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的常见调养方法大盘点
慢性胰腺炎的常见调养方法大盘点
调养方法1、术后护理。饮食要定时定量,不要暴汰暴食。饮食以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而便于消化的食物为主,忌烟酒,禁食高油脂食物。切口部位疼痛可采用热敷。生活起居要有规律。保持大便畅通。手术后可能出现腹腔枯边症状。一般为切口深处疼痛,无发热、呕吐、腹软,能随肛门徘气或排便而缓解。兼有肝、胰病变时,应同时治疗。如病人出现腹痛、发热、白细胞升高,应疑有胆管炎,此时应送医院治疗。术后患者取平卧位,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护士应注意观察以下几方面。
调养方法2、术后观察。呕吐是慢性胰腺炎术后常见的症状之一,主要是由于二氧化碳对胃肠道的刺激以及二氧化碳积聚所致。对于发生呕吐现象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及时观察和记录呕吐物的量、颜色、次数及持续时间,同时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协助呕肚患者及时清洁口腔,防止呕吐物被吸入气管和肺里,造成吸人性肺炎。
调养方法3、术后饮食。慢性胰腺炎患者在麻醉清醒后,应注意规律进食,确保定时定量,少食多餐,勿暴饮暴食,一般先以流食为主,逐步添加其他食物,食物应尽可能选择清淡、易消化、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类饮食,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的区别 病因不同
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多与暴饮暴食或胆道疾病有关,在国外大量饮酒是主要引发原因,在国内一胆道疾病较多。
慢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主要是慢性酒精中毒引起的,常见于经常饮酒的中老年人群。
胰腺炎是怎么回事
1.胆道系统疾病
以胆管结石最为常见,此外,胆道炎症时,细菌毒素释放出激肽可通过胆胰间淋巴管交通支激活胰腺消化酶引起急性胰腺炎。此外,胆管蛔虫,Oddi括约肌水肿、痉挛,纤维狭窄,畸形,肿瘤等均可造成胆总管下端及胰管梗阻,从而导致慢性胰腺炎。
2.酒精或药物
长期酗酒可刺激胰液内蛋白含量增加,形成蛋白“栓子”阻塞胰管;同时,酒精可刺激十二指肠黏膜使乳头发生水肿,妨碍胰液排出。有些药物和毒物可直接损伤胰腺组织如硫唑嘌呤、肾上腺皮质激素、四环素、噻嗪类利尿药、L-天门冬酰胺酶、有机磷杀虫剂等。
3.感染
很多传染病可并发胰腺炎,症状多不明显,原发病愈合后,胰腺炎自行消退,常见的有腮腺炎、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伤寒、败血症等。
4.其他疾病
性高脂血症患者合并胰腺炎的机会比正常人明显升高。动脉粥样硬化及结节性动脉周围炎,均可致动脉管腔狭窄,胰腺供血不足。十二指肠克罗恩病波及胰腺时,可使胰腺腺泡破坏释放并激活胰酶引起胰腺炎。胰管阻塞,胰管结石、狭窄、肿瘤等可引起胰液分泌旺盛,胰管内压增高,胰管小分支和胰腺腺泡破裂,胰液与消化酶渗入间质,引起急性胰腺炎。少数胰腺分离时主胰管和副胰管分流且引流不畅,也可能与急性胰腺炎有关。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时,皮质素可增加胰腺的分泌量及黏稠度,导致胰液排泄障碍,压力增高引起胰腺炎。
5.营养障碍
低蛋白饮食可导致慢性胰腺炎,多见于东南亚、非洲及拉丁美洲各国。近年发现高脂摄入与胰腺炎发病间存在相关性,动物实验亦证明,高脂摄入使胰腺敏感而易发生慢性胰腺炎。欧美、日本的病人常与高脂摄入量有关。
6.遗传因素
遗传性胰腺炎(hereditary pancreatitis)较少见,属染色体显性遗传。精神、遗传、过敏和变态反应、糖尿病昏迷和尿毒症时也是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因素。
7.外伤与手术是急性胰腺炎的常见原因,
只有在创伤严重或损伤主胰管后方可能引起慢性胰腺炎。
诱发胰腺炎的病因有哪些
1、胆道系统疾病:以胆管结石最为常见,此外,胆道炎症时,细菌毒素释放出激肽可通过胆胰间淋巴管交通支激活胰腺消化酶引起急性胰腺炎。此外,胆管蛔虫,Oddi括约肌水肿、痉挛,纤维狭窄,畸形,肿瘤等均可造成胆总管下端及胰管梗阻,从而导致慢性胰腺炎。
2、酒精或药物:长期酗酒可刺激胰液内蛋白含量增加,形成蛋白“栓子”阻塞胰管;同时,酒精可刺激十二指肠黏膜使乳头发生水肿,妨碍胰液排出。有些药物和毒物可直接损伤胰腺组织如硫唑嘌呤、肾上腺皮质激素、四环素、噻嗪类利尿药、L-天门冬酰胺酶、有机磷杀虫剂等。
3、感染:很多传染病可并发胰腺炎,症状多不明显,原发病愈合后,胰腺炎自行消退,常见的有腮腺炎、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伤寒、败血症等。
4、其他疾病: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合并胰腺炎的机会比正常人明显升高。动脉粥样硬化及结节性动脉周围炎,均可致动脉管腔狭窄,胰腺供血不足。十二指肠克罗恩病波及胰腺时,可使胰腺腺泡破坏释放并激活胰酶引起胰腺炎。胰管阻塞,胰管结石、狭窄、肿瘤等可引起胰液分泌旺盛,胰管内压增高,胰管小分支和胰腺腺泡破裂,胰液与消化酶渗入间质,引起急性胰腺炎。少数胰腺分离时主胰管和副胰管分流且引流不畅,也可能与急性胰腺炎有关。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时,皮质素可增加胰腺的分泌量及黏稠度,导致胰液排泄障碍,压力增高引起胰腺炎。
5、营养障碍:低蛋白饮食可导致慢性胰腺炎,多见于东南亚、非洲及拉丁美洲各国。近年发现高脂摄入与胰腺炎发病间存在相关性,动物实验亦证明,高脂摄入使胰腺敏感而易发生慢性胰腺炎。欧美、日本的病人常与高脂摄入量有关。
6、遗传因素:遗传性胰腺炎(hereditary pancreatitis)较少见,属染色体显性遗传。精神、遗传、过敏和变态反应、糖尿病昏迷和尿毒症时也是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因素。
7、外伤与手术是急性胰腺炎的常见原因,只有在创伤严重或损伤主胰管后方可能引起慢性胰腺炎。
急慢性胰腺炎鉴别 患病人群不同
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最常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其中以有饮酒史、胆道疾病史最为多见。
慢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引起的原因目前不是很明确,中年人饮酒较多会引起慢性胰腺炎,另外,我国青少年也是高发人群。
胰腺癌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胰腺癌应与胃部疾病、黄疸型肝炎、胆石症、胆囊炎、原发性肝癌、急性胰腺炎、壶腹癌、胆囊癌等病进行鉴别。
1.各种慢性胃部疾病:胃部疾患可有腹部疼痛,但腹痛多与饮食有关,黄疸少见,利用X线钡餐检查及纤维胃镜检查不难作出鉴别。
2.黄疸型肝炎:初起两者易混淆,但肝炎有接触史,经动态观察,黄疸初起时血清转氨酶增高,黄疸多在2~3周后逐渐消退,血清碱性磷酸酶多不高。
3.胆石症、胆囊炎:腹痛呈阵发性绞痛,急性发作时常有发热和白细胞增高,黄疸多在短期内消退或有波动,无明显体重减轻。
4.原发性肝癌:常有肝炎或肝硬化病史、血清甲胎蛋白阳性,先有肝肿大,黄疸在后期出现,腹痛不因体位改变而变化,超声和放射性核素扫描可发现肝占位性病变。
5.急慢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多有暴饮暴食史,病情发作急骤,血白细胞、血尿淀粉酶升高。慢性胰腺炎可以出现胰腺肿块(假囊肿)和黄疸,酷似胰腺癌,而胰腺深部癌压迫胰管也可以引起胰腺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腹部X线平片发现胰腺钙化点对诊断慢性胰腺炎有帮助但有些病例经各种检查有时也难鉴别,可在剖腹探查手术中用极细穿刺针作胰腺穿刺活检,以助鉴别。
6.壶腹周围癌:壶腹周围癌比胰头癌少见,病起多骤然,也有黄疸、消瘦、皮痒、消化道出血等症状。而壶腹癌开始为息肉样突起,癌本身质地软而有弹性,故引起的黄疸常呈波动性;腹痛不显著,常并发胆囊炎,反复寒战、发热较多见。但两者鉴别仍较困难,要结合超声和CT来提高确诊率。壶腹癌的切除率在75%以上,术后5年存活率较胰头癌高。
上述症状均需与消化道的其他疾病相鉴别,尤其是慢性胰腺炎,特别是腹痛的鉴别,因为二者均有腹痛及消瘦、乏力等。已有将胰腺的慢性炎症当作癌症诊断和治疗,也有反过来将癌症误诊为炎症,所以要结合其他检查来鉴别这些症状。
在鉴别诊断上,胰腺癌的早期症状可与常见的肝胆、胃肠疾病相混淆,如果经对症治疗后症状不缓解或逐渐加重者,应针对胰腺癌进一步进行各种检查,以排除或早期发现胰腺癌。
如出现腹部隐痛或饱胀不适,应与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等相鉴别。当出现黄疸时,应首先区别黄疸性质。如B超检查肝内外胆管无扩张,应查“三抗”及肝功能,排除肝炎可能。如系肝外胆管阻塞时要与胆总管下端结石、胆道良性狭窄、慢性胰腺炎、壶腹癌、胆管癌鉴别,需要时可检查CT及ERCP,以明确胆道扩张的程度和病变的部位、性质。如出现胰腺区肿块时,应与腹膜后肿瘤、肾肿瘤、胃癌、胰腺区淋巴结肿大相鉴别。
1.慢性胰腺炎 以缓起的上腹部胀满不适、消化不良、腹泻、纳差、消瘦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胰腺炎须与胰腺癌鉴别。慢性胰腺炎常呈慢性病程,有反复的急性发作史,腹泻(或脂肪下痢)较著,而黄疸少见,病情亦不是进行性加重及恶化。如X线腹部平片或B型超声和CT检查发现胰腺部位的钙化点,则有助于慢性胰腺炎的诊断。有时鉴别仍较困难,即使在手术中慢性胰腺炎的胰腺亦可坚硬如石,或呈结节样改变。若在剖腹探查而鉴别仍有困难时,则需进一步作深部细针穿刺或胰腺活组织检查加以鉴别。
2.癌和胆总管癌 胆总管、Vater’s壶腹和胰头三者的解剖位置邻近,三者发生的癌肿临床表现十分相似,但在外科手术疗效和预后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故鉴别诊断十分必要,但是应该明确指出壶腹周围癌的发病率远比胰腺癌少见。表5为胰头癌、壶腹癌、胆总管癌、胆总管下端结石的鉴别诊断。
何为假性肿瘤及其相关内容
假肿瘤性胰腺炎病理表现的直接征象是非特异性的。主要为腺泡和间质纤维化,增生、炎性水肿和小血管增生,胰周软组织也可发生纤维化。
病因及发病机制假肿瘤性胰腺炎的病因:①国外以慢性酒精中毒为主要原因。动物实验证明大鼠连续饮用含20%酒精30个月,半数以上动物发生胰腺炎的组织学改变。国内以胆系结石为重要原因,亦可有自身免疫机制参与,近年发现部分胰腺炎病人血清中含有特异性抗胰腺抗体;②以脾动脉为主的胰腺有关动脉硬化,阻塞而引起缺血,进而发生缺血性胰腺炎;③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引起慢性胰腺炎。假肿瘤性胰腺炎的形成:慢性胰腺炎呈现—局灶性非钙化包块,很象肿瘤,常与胰腺癌难以鉴别:Luetmer等(1989)认为小叶间或导管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和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可引起炎性肿块。慢性胰腺炎反复发生形成纤维化可引起炎性肿块,而局限性炎性肿块也可加重形成弥漫性胰腺炎。Saries等(1965)认为此病不能作为慢性胰腺炎的特殊类型,它是慢性胰腺炎的早期阶段,为一不常见的大的原发病灶。HansdeVreis等认为假肿瘤形成原因可能是机械力学或热力学诱发炎症改变。
病理特性假肿瘤性胰腺炎病理表现的直接征象是非特异性的。主要为腺泡和间质纤维化,增生、炎性水肿和小血管增生,胰周软组织也可发生纤维化。另外,肝外胆管胰腺段2~3cm狭窄,轮廓光滑对称,为典型向心性,不可逆改变及沙钟形狭窄,同时有不全梗阻,但括约肌开闭自如,是慢性胰腺炎常见并发症。在胰管扩张方面,胰管不规则扩张,(由于管内栓子和结石形成)及胰管分支及微细胰管不规则扩张,仅见于慢性胰腺炎。假肿瘤性胰腺炎表现的继发征象:可见到形成弥漫性或局限性胰腺肿大。胰周,胰后均无侵犯。通常一般慢性胰腺炎可引起脾静脉栓塞,导致内脏静脉局部高压。胰腺肿块可造成外压性脾静脉不完全闭塞。胰腺结石及钙化也是此病较具有特征性表现。胰腺结石多数由于蛋白组成的蛋白栓子沉积、阻塞胰管,继以钙质沉积并与脱落上皮及碎屑共同构成一种复合物。胰腺钙化可分为两类,一为胰石,二为假性胰石(胰实质内钙化)。
胰腺炎的临床表现
1.急性胰腺炎
发作前多有暴饮暴食或胆道疾病史。急性胰腺炎可分为普通型和出血坏死型。出血坏死型较少见,但病情严重,死亡率高。
(1)休克患者常出现休克症状如苍白、冷汗、脉细、血压下降等,引起休克的原因可有多种,如由于胰液外溢,刺激腹膜引起剧烈疼痛;胰腺组织及腹腔内出血;组织坏死,蛋白质分解引起的机体中毒等。休克严重者抢救不及时可以致死。
(2)腹痛腹痛常位于中上腹部,有时向腰背部呈束带状放射,弯腰或前倾坐位可减轻;常突然发作于大量饮酒或饱餐后,程度不一,轻者为钝痛,重者多呈持续性绞痛。
(3)恶心、呕吐多数患者起病即呕吐胃内容物,甚至呕吐胆汁,吐后腹痛并不缓解。
(4)发热多数急性胰腺炎患者出现中度发热,一般持续3~5天。
(5)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脱水,频繁呕吐者可发生代谢性碱中毒,重症胰腺炎常伴有代谢性酸中毒、低钙血症、血糖升高、低血钾、低血镁。
2.慢性胰腺炎
(1)腹痛多位于上腹部,弥散,可放射至背部、两肋,坐起或前倾有所缓解。
(2)胰腺功能不全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如腹胀、纳差、厌油、消瘦、脂肪泻等;半数患者因为内分泌功能障碍发生糖尿病。
(3)体征轻度慢性胰腺炎很少有阳性体征,部分病例有上腹轻度压痛;晚期慢性胰腺炎因脂肪泻可有营养不良的表现;若急性发作,则可出现中至重度的上腹压痛。
胰腺炎有哪些典型症状
1、急性胰腺炎
(1)休克患者常出现休克症状如苍白、冷汗、脉细、血压下降等,引起休克的原因可有多种,如由于胰液外溢,刺激腹膜引起剧烈疼痛;胰腺组织及腹腔内出血;组织坏死,蛋白质分解引起的机体中毒等。休克严重者抢救不及时可以致死。
(2)腹痛常位于中上腹部,有时向腰背部呈束带状放射,弯腰或前倾坐位可减轻;常突然发作于大量饮酒或饱餐后,程度不一,轻者为钝痛,重者多呈持续性绞痛。
(3)多数患者起病即呕吐胃内容物,甚至呕吐胆汁,吐后腹痛并不缓解。
(4)多数急性胰腺炎患者出现中度发热,一般持续3~5天。
(5)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脱水,频繁呕吐者可发生代谢性碱中毒,重症胰腺炎常伴有代谢性酸中毒、低钙血症、血糖升高、低血钾、低血镁。
2、慢性胰腺炎
(1)腹痛多位于上腹部,弥散,可放射至背部、两肋,坐起或前倾有所缓解。
(2)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如腹胀、纳差、厌油、消瘦、脂肪泻等;半数患者因为内分泌功能障碍发生糖尿病。
(3)轻度慢性胰腺炎很少有阳性体征,部分病例有上腹轻度压痛;晚期慢性胰腺炎因脂肪泻可有营养不良的表现;若急性发作,则可出现中至重度的上腹压痛。
慢性胰腺炎重在调养
1.山药大枣粥:山药20克,大枣10个,粳米50克,如常法煮粥食。
2.胰粉散:猪、羊等动物胰脏数量不限,焙干研细末,每次服用6克,每3次。可健脾益气,帮助胰脏功能的恢复。
3.大黄茶:大黄30 克,水煎服。一般每天最少用30克。以舌苔黄腻程度及大便次数调整药量,以正常为准。解毒通便,用于慢性胰腺炎伴顽固性便秘者。
4.鸡内金散:鸡内金或鸡肫250克,焙黄研末吞服,每次6-10 克,每日3次。可开胃消食,软坚散结,对慢性胰腺炎患者伴消化不良、腹部隐痛、腺管阻塞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5.五香槟榔:槟榔 200克,陈皮20克,丁香10克,豆蔻10克,砂仁10克,盐100克。槟榔、陈皮、丁香、砂仁、放入锅内,再放盐,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煎煮,至药液干涸,停火待冷。将槟榔取出,用刀剁成黄豆大小的碎块即成,饭后口含少许槟榔即可。
6.山楂麦芽饮:山楂10克,炒麦芽10克。将山楂洗净,切成薄片。将山楂片、炒麦芽放入杯内,加开水,盖上杯盖,泡30分钟即成。代茶饮。
7.陈皮丁香粥:陈皮10克,丁香5克,粳米50克。将陈皮切碎与丁香共同煮沸,再放入粳米煮熟即可。早晚服食,每日1次。
8.砂仁冬瓜汤:砂仁10克,冬瓜300克,先将砂仁煮沸后,再人切成片的冬瓜,待冬瓜熟后加入适量调味品即可。可用于餐后汤饮,也可当作菜肴。
9.京糕小粥:山楂糕(京糕)750克,小米25 克。将山楂糕切成条或片,待小米粥八成熟时放人。待小米粥热时,可食用。
胰腺炎严重吗 胰腺炎可能出现哪些并发症
轻症急性胰腺炎极少有并发症发生,而重症急性胰腺炎则常出现多种并发症。胰腺脓肿,胰腺假性囊肿,脏器功能衰竭,病情中可继发腹腔、呼吸道、泌尿道等感染,感染扩散可引起败血症。少数可演变为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主要表现为慢性腹痛及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它与胰腺癌的发生有关。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假性囊肿的形成及十二指肠、共同通道的机械性梗阻。
急、慢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及分类
1.急性胰腺炎发作前多有暴饮暴食或胆道疾病史。急性胰腺炎可分为普通型和出血坏死型。出血坏死型较少见,但病情严重,死亡率高。
(1)休克 患者常出现休克症状如苍白、冷汗、脉细、血压下降等,引起休克的原因可有多种,如由于胰液外溢,刺激腹膜引起剧烈疼痛;胰腺组织及腹腔内出血;组织坏死,蛋白质分解引起的机体中毒等。休克严重者抢救不及时可以致死。
(2)腹痛 腹痛常位于中上腹部,有时向腰背部呈束带状放射,弯腰或前倾坐位可减轻;常突然发作于大量饮酒或饱餐后,程度不一,轻者为钝痛,重者多呈持续性绞痛。
(3)恶心、呕吐 多数患者起病即呕吐胃内容物,甚至呕吐胆汁,吐后腹痛并不缓解。
(4)发热 多数急性胰腺炎患者出现中度发热,一般持续3~5天。(5)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脱水,频繁呕吐者可发生代谢性碱中毒,重症胰腺炎常伴有代谢性酸中毒、低钙血症、血糖升高、低血钾、低血镁。
2.慢性胰腺炎(1)腹痛 多位于上腹部,弥散,可放射至背部、两肋,坐起或前倾有所缓解。(2)胰腺功能不全 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如腹胀、纳差、厌油、消瘦、脂肪泻等;半数患者因为内分泌功能障碍发生糖尿病。(3)体征 轻度慢性胰腺炎很少有阳性体征,部分病例有上腹轻度压痛;晚期慢性胰腺炎因脂肪泻可有营养不良的表现;若急性发作,则可出现中至重度的上腹压痛。
胰腺癌病因
吸烟(15%):
动物试验已证明用烟草酸水饲喂动物可以引起胰腺癌,一组大样本调查结果显示吸烟者发生胰腺癌的机遇较不吸烟者高出1.5倍,吸烟量越大发生胰腺癌的机会越高,如每天吸烟1包者胰腺癌发生在男女两性各高出不吸烟者4及2倍,以上资料说明在一部分人中吸烟可诱发胰腺癌发生。
不适当的饮食(5%):
近年来有学者把胰腺癌发生增多归因于饮食结构不当之故,动物试验证明,用高蛋白,高脂肪饮食饲养之动物,可使动物胰腺导管细胞更新加速且对致癌物质敏感性增强,国内学者沈魁等明确提出:饮食结构与胰腺癌发生关系密切,食肉食多者易发生本病,日本学者指出近年来日本胰腺癌发病率增加与日本人饮食结构欧洲化有关,即进食高蛋白,高脂肪过多,还有学者认为食用咖啡者发生胰腺癌机会较多,但未得到进一步证实。
糖尿病与胰腺癌(15%):
有糖尿病者易患胰腺癌早已为人所知;但近年来的研究指出,糖尿病病人发生胰腺癌者为无糖尿病病人的1倍,且有增加的趋势;也有人认为其为正常人群的2~4倍,甚至有资料报道其发病率可达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12.4%,但两者之间的真正关系不明确。
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25%):
早在1950年Mikal等就注意到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的关系,1960年Panlino-Netto又指出,只有胰腺钙化的慢性胰腺炎病人才和胰腺癌同时存在,1977年White进一步指出,在原发性钙化的慢性胰腺炎中仅有3例合并胰腺癌,占2.2%,慢性胰腺炎和糖尿病可能和胰腺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慢性胰腺炎常和胰腺癌同时存在,据Mikal等(1950)报道100例尸体解剖的资料,49%在显微镜下有慢性胰腺炎的表现,84%有胰腺间质纤维化,由于胰腺癌可使胰管梗阻,从而导致胰腺炎的发生,所以两者孰为因果很难确定,有人认为,伴有陈旧性钙化的慢性胰腺炎,其钙化灶有致癌作用,Panlino-Netto(1960)报道,只有胰腺钙化病人,胰腺炎才和胰腺癌同时存在,但在White(1977)的胰腺炎病例中,有原发性钙化者,只有3%合并癌。
胰腺炎的症状有哪些
1.急性胰腺炎
发作前多有暴饮暴食或胆道疾病史。急性胰腺炎可分为普通型和出血坏死型。出血坏死型较少见,但病情严重,死亡率高。
(1)休克 患者常出现休克症状如苍白、冷汗、脉细、血压下降等,引起休克的原因可有多种,如由于胰液外溢,刺激腹膜引起剧烈疼痛;胰腺组织及腹腔内出血;组织坏死,蛋白质分解引起的机体中毒等。休克严重者抢救不及时可以致死。
(2)腹痛 腹痛常位于中上腹部,有时向腰背部呈束带状放射,弯腰或前倾坐位可减轻;常突然发作于大量饮酒或饱餐后,程度不一,轻者为钝痛,重者多呈持续性绞痛。
(3)恶心、呕吐 多数患者起病即呕吐胃内容物,甚至呕吐胆汁,吐后腹痛并不缓解。
(4)发热 多数急性胰腺炎患者出现中度发热,一般持续3~5天。
(5)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脱水,频繁呕吐者可发生代谢性碱中毒,重症胰腺炎常伴有代谢性酸中毒、低钙血症、血糖升高、低血钾、低血镁。
2.慢性胰腺炎
(1)腹痛 多位于上腹部,弥散,可放射至背部、两肋,坐起或前倾有所缓解。
(2)胰腺功能不全 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如腹胀、纳差、厌油、消瘦、脂肪泻等;半数患者因为内分泌功能障碍发生糖尿病。
(3)体征 轻度慢性胰腺炎很少有阳性体征,部分病例有上腹轻度压痛;晚期慢性胰腺炎因脂肪泻可有营养不良的表现;若急性发作,则可出现中至重度的上腹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