌损伤的导联,而对应导联表现为ST段下移,ST段改变常于疼痛缓解后恢复到发作前的状态。

(3)心外膜下缺血变化:心绞痛伴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时,T波向量背离缺血区指向心外的方向,此时面对心外膜面的导联T波高尖。反之,心绞痛伴心外膜下心肌缺血时,T波垂直向心内膜,此时面对心外膜面的导联T波对称性倒置。多数常见的部位是在左心室前侧壁V4-6,aVL及I导联,较少见的部位是V1-3导联,T波倒置对称尖形。

(4)老年人T波的变化:冠心病患者出现倒置深尖且双支对称的T波称为冠状T渡。反映心外膜下心肌缺血或有透壁性心肌缺血,这种T波改变亦见于心肌梗死患者在I、Ⅱ、V4-5导联出现T波倒置是病理性的,但是Ⅲ及V。导联在正常人也可出现T波倒置:T波在V1导联倒置时,V2-3,导联的T波也出现倒置是正常现象。如果V1导联的T波直立而V2-6导联的T波倒置,则是病理性的。Ⅲ导联的T波变化不大,正常情况下,T波的方向不一定与QRS主波的方向一致。aVL导联的T波低平一般无病理意义。aVF导联的QRS主波向上时,只要aVF导联的T波不倒置,还属于正常现象。如果Ⅲ、aVF导联的T波同时倒置,尤其是Ⅲ导联的T波倒置>0.35mV,aVF导联的T波倒置>0.25 mV,则肯定是异常。aVL导联的T波低平、倒置的意义不恒定,一般aVL导联的R不超过0.5 mV时,avL导联的T波低平及倒置无病理意义,但aVL导联的T波倒置>0.3mV时,肯定属于异常。双相T波的病理意义与T波低平相同。轻微的ST.T改变就是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早期表现。老年人ST—T的改变,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因此,对老年人可疑心绞痛的患者,应短期内多次复查,确定其诊断。心绞痛发作时做心电图检查,有助于确定诊断。一般心绞痛发作的患者,多数出现暂时性心肌缺血的ST段移位。ST段常压低于1mV以上,发作缓解后恢复,T波有时出现倒置。

有时可见到左心室肥厚单纯T波平坦的心绞痛。如果病史、体征像心绞痛,虽然ECG正常,也不要轻易否定心绞痛的诊断,必须反复检查和观察,最终得到确切的诊断。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多种心电图改变还需与其他一些临床情况相鉴别。如ST段抬高还可见于心包炎、过早复极综合征、室壁瘤和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者;ST段压低可见于左室肥厚劳损、束支传导阻滞、心肌炎和更年期综合征等。T波改变可见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焦虑、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肥胖、妊娠(膈肌抬高可使V5~6T波倒置)及体位改变等。

(5)其他ECG异常表现:心绞痛伴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时出现u波倒置,可能是一种更有特异性的心电图表现。心绞痛时某些患者R波振幅增大,可能是由于心肌缺血使心室收缩力减弱,左室容积增加所致(为Brody效应)。心绞痛心肌缺血时由于心肌复极的改变,可出现QTc可延长。

(6)动态心电图:又称为Holter监测心电图或24 h连续记录心电图,是最重要的无创伤性心脏病诊断方法之一。它除对心律失常有较大诊断和监测价值外,对心肌缺血发作时间、次数、持续时间,对心律变化的诱因等也能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动态心电图是检查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一项很有用的辅助试验,特别适用于有症状而不能进行运动试验的患者。当患者心绞痛不明显,但心电图负荷试验可疑时可测动态心电图,有一定的诊断价值。Holter监测ECG可发现ST段和T波异常,其诊断心肌缺血的标准是ST段J点后80ms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I>0.1 mV,持续时间>l min,而且下一次ST段下移至少应在前一次ST段移位恢复到基线1min以上出现。当出现变异型心绞痛时,可出现ST段抬高,其形态为单向曲线型,而且持续时间较短。当出现缺血性ST段下移而不伴有心绞痛发作时,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用积分法可求得24h中每次有症状与无症状缺血性ST段下移的持续时间与下移程度的乘积,其总和为24h缺血总负荷。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75%~85%,假阳性为15%~25%。除心肌缺血外,引起ST段移位的因素有过度换气、Valsalva动作、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体位变化、吸烟、进食等,须注意鉴别。贫血、心肌炎、心肌肥厚、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应用洋地黄等也可引起ST段下移,但这种ST段下移在24h中经常存在,结合病史和其他表现较容易鉴别。

目前,动态心电图已广泛用于对冠心病患者日常活动中发生心肌缺血的观察,其资料可提供心肌缺血的发作及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发作频度及昼夜节律的变化,以及与心肌缺血相关的症状、患者的体力和精神活动状态等;并可明了某些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肌缺血有无关系。动态心电图还是评估冠心病心肌缺血内外科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2.心电图负荷试验 许多人心绞痛发作时,很难立即做ECG,在临床医师很难确诊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心电图负荷试验,主要包括心电图运动试验和药物负荷试验,但老年人进行此项试验需慎重。其他心电图负荷试验包括心房调搏、过度换气、饱餐试验和冷加压试验等,因敏感性或特异性较差或风险性较大临床上均已少用。

(1)心电图运动试验:其诊断的敏感性约为70%,特异性为75%~80%。常用的为平板和踏车运动(负荷)试验。但应注意运动试验的并发症。运动心电图试验阳性者支持冠心病的诊断,但在判定时要注意除外假阳性和假阴性。

根据1990年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心脏病学院(AHA/ACC)推荐的运动试验标准,主要适应证有:①确定冠心病的诊断;②胸痛的鉴别诊断;③早期检查隐匿性冠心病;④确定与运动有关的心率失常;⑤评价心功能;⑥评价冠心病治疗效果(药物,PTCA,CABG等);⑦评价心肌梗死病人的预后;⑧指导病人的康复。美国《EET指南》中制定绝对禁忌证有:①2d以内的急性心肌梗死;②药物未能控制的不稳定型心绞痛;③产生症状或血流动力学障碍未控制的心律失常;④严重主动脉瓣狭窄;⑤未控制的症状明显的心衰;⑥急性肺动脉血栓或梗死;⑦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⑧急性主动脉夹层。活动平板终止方式有症状限制性和心率限制性(目前常采用达到预期最大心率的85%~90%)。

《EET指南》中限定的绝对终止指征有:①收缩压下降≥10mmHg;②中度至重度心绞痛;③恶性神经系统症状,如晕厥;③低灌注,如发绀、苍白;⑤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ST段抬高≥0.1mV。

1)心电图还动试验的柙类

A.极量和次极量运动试验:目前运动试验在方法上已由单级运动试验即二级梯运动试验发展为分级运动试验,即平板运动试验或踏车运动试验。分级运动试验的理论基础是,健康人即使进行极量运动(运动至最大心率预测值的100%或至精疲力竭不能支持),心肌氧耗量的增加也可由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得到满足。而冠心病患者则在极量运动前存在某一负荷的临界点,当运动量超过此点时,虽未达到精疲力竭,但心肌耗氧量已超过冠状动脉供血能力,因而出现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极量运动试验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有诱发肺水肿、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发生猝死的危险。而次极量运动试验敏感度已相当高,阳性率仅较极量试验少6%,故临床上一般做次极量运动试验。次极量运动试验的目标心率为最大心率的85%-90%可按下式计算.目标心率=190(或195)一年龄(年)

B.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患者尚未达到次极量运动试验的目标心率,但已出现心绞痛、缺血性ST段下移、血压下降、严重心律失常、呼吸困难或头晕眼花、步态不稳等而需中止运动,称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

C.心率限制性运动试验: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患者。运动试验中患者未出现症状,但心率已达到一定标准,即作为运动试验终点。年龄较大者(如65岁以上)以120次/分,年龄较轻者(如65岁以下)以130次/分为终止运动的标准。

2)运动试验的阳性标准。

A.明确的心绞痛。

B.缺血性ST段下移(J点后80ms)≥1mV,如运动试验前已有ST段下移,运动后在原有基础上再下降≥1mV,或J点后80ms ST段出现弓背型或水平型抬高≥1mm;如运动前已有ST段抬高,运动后在原有基础上再抬高≥lmV。ST段改变出现越早,改变的幅度越大,提示真阳性率越高。

C.U波倒置:运动诱发暂时性u波倒置较少见,但诊断心肌缺血的特异性高,并认为是左前降支严重狭窄的标志。

D.运动中血压下降。

除上述阳性标准外,运动试验中还可出现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的其他变化,如运动试验中出现T波倒置,或倒置加深,或从倒置变为直立,不是反映心肌缺血的可靠证据;运动诱发心肌缺血时心室复极会随着改变,通常表现为QTc延长,因此有人将此作为判断心肌块血的一项指标。另外,运动可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除非同时伴有缺血性ST段下移,否则没有诊断和预后意义;另一方面,如运动后ST段显著下移并伴室性早搏,则提示冠状动脉有严重病变。

3)运动试验的意义:运动试验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据多数文献报道,经与冠脉造影对照,运动试验特异性为80%~95%,随病变血管支数增多(1~3支),敏感性从35%递增至100%(平均68%)。预测准确率平均为72%左右。影响特异性的因素有:药物如地高辛、基础心电图、左室肥大及性别等。男性患者易出现假阴性,女性患者易出现假阳性,老年病人可因肺功能差或体力不支等影响结果判断,要注意结合病史及其他检查对结果进行客观判断。通过治疗干预,以运动试验比较治疗后ST段的变化及心绞痛出现的时间和程度,u波是否仍然倒置,比较治疗前后运动耐量,是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方法。

(2)药物负荷试验:老年人不适应运动试验者,可选用药物负荷试验。双嘧达莫、腺苷和多巴酚丁胺等药物可引起冠脉供血不足的事实不仅有充分的实验研究依据,而且也积累了大量临床验证的资料。目前药物负荷试验已得到广泛认可,成为一种有效而简便易行的冠心病无创诊断方法,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和残疾人。

在双嘧达莫诱发心肌缺血的过程中,至少有3种方式,即冠脉缺血、增加心肌氧耗和冠咏痉挛发挥了作用。其具体机制是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对腺苷摄取及代谢受阻,从而增加内源性腺苷的浓度,而腺苷对冠状动脉有强烈的扩张作用,使正常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而缺血区血流减少,诱发出心肌缺血。多巴酚丁胺则是通过兴奋B受体,加快心率,增强收缩力,产生类似于运动负荷试验的生理反应;另外,运动试验观察到正常冠脉与狭窄冠脉之间非同等比例的血流灌注分布,亦即类似的盗血作用,使心肌缺血区血流进一步减少,并导致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加快、血压增高、心肌耗氧量增加、缺血加剧。双嘧达莫负荷试验的敏感性受其剂量大小的影响,静脉推注标准剂量(0.56rag/kg)时为50%左右,大剂量(0.84mg/kg)时为50%~90%,特异性可达95%以上。阳性标准通常为试验中出现典型心绞痛和(或)ST段下移>10.1mV。但须注意,双嘧达莫试验中部分患者可出现头晕、头痛、心慌、低血压、心动过缓、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心肌梗死等。如出现此类不良反应或已诱发心绞痛后,可在静脉注射氨茶碱后3rain内缓解或心电图恢复原态。由于正常人注射腺苷后有引起胸痛者,故胸痛不能作为腺苷试验阳性标准。

双嘧达莫或腺苷静脉注射应缓慢。禁忌证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或严重心律失常未控制;严重高血压(>180/100mmHg)及严重瓣膜病;不能停用氨茶碱的肺、支气管病患者。其中腺苷的优点是作用时间极短(约2s),一旦减慢或停止滴注,副作用即消失,不必做特殊处理。多巴酚丁胺试验应注意避免梗阻肥厚性心肌病、束支阻滞及房颤患者。

一般来说,上述3种常用药物心电图负荷试验的共同点是试验敏感性不高,尤其对单支病变,甚至略低于运动试验,如双嘧达莫负荷试验对冠心病诊断阳性率为50%~70%,不及心脏超声负荷试验和放射性核素负荷试验。据文献报道,多巴酚丁胺心电图负荷试验的特异性与运动心电图相似,但其敏感性却低于后者(56%vs76%),而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可达8l%和93%左右,成为目前最受关注的无创检测冠心病方法之一。

3.超声心动图及负荷试验 超声心动图异常也常见于冠心病患者。如左心室壁节律性运动减弱、无运动或矛盾运动(反向运动),以运动减弱最多见,可波及缺血区邻近的室壁。而未受影响部位则代偿性运动加强的征象。有助于诊断。左室舒张期顺应性降低也出现于心肌缺血时,但不够敏感。主要表现为二尖瓣前叶的EF斜率降低,二尖瓣口多普勒血流频谱图上A峰>E峰,A/E比值>1.0,E峰频谱持续时间延长。心肌缺血时左室收缩功能降低,超声可测出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及心排出量降低。

在心肌缺血发作间歇期,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的超声心动图常呈阴性结果。应用增加心肌耗氧量的方法可以诱发心肌缺血,提高超声对心肌缺血的检出率。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建立在以下3个假设的基础上:①运动诱发心肌缺血,可引起左室壁缺血区运动障碍;②室壁运动异常相对特异地标志心肌缺血;③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可由二维切面超声心动图准确记录。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分为运动负荷及药物负荷两种。心电图负荷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不很理想,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仪器价格昂贵,难以普及。因此,超声心动图心脏负荷试验较前两种无创方法为优,尚能实时显示心脏结构和功能,这是其他方法不能比拟的。

(1)平卧位踏车运动试验:用特制的卧式踏车功量计,患者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间断地接受超声检查,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运动可诱发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超声踏车运动

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达80%,特异性超过90%,高于心电图运动试验,但因运动时过度换气等原因,约30%的病人超声图像不够清晰,影响诊断。

(2)超声药物负荷试验:适应证、机制及注意事项与双嘧达莫、腺苷及多巴酚丁胺心电图荷试验相同。注射后出现心绞痛及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为阳性。本试验一般是安全的,双嘧达莫及腺苷负荷试验检出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0%~75%,特异性达95%~100%,尤其适用于年老不能运动的患者。多巴酚丁胺超声负荷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可达81%和93%左右,因此,其敏感性优于双嘧达莫。

4.放射性核素检查 同样,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方法有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和负荷试验两种,后者又分为运动负荷试验和药物负荷试验。国外学者认为,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负荷试验是一项准确、敏感和无创的主要检查方法,适应证为:胸痛的病因诊断;心肌缺血部位、范围和程度评估;了解CABG或术PTCA前后的心肌供血情况;判断冠心病的预后。

心肌组织对某些核素或标记化合物有选择性摄取能力,静脉注射这些核素或标记化合物后可使心肌显影。由于摄取量与局部心肌血流灌注量成正比.如局部心肌缺血、细胞坏死或瘢痕形成,则表现为放射性减低或缺损,故又称冷区显像.临床上常用的放射性核素为201Tl、99mTc-MIBI(99m锝-甲酯异丙基异睛)或99mTc-CPI(99m锝-甲酯异丙基异睛)做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和负荷试验。

正常心肌显像均匀,在运动负荷下,正常心肌血流量增加3倍,而狭窄的雹状动咏不能相应扩张,缺血或梗死区心肌的冠脉血流量减少而出现放射性稀疏区或缺损区.正常心肌与缺血区显像剂浓度差别增大。可用踏车或平板试验,当运动达到目标心率时由预先建立好的静脉通道注入201Tl或99mTc-MIBI,并继续运动1min。201Tl于注射后5~10min做运动负荷显像,4h后做延迟显像(再分布显像)。99mTc-MIBI于注射后1.0~1.5h做运动负荷显像.如运动负荷显像不正常,则1~2d后行静息显像。放射性核素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有重大价值,与ECG运动负荷试验相比,其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强,尤其适用于女性。一项包括1042例SPECT心肌显像运动试验的多中心研究资料显示,诊断冠心病的总敏感性为90%,1支、2支和3支冠脉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83%、93%和95%。

放射性核素药物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的常用药物有双嘧达莫、腺苷和多巴酚丁胺。老年人如因肺部感染、严重心肌缺血、缺乏锻炼及全身状态而使运动负荷试验的应用受到限制,药物负荷核素试验有助于检测上述病人的心肌血流灌注情况。于静脉给药后2~3min注射示踪剂,显像时间同上。201Tl和99mTc—MIBI负荷心肌显像,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敏感性均约为90%,特异性均约为80%。

5.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为可靠的办法,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及其他介入检查,对有不典型胸痛、临床上难以确诊,以及中、老年患者有心电图ST—T改变、心脏扩大、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怀疑有冠心病或冠状动脉畸形,而无创检查结果又不能确诊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可提供有力的诊断依据。对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当考虑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手术重建血运时,亦须先做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以明确病变的性质、部位、形态、严重程度、预后及左心室的功能情况.冠脉造影对患者是否需要做冠脉血运重建术(包括PTCA、旋切及支架植入及CABG),是必不可少的主要手段。因此,了解冠状动脉循环对冠心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都有一定的帮助。

应用指征包括:①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内科治疗效果不满意,并高度可能是严重的冠心病;②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积极、强化的内科治疗仍不能控制症状,有可能是左主干及3支病变;③急性心肌梗死发病6h内拟行冠状动脉内溶栓或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或并发心源性休克对升压药反应不满意,或并发室间隔穿孔。

随着先进的诊断技术不断涌现及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进程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IVus)的临床应用使冠状动脉造影诊断“金标准”面临挑战。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有其局限性,它对血管壁病变几乎无法了解,而冠心病血管管腔病变、狭窄仅仅是血管壁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IVus检查可识别冠状动脉造影低估的病变,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总负荷、评价斑块的性质。

【诊断鉴别】

应与有关疾病进行鉴别。

1.胸部疾病

急性胸膜炎、急性心包炎、肋骨骨折、软骨炎等疾病的胸痛,往往累及前胸与左肩,其疼痛性质和部位似心绞痛。对这些疾病如能详细多方面进行检查不难确认。少数病例难以确诊时应进行心电图、X线、CT、实验室等检查,可以得到明确诊断。某些食管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裂孔疝及食管痉挛,可引起胸痛,易与心绞痛相混淆,根据这些疾病的病史、胸痛的发作特点、胸痛与饮食的关系,结合钡餐或胃镜检查,不难做出诊断。急性肺栓塞病人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伴有胸痛,但胸痛在吸气时加重,听诊可闻及胸膜摩擦音,X线胸片有助于诊断。

2.腹部疾病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胆管及胆囊疾病、胰腺炎等疾病可引起疑似心绞痛。持别是老年人有类似症状者多见,因为老年人不典型心绞痛多见,否定心绞痛时应慎重。腹部疾病的疼痛时间和性质与心绞痛不同,如持续时间长,疼痛部位局限,脏器不同出现的痛或也不同,只要认真鉴别,一般可以确诊。

3.神经疾病

(1)神经官能症:心脏神经官能症错综复杂,有时很难与心绞痛鉴别。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疼痛部位是左胸或心尖部,疼痛性质为持续隐痛或突然刺痛,无明显的诱因,也无发作性。其疼痛部位及性质往往变化不定。另外患者有多种神经官能症表现,如头昏、失眠、心悸、无力、烦躁、情绪不稳等。仔细询问病史及体检可以鉴别。但老年人往往心绞痛与神经官能症同时存在,而掩盖心绞痛的特点,疼痛时可含服硝酸甘油,观察是否有效。老年人与青壮年人不同,很多生理病理变化有所差别,因此不要轻易否定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

(2)肋间神经痛:肋间神经痛部位在一般1~2个肋间,不一定局限在胸前。疼痛性质为刺痛或灼痛,多为持续性痛,沿肋间神经走行有压痛,咳嗽、呼吸及身体转动时疼痛加剧,与心绞痛有区别。老年人往往肋间神经痛与心绞痛很难区别,有时两种疾病同时存在,因此必须认真鉴别诊断。

4.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的疼痛部位与心绞痛基本一样,其不同特点是疼痛性质,心绞痛发作时间短,含用硝酸甘油后很快得到缓解,但要与变异型心绞痛严格鉴别。心电图连续检查可有助于鉴别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面向梗塞部位的导联sT段提高,并有异常Q波。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及血清酶增高。近年来已证实,有些微量元素如Mn、Cu、Zn、V、Cr等升高或降低,比血清酶变化快,有实际诊断价值。

5.其他心血管疾病

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冠状动脉炎及冠状动脉口狭窄或关闭不全等均可引起心绞痛,要根据每个疾病的临床及体征特点进行鉴别。

6.颈椎病

临床上,往往忽略颈椎病出现的疾病特点,将其误认为心绞痛。颈椎病老年人多见,应进行x线等多方面检查与心绞痛鉴别。

痛风诊断标准

对中年以上的男性,突然发生踇指、跖指、踝、膝等处的单关节红肿热痛,伴或不伴有尿酸增高,均应考虑痛风可能。如秋水仙碱治疗有特效则可诊断为痛风,在滑囊液检查找到尿酸盐结晶即可确立诊断。一般诊断并不困难。

辅助检查

(1)血尿酸测定:血尿酸升高是痛风患者重要的临床生化特点。通常采用尿酸酶法进行测定,男性正常值上限为416μmol/L左右,绝经期前女性较男性低约59.4μmol/L。

(2)尿尿酸测定:与饮食的结掏有密切关系,正常人低嘌呤饮食5日后,24小时尿尿酸排泻量小于3.57 mmol(600 mg)。若血尿酸明显升高,而24小时尿尿酸小于3.57 mmol(600 mg),提示肾脏尿酸排泄减少,占90%;大于4.76—5.95 mmol(800~l000mg),常提示体内尿酸生成过多,占10%。

(3)血常规和红细胞沉降率检查:急性发作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通常为(10~20)x 10^9/L,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均可增高,关节炎消退后,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也都可随之下降至正常,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对于痛风的诊断无特异性意义。

(4)尿常规检查:病程早期一般无改变,累及肾脏者,可有蛋白尿、血尿、脓尿,偶见管型尿;并发肾结石者,可见明显血尿。

鉴别诊断

(1)类风湿关节炎;也常以中小关节炎症为首发症状,但多见于女性,有晨僵,可引起关节僵硬和畸形。血尿酸多不高,但类风湿因子增高,伴有免疫球蛋白增高,X线可见关节周围的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变窄,甚至关节面融合,与痛风性凿孔样缺损明显不同。

(2)化脓性关节炎与创伤性关节炎:痛风初发时常易与化脓性关节炎和创伤性关节炎混淆,但后二者血尿酸不高,创伤性关节炎常有较重受伤史,化脓性关节炎滑囊内含大量白细胞,培养可得致病菌,可作鉴别。

(3)蜂窝织炎:痛风急性发作时,关节周围软组织常呈明显红肿,如忽视关节本身的症状,极易误诊为蜂窝织炎。后者血尿酸盐不高,畏寒发热和白细胞增高等全身症状更为突出,而关节疼痛不甚明显。

(4)假性痛风:为关节软骨钙化所致,多发生于老年人,膝关节最常累及,急性发作时症状酷似痛风,但血尿酸水平不高,x线片示软骨钙化。

(5)其他关节炎:急性期需与红斑狼疮、Reiter综合征鉴别,血尿酸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6)类固醇结晶关节炎

该病与痛风不同点是多见于女性,发作在曾被用皮质激素注射封闭的关节,病程较长,关节液内可见方形结晶,血尿酸不高,x线检查可见病变部位钙化。

(7)羟磷灰石沉积症

该病与痛风不同点是多见于老年女性,肩、膝、髋、脊椎关节为常发部位,发作时间较长,血尿酸不高.x线可见骨质钙化。

相关推荐

肝炎诊断标准

诊断检查: (1)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是主要的病因,乙肝病毒携带者约10%发展为慢性肝炎,丙肝病毒携带者则有8%一32%发展为慢性肝炎。 (2)自身免疫:自身免疫紊乱时,血中可查到多种自身免疫抗体、高γ球蛋白血症、血沉加快等。多见于青年女性。 (3)酒精: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酒精性慢性肝炎。 (4)药物:很多药物可引起慢性肝炎,如异烟肼、利福平、甲基多巴、双醋酚丁、磺胺类、醋氨酚、阿司匹林等。 (5)遗传性疾病:肝豆状核变性(Wilsun病)和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 (6)其他:临床表

胃炎诊断标准

胃炎严重吗,不治疗会怎样? 急性胃炎常在数天内恢复,多数慢性浅表性胃炎经过数月或数年病变也可完全恢复。如果治疗不及时,急性胃炎可发展为慢性性胃炎,严重病例可引起致命性大出血。慢性胃炎可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长期可导致营养不良。糜烂性胃炎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消化性溃疡或穿孔,极少数的慢性胃炎会变癌,其中,巨大肥厚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有一定的关系。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是胃癌前的病变,癌变率较高。 胃炎有哪些? 胃炎从病的急慢来看可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急性胃炎有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化脓性

月经异常诊断标准

症状表现:月经异常主要包括三类:1.原发性无月经:若到十六岁仍无「初经」者属于此类,必须尽快就医检查。 2.次发性月经不来:指的是曾经有过月经,但后来不再有月经来的情形。一般若超过六个月或以往的三次月经周期仍无月经来时,可归入此类。3.月经少来:指的是不常有月经来,每二个月或更久才来一次月经的情形。 伴随症状 1、时间延长 2、月经量减少或月经周期缩短 3、月经量增多或月经周期延长 4、月经周期变的不规律:两次月经之间的间隔或不同或改变;行经天数或不同或改变;不能准确预测下一次月经的开始时间。 症状分类:

女人痛经诊断标准是什么

痛经诊断依据: 1.年龄超过25岁或已婚,特别是已分娩者,痛经很剧烈,不经治疗难以忍受者。 2.痛经逐渐减轻,但最近又加剧,有患子宫后屈或其他疾患可能者。 3.经期体温升高,甚至发高烧者,应考虑患子宫内膜炎的可能。 4.经期过长或过短正常为3~7天,或出血量过多者,一般每天正常量需要6~8个卫生巾。 5.经血中出现肝脏样块状物,且大于小指者,应疑有子宫肌瘤等严重疾病存在。 6.越接近经期下腹疼痛越明显,而到经期第一天又消失者,为经前紧张症的表现。 7.正常经血呈暗红色,含有陈旧性血液、粘液和脱落的子宫内

神经衰弱的诊断标准

现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压力都是非常的大,如果再学不会减压的话,就会患上神经衰弱这种疾病,这种疾病严重起来也是会威胁人的身体健康的。要想确诊神经衰弱就必须做一些检查,如果您对于这些检查还不是十分了解的话,请大家一起来看看下面文章的介绍吧! 神经衰弱诊断标准 我国的诊断标准有如下几种,至少具备下列四组症状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神经衰弱。 1、情绪症状 紧张、易激动、烦恼。 2、衰弱症状 精神疲乏、脑力迟钝、注意力难集中、记忆困难、工作学习不能持久。 3、兴奋症状 工作学习、用脑均可引起兴奋,回忆及联想增多,自己控

中度脂肪肝的体检指标是什么

脂肪肝的诊断标准: 一、单纯性脂肪肝的诊断标准 凡具备下列第1~2项和第3或第4项任一项者即可诊断。 1.具备临床诊断标准1~4项; 2.肝功能检查基本正常; 3.影像学表现符合轻、中度脂肪肝; 4.肝脏组织学表现符合单纯性脂肪肝,无明显肝内炎症和纤维化。 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诊断标准 凡具备下列第1~2项和第3或第4项任一项者即可诊断。 1.具备临床诊断标准1~4项; 2.血清ALT和(或)GGT高于正常值上限的1.5倍,持续时间大于4周; 3.有影像学诊断依据; 4.肝脏组织学诊断证实。 三、脂肪

肺癌诊断标准

诊断检查: (一)病史采集要点 虽然大部分的肺癌只有在已经扩散的时候才产生症状,一些最常见的症状是因为癌症在肺里生长并且侵犯附近的组织。应警惕下列症状:长期干咳或有粘液痰,尤其是痰中带血时应予警惕,特别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但青年人并不排除患肺癌的可能性。慢性咳嗽的患者,当咳嗽性质发生变化,或某一肺叶、肺段反复发生炎症时。应考虑肺癌的可能性。长期吸烟、慢性咳嗽和家族肿瘤病史、以及某些职业如接触放射性物质、石棉尘、制造重铬酸盐等的工作人员应列为重点普查人群,最好每半年检查1次。“肺结核”患者,正规抗结核治

胃病诊断标准

1.14C呼气试验 是检测幽门螺杆菌的。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病的一个原因,如胃内表面有红肿、糜烂、甚至溃疡,都基本上是该病菌引起。因此,查出了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就可以诊断出引起胃病的病因,并作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检查前准备:无特别注意事项。 优缺点:无痛苦,但了解的信息很少,只能了解幽门螺杆菌的情况,对其他情况如水肿、充血、糜烂、花斑没有作用。 2.钡餐检查 患者服用造影剂,一段时间后造影剂通过消化道的蠕动,充满整个消化道,利用X线检查,可以了解消化道各器官的形态特征。 检查前准备:空腹检查。 优缺点:稍

常见痛风诊断标准主要有什么

痛风的主要症状,常见的痛风的诊断标准主要有什么?你知道哪些痛风的诊断标准吗?了解痛风的诊断标准很重要,可以帮忙大家更好的进行痛风的诊断。具体的痛风的诊断标准主要为: (1)具体的痛风的诊断标准为第一脚拇趾跖关节肿痛。 (2)单侧跗关节炎急性发作。 (3)有痛风石也可以作为痛风的诊断标准之一。 (4)高尿酸血症。 (5)非对称性关节肿痛。 (6)常见的痛风的诊断标准具体为急性关节炎发作一次以上,在一天内即达到发作高峰。 (7)急性关节炎局限于个别关节。 (8)整个关节呈暗红色也是痛风的诊断标准之一。 (9)

子宫息肉诊断标准是什么

子宫息肉诊断标准是什么?这是大家应该把握的,只有把握了子宫息肉诊断标准,才能够帮助大家正确的分析这种疾病,接下来我们就对子宫息肉诊断标准做详细的解读,看看怎么才能够正确的治疗子宫息肉。 子宫息肉诊往由于其他疾病切除子宫后大体检查时始被发现,或在诊断刮宫后得出诊断。多发性弥漫型者常见月经过多及经期延长,此与子宫内膜面积增加及内膜过度增生有关。 子宫息肉诊断标准是: ①必须看到整个息肉的形态; ②恶变限于息肉内; ③息肉周围的内膜无癌变。应注意与子宫内膜腺癌呈息肉状生长相鉴别。 以上是对子宫息肉诊断标准做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