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痛风的治疗关键是降尿酸

痛风的治疗关键是降尿酸

从富贵病到文明病的转变

痛风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疾病,在古代好发于帝王将相和达官显贵。

圣罗马皇帝查尔斯五世和儿子西班牙菲利普二世均患痛风,并致残;法国和英国有多位皇帝患痛风,如著名的麦狄西家族中有两位皇帝因严重痛风不能执政或继位数年就死于痛风;元世祖忽必烈晚年因饮酒过量而饱受痛风之苦;

此外,还有一众近现代名人,如培根、达尔文、马丁路德、牛顿、富兰克林等等,都是苦逼的痛风患者。

对痛风的研究也因疾病的历史悠久而经历了一个久远的过程,在中国:

1.“痛风”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医学典籍,因其疼痛来得快如阵风,故此得名。

2.又称“痛痹”,明朝虞抟所著《医学正传》云:“夫古之所谓痛痹者,即今之痛风也”。

3.还有一些书籍谓之“白虎历节风”,以其走痛于四肢骨节,如虎咬之状,而以其名名之耳。

在国外:

1.西元前2640年,埃及人身上已经发现有痛风引起的的大拇趾关节病变;公元前5世纪,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就有关于痛风临床表现的记载;西元3世纪,罗马医师盖伦首次描述痛风石(尿酸盐)。

2.人类在11世纪用Guta这一拉丁词来表示痛风,为一滴之意。到13世纪时,Guta衍生为Gout,并一直使用至今。

3.1679年,荷兰的Leeuwenhoek用显微镜首次观察到尿酸钠的棒状结晶,但成分不清;1776年,瑞典化学家Scheele发现了尿酸;1797年,英国化学家Wollaston分析出尿酸钠盐,并尝试解释痛风和尿酸的关系;到了1848年,英国的Garrod医师测出了血液中尿酸的存在。

4.1899年,德国的Freudweiler证实注射尿酸钠结晶会引起急性关节炎;1907年,同是德国的Emil Fischer提出嘌呤的完整代谢途径;1929年,Thannhause提出尿酸的排泄理论。

5.1949年,Benedict和Sorenson用放射性物质研究体内尿酸的产生与排泄量及每日周转量;1961年,McCarty和Hollander使用偏振光显微镜直接观察到痛风石中的尿酸钠盐结晶。

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迁,痛风早已不再是富人的专利。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它已逐渐成为常见的“文明病”。

高尿酸血症并不都发展为痛风

几百年来,虽然学界对痛风的理论认知越来越深刻,但对临床具体病例的处理却不是那么简单。要搞清楚痛风是什么,首先要搞懂一个概念,就是高尿酸血症(Hyperuricimia,HUA)。

高尿酸血症的判断指标是,37℃时血清中尿酸含量——男性超过416 μmol/L(7.0mg/dl);女性超过357 μmol/L(6. 0mg/dl)。

当高尿酸血症持续,在多种因素影响下,过饱和状态的单水尿酸钠(MSU)微小结晶析出,沉淀于关节内、关节周围、皮下、肾脏等部位时,就会引发急、慢性炎症和组织损伤,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

高尿酸血症最常引起的几类疾病有: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及慢性关节炎、肾脏病变(包括:慢性尿酸盐肾病、急性尿酸性肾病、泌尿系统尿酸性结石等)。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出现症状。目前的研究显示,痛风与高尿酸血症还存在如下关系:

1.5%-18.8%高尿酸血症发展为痛风;

2.1%痛风患者血尿酸始终不高;

3.1/3急性发作时血尿酸不高;

4.高尿酸血症既不能确诊也不能排除痛风;

痛风性关节炎的受累关节主要包括:跖趾关节、足背、踝、足跟、膝、腕、指、肘等,其临床特点是:发作急、快、重、单一、不对称;受累关节以第一跖趾多见;数日可自行缓解;反复发作,间期正常。

安全合理使用降尿酸药物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因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分为不同的流程:

1.如果是痛风初次发作则只需生活指导;

2.如果痛风复发或有痛风结节则需药物治疗;

3.患者无痛风发作,但有家族史或伴发病,且血清尿酸值处于7-8mg/dl范围中,则只需生活指导;

4.患者无痛风发作,但有家族史或伴发病,且血清尿酸值在8mg/dl以上,则需要药物治疗;

5.患者痛风发作,但无家族史和伴发病,且血清尿酸值处于7-9mg/dl范围中,则只需生活指导;

6.患者痛风发作,但无家族史和伴发病,且血清尿酸值9mg/dl以上,则需要药物治疗。

而痛风的治疗则要以疾病分期为准。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治疗方面,史旭华介绍,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秋水仙碱(colchicine)及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比较常用。药物使用原则是,及早、足量使用,症状缓解后减停。

同时,他也强调了两个用药重点:首先,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同时具有抗炎症和降尿酸的作用。其次,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发作时,降尿酸药物不仅没有抗炎止痛作用,还会使血尿酸下降过快,促使关节内痛风石表面溶解,形成不溶性结晶而加重炎症反应。因此,AGA急性发作时,禁用降尿酸药(已服用者出现急性发作时不需停药)。

痛风发作间歇期及慢性期的治疗则主要是以调整生活方式为主的降尿酸治疗。但在开始降尿酸治疗的同时,也需预防性使用小剂量秋水仙碱或非甾体抗炎药,其最小有效剂量为1-6个月。

史旭华介绍,在痛风的治疗过程中,安全合理使用降尿酸药物十分重要。对降尿酸药的使用需在急性发作平熄后,患者可能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降尿酸药,在服用过程中,需要监测不良反应。

史旭华还建议痛风患者避免应用使血尿酸升高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2g/d)、利尿剂、环孢素、他克莫司、尼古丁、酒精、左旋多巴、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

痛风患者适宜使用的降压药物是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如科索亚、海捷亚、代文等。它们不仅能降压,还有抑制肾小管尿酸重吸收的作用,从而在降血压的同时降低血尿酸,是痛风伴高血压患者首选的降压药物。

痛风患者不宜使用的降压药物包括:

1.噻嗪类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噻)、利尿酸、速尿、氨苯蝶啶、安体舒通等,它们都可能降低尿酸的排泄;

2.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可使肾血流量减少,不利于尿酸的排泄;

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等口服后,约40%患者出现血尿酸轻至中度升高,老年患者血尿酸升高的发生率可达70%以上。

有患者担心服用药物的副作用,史旭华说,药物确实都有副作用,但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对机体造成的损伤远甚于药物的副作用。痛风患者如果不使用药物,疼痛在短时间内将难以缓解,并发症也将不可避免地发生。

降尿酸药物知识科普:

第一类,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分为:嘌呤类,如别嘌呤、奥昔嘌醇;非嘌呤类,如非布司他。

别嘌呤醇的用法:初始量50mg qd,每周可递增50-100mg,一日200-300mg,分2-3次服用,一日<600mg。

别嘌呤醇的使用注意事项:

1.Ccr<60ml/min,推荐剂量50-100mg/日,Ccr<15ml/min禁用。

2.常见的不良反应:过敏、重度过敏者(迟发型血管炎、剥脱性皮炎)常致死,禁用。

3.严重肝功能不全和明显血细胞低下者禁用。

第二类,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分为:促尿酸肾脏排泄药,如苯溴马隆、丙磺舒、苯磺唑酮;促尿酸肠道排泄药,如活性炭类的吸附剂。

苯溴马隆的用法:起始量50mg qd,1-3周后根据血尿酸调量至50-100mg/d。肾功能不全时(内生肌酐清除率Ccr<60ml/min)推荐剂量为50mg qd。

苯溴马隆注意事项:

1.应用时须碱化尿液,尿PH值在6.2-6.9,每日饮水>1500ml。

2.监测肝肾功能。

3.有尿酸结石的患者属于相对禁忌证。

4.抑制近端肾小管对尿酸盐的重吸收,Ccr小于30ml/min时无效,尿尿酸大于600mmol/d时不宜使用。

第三类,促进尿酸分解的药物:尿酸氧化酶。

玉米须治好了我的痛风 同时服用药物降尿酸

痛风的患者主要治疗目的就是要降尿酸,如光喝玉米须水来治疗痛风,其治疗效果不仅缓慢,效果也不大明显,最好就医诊治,搭配一些药物服用治疗痛风,再加上按时按量的喝玉米须水等辅助治疗方法,痛风治疗效果更佳。

患上痛风能喝白酒吗

痛风是一种叫嘌呤的物质代谢紊乱引起的。“成功人士”工作压力大,应酬多;喜欢美食豪饮,动辄甲鱼海鲜、大鱼大肉,还常常一喝酒就喝到深更半夜。正是这种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导致了痛风的发作。

误区一:喝啤酒容易痛风,喝白酒没事。其实不管白酒还是啤酒,主要成分都是乙醇,只是乙醇含量多少的差别。而乙醇会延缓尿酸排泄,导致尿酸堆积,诱发痛风。

误区二:痛风发作时尿酸一定增高。约有30%的痛风病人血尿酸值是在正常范围之内的。痛风发作时即使尿酸在正常范围,也要按痛风发作处理。做出正确的判断需要一定的临床经验。同样,血中尿酸过高的人,有关节疼痛也不一定就是痛风。

误区三:痛风发作立即使用降尿酸药。痛风发作时用降尿酸药,血尿酸水平会迅速降低,以致关节内外尿酸水平悬殊,关节炎反而加重。正确的做法是急性期给予一般性处理,如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局部冷敷、大量饮水、应用秋水仙素和消炎痛或布洛芬等。痛风的间歇期再系统地应用降尿酸药。

误区四:痛风石只要服药就能清除。痛风石是溶解不了的。关键是控制通风的发病,不让痛风石继续长大,如果大到影响关节功能就只能手术摘除。对于反复发作的、顽固肿痛的痛风石,可采取针刀镜下微创清理冲洗术,可以较彻底地清除关节及其周围的尿酸盐结晶,减少或阻止痛风的再次发作。

酒本身就是痛风的重要致病因素,如果在患病之后经常喝白酒的话,很容易加重患者的病情,建议患者最好是不要喝白酒。另外,由于痛风相当难治疗,建议患者要对平时的注意事项有系统性的了解,做好保健工作,避免出现加重病情的情况。

痛风患者的用药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急性发作时用大量抗生素。

青霉素等抗生素对痛风急性发作不但无效,而且可加剧病情,延迟缓解。因为注人体内的抗生素大多由肾脏排泄而被清除,这与痛风的罪魁祸首——尿酸的肾脏排泄殊途同归。肾脏负担加重,从而加剧病情。

误区二:急性发作时单用降尿酸药治疗。

痛风是慢性病,多数病人长期服用别嘌呤醇等降尿酸药物。有些痛风病人在急性发作时盲目加大降尿酸药物剂量,以期终止发作,避免疼痛,结果却适得其反。痛风利仙和别嘌呤醇属抗痛风药。前者可增加尿酸的肾排泄,后者可抑制尿酸的形成。其共同作用可降低血中尿酸的浓度,纠正高尿酸血症。预防痛风石、肾结石、痛风肾等痛风慢性病变的发生,故主要适用于慢性期痛风。但降尿酸药并无消炎止痛的作用,非但不能解除病人的剧痛,对终止急性发作也无效。急性发作时单独应用,血尿酸可进一步升高,引起转移性痛风发作,病情会因此加重。

误区三: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

为消除急性炎症反应,解除疼痛,一些痛风急性发作病人常会服用消炎痛等非甾体抗炎药。但此类药既不影响尿酸代谢,也不增加尿酸排泄,属于对症治疗,并非对因治疗。且此类药物副作用较多,除严重胃肠道反应外,还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因此,一巳急性发作过后,应快速减药,短期内停药。

误区四:一旦尿酸增高就服降尿酸药。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生化标志,但并非痛风的同义词。临床上仪5%—12%的高尿酸血症会发展为痛风,对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不一定需要长期降尿酸药物治疗,因为降尿酸药物都有副作用。高尿酸血症病人需定期随访和复查。如有明显的痛风家族史,尿酸增高得非常明显,或者已出现临床症状者可考虑药物治疗。即便已有一两次痛风急性发作,也不一定马上就需要药物控制。一般认为每年有两次以上发作,或有痛风石、肾损害表现,或经饮食控制血尿酸仍显着升高者方需要用药控制。

误区五:肾损害者仍继续使用排尿酸药。

痛风利仙虽为特效降尿酸药,但毕竟还届排尿酸之列,与丙磺舒一样,均通过肾脏促排,使尿中尿酸增加而达到降低血尿酸的目的。一方面,尿中尿酸增加可诱发尿酸性肾结石,这对痛风病人不利。另一方面:如痛风已发展到有肾损害的地步,利用外力来促排,收效也甚微。因此,痛风利仙仅适用于血尿酸增高、肾功能尚好的病人。对于年龄大于60岁、有可疑尿路结石者也应慎用。

大概的给大家讲解了一下通风治疗的一下痛风治疗当中非常容易出现的误区,我想大家也都知道了,早发现早治疗是早日恢复的关键,所以大家不能够忽视,并且听从安排合理用药,这样才能够尽快恢复健康。

痛风误区知多少

误区一:喝啤酒容易痛风,喝白酒没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内分泌三病房主任闫爽教授告诉记者,其实不管白酒还是啤酒,主要成分都是乙醇,只是乙醇含量多少的差别。而乙醇会延缓尿酸排泄,导致尿酸堆积,诱发痛风。

误区二:痛风发作时尿酸一定增高。闫爽主任强调,约有30%的痛风病人血尿酸值是在正常范围之内的。痛风发作时即使尿酸在正常范围,也要按痛风发作处理。做出正确的判断需要一定的临床经验。同样,血中尿酸过高的人,有关节疼痛也不一定就是痛风。

误区三:痛风发作立即使用降尿酸药。中华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委员成志锋教授告诉记者,痛风发作时用降尿酸药,血尿酸水平会迅速降低,以致关节内外尿酸水平悬殊,关节炎反而加重。正确的做法是急性期给予一般性处理,如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局部冷敷、大量饮水、应用秋水仙素和消炎痛或布洛芬等。痛风的间歇期再系统地应用降尿酸药。

误区四:痛风石只要服药就能清除。成志锋教授介绍,痛风石是溶解不了的。关键是控制通风的发病,不让痛风石继续长大,如果大到影响关节功能就只能手术摘除。对于反复发作的、顽固肿痛的痛风石,可采取针刀镜下微创清理冲洗术,可以较彻底地清除关节及其周围的尿酸盐结晶,减少或阻止痛风的再次发作。

如何预防痛风

对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预防痛风发作以非药物治疗为主,主要包括饮食控制和戒酒,避免用使血尿酸升高的药物如利尿剂、小剂量阿司匹林、复方降压片、吡嗪酰胺、硝苯地平和普萘洛尔等。饮食控制后血尿酸仍高于9mg/dl时,可用降尿酸药。对于已发生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间歇期患者,应预防痛风的再次发作,关键是通过饮食和药物治疗使血尿酸水平控制达标,此外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或损伤,控制体重,多饮水,长期碱化尿液等。

什么是顽固性痛风

顽固性痛风又称难治性痛风,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数年后所造成 的,多表现为慢性、多发性、破坏性关节炎伴痛风石形成和(或)尿酸性肾结 石。这类患者随痛风患病率的增高和发病低龄化而不断增多,且病情较重,对现 有药物疗效差或不耐受,治疗难度大,故如何有效治疗是风湿病医师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患病率逐年增加,而难治性痛风者也随之增 多。难治性痛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难以达标,关节炎反复发作而对常规镇痛药疗效 不佳,多伴痛风石形成、关节畸形、肾功不全、高血压病、糖尿病及冠心病等,给 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难治性痛风治疗较为困难,控 制尿酸越早达标,越持续达标,则预后越好,尿酸持续达标是难治性痛风治疗的关 键。值得注意的是,在难治性痛风降尿酸治疗早期,需预防痛风的急性发作。一方 面,对于首次用降尿酸药者,应从小剂量逐步递增剂量;另一方面,可用小剂量秋 水仙碱(〇.5MG,一日3次)或非留体消炎药来预防急性发作,无效者可用生物制 剂包括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

痛风反复发作是怎么回事呢

痛风发作的主要原因是在持续高尿酸水平基础上存在诱发因素如过多劳累、熬夜和饮酒等,另外,尿酸的剧烈波动也诱发痛风发作。很多痛风病人认为,服镇痛药和降尿酸药后疼痛不发作了,就不用再服降尿酸药了,其实痛风不发作不意味就好了,治疗的关键是使血尿酸水平控制在正常值以下,故应定期查血尿酸值,最好1个月检查一次,这样的话就可以根据血尿酸水平来调节用药。

痛风患者要怎么做

1、限制每日总热能,痛风病人要痛风治疗就应该控制体重,每日总热量应比正常人减少10%~15%,不可过多吃零食,也不可每餐吃得过多、过饱。但热能应该逐渐减少,过度减重会引起酮症酸中毒,从而诱发痛风的急性发作,反而不利于痛风治疗。病情较重时应以植物蛋白为主,碳水化合物应是能量的主要来源。

2、以碱性食物为主,尿酸在碱性环境中容易溶解,所以应多食用蔬菜、水果、坚果、牛奶等碱性食物。急性发作期每日可食用蔬菜1~1。5公斤,或者水果适量。可采用周期性植物性饮食,如黄瓜日、西瓜日、苹果日等,每周2次间隔3天。还应增加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摄入,大量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C能促进组织内淤积的尿酸盐溶解。这些也是比较有效的痛风治疗的招数。

3、促进血液循环,经常洗热水浴或用热水泡脚,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尿酸排泄也是可以痛风治疗的。

4、勤饮水绝不沾酒,充足的水分有利于尿酸的排出,建议每日饮水3000毫升以上,还要注意夜间的补水,这也是痛风治疗的招数之一。酒精会使肾脏排泄尿酸的能力降低,啤酒还含有大量的嘌呤,要绝对禁用。还要禁用能使神经兴奋的其他食物,如浓茶、咖啡及辛辣性调味品。

5、若是患上痛风,首先就应该限制嘌呤摄入量,每日应控制在150毫克以下。急性发作期的2~3天内选用嘌呤含量很少或者不含嘌呤的食物,禁用含嘌呤极高的食物。慢性期每周至少两天完全选用嘌呤含量很少的或者不含嘌呤的食物,其余几天可选用低嘌呤膳食。

痛风不严重还需要降尿酸吗

痛风患者不痛也要降尿酸

急性痛风发作快,恰当治疗后缓解得也快,再加上30岁~40岁的年龄正是不少人的事业搏杀期,导致不少人“痛的时候就治,不痛的时候就不管”。但这种“看似有效率的治疗策略”,实际上是痛风治疗的误区。

这是因为,痛风急性期和缓解期的治疗重点不同,用药也完全不一样。对于痛风急性发作的患者,治疗目的是缓解关节的红肿热痛,医生此时一般不会让病人服用降尿酸药物,倒是一些患者平时不注意,到发作了才吃几粒降尿酸药,殊不知这样做不仅不能控制症状,反而会使关节疼得更厉害,因为短时间内尿酸水平大幅度波动会诱发、加剧痛风的急性发作。

而对于疼痛“暂歇”的患者,治疗的重点就转到了降尿酸。如果以为痛风发作时治疗就等于治了高尿酸,那就错了,只在痛风急性发作时看病,其实根本没有起到降尿酸的效果,这样一来,尿酸水平长期居高不下,会导致痛风发作从每年一次到一年几次,疼痛越演越烈,急性痛风会转成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引起关节软骨和骨质被侵蚀破坏。

降尿酸遵循缓慢渐进的原则。预防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控制。对发现高尿酸血症或有家族病史者应通过调节饮食,严格戒酒及使用降尿酸药物,保证血尿酸正常。

患上痛风能喝白酒吗

痛风是一种叫嘌呤的物质代谢紊乱引起的。“成功人士”工作压力大,应酬多;喜欢美食豪饮,动辄甲鱼海鲜、大鱼大肉,还常常一喝酒就喝到深更半夜。正是这种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导致了痛风的发作。

误区一:喝啤酒容易痛风,喝白酒没事。其实不管白酒还是啤酒,主要成分都是乙醇,只是乙醇含量多少的差别。而乙醇会延缓尿酸排泄,导致尿酸堆积,诱发痛风。

误区二:痛风发作时尿酸一定增高。约有30%的痛风病人血尿酸值是在正常范围之内的。痛风发作时即使尿酸在正常范围,也要按痛风发作处理。做出正确的判断需要一定的临床经验。同样,血中尿酸过高的人,有关节疼痛也不一定就是痛风。

误区三:痛风发作立即使用降尿酸药。痛风发作时用降尿酸药,血尿酸水平会迅速降低,以致关节内外尿酸水平悬殊,关节炎反而加重。正确的做法是急性期给予一般性处理,如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局部冷敷、大量饮水、应用秋水仙素和消炎痛或布洛芬等。痛风的间歇期再系统地应用降尿酸药。

误区四:痛风石只要服药就能清除。痛风石是溶解不了的。关键是控制通风的发病,不让痛风石继续长大,如果大到影响关节功能就只能手术摘除。对于反复发作的、顽固肿痛的痛风石,可采取针刀镜下微创清理冲洗术,可以较彻底地清除关节及其周围的尿酸盐结晶,减少或阻止痛风的再次发作。

酒本身就是痛风的重要致病因素,如果在患病之后经常喝白酒的话,很容易加重患者的病情,建议患者最好是不要喝白酒。另外,由于痛风相当难治疗,建议患者要对平时的注意事项有系统性的了解,做好保健工作,避免出现加重病情的情况。

脚痛风的治疗方法

痛风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病因不同的痛风,治疗的方式也不一样。 痛风的根治我们要遵循以下的原则: 第一、不论是哪一类型的痛风,凡是有痛风石者,首先要手术清除结石,而且结石清除要彻底,以缩小体内的尿酸池。 第二、有明显的继发性患者,要尽快除去病因。 第三、 所有痛风的患者,包括有过痛风结石的、手术的,要解除继发病因和不明病因的患者,要坚持较长时间降尿酸和恢复肾功能的治疗。 第四、在治疗痛风的同时,应积极地治疗并发症,并且选用对痛风无不良影响的药物。如新型的非布司他等等。 待关节炎停止发作,血尿酸水平恢复正常半年至一年后,可以停止对痛风的治疗,1-2月检查一次血尿酸,如果患者一年以上时间不发生关节炎,血尿酸也稳定在正常水平,可以继续停药观察这样痛风治愈的可能性会很大,但是,观察期还是要管住嘴,要低嘌呤饮食。

痛风的治疗方法主要都有哪些

治疗痛风目的是迅速控制急性发作;预防复发;纠正高尿酸血症,预防尿酸盐沉积造成的关节破坏及肾脏损害;手术剔除痛风石,对毁损关节进行矫形手术,提高生活质量。

一般治疗痛风需要进低嘌呤低能量饮食,保持合理体重,戒酒,多饮水,每日饮水2000ml以上。痛风患者避免暴食、酗酒、受凉受潮、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穿舒适鞋,防止关节损伤,慎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某些利尿剂和小剂量阿司匹林等。痛风患者要防治伴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

急性痛风选用非甾类抗炎药、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明显疗效。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冷敷,疼痛缓解72小时后方可恢复活动。急性痛风尽早治疗,防止迁延不愈。应及早、足量使用以下药物,见效后逐渐减停。急性发作期痛风不开始降尿酸治疗,已服用降尿酸药物者发作时不需停用,以免引起血尿酸波动,延长发作时间或引起转移性发作。

间歇期和慢性期痛风治疗目的是长期有效控制血尿酸水平,防止痛风发作或溶解痛风石。治疗目标是使血尿酸<6mg/dl,以减少或清除体内沉积的单钠尿酸盐晶体。治疗痛风目前临床应用的降尿酸药主要有抑制尿酸生成药和促进尿酸排泄药,均应在急性发作终止至少2周后,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根据降尿酸的目标水平在数月内调整至最小有效剂量并长期甚至终身维持治疗痛风。肾功能正常、24小时尿尿酸排泄量3.75mmol,应选择抑制尿酸合成药治疗痛风。

痛风反复发作是什么原因呢

误区1:激素猛于虎,选用需谨慎

1)很多人谈激素色变,激素的副作用很多,比如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骨质疏松、白内障、胃出血等。因此很多人认为“激素猛于虎”,能不用就不用。

值得注意的是激素的这些副作用都是长期使用所致。痛风急性期,若需要使用激素时,在风湿科医师指导下短期使用,同时配合预防激素副作用的药物,一般而言对我们的身体是影响不大的,所以大可不必杞人忧天。

2)激素并不是痛风急性期抗炎止痛的常规武器,而是作为终极武器使用,就像原子弹一样。那么什么样的痛风患者需要使用激素呢?

一般而言,当非甾体抗炎药或秋水仙碱无效或不能耐受时,或是严重反复发作的急性痛风,或是晚期、已经出现机体功能损害比如肾功能受损(此时已无法使用秋水仙碱及非甾体抗炎止痛药),这类患者短期使用激素是可以的。

误区2:关于秋水仙碱的用法

1)目前认为痛风急性期使用低剂量秋水仙碱与大剂量秋水仙碱相比同样有效而且副作用明显减少(国内外痛风诊治指南推荐急性期使用秋水仙碱 0.5 mg,每日 3 次),过去吃到拉肚子的中毒剂量的用法犹如“饮鸩止渴”,已被淘汰。

2)非急性期需要用秋水仙碱吗?

痛风缓解期的首要任务是降尿酸治疗没错,但痛风缓解期是需要同时使用秋水仙碱预防性抗炎。所谓的预防性抗炎,就是在服用降尿酸药物的同时,每天吃0.5mg(1片)的秋水仙碱,指南推荐疗程不少于半年。

因为,服用降尿酸药物以后,血尿酸水平骤降,容易诱发痛风的急性发作,加用小剂量的秋水仙碱,不但可以减少痛风的急性发作,还可以减少尿酸的反复波动,更有利于持续平稳降尿酸达标。

误区3:痛则治不痛不治

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类 “好了伤疤忘了痛”的患者,在痛风急性发作时会积极配合治疗,但在缓解期的时候立马停药,早把医生交代的医嘱忘到“九霄云外”,继续海吃海喝。

殊不知痛风治疗除了急性发作期治疗,痛风治疗的关键在于慢性维持期治疗,只有把血尿酸控制达标了,才能从根本上控制痛风性关节炎的再次发作及防止由高尿酸血症导致的相关疾病。

若只是“痛治、不痛不治”完全是“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控制尿酸水平,以后的痛风发作将会越来越频繁,由此带来的远期危害往往十分严重,如关节畸形、尿酸性肾病、脑卒中、心肌梗塞等,所以治疗痛风是个长期的工程,任重而道远。

误区4:降尿酸过程中痛风发作

1)存在这样一种常见现象:降尿酸过程中痛风患者吃完降尿酸药后反而痛风发作,此时很多患者会认为是降尿酸药“惹的祸”,便“气愤”地把降尿酸药给停了,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后果是痛风继续长期发作而无法治愈。

2)降尿酸治疗过程痛风复发或加重,这是降尿酸药有效的反应。痛风患者使用降尿酸药之后尿酸降得很快,患者体内的尿酸盐结晶会溶解成尿酸盐颗粒,如同“雪人溶化”。

尿酸盐结晶上掉下来的尿酸盐颗粒沉积到身体别的关节上,产生疼痛,这也正是药物起效的一个过程。

这时我们应该做的则是联合使用秋水仙碱或抗炎止痛等药物预防痛风复发。缓解疼痛的同时平稳降低尿酸,如果能使血尿酸水平维持360umol/L以下(存在明显痛风石的患者建议控制血尿酸水平维持300umol/L以下),体内沉积的痛风石才能逐步溶解消失,就不再发作了,从而达到治愈痛风的可能。

误区5:痛风急性发作使用抗生素

1)很多痛风患者,甚至一些非专科医生在痛风急性发作时会选择使用抗生素治疗,如静脉滴注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等,依据是认为关节有红肿热痛,那就一定有细菌感染。

最关键是使用抗生素后一段时间痛风患者关节肿痛也能缓解。Why?!

2)言归正传,痛风急性发作需要使用抗生素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痛风急性发作是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周围组织引起的无菌性炎症反应,一般不需要用抗生素治疗,除非痛风患者继发了感染或者合并了其他部位感染,有明显的感染证据及实验室指标支持。

忌口20天尿酸降到314 忌口20天尿酸降到314真的吗

理论上是可行的。

体内尿酸每日的生成量和排泄量大约是相等,生成量方面,三分之一是由食物而来,三分之二是因代谢异常从体内自行合成。而部分人尿酸偏高是由于平时吃的食物中含有较多的嘌呤所致,若身体没有发生其他方面的不适,仅仅只是短暂性的尿酸偏高,理论上控制饮食,少吃或不吃高嘌呤食物,确实可以达到快速降尿酸的目的。

但如果尿酸过高,发展为痛风疾病,单纯的只靠控制饮食,往往难以使血尿酸达到目标值。科学研究表明,忌口并不是痛风治疗的全部,严格管住嘴通常也只能使整体尿酸降低20%左右,不太可能单纯通过忌口就能把尿酸降到目标值的。

因此,降尿酸需要饮食控制、运动、控制体重等多方位入手,部分痛风患者还需要遵医嘱服用降尿酸药物多管齐下才能成功。

相关推荐

痛风与高尿酸血症有什么关系

痛风的原因血液中尿酸的含量太高。血液中的尿酸尿酸钠盐的形式存在。体内的尿酸主要有两个来源,一由核酸代谢产生的。核酸细胞核的重要组成成分,也人体内重要的营养成分,核酸可不断新陈代谢,若嘌呤过多则因为核酸分解太多,核酸代谢紊乱造成的;二食物中嘌呤含量过高。我们每天吃进去的食品中嘌呤的含量各有不同,若长期食用高呤食品,则容易促成高嘌呤,而增加尿酸值。 通常痛风发作时,绝大部分患者的血尿酸值都很高的,但尿酸值的高低与痛风的形成并不成正比。甚至一些患者尿酸值并未超标,但也会患上痛风;还有的人经过尿

女人吃紫苏有什么好处 紫苏对痛风有什么作用

消炎止痛。 由于紫苏一定解热及抗菌的作用,所以对痛风发作所引起的关节周围红肿和疼痛,都具有减轻作用,因此紫苏对痛风能起到一定消炎止痛的功效。 但紫苏并不对所有痛风都有效,所以痛风治疗的时候,还使用专业尿酸的药物更好,建议患有痛风的人群及时就医,根据专业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

脚后跟痛风该怎么办

1、由于肿胀部位发热剧烈疼痛,你可用冰袋冷敷到皮肤上,有助于减轻疼痛。 2、如果疼的实在受不了,必须用非甾体镇痛药,如可用双氯芬酸钠,不可能激素和水杨酸止痛,不然加重病情。 3、经常活动关节,没事多活动你的手指和脚趾,膝盖和肘部,做做伸展运动,这会赶走尿酸结晶在关节处的沉着。 4、配合用稳定尿酸抑制尿酸的中药,防治以后复发。有些患者在服用来抑制尿酸,这个药本身也有尿酸和对肾脏的双重保护功能,中药很温和的,用这样的中药反而有利用身体的恢复。 5、痛风治疗,由于痛风尿酸增高到一定程度后发生的并发症,

御农酸茶用后感

其实,治疗尿酸的方法很多,西医治疗尿酸基本上采用消炎止痛的药物,如丙磺舒、磺吡酮、苯溴马隆等。抑制尿酸的药物即用别嘌呤,但只短期服内可达到好的效果,如果长期服用就会适得其反,不仅干扰了正常生理代谢,还会伤肝肾;丙磺舒短期尿酸也很好,如果长期服用,会导致白细胞减少、胃溃疡、肾结石。那怎样才最有效、最安全的治疗方法呢? 御农酸茶用后感,尿酸高可能会引起痛风发作,一些患者对治疗尿酸高存在一定的误区,不利于治疗。千万不可在不知情的状况下,私自购买尿酸药物,造成滥用,从而加重病情。 御农酸茶用后感,秋水

关于痛风病的误区你知道多少呢

痛风的认识误区一:忽视脚趾肿痛 脚趾肿痛较典型的痛风:起病初期,受累关节(大脚趾、足背)局部出现显著的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此时为急性期,容易误诊为局部感染,因而错误地使用青霉素治疗痛风属于无菌性炎症,使用抗生素无效的。病人开始用青霉素后,疼痛有所减轻,便以为药物有效,其实被忽悠了,因为痛风早期发作有自限性,即使不治疗,也会在3~10天内自行缓解。 痛风的认识误区二:治疗痛风尿酸就行了 有些医生及病人会急切希望把升高的血尿酸迅速至正常范围,以为血尿酸正常后,痛风发作也会停止。 其实不然

喝玉米须水能尿酸尿酸高喝什么尿酸

苏打水中含有碳酸氢钠,可溶解尿酸盐,有助于尿酸的排泄。但不可大量长期饮用苏打水,会引起钙质的流失。 尿酸主要排出方式通过肾脏随尿排出,每日饮用2000毫升以上的白开水,提高尿量可助于尿酸的排出。 尿酸高的患者饮食上会有限制,就会影响人体对营养的吸收,矿泉水中有较丰富的矿物质微量元素,适量的饮用可补充人体所需营养,还有矿泉水也属碱性,有利尿酸排出。 牛奶中含丰富营养、蛋白质,尿酸高的患者不能通过食用肉类、禽类等嘌呤含量高的食物来摄入蛋白质,可喝牛奶摄入人体所需蛋白质。 鱼腥草十分常见的食物,它的利尿效果

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导致痛风发作

痛风一种叫嘌呤的物质代谢紊乱引起的。“成功人士”工作压力大,应酬多;喜欢美食豪饮,动辄甲鱼海鲜、大鱼大肉,还常常一喝酒就喝到深更半夜。正这种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导致了痛风的发作。 误区一:喝啤酒容易痛风,喝白酒没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内分泌三病房主任闫爽教授告诉记者,其实不管白酒还啤酒,主要成分都乙醇,只乙醇含量多少的差别。而乙醇会延缓尿酸排泄,导致尿酸堆积,诱发痛风。 误区二:痛风发作时尿酸一定增高。闫爽主任强调,约有30%的痛风病人血尿酸在正常范围之内的。痛风发作时即使尿酸

预防痛风的好方法

日常预防 对于没症状的高尿酸血症的患者,预防痛风发作通常以非药物治疗为主,主要包括饮食控制和戒酒,避免用使血尿酸升高的药物如利尿剂、小剂量阿司匹林、复方压片、吡嗪酰胺、硝苯地平和普萘洛尔等。饮食控制后血尿酸仍高于9mg/dl时,可用尿酸药。对于已发生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间歇期患者,应预防痛风的再次发作,关键通过饮食和药物治疗使血尿酸水平控制达标,此外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或损伤,控制体重,多饮水,长期碱化尿液等。 饮食预防 假日欢聚时饮食要节制特别不要过多进食水产品等含嘌呤高的食物,以往每每有人在饱食

痛风治疗提防五大误区

误区1: 尿酸一高就服尿酸药? 很多人在体检中一发现血尿酸增高,就开始长期服用尿酸药。郑东辉说,高尿酸血症痛风的发病基础,没有高尿酸血症就没有痛风,但,大多数高尿酸血症并不会引起痛风发作,只有5%~12%的高尿酸血症会发展为痛风。因此,对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不一定需要长期服用尿酸药物。一般认为,每年有两次以上的痛风发作,或有痛风石、肾结石、肾损害表现,或经饮食控制、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3~6个月,血尿酸仍显著升高的患者,才需要药物来控制。 误区2: 痛风急性发作要用抗生素? 郑东辉说,痛风急性发作

痛风发作时如何缓解疼痛

1、由于肿胀部位发热剧烈疼痛,你可用冰袋冷敷到皮肤上,有助于减轻疼痛。 2、日常可用肉桂5克研成粉状,伴蜂蜜20可服下,按摩关节痛处,一般30分钟可减轻疼痛。 3、晚上临睡前用痛风手足泡浴剂泡泡脚,至少30分钟,可减轻疼痛,并让尿酸结晶重新溶解排出体外。 4、如果疼的实在受不了,必须用非甾体镇痛药,如可用双氯芬酸钠,不可能激素和水杨酸止痛,不然加重病情。。 5、经常活动关节,没事多活动你的手指和脚趾,膝盖和肘部,做做伸展运动,这会赶走尿酸结晶在关节处的沉着。 6、配合用稳定尿酸抑制尿酸的中药,防治以后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