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管的疾病鉴别
乳腺管的疾病鉴别
1、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
两者均可见到自发的、无痛性乳头血性溢液;均可扪及乳晕部肿块,且按压该肿块时可自乳管开口处溢出血性液体。由于两者的临床表现及形态学特征都非常相似,故两者的鉴别诊断十分困难。一般认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溢液可为血性,亦可为浆液血性或浆液性;而乳头状癌的溢液则以血性者为多见,且多为单侧单孔。乳头状瘤的肿块多位于乳晕区,质地较软,肿块一般不大于1cm,同侧腋窝淋巴结无肿大;而乳头状癌的肿块多位于乳晕区以外,质地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差,易与皮肤粘连,肿块一般大于1cm,同侧腋窝可见肿大的淋巴结。乳腺导管造影显示导管突然中断,断端呈光滑杯口状,近侧导管显示明显扩张,有时为圆形或卵圆形充盈缺损,导管柔软、光整者,多为导管内乳头状瘤;若断端不整齐,近侧导管轻度扩张,扭曲,排列紊乱,充盈缺损或完全性阻塞,导管失去自然柔软度而变得僵硬等,则多为导管内癌。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乳头状癌可找到癌细胞。最终确立诊断则以病理诊断为准,而且应做石蜡切片,避免因冰冻切片的局限性造成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
2、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与乳腺导管扩张综合征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与乳腺导管扩张综合征
导管内乳头状瘤与导管扩张综合征的溢液期均可以乳头溢液为主要症状,但导管扩张综合征常伴有先天性乳头凹陷,溢液多为双侧多孔,性状可呈水样、乳汁样、浆液样、脓血性或血性;乳头状瘤与导管扩张综合征的肿块期均可见到乳晕下肿块,但后者的肿块常较前者为大,且肿块形状不规则,质地硬韧,可与皮肤粘连,常发生红肿疼痛,后期可发生溃破而流脓。导管扩张综合征还可见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乳腺导管造影显示导管突然中断,有规则的充盈缺损者,多为乳头状瘤;若较大导管呈明显扩张,导管粗细不均匀,失去正常规则的树枝状外形者,则多为导管扩张综合征。必要时可行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或活组织病理检查。
心脑血管疾病的鉴别
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
脑血管病又称脑血管意外,脑中风或脑卒中。是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包括颅内和颅外动脉、静脉及静脉窦的疾病,但以动脉疾病为多见。高血压、动脉硬化为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故多见于中老年人。
一、先天性心血管病:为心脏大血管在胎儿期中发育异常所致,病变可累及心脏各组织和大血管。
二、后天性心血管病:为出生后心脏受到外来或机体内在因素作用而致病。
1、动脉粥样硬化:常累及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周围动脉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肌血供障碍时,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或缺血性心脏病。
2、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急性期引起心内膜、心肌和心包炎症,称为风湿性心脏炎;慢性期主要形成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称为风湿性心瓣膜病。
3、原发性高血压:显著而持久的动脉血压增高可影响心脏,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高心病)。
4、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为肺、肺血管或胸腔疾病引起肺循环阻力增高而导致的心脏病。
5、感染性心脏病:为病毒、细菌、真菌、立克次体、寄生虫等感染侵犯心脏而导致的心脏病。
6、内分泌病性心脏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等。
7、血液病性心脏病:如贫血性心脏病等。
8、营养代谢性心脏病:如维生素B↓1缺乏性心脏病等。
牙疼的疾病鉴别
1、与深龋鉴别:它们都有较深的龋洞,但深龋无急性牙髓炎的自发性剧烈疼痛。
2、与龈乳头炎鉴别:牙龈乳头炎可有自发性剧烈疼痛,但局部牙龈红肿、压痛,甚至溢脓,而且多有食物嵌塞史。而牙髓炎则无,牙髓炎对温度敏感,而龈乳头炎对温度的刺激则无明显反映。
3、与三叉神经痛鉴别:三叉神经痛一般在夜间不发作,温度改变亦不引起疼痛,而且多有“扳机点”,疼痛间歇期不会随病情发展而明显延长或缩短。
治疗原则是保存活髓或保存患牙,应急处理可以开髓减压,温盐水冲洗后,放置止痛药物(如樟脑酚、丁香油酚或牙痛水等小棉球)于龋洞内,可以暂时止痛,同时服用消炎、镇痛药,疼痛缓解后1~2天,视患牙具体情况选用:
1、活髓切断术;
2、平髓术;
3、牙髓塑代或根管治疗。
无保留价值患牙,可拔除患牙,以解除病员痛苦和阻止病变继续扩散。
如何能诊断鉴别乳腺炎疾病
产后哺乳的女性如出现乳房胀痛以及局部红、肿、热、痛,并可扪及痛性肿块,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炎性毒性表现,不难作出诊断。
乳房内积乳脓肿:可表现为局部疼痛与肿块,但常无局部的红、肿与搏动性疼痛,也无发热等全身表现,可资鉴别。
乳房皮肤丹毒:比较少见,有皮肤的红、肿、热、痛,且有明确的边界。局部疼痛较轻,而全身毒血表现尤为明显。乳房实质内仍松软,无炎性肿块扪及,由此可以鉴别。
B超检查对乳房炎性肿块及脓肿形成的诊断很有价值,且具有定位作用。
乳腺炎鉴别诊断做出的分析,专家指出有波动的炎性肿块,用针刺获得脓性液体,即可明确诊断。最后建议大家要到专业的医院治疗这种疾病。
鉴别诊断乳腺结节疾病的方法
乳腺结节大多由于泌乳腺管梗阻引起,偶有妊娠前乳部受创伤,导致一部分乳腺管闭塞所致。乳房局部出现不规则的腺组织硬块,触痛,但并无红、肿、热等炎症现象或任何全身反应。此种情况常不致于发生乳腺炎。但乳汁淤积时间长,可因感染而发生乳腺炎、乳腺脓肿。
专家提醒:发病初可按乳房充胀处理,以后只能严密观察,不宜按摩。重视急性乳腺炎的预防,保持乳头清洁,勿让新生儿含着乳头而睡,防止乳头破损和皲裂。
乳腺结节和乳腺结核的症状怎么辨别?乳腺结节和乳腺结核的症状辨别:
(1)乳房结核可形成寒性脓肿,而乳房结节病没有脓肿。
(2)乳房结核的结核菌素试验呈阳性反响,而乳房结节病为阴性结果。
(3)乳房结节病虽然有上皮样细胞团,但没有干酪样坏死区。
(4)乳房结节病大多入侵真皮全层,点滴入侵深部构造。
乳腺病诊断鉴别
诊断:
乳腺自我检查是一种以检查对象为中心、简便易行、安全无创伤的自我检查方法。通过宣传乳腺自我检查的意义和传授自查方法,是让适龄女性定期检查乳腺,希望早期发现乳房肿块。专家介绍,目前在我国,乳房自我检查仍被推荐作为乳腺癌早期诊断的检查方法之一。主要的自我检查方法有:
一、看
第一步:面对镜子,双手叉腰,观察乳房外形、轮廓有无异常。
第二步:举起双臂,观察乳房外形、皮肤、乳头、轮廓有无异常。
二、触诊
顺序:
1、右手触摸左乳外上方,有无肿块;
2、右手触摸左乳房外下方有无肿块;
3、右手触摸左乳内下方有无肿块;
4、右手触摸左乳内上方有无肿块;
5、仰卧平躺,肩部稍垫高,举起左手臂,右手触摸左侧腋下有无肿块;
6、触摸乳头周围,并用手指挤压乳头,有无异常溢液。
通过乳腺自我检查可初步诊断乳腺疾病,若要确诊需根据医生建议进一步深入检查。
支气管炎的疾病鉴别
根据病史、咳嗽和咳痰等呼吸道症状,两肺散在干、湿性哆音等体征,结合血象和X线胸片,可作出临床诊断。病毒和细菌检查有助于病因诊断,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一流行性感冒
起病急骤,发热较高,全身中毒症状如全身酸痛、头痛、乏力等明显,呼吸道局部症状较轻。流行病史、分泌物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有助于鉴别。
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鼻咽部症状明显,咳嗽轻微,一般无痰。肺部无异常体征。胸部X线正常。
三其他
其他肺部疾病如支气管肺炎、肺结核、肺癌、肺脓肿、麻疹、百日咳等多种疾病可表现为类似的咳嗽咳痰表现,应详细检查,以资鉴别。
对于这种支气管炎这种呼吸道的疾病,我们需要做好治疗工作,我们专家可以给与患者一般治疗,此外还应该控制感染,但是最重要的就是对症治疗,意思就是说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我们来治疗支气管炎这种疾病,但是不管是什么治疗,最主要的就是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
颈椎病的诊断
1.神经根型颈椎病需与下列疾病鉴别颈肋和前斜角肌综合征、椎管内髓外硬脊膜下肿瘤、椎间孔及其外周的神经纤维瘤、肺尖附近的肿瘤均可引起上肢疼痛、神经痛性肌萎缩、心绞痛、风湿性多肌痛。2.脊髓型颈椎病应与下列疾病鉴别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多发性硬化、椎管内肿瘤、脊髓空洞。3.椎动脉型颈椎病应与下列疾病鉴别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鉴别,如椎动脉粥样硬化和发育异常等。椎动脉造影是最可靠的鉴别方法。4.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应与下列疾病鉴别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其他原因所致的眩晕。5.食管压迫型颈椎病应与下列疾病鉴别需与食管炎、食管癌引起的吞咽困难鉴别。6.颈型颈椎病与慢性颈部软组织损伤鉴别因长期低头工作,头经常处于前屈的姿势,使颈椎间盘前方受压,髓核后移,刺激纤维环及后纵韧带,从而产生不适症状。
心血管疾病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心脏病导致的胸痛有其规律,应注意与呼吸系统的胸痛鉴别。
正常人在剧烈运动时也有呼吸困难感觉,停止运动后很快恢复。心脏病患者在常人不会发生呼吸困难的活动量时出现症状,而且恢复慢甚至于不恢复,因此要与正常运动后的呼吸困难相鉴别。
患者表现不能平卧或不能长时间地平卧,斜靠位甚至于端坐,双下肢垂于床边。不能平卧的机制是①平卧时下肢和腹腔的血液失去地心引力作用,返回心脏增多,加重了心脏的工作负荷。②平卧时肺活量降低。正常人平卧位的肺活量有轻度降低(-5%),病人因肺淤血等因素,肺活量下降更多(可达-25%)。要与一些骨疾病导致的不能平卧相鉴别。
乳腺结核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检查项目:X线检查、B超、乳腺导管造影、电脑红外线扫描、病理学活检
乳腺检查一般都包括
①X线检查:可以检查肺上是否有结核灶。
②B超:可以明确是否有乳房结核以及部位、结核灶的大小。
③乳腺导管造影:可以与其他的肿瘤性疾病相鉴别。
④电脑红外线扫描。
⑤乳腺冷光源透照。
⑥乳房热图检查。
⑦乳腺细胞学检查:可以和恶性肿瘤性疾病相鉴别。
⑧乳腺病理学检查:病理学若发现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即可确诊。
认识乳腺导管扩张及乳腺
乳腺管扩张症是一种乳腺良性疾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由于认识不清,常常误诊为乳腺炎、乳腺结核或乳腺癌等疾病。乳腺管扩张症又称之为浆细胞性乳腺炎,其实浆细胞性乳腺炎仅仅是乳腺导管扩张症发展过程中的晚期表现。此病多见于30~40岁的产期、非哺乳期女性,有时发生于绝经后老年女性。
目前为止,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病人常常伴有乳头内陷或畸形,乳腺导管开口被分泌物阻塞,引起乳腺管扩张,积聚物刺激管壁,造成管壁破坏,乳腺腺体组织出现炎症。
此 病早期可表现为乳头溢液,溢液呈黄色、棕色或血性,有时挤压乳房后可分泌稠脓样物质;后期在乳头、乳晕附近,可出现大小不等的肿块,肿块表面皮肤红肿并有 压痛,有时按脓肿切开后常不易愈合,有瘘管形成。由于病变反复发作,乳房皮肤可以增厚,乳头内陷。此病病程较长,最长者可达十余年,抗生素治疗通常无效。
乳腺管扩张症术前非常容易误诊,诊断此病主要靠乳腺B超、乳腺钼靶、乳腺导管造影、乳腺细针穿刺等检查。一旦诊断为乳腺导管扩张症,应根据疾病的不同特点,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局部病变者,可采取乳腺腺叶切除术;病变广泛者,可行皮下乳腺切除术,保留病人的乳头及正常部分腺体。对于肿块伴有脓肿形成者,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应及时切开引流,待感染好转后再切除病变的组织。
乳腺管扩张症又叫浆细胞性乳房炎,其基本病变是由于乳腺导管不畅,而引起导管扩张的一系列病理改变,是一种良性病。此病多见于30—40岁的经产而非哺乳期的妇女,也偶见于绝经后的老年妇女。
有资料表明,乳腺管扩张症的误诊率达75%。之所以易误诊,主要原因在于:
乳腺管扩张发病大致可分三期:急性期表现为乳房肿胀、疼痛、发红和硬结,可有乳头溢液,这时最易与急性乳腺炎
混淆,有的被误诊为炎性乳癌;亚急性期乳房红肿消退,遗留下硬结或肿块;慢性期乳房内肿块可与表面皮肤粘连,肿块不痛,可出现乳头回缩,此型最易被误诊为乳癌。
病程长短不一,从数日到数年,病程长者更易误诊。乳头溢液可为本病的首发症状,液体多为血性,也可为浆液性或脓性,也是误诊的原因。早期常伴有腑下淋巴结肿大、质硬、有压痛,也给鉴别带来困难。
近 年来用于乳房检查的红外线扫描、超声检查和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等检查,对乳房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很有帮助,不仅可以证实乳腺导管扩张,还能查出导管内有 无其他占位病变。此外,细胞学检查对诊断此病也有重要作用。包括乳头溢液的反复检查和细针抽吸肿块组织的细胞学检查,该症都查不到癌细胞,而是以浆细胞为 主的炎症细胞,可与癌鉴别。
乳腺导管扩张症是乳腺的良性病变,所以,一旦确诊,应当做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惟一有效方法,手术时只需 将乳晕部扩张的导管肿块切除就可以,乳头和大部乳房可保留,不影响外形和美观。如果肿块较大,占整个乳房的一半以上,而且年龄在45岁以上,乳房较小者, 在病人本人的同意下,也可做单纯乳房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