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为了预防怀孕后疾病影响母体和胎儿健康,备孕期间女性需要到医院进行疫苗接种。需要接种的疫苗有:
1、风疹疫苗
预防风疹病毒感,在孕前3个月注射。
2、乙肝疫苗
预防乙型肝炎,按照0、1、6的程序注射。即从第一针算起,在此后1个月时注射第二针,在6个月时注射第三针。建议在孕前9个月进行注射。
3、甲肝疫苗
预防甲肝病毒,在孕前3个月注射。
4、流感疫苗
预防几种流感病毒,在怀孕前3个月注射。
5、水痘疫苗
预防感染水痘在受孕前3至6个月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保障健康
一、什么是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是指把疫苗接种在健康人的身体内,在使人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特异性免疫的方法。例如,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种痘预防天花等。
在我国疫苗分为计划内疫苗和计划外疫苗两大类:
1.计划内疫苗是国家规定纳入计划免疫的疫苗,婴幼儿出生后必须要进行接种,接种计划内疫苗是免费的。计划内疫苗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共7种疫苗。
2.计划外疫苗是自费疫苗,国家没有强制规定必须接种,可以根据宝宝的自身情况选择接种或者不接种。但是接种计划外疫苗时有一点要注意,那就是计划外疫苗的接种要以不影响计划内疫苗的情况做为前提。计划外疫苗共有10种。
二、我国预防接种现状
截止2011年,我国12月龄内儿童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麻疹疫苗接种率均在92%以上。自国家免疫规划实施以来,我国麻疹、流脑、乙脑、甲肝等发病率到2010年已降到历史最低水平。我国每年预防接种约10亿剂次,成为了世界上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覆盖病种最多的国家之一。
三、全球预防接种现状
通过预防接种,全球已经成功消灭了天花;迄今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下降了99%,包括中国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经实现无脊灰野病毒传播的目标;全球因白喉、百日咳、破伤风和麻疹导致的发病、致残与死亡也显著下降,2003年就避免了200万因疫苗可预防疾病导致的死亡和60万乙肝相关死亡(肝硬化和肝癌)。
四、免疫规划程序
自2008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按照以下计划免疫程序,实施扩大儿童免疫规划:
1、乙肝疫苗:接种3剂次,儿童出生时、1月龄、6月龄各接种1剂次,第1剂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2、卡介苗:接种1剂次,儿童出生时接种。
3、脊灰疫苗:口服4剂次,儿童2月龄、3月龄、4月龄各口服脊灰疫苗(液体)1剂次,4周岁口服脊灰疫苗(糖丸)1剂次。
4、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3月龄、4月龄、5月龄和18—24月龄各接种1剂次。
5、白破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6周岁时接种。
6、麻疹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8月龄时接种。
7、麻腮风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18—24月龄时接种。
8、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8月龄和2周岁各接种1剂次。
9、A群流脑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6—18月龄时接种2剂次,接种间隔为3个月。
10、A+C群流脑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3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次。
11、甲肝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18月龄时接种。在部分试点地区使用甲肝灭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18月龄和24—30月龄时各接种1剂次。
上述程序为常规疫苗免疫程序,不包括应急接种和强化免疫。
乙脑疫苗接种时间
乙脑疫苗接种时间要根据接种疫苗种类的不同有所差异,包括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乙脑疫苗接种时间具体为:
乙脑减毒活疫苗:8月龄以上健康儿童及由非疫区进入疫区的儿童和成人。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8月龄和2周岁各接种1剂次。
乙脑灭活疫苗:6月龄-10周岁儿童和自非疫区进入疫区的儿童和成人。乙脑灭活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8月龄接种2剂次,2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次。
打了新冠疫苗没有接种记录怎么办
接种新冠疫苗后,正常情况下健康码里会出现带金边的疫苗接种记录。如果健康码里没有显示接种记录,可采取以下措施解决:
1、要确认健康码里绑定的信息,是否与接种新冠疫苗时登记的姓名,电话,身份证件号码信息一致;尤其是外籍人士使用带有效期的护照登记时,一定要确保接种登记的姓名(英文姓名的大小写、格式上是否有空格等)、护照号、联系电话与健康码登记的信息一致,才能显示疫苗接种记录,如果有误需要进行更改信息后才能看到接种新冠疫苗的记录。
2、新冠疫苗接种结果需疫苗接种机构将有关疫苗接种数据及时、准确上报至卫生健康部门的疫苗管理系统,才能在健康码实时显示,近期由于全省疫情防控工作量大,疫苗接种机构一般在48小时以内报送,可耐心等待,通过联系疫苗接种机构确定其是否已正确上报新冠疫苗接种数据,后续刷新结果显示即可。
打新冠疫苗打哪个部位
新冠疫苗接种的部位是上臂的三角肌。
选择在上臂三角肌部位接种新冠疫苗是因为上臂的三角肌吸收药物较快,而且疫苗接种起来也比较简单、有效和方便,能满足疫苗接种的相关要求。
1.新冠疫苗接种以后,接种部位可能会出现红肿热痛,属于正常的不良反应,接种其他疫苗也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一般情况下无需特殊的处理。
2.接种新冠疫苗以后,要避免接种部位接触水,以免出现局部皮肤的感染。
3.接种新冠疫苗后,不能接种后马上离开,要在接种单位观察三十分钟,注意有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4.接种新冠疫苗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受凉,在饮食上以清淡饮食为主,避免食用辛辣、海鲜等食物。
新冠加强针18岁以下可以打吗
不可以。
目前新冠疫苗加强针只对年龄在18岁以上,且按程序完成2剂次的灭活疫苗接种或者1剂次腺病毒载体疫苗接种人群,且疫苗接种完成已满6个月以上的人群开放。而18岁以下人群并不符合新冠疫苗加强针的接种,暂时也不予以接种。而对于符合接种要求的人来说,建议尽快到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完成加强针的接种。
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需要间隔多久
新冠疫苗加强针间隔时间要和前次新冠疫苗接种时间间隔半年或半年以上。
需要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的疫苗有两针剂灭活疫苗或一针剂的腺病毒疫苗,这两者疫苗接种半年后,免疫功能会有所下降,这时候需要加强免疫,体内抗体水平才会大幅度提升,因此新冠疫苗加强针间隔时间要和前次新冠疫苗接种时间间隔半年或半年以上。
其次新冠疫苗加强针间隔时间和近期接种的其他疫苗(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疫苗至少间隔14天以上,因为根据今年发布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的建议,新冠疫苗暂不推荐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就算要接种也要间隔2周以上时间。
乙脑减毒疫苗接种时间
乙脑减毒疫苗接种时间具体为:
8月龄以上健康儿童及由非疫区进入疫区的儿童和成人。乙脑减毒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8月龄和2周岁各接种1剂次。
值得注意的是,乙脑疫苗接种时间要根据接种疫苗种类的不同有所差异,包括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刚刚我们已经了解过乙脑减毒接种时间,接下来我们再了解一下乙脑灭活疫苗接种时间。
乙脑灭活疫苗接种时间具体为:
6月龄-10周岁儿童和自非疫区进入疫区的儿童和成人。乙脑灭活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8月龄接种2剂次,2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次。
接种乙肝疫苗的注意事项
接种禁忌
乙肝疫苗可以和流脑疫苗、脊髓灰质疫苗、乙脑疫苗、麻疹疫苗同时接种。
患急性传染病或其他慢性疾病者不能接种乙肝疫苗患有皮炎、化脓性皮肤病、严重湿疹的小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等待病愈后方可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和活动型结核病的小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神经系统包括脑、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的小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有腋下或淋巴结肿大的小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应查明病因治愈后再乙肝疫苗接种;有哮喘、荨麻疹等过敏体质的小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有血清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荨麻疹及对青霉素、磺胺等一些药物过敏者,不宜乙肝疫苗接种。
发热、体温超过37.5℃应暂缓乙肝疫苗接种感冒、轻度低热等一般性疾病视情况可暂缓乙肝疫苗接种;
免疫缺陷或正接受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的,不宜乙肝疫苗接种。低体重、早产、剖腹产等非正常出生的新生儿。严重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小儿不宜接种。
对乙肝疫苗成分过敏不宜接种乙肝疫苗;空腹饥饿时不宜预防接种。
妊娠期妇女不宜接种乙肝疫苗。
意外接触病毒者应该注意
(1)对未接种过疫苗的接触者,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4小时内),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乙肝疫苗。
(2)如果接触者已接种过疫苗,但未经全程免疫,应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后按乙肝疫苗免疫程序补上全程免疫。
肝炎检查 (3)接种过疫苗,并已产生乙肝表面抗体的接触者,应根据其抗体水平而定。如果乙肝表面抗体水平足够可不必处理;水平不够应加强注射1针疫苗;如果初次免疫无应答者应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各1针。
乙肝疫苗安全吗
乙肝疫苗一般是安全的,一般情况下,打了乙肝疫苗后不会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至今尚未见有关于注射后引起严重副作用的现象,只有少数人出现接种部位红肿、硬结、疼痛,手臂酸重或发热、恶心、呕吐、乏力、皮疹等与一般疫苗接种大致相仿的轻微反应,多在1~3天内不治自愈。
另外,注射乙肝疫苗时需要注意:
1、乙肝、麻疹疫苗不可同时接种乙肝疫苗可以和流脑疫苗、脊髓灰质疫苗、乙脑疫苗同时接种,但是乙肝疫苗最好不要和麻疹疫苗同时使用;
2、注射过多价免疫球蛋白的小儿,6周内不应该接种麻疹疫苗;
3、患急性传染病或其他慢性疾病者不能接种乙肝疫苗患有皮炎、化脓性皮肤病、严重湿疹的小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等待病愈后方可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4、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和活动型结核病的小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
5、神经系统包括脑、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的小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
6、有腋下或淋巴结肿大的小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应查明病因治愈后再乙肝疫苗接种;
7、有哮喘、荨麻疹等过敏体质的小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
8、有血清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荨麻疹及对青霉素、磺胺等一些药物过敏者,不宜乙肝疫苗接种;
9、发热、体温超过37.5℃应暂缓乙肝疫苗接种感冒、轻度低热等一般性疾病视情况可暂缓乙肝疫苗接种;
10、免疫缺陷或正接受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的,不宜乙肝疫苗接种;
11、低体重、早产、剖腹产等非正常出生的新生儿,严重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小儿不宜接种;
12、过敏性体质和孕妇不宜乙肝疫苗接种;
13、空腹饥饿时不宜预防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