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哪些人群易患青光眼

哪些人群易患青光眼

1、高度近视

这种患者中开角型青光眼发病率会增高,同样的开角型青光眼中近视发病率也会增高。这类人眼压升高非常容易感染,又因为会产生陷凹较浅,是不易辨认,因巩膜硬度低,通畅用压陷眼压计测量时眼压值是常偏低的。

2、高眼压

这个因素很危险,尽管早期没有=损害,但是随着高眼压持续时间延长,眼压基值是会不断升高的,所以,发生青光眼性损害,就会逐渐的增大。

3、视乳头陷凹

大而深的陷凹会对压力的承受力较差。而且还与高眼压有关,所以,陷凹进行性扩大是危险因素之一,会发生在视野缺损之前。所以,需定期检查视盘陷凹和视野,出现视神经受损诺基亚哦及时的治疗。

4、全身血管病

低血压患者,容易发生视盘供血不足,会使视神经受到极大的损害。

5、糖尿病

经过调查,得知糖尿病患者青光眼的发生率为12.6%,这是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的表现。

原来是青光眼

中老年人发病率相对高

一般来说随着年龄增大,青光眼的发病率会明显增高,闭角型青光眼多在40岁以上。需要注意的是,现代人因为过于依赖电脑,让青光眼的发病年龄提前,尤其是长时间在黑暗中玩手机,眼睛需要不断调整,容易造成眼压升高,诱发青光眼。

遗传与性别

青光眼属于多基因遗传病变,具有家族患病史的人更容易患上青光眼。而在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男女比例大约是一比四,女性青光眼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近视及远视

许多青光眼患者都曾患有远视眼、高度近视、高血压、糖尿病、眼外伤病史、高眼压、视盘凹陷大等眼疾。其中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中许多人曾是伴有近视的高眼压人群,因为高度近视眼球壁硬度低,眼压读数经常在正常范围内,视盘颜色淡,早期诊断非常困难。而远视的人却常常因为眼轴短,前房浅,房角窄,晶体厚而患上闭角型青光眼。所以无论什么样常见的眼疾都不能小觑。

高血压

因为血压和眼压是成正比的关系,当血压升高,房水分泌增多,眼压就会升高。高眼压会导致罹患青光眼的几率变大。

糖尿病

糖尿病易产生新生血管,阻塞小梁网,导致眼压升高,从而提高了青光眼的患病率。

眼外伤

钝挫伤、穿通伤、化学性眼外伤都可能引起青光眼,这是因为外伤易造成虹膜睫状体炎、前房积血、玻璃体积血、晶体脱位、房角后退等,从而引起房角受损,眼压升高。

各类眼病及不良习惯

如虹膜睫状体炎、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及过熟期、眼底血管病变、眼内肿瘤以及甲状腺功能低下、心血管疾病者和有吸烟、酗酒、喜怒无常、失眠等不良习惯者都可能引起继发性青光眼。

青光眼的治疗三大误区

1、青光眼是老年病:人的一生,随时都有可能中青光眼的招,所以它不是老人的专属,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越来越高。40岁以上、有青光眼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高度近视等人群都是青光眼的高危人群。如果患者属于青光眼的高危人群,一旦发现眼痛、眼胀,视力急性下降,不明原因的偏头痛,并伴随恶心、呕吐以及虹视(即在灯光外看到一个彩虹样的光环)等症状,就要怀疑青光眼的可能。

2、青光眼不会导致失明:青光眼是全球第二位致盲眼病,因患青光眼引起双眼失明者占全球盲人数的50%。青光眼引起的视力损害主要表现为视野缩小或缺损,不积极治疗会完全失明。

3、出现症状再去看医生:青光眼之所以称为"隐形的杀手",就是因为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健康人35-40岁时至少要做1次全面的青光眼检查,并保持之后每年1次。

青光眼会遗传吗

青光眼的遗传性至今没有很明确的答案。临床上发现一些青光眼具有家族遗传性特征,有些却完全没有,更多的是青光眼患病具有家族聚集性,也就是说一个家族中会有几个青光眼的患者。

现代科学研究从基因水平上研究青光眼的临床表现特征,发现了一些青光眼的易感基因,但是还不能明确这些就是致病基因。因为带有这些特殊基因的人并不都患有青光眼,而多数是到了一定年龄后才发病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具有相同基因、又处于相同环境生活的人群是疾病的易感人群。

哪些因素与青光眼有关

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加,青光眼发生的概率增加。青光眼的患病率在一般人群为0.68%,50岁以上患病率为2.1%,到65岁后可高达4%~7%。

家族史 有家族史的人发生率会增加。包括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血缘亲属,若有家人患青光眼,则其发病率增加5~10倍。

近视 近视患者,特别是高度近视患者发生开角型青光眼的危险性高于常人。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发生青光眼的危险性高于正常人。

高眼压 高眼压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没有视神经损害的眼压高(一般低于30毫米汞柱)称为“高眼压症”,而正常眼压在10~21毫米汞柱。如果眼压超过正常值,应到医院作详细的检查和定期随访。长期随访发现,部分高眼压症的患者会发展成为青光眼。

定期检查,尽早发现

针对不同类型的青光眼,危险因素也略有不同。闭角型青光眼的易感人群包括:小眼球、小角膜、远视眼或正视眼及40岁以上者;开角型青光眼的易感人群包括:近视、糖尿病、眼底出血、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等。

处于青光眼发病高危险因素下的人们,也不要认定自己一定会患青光眼而惴惴不安,相对来说只是发病率比一般人群要高一点,但并不是绝对的。所以易感人群应定期(一般1~2年1次)进行眼科体检,以期及早发现。

很多疾病的发生与环境、精神状况有密切的关系,青光眼就是一种典型的心身疾病。紧张、焦虑、担忧,工作或生活压力大,生活无规律等,均容易导致植物神经的功能紊乱,促使青光眼的发生发展。因此,每个人都要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劳逸结合,及时调整疲惫的身心。这样不仅对青光眼,对其他疾病也非常有益。

预防青光眼发生

一般而言,青光眼的发生很难预防,所以青光眼的早期发现与合理治疗就显得格外重要。青光眼与遗传、种族、年龄等有一定关系。远离青光眼,应做到保持情绪稳定,起居有规律,对于有青光眼家族史和高危病人来说尤为重要,50岁后应每年检查一次等。

患者:什么样的人比较容易患青光眼?

专家:遗传、种族、年龄都会有影响。

一般而言,青光眼的发生很难预防,所以青光眼的早期发现与合理治疗就显得格外重要。那么,什么是青光眼?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青光眼呢?

早期症状有四种:

一,经常觉得眼睛疲劳不适;

二,眼睛常常酸胀,休息之后就会有所缓解;

三,视力模糊,近视眼或老花眼突然加深;

四,眼睛经常觉得干涩。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凹陷性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原发性青光眼分为开角型和闭角型。值得注意的是开角型青光眼往往表现为潜在的无症状性进行性双侧视觉损害,当有临床视觉损害表现时往往已有广泛的视野缺损。

与青光眼相关的因素有以下几点:1.遗传:青光眼有一定遗传倾向,在病人的直系亲属中,10%~15%的个体可能发生青光眼。因此,其近亲属应加以警惕和常规筛查。2.种族: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在黑种人和白种人中最为常见。亚洲人群包括中国人闭角型青光眼较为常见(开角型青光眼现有增多趋势)。3. 年龄:多50岁以上发病,但开角型青光眼在中青年患者中亦不少见。4.屈光状态:开角型青光眼在近视眼尤其高度近视眼人群中多见,闭角型青光眼在远视人群中多见。5.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血液流变学异常等,也可能是造成青光眼的危险因素。

我们应如何远离青光眼?

1.所有35岁以上的人群体检时,眼底镜和眼压检查应该成为常规检查,对于有青光眼家族史和高危病人来说尤为重要,50岁后应每年检查一次。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激动和兴奋。许多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急性发作与情绪激动有关。

3.起居有规律。有远视者,不宜在黑暗处久留或长期戴墨镜。

4.寒冷多风沙的天气减少外出。不宜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

5.慎用含激素的眼药水,尤其长期使用可诱发激素性青光眼。

6.突然的视物模糊伴眼胀、头痛、恶心呕吐,常常被患者甚至医生以为是急性胃肠道疾病或中风而延误治疗。

7.有远视眼、浅前房的病人扩瞳检查时要慎重,这当然是医生更应当注意的事情。

预防青光眼就要多吃绿

儿童大多讨厌绿色蔬菜,然而绿色蔬菜却对身体大有益处。所以应当多食用菠菜、甘蓝、莴苣,从而降低患青光眼的风险。

据研究表明:绿色蔬菜不仅有益于身材、皮肤、头发,也同样对预防糖尿病、青光眼、以及一些癌症有所帮助。这些好处主要来源于绿色蔬菜中含有的丰富维他命(尤其是维他命c)和抗氧化剂(类胡萝卜素和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有效地降低患青光眼的风险。

青光眼是一种视神经退化性疾病,常见患病人群的年龄一般在45岁以上。这种疾病是由眼压升高引起的,并且扰乱神经向大脑发送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视野将会缩小,直到失明。

研究人员分析了超过10万例40岁以上患者(6.3万名女性和4.1万名男性)的医学数据,结果他们发现,那些经常食用绿色蔬菜(尤其是甘蓝、莴苣和菠菜)的人从45岁开始,患青光眼的风险降低了21%。这些绿色蔬菜的叶片中含有硝酸盐,硝酸盐负责调节血液循环、有利于降低眼压,从而降低了患青光眼的风险。

不过,对于那些不喜欢吃绿色蔬菜的人也有一个好消息,人们在红菜头和大黄中同样发现了硝酸盐。每天至少要食用一次蔬菜,且最好生食,因为烹饪往往会破坏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此外,还注意要选择有机蔬菜。

生活中存在哪些青光眼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青光眼是一种老年病

人的一生,随时都可能中青光眼的招,它并非老年人专利,只是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而已。近几年,很多年轻人由于沉迷电子产品,再加上不正确的用眼习惯,导致患青光眼的年轻人也日益增多。

误区二:青光眼不会导致完全失明

青光眼是全球仅次于白内障的第二位致盲眼疾,因患青光眼引起双眼失明者占全球盲人数的50%。青光眼引起的视力损害主要表现为视野缩小或缺损,如不积极治疗是会完全失明的。

误区三:青光眼出现症状后再看医生

青光眼之所以称为“隐形视力杀手”,就是因为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不少患者因为对自己的疾病一无所知,从而耽误了治疗,导致病情恶化。其实,只要通过定期的眼检查及早预防和发现,是可以最大程度避免青光眼侵害的。

定期检查眼睛及早治疗是关键

专家表示,一般人45岁以上2~4年进行一次眼部专科检查(检查视力、眼压、视野、房角等),高危人群应在40岁后即引起重视,每年检查1次以上。如果已经患上青光眼也无需担心,只要能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合理的治疗,可以有效降低青光眼的致盲率。

青光眼的治疗要根据青光眼的类型确定,虽然青光眼不能被治愈,但只要患者定期到院通过药物、激光以及显微手术正确治疗,同时严密地随诊观察,也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使大部分青光眼患者终生保持有用的视功能。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青光眼的认识误区,只有全面的进行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才能避免对人们的眼睛造成严重的危险。

​常盯着电脑易得青光眼

随着智能电子设备的普及,我们无时无刻都盯着屏幕:上班时一直盯着电脑屏幕;空闲时一直盯着平板屏幕;睡觉前一直盯着手机屏幕……3月6日是世界青光眼日,患上青光眼能治好吗?近视的人更容易患病吗?我们又该如何防治呢?带着这些疑问,一起来听听权威眼科医生的建议吧!

1、什么是青光眼,患上青光眼可以治愈吗?

青光眼是一种由于病理性眼压升高,导致眼睛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的一种眼科疾病。其中病理性眼压升高包含高于正常人群统计学的高眼压,部分特殊人群正常统计学眼压水平也可能出现视神经萎缩。

患上青光眼可以说无法治愈,只能很好的控制。大部分人群接受正规医生的治疗可以保证有生之年具有满足日常生活的视力,一些人群错过治疗时机或者没有正规接受治疗可能会导致失明。

2、近视的人更容易患上青光眼吗?

有科学研究发现,高度近视和原发开角型青光眼具有相同的病变基因,也有统计研究发现,高度近视人群发生青光眼的几率高于正常人群数倍。因此,可以理解为近视的人更容易患上原发开角型青光眼。原发开角型青光眼是青光眼分类中的一种,比较隐匿,临床症状发现较晚,建议40岁以上的近视人群定期进行体检排查。

3、看电脑超过9小时容易患青光眼,是真的吗?

看电脑超9个小时易患青光眼,这只是针对一些特殊人群,例如年老、远视眼、浅前房、小眼球的人群,长期看电脑,可能会诱发闭角型青光眼发作。

并不是所有近视人群都会出现青光眼,不过连续使用电脑这么长时间,可能也会诱发干眼症及视疲劳问题,建议不要这样做。

4、患上青光眼会导致失明吗?

很多有人会有这样的误区,得了青光眼就一定会失明。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

很多青光眼患者坚持遵医嘱、定期随访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维持了终生有视力的生活。但是一旦不能很好地控制眼压,导致视神经持续受压,就完全有可能导致失明。因此患上青光眼,失不失明的决定权在患者手中。

5、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防治青光眼?

说到防治青光眼,应该分类说明。原发性青光眼分为先天性、原发闭角型、原发开角型、混合型四种类型。

先天性和闭角型相对好防治,先天性通过儿童眼睛健康体检即可发现角膜增大、流泪等症状,一旦确诊应该尽早安排手术治疗;

原发闭角型青光眼早期发现可以通过激光很好的控制,中晚期根据眼压需要需施行手术治疗;

开角型青光眼人群则需要在40岁以后每年进行眼健康筛查,才能实现青光眼早发现、早预防、早预防。

脾气不好也会引起青光眼

之所以脾气不好的女性容易患青光眼,这主要是因为情绪的波动会引起人体血压的波动,而这些人的眼压通常容易比别人高,很容易被青光眼的问题所困扰。从临床上来看,有一部分的患者就是因为脾气急躁引发了头痛、呕吐,在检查之后才发现竟然是青光眼引起的。这些引起她们患有青光眼的负面情绪被称为青光眼性格。即表现为忧虑、紧张、不安、多疑、抑郁、强迫性格、不乐观等。而且这些人比较难沟通、不易交流,经常会出现逃避或拒绝接受压力的情况。

青光眼,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虽然经常发脾气对人们的身体有一定的害处,但是女性脾气不好还容易患上青光眼,这您听过吗?相关专家表示,因为人们在生气的时候眼压过高,所以很容易造成青光眼。下面请看专家的具体介绍。

专家解释说,之所以脾气不好的女性容易患青光眼,这主要是因为情绪的波动会引起人体血压的波动,而这些人的眼压通常容易比别人高,很容易被青光眼的问题所困扰。从临床上来看,有一部分的患者就是因为脾气急躁引发了头痛、呕吐,在检查之后才发现竟然是青光眼引起的。这些引起她们患有青光眼的负面情绪被称为青光眼性格。即表现为忧虑、紧张、不安、多疑、抑郁、强迫性格、不乐观等。而且这些人比较难沟通、不易交流,经常会出现逃避或拒绝接受压力的情况。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这些患者常常会压抑她们的性格,表现出忍气吞声、姑息谦让、自信不足和回避矛盾。这种人在强烈的情绪反应或焦虑状态下,会出现心率加速、血管收缩、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瞳孔扩大等,从而引起眼压升高。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青光眼形成的原因,希望对广大患者朋友有一定的帮助。专家表示,脾气温和的人往往心比较宽,这也属于一种健康的心态,对保持温和的脾气对健康有很大的好处,所以建议女性朋友多控制住脾气,这样才可以健康生活。

青光眼会遗传下一代吗

青光眼会遗传?不一定!

青光眼的遗传性至今没有很明确的答案。临床上发现一些青光眼具有家族遗传性特征,有些却完全没有,更多的是青光眼患病具有家族聚集性,也就是说一个家族中会有几个青光眼的患者。

现代科学研究从基因水平上研究青光眼的临床表现特征,发现了一些青光眼的易感基因,但是还不能明确这些就是致病基因。因为带有这些特殊基因的人并不都患有青光眼,而多数是到了一定年龄后才发病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具有相同基因、又处于相同环境生活的人群是疾病的易感人群。

哪些因素与青光眼有关

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加,青光眼发生的概率增加。青光眼的患病率在一般人群为0.68%,50岁以上患病率为2.1%,到65岁后可高达4%~7%。

家族史 有家族史的人发生率会增加。包括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血缘亲属,若有家人患青光眼,则其发病率增加5~10倍。

近视 近视患者,特别是高度近视患者发生开角型青光眼的危险性高于常人。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发生青光眼的危险性高于正常人。

高眼压 高眼压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没有视神经损害的眼压高(一般低于30毫米汞柱)称为“高眼压症”,而正常眼压在10~21毫米汞柱。如果眼压超过正常值,应到医院作详细的检查和定期随访。长期随访发现,部分高眼压症的患者会发展成为青光眼。

青光眼的治疗存在什么误区

1、青光眼是老年病:人的一生,随时都有可能中青光眼的招,所以它不是老人的专属,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越来越高。40岁以上、有青光眼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高度近视等人群都是青光眼的高危人群。如果患者属于青光眼的高危人群,一旦发现眼痛、眼胀,视力急性下降,不明原因的偏头痛,并伴随恶心、呕吐以及虹视等症状,就要怀疑青光眼的可能。

2、青光眼不会导致失明:青光眼是全球第二位致盲眼病,因患青光眼引起双眼失明者占全球盲人数的50%。青光眼引起的视力损害主要表现为视野缩小或缺损,不积极治疗会完全失明。

3、出现症状再去看医生:青光眼之所以称为"隐形的杀手",就是因为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健康人35~40岁时至少要做1次全面的青光眼检查,并保持之后每年1次。

【青光眼】眼压正常并非高枕无忧

作为世界排名第一的不可逆转致盲疾病,青光眼在我国人群的发病率约为2%,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5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高达4%,青少年发病率为1%。专家指出,作为一种损害视神经的眼病,青光眼难以预防,无法彻底治愈,市民要重视早期筛查,眼压正常也不代表可以高枕无忧。

年过五旬 每百人有四个患青光眼

青光眼分为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和先天性青光眼,其中原发性病人多,占50%。老中青少四代人都可受青光眼的“青”睐,但总体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患青光眼的风险更高。

“统计显示,我国原发性青光眼发病率约为普通人群的1%~2%,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5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高达4%,相当于每百人有四个患青光眼,这个数据很高。”有关专家指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偏爱中国人,与国人眼球构造特点有关。

青光眼的致病风险因素主要有遗传、先天变异、高血压、长期使用含激素眼药水等。其中,遗传的影响大,如果父母、兄弟、姐妹等一级亲属患有青光眼,那么自己发病的风险明显升高。专家指出,年轻人也有患青光眼的可能。6~30岁人群可发生先天性的青少年性青光眼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哪些人需防范青光眼?

青光眼的发生和进展非常隐蔽,有些患者表现为眼睛胀痛、鼻根酸痛、头痛,急性患者会有视力急坠、眼球剧烈疼痛、恶心等症状,但也有不少患者没有明显不适。

“青光眼越早被检出,治疗越早,视功能的损伤也就越小。如果亲属中特别是直系亲属患有青光眼,无论年龄多大,都需要到眼科医院进行早期筛查,而不能等症状发生才就诊。”专家表示,有家族史、近视超六百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疾病的人士,以及40岁以上人士,都属于青光眼高危人群,应每年查一次眼压和眼底,包括做眼底镜或眼底照相,以便医生准确做出诊断。高危人群一旦出现眼睛胀痛、视物模糊、头痛、视力上午好下午差、看灯管有虹光彩晕等症状,应尽快去医院就诊。

儿童青光眼不可轻视

作为常见的眼科疾病,并非只有老年人才会患青光眼,其他年龄段也有患青光眼的可能,同时儿童也会得青光眼,而且在儿童青光眼的病症中有先天性及青少年型两种。

先天性青光眼主要是指婴儿自从出生就怕光,并且在婴儿的眼睛中会流泪水、揉眼睛;眼睛中黑眼球部分所占比例相对比较大,由于眼睛内部眼压,眼睛内的压力过高,角膜变得很混浊,出现视觉模糊不清澈。

青少年型青光眼这种病症患者在出生后,并没有明显流泪、怕光等症状;到儿童时期,症状开始出现;因此需要多次检查眼压才能确诊,从而确定是否患有青光眼。

由于以上两种疾病都是由先天性眼球的结构有异常而产生的,所以在病症治疗过程中的效果比较差,但是若能及早发现,尽早治疗,仍可保住部分视力。总而言之,儿童青光眼是不能马虎。

青光眼怎么预防

对易患青光眼的高危人群,需提高警惕、进行筛查,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阻止或者延缓病程的进展,最大限度地保存视力。

而长期每天面对电脑荧光屏九小时以上的电脑族,患青光眼的几率是其他人的两倍,而布满灰尘的荧光屏也是一大因素。所以,荧光屏必须保持干净,并把光度及颜色对比调校至最舒适的度数,摆放荧光屏的位置要适中,光线必须来自两边,而不是来自前后面。

由于青光眼患者是致盲的高危人群,因此需要终生定期随访,一定不可大意。在此小心眼呼吁广大群众,平时一定要注意爱护自己的眼睛,尽力保护视功能。

相关推荐

青光眼要如何自我检测

青光眼,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他,青光眼是一种致盲性眼病,然而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视力下降,那么,青光眼能不能再加自查? 如何判定自己是否青光眼? 1、眼胀痛:往往和雾视症同时发生,但也有单独出现的的时候。当你有眼胀的症状时,请不要忘记有青光眼的可能。 2、雾视症:出现一时性的视物模糊,就好像在雾中看外界景物一样。如果症状轻微、睡上一觉后,症状即可消失。 3、虹视症:这种现象是青光眼发病时的一个很特殊的症状,每当晚上出现、看见灯光时,尤其是看见圆形灯泡时,可看到灯的四周有五颜六色的光环。 4、偏头痛:有些慢性

青光眼最基本的饮食建议

一、预防青光眼就要多吃“绿” 据报道,绿色蔬菜不仅有益于身材、皮肤、头发,也同样对预防糖尿病、青光眼、以及一些癌症有所帮助。这些好处主要来源于绿色蔬菜中含有的丰富维他命(尤其是维他命c)和抗氧化剂(类胡萝卜素和黄酮类化合物)。 最近一项由布列根和妇女医院及哈佛医学院一起配合完成的研究也指出,绿色蔬菜可以有效地降低青光眼的风险。 研究人员分析了超过10万例40岁以上者(6.3万名女性和4.1万名男性)的医学数据,这些数据于1986年至2012年在美国收集。结果他们发现,那些经常食用绿色蔬菜(尤其是甘蓝、

​老年白内障和青光眼的表现有哪些

老年人才会得青光眼?错!四成青光眼者年龄都在40岁以下,从几岁的娃娃到八九十岁的老人都可能病,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在黑暗环境下长时间看手机更容易诱发青光眼。而青光眼导致的视力下降是不!可!逆!的! 什么是青光眼青光眼是指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的一种眼病,持续的高眼压可以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如不及时治疗,视野可以全部丧失而至失明。 青光眼有什么危害? 青光眼会引起视神经萎缩,视力下降,即使治疗后,视力也不可能恢复,只能维持现有视力,使视力不再恶化。青光眼已经成为世界首位不可逆性的致盲疾

细数哪些眼病危害

有两成中老年人都有致盲眼病,一般是随着年龄增大,致盲眼病危险性越大,但是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就能避免或减缓致盲。 青光眼 眼压升高引起视神经损害,头痛或伴有眼眶、鼻根胀痛;恶心呕吐;看红光会有一个彩虹样的光圈绕在灯光周围,外围红色,内圈绿色或紫蓝色;夜间出现雾视和视物模糊。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疾病是易青光眼的危险人群。 白内障 视力减退,看东西模糊、物体的颜色不够明亮等。老年人平时需要戴老花镜才能看书读报,某天忽然不需要戴老花镜也看得很清楚,这很可能是白内障的早期症状之一。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 与

人们对青光眼的认识误区有那些

在最易导致失明的眼病中,青光眼排名第二,其危害性毋庸讳言。然而遗憾的是,在发展中国家有近90%的青光眼者对自己的疾病不知情,有的即使知道得了青光眼,却因为用药的不规范而过早地失明。 误区一:很多人认为青光眼是老年病。在很多者中,确实老年人所占有的比例是非常高的,但是其他人群出现青光眼的问题也是非常多的,所以它绝对不是老人的专属,仅仅因为年龄的增加,这种疾病发病率会更加。而且糖尿病也是导致其高发的主要原因,特别是老年人中这类疾病的人是非常多的。 误区二:青光眼不会导致失明。因青光眼导致双眼失明者占全球

青光眼的风险因素有哪些

青光眼的类型 青光眼主要有两类: •开角型青光眼:经常是到晚期才有迹象。眼内压力慢慢损伤视神经,双眼均受影响,但可能是一侧的眼睛先出现症状。 •闭角型青光眼:眼压升高很快,症状突然出现。可能会在一天内造成永久性的视觉损失,因此必须立即就医。 风险因素 罹青光眼的风险因素有: •有家人青光眼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或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近视 •眼睛曾受伤、某些眼部手术或慢性眼部炎症 •曾长期使用类固醇 •年龄超过60岁 •非洲裔美国人或墨西哥裔美国人 •亚裔美国人封闭角型青光眼的可能性较高 症状

哪些人是青光眼高发人群

哪些人是青光眼高发人群 眼科专家介绍到,从婴儿到老人,任何年龄都可青光眼,但具备以下条件者更易病: 1、年龄超过40岁;2、高度近视;3、糖尿病;4、有青光眼家族史;5、远视眼;6、血液循环障碍、血压波动过大。 必须提醒的是,大部分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90%的者对自身疾病不甚了解,当视野丢失40%以上时,才会发现。 什么是青光眼 青光眼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如诊治不当,会进行性加重,导致失明。虽然不能彻底治愈,但早期发现,有效治疗是可以控制的。阻止或推迟视神经的持续损伤,防止视野的进一步缺损,保存现有

青光眼会遗传给孩子吗

青光眼会遗传?不一定! 青光眼的遗传性至今没有很明确的答案。临床上发现一些青光眼具有家族遗传性特征,有些却完全没有,更多的是青光眼病具有家族聚集性,也就是说一个家族中会有几个青光眼者。 现代科学研究从基因水平上研究青光眼的临床表现特征,发现了一些青光眼的易感基因,但是还不能明确这些就是致病基因。因为带有这些特殊基因的人并不都青光眼,而多数是到了一定年龄后才发病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具有相同基因、又处于相同环境生活的人群是疾病的易感人群。 哪些因素与青光眼有关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加,青光眼发生

青光眼要如何自我检测

1、眼胀痛:往往和雾视症同时发生,但也有单独出现的的时候。当你有眼胀的症状时,请不要忘记有青光眼的可能。 2、雾视症:出现一时性的视物模糊,就好像在雾中看外界景物一样。如果症状轻微、睡上一觉后,症状即可消失。 3、虹视症:这种现象是青光眼发病时的一个很特殊的症状,每当晚上出现、看见灯光时,尤其是看见圆形灯泡时,可看到灯的四周有五颜六色的光环。 4、偏头痛:有些慢性青光眼的病人经常有偏头痛,也有全头痛的,可找眼科医生看看是否青光眼。 5、一只眼确诊青光眼的人,如果另一只出现相同的症状之一,那么,这只眼

得了青光眼迟早都会瞎

误区一:青光眼可以根治 有些青光眼者通过药物及手术治疗后眼睛不再胀痛,认为青光眼已经治好了,便不再用药,也不去医院复查,这是很危险的。 因为:1、很多青光眼者发病隐蔽,病情缓慢,即使眼压很高也无胀痛的感觉;2、青光眼术后眼压升高时多数者无疼痛的症状;3、部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后一段时间转为慢性期,对疼痛逐渐耐受而无任何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因此绝不能认为没有症状了青光眼就治好了。 此外,青光眼是终生疾病,只能控制病情的发展,而无法做到治愈,者需要终生治疗。正在治疗的青光眼病人,尽管病情稳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