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疳积推拿图片 点按足三里

小儿疳积推拿图片 点按足三里

定位:位于小腿前外侧, 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操作:用拇指指腹点按足三里3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发热为度。

小儿疳积推拿手法 随证推拿

症状诊断:形体消瘦,体重不增,腹胀,纳食不香,精神不振,大便常有恶臭,苔厚腻,指纹色紫。

随证加减法:运内八卦。

症状诊断:面色萎黄或发白,毛发稀疏,精神萎靡,四肢不温,大便稀溏,舌苔薄,指纹淡而不显。

随证加减法:补肾经,掐四横纹。

小儿疳积常见的中医治疗法

疳积是小儿时期,尤其是1~5岁儿童的一种常见病证。是指由于喂养不当,或由多种疾病的影响,使脾胃受损而导致全身虚弱、消瘦面黄、发枯等慢性病证。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且近来独生子女增多,家长们又缺乏喂养知识,很多家长生怕孩子吃不饱,就像填鸭一样喂哺饮食尚不能自节的婴幼儿。俗话说:“乳贵有时,食贵有节”绝不是吃的越多就能长的越好。孰不知,哺食过早,甘肥、生冷食物吃得太多,盲目地加强营养,反而加重了脾运的负荷,伤害了脾胃之气,耗伤气血津液,滞积中焦,使食欲下降,营养缺乏,故现在的疳积多由营养失衡造成。

推拿治疗法:

1、治疗原则乳食积滞者,治宜消积导滞,健脾和胃;气血两亏者,治宜温中健脾,补益气血。

2、常用穴位脾经、板门、四缝(四横纹),内八卦、腹、脐、足三里、脊柱等穴。

3、常用手法推法、揉法、摩法、捏法、掐法、按揉法等。

4、操作方法

(1)、基本治法:患儿取仰卧位,先上肢手部操作,推脾经500次,推板门300次,推四横纹200次,运内八卦200次;继以上体位,摩腹与揉脐相合,约5分钟,使腹部有种温热感,再按揉双侧足三里穴各1分钟。

患儿取俯卧位,食、中两指分别双指揉脾俞、胃俞、三焦俞,每穴各1分钟;而后在患儿的脊柱穴施捏法,自龟尾穴起,上至大椎穴止,约3~5遍;为加强刺激可在脾、胃、三焦诸穴处多加提捏。

(2)、随证加减:对乳食积滞者,加清脾土500次,清后加补脾经300次,清大肠300次,清肾水100次,揉中脘5分钟;对气血两亏者,加补脾经500次,推上三关300次,揉摩中脘5分钟,摩丹田2分钟,揉血海30次,指揉肾俞、命门请穴各1分钟。

注意事项:

1、推拿治疗小儿疳积(营养不良)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

2、疳积之症,宜早防治。迁延日久,累及其他器官,则缠绵难愈。

3、合理喂养,进食定时定量;防止偏食、挑食,纠正吃零食等不良习惯;尽可能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助食品,注意营养,以保护小儿肠胃功能。

4、缺锌、铁、钙等微量元素者,应予以适当补充。

5、注意饮食卫生,预防各种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6适当安排小儿户外活动及身体锻炼,以增进食欲,提高消化能力。

7、保证小儿的充足睡眠。

针灸治疗法:

治疗疳症以健运脾胃为主。

常用穴:①、四缝穴(奇穴)针刺;②、疳积穴(位于督脉经腰俞穴下0.5寸处)挂线。

操作方法:四缝穴,用三棱针点刺,挤出黄白色黏液。疳积穴挂线:备用九号绣花针一根,针孔引上红丝线一根(作标记),操作时,先用75%酒精棉球,将疳积穴处皮肤和针线拭擦消毒后,用左手拇食指捏住疳积穴,右手持针横穿浅刺皮表层约1~2厘米宽,将丝线打结扣紧,把余线剪断即可。此线一般在3~5天自动脱落。据临床实践观察,小儿疳积如无其他兼症,仅用针刺四缝穴和疳积穴挂线,一般1次治疗即可痊愈,不需内服药物。

按:四缝、疳积穴能消小儿乳食停积,为治疗疳病经验效穴。

治疗过程中尚须注意:

①、疳积穴挂线处,平时可以水洗,但洗后要用干布拭干,切勿用手指去抓,以免局部皮肤感染。

②、治疗后忌食香、炒、油炸、干燥之零食,如患肠炎,则忌油荤。

③、凡因肠寄生虫病或结核病引起的,须治疗原发病。病至后期,极度消瘦者应配合药物或中西医结合治疗。

④、本病的预防较治疗更为重要,提倡母乳喂养,断乳时给予营养丰富而易消化食物。平时饮食应定时定量,避免偏食。

章门的作用是什么 章门的功效主治

章门穴具有理气散结,疏肝健脾,降逆平喘的功效,适用于腹痛,腹胀,肠鸣,泄泻,呕吐,神疲肢倦,胸胁痛,黄疸,痞块,小儿疳积,腰脊痛等;配伍足三里治荨麻疹,组织胺过敏症;配天枢,脾俞,中脘,足三里治肝脾不和之腹胀,痞块,胁痛,泄泻,消瘦;配肾俞,肝俞,水道,京门,阴陵泉,三阴交,阳谷,气海治肝硬化腹水,肾炎等症。

小儿疳积怎么推拿

补脾经

定位:位于拇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用拇指指腹,从患儿拇指指尖桡侧面向指根方向直推60-100次。

推板门

定位:位于手掌大鱼际处。

操作:用拇指指腹微用力自患儿拇指根大鱼际处往腕横纹直推100次。

清大肠经

定位:位于食指桡侧缘,自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指腹从患儿虎口桡侧缘直推至食指尖60-100次。

点按足三里

定位:位于小腿前外侧, 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操作:用拇指指腹点按足三里3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发热为度。

小儿疳积推拿图片 推板门

定位:位于手掌大鱼际处。

操作:用拇指指腹微用力自患儿拇指根大鱼际处往腕横纹直推100次。

宝宝疳积推拿好使吗

宝宝疳积推拿好使吗

宝宝疳积推拿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推拿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健脾开胃,消食导致,通畅腑气的作用,从而有效缓解宝宝疳积症状。

宝宝疳积推拿处方

治则:消食导滞,健脾和胃。

常用推拿法:掐四横纹,揉板门,摩腹,捏脊,按揉足三里。

饮食伤脾者加清补脾胃,清大肠,分推腹阴阳,揉中脘。

体虚脾弱者加补脾胃,推上三关,揉中脘,揉脾胃俞。

宝宝疳积推拿方解

揉板门,摩腹,揉中脘,分推腹阴阳,消食导致,疏调肠胃积滞;补脾经,按揉足三里以健脾益胃,消食和中;推三关,揉中脘,捏脊温中健脾,补益气血,增进饮食;捏脊能健脾和胃,消积除疳。

章门的作用及功效

章门穴位是人体重要的穴位之一,生活中适当按摩章门穴,具有一定舒肝理气、健脾和胃等作用,对于治疗腹痛、腹泻、胁痛、小儿疳积、黄疸、肝炎等脾胃肝胆病症具有很好的效果,要是搭配足三里穴、内关穴以及三阴交等穴位一起养生,那么效果会更好。

小儿疳积推拿图片 小儿疳积推拿的好处

推拿上述穴位,有健脾和胃的作用,能增进小儿食欲,增强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改善小儿形体消瘦,腹胀,纳食不香,精神不振等症状。

中医特色治疗小儿疳积

推拿治疗法:

1、治疗原则乳食积滞者,治宜消积导滞,健脾和胃;气血两亏者,治宜温中健脾,补益气血。

2、常用穴位脾经、板门、四缝四横纹,内八卦、腹、脐、足三里、脊柱等穴。

3、常用手法推法、揉法、摩法、捏法、掐法、按揉法等。

4、操作方法

基本治法:患儿取仰卧位,先上肢手部操作,推脾经500次,推板门300次,推四横纹200次,运内八卦200次;继以上体位,摩腹与揉脐相合,约5分钟,使腹部有种温热感,再按揉双侧足三里穴各1分钟。

患儿取俯卧位,食、中两指分别双指揉脾俞、胃俞、三焦俞,每穴各1分钟;而后在患儿的脊柱穴施捏法,自龟尾穴起,上至大椎穴止,约3~5遍;为加强刺激可在脾、胃、三焦诸穴处多加提捏。

随证加减:对乳食积滞者,加清脾土500次,清后加补脾经300次,清大肠300次,清肾水100次,揉中脘5分钟;对气血两亏者,加补脾经500次,推上三关300次,揉摩中脘5分钟,摩丹田2分钟,揉血海30次,指揉肾俞、命门请穴各1分钟。

注意事项:

1、推拿治疗小儿疳积营养不良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

2、疳积之症,宜早防治。迁延日久,累及其他器官,则缠绵难愈。

3、合理喂养,进食定时定量;防止偏食、挑食,纠正吃零食等不良习惯;尽可能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助食品,注意营养,以保护小儿肠胃功能。

4、缺锌、铁、钙等微量元素者,应予以适当补充。

5、注意饮食卫生,预防各种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6、适当安排小儿户外活动及身体锻炼,以增进食欲,提高消化能力。

7、保证小儿的充足睡眠。

针灸治疗法:

治疗疳症以健运脾胃为主。

常用穴:①、四缝穴奇穴针刺;②、疳积穴位于督脉经腰俞穴下0.5寸处挂线。

操作方法:四缝穴,用三棱针点刺,挤出黄白色黏液。疳积穴挂线:备用九号绣花针一根,针孔引上红丝线一根作标记,操作时,先用75%酒精棉球,将疳积穴处皮肤和针线拭擦消毒后,用左手拇食指捏住疳积穴,右手持针横穿浅刺皮表层约1~2厘米宽,将丝线打结扣紧,把余线剪断即可。此线一般在3~5天自动脱落。据临床实践观察,小儿疳积如无其他兼症,仅用针刺四缝穴和疳积穴挂线,一般1次治疗即可痊愈,不需内服药物。

按:四缝、疳积穴能消小儿乳食停积,为治疗疳病经验效穴。

治疗过程中尚须注意:

①、疳积穴挂线处,平时可以水洗,但洗后要用干布拭干,切勿用手指去抓,以免局部皮肤感染。

②、治疗后忌食香、炒、油炸、干燥之零食,如患肠炎,则忌油荤。

③、凡因肠寄生虫病或结核病引起的,须治疗原发病。病至后期,极度消瘦者应配合药物或中西医结合治疗。

④、本病的预防较治疗更为重要,提倡母乳喂养,断乳时给予营养丰富而易消化食物。平时饮食应定时定量,避免偏食。

小儿推拿疳积手法 宝宝疳积推拿处方

治则:消食导滞,健脾和胃。

常用推拿法:掐四横纹,揉板门,摩腹,捏脊,按揉足三里。

饮食伤脾者加清补脾胃,清大肠,分推腹阴阳,揉中脘。

体虚脾弱者加补脾胃,推上三关,揉中脘,揉脾胃俞。

相关推荐

脊中位置疼是怎么回事

脊中穴属督脉,具有温中通督,止痉宁神,健脾利湿之功,常用于治疗腹泻,痢疾,痔疮,脱肛,小儿疳积,癫痫,腰脊强痛,增生性脊柱炎等症。当脾胃虚弱,寒凝中焦导致腹痛,痔疮,脱肛,腹泻之证;或是因肾虚失养,经脉痹阻引起腰脊强痛时,脊中位置就有可能出现疼痛现象,具体情况应咨询医生之后再进行调理治疗。 脊中穴常用配伍 1.配肾俞,命门,天枢,足三里,针刺补法,灸命门,温补脾肾,治疗虚寒 泄泻。 2.配脾俞,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针刺补泻兼施,健脾利湿,治疗脾虚阴黄,腹泻等。 3.配气海,长强,百会,承山,针刺补法,

小儿疳积中医推拿疗法

中医推拿治疗 1. 治疗原则:健脾和胃,消导积滞,补益气血。 2. 手法处方:补脾经,揉板门,推四横纹,运内八卦,揉中脘,摩腹,按揉足三里,捏脊。 3. 方义:补脾经,揉板门,揉中脘,运内八卦——健脾开胃,助运和中。其中运内八卦理气和中,与补脾经相配,一补一消,一守一行,既补益脾胃之气,又调理中焦气机,使全方补而不滞,消而不伤正,可保证中焦气机畅通。推四横纹,摩腹——理气消积,和中散聚。按揉足三里,捏脊——健脾补虚,其中捏脊取其调理脾胃,强壮身体,补益气血之功,本法为治疳积专用法之一。 4. 加减治疗 ⑴

小儿推拿积食手法图解 小儿积食推拿主穴

步骤1:推补脾经7分钟。 步骤2:推补肾经7分钟,推清板门穴5分钟。 步骤3:逆运内八卦2分钟,推四横纹4分钟,揉合谷穴1分钟。 步骤4:揉小天心3分钟,推上三关3分钟。

小儿疳积能艾灸吗

小儿疳积能艾灸。 小儿疳积时间长,消耗掉身体正气,就会造成气血两虚,而艾灸通过对特定穴位的刺激,有助于补充阳气,通畅经络,补益脾肾,从而对治疗疳积起到一定的作用。

生长痛怎么治疗 按摩减轻疼痛

轻轻按摩疼痛部位的肌肉,使肌肉放松,减轻疼痛: 1、按揉足三里:用拇指按压,小儿外膝眼稍下方的足三里穴处,按揉50-100次。 2、推拿小腿肚:让小儿俯卧,家长双手掌搓热后,由下至上,推拿小腿肚2-3分钟。 3、膝关节被动运动:让孩子仰卧,做被动屈膝、屈髋运动。同时,使膝关节屈伸旋转5-10次。

针刺脾俞的作用 脾俞常用配伍疗法

1.配胃俞,中脘,天枢,内关,足三里,公孙,针刺补泻兼施,脾俞,中脘可灸,温中健脾,和胃止痛,治疗脾胃虚寒之呕吐,呃逆,吞酸,胃痛,腹痛等。 2.本穴经配伍,针刺补法或补泻兼施,补益脾胃,如配中脘,关元俞,天枢,足三里,太白,治疗脾虚泄泻,完谷不化;配中极,天枢,中脘,治疗脾虚邪留肠胃之痰饮;配足三里,四缝,太白,治疗脾虚食积之小儿疳积。 3.本穴经配伍,针刺补法或补泻兼施,可灸,温补脾肾,如配肾俞,关元,水分,足三里,太溪,治疗脾肾阳虚之水肿,鼓胀;配肾俞,关元,天枢,上巨虚,太溪,治疗脾肾阳虚之泄泻;

小儿推拿积食手法图解 小儿积食推拿功效

1.推补脾经可补先天不足,治后天之本。 2.推补肾经,推清板门穴可滋阴退热,缓解情绪烦躁,让宝宝在夜间可以安心入睡。 3.逆运内八卦,推四横纹,揉合谷可平胃气,促进消化,缓解腹胀,增加食欲。 4.揉小天心,推上三关有清热之功,恢复头发,皮肤的光泽。 1.揉外劳宫可帮助消化。 2.揉二人上马,推清天河水可清热泻火,通利小便。

小儿脾胃不和可以怎么调理

脾胃不和是很多人的烦恼,小儿天生脾胃娇嫩如果护理不当就会引发脾胃失调,严重影响小儿的健康,如食欲不振,厌食、挑食等都是脾胃不和的表现,那么小儿脾胃不和该如何调理呢? 疳积可针灸“四缝穴” 小儿脾胃不好,由很多原因引起,如疳积(即胃肠消化不好)、先天不足、后天护理不当等。对于疳积,可以通过针刺“四缝穴”来调节。“四缝穴”位于除拇指外的4根手指上,靠近手掌的手指关节横纹中央。针刺后,让油脂类的液体流出。每周针刺一次,连续针刺四次既可。一般针刺一次后,小孩气血明显改善,胃口也变好了。 “捏积”也可治疳积 此外,

脾虚吃什么 脾虚之按摩调理

捏脊疗法早在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就有记载,通过捏脊可以疏通经络气血,调整脏腑功能,其健脾和胃的功效明显,对因脾虚所导致的消化不良、小儿疳积、厌食、腹泻、便秘等症状效果佳。 操作方法:双手沿着脊柱两旁,又下而上的连续挟提脊柱周围的皮肤,双手交替向前边捻动。每捏三下将皮肤提起一下,注意力度使用,不可拧转;并且必须直线由尾骶部向上推至颈枕部。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方3寸处,每日用拇指指腹俺有50-100次,能够刺激穴位,达到健脾和胃,调中理气的作用。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的功效,是

胃癌的2种外治疗法

胃癌的外治疗法包括: (1)针灸及穴位封闭 针刺止痛:主穴:中脘、下脘、章门、胃俞、膈俞、足三里;配穴:丰隆、公孙、肾俞、脾俞、内关、三阴交。根据病情运用穴位及补泻手法治疗。 艾灸止痛:穴位:中脘、下脘、章门、胃俞、脾俞、关元、神阙、足三里、三阴交。 针刺止呃:针刺双侧内关穴、足三里平补平泻,留针40分钟,每B一次。 耳针止呃:主穴:膈、胃、肝、脾、交感;配穴:榭门、皮质下、肾上腺。 穴位封闭止呃法:用维生素B62 mg,取双侧内关穴作穴位封闭,有效率在95%以上。 (2)推拿按摩疗法:目的为改善胃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