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缺铁的原因是什么

缺铁的原因是什么

1.需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婴幼儿需铁量较加,若不补充蛋类、肉类等含铁量较高的辅食,易造成缺铁。青少年偏食易缺铁。女性月经增多、妊娠或哺乳,需铁量增加,若不补充高铁食物,易造成IDA。

2.铁吸收障碍:常见于胃大部切除术后,胃酸分泌不足且食物快速进入空肠,绕过铁的主要吸收部位(十二指肠),使铁吸收减少。此外,多种原因造成的胃肠道功能紊乱,如长期不明原因腹泻、慢性肠炎、克隆氏病等均可因铁吸收障碍而发生IDA。

3.铁丢失过多:慢性长期铁丢失而得不到纠正则造成IDA。如:慢性胃肠道失血(包括痔疮、胃十二指肠溃疡、食管裂孔疝、消化道息肉、胃肠道肿瘤、寄生虫感染、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月经量过多(宫内放置节育环、子宫肌瘤及月经失调等妇科疾病)、咯血和肺泡出血(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肺出血-肾炎综合征、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等)、血红蛋白尿(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心脏人工瓣膜、行军性血红蛋白尿等)及其它(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多次献血等)。

缺铁原因

缺铁原因成人缺铁的原因总的有两点,一是铁元素的摄入不足。二是铁元素丢失过多。吃的食物中含铁不足,或者对食物中的铁不能有效的吸收。如胃酸缺乏时,就影铁的吸收利用。有慢性出血可以导致铁丢失过多引起缺乏。如消化道慢性出血,女性月经量过多等原因。婴幼儿

(一)体内贮铁不足胎儿期从母体所获得的铁以妊娠最后三个月为最多。正常足月新生儿体内贮铁量约为250~300毫克(平均60~70毫克/公斤)。贮存铁及出生后红细胞破坏所释放的铁足够出生后3~4个月内造血之需。如贮铁不足,则婴儿期易较早发生缺铁性贫血。母患严重缺铁性贫血、早产或双胎致婴儿出生体重过低,以及从胎儿循环中失血(如胎儿输血至母体或输血至另一同胞孪生胎儿),都是造成新生儿贮铁减少的原因。出生后结扎脐带的时间延迟一些,并用手将脐带内血挤净,可使新生儿多得75毫升血或35毫克铁。

(二)铁的入量不足饮食中铁的供给不足为导致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人奶和牛奶含铁量均低(<0.21毫克/分升),不够婴儿所需,如单用奶类喂养又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则易发生缺铁性贫血。食物中菠菜含铁虽较多,但吸收较差,大豆为植物中含铁较高且吸收率较高的食物,故可优先选用。肉类中铁的吸收率较高,而蛋类中铁的吸收率在动物类食物中较低。由于长期腹泻、消化道畸形、肠吸收不良等引起铁的吸收障碍时也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三)生长发育因素随体重增长血容量相应增加,生长速度愈快,铁的需要量相对愈大,愈易发生缺铁。婴儿至一岁时体重增至初生时的3倍,早产儿可增至5~6倍,故婴儿期尤其是早产儿最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四)铁的丢失或消耗过多正常婴儿在生后两个月内由粪便排出的铁比由饮食中摄取的铁多,由皮肤损失的铁也相对较多。此外,由于肠息肉、美克尔憩室、钩虫病等也可引起肠道失血。因失血1毫升就相当于失铁0.5毫克,故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长期小量失血都是发生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长期反复患感染性疾病,可因消耗增多而引起贫血。

宝宝缺铁的表现 宝宝缺铁的原因

1、摄取不足,婴幼儿辅食添加不及时,小孩饮食不科学(偏食、挑食),极易造成铁质摄取缺失;

2、先天储铁不足,小孩早产、母亲有严重缺铁性贫血等原因,都会导致小孩天生缺铁;

3、小儿生长发育速度越快,铁的需要量相对越大,如不注意含铁食物补充,则婴儿期尤其是早产儿更易发生缺铁性贫血。4、铁消耗或丢失增多。由于长期腹泻、肠吸收不良等引起铁的吸收障碍时也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缺铁的原因

成人缺铁的原因总的有两点,一是铁元素的摄入不足。二是铁元素丢失过多。吃的食物中含铁不足,或者对食物中的铁不能有效的吸收。如胃酸缺乏时,就影铁的吸收利用。有慢性出血可以导致铁丢失过多引起缺乏。如消化道慢性出血,女性月经量过多等原因。婴幼儿(一)体内贮铁不足胎儿期从母体所获得的铁以妊娠最后三个月为最多。正常足月新生儿体内贮铁量约为250~300毫克(平均60~70毫克/公斤)。贮存铁及出生后红细胞破坏所释放的铁足够出生后3~4个月内造血之需。如贮铁不足,则婴儿期易较早发生缺铁性贫血。母患严重缺铁性贫血、早产或双胎致婴儿出生体重过低,以及从胎儿循环中失血(如胎儿输血至母体或输血至另一同胞孪生胎儿),都是造成新生儿贮铁减少的原因。出生后结扎脐带的时间延迟一些,并用手将脐带内血挤净,可使新生儿多得75毫升血或35毫克铁。(二)铁的入量不足饮食中铁的供给不足为导致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人奶和牛奶含铁量均低(<0.21毫克/分升),不够婴儿所需,如单用奶类喂养又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则易发生缺铁性贫血。食物中菠菜含铁虽较多,但吸收较差,大豆为植物中含铁较高且吸收率较高的食物,故可优先选用。肉类中铁的吸收率较高,而蛋类中铁的吸收率在动物类食物中较低。由于长期腹泻、消化道畸形、肠吸收不良等引起铁的吸收障碍时也可导致缺铁性贫血。(三)生长发育因素随体重增长血容量相应增加,生长速度愈快,铁的需要量相对愈大,愈易发生缺铁。婴儿至一岁时体重增至初生时的3倍,早产儿可增至5~6倍,故婴儿期尤其是早产儿最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四)铁的丢失或消耗过多正常婴儿在生后两个月内由粪便排出的铁比由饮食中摄取的铁多,由皮肤损失的铁也相对较多。此外,由于肠息肉、美克尔憩室、钩虫病等也可引起肠道失血。因失血1毫升就相当于失铁0.5毫克,故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长期小量失血都是发生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长期反复患感染性疾病,可因消耗增多而引起贫血。

畏寒怕冷是什么原因 缺铁

有研究表明,缺铁很有可能是女性畏寒怕冷的重要原因。据调查,18~44岁的女性中,有6%患有缺铁性贫血症,如果及时补充铁,妇女的畏寒怕冷症状可以得到有效改善。这是因为铁元素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必需成分,血红蛋白具有输送氧气,增加食物氧化率,从而释放热量的作用。

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缺少铁质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种常见贫血。在红细胞的产生受到限制之前,体内的铁贮存已耗尽,此时称为缺铁。这种贫血特点是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中缺乏可染色铁,血清铁浓度和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均降低。典型病例贫血是属于小细胞低色素型。本病是贫血中常见类型,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

1、需铁量增加而摄入量不足:童在生长期和婴儿哺乳期需铁量增加,尤其是早产儿、孪生儿或母亲原有贫血者。婴儿原来铁贮量已不足,如果仅以含铁较少的人乳喂养,出牙后又不及时补给蛋类、青菜类、肉类和动物肝等含铁较多的副食品,即可导致缺铁性贫血。妊娠和哺乳期中需铁量增加,加之妊娠期胃肠功能紊乱,胃酸缺乏,影响铁吸睡,尤其是在多次妊娠后,很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青少年因生长迅速,需铁量增加,尤以青年妇女,由于月经失血,若长期所食食物含铁不足,也可发生缺铁。

2、贮存铁消耗过多由于体内总铁量的2/3存在于红细胞内,因此反复、多量失血可显著消耗体内铁贮量。钩虫病引起慢性少量肠道出血、上消化道溃疡反复多次出血、多年肛肠出血或妇女月经量过多等长期的损失,最终导致体内铁贮量不足,以致发生缺铁性贫血。此外,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人造机械心瓣膜引起的机械性溶血,以及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均可因长期尿内失铁而致贫血。正常人每天从胃肠道、泌尿道及皮肤上皮细胞中丢失的铁约为1mg。妇女在月经期、分娩和哺乳时有较多的铁丢失。临床上铁丢失过多在男性常是由于胃肠道出血,而女性则常是由于月经过多。

3、游离铁丧失过多:激离铁可随胃肠道上皮细胞衰老和不断脱落而丧失。在萎缩性胃炎、胃大部切除以及脂肪泻时,上皮细胞更新率加愉,所以游离铁丧失也增多。 缺铁不仅引起血红素合成减少,而且由于红细胞内含铁酶(如细胞色素氧化酶等)活性降低,影响电子传递系统,可相起脂质、蛋白质及糖代谢异常,导致红细胞异常,易于在脾内破坏而缩短其生命期。人体内的铁是呈封闭式循环的。正常情况下,铁的吸收和排泄保持着动态的平衡,人体一般不会缺铁,只在需要增加、铁的摄入不足及慢性失血等情况下造成长期铁的负平衡才致缺铁。造成缺铁的病因可分为铁摄入不足和丢失过多两大类。

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铁是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生成的重要原材料,缺铁性贫血是指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从而引起的贫血。值得注意的是,缺铁性贫血是某一种疾病的一个表现,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但它是许多疾病的重要信号,甚至是疾病引起重视或是引导病人去医院看病的首发表现。

到了怀孕和哺乳期,生理性铁需求量增加,妊娠期为供应胎儿所需及分娩时失血所丢失的铁,哺乳期供应婴儿所需增加而铁的补充没跟上,都是导致缺铁的原因。更年期女性如果贫血,尤其要关注月经情况,宫内节育环、子宫肌瘤、月经失调引起的月经量过多都是导致患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另外,也有部分是因为消化道出血,消化道肿瘤,引起的缺铁性贫血。

缺铁原因

成人缺铁的原因总的有两点,一是铁元素的摄入不足。二是铁元素丢失过多。吃的食物中含铁不足,或者对食物中的铁不能有效的吸收。如胃酸缺乏时,就影铁的吸收利用。有慢性出血可以导致铁丢失过多引起缺乏。如消化道慢性出血,女性月经量过多等原因。

婴幼儿

(一)体内贮铁不足胎儿期从母体所获得的铁以妊娠最后三个月为最多。正常足月新生儿体内贮铁量约为250~300毫克(平均60~70毫克/公斤)。贮存铁及出生后红细胞破坏所释放的铁足够出生后3~4个月内造血之需。如贮铁不足,则婴儿期易较早发生缺铁性贫血。母患严重缺铁性贫血、早产或双胎致婴儿出生体重过低,以及从胎儿循环中失血(如胎儿输血至母体或输血至另一同胞孪生胎儿),都是造成新生儿贮铁减少的原因。出生后结扎脐带的时间延迟一些,并用手将脐带内血挤净,可使新生儿多得75毫升血或35毫克铁。

(二)铁的入量不足饮食中铁的供给不足为导致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人奶和牛奶含铁量均低(<0.21毫克/分升),不够婴儿所需,如单用奶类喂养又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则易发生缺铁性贫血。食物中菠菜含铁虽较多,但吸收较差,大豆为植物中含铁较高且吸收率较高的食物,故可优先选用。肉类中铁的吸收率较高,而蛋类中铁的吸收率在动物类食物中较低。由于长期腹泻、消化道畸形、肠吸收不良等引起铁的吸收障碍时也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三)生长发育因素随体重增长血容量相应增加,生长速度愈快,铁的需要量相对愈大,愈易发生缺铁。婴儿至一岁时体重增至初生时的3倍,早产儿可增至5~6倍,故婴儿期尤其是早产儿最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四)铁的丢失或消耗过多正常婴儿在生后两个月内由粪便排出的铁比由饮食中摄取的铁多,由皮肤损失的铁也相对较多。此外,由于肠息肉、美克尔憩室、钩虫病等也可引起肠道失血。因失血1毫升就相当于失铁0.5毫克,故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长期小量失血都是发生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长期反复患感染性疾病,可因消耗增多而引起贫血。

缺铁人群

婴幼儿:婴儿出生6个月之后,母乳中铁营养消耗殆尽,如果不及时补铁,很容易发生缺铁,进而导致贫血。儿童:少年儿童由于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快,运动量大容易缺铁。女士:女性每次生理周期流失的铁,约为15.68毫克。加上每天从皮肤尿液中正常流失的,每月共损失40.8毫克,非常容易造成铁缺乏。孕妇:孕妇、哺乳期的妇女及成年女性容易缺铁。老年人:老年人吸收利用率降低,活动量减少,消化功能衰退,胃酸缺乏、慢性失血病等均易造成缺铁。运动员:充分的铁质能增强体力和耐力。酗酒者:酗酒者容易引起铁的吸收率降低造成铁缺乏。素食者:植物性食物中的草酸能阻止铁的吸收,长期下来会容易引起铁缺乏。喜欢喝咖啡及浓茶的人:此类型的饮料能阻止铁的吸收。

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是由于铁摄入量不足、吸收量减少、需要量增加、铁利用障碍或丢失过多所至。形态学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疾病的症状,症状与贫血程度和起病的缓急相关。

绝大多数贫血的孕妇,都属于缺铁性贫血的类型。为了供给胎儿的养分,孕妇对铁的需求比没怀孕的人高达4倍以上。当铁质摄取量不足、血色素的生成减少时,就会产生缺铁性贫血,即指血液中缺乏造铁的成分。

胎儿生长发育需要铁约350毫克,母体血容量的增加需要铁约650毫克,扣除妊娠全过程无月经来潮的失血,约积存铁200毫克,故孕期需要铁800毫克。每天饮食中含铁10~15毫克,其吸收利用率仅为10%,为1~1.5毫克,而此时孕妇每天至少需要4毫克铁。到妊娠后半期,铁的最大吸收率可达40%,仍不能满足要求。孕妇对铁的需求量明显增加,孕期若不补充足够的铁,则极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孕期贫血可能造成孕妇的抵抗力低下,容易感染疾病。严重时,贫血可发生心肌缺氧,导致贫血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对分娩、手术和麻醉的耐受能力差,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也增高。

对胎儿来说,孕妇储铁不足,会影响胎儿出生时的铁储存量,影响胎儿发育,甚至可能导致胎死宫内。

缺铁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

饮食不合理:如挑食、偏食、节食等;需要量增加: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儿童.月经过多、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铁的需要量增多。

二、铁的吸收不良

食物中的铁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部被吸收,肠黏膜微绒毛在铁吸收转运中发挥重要作用。铁进入肠黏膜细胞后一部分与细胞内的去铁蛋白结合成铁蛋白,另一部分通过肠黏膜细胞入血,与血浆中的转铁蛋白(β1球蛋白)结合,随血循环运送到骨髓等需铁或储铁组织。一般认为肠粘膜细胞对铁的吸收有调节作用,当体内储铁充足或造血功能减退时铁吸收减少,肠黏膜铁蛋白随肠黏膜细胞脱落排除体外(肠黏膜细胞生存期 2~3天);在缺铁和造血功能增强时,铁通过肠黏膜细胞进入血流的量增多。真正因铁的吸收障碍而发生缺铁性贫血者比较少见。一般见于胃切除后食物迅速进入空肠,不经十二指肠。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长期严重腹泻、慢性肠炎等。

三、失铁

(一)由于铁主要存在于血红蛋白中,因此慢性失血等于失铁,是缺铁性贫血最多见、最重要的原因。在缺铁性贫血中占80%以上。

1、成年男性及绝经期妇女,多见于慢性消化道出血,如胃、十二指肠溃疡、钩虫病、胃炎、胃癌等。

2、老年患者发生缺铁性贫血尤其要警惕消化道肿瘤。

3、多次急性大失血如食道和胃底静脉破裂,也常发生缺铁性贫血。

4、女性最常见的原因是月经量过多,尤其是青春期和带环避孕的妇女.当月经量超过80毫升时,相当于丢失铁40毫克.一般食物不足以补充,久而久之即可发生缺铁性贫血。

5、3-4岁以上儿童缺铁性贫血多见于肠道寄生虫。溶血性贫血伴含铁血黄素尿或血红蛋白尿等均可引起缺铁性贫血。

(二)游离铁丢失增加

萎缩性胃炎、胃大部切除术及长期严重腹泻患者,因上皮细胞更新加快,游离铁丢失增多,引起铁缺乏。血红蛋白尿,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人工瓣膜、心脏内粘液瘤,铁从尿中排出,引起缺铁。

四、长期应用影响铁吸收的饮食

牛奶、茶叶、咖啡和钙剂影响铁吸收,尤其长期饮茶、甚至吃茶,长期喝咖啡以及不必要补充钙剂。

缺铁的原因

成人

缺铁的原因总的有两点,一是铁元素的摄入不足。二是铁元素丢失过多。吃的食物中含铁不足,或者对食物中的铁不能有效的吸收。如胃酸缺乏时,就影铁的吸收利用。有慢性出血可以导致铁丢失过多引起缺乏。如消化道慢性出血,女性月经量过多等原因。

婴幼儿

(一)体内贮铁不足

胎儿期从母体所获得的铁以妊娠最后三个月为最多。正常足月新生儿体内贮铁量约为250~300毫克(平均60~70毫克/公斤)。贮存铁及出生后红细胞破坏所释放的铁足够出生后3~4个月内造血之需。如贮铁不足,则婴儿期易较早发生缺铁性贫血。母患严重缺铁性贫血、早产或双胎致婴儿出生体重过低,以及从胎儿循环中失血(如胎儿输血至母体或输血至另一同胞孪生胎儿),都是造成新生儿贮铁减少的原因。出生后结扎脐带的时间延迟一些,并用手将脐带内血挤净,可使新生儿多得75毫升血或35毫克铁。

(二)铁的入量不足

饮食中铁的供给不足为导致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人奶和牛奶含铁量均低(<0.21毫克/分升),不够婴儿所需,如单用奶类喂养又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则易发生缺铁性贫血。食物中菠菜含铁虽较多,但吸收较差,大豆为植物中含铁较高且吸收率较高的食物,故可优先选用。肉类中铁的吸收率较高,而蛋类中铁的吸收率在动物类食物中较低。由于长期腹泻、消化道畸形、肠吸收不良等引起铁的吸收障碍时也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三)生长发育因素

随体重增长血容量相应增加,生长速度愈快,铁的需要量相对愈大,愈易发生缺铁。婴儿至一岁时体重增至初生时的3倍,早产儿可增至5~6倍,故婴儿期尤其是早产儿最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四)铁的丢失或消耗过多

正常婴儿在生后两个月内由粪便排出的铁比由饮食中摄取的铁多,由皮肤损失的铁也相对较多。此外,由于肠息肉、美克尔憩室、钩虫病等也可引起肠道失血。因失血1毫升就相当于失铁0.5毫克,故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长期小量失血都是发生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长期反复患感染性疾病,可因消耗增多而引起贫血。

相关推荐

小孩子缺铁性贫血什么原因

营养性贫血我国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3岁以内宝宝约有30-40%有不同程度贫血,其中以6个月-2岁发病最多见。营养性贫血的发病比较有规律性,临床上发现大多生在6个月到2岁的小孩,这个时期孩子的萌芽阶段,就开始长乳牙到乳牙发育完全的时期,过了这个时期之后,营养性贫血的发病就减少了。 贫血的原因,常见的有四个。第一个就先天储铁不足。正常胎儿从母体获得铁约225mg,可供出生后4—5个月生长之用。如果妈妈缺铁性贫血严重,孩子体内铁元素的储备往往不够的,或者孩子早产,多胎,从母体获得的铁不足以致生后3

女性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什么

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贫血。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Hb)合成不足,而血红蛋白的功能与空气中的氧结合并运送至全身。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不足导致机体缺氧,并出现面色不佳、头晕、疲乏、体力下降、免疫力低下等贫血症状。在中国,缺铁性贫血目前仍然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病之一,尤以成年女性患病率为高,超过男性1倍或更多。 女性进食量普遍比男性少,但铁的需要量却比男性多,故易缺铁。根据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发布的参考摄入量(DRIs),成年女性每天推荐摄入2100kcal能量(男性为2400kcal)和20mg铁(男性为15m

孕妇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什么

3、孕妇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孕妇贫血铁质在血液的含量减少,血红蛋白的生产减少引起,那么铁质的缺乏主要由于哪些因素引起的呢?铁吸收不良。食物需用经过胃肠道的吸收转换才能达到造血作用,部分孕妇有胃肠道疾病,如胃液分泌少,胃酸不足引起胃肠功能减弱,铁的吸收转换不佳而发生缺铁性贫血。营养食物摄入不足。 孕妇铁的摄入主要来源于食物,孕早期有恶心、呕吐等妊娠期反应会导致挑食偏食或少食等,会引起铁质、蛋白质、叶酸以及维生素B12等营养物质缺乏造成缺铁。妊娠期铁的需求增多。 1、妊娠期由于胎儿的快速生长发育造成对铁营养

女人手脚冰凉什么原因 缺铁

研究显示,对寒冷耐受力低的人,血液中铁元素含量不足,并常伴有血浆中甲状腺素降低,女性缺铁主要源于月经。 缺铁时,人体由于血红素较少,影响了血液的携氧能力,导致组织能量代谢发生障碍,产生的热量不足,因此人体会畏寒。

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1.营养因素 由于饮食中供铁不够或饮食结构不合理。我国大多数人食物以谷物、蔬菜为主,肉类较少,饮食中供铁以非血红素铁为主,含有大量抑制非血红素铁吸收的物质,我国人食物供铁并不少,甚至可超过标准供铁的1倍以上,但提供的铁不一定都能吸收。 而当生理铁需要量增加时,如婴幼儿、青少年、妇女生育期,单纯从食物中很难获得所需的铁,因而发生缺铁性贫血。 2.慢性失血 如果患上慢性失血性疾病的话,如消化道出血、女性月经量过多、咯血、血尿、鼻出血等等,这会引起缺铁性贫血的。而且慢性肾功能不全也会导致缺铁性贫血的。

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缺铁性贫血的常见原因生理性铁需要的增加、慢性出血和铁摄入不足。 (1)摄入不足:生长发育时期的婴幼儿、青少年和生育年龄的妇女由于生长快、维持血容量及循环血红蛋白量,死亡红细胞释放的铁相对不足,容易出现相对铁的不足。这些人对食物铁具有较突出的依赖性,因此有偏食习惯者更容易出现铁的摄人不足。 (2)吸收障碍:胃大部切除术后或吸收不良综合征患者,铁的吸收减少。 (3)慢性失血:尤以消化道失血及月经过多为常见,成年男性和绝经期前妇女缺铁性贫血的最常见原因。溃疡病、食管或胃底曲张静脉破裂、食管裂孔疝、胃炎、胃癌

​女人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什么

缺铁性贫血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缺铁性贫血营养性贫血的一种,在营养性贫血中占很大比例,主要因为缺铁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从而引起的贫血。缺铁性贫血由于铁摄入量不足、吸收量减少、需要量增加、铁利用障碍或丢失过多所至。形态学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不一种疾病,而疾病的症状,症状与贫血程度和起病的缓急相关。 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慢性失血,慢性失血引起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因为慢性失血就等于失铁。妇女月经过多缺铁最多见的人群。慢性失血还常见于消化道出血,如溃疡

​女性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什么

1、饮食不当 一旦女性出现贫血的情况,很有可能饮食不当所造成的。比如,人们的食欲会受到生理状况和天气变化以及心理原因等因素而受到影响,有很多人都会出现食欲不好的情况,还有一些人会只吃自己喜爱的食物。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提倡饮食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要长期少吃动物性的食物也会引起贫血的症状。 2、盲目减肥 对于年轻的女性朋友来说,往往会期望通过减肥来获取完美的身材。但因为少女本来就需要很高的铁质,若通过节食来进行减肥,所吃到的含铁食物就会特别少,甚至还会出现偏食和挑食的情况。若长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减肥

为什么会缺铁

1.需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 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婴幼儿需铁量较加,若不补充蛋类、肉类等含铁量较高的辅食,易造成缺铁。青少年偏食易缺铁。女性月经增多、妊娠或哺乳,需铁量增加,若不补充高铁食物,易造成IDA。 2.铁吸收障碍 常见于胃大部切除术后,胃酸分泌不足且食物快速进入空肠,绕过铁的主要吸收部位(十二指肠),使铁吸收减少。此外,多种原因造成的胃肠道功能紊乱,如长期不明原因腹泻、慢性肠炎、克隆病等均可因铁吸收障碍而发生IDA。 3.铁丢失过多 慢性长期铁丢失而得不到纠正则造成IDA。如:

严重缺铁性贫血症状什么

需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 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婴幼儿需铁量较加,若不补充蛋类、肉类等含铁量较高的辅食,易造成缺铁。青少年偏食易缺铁。女性月经增多、妊娠或哺乳,需铁量增加,若不补充高铁食物,易造成IDA。 铁吸收障碍 常见于胃大部切除术后,胃酸分泌不足且食物快速进入空肠,绕过铁的主要吸收部位(十二指肠),使铁吸收减少。此外,多种原因造成的胃肠道功能紊乱,如长期不明原因腹泻、慢性肠炎、克隆病等均可因铁吸收障碍而发生IDA。 缺铁原发病表现 如妇女月经量多、消化道溃疡/肿瘤/痔疮导致的黑便/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