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狗肝菜的形态特征

狗肝菜的形态特征

草本,高30-80厘米;茎外倾或上升,具6条钝棱和浅沟,节常膨大膝曲状,近无毛或节处被疏柔毛。叶卵状椭圆形,顶端短渐尖,基部阔楔形或稍下延,长2-7厘米,宽1.5-3.5厘米,纸质,绿深色,两面近无毛或背面脉上被疏柔毛;叶柄长5-25毫米。花序腋生或顶生,由3-4个聚伞花序组成,每个聚伞花序有1至少数花,具长3-5毫米的总花梗,下面有2枚总苞状苞片,总苞片阔倒卵形或近圆形,稀披针形,大小不等,长6-12毫米,宽3-7毫米,顶端有小凸尖,具脉纹,被柔毛;小苞片线状披针形,长约4毫米;花萼裂片5,钻形,长约4毫米;花冠淡紫红色,长约10-12毫米,外面被柔毛,2唇形,上唇阔卵状近圆形,全缘,有紫红色斑点,下唇长圆形,3浅裂;雄蕊2,花丝被柔毛,药室2,卵形,一上一下。蒴果长约6毫米,被柔毛,开裂时由蒴底弹起,具种子4粒

狗肝菜能治疗的疾病

治感冒高热:狗肝菜、白花蟛蜞菜、毛甘蔗头各等分,共半斤;石膏一两,赤糙米一撮。水数碗煎至二、三碗,分三次服,服时加适量黄糖。如体弱,除去药渣,再加乌豆同煮服。

第2步治斑痧:狗肝菜二至三两,豆豉二钱,青壳鸭蛋一个(后下)。水三碗,煎至一碗,连蛋一次服完。

第3步治溺血:狗肝菜三至四两,马齿苋三至四两。水一至二斤,煎二小时,加食盐适量服之。

第4步治小便淋沥:新鲜狗肝菜-斤,蜜糖一两,捣烂取汁,冲蜜糖和开水服。(《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第5步治无名肿毒及痰核:狗肝菜三两,大茶药根二两,狼毒二两,铺地锦三两,吸脓膏一两,假菊花根二两,鸡骨香五钱,了哥王一两,生油-斤四两。将上药浸四、五天,放入锅内煮至药枯,用纱布滤净药渣,以药油一斤,配合黄丹八两为度,调匀成药膏涂贴。(《岭南草药志》)

第6步治疯狗咬伤:狗肝菜、狗芽花叶、狗咬菜、颠茄药,捣黄糖敷。并以适量煎水和黄糖服。戒食肉类、房事。(《岭南草药志》)

第7步治小儿痢疾:狗肝菜二两。水煎,分三至四次服。

第8步治目赤肿痛:狗肝菜一两,野菊花一两。水煎服。

第9步治疮疡:狗肝菜、犁头草。共捣烂,敷患处。

第10步治咽喉肿痛:鲜狗肝菜一至二两。捣烂绞汁,徐徐咽下。

第11步治疔疮:鲜狗肝菜一至三两,水煎服;另用鲜叶捣烂敷患处。

第12步治带状疱疹:鲜狗肝菜三至四两,食盐少许,加米泔水,捣烂绞汁或调雄黄末涂患处。

第13步痈疽肿毒:鲜狗肝菜120克,水煎服;另取鲜狗肝菜捣烂外敷患处。

第14步喉炎、急性扁桃体炎:鲜狗肝菜、马鞭草各30克,醉浆草20克,水煎加醋服。

第15步白带、崩漏:狗肝菜120克,猪瘦肉120克,水炖,服汤食肉。

第16步形积:鲜狗肝菜根30克,爵床15克,水煎服。

第17步毒蛇咬伤:狗肝莱、青木香根、犁头草(均鲜)各适量,捣烂外敷。

韭菜形态特征

韭,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高20-45cm。

根:为弦线根的须根系,没有主侧根。主要分布于30cm耕作层,根数多,有40根左右 ,分为吸收根、半贮藏根和贮藏根3种。着生于短缩茎基部,短缩茎为茎的盘状变态,下部生根,上部生叶

茎:茎分为营养茎和花茎,一、二年生营养茎短缩变态成盘状,陈称为鳞茎盘,由于分蘖和跳根,短缩茎逐渐向地表延生生长,平均每年伸长1.0-2.0cm,鳞茎盘下方形成葫芦状的根状茎。根状茎为贮藏养分的重要器官。叶:叶片簇生叶短缩茎上,叶片扁平带状,可分为宽叶和窄叶。叶片表面有蜡粉,气孔陷入角质层。

花:锥型总苞包被的伞形花序,内有小花20-30朵。小花为两性花,花冠白色 ,花被片6片,雄蕊6枚。子房上位,异花授粉。果实种子: 果实为蒴果,子房3室,每室内有胚珠两枚。成熟种子黑色,盾形,千粒重为4-6g。

狗肝菜的做法指导

狗肝菜性凉,味甘、淡;入心、肝、大肠、小肠经;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生津、利尿作用的功效;

用于感冒发热,热病斑疹,暑热烦渴,眼结膜炎,咽喉肿痛,疔疮,便血,尿血,小便不利。[1]

做法指导

1. 痈疽肿毒:鲜狗肝菜120克,水煎服;另取鲜狗肝菜捣烂外敷患处。

2. 喉炎、急性扁桃体炎:鲜狗肝菜、马鞭草各30克,醉浆草20克,水煎加醋服。

3. 白带、崩漏:狗肝菜120克,猪瘦肉120克,水炖,服汤食肉。

4. 形积:鲜狗肝菜根30克,爵床15克,水煎服。

5. 毒蛇咬伤:狗肝莱、青木香根、犁头草(均鲜)各适量,捣烂外敷。

6. 主要食用部分为叶片,可做汤、菜用,亦可药用,有清热明眼、除湿去火等功效。

狗肝菜的附方

①治感冒高热:狗肝菜、白花蟛蜞菜、毛甘蔗头各等分,共半斤;石膏一两,赤糙米一撮。水数碗煎至二、三碗,分三次服,服时加适量黄糖。如体弱,除去药渣,再加乌豆同煮服。

②治斑痧:狗肝菜二至三两,豆豉二钱,青壳鸭蛋一个(后下)。水三碗,煎至一碗,连蛋一次服完。

③治溺血:狗肝菜三至四两,马齿苋三至四两。水一至二斤,煎二小时,加食盐适量服之。(①方以下出《岭南草药志》)

④治小便淋沥:新鲜狗肝菜-斤,蜜糖一两,捣烂取汁,冲蜜糖和开水服。(《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⑤治无名肿毒及痰核:狗肝菜三两,大茶药根二两,狼毒二两,铺地锦三两,吸脓膏一两,假菊花根二两,鸡骨香五钱,了哥王一两,生油-斤四两。将上药浸四、五天,放入锅内煮至药枯,用纱布滤净药渣,以药油一斤,配合黄丹八两为度,调匀成药膏涂贴。(《岭南草药志》)

⑥治疯狗咬伤:狗肝菜、狗芽花叶、狗咬菜、颠茄药,捣黄糖敷。并以适量煎水和黄糖服。戒食肉类、房事。(《岭南草药志》)

⑦治小儿痢疾:狗肝菜二两。水煎,分三至四次服。

⑧治目赤肿痛:狗肝菜一两,野菊花一两。水煎服。

⑨治疮疡:狗肝菜、犁头草。共捣烂,敷患处。(⑦方以下出《广西中草药》)

⑩治咽喉肿痛:鲜狗肝菜一至二两。捣烂绞汁,徐徐咽下。

⑾治疔疮:鲜狗肝菜一至三两,水煎服;另用鲜叶捣烂敷患处。

⑿治带状疱疹:鲜狗肝菜三至四两,食盐少许,加米泔水,捣烂绞汁或调雄黄末涂患处。(⑩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狗肝菜的功效与作用 营养价值

迄今为止,共从狗肝菜中分离鉴定出了120多个化合物,主要有挥发油类、脂肪酸类、黄酮类、苯丙素类、萜类、甾体及甾体皂苷、多糖等。挥发油中主要有1,4-萘二酮,2-羟基-3(- 1-丙烯基)(16.86%)、石竹烯(15.89%)、植醇(10.36%)等。

1、李南薇等分别提取了狗肝菜中的黄酮、多糖和多酚类成分,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狗肝菜中黄酮、多糖和多酚具有较强的清除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能力。

2、狗肝菜正丁醇萃取物和水萃取物可明显抑制模型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二醛(MDA)的活性,并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因此初步判定大极性成分是狗肝菜保肝活性的物质基础。

3、狗肝菜多糖能抑制由环磷酰胺引起的小鼠脾萎缩和胸腺萎缩,促进小鼠对碳粒的吞噬作用和血清溶血素的生成。这表明狗肝菜多糖能增强由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

牙疼吃这几款食疗方

绿豆鸡蛋糖水

绿豆100克,鸡蛋1个,冰糖适量。将绿豆捣碎,用水洗净,放锅里加水适量,煮至绿豆烂熟,把鸡蛋打入绿豆汤里,搅匀,稍凉后一次服完,连服2-3天。适宜风热牙痛、口腔红肿热痛的风热牙痛者食用。

皮蛋腐竹咸瘦肉粥

皮蛋2个,水发腐竹60克,咸瘦猪肉100克,大米(或小米)适量煲粥,连吃2-3天。适宜虚火龋齿疼痛者食用。

蚝豉皮蛋盐渍瘦猪肉粥

蚝豉100克,皮蛋2个,盐渍瘦猪肉100克,大米适量煲粥吃。适宜阴虚牙齿肿痛、咽喉声嘶者食用。

狗肝菜豆腐汤

狗肝菜(草药)250克,豆腐250克,二味用水洗净,加适量水煮熟,去狗肝菜,加调味料,饮汤吃豆腐。适宜肝火风热龋齿红肿热痛者食用,虚火者忌用。

柳根煲瘦肉

柳树根50克,猪瘦肉100克。二味洗净加适量水同煲,调味后饮汤吃肉。适宜牙龈肿胀、腮部红肿的风火牙疼者食用。

狗肝菜有什么作用 狗肝菜肉片汤

原料:狗肝菜250g,瘦肉100g,生姜1块,食用油、生粉、白砂糖、生抽、食盐各适量。

做法:用清水洗净狗肝菜;瘦肉切片,生粉、生抽拌调;适量清水加生姜数片放入锅内煮滚后,加入适量植物油、食盐、白砂糖;将狗肝菜放入滚锅内,煮10分钟后再放调好味的肉片,煮熟后一同捞起 上碟。 汤可饮用。

泥胡菜和荠菜在外观上怎样区别

泥胡菜形态特征:

株高30一90cm。茎直立,光滑或有白色蛛丝状毛。基生叶莲座状,有柄,叶片倒披针形或倒披针状椭圆形,长7–21cm,提琴状羽状分裂,顶裂较大,三角形,有时3裂,侧裂片7一8对,长椭圆状倒披针形,上面绿色,下面被白色蛛丝状毛,茎中部叶片椭圆形,无柄,羽状分裂,上部叶片条状披针形至条形。头状花序多数,总苞球形,艮12–14mm,总苞片5–8层,背面顶端下有紫红色鸡冠状附片,花紫红色,全部为管状花。瘦果圆柱形,长2.5mm,具15条纵肋棱,冠乇白色,2层,羽状

荠菜形态特征:

高20-50cm。茎直立,有分枝,稍有分枝毛或单毛。基生叶丛生,呈莲座状,具长叶柄,达5-40mm;叶片大头羽状分裂,长可达12cm,宽可达2.5cm,顶生裂片较大,卵形至长卵形,长5-30mm,侧生者宽2-20mm,裂片3-8对,较小,狭长,开展,卵形,基部平截,具白色边缘,十字花冠。总状花序。四强雄蕊。短角果扁平。花瓣倒卵形,呈圆形至卵形,先端渐尖,浅裂或具有不规则粗锯齿;茎生叶狭被外形,长1-2cm,宽2-15mm,基部箭形抱茎,边缘有缺刻或锯齿,两面有细毛或无毛。总状花序项生或腋生,果期延长达20cm;萼片长圆形;花瓣白色,匙形或卵形,长2-3mm,有短爪。短角果,倒卵状三角形或倒心状三角形,长5-8mm,宽4-7mm,扁平,无毛,先端稍凹,裂瓣具网脉,花柱长约0.5mm。种子2行,呈椭圆形,浅褐色。花、果期4-6月。

紫菜形态特征

紫菜外形简单,由盘状固着器、柄和叶片3部分组成。叶片是由1层细胞(少数种类由2层或3层)构成的单一或具分叉的膜状体,其体长因种类不同而异,自数厘米至数米不等。含有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叶黄素、藻红蛋白、藻蓝蛋白等色素,因其含量比例的差异,致使不同种类的紫菜呈现紫红、蓝绿、棕红、棕绿等颜色,但以紫色居多,紫菜因此而得名。

紫菜的一生由较大的叶状体(配子体世代)和微小的丝状体(孢子体世代)两个形态截然不同的阶段组成。叶状体行有性生殖,由营养细胞分别转化成雌、雄性细胞,雌性细胞受精后经多次分裂形成果孢子,成熟后脱离藻体释放于海水中,随海水的流动而附着于具有石灰质的贝壳等基质上,萌发并钻入壳内生长。成长为丝状体。丝状体生长到一定程度产生壳孢子囊枝,进而分裂形成壳孢子。

壳孢子放出后即附着于岩石或人工设置的木桩、网帘上直接萌发成叶状体。此外,某些种类的叶状体还可进行无性繁殖,由营养细胞转化为单孢子,放散附着后直接长成叶状体。单孢子在养殖生产上亦是重要苗源之一。

青菜形态特征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25-70厘米,无毛,带粉霜;根粗,坚硬,常成纺锤形块根,顶端常有短根颈;基直立,有分枝。基生叶倒卵形或宽倒卵形,长20-30厘米,坚实,深绿色,有光泽,基部渐狭成宽柄。全缘或有不显明圆齿或波状齿。中脉白色。宽达1.5厘米,有多条纵脉;叶柄长3-5厘米,有或无窄边;下部茎生叶和基生叶相似,基部渐狭成叶柄;上部茎生叶倒卵形或椭圆形,长3-7厘米,宽1-3.5厘米,基部抱茎,宽展,两侧有垂耳,全缘,微带粉霜。总状花序顶生,呈圆锥状;花浅黄色,长约1厘米,授粉后长达1.5厘米;花梗细,和花等长或较短;萼片长圆形,长3-4毫米,直立开展,白色或黄色;花瓣长圆形,长约5毫米,顶端圆钝,有脉纹,具宽爪。长角果线形,长2-6厘米,宽3-4毫米,坚硬,无毛,果瓣有明显中脉及网结侧脉;喙顶端细,基部宽,长8-12毫米;果梗长8-30毫米。种子球形,直径1-1.5毫米,紫褐色,有蜂窝纹。花期4月,果期5月。

相关推荐

蔊菜的形态特征

用途:全草药用,有效成分为蔊菜素,有解表健胃、止咳化痰的效用;茎叶可做野菜食用或作饲料;种子可榨油。 全草尚含有有机酸、黄酮和微量生物碱。 草药蔊菜和蔬菜苋菜的区别:“苋”字口口相传的误读“蔊”音 苋菜详见百科苋菜。 形态特征 一、二年生直立草本,高20-40厘米,植株较粗壮,无毛或具疏毛。茎单一或分枝,表面具纵沟。叶互生,基生叶及茎下部叶具长柄,叶形多变化,通常大头羽状分裂,长4-10厘米,宽1.5-2.5厘米,顶端裂片大,卵状披针形,边缘具不整齐牙齿,侧裂片1-5对;茎上部叶片宽披针形或匙形,边缘具疏

白菜的形态特征

白菜二年生草本,高40-60厘米,白菜全株无毛,有时叶下面中脉上有少数刺毛。基生叶多数,大形,倒卵状长圆形至宽倒卵形,长30-60厘米,宽不及长的一半,顶端圆钝,边缘皱缩,波状,有时具不显明牙齿,中脉白色,很宽,[1] ;叶柄白色,扁平,长5-9厘米,宽2-8厘米,边缘有具缺刻的宽薄翅;上部茎生叶长圆状卵形、长圆披针形至长披针形,长2.5-7厘米,顶端圆钝至短急尖,全缘或有裂齿,有柄或抱茎,有粉霜。花鲜黄色,直径1.2-1.5厘米;花梗长4-6毫米;萼片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5毫米,直立,淡绿色至黄色

莼菜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水生草本,花两性,须根系,主要分布在10-15cm土层;根状茎具叶及匍匐枝,后者在节部生根,并生具叶枝条及其它匍匐枝。叶椭圆状矩圆形,长3.5-6厘米,宽5-10厘米,下面蓝绿色,两面无毛,从叶脉处皱缩;叶柄长25-40厘米,和花梗均有柔毛。花直径1-2厘米,暗紫色;花梗长6-10厘米;萼片及花瓣条形,长1-1.5厘米,先端圆钝;花药条形,约长4毫 米;心皮条形,具微柔毛。坚果矩圆卵形,有3个或更多成熟心皮;种子1-2,卵形。花期6月,果期10-11月。

青菜的形态特征

无毛,带粉霜;根粗,坚硬,常成纺锤形块根,顶端常有短根颈;基直立,有分枝。基生叶倒卵形或宽倒卵形,长20-30厘米,坚实,深绿色,有光泽,基部渐狭成宽柄。全缘或有不显明圆齿或波状齿。中脉白色。宽达1.5厘米,有多条纵脉;叶柄长3-5厘米,有或无窄边;下部茎生叶和基生叶相似,基部渐狭成叶柄;上部茎生叶倒卵形或椭圆形,长3-7厘米,宽1-3.5厘米,基部抱茎,宽展,两侧有垂耳,全缘,微带粉霜。总状花序顶生,呈圆锥状;花浅黄色,长约1厘米,授粉后长达1.5厘米;花梗细,和花等长或较短;萼片长圆形,长3-4毫米,

花菜的形态特征

别名: 花椰菜,又名花菜、椰花菜、花甘蓝、洋花菜、球花甘蓝,有白、绿两种,绿色的叫西兰花、青花菜。白花菜和绿花菜的营养、作用基本相同,绿花菜比白花菜的胡萝卜素含量要高些。 形态特征: 花椰菜是由十字花科甘蓝演化而来,原产于地中海东部海岸,约在19世纪初清光绪年间引进中国。 花椰菜为十字花科植物,它的的茎叶,为一年生植物。根上生叶,叶上长主茎及支茎,茎上长满小棵粒组成花状,整体很像一个大花朵。色白美观。花椰菜肉质细嫩,味甘鲜美,食用后很容易消化吸收。 花椰菜质地细嫩,味甘鲜美,食后极易消化吸收,其嫩茎纤维,

菜心的形态特征

菜心为十字花科[1] 芸薹属芸薹种白菜亚种中 以花薹为产品的变种。 根系特征 浅根系,须根多,再生能力较强。 茎部特征 抽薹前短缩,绿色。抽生的花薹圆形,黄绿或绿色。 叶状特征 宽卵圆形或椭圆形,绿色或黄绿色,叶缘波状,基部具有裂片或无,或叶翼延伸,叶脉明显。叶柄狭长,有浅沟,横切面为半月形,浅绿色。花茎上的叶片较小,卵形或披针形,下部的叶柄短,上部无叶柄。 花 总状花序,完全花,具分枝。花冠黄色,十字形。雄蕊为四强雄蕊,雌蕊为合生雌蕊。上位子房,侧膜胎座。 果 长角果,两室,成熟时黄褐色。种子近圆形,褐

蕨菜的形态特征

蕨菜为凤尾蕨科生落叶草本植物。蕨菜一般株高达一米,根状长而横走,有黑褐色绒毛,早春新生叶拳卷,呈三叉状。柄叶鲜嫩,上披白色绒毛,此时为采集期。叶柄长30~100cm,叶片呈三角形,长65~150cm,宽30~60cm,2~3次羽状分裂,下部羽片对生,褐色孢子囊群连续着生于叶片边缘,有双重囊群盖。多生长在山区土质湿润、肥沃、土层较深的向阳坡上。 根 地下根茎黑褐色,长而横向伸展,直径0.6~0.8厘米,长10余厘米,最长可达30厘米。 叶 蕨菜的叶由地下茎长出,细脉羽状分枝。叶缘向内卷曲。叶柄细嫩时有细茸毛

甜菜的形态特征

甜菜是一种两年生草本植物,茎有1-2米高,叶长5-20厘米,叶形多变异,有长圆形,心脏形或舌形,叶面有皱纹或平滑;花小,绿色,每朵直径仅3-5毫米,5瓣,风媒。果实球状褐色,通常数个联生成球果;主根为肉质块根,有圆锥形,也有纺锤形和楔形,皮有红色、紫色、白色、浅黄色等不同的品种,喜凉爽气候,根中含糖分,可以生产砂糖,但在高温和潮湿地区生长的甜菜含糖量低。根系属直根系,由主根肥大而形成的肉质块根,以楔形、圆锥形、纺锤形和锤形为主。块根分为根头、根颈和根体三部分:根头上部与根颈相接,根颈下端至主根直径1厘米处

荠菜的形态特征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7-)10-50厘米,无毛、有单毛或分叉毛;茎直立,单一或从下部分枝。 基生叶丛生呈莲座状,大头羽状分裂,长可达12厘米,宽可达2.5厘米,顶裂片卵形至长圆形,长5-30毫米,宽2-20毫米,侧裂片3-8对,长圆形至卵形,长5-15毫米,顶端渐尖,浅裂、或有不规则粗锯齿或近全缘,叶柄长5-40毫米;茎生叶窄披针形或披针形,长5-6.5毫米,宽2-15毫米,基部箭形,抱茎,边缘有缺刻或锯齿。 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果期延长达20厘米;花梗长3-8毫米;萼片长圆形,长1.5-2毫米;花瓣白

白菜的形态特征

白菜二年生草本,高40-60厘米,白菜全株无毛,有时叶下面中脉上有少数刺毛。基生叶多数,大形,倒卵状长圆形至宽倒卵形,长30-60厘米,宽不及长的一半,顶端圆钝,边缘皱缩,波状,有时具不显明牙齿,中脉白色,很宽, ; 叶柄白色,扁平,长5-9厘米,宽2-8厘米,边缘有具缺刻的宽薄翅;上部茎生叶长圆状卵形、长圆披针形至长披针形,长2.5-7厘米,顶端圆钝至短急尖,全缘或有裂齿,有柄或抱茎,有粉霜。花鲜黄色,直径1.2-1.5厘米;花梗长4-6毫米;萼片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5毫米,直立,淡绿色至黄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