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黑龙江炭疽疫情 如何预防炭疽
2018黑龙江炭疽疫情 如何预防炭疽
炭疽的传染源主要是病死动物,发现牛、羊等动物突然死亡,不接触、不宰杀、不食用、不买卖,立即报告当地农业畜牧部门,由该部门进行处理。
一旦发现自己或周围有人出现炭疽的症状,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院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及时就医。
注意从正规渠道购买牛羊肉制品,不购买和食用病死牲畜或来源不明的肉类。
对可疑病人要隔离,尤其是肺炭疽患者要及时、就地隔离并报告。分泌物、排泄物及病人用过的敷料、剩余的食物、病室内垃圾,均应烧毁。尸体火化、对可疑病畜、死畜必须同样处理。来自疫区或从疫区运出的牲畜均要隔离5天,把住牧畜收购、调运、屠宰和畜产加工各环节的兽医监督关。
对污染的皮毛原料应认真地消毒,后再加工。目前最好的有效消毒药有碘、含氯石灰(漂白粉)、氯胺、环氧乙烷及过氧乙酸等。废水也要定期消毒,废毛要集中处理,严禁乱扔。病死牲畜及其皮毛污染的场所都应消毒。皮毛畜产加工厂应设在村镇外面,下风向,远离水源。避开人畜集中和频繁来往。屠宰场要有兽医监督。
从事畜牧业和畜产加工厂的工人及诊治病畜的卫生人员都要熟知本病的预防方法。工作时要有保护工作服、帽、口罩等,严禁吸烟及进食,下班时要清洗、消毒更衣。皮肤受伤后立即用2%碘酊涂擦。密切接触者(尤与肺炭疽)及带菌者可用抗生素预防。
我国使用的是“人用皮上划痕炭疽减毒活疫苗”,接种后2天可产生免疫力,可维持1年,在发生疫情时应进行应急接种。应用A16R株炭疽芽孢菌气雾免疫也是安全有效的,吸入量为1亿个菌/人次,血清阳转率为80%以上。最好的预防措施是在流行区接种动物。
2018黑龙江炭疽疫情 2018黑龙江有炭疽牛羊肉还能吃吗
经疫检的健康的牛羊肉能吃。
若是在黑龙江的牛羊等食草动物感染了炭疽芽孢杆菌,通常会在感染后的短时间内发病死亡,此时病死的牛、羊肉以及来源不明的肉制品不能食用,不过目前在黑龙江发生疫情地区的牛羊等动物以及得到控制,可以放心食用,日常食用牛羊肉也需注意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经检疫合格的的肉制品,烹饪时还需煮熟煮透,避免感染疾病。
备注:其他地区同样参考上述饮食标准,避免感染炭疽病。
炭疽病的预防
美国著名的反生化恐怖主义专家阿利比克指出,可以在打开信件前用蒸汽熨斗杀死病菌。而且一定要保证有蒸汽,因为炭疽热孢子可以在干热的环境下生存。炭疽病菌没有传染性,不会由一个人传染给其它人,所以更容易控制和调查感染源。首先是注意可疑的包裹和信件,其次就是要多洗手,跟预防其它病菌没有什么两样。[3]
(一)管理传染源 病人应隔离至创口愈合,痂皮脱落或症状消失,分泌物或排泄物培养2次阴性(相隔5日)为止。 严格隔离病畜,不用其乳类。死畜严禁剥皮或煮食,应焚毁或加大量生石灰深埋在地面2m以下。
(二)切断传播途径 必要时封锁疫区。对病人的衣服 、用具、废敷料、分泌物、排泄物 等分别采取煮沸、漂白粉、环氧乙烷、过氧乙酸、高压蒸汽等消毒灭菌措施。用Ascoli沉淀试验检验皮毛、骨粉等样品,对染菌及可疑染菌者应予严格消毒。畜产品加工厂须改善劳动条件,加强防护设施,工作时要穿工作服、戴口罩和手套。
(三)保护易感者
1.加强卫生宣教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防止皮肤受伤,如有皮肤破损,立即涂搽3%~5%碘酒 ,以免感染。
2.健畜和病畜宜分开放牧,对接触病畜的畜群进行减毒活疫苗接种。
3.对从事畜牧业、畜产品收购、加工、屠宰业等工作人员和疫区人群,每年接种炭疽杆菌减毒活菌苗1次。目前采用皮上划痕法,每次用菌苗0.1ml,滴于上臂外侧皮肤,划一“井”字即可。四联菌苗(炭疽杆菌、土拉杆菌、鼠疫杆菌和布氏杆菌)也已证明有效。
国外采用保护性抗原作 预防接种 ,第一年肌注3次,各相隔3周,6个月后接种第4次,继每年加强注射1次,每次均为0.5ml。密切接触者应留验8日,必要时早期应用青霉素 、四环素等,对疑似患者可采取同一措施。
脚烂是什么病呢
2002年,美国医学历史学家、病理学家马丁·弗曼斯基博士(D r .M a r tinFurm anski),与美国皮肤病教授麦克·法兰兹布劳,以及著名历史学家谢尔顿·哈里斯,在中国细菌战受害者联合会会长王选的陪同下,走访过金华和衢州20多名烂脚病幸存者,根据这些人对发病初期情况的陈述,他判断他们在1942年受到的是由两种不同的细菌引起的感染:鼻疽和炭疽。这两种细菌在自然界中通常存在于牛羊和马身上,会通过生病的动物传染给人,但不会在人际间传染。在浙江省的历史记录上,日军入侵前只发生过零星的动物传染人的炭疽病例。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炭疽杆菌主要从皮肤侵入引起皮肤炭疽,使皮肤形成焦痂溃疡及周围脓肿和毒血症,也可引起吸入性肺炭疽或胃肠炭疽,可并发败血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肤坏死、溃疡、焦痂和周围组织广泛水肿及毒血症症状,皮下及浆膜下结缔组织出血性浸润;血液凝固不良,呈煤焦油样,偶可引致肺、肠和脑膜的急性感染,并可伴发败血症。自然条件下,食草兽最易感,人类中等敏感,主要发生于与动物及畜产品加工接触较多及误食病畜肉的人员。
炭疽散布于世界各地,尤以南美洲、亚洲及非洲等牧区较多见,呈地方性流行,为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近年来由于世界各国的皮毛加工等集中于城镇,炭疽也暴发于城市,成为重要职业病之一。
如果自己所处的环境比较潮湿的话,那么缴纳也是比较正常的,因为潮湿的环境更容易引起细菌的侵入,尤其是敏感体质的人群,一定要注意自己皮肤的保养。脚烂是不可以随便用药的,一些消炎药和止痒药都要慎重使用才好,不对症治疗是无效的。
长了斑点的“芝麻蕉” 到底能不能吃
香蕉味道可口,含着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容易消化吸收,有排毒的功效;食用后能使人身心愉悦,有“快乐食品”之称;价钱也不贵;拥有这么多优点,怪不得是美猴王的最爱,也是人类最喜欢的水果之一。
在水果店挑选香蕉时,人们一般钟情于通体金黄色的。退而求其次,可以稍微带点青色,回到家中放一放自然就黄了,到时候再吃。而一旦发现香蕉表面带有黑色斑点,就会马上搁下。
也有人唱反调,买香蕉就应该买带有黑斑的香蕉。香蕉长黑斑点说明它成熟,成熟的香蕉免疫活性相较于青绿色的香蕉要强得多。斑点香蕉到底能不能食用呢?要求香蕉不带斑点只是为了美观还是为了人体健康呢?
想知道食用斑点香蕉是否有害,首先得确认香蕉上的黑斑怎么形成的。
像其它植物一样,香蕉也会害病。比如黄叶病、炭疽病、黑星病、花蓟马、裂果病等等。而其中,患了炭疽病会让香蕉呈现出黑斑症状。炭疽病是由香蕉刺盘孢菌引起的,属于真菌性的病害。这种病症只有在香蕉成熟时才会显现出来。因此成熟后,被侵染的香蕉果实果柄和表皮上会出现一个个褐色的圆形斑点,渐渐扩大面积并且连结起来成为大块斑点。两三天以后整个果实就变黑甚至腐烂。
之所以称之为炭疽病是因为这个和人的炭疽病症状相似。相信这么一联系大家就更不愿意买这种香蕉了。二战时期的炭疽病毒生物武器的使用给人们留下了不堪的印象。炭疽是人类传染病,有着极高的致死率。那么吃了患炭疽病的香蕉会不会染病?
答案是不会。炭疽菌只是侵害香蕉,对人造不成什么影响。何况,使香蕉发黑的炭疽菌与炭疽病毒没什么干系,当然无法使人致病。表皮发黑说明香蕉已成熟,此时味道甜,口感好,最宜食用。如果又放置了几天,导致果肉发黑,就不要食用了。
患病香蕉会发黑,正常的香蕉放置久了也会发黑,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和蕉表皮细胞中含有一种氧化碳素有关。平时,细胞膜把氧化碳素严密地包裹着保护起来,就像人体的皮肤保护着血肉、骨骼一样。而一旦被磕碰着,或者是低温下挨冻,细胞膜就破了。里面的氧化碳素就接触到了空气中的氧气,在氧气的氧化作用变成黑色,自然就出现了一些小斑点。有条件的可以做个实验,把一些没有斑点的香蕉拿出来放在冰箱里,数小时后香蕉皮上就会出现黑斑。因此,在冬天的时候,卖香蕉的人会用塑料布把搁香蕉的筐子包起来,就是为了保证温度,防止香蕉在低温下变黑,影响卖相。
炭疽病应该如何预防
炭疽病主要发生于与动物及畜产品加工接触较多及误食病畜肉的人员,主要的预防措施有以下方面:
1、管理传染源病人应隔离至创口愈合,痂皮脱落或症状消失,分泌物或排泄物培养2次阴性(相隔5日)为止
严格隔离病畜,不用其乳类,死畜严禁剥皮或煮食,应焚毁或加大量生石灰深埋在地面2m以下
2、切断传播途径必要时封锁疫区,对病人的衣服、用具、废敷料、分泌物、排泄物等分别采取煮沸、漂白粉、环氧乙烷、过氧乙酸、高压蒸气等消毒灭菌措施用Ascoli沉淀试验检验皮毛、骨粉等样品,对染菌及可疑染菌者应予严格消毒,畜产品加工厂须改善劳动条件加强防护设施,工作时要穿工作服,戴口罩和手套
3、保护易感者方面要加强卫生宣教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防止皮肤受伤,如有皮肤破损,立即涂搽3%~5%碘酒,以免感染健畜和病畜宜分开放牧,对接触病畜的畜群进行减毒活疫苗接种对从事畜牧业,畜产品收购、加工、屠宰业等工作人员和疫区人群,每年接种炭疽杆菌减毒活菌苗1次目前采用皮上划痕法,每次用菌苗0.1ml,滴于上臂外侧皮肤,划一“井”字即可,四联菌苗(炭疽杆菌,土拉杆菌,鼠疫杆菌和布氏杆菌)也已证明有效
国外采用保护性抗原作预防接种,第一年肌注3次,各相隔3周,6个月后接种第4次,继每年加强注射1次,每次均为0.5ml密切接触者应留验8日,必要时早期应用青霉素,四环素等,对疑似患者可采取同一措施
2018黑龙江炭疽疫情 2018黑龙江炭疽(tàn jū)疫情是怎么回事
依兰县三道岗镇富强村富强屯村某养殖户从桦南县购买190只羊。得知桦南县出现疑似羊炭疽疫情后,依兰县畜牧兽医局立即启动相应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到养殖户家中进行现场勘验调查。
桦南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桦南种畜场报告,该场四分场石磊肉羊育肥场从七台河市茄子河区铁山乡四新村购买的肉羊出现死亡事件,经县相关部门会商确定为疑似羊炭疽病。
经现场观察,依兰县养殖户新购190只羊无任何发病症状,羊群一切正常,该养殖户家3人身体状况无异常,饲养的其余牲畜均无任何发病症状。8月8日下午,相关部门对该养殖户255只(含原有65只)有感染风险的羊进行捕杀,并对富强屯五公里半径范围内牲畜进行免疫,消除疫情隐患,尚并未发现任何人畜感染疫情。
截止2018年8月9日18时,全省共报告人感染皮肤炭疽14例。14名病患中1人已治愈出院,10人在哈尔滨市治疗、2人在佳木斯市治疗、1人在鸡西市治疗,目前患者病情平稳并趋好,后继治疗和病原检测等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
目前已对桦南县、依兰县等疫点、疫区及受威胁区的818只羊进行扑杀。相关部门称,目前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得到有效治疗。省畜牧兽医局组成3个专家组赴事发地指导处置,紧急向桦南县、依兰县调拨炭疽疫苗11.25万毫升,对牲畜进行免疫。省卫计委下发通知部署全省炭疽防控工作,派出专家组开展疫情流调,摸排传染源,控制传播途径,制定防控措施。
脚烂是什么病呢
脚烂是由两种不同的细菌引起的感染:鼻疽和炭疽。这两种细菌在自然界中通常存在于牛羊和马身上,会通过生病的动物传染给人,但不会在人际间传染。在浙江省的历史记录上,日军入侵前只发生过零星的动物传染人的炭疽病例。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炭疽杆菌主要从皮肤侵入引起皮肤炭疽,使皮肤形成焦痂溃疡及周围脓肿和毒血症,也可引起吸入性肺炭疽或胃肠炭疽,可并发败血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肤坏死、溃疡、焦痂和周围组织广泛水肿及毒血症症状,皮下及浆膜下结缔组织出血性浸润;血液凝固不良,呈煤焦油样,偶可引致肺、肠和脑膜的急性感染,并可伴发败血症。自然条件下,食草兽最易感,人类中等敏感,主要发生于与动物及畜产品加工接触较多及误食病畜肉的人员。
炭疽散布于世界各地,尤以南美洲、亚洲及非洲等牧区较多见,呈地方性流行,为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近年来由于世界各国的皮毛加工等集中于城镇,炭疽也暴发于城市,成为重要职业病之一。
如果自己所处的环境比较潮湿的话,那么缴纳也是比较正常的,因为潮湿的环境更容易引起细菌的侵入,尤其是敏感体质的人群,一定要注意自己皮肤的保养。脚烂是不可以随便用药的,一些消炎药和止痒药都要慎重使用才好,不对症治疗是无效的。
2018黑龙江炭疽疫情 2018黑龙江有炭疽还能接触牛羊等动物吗
可以接触健康的牛、羊等动物。
2018黑龙江发生羊炭疽疫情,这种疾病可以通过已经接触感染炭疽的牛羊等动物传染给人,但是目前黑龙江的疫情已经得到控制,被检查出感染了炭疽的牛羊等动物也采取焚烧或活埋的方式处理,感染炭疽的人也进行了隔离治疗,后续是可以接触牛羊等动物的,不用过于担心。
2018黑龙江炭疽疫情 2018黑龙江炭疽能治好吗
能治好。
根据新闻调查,目前黑龙江出现的炭疽病情属于皮肤炭疽类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话,致死率很低,在1%左右,临床上采取抗生素治疗效果非常好,而出现在黑龙江的皮肤炭疽治疗更加容易,除了使用抗生素外,只需要简单的创面处理措施即可。
炭疽病的症状有哪些
1.皮肤炭疽
最为多见,可分炭疽痈和恶性水肿两型。炭疽多见于面、颈、肩、手和脚等裸露部位皮肤,初为丘疹或斑疹,第2日顶部出现水疱,内含淡黄色液体,周围组织硬而肿,第3~4日中心区呈现出血性坏死,稍下陷,周围有成群小水疱,水肿区继续扩大。第5~7日水疱坏死破裂成浅小溃疡,血样分泌物结成黑色似炭块的干痂,痂下有肉芽组织形成为炭疽痈。周围组织有非凹陷性水肿。黑痂坏死区的直径大小不等,自1~2cm至5~6cm,水肿区直径可达5~20cm,坚实、疼痛不著、溃疡不化脓等为其特点。继之水肿渐退,黑痂在1~2周内脱落,再过1~2周愈合成疤。发病1~2日后出现发热、头痛、局部淋巴结肿大及脾肿大等。
少数病例局部无黑痂形成而呈现大块状水肿,累及部位大多为组织疏松的眼睑、颈、大腿等,患处肿胀透明而坚韧,扩展迅速,可致大片坏死。全身毒血症明显,病情危重,若治疗贻误,可因循环衰竭而死亡。如病原菌进入血液,可产生败血症,并继发肺炎及脑膜炎。
2.肺炭疽
大多为原发性,由吸入炭疽杆菌芽胞所致,也可继发于皮肤炭疽。起病多急骤,但一般先有2~4日的感冒样症状,且在缓解后再突然起病,呈双相型。临床表现为寒战、高热、气急、呼吸困难、喘鸣、发绀、血样痰、胸痛等,有时在颈、胸部出现皮下水肿。肺部仅闻及散在的细湿啰音,或有脑膜炎体征,体征与病情严重程度常不成比例。患者病情大多危重,常并发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偶也可继发脑膜炎。若不及时诊断与抢救,则常在急性症状出现后24~48小时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3.肠炭疽
可表现为急性胃肠炎型和急腹症型。前者潜伏期12~18小时,同食者可同时或相继出现严重呕吐、腹痛、水样腹泻,多于数日内迅速康复。后者起病急骤,有严重毒血症症状、持续性呕吐、腹泻、血水样便、腹胀、腹痛等,腹部有压痛或呈腹膜炎征象,若不及时治疗,常并发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而于起病后3~4日内死亡。
4.脑膜型炭疽
大多继发于伴有败血症的各型炭疽,原发性偶见。临床症状有剧烈头痛、呕吐、抽搐,明显脑膜刺激征。病情凶险,发展特别迅速,患者可于起病2~4日内死亡。脑脊液大多呈血性。
5.败血型炭疽
多继发于肺炭疽或肠炭疽,由皮肤炭疽引起者较少。可伴高热、头痛、出血、呕吐、毒血症、感染性休克、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传染病的分类
甲类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对此类传染病发生后报告疫情的时限,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均强制执行。
乙类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对此类传染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防治方案进行预防和控制。其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虽被纳入乙类,但可直接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丙类传染病
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皮肤炭疽传染病有什么症状
皮肤炭疽传染病有什么症状?怎么预防和治疗皮肤炭疽传染病?皮肤炭疽传染病是最近突发的一种恶性传染病,已经引起人们关注,下面我们就皮肤炭疽传染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作一下简单介绍。
炭疽病的临床表现包括:局部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腹胀、腹泻,呼吸困难、剧烈头疼等,严重者会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人类主要通过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感染,比如破损皮肤接触了带菌物品,吸入带菌颗粒或吃了带菌的食物等,都会感染。此次通报的皮肤型炭疽,约占炭疽发病数的90%以上。另外,还有肺型炭疽、肠型炭疽、脑型炭疽、口咽部感染等。
炭疽是一种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牛、羊、骆驼、骡等食草动物是其主要传染源。人直接或间接地接触病畜和染菌的皮、毛、肉等,会感染炭疽。因此,人们只要不接触、宰杀、食用病死和不明原因死亡的牛、羊等牲畜,就不会被感染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