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秋季如何进补
老年人秋季如何进补
一、食物种类要多样
不同食物营养各有千秋,所以食物多样是老人秋季进补的第一原则。主食粗细搭配能补充老人容易缺乏的B族维生素,其中荞麦中的三价铬离子利于降糖,燕麦中的β-葡萄糖利于降脂。餐餐有蔬菜,天天有水果能保证丰富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充足奶类和大豆更好补钙,预防骨质疏松。红肉提供优质蛋白还能更好补铁,富含EPA和DHA的坚果和海鱼改善老人心血管健康。
二、食物数量要适当
俗语讲“秋冬羊肉赛金丹”,所以羊肉成了很多老人秋季进补的首选,而且会大口吃放开吃,可是老人普遍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痛风等慢病,羊肉富含饱和脂肪酸(猪牛肉也一样),不利于血压和血脂控制;羊肉嘌呤含量较高,大量摄入不利于尿酸控制。所以建议老人每天畜禽肉40~75克,鱼虾肉40~75克,至于其它食物的量也要有度,建议每天喝1~2包奶,每天吃1次大豆及其制品(25克大豆对应的50克豆腐丝、豆腐干或100克北豆腐或400克豆浆),每天菜300~500克,水果200~350克,谷薯类250~400克。由于老人消化吸收利用率降低,所以还可以在饮食基础上每天补充一粒复合维生素和矿物质。
三、食物颜色要多彩
五颜六色的食物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比如红色番茄富含番茄红素,紫色甘蓝、黑色黑豆富含花青素,橙黄色胡萝卜富含β-胡萝卜素,它们都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的作用,所以老人秋季进补要好“色”。另外白色食物入肺,秋季又是养肺的季节,建议用白萝卜、百合、山药、藕、梨、茭白、薏仁煲汤、做粥。
四、食物烹调要清淡
秋季天干气躁,很容易引起口干舌燥,皮肤干燥、大便干结,所以滋补需以润燥为主。建议烹调清淡,少用辛辣调味料,少煎炸熏烤,炒菜少油少盐,油控制在25~30克,一小白瓷勺为10克,盐控制在6克以下,相当于一啤酒瓶盖,每顿饭最好都有液体食物,不一定是汤,粥、奶均可。
五、药膳滋补要慎用
人参、鹿茸都是我国传统滋补药材,养生节目也会推荐这些药材入食的滋补药膳。很多老人会按照方子给自己进补,但是没有一款药膳适合所有人,而普通大众又难以判断自己的体质是否适合吃某药膳,所以想吃药膳进补的老人建议就医后让医生开药膳处方,并按照医生要求定时复诊和更换药膳方。
老年人秋季进补须养阴
经过炎热的一个夏季,人体损耗很大,特别是老年人,会出现一些倦怠乏力等症状,所以秋季进补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秋季打好基础,能够有效防止病毒传染,从而增强抗病能力。
秋季阳气逐渐收敛,阴气慢慢滋长,而肺气和燥气过度地交换循环造成体内津液大量耗伤,此时人体如能及时顺应秋冬收藏规律而养阴,可使体内保证气血运行的阳气有所收敛而不致外散,积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精气和营养。所以秋季进补,养阴为上。《素问》认为,人至中年以后,肾中精气逐渐衰少,促进津液分泌和血液生成的肾阴也随之衰减,老年人容易出现肾阴亏虚。因此,秋季养阴对于中老年人显得尤为重要。
中医认为,阴虚征是指体内津液精血等阴液亏少所表现的虚热征候。其表现为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小便短黄、大便干结等特征。秋季进补原则是益气养阴、气阴双补,由于老年人脏器衰弱,脾胃消化功能不足,因此进补时要选用补而不峻、润而不腻的平补之品,不能马上进食阿胶、甲鱼等过于滋腻的养阴补品,这样会滋腻碍胃,加重脾胃的负担,甚至损害其消化功能,既浪费又有损健康。秋季,可选用茭白、南瓜、芡实、莲子、桂圆、花生、栗子、藕、百合、山药、白扁豆、黑芝麻、红枣、核桃、梨、荸荠、胡萝卜、番茄、荠菜、平菇、黄鳝、海蛰、海带、蛇肉、兔肉等食物,既营养滋补,又容易消化吸收。还可适量服用黄芪和西洋参、太子参等气阴双补之品,老人秋补忌用人参、鹿茸、淫羊藿、肉桂等过于温热的补药。
老年人秋季进补须养阴
秋季阳气逐渐收敛,阴气慢慢滋长,而肺气和燥气过度地交换循环造成体内津液大量耗伤,此时人体如能及时顺应秋冬收藏规律而养阴,可使体内保证气血运行的阳气有所收敛而不致外散,积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精气和营养。所以秋季进补,养阴为上。《素问》认为,人至中年以后,肾中精气逐渐衰少,促进津液分泌和血液生成的肾阴也随之衰减,老年人容易出现肾阴亏虚。因此,秋季养阴对于中老年人显得尤为重要。
中医认为,阴虚征是指体内津液精血等阴液亏少所表现的虚热征候。其表现为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小便短黄、大便干结等特征。秋季进补原则是益气养阴、气阴双补,由于老年人脏器衰弱,脾胃消化功能不足,因此进补时要选用补而不峻、润而不腻的平补之品,不能马上进食阿胶、甲鱼等过于滋腻的养阴补品,这样会滋腻碍胃,加重脾胃的负担,甚至损害其消化功能,既浪费又有损健康。秋季,可选用茭白、南瓜、芡实、莲子、桂圆、花生、栗子、藕、百合、山药、白扁豆、黑芝麻、红枣、核桃、梨、荸荠、胡萝卜、番茄、荠菜、平菇、黄鳝、海蛰、海带、蛇肉、兔肉等食物,既营养滋补,又容易消化吸收。还可适量服用黄芪和西洋参、太子参等气阴双补之品,老人秋补忌用人参、鹿茸、淫羊藿、肉桂等过于温热的补药。
此外,初秋除注意精气的收敛护养外,还要注意科学安排劳作与休息,多喝些开水、淡茶、豆浆、牛奶。在清晨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也是秋季进补的一种辅助方法。
老人应当注重秋季进补这个环节,进补过程中要注意养阴,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其他的辅助方法,如锻炼、饮食等等。
老年人的“秋补”与“秋练”
秋季气候多变,乍寒乍热,昼夜温差大,加上老年人抵抗力和适应能力降低,容易生病,为了适应秋季气候变化特点,防病延年,老年人秋季保健要从补养和锻炼两方面予以注意。
秋补宜平和
秋天有利于调养生机,稍加滋补便能收到祛病延年的功效。在冬季易患慢性心肺疾病的老年人,更应在秋季打好营养基础,以增强体内应变能力,在冬季到来时,减少病毒感染和防止旧病复发。
夏天气温高,人的胃口不好,多不思饮食。有些人在秋凉后马上吃很多的炖品,这样做是不对的。容易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引起消化不良。秋季进补,应选用“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
秋天雨少天干,应多饮开水、菜汤、豆浆、牛奶等,还应多食萝卜、青菜及葡萄、柿子、梨等润肺生津、养阴润燥的食物,少吃辛辣之物,以免引起咽干、鼻燥等秋燥症。
秋练要适度
秋练也是很关键的养生之道。但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老年人根据年龄和身体状况,应尽量避免紧张剧烈、用力过大过猛或讲究速度的运动。骤然前倾、后仰或弯腰等动作都应少做。比较适宜的运动是散步、健身跑、太极拳、气功、保健操等。这类活动可以放松神经、肌肉,对防治各种慢性病,增强体质,延缓衰老,均有良好作用。
最好运动后半小时左右再吃饭,饭后要休息一个半小时左右再运动,运动期间不宜大量喝水,因为喝水过多,会增加胃、心脏、肾脏等内脏器官的负担,运动后不要立即洗冷水浴或游泳,因为运动时身体表面皮肤毛孔扩张,热量大量散发,如用冷水刺激,容易引起感冒。
素食进补身体好
秋季进补人们往往以肉食为主,但专家指出,这种传统的进补方式与早先人们生活水平较低的原因,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缺少肉的摄入。而现在则完全烦了过来,生活好了人们吃的肉也就越来越多,而蔬菜等素食反而越吃越少。所以现在秋季进补应该提倡的是用素食进补,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会更加有益。
秋季正是进补的时节
秋季正是进补的时节
专家指出,秋天时节的几种素食有萝卜、竽头、莲藕、红薯等素食营养价值一点也不比肉食低,而且,它们口感清淡,不会伤到脾胃,对于人们秋季补虚能起到更好的进补效果。
在这些素食中,专家认为,萝卜是秋季最好的进补食材,古语有“秋后萝卜赛人参”之说。中医认为,萝卜调理脾胃的作用很强,在临床上萝卜常用来治疗食积胀满和小便不利等症,对秋季常见的风热型感冒和消化不良、扁桃体炎和咳喘多痰以及咽喉痛等疾病的辅助治疗都有很好的效果。
秋季进补吃芋头
秋季进补吃芋头
其次是芋头。它富含淀粉、钙、磷和铁以及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尤其是芋头中所富含的乳聚糖,质地软滑、容易消化,有健胃作用,特别适宜脾胃虚弱以及患肠道疾病和结核病还有恢复期的病人食用,也是老年人和婴幼儿的最佳保健食品。
第三是莲藕。莲藕生食能够凉血散淤,而熟食则能补心益胃,对滋阴养血和治疗脾胃虚弱有非常好的效果。
莲藕滋阴养血
莲藕滋阴养血
另外,土豆、红薯和板栗同样能健胃益肺、增强食欲,适合秋天进补。特别是红薯,具有补虚乏、益气力,和胃、暖胃、益肺等功效。但是,专家提醒,这些食物一次千万不能吃的过量,否则不宜消化,容易出现胃胀气、打嗝等症状。
温馨提示:秋季进补可以在主食上多做一些文章,可以多选择如大米、糯米等谷物,这些食材在中医上都属于甘润食品,润燥和滋补的效果非常好。
老人秋季进补要注意什么
谨防吃出肥胖来
秋风渐凉,经过酷暑的炙烤,人体终于进入了凉爽舒适的恢复期。人体由夏季的“掉膘”季节进入了秋凉的“长肉”阶段。如果在此阶段不注意合理的饮食调节而过多地摄入高脂肪、高糖类的食品,人们就会迅速发胖。事实证明,秋季是最容易发胖的季节,老人应格外小心。应适当选择一些低热量的减肥食品,如赤小豆、萝卜、竹笋、薏米、蘑菇、木耳、豆芽菜、山楂、荷叶、大蒜、辣椒等。
谨防伤害胃肠道
夏季炎热,人们食欲大减,舌头的味觉也显得不敏感,而多摄取清淡而又容易消化的食物,胃肠功能相对较弱。而进入秋凉季节,一切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食欲增加,饮食内容也发生了变化,此时老人应注意饮食保健,以免伤害肠胃。饮食内容的演变要循序渐进,切勿骤进大油大肉。因为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要经过夏天饮食内容的转变是有过程的。这个过程一定要循序渐进,逐步实现才行。
谨防补出毛病来
秋季进补能打好营养基础,为老人度过寒冷的冬天作好物质准备。但一些老人常吃大温大热的饮膳,许多人吃起来口干舌燥、鼻子流血而得不偿失。其实老人的秋季进补,应选用“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具有这类作用的食物有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患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患者,还可以服用具有健补脾胃功能的山药、芡实、扁豆等。
谨防吃出肠胃病
到了秋天,各种瓜果大量上市,肠胃病比较多见。所以老人应千万小心,不要忽略饮食的清洁与保健。秋凉季节的细菌繁殖力并不低,食物很容易被污染或腐蚀变质,刚进入恢复期的消化功能颇为娇气,稍一不慎就会出现呕吐腹泻,造成急性胃肠炎或痢疾。所以,要严格把住“病从口入”这一关,做好食品的清洁保鲜工作,严防食品污染。
老年人秋季养生正当时
老年人秋季要少喝鸡汤
秋天是进补的大好时间,老人、体质虚弱的人或是大病刚复原的都喜欢喝老母鸡炖汤来补身子,有的人甚至错误的认为鸡汤比鸡肉营养价值高。其实,鸡汤的营养价值并不比鸡肉高,研究表明,高胆固醇、高血压、胃酸过、胆道疾病患和肾脏不好的人是不适合喝鸡汤的。假如不科学饮用鸡汤,只会让病情加重,对身体一点好处也没有,所以,老年人是不适合多喝鸡汤的。
适合秋季的日常饮食:
1、首先一日三餐要按时,荤素要搭配,适量地吃一些肉类和蛋类。
2、秋天天气转凉,且较为干燥,这时候老年人应当多吃一些当季的蔬菜,如莲藕,山药,白扁豆,黄花菜,香菇,口蘑等。
3、另外,有一些可做药膳类的食物也可适当食用,如百合、莲子、黄鳝等;再有栗子,核桃、花生等坚果对老年人的心脑血管也有很多好处。
哪些人不能喝鸭汤
鸭汤就是指用鸭子煨出来的汤水,当然关于鸭汤的种类还是很多的,一般是以加入鸭汤的食材的不同来区分开的,所以不同的鸭汤,往往味道也是不一样的,当然它们的营养价值也就不一样了。
从中医角度来讲,鸭子的药性偏凉,适合在干燥的秋季作为进补之物;从鸭子的营养角度来讲,鸭子的营养成分多样化,符合秋季进补的特点。因此,喝鸭汤进补在秋季比较适合。 相关专家介绍,适合喝鸭汤进补的主要有三类人群:平时容易患咳嗽、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老人、孩子,以及平时比较劳累的中青年人;平时阴虚火旺型的人群,比如形体消瘦、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等病人;秋季女性的皮肤特别干燥,也可以通过喝鸭汤进补。
注意,有些人是不适合喝鸭汤进补的,偏于阳虚怕冷的人、患有慢性肠炎的人都不适合。 鸭汤里可加中药或食物,需要提醒的是,喝鸭汤进补,最好结合自己的体质状况、配合中药或者食物进行。对于平时容易患咳嗽、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等体质较弱的人群来说,可以在制作鸭汤时,加入食物(山药、莲子)、中药(黄芪或西洋参),一般为30~60克;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可以在制作鸭汤时,加入食物(黑豆或者赤豆)、中药(60-100克枸杞);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可以在制作鸭汤时,加入食物(南瓜)、中药(50克地锦草);对于肺结核病人来说,可以在制作鸭汤时,加入食物(百合)、中药(虫草或者南沙参);对于女性来说,由于秋季皮肤干燥,可以在制作鸭汤时,加入食物(百合)、中药(玉竹),以起到养颜护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