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孩子是不是患上哮喘呢
如何判断孩子是不是患上哮喘呢
怎么判断孩子是不是得了哮喘?儿童性哮喘常见的诊断标准如下:
1.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
⑴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
⑵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后15min第一秒用力呼气量 (FEV1)增加≥12%或②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人)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后,FEV1增加≥12%;
⑶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
怎么判断孩子是不是得了哮喘?专家提醒家长朋友们:符合第1~4条或第4、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一旦发现孩子得了哮喘,就要及早采取治疗手段,以免耽误时间,延误病情,给患儿的身体带来更大的负担。
如何判断孩子患上多动症呢
其实儿童多动并不等于多动症,儿童好动是天性,婴儿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通过视、听、触、摸等感觉器官来感知、认识世界,儿童是通过模仿、玩耍、游戏、甚至争吵来增进自我意识和心理防御机制的发展和成熟。
多动症是指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最常见的儿童时期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多动症主要特征为:在认知参与的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注意缺乏持久性,活动量多且经常变换内容,冲动行为,唐突、不顾后果、容易分心为主要特征。通常起病于6岁以前,学龄期症状明显,随年龄增大逐步好转,部分病例可延续到成年。智力可以正常或接近正常,常伴有学习困难,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价低下,男孩数倍于女孩。
根据国际诊断标准,多动症儿童必须具有注意涣散、冲动任性、活动过多等几个特征。
1注意涣散
至少具备下列之中的3项:1、做事往往有始无终。2.上课常常不听讲。3、注意力容易随境转移。4、很难集中思想做功课和从事其他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情况。5、很难坚持做某一种游戏或玩耍。
2冲动任性
至少具备下列之中的3项:1、往往想到什么就做什么。2.过于频繁地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3、不能有条不紊地做事情。4、需要他人予以督促照料。5、常在教室里突然大声叫喊。6、在游戏或集体活动中不能耐心地等待轮换。
3活动过多
至少具备下列之中的2项:1、坐立不安。2、经常奔跑。3、难于呆在教室座位上。5、终日忙忙碌碌,没完没了。
4其他还有:7岁以前开始出现多动现象;至少持续6个月以上。
在应用上述诊断标准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在允许活动的场合,如下课时、放学后,不管孩子的活动多么厉害,也无诊断意义。只有在不该活动的场合,如上课、做作业时,他仍约束不住,始终动个不停,才有诊断意义。
第二,如只有活动过度,而无注意力涣散,不能诊断为多动症。但若注意力涣散明显,虽无活动过度,亦应考虑有多动症的可能。此属所谓“不伴多动的多动症”。美国从1979年起,根据多动症最为常见和突出的症状是注意力集中困难,已把“多动症”改称为“注意缺陷症”,并分为“注意缺陷伴多动”及“注意缺陷不伴多动”两种,后者即谓的“不伴多动的多动症”。
一岁前婴儿接触细菌可增强免疫力
据报道,科学家们历时3年,通过对467名新生儿的健康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后研究发现,婴儿在出生一年内若接触啮齿类动物如蟑螂、猫咪等细菌,患上过敏、哮喘等疾病的几率将大大减少。
早期的研究结果指出,在农场长大的孩子患过敏和哮喘的比例很低,这便是因为他们能够时常接触到农场土壤中的微生物。与此同时,另一些研究则发现,身处城市中心的居住着患上哮喘病的风险不断攀升。
事实上,只有在婴儿一岁之前,当他们首次接接触到过敏源和细菌时,其具有的防疫效果才较为明显。因为正是在这一年里,婴儿的免疫系统正不断地形成。这种接触细菌的时机十分关键,而且过敏源和细菌在激发和训练免疫系统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运转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过敏怎么办 过敏性咳嗽或哮喘
当家长发现孩子的咳嗽呈现下列特点时,要意识到孩子可能患有“过敏性咳嗽”:
1、每次感冒气管炎咳嗽时间超过3周。
2、咳嗽以夜间为主。
3、运动后咳嗽明显加重。带孩子就医时,要将这些病史提供给医生,以利于医生判断病情。
与过敏性咳嗽相比,哮喘有类似的发病原因及机体状况。但二者的症状表现不尽相同。哮喘发作不仅伴有频繁的咳嗽,同时还伴喘鸣,严重的可以出现呼吸困难甚至有生命危险。
当孩子既往春季或秋季有咳喘发作,一开春又出现比较明显的咳嗽甚至喘,要考虑是过敏性咳嗽或哮喘,需要就诊由医生判断病情并治疗。
既往有咳喘的孩子尽量不去鲜花比较多的地方,尽量不带孩子赏花踏青。如需要去,要带口罩。
春天发生的哮喘以过敏因素诱发的比较多见,口服抗过敏药物效果会比较好。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孩子有咳喘病史,既往曾经雾化,雾化效果好,家中有雾化器及药物,如孩子突发咳喘,可尽快让孩子雾化吸入药物。
如何判断孩子患肠套叠
判断孩子患肠套叠可以通过B超和X线下空气灌肠来判断。肠套叠的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哭闹或腹痛,呕吐,血便,腹部包块。可做B超或X线下空气灌肠确诊。
湿疹的诊断
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非常普遍,孩子是父母心中的宝贝,孩子生病家长心疼,一些家长因为工作繁忙,并不能及时的判断出孩子患上了湿疹,那么究竟该怎样判断孩子患上湿疹了呢?下面就来看看诊断标准吧:
婴儿湿疹是婴儿比较常见的一种皮肤病。2岁以下的宝宝容易患湿疹,多发于宝宝的脸部。湿疹也会导致宝宝患中耳炎,使宝宝经常挠耳朵,烦躁不安,经常哭闹,那么怎样判断宝宝患了湿疹呢?
婴儿湿疹的诊断依据
1、 多发于出生后1-3个月的婴儿。
2、 好发于颜面,尤以双颊或额部多见,也可发于颈、肩胛、躯干及四肢。
3、 皮损为红斑、丘疹、丘疱疹,可融合成片。表面有糜烂、渗液或黄色痂皮,境界不清,亦有干燥浅红斑及丘疹,表面有少许糠秕样鳞屑。
4、 自觉剧痒,患儿常搔抓、烦躁哭闹。
以上就是对“判断婴儿湿疹”的阐述,希望对父母们有所帮助。如发现宝宝患了湿疹,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湿疹的发生。
上述内容介绍了湿疹的诊断依据,朋友们现在应该了解怎样诊断湿疹了吧,希望有孩子的家庭,父母能够注意这些依据,从而让孩子远离湿疹。希望我们的家长在生活中启到监督的作用,这样我们才能够保证孩子的健康,让孩子健康生活。
儿童哮喘先找过敏源
控制儿童哮喘应先找出过敏原
儿童哮喘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孩子自身存在过敏体质,与接触过敏原有关;二是由病毒等感染诱发。要想有效控制孩子哮喘反复发作,最好的办法除了依从医生指导治疗外,最重要的是避免接触过敏原。诱发儿童哮喘的过敏物质有很多种,通过长期的临床统计,我们发现厦门的儿童哮喘患者70%以上是由屋尘螨引起的,所以家庭居室的除尘、除螨非常重要。目前我们医院可以做14种空气过敏原的鉴定,您不妨给孩子做一下,以便找出确切的过敏原。
儿童早期哮喘多数会在学龄期消失
儿童喘息主要分三类:早期一过性喘息。多见于早产或父母吸烟者,喘息主要是由于环境因素导致肺的发育延迟所致,年龄的增长使肺的发育逐渐成熟,大多数患儿在生后3岁之内喘息逐渐消失。第二种持续性喘息这些儿童有典型的与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相关的反复喘息,本人无过敏体质,无家族过敏性疾病史。喘息症状—般持续至学龄期。第三种迟发性喘息/哮喘。这些儿童哮喘症状常持续到学龄期乃至成人期,他们有典型的过敏症背景,常常伴有湿疹,气道有典型的哮喘病理特征。这类患者如果在童年期进行正规治疗、管理,一般在青春期也可以治愈。
有过敏性鼻炎的孩子三分之一有哮喘
孩子是否发生哮喘,医生一般要回顾既往病史,然后根据患儿发病情况及肺功能情况进行评估、判断,划分为间歇、轻度、中度、重度四个级别。如果确定为间歇发作,用缓解症状的药物就可以了;如果确定为轻度持续以上级别的,除了要进行临床控制外,还必须进行规范地、长期地使用抑制哮喘气道炎症药物控制。
过敏性鼻炎是哮喘的高危因素,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哮喘儿童中有70%—80%同时患有过敏性鼻炎,而患有过敏性鼻炎的儿童中约30%—40%合并哮喘。从你孩子的目前的情况看,基本可以确定为是哮喘,但属于间歇发作,发作时可采用雾化治疗,缓解症状就可以了,平时需注意过敏原及诱发因素的预防。
切莫擅自给哮喘患儿停药
哮喘的长期控制治疗是治疗哮喘的关键。哮喘患儿药物是否减量或停用,应视孩子病情的控制情况由医生酌情判断,定期三到六个月到哮喘专科门诊随访。
有不少家长,当孩子哮喘急性发作时,由于症状严重,比较重视,依从性好;当哮喘发作缓解后,由于症状消失,患儿活动正常,部分家长容易忽视并低估患儿的病情,或自动提前减低药量或自动停药,依从性不好,往往使哮喘治疗失控,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小儿哮喘易误诊切莫乱用抗生素
我国儿童哮喘发病率已达2%,较10年前增加了一倍。然而患儿中有50%发病3年后才得以诊断,被诊断的患儿中,只有5%得到了正规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在诊治上较成人有其特殊性,极易误诊。如“咳嗽变异性哮喘”仅表现为长期咳嗽,反复咳嗽超过1个月,夜间和清晨或运动后加重,而无喘息发作,因此常常被误诊为“支气管炎”等疾病,进而反复使用抗生素治疗,不见好转。
其实,小儿哮喘的本质是气道高反应性,而气道反应性的基础是气道的非感染性慢性炎症。因此,长期的非抗生素抗炎治疗是治疗哮喘的关键。您最好尽快到正规医院请哮喘专科医生给孩子重新进行诊断,以免造成误诊。
激素治疗一般不会影响孩子生长发育
激素治疗的副作用一直是哮喘患儿家长最关注的问题。有部分患儿家长甚至担心激素会影响孩子发育,对激素治疗有抵触情绪。但从临床上来说,激素治疗是规范化治疗哮喘的必需药物。急性发作期的哮喘患儿运用激素可以有效地控制患儿的喘息症状,而缓解期运用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可以直接作用于气道,局部抗炎,是长期控制哮喘的首选药物,且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完全不同于口服激素,全身副反应轻微,只要在哮喘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一般不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
准妈妈孕期不宜饮用低脂酸奶
喝酸奶本身是一种非常好的习惯,酸奶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有助于消化吸收,是日常绝佳的饮品。而孕妇常喝酸奶也能够起到调节身体机能和促进食欲的功效。不过酸奶分为很多种不同的种类,一些孕妇因为担心孕期体重增加太多而导致产后减肥困难,所以会选择饮用低脂酸奶。这种做法是否正确呢?可能大多数的孕妇根本呢就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那么让我来告诉你,孕妇不应该经常饮用低脂酸奶,因为孕妇常喝低脂酸奶会导致宝宝出生后患上哮喘。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如果孕妇在孕期喝低脂酸奶,她们所生孩子长大后患哮喘和花粉热的风险就会增加。研究人员说,这可能是因为低脂酸奶中缺乏保护性脂肪酸。
与不喝低脂酸奶孕妇所生的孩子相比,每天搭配水果食用低脂酸奶一次的孕妇,所生孩子7岁时患哮喘的几率要高1.6倍。研究还发现,喝低脂酸奶孕妇所生的孩子患过敏性鼻炎(花粉热)、出现气喘症状的几率也较高。不过,怀孕期间喝牛奶不仅与孩子发生哮喘风险的增加无关,还有助于延缓哮喘的发展。
哮喘可以算的上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疾病了。而导致小儿哮喘的原因很多,其中孕期准妈妈们的饮食就是一个关键因素。那么为什么喝低脂酸奶就会增加宝宝出生后患上哮喘的风险呢?这看似不相关的两个事情到底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呢?其实道理很简单,由于低脂酸奶之中缺乏保护性脂肪酸,所以宝宝就更容易因为过敏而诱发哮喘。可见,孕期营养饮食是一个非常严密的事情,任何一个小问题想不到,都可能给孩子造成终身的遗憾,所以准妈妈一定要好好安排自己的孕期饮食。
如何避免小儿哮喘发作
预防小儿哮喘发作,一定要注意患儿的保暖,一旦孩子受寒或患上了感冒,哮喘就极有可能发作。秋冬季节要尽量给孩子多穿衣,夏天炎热时也不能让孩子对着空调直吹。
其次,要避免孩子接触过敏原,孩子患上哮喘之后家长应给孩子做过敏原测试,了解孩子的过敏原。在花粉、粉尘传播严重的季节到来前,可先进行脱敏治疗,同时让孩子远离过敏原。
孩子的饮食也要多加注意,患有哮喘的孩子日常饮食应以清淡、有营养为主,多吃补气益肺的食物,如山药、紫菜、银耳等。日常进食要避免食物中的过敏原,避食辛辣、刺激食物。
最后,要多安慰孩子,让其树立抗病信心,不要激动或焦虑,才能减少发作。平时带患儿进行一些轻缓的运动,增强其体质。
孕妇应该禁止食用低脂酸奶
低脂酸奶是很多女性的最爱,既美味又不容易发胖。不过,孕妇并不适合饮用低脂酸奶,因为,常喝低脂酸奶的孕妇所生出的宝宝容易患上哮喘。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如果孕妇在孕期喝低脂酸奶,她们所生孩子长大后患哮喘和花粉热的风险就会增加。研究人员说,这可能是因为低脂酸奶中缺乏保护性脂肪酸。
与不喝低脂酸奶孕妇所生的孩子相比,每天搭配水果食用低脂酸奶一次的孕妇,所生孩子7岁时患哮喘的几率要高1.6倍。研究还发现,喝低脂酸奶孕妇所生的孩子患过敏性鼻炎(花粉热)、出现气喘症状的几率也较高。不过,怀孕期间喝牛奶不仅与孩子发生哮喘风险的增加无关,还有助于延缓哮喘的发展。
低脂酸奶中由于缺乏保护性的脂肪酸,所以容易使肚子里面的宝宝在出生后患上哮喘,所以,低脂酸奶应该列入孕妇禁食的食品之列。
预防幼儿咳嗽要注意什么
孩子出生后经常莫名其妙地咳嗽,并且时常流鼻涕,但也不是感冒发烧,因为体温很正常,睡觉时也有时咳嗽,我们怕孩子患上哮喘之类的病,赶紧去了我们省城的大医院看了医生,检查是孩子在自行清理呼吸道,但也要注意,否则很容易转变成哮喘,现跟大家分享一下预防幼儿咳嗽要注意什么。
1一是给孩子多喝水,多吃水果,因为咳嗽时产生的急速气流会带走呼吸道黏膜上的水分,造成缺水,尤其在秋冬季节这种情况会更加明显,一定要加以预防。
2二是平时尽量不要给孩子吃酸、辣、冷等刺激性食物,而要让孩子多食用新鲜蔬菜如青菜、胡萝卜、西红柿等,给他们提供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使机体代谢功能增强而减少咳嗽。
3三是平时要注意保暖,如果孩子生病,最好不要洗澡,因为洗澡会使人体血液循环加快,从而增加咽喉分泌物的产生,更容易引起咳嗽;并且要注意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烟尘刺激孩子的呼吸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