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腹泻 按
经期腹泻 按
1.脾虚型
这种体质的女孩子,在月经期间粪便会较稀,脸部与四肢容易水肿,小腹会胀,舌头淡红,舌苔较白,胃口不佳,容易疲惫,月经量多,颜色淡浅较稀,脉象缓慢。
2.肾虚型
肾虚型的人,容易头晕耳鸣,四肢末梢冰冷,月经期间腹泻不停,月经血色较淡、较稀,舌苔呈白色状,脉搏微弱。
按压天枢穴止泻 排便后帮助舒缓
除了寻求专业的中医师,根据个人体质对症下药,生理期拉肚子不舒服时,也可以按摩特定穴位,达到舒缓的作用。田宜民中医师建议,此时可以按压「止泻穴」,又名天枢穴,位于肚脐两旁约2吋的地方,可以在排便后,用食指的指端深压,约按10分钟即可。
平日生活作息正常 经期多喝黑糖姜茶
除此之外,改善生活型态对于减少经期腹泻也有帮助。平日应保持正常作息,避免刺激性及寒冷食物,以免造成肠胃不适。在月经期间,可多吃补血、补气的食物,例如:红枣、姜茶、黑糖水等。另外,平时可适量补充当季新鲜水果,因水果营养价值高,可帮助改善腹泻体质。
如果经常出现经期腹泻,应尽早就医、不可轻忽,因为有时小毛病也可能演变成大问题,更不能有「拉肚子顺便减肥」的错误观念,以免伤害了自己的健康。
经期腹泻吃什么食物好 经期腹泻怎么预防
1、同时要注意加强孕期营养,以免发生营养不良性贫血或流产,早产等。经行泄泻与体质虚弱有关,尤其是脾和肾虚弱者,因此平时应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预防本病的发生。
2、对经行泄泻久治不愈者,或症状明显加重者,应考虑肠道病变可能,建议做大便常规、大便培养或肠镜检查等。
3、经后可服健脾益肾中药进行调理,增强脾、肾功能,调整冲任气血平衡,能防止症状复发。
经期腹泻怎么回事
经期腹泻怎么回事
1、月经受寒。
月经期间,要特别注意不要受寒凉常言道“寒从脚起”,如果因为受到寒凉等原因导致拉肚子的话,此时往往脚部能明显感觉到冷。
2、吃生冷的食物。
月经期间应该特别注意饮食,吃生冷的东西,会严重影响肠胃功能,导致腹泻。
3、出现肾虚的情况。
表现为头昏耳鸣,肢冷畏寒,经行大便泄泻,或清晨起床泄泻不止,腰骶酸软,月经色淡,经质清稀,舌苔白润,脉象沉迟。
4、脾虚型。
表现为行经期或行经之前,大便稀薄,或面目及四肢浮肿,腹部胀满,舌质淡红,舌苔白腻,饮食不思,神疲肢乏,经行量多,经色淡浅,经质稀薄,脉象濡缓。方用参苓白术健脾汤。此方具有健脾益气,化湿调经之功效。
经期腹泻吃什么食物好 经期腹泻的原因有哪些
在月经期开始的时候,女性身体会分泌出大量的前列腺素,这种荷尔蒙会刺激子宫收缩,帮助把子宫内的血和剥落的子宫内膜排出体外,同时也会刺激肠组织的收缩,就会引起腹泻。
因脾主运化,若素体脾虚,经行时气血下注血海,脾气益虚,脾虚失运,湿浊下泄而为泄泻;肾为胃之关,主司二便,若禀赋肾虚,命门火衰,经行时经水下泻,肾气益感不足,脾失温煦,致成泄泻。
经期腹泻什么原因
你遇到过经期腹泻的尴尬吗?
一般来说,月经一来就拉肚子,多是跟经期盆腔充血及分泌的前列腺素影响有关。
在月经来临之前,体内会分泌出大量的前列腺素来促使子宫平滑肌在月经期能起到收缩止血的效果,而子宫在收缩过程中,也可能会刺激到其附近的直肠而引起腹泻,同时,体内分泌的这些前列腺素也可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使其蠕动加快而出现腹泻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
而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月经一来就腹泻,多与脾虚肾弱的体质有关,脾虚时,可因脾的运化水湿功能失常而出现泄泻,肾虚时,也可因不能温煦脾阳而导致泄泻。
经期腹泻怎么办
1、多吃红枣、桂圆等
中国的草药书籍“本经”中记载到,红枣味甘性温、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现代药理研究现,红枣能使血中含氧量增强、滋养全身细胞,是一种药效缓和的强壮剂。桂圆能够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或气血不足,体虚乏力。
2、多吃温热水果
生理期的女性会流失大量的血液,因此,需要及时补充营养,多吃水果来补充维生素是非常好的营养补充的途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生理期只能吃温热的水果,例如桃子、樱桃等等,而寒性的水果,像西瓜、香蕉、梨都是坚决不能碰的,如果不注意的话,只会加重腹部的负担,导致腹泻。
3、多摄入粗纤维的食物
食物纤维可以软化分解大便,促进肠蠕动,能有效地预防大肠癌、糖尿病、肥胖、便秘等疾病。食物纤维主要存在于蔬果类、豆类、全谷类和菌类等食物中,多摄入纤维丰富的食物,有助于防止经期易发生的腹泻、便秘等现象,能有效缓解经期的不适。
4、用热水泡脚
容易腹泻的女性朋友们都属于肠胃功能比较脆弱的类型。另外,经期女性朋友一般都比较容易受凉,从而导致肚子疼、腹泻。不妨来试试用热水泡泡脚,水温大概在50度左右,每次泡脚半个小时,这样会加速身体的血液循环。同时,身体的热量也会迅速增加,在泡脚的同时顺便按摩按摩脚底,以保暖脚底,从而祛寒,这样在帮助温暖子宫的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调节肠胃功能,缓解腹泻。
5、远离冷饮
在出现腹泻的时候就不要吃冷饮了,冷饮也是月经期的禁忌食物,生理期腹部本来就很容易受凉,若再喝冷饮,简直是雪上加霜。因此,经期控制寒性食物的摄入是尤为关键的,对于缓解经期腹泻相当重要。
如何解决经期腹泻
月经期间爱拉肚子怎么办?
很多女性想知道一些比较具体的解决办法,以下为网友总结经验,并推荐的两种较为有效的对付经期拉肚子的方法。
食疗法:推荐当归白芍饮
经行泄泻与体质虚弱有关,尤其是脾和肾虚弱者,腹痛的原因则在于肝实,白芍可以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可以一举解决腹痛腹泻肝实的问题,同时还有调经的功效。
做法:把5克当归和3克白芍,3克绿茶一起放入杯中,冲入300毫升开水,加盖闷泡10分钟至味道渗出,冲出来的汁水趁热喝可以缓解拉肚子产生的腹痛,如果觉得当归和白芍很难泡开,也可以放在火上加热,时间自己掌握就可以啦。要注意的是,未饮完的茶最好不要隔夜饮用。
按摩法:养生穴摩腹
功效:摩腹可以促进肠的蠕动,从而促进人体消化、吸收和排泄功能,缓解腹痛。
做法:将双手搓热后,手掌叠放于腹部,稍用力下按,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摩动,范围由小至大,称为摩腹。双掌位于侧腹部时,压于下的一只手的手指部用力回拉,压在上的另外一只手的掌根部用力回推,当摩动到另外一侧腹部时,原来压于上的手换到下面,用手指回拉,原来压于下的手换到上面,用掌根回推,如此反复推摩,可以缓解拉肚子的症状。
动作宜缓慢而柔和,连续50-80次为宜。当推摩至30次左右时,会听到肠鸣之声,推摩至50次左右时,全腹会有热感,周身舒泰。
女性经期腹泻的危害:
(1)腹泻会引起水电解只失调和酸碱平衡紊乱。
(2)引起营养不良。
(3)机体抵抗力下降。
(4)长期出现经期拉肚子,会造成女性营养流失,不利于孕育条件的形成,久之容易导致不孕。
预防经期拉肚子秘方
方法1:谢绝冷饮
相信很多女性朋友都知道的,女人经期不宜受凉,要拒绝冷饮,控制寒性食物的摄入。专家表示,冷饮会刺激肠胃,另外,月经期腹部易受凉,如果再喝冷饮,属于雪上加霜。所以夏天喜欢吃雪糕喝冷饮的美眉一定要注意控制好自己哦。
方法2:早睡,不要熬夜
专家指出,良好的睡眠习惯和饮食习惯,都有助于防治月经期拉肚子。因此,女性在月经期一定要注意早睡,保证睡眠质量。
方法3:每晚泡脚
人的脚上有很多穴位,每晚泡脚,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驱寒。另外,泡脚后,还可进行足底按摩,更有助于脚部保暖,延缓衰老,同时促进血液循环。
方法4:吃应季的蔬果
专家称,水果营养丰富,可补充各种营养,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最好吃当季水果,不要或者尽量少吃反季的水果。因为不是应季的食物,它的健康价值就会相应降低,并且很有可能是人工催熟。比如冬天,就不宜吃西瓜这样的水果。
方法5:多吃红枣、桂圆等
女性经期缺血,需要补血,不妨适量吃一些红枣、桂圆等能够补血补气的食物,也可以多喝点红糖水。中国的草药书籍「本经」中记载到,红枣味甘性温、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现代药理研究现,红枣能使血中含氧量增强、滋养全身细胞,是一种药效缓和的强壮剂。桂圆能够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或气血不足,体虚乏力;心脾血虚,失眠健忘,惊悸不安。
方法6:多摄入粗纤维的食物
食物纤维可以软化分解大便,促进肠蠕动,能有效地预防大肠癌、糖尿病、肥胖、便秘等疾病。食物纤维主要存在于蔬果类、豆类、全谷类和菌类等食物中,多摄入纤维丰富的食物,有助于防止经期易发生的腹泻、便秘等现象,能有效缓解经期的不适。
经期腹泻按摩四大穴位谢绝冷饮
经期腹泻原因
肝肾脾代谢失调。女性经期易腹写女性月经期间常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便质软或腹泻的情况,主要与脾、肾、肝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中医师表示,月经期间,女性气血往下跑集中于子宫,不仅容易引发感冒、头晕等不适症状,气血循环变差也会影响肠胃功能,身体水分无法顺利透过脾、肾和肝的调节而代谢,造成体内湿气蓄积导致腹泻。
若月经前或期间常吃冰品、西瓜、瓜果类等冰冷食物,寒气易凝结子宫,也会伤及肠胃功能,导致腹泻和痛经。
此外,中医认为“肝木克脾土”,若压力大、思虑多、情志抑郁、自律神经失调,肝经无法获得疏通,也会连带影响脾经功能,引发经期腹泻的症状。
中医师表示,若要改善经期腹泻的情况,可以健脾利湿的药物调理体质,也能常吃四神汤、四君子汤等药膳,或透过穴位按摩以达保健之效。
缓解经期腹泻健脾胃4穴位
1、足三里穴
走胃经,可同时改善腹泻和便秘等肠胃不适症状。位于膝盖下缘外侧凹陷处下方3寸。
2、三阴交穴
是脾、肝、肾三条经络交汇的穴位,位于小腿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可促进气血循环,缓解经痛和腹泻。
3、公孙穴
走脾经,位于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可安胎、缓解腹痛腹泻。
4、太白穴
属于健脾要穴,位于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可缓解胃痛、腹涨、腹泻等。
子宫内膜异位 按压太冲等穴位利湿
至于部分女性因子宫内膜异位症所引发的经期腹泻,中医认为是因气血不循原有通道、体内痰湿所导致的瘀症,药物调理以活血化瘀和利湿为原则,平常则可按摩上述的三阴交穴、太冲穴和公孙穴,改善腹泻的症状。
经期拉肚子护理方法
1、不要熬夜
专家表示,良好的睡眠习惯和饮食习惯,都有助于防治月经期拉肚子。因此,女性在月经期一定要注意早睡,保证睡眠质量。
2、谢绝冷饮
众所周知,女人经期不宜受凉,要拒绝冷饮,控制寒性食物的摄入。专家表示,冷饮会刺激肠胃,另外,月经期腹部易受凉,如果再喝冷饮,属于雪上加霜。所以夏天喜欢吃雪糕喝冷饮的美眉一定要注意控制好自己了。
3、多摄入粗纤维的食物
专家称,食物纤维可以软化分解大便,促进肠蠕动,能有效地预防大肠癌、糖尿病、肥胖、便秘等疾病。食物纤维主要存在于蔬果类、豆类、全谷类和菌类等食物中,多摄入纤维丰富的食物,有助于防止经期易发生的腹泻、便秘等现象,能有效缓解经期的不适。
4、吃应季的蔬果
水果营养丰富,可补充各种营养,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最好吃当季水果,不要或者尽量少吃反季的水果。因为不是应季的食物,它的健康价值就会相应降低,并且很有可能是人工催熟。比如冬天,就不宜吃西瓜这样的水果。
5、多吃红枣、桂圆等
专家指出,女性经期缺血,需要补血,不妨适量吃一些红枣、桂圆等能够补血补气的食物,也可以多喝点红糖水。中国的草药书籍“本经”中记载到,红 枣味甘性温、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现代药理研究现,红枣能使血中含氧量增强、滋养全身细胞,是一种药效缓和的强壮剂。桂圆能够 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或气血不足,体虚乏力;心脾血虚,失眠健忘,惊悸不安。
6、每晚泡脚
专家指导,人的脚上有很多穴位,每晚泡脚,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驱寒。另外,泡脚后,还可进行足底按摩,更有助于脚部保暖,延缓衰老,同时促进血液循环。
经期腹泻该怎么调理 远离冷饮
在出现腹泻的时候就不要吃冷饮了,冷饮也是月经期的禁忌食物,生理期腹部本来就很容易受凉,若再喝冷饮,简直是雪上加霜。因此,经期控制寒性食物的摄入是尤为关键的,对于缓解经期腹泻相当重要。
经期腹泻的原因有哪些 经期腹泻的症状
主要症状为在月经来潮前后或者每次月经期间出现大便泄泻,泻时小腹疼痛,每日次数多少不等,可为溏便,也可为水样便,甚或进食之物完全排出。
伴有神疲力乏,脘腹胀满,饮食不香。日行数次,经净泻止,下次经前再复发。需与慢性肠炎及其他肠道疾病作鉴别,可做大便常规检查、大便培养和肠镜检查等。
经期腹泻什么原因
经期腹泻或是脾虚在作怪
你遇到过经期腹泻的尴尬吗?
一般来说,月经一来就拉肚子,多是跟经期盆腔充血及分泌的前列腺素影响有关。
在月经来临之前,体内会分泌出大量的前列腺素来促使子宫平滑肌在月经期能起到收缩止血的效果,而子宫在收缩过程中,也可能会刺激到其附近的直肠而引起腹泻,同时,体内分泌的这些前列腺素也可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使其蠕动加快而出现腹泻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
而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月经一来就腹泻,多与脾虚肾弱的体质有关,脾虚时,可因脾的运化水湿功能失常而出现泄泻,肾虚时,也可因不能温煦脾阳而导致泄泻。
经期腹泻 热水泡泡脚
月经期间,要特别注意不要受寒凉。常言道“寒从脚起”,如果因为受到寒凉等原因导致拉肚子的话,此时往往脚部能明显感觉到冷。
可以试着用热水泡泡脚,水温45-47度,每天泡2-3次,每次10分钟左右。脚部受热后,全身血液循环会加快,体内热量会随之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温暖子宫与调理肠胃功能的作用。
经期腹泻如何调理
妙招一:早睡,不要熬夜。良好的睡眠习惯和饮食习惯,都有助于防治月经期拉肚子。
妙招二:谢绝冷饮,控制寒性食物摄入。冷饮刺激肠胃,另外,月经期腹部易受凉,如果再喝冷饮,属于雪上加霜。
妙招三:每晚泡脚。脚有很多穴位,每晚泡脚,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驱寒。另外,泡脚后,还可进行足底按摩,更有助于脚部保暖。
妙招四:多吃红枣、桂圆,多喝红糖水。女性在月经期应适量吃些补血补气的食物。
妙招五:吃应季的蔬菜瓜果。水果营养丰富,可补充各种营养,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最好吃当季水果,不吃或尽量少吃反季水果。
缓解经期腹泻按健脾胃4穴位
肝肾脾代谢失调女性经期易腹写
女性月经期间常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便质软或腹泻的情况,主要与脾、肾、肝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中医师表示,月经期间,女性气血往下跑集中于子宫,不仅容易引发感冒、头晕等不适症状,气血循环变差也会影响肠胃功能,身体水分无法顺利透过脾、肾和肝的调节而代谢,造成体内湿气蓄积导致腹泻。
若月经前或期间常吃冰品、西瓜、瓜果类等冰冷食物,寒气易凝结子宫,也会伤及肠胃功能,导致腹泻和痛经。
此外,中医认为“肝木克脾土”,若压力大、思虑多、情志抑郁、自律神经失调,肝经无法获得疏通,也会连带影响脾经功能,引发经期腹泻的症状。
中医师表示,若要改善经期腹泻的情况,可以健脾利湿的药物调理体质,也能常吃四神汤、四君子汤等药膳,或透过穴位按摩以达保健之效。
缓解经期腹泻健脾胃4穴位
1. 足三里穴:走胃经,可同时改善腹泻和便秘等肠胃不适症状。位于膝盖下缘外侧凹陷处下方3寸。
2. 三阴交穴:是脾、肝、肾三条经络交汇的穴位,位于小腿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可促进气血循环,缓解经痛和腹泻。
3. 公孙穴:走脾经,位于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可安胎、缓解腹痛腹泻。
4. 太白穴:属于健脾要穴,位于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可缓解胃痛、腹涨、腹泻等。
子宫内膜异位按压太冲等穴位利湿
至于部分女性因子宫内膜异位症所引发的经期腹泻,中医认为是因气血不循原有通道、体内痰湿所导致的瘀症,药物调理以活血化瘀和利湿为原则,平常则可按摩上述的三阴交穴、太冲穴和公孙穴,改善腹泻的症状。
经期拉肚子怎么办 多按摩四个穴位缓解经期腹泻
女人每月总有那么几天,“大姨妈”来报到,不只有烦恼、胸闷、腹痛、恶心等症状,还有些人因腹泻一直跑厕所,中医师表示,经期腹泻与脾胃功能虚弱有关,症状通常会随着经期结束而获得缓解,若女性朋友对每逢生理期就拉肚子感到不堪其扰,平常不妨多做穴位按摩,以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气血循环、代谢水分,才能缓解经期腹泻。
肝肾脾代谢失调女性经期易腹写
女性月经期间常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便质软或腹泻的情况,主要与脾、肾、肝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中医师表示,月经期间,女性气血往下跑集中于子宫,不仅容易引发感冒、头晕等不适症状,气血循环变差也会影响肠胃功能,身体水分无法顺利透过脾、肾和肝的调节而代谢,造成体内湿气蓄积导致腹泻。
若月经前或期间常吃冰品、西瓜、瓜果类等冰冷食物,寒气易凝结子宫,也会伤及肠胃功能,导致腹泻和痛经。
此外,中医认为“肝木克脾土”,若压力大、思虑多、情志抑郁、自律神经失调,肝经无法获得疏通,也会连带影响脾经功能,引发经期腹泻的症状。
中医师表示,若要改善经期腹泻的情况,可以健脾利湿的药物调理体质,也能常吃四神汤、四君子汤等药膳,或透过穴位按摩以达保健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