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中医治疗法
高血压中医治疗法
据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第九卷记载“石膏亦称细理石,又名“寒水石”,主治中风寒热,有解肌发汗,除口干舌焦,头痛牙疼等功能,乃祛瘟解热之良药。“据中医理论及民间使用证明:高血压属热症,石膏性寒,用石膏磨制而成的,以寒克热能自然调节脑神经和人脑正常温度,使脑血管正常工作,可有效地控制血
压升高,长期坚持使用,能将血压逐步降低至正常水平。
甘菊粳米粥:
取甘菊新鲜嫩芽 或者幼苗15~30 克 洗净, 与粳米60克、冰糖适量煮粥,早晚餐服用,每日1次, 连服7日。适用于高血压 、肝 火亢盛之头晕。
芹菜苦瓜汤:
芹菜500克、苦瓜6 0克,同煮汤饮用。或用芹菜250克、苦瓜30克,用沸水烫2分钟,切碎绞汁,加砂糖适量,开水冲服,每日1剂 , 连服数日。适用于高血压、阴虚阳元之头晕。
葛根粳米粥:
鲜葛根适量洗净切片,沙参、 麦冬各20克,经水磨后澄取淀粉,晒干, 每次用葛根沙参麦冬粉30克与粳米60克煮粥吃, 每日 一剂,可以常食。 适 用于高血压阴阳两虚之头晕。
车前粳米粥:
车前子15克布包煎水去渣 ,入 粳米60克煮粥,玉米粉适量用冷水溶和,调入粥内煮熟吃, 每日1剂,常吃。适用高血压痰 湿壅盛之 头晕。
蕃楸草水:
蕃楸草1- 3克,白 开水 500 毫升 , 开水熬制2-3分钟或者直接开水泡制5-10分钟,每日当茶饮用。适应高血压血管硬化者。
以上是几种简单的中医治疗法,高血压是常见的热发行疾病,早期患者无症状或者症状轻微,不容易被发现,极易漏诊,因此最佳的治疗时期就错过了。若果长时间伴有心烦、失眠、等精神系统症状或者头疼、头晕、头胀等颈部发胀请及时测量你的血压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治疗!
高血压中医药膳食疗
肝阳上亢型
[临床表现] 眩晕、头胀痛、耳鸣、易怒、面红、目赤、口唇舌红,苔黄,脉弦数。
[食疗药膳]
1.绿豆粥:绿豆50克,白米50克。先煮绿豆,放入少许碱、矾,至熟,再入米煮成粥,入糖食,可常用。
2.海蜇拌菠菜:菠菜根100克,海蜇皮100克,香油、盐、味精适量。先将海蜇洗净切丝,再用开水烫过,然后将用开水焯过的菠菜根与海蜇加调料同拌,即可食用。每日1次。
3.海蜇荸荠汤:海蜇头60克(漂洗去咸味),荸荠60克,共煮汤服。每日1次。
肝肾阴虚型
[临床表现] 眩晕、耳鸣、健忘、失眠多梦、腰酸腿软,舌质红,苔白,脉弦细数。
[食疗药膳]
1.海参粥:海参20克,白米60克,煮粥调味食用。
2.淡菜皮蛋粥:淡菜30克,皮蛋1个,粳米60克,共煲粥调味服食。
3.发菜蚝豉粥:发菜3克,蚝豉60克,瘦猪肉50克,大米60克,煲粥调味服食。
4.淡菜紫菜汤:淡菜50克,紫菜6克,先将淡菜加水煮软煮熟,再加紫菜,稍煮片刻,调味服食。
小儿高血压中医治疗方法
一。中成药治疗
1.六味地黄丸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适用于肝肾阴虚之证。
用法用量:3~6岁每服1/3丸,6~9岁每服1/2丸,9岁以上每服1丸,每日2次。
2.天麻钩藤冲剂
功能主治:清热活血,益肾平肝熄风。用于肝阳上亢之证。
用法用量:3~6岁每服1/2包,6~9岁每服1包,9岁以上每服1 1/2包,每日3次。
3.复方杜仲片
功能主治:清肝降压,活瘀补肾。适用于肝阳上亢见有热象之证。
用法用量:3~6岁每服2片,6~9岁每服3片,9岁以上每服5片,每日3次。
4.菊明降压丸
功能主治:清肝泻火,降压。用于肝火上炎之证。
用法用量:3~6岁每服10粒,6~9岁每服20粒,9岁以上每服30粒,每日3次。
二。辩证方剂
该病在中医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肝肾阴虚、肝风、肝火、痰浊、血瘀等,中医治疗原则是在滋阴补虚,养肝益肾的基础上,据病情不同而酌情配以泻火、熄风、祛痰、化瘀等法。
1.祛痰方剂
功能主治:熄风化痰,开窍醒神。
方剂:羚羊角汤合温胆汤加减。生石决明、代赫石、白芍各15g,钩藤、菊花、丹皮各12g,半夏、竹茹、黄芩各10g。抽搐重加僵蚕、全蝎;头痛甚加夏枯草、菖蒲。
2.泻火滋阴方剂
治法:滋阴降火,平肝潜阳。
方剂:天麻钩藤饮加减。生石决明15g,天麻、钩藤、茯神、夜交藤各12g,川牛膝、桑寄生、杜仲、龙胆草各10g。筋惕肉run加白芍、僵蚕;烦躁易怒、口苦目眩加柴胡、丹皮
老年人血压偏高用中药治疗效果好么
中医治疗高血压方案一:中医认为在高血压早期,患者如果有头疼头晕,脸目皆红,口干而苦,面赤便干,收缩压偏高,压差较大等症状系肝火炽盛、上扰清窍所引起的,因此在高血压治疗的时候通常会采用一些能够起到清肝泻热功效的药物,如龙胆草、黄芩、菊花、钩藤、栀子、夏枯草、草决明、牛膝、生地黄、白芍等。
中医治疗高血压方案二:中医认为在高血压中期,患者如果有头部胀痛,头晕耳鸣,心烦急躁,容易生气,失眠多梦,手部震颤等症状系肝阳上亢、气血上逆所引起的,因此在高血压治疗的时候通常会采用一些能够起到平肝潜阳功效的药物,如天麻、钩藤、生石决明、磁石、牛膝、山栀、黄芩、桑寄生、夏枯草、菊花、生龟板、生牡蛎等。
中医治疗高血压方案三:中医认为患者如果有头重如裹,头晕头疼,心悸胸闷,食欲不振,纳差太多,恶心欲呕,形体肥胖,神疲乏力等症状系脾虚湿盛、风痰上扰所引起的,老年人血压偏高用中药治疗效果好么?因此在高血压治疗的时候通常会采用一些能够起到祛风化痰功效的药物,如半夏、党参、白术、泽泻、天麻、茯苓、陈皮、胆星、草决明、杜仲、牛膝等。
中医治疗高血压方案四:中医认为患者如果有头晕耳鸣,健忘晕眩,口干舌燥,四肢发麻,腰酸腿软,头重脚轻,烦躁易怒等症状的系肝肾阴虚、虚阳上亢所引起的,因此在高血压治疗的时候通常会采用一些能够起到滋补肝肾功效的药物,如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牡丹皮、泽泻、茯苓、枸杞、菊花、牛膝、龟板、天麻、桑叶等。
高血压的中医治疗方法
1、肝肾阴虚,水不涵木
症状:头昏,耳鸣,视物模糊,腰腿酸软,舌质红或绛,苔少,脉细或细弦。
本证可见于高血压病I~Ⅱ期,眼底动脉硬化I~Ⅱ级。
治法:滋养肝肾,平肝清火。
方剂:杞菊地黄丸(《医级》)加减。
药物:枸杞子、菊花、熟地、丹皮、制首乌、黑芝麻、葛根、女贞子、珍珠母等。
2、肝郁化火,火邪上炎
症状:头痛头胀,面红目赤,口苦咽干,急躁易怒,胸中烦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本证可见于高血压病I~Ⅱ期,亦可见于高血压病危象和急进型高血压。
治法:清肝泻火,养阴通利。
方剂: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加减。
药物:龙胆草、山栀、黄芩、菊花、生地、白芍、黑芝麻、泽泻、车前子、生大黄等。
高血压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高血压病患者由于动脉压持续性升高,引发全身小动脉硬化,从而影响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造成各种严重的后果,成为高血压病的并发症。高血压常见的并发症有:冠心病、糖尿病、心力衰竭、高血脂、肾病、周围动脉疾并中风、左心室肥厚等。在高血压的各种并发症中,以心、脑、肾的损害最为显著。下面将介绍由高血压引起的高血压肾玻。
长期持续的高血压往往会损伤肾脏,引起高血压性肾玻,早期一般只有肾动脉痉挛,所以没有什么症状出现,检查小便也无异常。到了肾小动脉发生硬化的时候,肾脏就会因营养不良而受到损伤和萎缩,,功能逐渐减退,,出现夜间尿频多尿、尿色清淡等情况。高血压肾病患者年龄多在40~50 岁以上,有高血压病史5~10年以上。
早期仅有夜尿增多,继之出现蛋白尿,个别病例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生短暂性肉眼血尿,但不伴明显腰痛。常合并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左心室肥厚、冠心并心力衰竭、脑动脉硬化和(或)脑血管意外史。病程进展缓慢,少部分渐发展成肾功能衰竭,多数肾功能常年轻度损害和尿常规异常恶性高血压者舒张压需超过120mmHg,伴有明显心脑合并症且迅速发展,大量蛋白尿,常伴有血尿,肾功能进行性减退。
在临床上,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的资料,常将高血压肾病分为下述几个时期:
Ⅰ期——微量白蛋白尿期:以尿中白蛋白排泄率异常为特征。肾功正常,尿常规蛋白阴性;
Ⅱ期——临床蛋白尿期:以尿常规蛋白阳性、24h尿蛋白定量>0.5g为特征,肾功能正常;
Ⅲ期——肾功能不全期:以Ccr下降、SCr升高为特征。分非透析期和透析期(尿毒症期)。
非透析期:Ccr在80~10ml/min,133μmol/L
透析期(尿毒症期):Ccr<10ml/min.Scr>707μmol/L。
高血压肾病中医辨证治疗:
(1)、肝阳上亢:
眩晕耳鸣,头胀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口苦胁痛,面红目赤,便秘溺赤,每因情志刺激或精神紧张头痛头晕发作或加重,舌红苔黄,脉弦。治法:平肝潜阳。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2g,钩藤30g,石决明30g,川牛膝30g,夜交藤30g,杜仲,12g,山栀子10g,黄芩12g,益母草30g,桑寄生12g,茯神15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炒麦芽15g。若肝火偏盛,可加龙胆草、丹皮清肝泄热,或改用龙胆泻肝汤加石决明、钩藤以清泻肝火。若兼腑实便秘者加大黄、芒硝通腑泻浊。
眩晕头痛耳鸣,咽干,目睛干涩,腰膝酸软健忘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补肝肾。方药:杞菊地黄汤加减。枸杞15g,菊花15g,熟地15g,山药15g,山萸肉10g,茯苓15g,泽泻12g,白芍30g,珍珠母30g。目涩昏视者加石斛,或合一贯煎加减;失眠多梦者加炒枣仁、生龙牡。
(2)、痰热内蕴:
眩晕,耳鸣,头痛头重,口苦粘腻,食欲不振胸闷呕恶,形体肥胖,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治法:清热化痰。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9g,枳实12g,竹茹9g,陈皮12g,半夏12g,茯苓15g,菖蒲12g,胆南星12g,黄芩12g,白术15g,泽泻12g。若眩晕、头重如蒙属痰浊中阻者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3)、阴阳两虚: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或夜尿频多,阳痿遗精,舌淡嫩,脉沉无力。治法:育阴助阳。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肉桂6g,附子10g,熟地15g,山药15g,山萸肉10g,茯苓15g,泽泻10g,丹皮10go若兼腰部刺痛,舌质黯淡者加桃仁、红花、怀牛膝。
高血压中医的饮食疗法
1. 高血压患者应节制饮食, 避免进餐过饱, 减少甜食, 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俗话说, 饮食常留三分饥, 老年高血压患者, 应根据本人工作和生活情况按标准算出应摄入的热能, 再减少15%--20% 。
2. 避免进食高热能、高脂肪、高胆固醇的 "三高" 食物; 适量限制饮食中蛋白质的摄入量,每天每千克体重蛋白质的摄入量应在1克以内。可常吃豆腐及豆制品、瘦肉、鱼、鸡等,高血压患者不伴发高脂血症的,则每日可食 1 个鸡蛋。
3. 餐饮中的食用油宜选择植物油,如豆油、菜籽油、玉米油等。这些植物油对预防高血压及脑血管的硬化及破裂有一定好处。忌食荤油及油脂类食品。
4. 高血压患者应多吃维生素含量丰富及纤维素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平时饮茶宜清淡,忌饮浓茶、浓咖啡,少吃辛辣的调味品。
5. 严格控制饮酒。高血压患者平时要严格控制饮酒, 其饮酒量每日必须限制在 50 毫升以内, 切忌一次饮完 , 并相对禁止酗酒。
6. 降低摄盐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钠的过多摄入对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和血液黏度尤为不利 , 对高血压更是一个致病因子。对一般患者来说, 每日摄盐量应限制在 6 克以内, 不要超过此限值。对老年高血压患者 , 每日摄盐量应限制在 4 克左右 , 这对降低和稳定血压大有裨益 , 对有些患者来说, 摄盐量还可以再低些。
7. 补充机体可吸收的钙 , 高钙饮食是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措施之一。钙有 " 除钠 " 作用 , 可使血压保持稳定。有资料报道, 高血压患者每天补充 1000 毫克钙, 连用 8 周, 就可使血压明显下降。
8. 主食宜多吃粗粮、杂粮如糙米、玉米 , 少吃精制的米和面 ; 烹饪中宜多用红糖、蜜糖 , 少用或不用绵白糖、白砂糖。这样可以不断补充机体缺乏的铬 , 并改善和提高锌 / 镉 的比值 , 阻 止动脉粥样硬化, 减少镉的积聚 , 有益于高血压的防治。
9. 改善膳食中的钾 / 钠比值 ( 即 K 因子 ) , 可使高血压患者免除使用药物之苦。良好的 K 因子应是 -3,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 K 因子保持在 3 以上 , 才能使人体各器官、组织发挥良好的功能。当 K 因子降低到 3 以下时 , 甚至低至 1-1.5 时 , 高血压的患病率就会增加。一般植物的钾 / 钠 比值都在 20 以上 , 实验研究表明 ,K 因子 >= 10 的食物对高血压都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如香蕉、
柿子、苹果、红枣等食物的 K 因子均高于 50, 它们是高血压患者的降压妙品。膳食中应适当增加钾的摄入 , 或在烹调时用钾盐代替纳盐 , 同时增加新鲜水果的摄入量 , 这些都有助于降低血压。
如何用平衡针灸治疗高血压
临床上,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有许多方法,通过合理发挥这些方法的作用,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下面大家就一起来具体的认识一下这些对高血压患者康复有益的中医方法。
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对于患者日常是需要重点掌握的一个降压方法,可以说,饮食治疗是中医治疗的一个特色,虽然合理的膳食结构是中西医共同提倡的,但中医的认识远不止与此。
针灸推拿
针灸推拿是中医疗法的一个特色,它的降压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针灸推拿作为对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非常适宜,通过针灸推拿,可以使经脉气血畅通,阴阳归于平衡,精神和肌肉得到松弛,从而使血压下降,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但要注意,不是所有的高血压患者都适应针灸推拿疗法。临床上应该根据医师的建议和患者的配合程度进行具体治疗。
因此,高血压患者在日常应该积极采用饮食方法和针灸推拿进行降压治疗。这两种中医降压方法都是高血压的治疗理想辅助方法,因此患者在平时要重视运用,让自己的血压平稳的降下来,避免负面健康影响的发生。
高血压的中医治疗方法
1、降压枕疗法
中医理论及民间使用证明高血压属热症,石膏性大寒,用石膏枕头,以寒克热,能自然调节脑神经和人脑正常温度,使脑血管正常工作,可有效地控制血压升高,长期坚持使用,能将血压逐步降低至正常水平。
2、头部按摩法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人体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都汇聚于头部,而且头部有几十个穴位。正确的按摩和日常的一些良好习惯对高血压患者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保健作用。梳头可促进头部血液循环,疏通经脉,流畅气血,调节大脑神经,刺激皮下腺体分泌,增加发根血流量,减缓头发的早衰,并有利于头皮屑和油腻的清除。梳头方法是每天早、中、晚各梳头一次,用力适中,头皮各部全部梳理一遍,每次2~3分钟。推发是用两手虎口相对分开放在耳上发际,食指在前,拇指在后,由耳上发际推向头顶,两虎口在头顶上会合时把发上提,反复推发10次,操作时稍用力。两掌自前额像梳头样向脑部按摩,至后颈时两掌手指交叉以掌根挤压后颈有降压的作用。
3、足部按摩法
中医经络学指出,脚心是肾经涌泉穴的部位,手心是心包络经劳宫穴的部位,经常用手掌摩擦脚心,可健肾、理气、益智、交通心肾,使水火相济、心肾相交,能防治失眠、多梦等,对高血压病也有很好的疗效。
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的方法
治标法则针对高血压病的表象,缓解高血压病的症状,一般用于高血压病早期的治疗,也可贯通于该病的各个阶段。可以单独应用,但常与治本法则联用。治标法则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①平肝潜阳法:平熄肝阳,缓解高血压病交感神经亢奋的症候群,用于肝阳上亢型。常用的方剂有天麻钩藤饮、龙胆泻肝汤等。
②祛痰化湿法:平肝化痰,和胃化湿。适用于痰湿阻络型,尤其是偏于肥胖者,常用方剂有半夏白术天麻汤。
③宁心安神法:此法以宁心安神为主,必要时可佐以重镇安神之晶。适用于高血压病早期患者,在其他症型中出现心悸不宁等兴奋之症时亦可选用。常用方剂有天王补心丹、知柏地黄丸、朱砂安神丸等。
中医五种方法能治疗高血压
1、首先是需要进行常规检查
不管是什么方式,首先常规检查是很有必要的。检查一些常规项是为了让医生了解是不是身体内还有一些并发症的主要判断的依据,所以,患者自身有高血压的话,最好也要进行像血脂、血压等等常规项的检查,这样才便于医生发现问题,并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当然,如果是有条件的话,最好是能够进行压力测试的实时监测,这样更加有利于医生的判断。
2、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药物或者是茶来降血压
一般想要降血压的患者都会采取中医的方式,主要是因为中医比较温和,而且血压这个事情一时半会是降不了的,所以一般是不能操之过急的。
建议可以采取一些温和的方式来帮助大家降血压,像可以喝一点菊花茶、决明子茶,这两种药物都是对于清肝火有很大的作用的,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自身的血压,还能缓解患者头晕、头疼等等症状。值得注意的是,这类茶饮对于肠胃不好的患者是种伤害,建议最好是能在血压稳定之后就停止喝这类茶,这样对胃肠的影响才会比较小。
3、按压一些穴道
像脚上的一些穴道是可以起到降血压的作用,还有像身体上的太冲穴、原穴、百会穴、太阳穴、风池穴都是可以降血压的。一般每天两次,每次按压差不多五分钟的时间,差不多5、6天的时间,火气可以降下来,那血压差不多就可以降下来了。
4、可以服用一些中成药
中成药一般副作用是较小的,所以对于高血压这种慢性病是比较有效的,用天麻、决明、栀子等等药物都是治疗肝的药物,肝火降下来了,血压也会就此降下来,还能有效的治疗失眠、头晕等等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中成药或者是医生开的其他的药物,都是需要一直吃的药物,因为高血压本来就是慢性病,所以是需要慢慢治疗的,这样才会起到降血压的作用。
5、呼吸放松法
这种方式是比较物理的方式,特殊的呼吸的方式,是可以起到平稳心跳、降低血压的作用。一般采取的方式是腹腔呼吸法,这种方式,对于身体各方面的调节有很好的作用,而且还能起到全身放松的作用。
建议大家在降压的过程当中,最好是不能操之过急,要慢慢来,这样对于患者的脏器的压力才不会太大;另外,要记得不能随意的用药,最好是能够遵循医嘱,这样对患者的身体才相对比较好;对于自己的身体也要好好的调理,像什么烟酒之类的东西,最好是能戒就戒,体重什么的也要严格控制,这样才能避免血压的再次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