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的饮食
消化性溃疡的饮食
1、溃疡患者不宜吃得过饱,以免引起胃内食物淤积,促进胃酸分泌而加重病情。平时可适当吃点含糖较少的饼干或馒头干,因为馒头干香酥可口,易于消化,进入胃内可中和胃酸,从而减轻胃酸对溃疡面的刺激和腐蚀作用,有利于减轻疼痛和溃疡面的修复。要注意进食一些可以保护胃粘膜的食物,如牛奶和鸡蛋等,但要注意少吃多餐。鱼虾中不仅含有丰富的易于消化的优质蛋白质,而且富含有利于溃疡粘膜修复的微量元素锌。常食土豆可有效防治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一般连吃6个星期以上的热土豆,可使溃疡面逐渐缩小、愈合。
2、另外,要少吃生、冷和性寒的食物,如梨、西瓜、黄瓜、兔肉、鳗鱼和田螺等。也要少吃过热的食物,以免引起胃内血管扩张、充血,而诱发溃疡出血。辣椒、大蒜和酒类等均可刺激溃疡病变而加重病情,故需少吃或不吃。红薯、南瓜等产气多的食物以及易产酸的糖类和甜味食品,如月饼等,也应尽量少吃或不吃。
消化性溃疡护理
护理要点:
1、在发作期应督促病人适当注意休息和睡眠。
2、饮食原则:①少食多餐,每日可进食5~6餐。②忌食坚硬、油煎、辛辣食品以及酒类、咖啡、浓茶。③避免暴饮暴食,进食时应细嚼慢咽,不可吃得过饱。④出血及疼痛较剧时可食牛奶、豆浆、蒸蛋、藕粉、烂面、肉松、面色等流质或半流质。
3、如患者黑粪增多并伴出汗、面色苍白,则提示出血量增加。疼痛如呈持续状,剧烈,并向右肩胛或背部放射,提示有穿透可能。疼痛如刀割,大汗淋漓,可能是急性穿孔,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断治疗。
消化性溃疡病人饮食
此期应以少食多餐、清淡易消化的温凉流质食物为主。严格限制对胃黏膜有刺激的食物,并以富含易于消化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为主,如牛奶、米汤等,每2 h进食1次,每日6~7次。若牛奶不习惯或腹部胀气者,用豆浆代替,或加米汤稀释,其它可给蒸蛋羹、稀藕粉、豆腐脑,其中牛奶、豆浆虽能稀释胃酸,但也能刺激胃酸分泌,故不宜多吃。限制肉汤、鸡汤、鱼汤的摄入,因为脂肪过多摄入会促进胃酸分泌和胆汁返流。
随着症状的减轻,可逐渐改用面糊、稀粥、蛋羹等,还可加蒸肉饼、肉末蛋羹、鸡肉汤等,每日进餐5~6次,每餐主食50 g,加餐可用牛奶、蛋花汤等。为保证供给正常代谢和溃疡组织修复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饮食宜定量( 250 mL/次),定时(次/2~ 3 h),进食不宜过快,要细嚼慢咽。以细软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并注意适当增加营养,以免发生营养不良,影响溃疡面愈合,禁食碎菜及含渣较多的食物。
此期患者病情稳定,自觉症状明显减轻,应指导患者在坚持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掌握进食的规律性,预防疾病的复发。饮食仍以细软易消化半流质食物为主,每日可进食5次,除3次正餐外,上、下午可各加1次点心。可食软米饭、面条、小馄饨、小蒸包、清蒸鱼、氽肉丸等,避免过饱,防止腹胀;另外,可增加一些含纤维少的蔬菜,如冬瓜、土豆、山药、芋头、萝卜等。注意要细嚼慢咽。
由于消化性溃疡以胃和十二指肠球部为高发区,若不按时进食,空腹时胃酸分泌增多,直接作用于损伤部位,破坏胃黏膜保护屏障,影响溃疡愈合。因此要指导患者规律进食,忌食酸性食物,多食偏碱性食物,适当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等,促使溃疡面及早愈台。蛋白质以鸡蛋、牛奶、肉类等食物为主,脂肪以植物油为主。
病情稳定后每天3餐,可给予正常普食,以保证各种营养素平衡,注意避免消化性溃疡诱发因素,如暴饮暴食、饮酒、非甾体类药物等。
消化性溃疡可以吃什么 消化性溃疡的饮食原则
1、食物应该尽量选择一些能够减少对胃黏膜产生不良刺激,并能对胃酸分泌有抑制或中和作用的品种。
2、少食多餐、按时用餐。以柔软含碱的面食为主。
3、应选用低脂肪、适量蛋白质含量的食物,忌用高脂肪或油炸煎制的食品。
4、忌过甜、太过黏腻、难消化、过咸、过冷、过热的食品,如甜羹、八宝饭、酒酿、冰品、热饮、腌制的咸菜、咸鱼、咸肉等。
5、忌多纤维(多食渣)、易产气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豆类。
6、忌辛辣、有刺激的食物或调料。
7、为溃疡的修复,应多吃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的食物。
常见的消化性溃疡
常见的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一多发病、常见病。溃疡的形成有各种因素,其中酸性胃液对黏膜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因此得名。酸性胃液接触的任何部位,如食管下段、胃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空肠以及具有异位胃黏膜的Meckel憩室,绝大多数的溃疡发生于十二指肠和胃,故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
病因
近年来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表明,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等因素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环节。胃排空延缓和胆汁反流、胃肠肽的作用、遗传因素、药物因素、环境因素和精神因素等,都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关。
临床表现
1.消化性溃疡疼痛特点
(1)长期性由于溃疡发生后可自行愈合,但每于愈合后又好复发,故常有上腹疼痛长期反复发作的特点。整个病程平均6~7年,有的可长达一、二十年,甚至更长。
(2)周期性上腹疼痛呈反复周期性发作,乃为此种溃疡的特征之一,尤以十二指肠溃疡更为突出。中上腹疼痛发作可持续几天、几周或更长,继以较长时间的缓解。全年都可发作,但以春、秋季节发作者多见。
(3)节律性溃疡疼痛与饮食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和节律性。在一天中,装晨3点至早餐的一段时间,胃酸分泌最低,故在此时间内很少发生疼痛。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好在二餐之间发生,持续不减直至下餐进食或服制酸药物后缓解。一部分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由于夜间的胃酸较高,尤其在睡前曾进餐者,可发生半夜疼痛。胃溃疡疼痛的发生较不规则,常在餐后1小时内发生,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直至下餐进食后再复出现上述节律。
消化性溃疡的危害
1、出血:消化道溃疡常见的并发症。出血是由于血管受到溃疡的侵蚀、破裂所致。毛细血管受损时,仅在大便检查时,发现隐血;较大血管受损时,出现黑便、呕血。一般出血前症状加重,出血后上腹部疼痛减轻或消失。
2、穿孔:溃疡深达浆膜层时可发生急性胃穿孔,内容物溢入腹腔,导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表现为突然上腹部剧痛、恶心、呕吐、腹部呈板样,有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肝浊音界及肠鸣音消失,腹部透视见膈下游离气体,部分患者呈休克状态。
3、幽门梗阻:幽门溃疡可致幽门括约肌痉挛,溃疡周围组织充血水肿,妨碍幽门过道的通畅,造成暂时幽门梗阻。在溃疡愈合后,因瘢痕形成或周围组织粘连引起持久性的器质性幽门狭窄。表现为胃排空时间延长,上腹疼痛,胀满不适,餐后加重,常伴有胃蠕动波、蠕动音、震水音;后期无蠕动波但可见扩大的胃型轮廓,往往大量呕吐,吐后上述症状减轻或缓解,呕吐物常为隔宿食物,味酸臭。
4、恶变:幽门螺杆菌与胃体和胃窦部的肠型腺癌有关,而与胃贲门部的癌肿无关,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发生胃癌的可能性为非感染者的3-6倍,胃淋巴瘤、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也与该感染有关。
5、复发:经传统抗溃疡治疗停止后,胃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一年复发率>60%,长期应用H2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可减少溃疡病复发的危险性,这与所用抑酸剂的剂量相关。经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后,溃疡病的复发率明显减低(<10%)。消化性溃疡复发最常见的原因是未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复发的患者,应查明可能存在的持续感染,若感染存在,应再一次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消化性溃疡的检查
(一)内镜检查
不论选用纤维胃镜或电子胃镜,均作为确诊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方法,在内镜直视下,消化性溃疡通常呈圆形,椭圆形或线形,边缘锐利,基本光滑,为灰白色或灰黄色苔膜所覆盖,周围粘膜充血,水肿,略隆起。
日本学者将消化性溃疡的生命周期的胃镜表现分为三期:
活动期(A期),又分为A1及A2两期。
A1:圆形或椭圆形,中心覆盖白苔,常有小出血,周围潮红,有炎症性水肿。
A2:溃疡面覆黄或白色苔,无出血,周围炎症水肿减轻。
治愈期(H期),又分为H1及H2两期。
H1:溃疡周边肿胀消失,粘膜呈红色,伴有新生毛细血管。
H2:溃疡变浅,变小,周围粘膜发生皱褶。
瘢痕期(S期),也分为S1及S2两期。
S1:溃疡白苔消失,新生红色粘膜出现(红色瘢痕期)。
S2:红色渐变为白色(白色瘢痕期)。
(二)X线钡餐检查
消化性溃疡的主要X线下象是壁龛或龛影,指钡悬液填充溃疡的凹陷部分所造成,在正面观,龛影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整齐,因溃疡周围的炎性水肿而形成环形透亮区。
胃溃疡的龛影多见于胃小弯,且常在溃疡对侧见到痉挛性胃切迹,十二指肠溃疡的龛影常见于球部,通常比胃的龛影小,龛影是溃疡存在的直接征象,由于溃疡周围组织的炎症和局部痉挛等,X线钡餐检查时可发现局部压痛与激惹现象,溃疡愈合和瘢痕收缩,可使局部发生变形,尤多见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后者可呈三叶草形,花瓣样等变形。
(三)HP感染的检测
HP感染的检测方法大致分为四类:
1、直接从胃粘膜组织中检查HP,包括细菌培养,组织涂片或切片染色镜检细菌。
2、用尿素酶试验,呼吸试验,胃液尿素氮检测等方法测定胃内尿素酶的活性。
3、血清学检查抗HP抗体。
4、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测定HP-DNA,细菌培养是诊断HP感染最可靠的方法。
(四)胃液分析
正常男性和女性的基础酸排出量(BAO)平均分别为2.5和1.3mmol/h,(0~6mmol/h),男性和女性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的BAO平均分别为5.0和3.0mmol/h,当BAO>10mmol/h,常提示胃泌素瘤的可能,五肽胃泌素按6μg/kg注射后,最大酸排出量(MAO),十二指肠溃疡者常超过40mmol/h,由于各种胃病的胃液分析结果,胃酸幅度与正常人有重叠,对溃疡病的诊断仅作参考。
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 消化性溃疡生活护理
消化性溃疡应该加强营养应选用易消化、含足够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稀饭、细面条、牛奶、软米饭、豆浆、鸡蛋、瘦肉、豆腐和豆制品,富含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等。这些食物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有助于修复受损的组织和促进溃疡愈合。泛酸水的患者应少喝牛奶。
消化性溃疡患者应避免吃油炸食物以及含粗纤维较多的芹菜、韭菜、豆芽、火腿、腊肉、鱼干及各种粗粮。这些食物不仅粗糙不易消化,而且还会引起胃液大量分泌,加重胃的负担。但经过加工制成菜泥等易消化的食物可以食用。
消化性溃疡患者禁吃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如肉汤、生葱、生蒜、浓缩果汁、咖啡、酒、浓茶等,以及过甜、过酸、过咸、过热、生、冷、硬等食物。甜食可增加胃酸分泌,刺激溃疡面加重病情;
过热食物刺激溃疡面,引起疼痛,甚至使溃疡面血管扩张而弓|起出血;辛辣食物刺激溃疡面,使胃酸分泌增加;
过冷、过硬食物不易消化,可加重病情。另外,溃疡病患者还应戒烟,烟草中的尼古丁能改变胃液的酸碱度,扰乱胃幽幽门]正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