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腹泻的偏方 寒泻
治疗腹泻的偏方 寒泻
寒泻症状表现:表现为泻出大便像鸭粪一样,不太臭,或夹有没有消化完全的食物。怕冷,喜吐清痰,口不渴。
1、陈年艾叶1把,炒米、红糖各10克,用水煎煮取汁代茶饮用。每日2次,可治疗寒性腹泻。
2、白术9克,干姜6克,甘草3克,用水煎煮2次,取汁饮用。每日1剂,分2次服用,适用于寒性腹泻。
3、生姜10克,草果5克,红糖适量,煎汤,代茶频频饮用。每日1-2剂,用于寒泻。
民间治疗腹泻的偏方
1.鲜桃能治腹泻
笔者在1970年5月到1971年8月期间,曾患腹泻约20次,深以为苦。后在太原近郊晋祠郊游吃鲜桃三四个,竟然腹泻停止。从此一旦发现便溏或腹泻初发,速吃鲜桃(每饭前吃鲜桃一个,饭中食大蒜1一2瓣),腹泻立止或大为减轻。19年来,笔者转告二三十位亲朋好友,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如果吃鲜桃和大蒜12小时后,腹泻不减,应速去医院治疗,免得贻误病情。另外,中医认为:食大蒜应忌大葱,食鲜桃应忌白术,录之供读者参考。
2.用大蒜治肠炎腹泻一法
蒜剥皮洗净,用刀削去蒜瓣的头尾和蒜的膜皮。拉肚子时,大便后先温水坐浴,再将削好的蒜送入直肠里,越深效果越好,一般情况下,放入蒜后泻肚即止,五六个小时后排便即成条形。每次放一两瓣,连放两三天,大便可正常。采用此法应注意手的消毒。
3.肚脐敷药治腹泻
笔者于1976年冬曾在海拔五千多米的高原工作,因湿寒多次引起腹泻,许多药服后无效,很痛苦。后将白胡椒粉或云南白药敷于肚脐上,上面用消毒棉纱盖住,最外面用虎骨麝香膏或伤湿止痛膏封住,几小时后从脐内有水分排出,腹痛、腹泻竞痊愈。
4.烧熟蒜瓣可治幼儿腹泻
我的外孙子才10个月,长期腹痛腹泻,孩子小,不会说话,每当发病,常常哭闹不止,全家不得安宁,虽多次去医院打针、服药,收效甚微。后经同志介绍一法:取蒜瓣若干,放火上烧熟,然后蘸上白糖,让孩子吃,每次吃2一3瓣,每日早、中、晚二次,吃后三天即见效,五六天腹泻痊愈。
5.熟吃苹果可治腹泻
我家两岁中的女孩,经常腹泻,面黄肌瘦不长个子,经多次治疗不见好转,时好时犯。一位同事告诉我,“熟苹果试一试”。我便给孩子蒸苹果吃了几次,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腹泻痊愈,慢慢胖起来了。方法如下:把洗净的苹果放入碗中隔蒸软即可,吃时去掉外皮,一日3一5次。小儿腹泻初起效果最佳,吴寿青
6.鲜姜贴肚脐可治婴幼儿拉稀
婴幼儿拉稀久治人愈,孩子黄瘦大人急。可把鲜姜剁成碎末,放在一块药布上,贴在肚脐处,用橡皮膏粘牢即可,此法立竿见影,屡试不爽。
7.治拉肚子两法
我在陕北插队时,一次拉稀拉得起不了床,吃药也不见效。后当地农民教我:用大蒜(独头的最好)拍碎,面条要吃锅挑的,越热越好,趁热将蒜放在面条上,不放盐及其他调味品,趁热服下,吃了一次就好了。赵庆荣用黑糖30克,高度白酒50克,放碗内用火点着,边烧边搅,一,直把碗中的糖溶化为止,稍凉喝下去,对治疗拉肚子、肠炎一次见效,重者两次,。这是本人几十年的经验。
8.核桃叶治胺泻有效
我父亲有一年得了腹泻,发展到水泻,中西医治疗多月仍不见好。后听来一法:核桃叶一把(250克左右)放盆中,倒人多半盆开水,盖上闷10多分钟,等能下手时,用手洗脚和小腿肚子(膝关节下部),洗到能下脚时,把双脚放入盆中,直到水不热为止,最好用铝盆放在火上烧热后再洗第二次,每日洗两次,每日换新叶,洗到病好为止。我父亲洗五六天病就好了。村民知道后,大人、小孩有患腹泻的都用此法治疗,轻的洗一两天就好。
治疗婴幼儿腹泻的偏方
1、蒸苹果
熟吃苹果可治腹泻把洗净的苹果放入碗中隔蒸软即可,吃时去掉外皮,一日3一5次。小儿腹泻初起效果最佳。
2、鲜姜贴肚脐
婴幼儿拉稀久治人愈,孩子黄瘦大人急。可把鲜姜剁成碎末,放在一块药布上,敷可,此法立竿见影,屡试不爽。
3、烧蒜瓣
取蒜瓣若干,放火上烧熟,然后蘸上白糖,让孩子吃,每次吃2一3瓣,每日早、中、晚二次,吃后三天即见效,五六天腹泻痊愈。
4、蒜泥敷肚脐眼
当有人患了痢疾、肠炎,用紫皮蒜3至4瓣捣成蒜泥,敷在肚脐眼上,外面贴上纱布再用胶布固定好,一到两大就见效。每人体质不同,须掌握用量,皮肤过敏者,要垫一块布。
5、马齿苋汤
每天用鲜马齿苋100克,洗净煎汤,加2小勺红糖,倒进奶瓶内喝。3天后见效,一周内痊愈。
6、鸡蛋黄烤油
拿沙锅把10个熟鸡蛋黄慢火烤,油烤出来随时用勺盛出,剩下的黑渣就不要了。烤出的油分3天服完,每天早、中、晚3次或多几次,饭前饭后均可。轻者一剂即愈;如不愈再服一剂,用7个鸡蛋黄就可以了。
腹泻的治疗偏方 脾胃虚弱腹泻
症状表现:表现为大便时泻时溏,稍进食油腻食物则可导致腹泻症状加重,腹胀食少,面黄体倦,四肢无力。
1、芡实15克,莲子(去心)12克,红枣5枚,加水久煎2次,将两次所得汤汁和匀后加适量红糖即可。佐餐饮用。每日1次,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所引起的腹泻。
2、莲子、糯米各200克,用铁锅炒香。茯苓100克,一起研磨成细末,混入白糖适量,混合均匀,加水揉成泥状,上笼蒸熟,待冷后切块即可。每次吃2-3块,每日2-3次,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性腹泻。
民间偏方有效治疗腹泻
1. 腹泻(包括小儿.婴儿拉黄、绿便):大蒜头一只,火烧至皮焦蒜熟,再煎半碗汤,加红糖适量,一次服下,一日三次,一天显效,连用三天,无不痊愈,并可治细菌性痢疾。
2.治腹泻:玉米棒500克,新石榴皮(老皮用量加倍)120克,用砂锅焙黄,研末,过箩,装入瓶内备用。每次服9克,日服3次。对消化不良所致腹泻疗效显著。
3. .痢疾、泄泻:每次用干马齿苋*半两(鲜者一两),煎一碗水空服汤,一日二次,连用3天可消炎解毒,治久泻不愈特别有效。
4. 痢疾、泄泻:每次用大蒜两头,连皮放火内烧焦再煮一碗水空服汤,一日二次,连用3天可消炎解毒,治久泻不愈特别有效。
5. .红白痢疾:上海医生:李国治 .芝麻120克,绿豆120克,两药捣碎冲服,1日3-5次,即愈。
6.洋葱糖浆止泻:将洋葱100克捣烂,在温水中浸泡2小时,取汁加糖制成洋葱浆。用法:每天服3-4次,每次10-15毫升。此方有杀菌止痢功效,适用于肠炎、腹泻、菌痢诸症。
7.山姜籽治腹泻:取山姜籽(药店有售)4至6粒,研碎,用米汤或开水一碗调匀,连渣一起服下,半个小时至1个小时即见效。
8.治水泻验方:车前子30克,用纱布包水煎后服用。一剂可止,不必再服。
9.大黄炭治久泻不止:从药店购买大黄40克,在大黄上喷洒酒精(高度白酒也可),点燃,在即将成炭时用饭碗快速扣住。冷却后,研末备用。日服大黄炭末2次,每次5克。服药后头一天大便次数减少,第二天即可收敛止泻。
10.治慢性腹泻方:1、炒熟车前子,研末,每次服6克,每日3次,米汤调服;2、芡实、百合各60克,煮稀饭共食。
11肠炎:三门峡名医:李百中 .用筛罗秧煎水洗脚,两次痊愈。
12.治久泻:取绿茶3-5克,大枣5个,红糖适量,水煎,分4次温热饮用,每6小时一次,对久泻难愈者有良效。急性菌痢初期不宜使用。
13.三红治腹泻:红糖30克,红果(山楂)30克,红茶(亦可用花茶代)10克,共煮饮汤,分2-3次服完。
14. 急性肠炎:[1]大蒜瓣2~4个,加白糖适量,捣烂,用开水冲匀,一次服下,一日二次,一、两天即愈。
[2]慢性肠炎:鸡蛋清1只,白酒半两,混合,每晚睡前服。
15. .慢性肠炎、腹泻:小麦面粉一斤,放锅内炒到焦黄,每次一两,加适量白糖,用开水调匀,早晚饭前服,3~5天有特效。忌吃香蕉、柿子、油腻。
16.醋蛋治腹泻:醋鸡蛋能治疗夏季饮食不当引起的腹泻,具体方法:用搪瓷锅或小铝锅盛100克食醋,打入两只鲜鸡蛋,煮熟,将鸡蛋连同食醋一起吃下去。若不愈,隔半天再吃一次。
17. 快速止泻验方:将一头蒜切片,和少量茶叶,加一大碗水,烧开后再煮一两分钟,温时服下,两三次即可使腹泻痊愈。
18.小麦小米糠粉止泻:将小麦面100克炒黑,小米糠100克炒黄,晾凉后充分混合。每次取50克加红糖水冲服,每日2次,5天为一个疗程,泻不止可继续再服用一个疗程。
19. 盐醋水治腹泻:吃东西不慎或着凉导致腹泻时,可取食醋20毫升加食盐少许,顺时针轻轻搅拌待食盐充分溶解后服下,饭前饭后均可,每天三次。
20猪腰子治老人久泻:猪腰子2个剖开洗净切片,骨碎补20克,加水1000克共煮至熟,捞出骨碎补加调味品,饮汤吃猪腰子。日服1剂,连吃10剂,疗效良好。
21. .枣树皮煎水治腹泻:用多年生长的枣树皮100-150克,洗净,加适量清水煎30分钟,得到约200毫升汤液,一次服下。连服两三次就痊愈。
22. 白酒白糖止泻:将50—60度的白酒30—50毫升盛入容器内,然后加入25克左右的白糖,放在火上烧开,边烧边用筷子搅拌,让糖溶化在酒中(如果酒着了火,须将容器移离火源,用口将酒火吹灭)。待糖完全溶化后,稍凉趁热一次喝下。每天早晚各一次,一般轻者一天即可愈,重者2—3天可愈。
23.红百痢疾秘方*(1)红痢疾用干姜3两,干酸石榴皮1两,炒焦,分放2个白酒瓶内泡7天后喝,白糖做引,晚上喝,一日一次,一次半杯,连5到7天。
(2)白痢疾用玉米芯3钱,砸碎炒焦研末,晚饭后用开水服用,一日一次,一次一杯,红塘做引,连3到5天。
24豆浆加蜂蜜治腹泻:多年来,本人稍不注意就会造成腹泻,平时大便不成形,腹部常有压痛感。自从每天早上喝豆浆时调入一勺蜂蜜(约10-15毫升)后,经月余,腹泻情况大为好转,连服约三个月,大便已成形,腹部也无压痛感了。
25马齿苋治受寒拉肚子:将马齿苋洗干净,用开水焯一下,放于碗中研磨成糜状,然后用消毒过的纱布,绞出汁于碗中。一般情况放白糖。如果拉出的排泄物中带血,则放红糖。一天服三次。
26. 无花果叶治腹泻:取无花果叶3-5片,放入盆内加清水约半盆,置火上烧沸10分钟即成。治疗时将盆端下,先利用热气熏蒸两脚心,待药温及盆温适宜时浸泡双足。该方主治单纯性腹泻因受寒所致者,对小儿腹泻疗效尤佳。一般每天1次,每次浸洗15分钟。
治疗腹泻的偏方 食滞腹泻
症状表现:腹痛胀满,肠鸣腹泻,一般在泻出后腹痛减轻,大便中间夹杂有未消化的食物,伴有厌食等症状。
1、炒麦芽10克,炒山楂5克,用水煎煮取汁,加红糖适量调匀后饮用。每日2次,可用于食滞腹泻。
2、玉米500克,新石榴皮125克,一起炒黄研磨成细末。用温开水送服,每日3次,每次取10克,小儿每次用量可适量减半。可用于治疗食滞腹泻,特别适合于用于小儿消化不良所导致的腹泻症状。
3、烧米饭时所起的焦锅巴60克,山楂15克,煎汤后取汁加入适量红糖,分2-3次服用,每日1剂,用于食滞腹泻。
孕妇腹泻的偏方 大蒜治肠炎腹泻
蒜剥皮洗净,用刀削去蒜瓣的头尾和蒜的膜皮。拉肚子时,大便后先温水坐浴,再将削好的蒜送入直肠里,越深效果越好。一般情况下,放入蒜后泻肚即止,五六个小时后排便即成条形。每次放一两瓣,连放两三天,大便即可正常。采用此法应注意手的消毒。
腹泻的治疗偏方 热泻
热泻症状表现:表现为腹痛腹泻,大便急迫,泻出物色黄腥臭,肛门灼热,并会伴有发热、口干、口苦、尿黄等症状。
1、葛根10克,黄连、黄芩各6克,甘草3克,用水煎煮2次,取汁饮用,每日一剂,分2次服用,可用来治疗热泻。
2、浓绿茶1杯,加少许食醋,调匀后1次饮完,每日2次,可用来治疗热泻。
腹泻怎么办 偏方治疗
药物:胡椒10g,艾叶15,透骨草10g
用法:把胡椒、艾叶、透骨草加水连煮三次,去渣,待温度降低后对因幼儿脚尽心清洗,每日3此,每次30分钟-60分钟,连洗三天。
功效:透骨草可以祛风除湿,胡椒可以温中下气,祛湿止痒。此方针对婴儿油拉肚子有很好的疗效。如果是成人建议加量并以温水泡脚。
小儿秋季腹泻的治疗 风寒型腹泻
患儿大便稀薄多泡沫,色淡,臭味少,有腹鸣腹痛,或伴有发热。此型多见于秋季腹泻的早期。
取生姜10克,茶叶3克,加水煮沸后加少许红糖,代茶饮。
取糯米30克,白术12克,苍术6克。先将糯米略炒一下。白术及苍术放水煮15分钟去渣取汁,加人糯米煮粥食用。
治疗婴儿腹泻的小偏方
(1)鬼针草30~60g,煎汤后洗足,每日1~2次。用于婴幼儿泄泻。
(2)丁香1份,肉桂2份,共研细末。每次用1~3g,纳脐中,外贴纸膏药,每日1次。用于寒泻虚证。
(3)吴茱萸30g,苍术20g,丁香6g,胡椒30粒。用火焙干,研成干粉,混合均匀,装瓶备用。用时取药末1.5~2g,陈醋或植物油调成糊状,敷于脐部,外以纱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用于脾虚或脾肾阳虚泄泻。
(4)肉桂3g,细辛0.9g,干姜6g。上药共研细末,加冷开水和匀,填于患儿脐部,每日换药1次,连续填3~5日。用于风寒泻。
(5)车前子9g,滑石粉6g,甘草3g,上药共研细末。取药末适量,填满患儿脐孔,外以纱布盖上,贴紧,每日换药1次。用于湿热泻。
(6)葛根5g,黄连5g,黄芩10g,马齿苋30g,木香6g,浓煎成100ml,每次10~30ml保留灌肠,每日2次。用于湿热泻。
(7)皮硝30g,肉桂粉5g,用蜜水调成胶状,放在纱布上覆盖腹部,每日1次。用于重症泄泻而引起的严重腹胀(中毒性肠麻痹)。
(8)生山栀捣烂如泥,加少许食盐混匀,外贴劳宫穴,用纱布包扎固定,每隔12小时换药1次。用于湿热泻。
(9)艾叶、白胡椒、猪苓、透骨草各15g,每日1剂,水煎15分钟,待药温降至42℃左右,将双足浸入药液内,反复擦洗膝关节以下部位,并按摩足三里、三阴交、止泻、涌泉等穴位。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用于风寒泻。
(10)单味中药胡椒粉填脐,以填平肚脐为度,然后用伤湿止痛膏覆盖固定,每日或隔日1次。用于风寒泻。
腹泻食疗偏方
寒湿证
1、莲子生姜粥:
莲子50克,生姜30克,红糖30克,粳米100克。莲子、粳米先煮半小时,再放入姜、糖,煮10分钟食用。
2、附子粥:
炮附子(先煎1小时)10克,生姜30克,粳米100克。共煮1小时后成粥食用。
3、杨梅酒:
杨梅20枚,白酒500毫升,密封3天后可饮之。
湿热证
1、马齿苋绿豆汤:
马齿苋200克,绿豆50克,大蒜5头,盐适量。共煮1小时饮用。
2、苦瓜拌蒜泥:
苦瓜100克,紫皮大蒜1头。苦瓜切丝,大蒜加工成泥,再加米醋、酱油、香油拌匀。
3、马齿苋粥:
鲜马齿苋100克,薏仁米30克,粳米50克,同煮成粥食之。
脾胃虚弱证
1、芡实薏仁山药粥:
芡实30克,炒薏仁30克,山药50克,糯米100克,砂糖30克。同煮成粥。
2、莲子大枣粥:
莲子30克,大枣10枚,山药30克,百合30克,糯米100克。同煮成粥食之。
3、粳米姜茶:
茶15克,生姜10克,大枣7枚,粳米30克,同煮成粥食之。
伤食证
1、山楂山药粥:
山楂30克,山药30克,粳米100克,红糖适量,煮粥食之。
2、酸辣汤:
焦山楂60克,胡椒粉6克,红糖30克。焦山楂水煎取汁,再加入胡椒粉、红糖搅匀。
治疗小儿腹泻的偏方
1、取胡椒10粒,五味子15克,研细末混匀,用藿香水调成糊状,敷于脐上,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一次,连敷3~5天。
2、取吴茱萸30克,苍术30克,丁香6克,小茴香30克。用火焙干研粉,混合均匀。取药粉5克,用热米汤拌匀敷贴脐部,外用纱布固定,每日一次,连用3天。
3、吴茱萸6克,肉桂,广木香各5克,丁香、地榆各4克,将上药共研成细粉,混匀,用老陈醋调成糊状,敷于脐上,纱布敷块,胶布固定,48小时后换药一次。
4、五倍子两份(炒黄),干姜两份,吴茱萸一份,丁香一份。上药研细合匀,每次取6~9克,用75%酒精或白酒调成糊状,敷于脐部,然后覆盖纱布块,其周围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
5、山楂炭15克,青皮10克,共研极细末,混匀,加水150毫升调成浆水状,加红糖适量,隔水蒸20分钟。每次服15毫升(约1汤匙),每日3次。
6、麦芽10克,谷芽10克,焦山楂10克,白糖30克。将3味药加水适量煎15分钟,取汁加糖即成。每日一剂,连服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