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如何预防暖气病
冬季如何预防暖气病
补水还需补充电解质
造成“暖气病”的最大原因就是空气干燥,人体水分丢失。至于解决之道,很多人觉得再简单不过了:不就是多喝水。不过你有没有发现,有时喝水不少却依然很渴?专家表示,远离暖气病,“补对水”很重要。
专家指出,人体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当环境温度过高时,人体为缓解高温,皮肤就会通过出汗来降低体温,而出汗除了丢失水分外,还会丢失大量的电解质。一旦感冒后,伴随发烧、流鼻涕等症状,则会再次造成人体内水分和电解质流失。短时间内人体可自我调节,但长此以往则会造成体内电解质紊乱失衡。
很多年轻白领会发现平时水没少喝,但仍觉得口渴,这是因为只补了水,身体流失的电解质却没有得到补充。据了解,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会蒸发掉约 1000毫升水分,其中经皮肤600~700毫升,经呼吸道300~400毫升。供暖后,室内干燥,人体会通过皮肤和呼吸等无感性蒸发形式流失更多的水 分。大量饮用纯水而不补充电解质的话,会导致电解质失衡,引起自发性的脱水,这就是越喝水越渴的原因。
因此要想预防“暖气病”,除了给外部环境加湿外,更重要的是给身体内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增强身体免疫力。对于健康成人而言,最简单补充电解质的方法是直接饮用含电解质的饮品。
经常通风及时加湿
外部环境相对封闭且干燥,加上体内环境干燥,是患上暖气病的重要因素。要想远离暖气病,当然也得从家居环境着手,从根源上解决“暖气病”。
雾霾天空气污染严重,很多家庭不再开窗通风,使暖气房内空气急速干燥,给病菌的滋生和传播提供“温床”。对此,专家提醒,采暖时应及时开窗通风,保持房间里空气的正常流通。在空气质量良好的情况下,家中应保证每天两次的开窗通风,上午8:00到10:00,下午4:00到5:00各一次,每次要超过半小时。
控制好居室温度、空气湿度也很关键。通常,室温在18℃至24℃之间、湿度50%至60%为宜。现在采取分户供暖,如果室内温度居高不下,可以关闭一组暖气的阀门。同时要定期清洁暖气片,保持室内卫生。
市民家中除了温度计外还应备有湿度计,室内湿度最好保持在60%左右。可以在暖气片上搭一条湿毛巾、在家中放几盆水增加室内湿度,还可以在家中养几盆绿萝、吊兰等植物,或使用加湿器来调节湿度。
小贴士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在补水的时候会加入一些盐分,其实为身体补水没那么简单。相比之下,最简单方便补充电解质的方法是直接饮用电解质饮料,其成分与人体汗液相近,能快速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而且其吸收速度比水更快,在体内贮留时间比水更长,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补水效果,非常适合在空调暖气房,或感冒发烧等易流失水分的日常生活中使用。
如防预防暖气病
1.暖气温度别太高:供暖后应注意室内温度不要太高,温度越高,空气越干燥,室内外温差也越大,越容易引起“暖气病”,建议将室内温度调到21-25℃为宜。
2.注意室内通风:因为怕暖气流失,很多家庭供暖期间长期门窗紧闭,空气不流通容易造成细菌滋生,因此一定要注意每天开窗通风。如果怕宝宝因此被冻到,可以选择中午温度较高时开窗,或不同房间轮流开窗。
3.提高室内空气湿度:有研究显示,在一定的湿度条件下,人体感觉最舒适,各种病菌也不易传播。而供暖期间室内空气干燥,因此我们应人为地增加空气湿度,可使用加湿器,但不建议整天一直开着,每天可开1-2小时,同时要注意定期清洁加湿器,以免滋生细菌。此外,还可在室内放一盆清水或挂上湿毛巾,水分自然蒸发可增加空气湿度,这也是最经济的加湿方法。
4.消灭卫生死角:温暖的环境下微生物会更活跃,因此供暖前应彻底打扫,消灭卫生死角,以免滋生病菌,供暖期间也应定期清洁、消毒。
5.进出室内注意增减衣物:供暖后房间里很温暖,但室外温度却很低,宝宝进出室内时一定要注意增减衣物,以免温差过大引起宝宝生病。
6.注意饮食多喝水:在干燥的环境中,身体容易丢失水分,因此在暖气房一定要注意多喝水,饮食宜清淡,注意避免辛辣、油炸、甜腻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如苹果、梨、香蕉、橘子等,这些水果水分充足,还有润肺生津、养阴润燥的功效,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7.多运动提高抵抗力:不要因为天气冷就让孩子躲在家里不动,在天气好的时候应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锻炼好身体才能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
5个方法让你在供暖后远离“暖气病”
1、一定要多喝水
无论家里有没有开暖气,冬季是一定要多喝水的。喝水可以弥补因为燥热而流失的水分,建议人们每天要少量多次喝水,这样补水的效果是最好的。另外,不喜欢喝白开水的朋友也可以泡点蜂蜜水,或者喝点鲜榨果汁,这样做也能起到补水的功效。
2、养点绿色植物
有些朋友会在家里养几盆绿色植物,看起来比较舒服,但其实这些绿色植物还能缓解空气干燥。绿萝、吊兰等常见盆栽可以调节室内空气湿度,它们还有吸附空气里的有害物质的作用,建议开暖气的家庭可在客厅、卧室摆放这些盆栽。
3、注意暖气的温度
供暖模式开启以后,有很多人会把室温调到26度,认为这个温度比较暖和,但其实冬季房间内的温度最好维持在18度-22度,此时室内湿度大概为50%-60%,这种情况下人们能有更好的舒适感,也不会因为干燥而感到呼吸难受。
4、每天开窗通风换气
在室外空气质量良好的情况下,无论你是否开了暖气都建议你每天开窗给室内通通风,这样做可以把室内不新鲜的空气排出,堆积了一段时间的细菌、病毒也会随着空气流动也不见。开窗通风换气不仅有预防暖气病的功效,还可以预防流感等其他常见病。
5、多到室外运动
有人觉得冬季室外空气较差,不适合老人、小孩外出运动,于是很多老年人跟小朋友都有过“猫冬”的习惯,但其实多到室外运动锻炼反而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有效预防暖气病。
暖气病怎么办
◆控制好室内温度和湿度
要想预防"暖气病",控制好居室温度、空气湿度最关键。通常,室温18℃至24℃之间最适宜,湿度50%至60%为宜。多开窗通风,最好早晚各开一次窗,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半小时。当空气湿度低于40%的时候,空气相对干燥,各种细菌繁殖速度会加快。
除了用加湿器、在床前摆盆水来加湿外,在室内多养些绿色植物,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在室内摆放植物时,最好选绿萝、吊兰,这些植物叶面蒸腾的水分比较多,既可以调节室内空气湿度,同时还有吸附空气当中有害气体的作用。
◆以动治"冻"
所谓以动治"冻",就是要多到户外参加体育锻炼,减少"暖气病"的发生。冬季体育锻炼时,应根据天气情况和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合理安排运动量。专家认为,老年人和孩子最容易得"暖气病",这部分人更不能"猫冬"。
◆多摄入湿润、温热的食物
要想预防"暖气病",首先就是要多喝水。根据一些研究表明,体内缺失水分,新陈代谢受阻,会加速衰老。老年人因排尿次数多,更需要饮水,每天需饮2000毫升的水。多吃水果,如苹果、梨、香蕉、橘子等。为了预防"暖气病",可以多吃一些湿润并具有温热性质的食品,如芝麻、萝卜、番茄、豆腐、银耳等,不吃或少吃辛辣食品,不饮或少饮酒。供暖季还会引起皮肤干燥,导致瘙痒症,因此洗澡时水温应在32摄氏度左右,不宜过多使用香皂。
暖气病补水还需补充电解质
造成“暖气病”的最大原因就是空气干燥,人体水分丢失。至于解决之道,很多人觉得再简单不过了:不就是多喝水。不过你有没有发现,有时喝水不少却依然很渴?专家表示,远离暖气病,“补对水”很重要。
人体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当环境温度过高时,人体为缓解高温,皮肤就会通过出汗来降低体温,而出汗除了丢失水分外,还会丢失大量的电解质。一旦感冒后,伴随发烧、流鼻涕等症状,则会再次造成人体内水分和电解质流失。短时间内人体可自我调节,但长此以往则会造成体内电解质紊乱失衡。
很多年轻白领会发现平时水没少喝,但仍觉得口渴,这是因为只补了水,身体流失的电解质却没有得到补充。据了解,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会蒸发掉约1000毫升水分,其中经皮肤600~700毫升,经呼吸道300~400毫升。供暖后,室内干燥,人体会通过皮肤和呼吸等无感性蒸发形式流失更多的水分。大量饮用纯水而不补充电解质的话,会导致电解质失衡,引起自发性的脱水,这就是越喝水越渴的原因。
因此要想预防“暖气病”,除了给外部环境加湿外,更重要的是给身体内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增强身体免疫力。对于健康成人而言,最简单补充电解质的方法是直接饮用含电解质的饮品。
暖气病危害
冬季人们往往把门窗长期紧闭,再加上暖气供暖会造成室内温度升高,空气流通不畅,十分干燥,引起免疫功能和抵抗力的下降,导致人们烦躁不安、鼻咽干燥、头晕眼花、软弱无力等,这些症状医学上称为“暖气病”。
暖气病五大危害
呼吸系统
嘴唇干裂、鼻咽干燥、干咳声嘶,都是“暖气病”引起的上呼吸道症状。通常,如果及时补水,这些症状都能得到缓解,但如果持续时间太长,使呼吸道黏膜分泌物减少,灰尘、细菌等附着在黏膜上,刺激喉部引发咳嗽,容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发生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有了暖气后,干燥温暖的室内无异于一个病菌的“温床”。研究表明,当空气湿度低于40%的时候,感冒病毒和其他能引发感染的细菌繁殖速度会加快,随着空气中的灰尘扩散引发疾病。
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推动全身的血液循环,暖气过热“抢走”人体的水分,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引起血压下降及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专家介绍,屋里暖气过热,和室外温差太大,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大、冠状动脉“不堪重负”,引发冠心病。同时,对肺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而言,“暖气病”引发的呼吸道感染很容易导致心慌、胸闷等症状。
泌尿系统
来了暖气后屋内太干,体内水分丢失多,如果又经常忘了喝水,要小心,尿量会越来越少。正常人尿量应该在每天1500—2000毫升左右,它能起到冲洗尿路、避免感染的作用,如果尿量过少,会增加患泌尿道感染和尿路结石的风险。
皮肤
冬季,人的皮肤本身就容易干燥、瘙痒,来了暖气后,室内温度较高,更会加速皮肤水分流失,使皮肤纤维失去韧性而导致断裂,从而形成无法恢复的皱纹。老年人皮肤瘙痒,不当抓挠还会造成湿疹。
眼睛
冬季户外风干物燥,如果回到室内又因为温度高造成机体缺水,会影响泪液的循环,造成干眼症。另外,眼结膜干燥极易增加患“红眼病”的风险。
供暖期常吃六种蒸熟水果可预防暖气病
热炖的柚子化痰降火助消化
柚子是秋季成熟的水果,因为它皮厚耐藏,等到冬春交替的时候来吃是理想的选择,柚子有“天然水果罐头”之称。它含有非常丰富的蛋白质、有机酸、维生素以及钙、磷、镁、钠等人体必需的元素。
柚子还具有健胃、理气化痰、润肺清肠、补血健脾等功效,能促进食欲、治疗消化不良等症,理气散结。可促进伤口愈合,对败血症等有良好的辅助疗效。
春季容易上火,柚子可以降火气、抑制口腔溃疡。一个人一天吃100~200克的柚子,是比较容易被人体吸收的。柚子味微酸,饭前1个小时吃可促进食欲。还可以选择热着吃,鲜柚留皮去核,加蜜糖,炖后食用。
带皮的苹果蒸吃止泻易消化
苹果蒸着吃,其中的果胶煮过以后,不仅能吸收细菌和毒素,而且还有收敛、止泻的功效,并且更易消化。将苹果带皮切成小片,放入小碗中,隔水蒸5分钟即可,稍稍冷却后,即可食用。
生吃橘子易上火 熟吃橘皮增食欲
橘子不但可以降低人体中的血脂和胆固醇,还能美容护肤。但是春季吃多了橘子容易上火,出现口舌生疮、口干舌燥、喉咙干痛和大便干结等症状。
而热橘子就是理想选择。首先将1~2个橘子洗干净,在40℃~50℃温水中浸泡约1分钟。然后将橘子擦干(至表皮完全无水分),放入微波炉内,热1~2分钟至微焦。这样橘子皮中的挥发油、橙皮甙、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就可以渗透到橘子里去,既达到了养生美容的效果,又不会上火。
橘皮含有挥发油成分,对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可以帮助消化液分泌,增加食欲,有和胃、健脾的功效。此外,橘子皮还有止咳、化痰、利湿的作用。
脾胃本就虚 红枣更要蒸着吃
红枣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P以及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果品中名列前茅,有“维生素王”之美称。国外的一项临床研究显示:连续吃大枣的病人,健康恢复比单纯吃维生素药剂快3倍以上。
但是蒸枣更容易消化,十分适合脾胃虚弱的人。对于气血亏虚、肝肾不足者,可以将大枣与枸杞、鸡蛋一起蒸。而普通人可以把红枣和山药一起炖服。将红枣对半切开,山药切丁;两者加凉水隔水蒸;水开后,慢火蒸20分钟即可。
读过以上专家介绍的内容,我们知道水果蒸着吃不仅更容易消化,而且食疗的效果也会加倍,建议平时身体比较虚弱的朋友在吃水果的时候最好是蒸着吃,以降低水果的寒性,并且还能对疾病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供暖期常吃几种蒸熟水果可预防暖气病
热炖的柚子化痰降火助消化
柚子是秋季成熟的水果,因为它皮厚耐藏,等到冬春交替的时候来吃是理想的选择,柚子有“天然水果罐头”之称。它含有非常丰富的蛋白质、有机酸、维生素以及钙、磷、镁、钠等人体必需的元素。
柚子还具有健胃、理气化痰、润肺清肠、补血健脾等功效,能促进食欲、治疗消化不良等症,理气散结。可促进伤口愈合,对败血症等有良好的辅助疗效。春季容易上火,柚子可以降火气、抑制口腔溃疡。一个人一天吃100~200克的柚子,是比较容易被人体吸收的。柚子味微酸,饭前1个小时吃可促进食欲。还可以选择热着吃,鲜柚留皮去核,加蜜糖,炖后食用。
带皮的苹果蒸吃止泻易消化
苹果蒸着吃,其中的果胶煮过以后,不仅能吸收细菌和毒素,而且还有收敛、止泻的功效,并且更易消化。将苹果带皮切成小片,放入小碗中,隔水蒸5分钟即可,稍稍冷却后,即可食用。
生吃橘子易上火熟吃橘皮增食欲
橘子不但可以降低人体中的血脂和胆固醇,还能美容护肤。但是春季吃多了橘子容易上火,出现口舌生疮、口干舌燥、喉咙干痛和大便干结等症状。
而热橘子就是理想选择。首先将1~2个橘子洗干净,在40℃~50℃温水中浸泡约1分钟。然后将橘子擦干(至表皮完全无水分),放入微波炉内,热1~2分钟至微焦。这样橘子皮中的挥发油、橙皮甙、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就可以渗透到橘子里去,既达到了养生美容的效果,又不会上火。橘皮含有挥发油成分,对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可以帮助消化液分泌,增加食欲,有和胃、健脾的功效。此外,橘子皮还有止咳、化痰、利湿的作用。
脾胃本就虚红枣更要蒸着吃
红枣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P以及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果品中名列前茅,有“维生素王”之美称。国外的一项临床研究显示:连续吃大枣的病人,健康恢复比单纯吃维生素药剂快3倍以上。
但是蒸枣更容易消化,十分适合脾胃虚弱的人。对于气血亏虚、肝肾不足者,可以将大枣与枸杞、鸡蛋一起蒸。而普通人可以把红枣和山药一起炖服。将红枣对半切开,山药切丁;两者加凉水隔水蒸;水开后,慢火蒸20分钟即可。读过以上专家介绍的内容,我们知道水果蒸着吃不仅更容易消化,而且食疗的效果也会加倍,建议平时身体比较虚弱的朋友在吃水果的时候最好是蒸着吃,以降低水果的寒性,并且还能对疾病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