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冠心病检查项目有哪些
常用的冠心病检查项目有哪些
(1)心电图:
心电图是冠心病诊断中最早、最常用和最基本的诊断方法。与其它诊断方法相比,心电图使用方便,易于普及,当患者病情变化时便可及时捕捉其变化情况,并能连续动态观察和进行各种负荷试验,以提高其诊断敏感性。无论是心绞痛或心肌梗塞,都有其典型的心电图变化,特别是对心律失常的诊断更有其临床价值,当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2)心电图负荷试验:
主要包括运动负荷试验和药物试验(如潘生丁、异丙肾试验等)。心电图是临床观察心肌缺血最常用的简易方法。当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可以记录到心肌缺血的心电图异常表现。
但许多冠心病患者尽管冠状动脉扩张的最大储备能力已经下降,通常静息状态下冠状动脉血流量仍可维持正常,无心肌缺血表现,心电图可以完全正常。为揭示减少或相对固定的血流量,可通过运动或其它方法,给心脏以负荷,诱发心肌缺血,进而证实心绞痛的存在。运动试验对于缺血性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后的心功能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
(3)动态心电图:
是一种可以长时间连续记录并编集分析心脏在活动和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变化的方法。此技术于1947年由Holter首先运用于监测电活动的研究,所以又称Holter监测。
常规心电图只能记录静息状态短暂仅数十次心动周期的波形,而动态心电图于24小时内可连续记录多达10万次左右的心电信号,可提高对非持续性异位心律、尤其是对一过性心律失常及短暂的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因此扩大了心电图临床运用的范围,并且出现时间可与病人的活动与症状相对应。
(4)核素心肌显像:
根据病史,心电图检查不能排除心绞痛时可做此项检查。核素心肌显像可以显示缺血区、明确缺血的部位和范围大小。结合运动试验再显像,则可提高检出率。
(5)冠状动脉造影:
是目前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可以明确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等,并可据此指导进一步治疗所应采取的措施。同时,进行左心室造影,可以对心功能进行评价。冠状动脉造影的主要指征为:
①对内科治疗下心绞痛仍较重者,明确动脉病变情况以考虑旁路移植手术;
②胸痛似心绞痛而不能确诊者。
(6)超声和血管内超声:
心脏超声可以对心脏形态、室壁运动以及左心室功能进行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对室壁瘤、心腔内血栓、心脏破裂、乳头肌功能等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血管内超声可以明确冠状动脉内的管壁形态及狭窄程度,是一项很有发展前景的新技术。
(7)心肌酶学检查:
是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上根据血清酶浓度的序列变化和特异性同工酶的升高等肯定性酶学改变便可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
(8)心血池显像:
可用于观察心室壁收缩和舒张的动态影像,对于确定室壁运动及心功能有重要参考价值。
心脏病要做的检查有哪些
心脏病是心脏疾病的总称,由于心脏疾病的种类较多,我们需要做详细的检查才能确诊患者的疾病,避免因为误诊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不利,很多患者不清楚需要通过哪些检查项目能够准确的判断出自己的疾病类别,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心脏疾病的检查项目介绍。
心脏病患者体检时应查的项目有内科检查、血压、心电图、血脂、血糖、肝肾功能、血常规。因为心电图检查只能作短时静态记录,所以,心脏病患者应视情况加做以下检查。
1、动态心电图(Holter)又称长程心电图
可提供受检者全日的动态心电活动的信息。有效地补充常规心电图的不足,不仅可以获得连续24小时甚至48小时的心电图资料,结合病人的活动日记,还可以明确病人的症状、活动状态及服用药物等与心电变化之间的关系。应用范围:
1.心悸、胸痛、头昏、晕厥等症状性质的判断。
2.心律失常的定性、定量诊断。
3.心肌缺血的定性、定量及相对的定位诊断。
4.心肌梗塞患者出院后随访作预后评估。
5.选择安装心脏起搏器的适应证,评定起搏器的功能。
6.抗心律失常及抗心肌缺血药物的疗效评定。
2、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是用以发现早期冠心病的一种诊断方法,虽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有一定比例的假阴性和假阳性,但由于其方便、无创伤、安全,仍被公认为一项重要的临床检查手段。其中平板运动试验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运动负荷试验方法。
适用于:
①对不典型胸痛或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鉴别诊断。
②评估冠心病患者的心脏负荷能力。
③评价冠心病的药物或手术治疗效果。
④进行冠心病易患人群流行病调查筛选试验。
冠心病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心电图
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最简便、常用的方法。尤其是患者症状发作时是最重要的检查手段,还能够发现心律失常。不发作时多数无特异性。心绞痛发作时S-T段异常压低,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出现一过性S-T段抬高。不稳定型心绞痛多有明显的S-T段压低和T波倒置。心肌梗死时的心电图表现:①急性期有异常Q波、S-T段抬高。②亚急性期仅有异常Q波和T波倒置(梗死后数天至数星期)。③慢性或陈旧性期(3~6个月)仅有异常Q波。若S-T段抬高持续6个月以上,则有可能并发室壁瘤。若T波持久倒置,则称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冠脉缺血。
2.心电图负荷试验
包括运动负荷试验和药物负荷试验(如潘生丁、异丙肾试验等)。对于安静状态下无症状或症状很短难以捕捉的患者,可以通过运动或药物增加心脏的负荷而诱发心肌缺血,通过心电图记录到ST-T的变化而证实心肌缺血的存在。运动负荷试验最常用,结果阳性为异常。但是怀疑心肌梗死的患者禁忌。
3.动态心电图
是一种可以长时间连续记录并分析在活动和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变化的方法。此技术于1947年由Holter首先运用于监测电活动的研究,所以又称 Holter。该方法可以观记录到患者在日常生活状态下心电图的变化,如一过性心肌缺血导致的ST-T变化等。无创、方便,患者容易接受。
4.核素心肌显像
根据病史、心电图检查不能排除心绞痛,以及某些患者不能进行运动负荷试验时可做此项检查。核素心肌显像可以显示缺血区、明确缺血的部位和范围大小。结合运动负荷试验,则可提高检出率。
5.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可以对心脏形态、结构、室壁运动以及左心室功能进行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对室壁瘤、心腔内血栓、心脏破裂、乳头肌功能等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但是,其准确性与超声检查者的经验关系密切。
6.血液学检查
通常需要采血测定血脂、血糖等指标,评估是否存在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心肌损伤标志物是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临床中以心肌肌钙蛋白为主。
7.冠状动脉CT
多层螺旋CT心脏和冠状动脉成像是一项无创、低危、快速的检查方法,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冠心病早期筛查和随访手段。适用于:①不典型胸痛症状的患者,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或核素心肌灌注等辅助检查不能确诊。②冠心病低风险患者的诊断。③可疑冠心病,但不能进行冠状动脉造影。④无症状的高危冠心病患者的筛查。⑤已知冠心病或介入及手术治疗后的随访。
冠心病患者如何选择检查方式
(1)心血池显像:可用于观察心室壁收缩,和舒张的动态影像,对于确定室壁运动,及心功能有重要参考价值。这种冠心病的检查比较常见。
(2)超声和血管内超声:心脏超声可以对心脏形态、室壁运动,以及左心室功能进行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对室壁瘤、心腔内血栓、心脏破裂、乳 头肌功能等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血管内超声,可以明确冠状动脉内的管壁形态,及狭窄程度,是一项很有发展前景的新技术。这也属于冠心病的检查项目。
(3)心肌酶学检查:就是冠心病的检查方法之一。临床上,根据血清酶浓度的序列变化,和特异性同工酶的升高等,肯定性酶学改变,便可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
冠心病患者要提前进行其常规检查
(1)心肌酶学检查:就是冠心病的检查方法之一。临床上根据血清酶浓度的序列变化和特异性同工酶的升高等肯定性酶学改变便可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
(2)心血池显像:可用于观察心室壁收缩和舒张的动态影像,对于确定室壁运动及心功能有重要参考价值。这种冠心病的检查比较常见。
(3)超声和血管内超声:心脏超声可以对心脏形态、室壁运动以及左心室功能进行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对室壁瘤、心腔内血栓、心脏破裂、乳头肌功能等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血管内超声可以明确冠状动脉内的管壁形态及狭窄程度,是一项很有发展前景的新技术。这也属于冠心病的检查项目。
冠心病检查
1、心电图:心电图是检查冠心病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一种方法。心电图检查方法的操作非常简单,而且普及性很高,通过心电图变化可以诊断出是否有异常,但也有它自己的局限性。
2、心电图负荷试验:主要包括运动负荷和药物试验两种方法。有的患者虽然患有冠心病,但是通过心电图检查却没有任何异常,这种检查方法可以通过运动或者其他的方法更加深入的检查疾病的存在。而且运动负荷试验对于检查缺血性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也有很好的效果。
3、动态心电图:这种动态心电图是扩大了心电图的应用范围,一般的心电图只可以记录短暂的心动,但是动态心电图却可以记录24小时内的心电信号,是常规心电图的一种补给。对于检查非持续性异位心律和一些过性心律失常有大大的提高。
4、核素心肌显像:这个检查可以检查出缺血区和明确缺血的范围和大小。
5、冠状动脉造影:是现在诊断冠心病的最好的标准。这个检查可以明确冠状动脉的具体情况,并且可以根据检查的情况作出相对应的治疗。
6、超声和血管内超声:是最常用的一种检查。
7、心肌酶学检查:是诊断急性心肌梗塞的一种重要手段。
8、心血池显像:通过心血池的显像可以观察观察心室壁的收缩情况和舒张的情况,可以明确清晰的观察室壁运动及心功能。
冠心病是什么病 冠心病检查项目有哪些
冠心病的检查项目有: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动态心电图、核素心肌显像、超声心动图、血液学检查、多层螺旋CT、以及冠脉造影和血管内成像等。
常用的冠心病检查项目有哪些
(1)心电图:
心电图是冠心病诊断中最早、最常用和最基本的诊断方法。与其它诊断方法相比,心电图使用方便,易于普及,当患者病情变化时便可及时捕捉其变化情况,并能连续动态观察和进行各种负荷试验,以提高其诊断敏感性。无论是心绞痛或心肌梗塞,都有其典型的心电图变化,特别是对心律失常的诊断更有其临床价值,当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2)心电图负荷试验:
主要包括运动负荷试验和药物试验(如潘生丁、异丙肾试验等)。心电图是临床观察心肌缺血最常用的简易方法。当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可以记录到心肌缺血的心电图异常表现。但许多冠心病患者尽管冠状动脉扩张的最大储备能力已经下降,通常静息状态下冠状动脉血流量仍可维持正常,无心肌缺血表现,心电图可以完全正常。
为揭示减少或相对固定的血流量,可通过运动或其它方法,给心脏以负荷,诱发心肌缺血,进而证实心绞痛的存在。运动试验对于缺血性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后的心功能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
(3)动态心电图:
是一种可以长时间连续记录并编集分析心脏在活动和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变化的方法。此技术于1947年由Holter首先运用于监测电活动的研究,所以又称Holter监测。
常规心电图只能记录静息状态短暂仅数十次心动周期的波形,而动态心电图于24小时内可连续记录多达10万次左右的心电信号,可提高对非持续性异位心律、尤其是对一过性心律失常及短暂的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因此扩大了心电图临床运用的范围,并且出现时间可与病人的活动与症状相对应。
(4)核素心肌显像:
根据病史,心电图检查不能排除心绞痛时可做此项检查。核素心肌显像可以显示缺血区、明确缺血的部位和范围大小。结合运动试验再显像,则可提高检出率。
(5)冠状动脉造影:
是目前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可以明确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等,并可据此指导进一步治疗所应采取的措施。同时,进行左心室造影,可以对心功能进行评价。冠状动脉造影的主要指征为:
①对内科治疗下心绞痛仍较重者,明确动脉病变情况以考虑旁路移植手术;
②胸痛似心绞痛而不能确诊者。
(6)超声和血管内超声:
心脏超声可以对心脏形态、室壁运动以及左心室功能进行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对室壁瘤、心腔内血栓、心脏破裂、乳头肌功能等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血管内超声可以明确冠状动脉内的管壁形态及狭窄程度,是一项很有发展前景的新技术。
(7)心肌酶学检查:
是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上根据血清酶浓度的序列变化和特异性同工酶的升高等肯定性酶学改变便可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
(8)心血池显像:
可用于观察心室壁收缩和舒张的动态影像,对于确定室壁运动及心功能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