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性蛋白尿的特点
体位性蛋白尿的特点
体位性蛋白尿属生理性或功能性蛋白尿的一种,是指在直立位或腰部前凸位时出现的蛋白尿,卧位后消失。通常见于儿童和青春期,其发生率约为2%一10%。
诊断本症应具备以下条件:①无肾脏病病史及临床表现;②无其它与肾脏病有关的全身性疾病;③无高血压;④无尿沉渣异常;⑤肾功能正常;⑥血生化及血清学检查正常;⑦尿路X线检查正常;⑧24小时尿蛋白一般小于lg,偶可达2-3g,但卧位12小时尿蛋白总量应小于75mg。
生理性体位性蛋白尿
1、多发生在瘦长体型的健康青年或成年人。
2、清晨起床时尿中无蛋白,经活动一段时间后,尿蛋白可明显增多,但平卧休息1小时后,尿蛋白含量减少或消失。
3、24小时尿蛋白含量一般少于1克,主要是白蛋白。如果对尿蛋白成分进行分析,尿蛋白不单纯是白蛋白,而有其他蛋白质,则病理性可能性较大。因为生理性体位性蛋白尿主要成分是白蛋白。
4、无临床表现,或仅伴有血管舒张不平衡的现象。
5、直立时自觉头晕、头痛、心悸、眼花、眼前发黑和极度疲劳等,但无任何肾脏病体征。
6、肾功能检查正常,一般健康状况良好。其发生机理主要是由于直立时肾脏移位,使肾静脉扭曲或受前突的脊柱压迫,导致肾血循环暂时性受阻所致。
另外,当尿pH值在7、8时,也可出现尿中蛋白增多的现象,但无临床症状,尿液检查也在正常范围内。
蛋白尿的分类是怎样的
1.功能性蛋白尿
是一种轻度良性蛋白尿,原因去除后可很快消失,24h尿蛋白定量一般不超过0.5g,其产生机理目前尚不清楚,可能是肾脏受到内外因素影响引起肾血管痉挛、充血、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所致,见于剧烈运动、长途行军、高温环境。发烧、严寒环境、精神紧张、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2.病理性蛋自尿
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蛋白尿,见于原发或继发肾脏疾患,一般尿蛋白量较多,尿沉渣中有红细胞、白细胞、营型,水肿,高血压等临床表现。
3.体位性蛋自尿
其特点蛋白尿的出现与体位有关,长期站立,行走,脊柱前凸等。体位蛋白尿是由于肾静脉扭曲或前凸的脊柱压迫左肾静脉,引起暂时的循环障碍所致, 卧位1h尿蛋白消失或减少。疑有体位性蛋白尿时,分别测清晨起床前,起床后尿中蛋白量可出现显著差别。脊柱前凸引起者,嘱患者背靠墙直立 10 min后观察,若尿蛋白出现可确立诊断。诊断体位性蛋白尿应慎重,需长时间随访,一般观察5年以上,病情无变化、肾功能持续正常,方可诊断。一旦发现持续 性蛋白尿存在、功能有损害时,应及时纠正诊断,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体位性蛋白尿具体的发生机制
①直立位时脊柱前凸,肝向前下方转动,压迫下腔静脉,使肾静脉压增加,造成肾淤血,肾小球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而产生蛋白尿。肾血流量增加,导致流经肾单位的蛋白质总量增加,使得终尿中蛋白质总量也跟着增加。当肾血流量回复正常后,蛋白尿消失。常见的诱因包括:寒冷、剧烈运动、紧张、交感神经兴奋、应用血管活性药等。
②有人发现应用止血带结扎四肢可引起蛋白尿,而松解止血带后蛋白尿消失;当直立站在冷水中使周围血管收缩时则可防止尿蛋白产生,而站在热水个周围血管扩张,则又可使尿蛋白加重;有体位性蛋白尿的儿童常呈直立性低血压及情绪不稳定等。推测体位性蛋白尿也可能系卧位到立位时,腹腔内的脏器血流量减少,交感神经张力升高,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活性增高,引起肾血管收缩所致。[1] 刚起床时并无蛋白尿,起床活动后逐渐出现蛋白尿,长时间直立、行走或脊柱前凸姿势可使尿蛋白增多,平卧休息后尿蛋白逐渐减少直至消失。一般24小时尿蛋白定量<1g,多为非选择性蛋白尿,青少年尤其是瘦长体型者居多。机制可能是肾脏移位,引起肾脏受压,或者肾静脉扭曲。预后良好,但必须排除其它导致蛋白尿的疾病(特别是这些疾病的早期),鉴别有困难时,需加强随访。
尿蛋白高会不会引起尿频
尿蛋白偏高的原因主要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包括功能性尿蛋白以及体位性尿蛋白,一般通过调整就可以减轻直至消失。病理性尿蛋白主要是泌尿系统出现问题造成的。同时尿蛋白的检查会受到一些特殊情况的干扰,所以建议大家应该根据情况,进行复查,并咨询医生。
尿蛋白高的原因
1.病理性蛋白尿指的是泌尿系统因器质性病变导致尿内持续出现蛋白。这种情况应引起注意并需进一步检`查或复查,以便尽早治疗。导致蛋白尿的原因很多,通常可归纳为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混合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和组织性蛋白尿。
2.生理性蛋白尿指的是泌尿系统并无器质性病变,而是由于各种体内环境因素对正常机体的影响所导致的尿蛋白含量增多。
某些生理因素可造成暂时性尿蛋白阳性。包括:
①功能性蛋白尿:功能性蛋白尿是指机体剧烈运动、发热、低温刺激、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等所致的暂时性轻度的蛋白尿。
②体位性蛋白尿:是指由于直立位或腰部前突时引起的轻度或中度蛋白尿。其特点为夜间尿蛋白定性为阴性,起床活动若干时间后出现蛋白尿,再平卧后又转为阴性。这种蛋白尿常发生于青少年,一般随年龄增长而消失。
尿蛋白提示肾脏吸收蛋白质有障碍,由于人体流失过多的蛋白质,会导致水肿等情况,严重的会患有尿毒症。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知道了尿蛋白高会不会引起尿频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在出现后,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如果没有别的明显症状,我们可以在生活当中多喝水,通过饮食来进行调理,不过最好是到医院进行系统的检查为好。
什么是体位性蛋白尿
体位性蛋白尿属生理性或功能性蛋白尿的一种,是指在直立位或腰部前凸位时出现的蛋白尿,卧位后消失。通常见于儿童和青春期,其发生率约为2%一10%。 体位性蛋白尿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为:①直立位时脊柱前凸,肝向前下方转动,压迫下腔静脉,使肾静脉压增加,造成肾淤血,肾小球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而产生蛋白尿。②有人发现应用止血带结扎四肢可引起蛋白尿,而松解止血带后蛋白尿消失;当直立站在冷水中使周围血管收缩时则可防止尿蛋白产生,而站在热水个周围血管扩张,则又可使尿蛋白加重;有体位性蛋白尿的儿童常呈直立性低血压及情绪不稳定等。推测体位性蛋白尿也可能系卧位到立位时,腹腔内的脏器血流量减少,交感神经张
体位性蛋白尿症状
①无肾脏病病史及临床表现;
②无其它与肾脏病有关的全身性疾病;
③无高血压;
④无尿沉渣异常;
⑤肾功能正常;
⑥血生化及血清学检查正常;
⑦尿路X线检查正常;
⑧24小时尿蛋白一般小于lg,偶可达2-3g,但卧位12小时尿蛋白总量应小于75mg。
蛋白尿的含义
生理性蛋白尿是指由于机体内、外环境各种因素引起机体生理反应性增多所产生的尿蛋白,尿蛋白定性试验一般不超过+,定量《0.5g/24h,生理性蛋白尿常见于食高蛋白饮食后,精神激动、剧烈运动、长时间受寒、妊娠等,都可能出现暂性的蛋白尿。包括:
1、功能性蛋白尿指机体剧烈运动、发热、低温刺激、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等生理状态时,引起肾血管痉挛或充血等暂时性功能性的改变,而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导致暂时性、轻度的蛋白尿。
2、体位性蛋白尿也称为直立性蛋白尿,是指由于直立体位,使前突的脊柱压迫肾静脉,或因直立过久肾脏下移造成肾静脉扭曲继而肾静脉淤血,淋巴、血流循环受阻所引起的蛋白尿。特点是:卧位时,尿蛋白阴性,起床活动或站立过久后,尿蛋白阳性,平卧休息后,又为阴性,多见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