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暑穴位 惊厥按揉的穴位

中暑穴位 惊厥按揉的穴位

如果患者中暑时出现惊厥则按揉两侧的阳陵泉穴,直至惊厥症状明显减轻或者消失位置。

阳陵泉穴位置: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中暑了按什么穴位 按揉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将右手中指指腹放于大椎穴上,食指、无名指、小指附于穴位旁,中指用力按揉0.5~1分钟。

功效:清泄暑热,通络镇痛。

手厥阴心包经的劳宫穴有哪些重要特征

手厥阴心包经的荥穴。 定位:掌内侧,第二、三掌骨之间 主治:鹅掌风、口疮、口臭、鼻赃、中风昏迷、中暑、心绞痛、口腔炎、 小儿惊厥、癔病、精神分裂症、手掌多汗 症、手指麻木、高血压。

防中暑穴位按摩手法

暑夏炎炎,人们很容易出现头晕、口渴、恶心、呕吐等中暑症状,除了一些传统的方法可以防治中暑,按摩“四冲穴”也有很好的疗效。何谓“四冲穴”,即太冲、少冲、中冲、关冲四个穴位的合称,我们来分别认识一下这四个穴位的功能以及按摩手法吧。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常按揉此穴有平肝泄热、舒肝养血、清利下焦的功用。当发生头晕、口渴、恶心、心慌、胸闷等中暑症状时,可用大拇指及肘按压此穴,要有一定力度,能够感到明显的发麻胀痛感,坚持1分钟,两足交替按摩。有条件者针刺该穴效果更好。需要注意的是,凝血障碍者慎用,孕妇禁用。

中冲穴——位于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常按揉此穴有苏厥开窍、清心泄热的功用。当出现头晕、口渴、恶心、心悸等中暑症状时,可用牙签或大拇指按压此穴,先用左手揉捏右手的中冲穴1分钟,再用右手揉捏左手的中冲穴1分钟,要有一定力度,能够感到发麻胀痛感为佳。有条件者用针刺该穴效果更好。

关冲穴——位于手无名指末节尺侧,距指甲根角0.1寸处(指寸)。常按压揉捏此穴有泻热开窍、清利喉舌、活血通络的功用。当出现中暑症状时,可用上述方法操作(同中冲穴)。

少冲穴——位于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处。常按揉此穴有生发心气、清热熄风、醒神开窍的功用。操作手法同上。值得注意的是,此穴位是脑部的反射区,要慢慢地出力揉捏,不要用蛮力,左右手可以互相揉捏。

中暑穴位急救法

1、休克——人中穴

专家称,刺激人中穴(位于人体鼻唇沟的中点)具有升高血压、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当遇到中风、中暑、中毒、过敏的病人突然出现昏迷、呼吸停止、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情况时,可用大拇指尖按压其人中穴往往能够起到急救的效果。

2、胃痛——足三里穴

在胃痛时,用双手拇指按揉双腿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待有酸麻胀感后坚持3至5分钟,胃痛便可明显减轻。

3、呕吐——内关穴

在呕吐时,患者可用中指压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处)来止呕,应压至有酸胀感为宜,约1分钟即止呕吐。

4、晕厥——合谷穴

在中暑、中风、虚脱时,病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这时家人可用大拇指捏压患者合谷穴(位于人体的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侧),持续2~3分钟,一般会缓解。

5、便秘——天枢穴

便秘者在大便时倘若用左手中指点压左侧天枢穴(位于肚脐左侧2寸处),至有明显酸胀感即按住不动,坚持1分钟左右,就会有便感;然后屏气,增加腹内压,一会儿即可顺利排便。

6、头痛——太阳穴

在头痛发作时,患者自己可用双手食指分别按压头部双侧太阳穴(位于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一寸凹陷处),压至有胀痛感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约1分钟,头痛便可减轻。

7、呃逆——少商穴

专家指导,在发生呃逆时,患者可用拇指和食指紧压少商穴(位于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处),至有酸痛感为宜,持续半分钟到1分钟,呃逆就会停止。

8、鼻血——脚后跟穴

鼻子出血时,马上用拇指和食指捏自己的脚后跟穴(位于踝关节及足跟骨之间的凹陷处),左鼻出血捏右脚跟,右鼻出血捏左脚跟,即可止血。

9、高血压——劳宫穴

高血压患者因生气、暴怒、激动、劳累等原因往往导致血压会急剧上升,这对患者生命有极大的威胁。此时按压劳宫穴(位于人体的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常常可使血压逐渐恢复正常。

10、心绞痛——至阳穴

专家介绍,心绞痛发作时常常伴有胸部压迫感、窒息感等。此时可按压至阳穴(位于人体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一般按压3~6分钟,心绞痛即可得到有效缓解。

中暑按摩穴位 按揉穴位后宽胸处理法

当中暑的患者症状缓解后,最后做宽胸梳肋按摩3-5分钟。即: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个手指指腹,从胸骨中央沿着肋骨的间隙向两侧用力推梳,左手梳右手边的肋骨,右手梳左边的肋骨,反复多次,可以宽胸理气,快速缓解胸痛胸闷气短症状,效果立杆见影。做的时候意念跟随着指尖移动。

口臭怎么按摩 劳宫穴清心火安心神

劳宫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荥穴,具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经常按摩此穴能够清心开窍,除烦泻热。

主治病症:口臭,口疮,呕吐,心绞痛,中暑,中风昏迷。

腧穴定位:在掌区,横平第3掌指关节近端,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压,揉擦穴位,左右手交替进行,每次5分钟,力度适中,以有酸痛感为度。

中暑按什么穴位

掐捏人中

当患者出现中暑时,首先迅速将患者绊倒阴凉通风处,头部枕高,揭开衣扣,拇指用力捏掐人中,昏迷病人便可立刻苏醒。

头晕恶心按揉穴位

如果患者中暑时有头晕,恶心时,按揉两侧内关、手指尖、足三里穴。每个穴位持续约半分钟,以酸胀为宜。

内关穴位置: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足三里穴位置: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惊厥按揉穴位

如果患者中暑时出现惊厥则按揉两侧的阳陵泉穴,直至惊厥症状明显减轻或者消失位置。

阳陵泉穴位置: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腓肠肌痉挛按揉穴位

如果患者中暑时出现腓肠肌痉挛则按揉承山穴、涌泉穴、阴陵泉穴,抑制按揉持续数分钟,带症状缓解或消失即可。

承山穴位置: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和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凹陷处。

涌泉穴位置:在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阴陵泉穴位置: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开暖气嗓子疼怎么办 嗓子干疼按摩少商穴

天突穴主治:咽痛喉肿、中风、中暑、昏厥、发热、癫狂、癔病等证;经常用拇指尖轻轻掐揉少商,揉到少商不痛,对防治慢性咽炎非常有效,冬季总是嗓子干疼可以经常掐揉少商穴;

位置: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注意:掐按时力度不宜过大,以免受伤。

小儿惊厥怎么按摩

小儿惊厥可以按摩以下穴位

人中穴

人中是一个非常重要急救穴位,主要用于急救昏厥等急症,可以治疗小儿惊厥,癫痫以及中风引起的昏迷,昏厥。

取穴:口唇上方的鼻唇沟上1/3与下2/3的交界处。

印堂穴

印堂穴能够清头明目,通鼻开窍,是治疗头痛,前头痛,失眠及高血压等病症的重要穴位。

取穴:两眉头的中间。

手法:1.先用一手拇指指尖用力掐人中穴1分钟左右,掐10秒钟后放手2秒。2.再用一手拇指的指尖用同样的方法掐印堂穴1分钟。3.也可两个穴位的掐按同时进行。

用法及功效:应急使用,有祛风止惊,止挛安神,清头醒脑之功,印堂和人中合用,能帮助惊厥的孩子止惊,止痉挛和抽搐,一般来说,2-3分钟之后,惊厥引起的痉挛,抽搐,强直等症状都会缓解甚至消失,神志会慢慢恢复。

中暑按什么穴位 腓肠肌痉挛按揉的穴位

如果患者中暑时出现腓肠肌痉挛则按揉承山穴、涌泉穴、阴陵泉穴,抑制按揉持续数分钟,带症状缓解或消失即可。

承山穴位置: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和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凹陷处。

涌泉穴位置:在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阴陵泉穴位置: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中暑穴位 健康提示

中暑发作比较急,如果抢救无效,应该立即送往医院救治;如果是产妇在闷热的环境中,非常容易引起中暑,家人应该引起重视;中暑应该重视预防,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中暑按摩穴位 头晕恶心按揉的穴位

如果患者中暑时有头晕,恶心时,按揉两侧内关、手指尖、足三里穴。每个穴位持续约半分钟,以酸胀为宜。

内关穴位置: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足三里穴位置: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防中暑穴位按摩手法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常按揉此穴有平肝泄热、舒肝养血、清利下焦的功用。当发生头晕、口渴、恶心、心慌、胸闷等中暑症状时,可用大拇指及肘按压此穴,要有一定力度,能够感到明显的发麻胀痛感,坚持1分钟,两足交替按摩。有条件者针刺该穴效果更好。需要注意的是,凝血障碍者慎用,孕妇禁用。

中冲穴——位于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常按揉此穴有苏厥开窍、清心泄热的功用。当出现头晕、口渴、恶心、心悸等中暑症状时,可用牙签或大拇指按压此穴,先用左手揉捏右手的中冲穴1分钟,再用右手揉捏左手的中冲穴1分钟,要有一定力度,能够感到发麻胀痛感为佳。有条件者用针刺该穴效果更好。

关冲穴——位于手无名指末节尺侧,距指甲根角0.1寸处(指寸)。常按压揉捏此穴有泻热开窍、清利喉舌、活血通络的功用。当出现中暑症状时,可用上述方法操作(同中冲穴)。

少冲穴——位于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处。常按揉此穴有生发心气、清热熄风、醒神开窍的功用。操作手法同上。值得注意的是,此穴位是脑部的反射区,要慢慢地出力揉捏,不要用蛮力,左右手可以互相揉捏。

中暑了按什么穴位 揉掐风池穴

风池穴:位于颈项后枕骨下,大筋外侧凹陷处。

将双手拇指指尖放在同侧风池穴上,其余四指附在头部两侧,适当用力揉掐0.5~1分钟。

功效:疏风清热,开窍镇痛。

相关推荐

心悸心慌按摩哪些穴位

指推膻中穴 位置:在胸部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中线的交点。 按摩方法:取仰卧位,用拇指自下而上推擅中穴约2分钟,以胀麻感向胸部发散为佳。 按厥阴俞 位置:肩胛骨内侧,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2横指。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取坐位或俯卧位,按摩者双手拇指顺时针方向按厥阴俞约2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2分钟,至局部发热为佳。 按心俞穴 位置:肩脚骨内侧,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2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俯卧位,按摩者站于一旁,双手拇指顺、逆时针方向各按心俞穴2分钟,以局部感觉酸胀、发热为佳。

小孩惊厥按摩哪里 小儿惊厥按摩特效穴位

人中是一个非常重要急救穴位,主要用于急救昏厥等急症,可以治疗小儿惊厥,癫痫以及中风引起的昏迷,昏厥。 取穴:口唇上方的鼻唇沟上1/3与下2/3的交界处。 印堂穴能够清头明目,通鼻开窍,是治疗头痛,前头痛,失眠及高血压等病症的重要穴位。 取穴:两眉头的中间。

小儿推拿一窝风的作用是什么啊

一窝风位于小儿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推拿一窝风具有温中行气,疏风解表的作用,主治腹痛,肠鸣,关节痹痛,伤风感冒,小儿惊风,昏厥等病症。 一窝风推拿方法 采用法,按法并作的手法,一手持小儿的手,掌心向下,用另一只手的拇指螺纹面按本穴,100-300次,称一窝风。 坚持每天推拿一窝风,可以缓解伤风感冒,小儿惊风等病症。

心悸怎么样去缓解呢

指推檀中穴 位置:在胸部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中线的交点。 按摩方法:取仰卧位,用拇指自下而上推擅中穴约2分钟,以胀麻感向胸部发散为佳。 按厥阴俞 位置:肩胛骨内侧,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2横指。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取坐位或俯卧位,按摩者双手拇指顺时针方向按厥阴俞约2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2分钟,至局部发热为佳。 按心俞穴 位置:肩脚骨内侧,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2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俯卧位,按摩者站于一旁,双手拇指顺、逆时针方向各按心俞穴2分钟,以局部感觉酸胀、发热为佳。 指掐神门穴

按摩人中有什么好处

在人中穴部位分布着风府的三叉神经和面神经,刺激该穴位可以促进人的脑部血液循环和病变组织的康复,促使其血压升高,兴奋呼吸中枢,改善其呼吸运动的作用,并可使发生昏迷,惊厥等危急病症的患者立即苏醒。可用于救治中风,中暑,过敏,中毒,抽搐以及手术麻醉过程中出现的昏迷,呼吸停止,血压下降,休克等症。

中泉穴位置 中泉穴位位置

在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指总伸肌肌腱桡侧凹陷中。 中泉穴位于手背腕横纹上当阳池穴与阳溪穴连线的中点处。 中泉穴位于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指总伸肌腱桡侧凹陷中。左右计2穴。 取穴方法:中泉穴在腕背侧横纹上,当指总伸肌腱桡侧的凹陷处。 【生理解剖】(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腕背侧韧带(伸肌支韧带)指伸肌腱。(2)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手背支分布;深层有桡神经肌支和桡动脉腕背支分布。 作用:理气宽胸,调和气血。 中泉穴主治胸闷,胃痛,吐血,心胸疼痛,胸中气满不得卧,肺胀满膨膨

中暑了按什么穴位 少冲穴

少冲穴位于小拇指指距指甲角0.1寸的地方。按摩这个穴位时应采用正坐、手背朝上的姿势,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左手小指指甲两侧的凹陷处,以垂直方式轻轻捏此穴位。此穴是脑部的反射区,不要用蛮力,左右手可互相捏。

身体有六大救命穴位

1、劳宫穴——血压骤升症 握拳,中指尖所指处即是救命穴位劳宫穴。高血压患者可因生气、暴怒或激动使血压急剧上升,此时,可按压劳宫穴,用大拇指从另一只手的劳宫穴开始按压,逐个按到每个指尖,左右手交替按压。按压时要保持心平气和、呼吸均匀,按压后突然升高的血压可得到缓解。 2、阳陵泉穴——胆绞痛 患者胆囊炎、胆结石症发作时可出现右上腹部剧烈绞痛,则可用点穴法止痛。 方法为:在右小腿外侧腓骨小头下寻找压痛点,即救命穴位阳陵泉穴。用两手大拇指分别按压两小腿的阳陵泉穴。持续按摩两分钟,即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3、至阳

六大按摩方法

1、点压足后跟:止鼻衄 当发生鼻出血时,可以迅速掐捏足后跟(踝关节与跟骨之间的凹陷处)。左鼻出血掐捏右足跟,右鼻出血掐捏左足跟,可立即止血。 2、点压合谷穴:治晕厥 合谷穴位于左右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稍靠近第二掌骨处。当病人因中暑、中风、虚脱等原因导致晕厥、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时,可用拇指掐捏患者的合谷穴。持续按2分钟至3分钟后,晕厥等症状可消失。 3、点压劳宫穴:治疗血压骤升症 握拳,中指尖所指处即是劳宫穴。高血压患者可因生气、暴怒或激动使血压急剧上升,此时,可按压劳宫穴,用大拇指从另一只手

中暑拔罐怎么拔 中暑拔罐治疗方案

治则:清泻暑热,宁心解暑,取督脉和手厥阴,手阳明穴位。 主穴:印堂,大椎,合谷,内关,曲泽。 配穴:阳暑者配内庭;阴暑者配关元,足三里;暑厥者配委中;暑风者配阳陵泉。 疗程:每日1次,每次留罐10-15分钟,病退即可停止拔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