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哪些表现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哪些表现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哪些表现?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妊娠前没有高血压,妊娠20周以后才出现高血压、蛋白尿的;另一种是妊娠前即有高血压,也即在患有慢性高血压的基础上又妊娠的妇女。

第一种情况表现为妊娠20周以后首次出现血压升高,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严重者可出现蛋白尿,蛋白尿的程度可以从“+”到 “++++”不等,孕妇往往会伴有不同程度水肿,患者自觉头晕、头痛、视物模糊、恶心、食欲不振、腹胀、上腹部疼痛等,严重者可出现失明、抽搐、昏迷等,甚至可以引起母儿死亡。由于该病会影响全身各个脏器,特别是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往往会出现这些脏器功能不全的表现,如血清丙氨酸转氨酶、门冬氨酸转氨酶及乳酸脱氢酶升高;肾功能受损时,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升高,严重者会出现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

如果是妊娠前即有慢性高血压者,多数妊娠期病情加重,血压进一步升高,出现蛋白尿或尿蛋白增高,随病情发展,可以出现上述所有表现。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表现呢?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什么会如此严重,对身体这么多器官都有危害呢?实际上这种疾病的本质变化是孕妇全身小血管痉挛,全身各系统各脏器血流量减少,由此造成全身各脏器缺血缺氧而引起一系列的损害。我们来分析一下主要脏器的改变。

脑部:由于全身小血管痉挛,脑部血管也痉挛,脑部小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发生脑水肿、充血、缺血、血栓形成及出血等。由于脑部这些改变,因此患者出现前述头晕、头痛、眼花、抽搐及昏迷等的症状就不难理解了。

肾脏:由于血管痉挛,肾血流减少,造成肾小球及肾小管损伤,因此出现蛋白尿,尿酸和肌酐升高,严重者可出现少尿和肾衰竭。

肝脏:由于全身小血管痉挛,造成肝脏供血供氧不足,使肝脏受损,出现肝功能异常。

心血管:由于全身小血管痉挛,外周阻力增加,因此,血压升高,心肌代偿性收缩,加重心脏负担,严重者出现心功能不全,甚至心力衰竭。

胃肠道:由于胃肠道平滑肌水肿,蠕动功能差,加之大量腹水,患者往往出现恶心、食欲不振及腹胀等不适。

子宫胎盘血流灌注:由于全身小血管痉挛,子宫螺旋小动脉也痉挛,使得胎盘供血供氧不足,因此胎盘功能下降,宫内胎儿生长缓慢,甚至生长停滞、胎儿窘迫及胎死宫内。

日常诱发蛋白尿的原因都有哪些

1.假性蛋白尿——留取尿液标本时,不小心污染了尿液

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原因,尿道短且与阴道比邻,患有生殖道炎症的孕妇,阴道分泌物增多,留取尿液不当时,标本极易被阴道分泌物污染,也可出现蛋白尿而造成误诊。

正确的做法:留取尿液标本时,排掉开始时的小便,留取中间的尿液进行检查。

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水肿、蛋白尿、高血压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3大症状。如果在出现水肿或蛋白尿的同时还伴有血压升高,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可能性就很大。

正确的做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特有的疾病。我国的发病率为9.4%,而国外报道的发病率为7%~12%。多数仅在妊娠期出现一过性高血压,蛋白尿,在分娩后即会随之消失。

患病孕妇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浆蛋白由肾小球漏出形成蛋白尿,蛋白尿的多少也反映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程度。

3.肾脏疾病

孕前既有肾脏疾病——怀孕后会使病情进一步加重

怀孕使女性的机体代谢增加,全身血容量增多,加重了肾脏及其他脏器的负担,从而可使肾脏原有疾病的病情加重。

隐匿性肾炎——怀孕前没有发现肾脏疾病的症状

常在怀孕中、后期出现症状,需要抽血进一步检查血浆微球蛋白,同时到肾内科就诊,及时明确诊断并进行治疗。

4.原发性高血压疾病

怀孕前已经患有高血压或者有高血压家族史,都有可能在孕期出现蛋白尿。

高血压疾病对全身各个脏器都有损害,会损害肾小球引起蛋白尿;而肾脏损害又会进一步加重高血压。

5.妊娠期蛋白尿——有水肿、蛋白尿却没有其他症状

怀孕期间出现蛋白尿、肢体水肿,但是没有出现血压增高和其他不适。实际上,在临床上往往把妊娠期蛋白尿列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范围考虑。

高龄怀孕与肥胖是祸首

■ 闻唱

天气寒冷,心脑血管意外就会增多,所以冬季也是准妈妈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发季节。近来许多医院的妇产科收治患妊娠期高血压的准妈妈明显增多,杭州市三医院妇产科主任林晓冰说,准妈妈的血管和老年人一样脆弱,天气骤冷,情绪不稳定,这些都有可能导致血压大大升高。

“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很多家庭开始准备生二胎,专家提醒,过了35岁后,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高征)的风险成倍增加,怀孕后一定要严密监测血压。尤其是头胎有妊高征,怀二胎时很有可能会再次发生。

高龄怀孕、肥胖等是妊高症诱因,五成二胎准妈妈是高危产妇

青岛市妇儿医院产科副主任范冬梅介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及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其中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这些疾病多发生于妊娠20周以后,以高血压、蛋白尿为主要特征,该病病情发展快,严重威胁母婴健康。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林晓峰主任医师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威胁孕产妇生命的第二大“杀手”,危险性仅次于产后大出血,而且在临床上十分常见,轻度患者仅有头晕,严重者会出现水肿、头痛、眼花、胸闷、恶心、呕吐,甚至出现“子痫”,表现为抽搐与昏迷等症状。

多囊卵巢综合症怀孕了会怎样 可能情况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DH)

据统计,2%~5%的孕妇被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其中三分之一为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尤其是合并胰岛素抵抗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升高。

胰岛素抵抗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胰岛素抵抗及继发的高胰岛素血症可能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促使水钠潴留、血管平滑肌肥大及细胞内钙交换加速,从而使血压升高。

也有研究证实,胰岛素抵抗在高血脂、血管内皮损伤等妊娠期高血压早期病变中起促进作用,进而可能最终促使妊娠期高血压发生。高胰岛素血症可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导致血管腔狭窄、血管阻力增加及血管内皮障碍。

毛细血管扩张手术疗法怎么样

目的:利用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技术对正常育龄期非妊娠、早孕期、中孕期、晚孕期妇女及晚孕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晚孕期妊娠期糖尿病妇女肱动脉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进行检测,发现和探讨正常不同孕期及妊娠期合并高血压疾病、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妇女的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分析FMD对正常妊娠及妊娠期合并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评估的意义和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参数支持。

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配有频率为7.0-12.0MHz的线阵探头,对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就诊我院的育龄期非妊娠妇女32例(其中15例由同一操作者进行不同时间重复测量)、早孕妇女77例、中孕妇女40例、晚孕期妇女73例(其中正常晚孕38例,妊娠期合并高血压疾病20例,妊娠期合并糖尿病15例)进行肱动脉检测,对比育龄期正常非妊娠、早孕、中孕、晚孕期妇女FMD相关参数的变化特征及晚孕期正常孕妇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孕妇FMD相关参数的变化特征。

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肱动脉FMD测值在同一操作者对受试者重复测量条件下的一致性显著。同一操作者对受试者的FMD重复测量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正常非妊娠、早孕、中孕、晚孕组妇女肱动脉的FMD值如下:正常育龄期非妊娠妇女肱动脉FMD平均值±标准差:7.66±2.74%;早、中、晚孕妇女肱动脉FMD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11.06±3.74%、9.32±3.61%、8.26±3.13%。早中晚孕期FMD分别比非妊娠期增加了44.39%、21.67%、7.83%。早孕期组FMD值与非妊娠组、中孕组、晚孕组之间及非妊娠组与中孕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非妊娠组与晚孕组、中孕组与晚孕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晚孕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肱动脉FMD平均值±标准差为:5.94±3.75%。晚孕期正常组与妊娠期高血压病组FMD值有显著性差异(t=2.51,P0.05)。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肱动脉FMD平均值±标准差为:5.83±3.81%。晚孕期正常组与妊娠期糖尿病组FMD差异有显著性(t=2.39,P0.05)。但晚孕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妊娠期糖尿病组FM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P0.05);以FMD值为7.40%、7.39%分别作为诊断晚孕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的阈值,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0.73。

看了上述对于血管扩张术的目的及方法的介绍后,我想大家应该已经有所了解了吧。关于血管扩张术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要正确认识和掌握该疾病的知识,并根据其病症来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来进行针对性的改善和治疗。我们要好好注意身体健康,要好好保护它。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高血压怎么办

1、一般治疗

(1)休息:对于轻度的妊娠高血压可住院也可在家治疗。

(2)密切监护母婴状态:应询问准妈妈是否有头痛、视力改变、上腹不适等症状。每日测体重及血压。定时复查尿蛋白、检测血压、胎儿发育情况和胎盘功能。

(3)间断吸氧:可增加血氧含量,改善全身主要脏器和胎盘氧供。

2、降压治疗

目的:预防子痫、心脑血管意外和胎盘早剥等严重母胎并发症。降压过程要平稳,不可波动过大。

目标血压:准妈妈没有并发脏器功能损伤,收缩压应控制在130-155mmHg,舒张压应控制在80-105mmHg。准妈妈并发脏器损伤,收缩压应控制在130-139mmHg,舒张压应控制在80-89mmHg。为保证子宫胎盘血流灌注,血压不能低于130/80mmHg。

3、终止妊娠

妊娠高血压的唯一治疗方法就是产下胎儿。如果胎儿还没到预产期,医生会建议准妈妈卧床休息、健康饮食和服用降压药物。如果准妈妈已接受治疗但情况仍不断恶化,这就可能需要实施早产手术将胎儿娩出来。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饮食调理

发现自己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准妈妈也不用过分紧张.可通过"1减少、2控制、3补充”的合理饮食来进行调理。

1.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

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准妈妈应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炒菜最好以柏物油为主,海日2"一25克。饱和脂肪酸的供热能应低于相%。

2.控制钠盐的摄入

钠盐在防治高血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若辱天食入过多的钠,会使血竹收缩,导致血压上升,因此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准妈妈应甸天限制在3一5克以内。同时,还要远离含盐最高的食品。

3.补充蛋白质

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的孕妇因尿中蛋白丢失过多,常有低蛋白血症。因此.应及时摄入优质蛋白.如牛奶、鱼虾、鸡蛋等,以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每日补充的蛋白质量最高可达100克。

4.补充钙质

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最好多吃含钙丰富的食品,如奶制品、豆制品、鱼虾、芝麻等,也可以适当补充钙剂。若为低钙血症.史应该注意钙的补充.

5.补充锌、维生紊C和维生素E

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血清锌的含最较低,因此,膳食中若供给充足的锌能够增强准妈妈身体的免疫力。另外,维生素C和维生素E能抑制血中脂质氧化的作用,降低妊振期高血压疾病的反应,因此也需要适当补充。

妊娠期高血压的病理病因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主要症状有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目的是预防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的发生,降低母胎围生期病率和死亡率,改善母婴预后。

目前国内外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分类及诊断已有明确的和被广泛接受的标准。按发病基础、脏器损害程度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为五类,即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伴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

妊娠期高血压是指,妊娠期首次出现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于产后12周内恢复正常。尿蛋白阴性。产后方可确诊。少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可伴有上腹部不适或血小板减少。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原因可能涉及母体、胎盘和胎儿等多种因素,包括有滋养细胞侵袭异常、免疫调节功能异常、内皮细胞损伤、遗传因素和营养因素。但是没有任何一种单一因素能够解释所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因和机制。

滋养细胞侵袭异常可能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发病的重要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滋养细胞侵入螺旋小动脉不全,子宫肌层螺旋小动脉未发生重铸,异常狭窄的螺旋动脉使得胎盘灌注减少和缺氧,最终导致子痫前期的发生。

免疫调节功能异常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母体对于父亲来源的胎盘和胎儿抗原的免疫耐受缺失或者失调,是子痫前期病因的重要组成部分。

血管内皮损伤也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氧化应激、抗血管生成和代谢性因素,以及其他炎症介质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而引发子痫前期。

遗传因素也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因素之一。子痫前期是一种多因素多基因疾病,有家族遗传倾向:患子痫前期的母亲其女儿子痫前期发病率为20-40%;患子痫前期的妇女其姐妹子痫前期发病率为11-37%;双胞胎中患子痫前期的妇女其姐妹子痫前期发病率为22-47%。但至今为止,其遗传模式尚不清楚。

另外,营养因素也是产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因素之一。特别是缺乏维生素C有可能导致子痫发病。妊娠期妇女的血管痉挛、内皮细胞激活、前列腺素、内皮素等都有可能诱发子痫,从而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通常凝血状态异常,血液浓缩。

孕期精神紧张易发妊娠期高血压吗

孕期精神过度紧张,或受刺激致使中枢神经功能紊乱的准妈妈,容易好发妊娠期高血压。

此外,寒冷季节或气温变化过大,年轻初孕妇或高龄初孕妇,有慢性高血压、慢性肾炎、糖尿病等病史的孕妇,营养不良、体型矮胖、有高血压家族史等准妈妈,也容易患妊娠期高血压。

产科专家建议,首先要注意孕期的营养与休息;减少脂肪和过多盐的摄入,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铁、钙和其他微量元素的食品,对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一定的作用。

此外,妊娠期要保持足够的休息,保持心情愉快,情绪稳定也有助于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如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好发对象,经医生预测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好发者时,可每日补充钙剂等。

相关推荐

孕中期警惕6种孕期并发症

(1)贫血 妊娠中期血管容量增加最快,导致血液生理性稀释,而且由于胎儿生长迅速,需要更多的钙、铁等微量元素,所以孕中期最容易发生或加重贫血。母亲将大量的血液提供给胎儿和胎盘,自身循环血量减少,孕妇易出现气喘、心悸、头晕、疲劳、失眠、记忆力差等贫血症状。因此,孕20周后应常规补充铁剂预防贫血,如已贫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膳食及药物纠正贫血。 (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是人身特疾病,主要表现为血压增高,严重者可水肿、头疼、眼花甚至抽搐,对母儿严重危害。所以如果发现血压增高,体重增加明显,一

妊娠高血压的形成什么原因

妊娠高血压是常见的妊娠期疾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现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的病症。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严重时出现抽搐、昏迷,甚至母婴死亡。在分娩后即随之消失。那么妊娠高血压是怎么形成的 发病因素 (1)高危因素:初产妇、孕妇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40岁、多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病史及家族史、慢性高血压、慢性肾炎。抗磷脂综合征,糖尿病;血管紧张素基因阳性、营养不良、低社会经济状况均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2)病因:①免疫机制;②胎盘浅着床;③血管内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并发症

1.早产 1966年Haemmerli报告18例ICP患者,共43次妊娠,23次以早产为终结,其中22次早产集中于8名患者,1976年Reid报告56例ICP,活产50例中早产18例,早产率36%,体重2000ml者5例;而Frielaender亦相同报告;1988年侯丽蓉等对158例ICP产后出血进行观察,并以158例产科条件相同的正常产妇对照,两组产后24h平均出血量各为234ml及177.1ml,其差别显著意义,Reid认为ICP孕妇胆汁的胎盘分泌量不足,维生素K的吸收量减少,使肝脏合成凝血因子

双子宫会引发什么疾病

双子宫妊娠后,因子宫供血不足,胎盘功能不全,IUGR的发生率较正常妊娠约高10倍。胎位异常较多,继而,胎膜早破发生率也高。子宫胎盘缺血缺氧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因之一。双子宫肌壁供血不足,胎盘缺血缺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一倍于正常妊娠,胎盘早期剥离发生率也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多而增高。双子宫肌壁发育不良,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相应增加。双子宫中晚期妊娠,均可子宫自然破裂。双子宫一侧圆韧带阔韧带,妊娠后,子宫升入宫腔,因体位改变或其他诱因,子宫失衡而扭转。妊娠子宫扭转多发生于20—28周,突然出现剧烈腹

孕期饮食为何能预防孕期疾病

妊娠是一个特殊的生理过程。这个过程为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母体诸器官、系统均发生了一些适应性的变化;器官负荷加大,代谢显著增加,多种营养素需要量亦明显增多。因此,孕妇需储存足够量的脂肪及多种营养素以供临产时、产后及哺乳期的消耗。 在整个孕期,孕妇营养的质和量均很重要,世界各国制订的孕妇每日膳食标准中,营养素供给量皆高于非孕妇女。若营养素缺乏则可能导致母体、胎儿的异常,引 发机体的病理生理改变,致使胎儿畸形、流产、早产、妊娠期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生长受限及胎膜早破等病变的发生。 一、妊娠期营养与

妊娠高血压是怎么引起的

病因 1.免疫机制 妊娠被认为是成功的自然同种异体移植。胎儿在妊娠期内不受排斥是因胎盘的免疫屏障作用、胎膜细胞可抑制NK 细胞对胎儿的损伤、母体内免疫抑制细胞及免疫抑制物的作用,其中以胎盘的免疫屏障作用最重要。研究发现患本病者同种异体抗原如滋养叶细胞抗原超负荷,影响子宫胎盘血管床的发育和重铸过程;母胎免疫平衡失调、封闭抗体产生不足、蜕膜细胞对NK细的抑制作用减弱,防护性免疫反应降低,巨噬细胞被激活,释放细胞因子含量增加,造成毛细血管高凝状态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本病患者夫妇、母婴HLA-DR4出现频率明显

晚期妊娠引产与催产的指征

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轻、中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已成熟,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经保守治疗无效或恶化,子痫控制后24小时无临产征兆者。 2.胎膜早破 估计胎儿已成熟,24小时未临产者。 3.绒毛膜羊膜炎 继续妊娠可能造成胎儿宫内感染。 4.胎儿宫内环境不良 继续妊娠对胎儿造成危害,甚至可能发生胎死宫内,宫外环境相对子宫内环境更利于新生儿存活,这种情况包括:严重的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母儿血型不合、胎儿水肿、羊水过少、可疑胎儿窘迫等。 5.胎死宫内,胎儿畸形 6.预防过期妊娠 妊娠已达41周以上者。 7.母亲合

高龄产妇必做的六种产前检查 监测血压

由于高龄孕妈咪容易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所以要在孕期定期监测血压,如果出现头痛、腿肿、血压升高等情况,应尽快去医院诊治。

孕期吃盐多什么影响 引发高血压等疾病

孕妇常常选择过咸的零食,容易导致孕妇在怀孕期间引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

高龄产妇生孩子,需要当心哪些风险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糖尿病 各种胎儿畸形 唐氏综合征 出生后查出来自闭症什么的产检查不出来的 总之,42岁生孩子不仅需要医学知识,还需要金钱,和一颗特别大的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