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食管乳头瘤的检查

食管乳头瘤的检查

食管内镜下绝大部分食管乳头状瘤呈球形或半球形隆起,多半无蒂,呈浅桃红色,质软,弹性尚可,大小0.4~0.6厘米,罕有超过1厘米,多为单个,常位于食管中下段。内镜下如见上述表现,应高度怀疑本病。少数食管乳头状瘤为扁平状隆起,呈白色,或因充血、糜烂而呈红色。与HPV有关的食管乳头状瘤则较多见于食管上段并呈多灶性。

有的EP大体形态可误诊为棘皮病或疣状鳞癌,需由组织学进行鉴别,故对EP提倡取活检。

X线配合内镜活组织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内镜下绝大部分EP呈球形或半球形隆起,多半无蒂,呈浅桃红色,质软,弹性尚可,大小约0.4~0.6cm,罕有超过1cm,多为单个,常位于食管中下段,内镜下如见上述表现,应高度怀疑本病,少数EP为扁平状隆起,呈白色,或因充血,糜烂而呈红色,与HPV有关的EP则较多见于食管上段并呈多灶性。

食道平滑肌瘤发病率

食管平滑肌瘤是最常见的食管良性肿瘤,在食管良性肿瘤中占第一位,占食管壁内型良性肿瘤的3/4,与食管癌之比为1∶127~233。

食管平滑肌瘤一般都比较小,常无临床症状。其实际发病率仍不太清楚,绝大多数作者认为食管平滑肌瘤的发病率应高于文献统计数字,尸检发现率为1100∶1。

有的作者认为尸检中发现的食管平滑肌瘤的发病率可能比较准确,接近实际发病率。但许多作者并不同意这种观点。Lewis和Maxfield复习Smith报道的36000例尸检资料,其中只有2例食管平滑肌瘤;Barazyoul报道的18847例尸检中,也只有1例食管平滑肌瘤。Daniel和Williams在一组4000例尸检中,未见食管平滑肌瘤。而据Moersch和Harrington报道,在7459例尸检中发现32例食管平滑肌瘤,发生率为0.4%。

1974年,Postlethwait和Musser对1000例未经任何选择的尸检食管标本做组织学检查,发现51例平滑肌瘤,发生率为5.1%。1981年,Takubo对342例尸检食管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食管平滑肌瘤的发病率为7.9%。前者报道绝大多数肿瘤的直径为1~4mm。

Anderon和Pluth(1974)报道的Mayo Clinic的246例食管良性肿瘤、囊肿和重复畸形中,食管平滑肌瘤共145例,食管囊肿55例,食管息肉12例,食管乳头状瘤5例,食管脂肪瘤5例,食管血管瘤4例,食管腺瘤3例,食管颗粒细胞瘤3例,其他食管良性病变14例。其中食管平滑肌瘤占59%(145/246),在全组病例中居首位。

据Seremitis等于1976年的统计,截至1971年底,国外英文及俄文文献共报道食管平滑肌瘤838例,占全部食管良性肿瘤的67%;其中593例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占71%(593/838)。

据近年来的大宗文献报道,食管平滑肌瘤占整个消化道平滑肌瘤的5%~10%,占全部食管良性肿瘤与囊肿的50%~80%。

食管乳头状瘤怎么治

到了医院,妈妈跟医生详细的说了一下自己的症状,医生马上就个妈妈做了胃镜,发现妈妈的胃部有一个肿瘤。为了确认,医生又对妈妈进行了X线钡餐造影和食管镜检查,最后诊断妈妈这是食管乳头状瘤。

2还好妈妈这是良性的肿瘤,通过肿瘤切除手术可以彻底的切除妈妈的肿瘤。医生马上根据肿瘤的情况确定了手术方案,然后对妈妈进行了手术。

3妈妈的肿瘤是在内镜下摘除的,也可以进行激光切除,这要看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手术时十分小心,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触发肿瘤的传播。还好手术过程都很顺利,叔叔的肿瘤被完整的切除了。

食道良性肿瘤的病因

食管平滑肌瘤(35%):

是发生于食管肌层的良性肿瘤。常见于20—60岁,病变以食管中下段常见,上段较少。肿瘤多为单发,一般2—5cm,少数可达10cm以上。肿瘤呈球形、蛋形或分叶状不规则形,质地坚韧,切面黄白色,边界清楚,血管供应较少。镜下见瘤细胞呈长梭形,胞浆丰富,核呈梭形或棒状,无异型性,平滑肌纤维呈束状排列。偶见有恶变者。临床上肿瘤较小时,患者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表现为吞咽梗阻感或胸骨后钝痛,但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肿瘤的大小并不平行,高位、较大的平滑肌瘤有时可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食管X线检查可见椭圆形或半月形充盈缺损,粘膜光滑,钡流通过顺利,食管蠕动正常,肿瘤上下缘与正常食管长轴呈锐角;较大的平滑肌瘤向纵隔突出。

食管息肉(20%):

其临床症状与息肉大小、息肉带蒂与否有关。息肉巨大或有炎症时,可致咽下困难和不同程度的上腹部或胸骨后疼痛,亦可因粘膜表面糜烂而出血;因巨大息肉可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息肉蒂长者可以吐出,吐出的息肉有时堵塞喉部,可引起窒息。本病诊断有赖于食管钡餐X线检查和食管镜检查。

食管囊肿(20%):

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后者系食管壁腺管闭锁所致的潴留性囊肿。前者较多见,可为单发或多发,囊内含有粘稠性液体,有时对呈血性。其症状与囊肿大小、对周围压迫的程度和有无继发感染而异,如囊肿很小,且无感染者,可无症状;囊肿巨大,压迫周围器官或与食管或支气管相通者,则可出现气促、咳嗽、胸痛和咽下困难等症状。食管钡餐X线检查和食管镜检查可以确诊。

食管血管瘤(15%):

常见于食管中段,局部粘膜呈蕈状隆起或为分叶状,呈鲜红或紫红色。常见的症状为呕血及黑粪,也可有咽下困难。

食管乳头状瘤(10%):

是一种无蒂的良性肿瘤,从粘膜固有层向腔内突入,乳头中央为纤维血管组成的中心柱,表面覆盖增生的鳞形上皮。可呈疣状、结节状、菜花状及弥漫浸润状。瘤体小者可无症状,肿瘤较大时则出现咽下困难、疼痛及对周围器官的压迫症状。本瘤诊断须依靠食管镜检查和取深部活组织作病理学检查。

乳房该怎样来进行保护

1、心绪

伤身关键词:压力、郁闷

可能问题:乳腺导管乳头瘤

中医称之为“乳衄”,认为多由肝郁火旺或脾虚血亏所致,加之肾阴亏损,所以乳头可能有血性分泌物流出

2、动作

伤身关键词:触摸、暴力

可能问题:乳腺囊肿

乳房很娇气,不能粗暴地对待它们。当乳房受到猛力冲击后,其内的小血管会破裂、出血,从而形成血肿,在血液被吸收和破坏之后,就会形成囊肿。除了不要粗暴,正确的哺乳方法、良好的卫生习惯也很重要。

食管乳头状的特征和治疗方法

症状体征

发病年龄多在中老年。起病隐袭,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上腹部症状居多,如胸骨后痛、吞咽困难、胃灼热感等,尚有便血、缺铁性贫血。呕吐为主要症状者少,患者往往因胃部疾病作胃镜检查时偶然发现。本病容易合并其他部位的肿瘤,Carr等人报道的25例EP中6例出现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其中4例为咽喉及肺部的癌肿,其余为皮肤癌及膀胱癌。

用药治疗

因乳头状瘤有恶变可能,因此应积极治疗,肿瘤小可在内镜下摘除或激光切除,肿瘤巨大需经食管局部切除或对病灶进行监测。因为有的EP与HPV有关,所以上述操作能否触发传播仍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事,故切除时应小心操作。伴HPV的EP预后是否差些,需进一步调查。

饮食保健

具体饮食建议需要根据症状咨询医生,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全面而均衡。

饮食宜清淡,戒除烟酒,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对于这种疾病问题,大家千万不能够忽视,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这样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才能够注意利用最正确,而且最科学的治疗方法,有效的降低这种疾病病变的可能,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

宫颈乳头瘤的检查

(一)首要检查

1.妇科超声检查 可探及宫体正常大小,子宫颈局部低声回声改变。

2.病理学检查 镜下见有良性无异形的成熟鳞状上皮覆盖纤维血管中轴形成的多个乳头。

3.细胞学检查 可见基底细胞核分裂象、基底细胞内存在成对中心粒,基底细胞和棘细胞层增厚,伴核增大,核仁增多,可见挖空细胞,和有明显改变,和增大,核仁增多。

(二)次要检查

HPV-DNA检测可以应用导流杂交、荧光免疫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PCR)、二代杂交捕获法(HC-2)技术检测阴道脱落细胞标本是否有HPV感染的证据。

(三)检查注意事项

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子宫颈乳头状瘤镜下见有良性无异形的成熟鳞状上皮覆盖纤维血管中轴形成的多个乳头,其鳞状上皮应无HPV感染的证据。

中年妇女乳头溢液应引起警惕

中年妇女,特别是绝经后妇女出现乳头溢液,大多数为浆液性,少数为血性或粘稠脓样分泌物,这是怎么回事?

这种非哺乳期乳头溢液情况通常是由乳腺良性疾病引起,其中以导管乳头状瘤及导管扩张囊肿为多见。导管乳头状瘤是由于内分泌功能失调,使腺乳小叶实质性增生,小叶结构在数量上和形态上发生异常之故。导管扩张性囊肿是由于小叶导管,未稍导管高度扩张而成,其囊肿直径可大可小,大者可过数厘米。无论导管乳头状瘤还是导管扩张性囊肿,其溢液产生多为自发性,无红肿亦无疼痛,但可在局部触及条索状囊性肿块。

根据年龄在40岁以上,自发性溢液,无痛性条索状乳房囊肿,溢液呈浆液性或血性,偶因感染呈粘稠脓样等特点,确定诊断并不难,如果能明确为导管乳头状瘤或导管囊肿病,一般采取局部肿块切除,个别病变界线不清,呈条索状向周围生长者,可采取范围较大些的乳腺区段切除,预后良好。

不容忽视的是,乳头溢液中有极少数(约为5%以下)可能是由乳腺癌引起的。这种情况多发生于50岁以上妇女。除溢液多为血性外,常可在乳房区域触及边缘不清的质硬肿块,部分可见典型的桔皮样病变。如果遇到这类特点的乳头溢液,应尽早行乳腺根治术并于术后送病理检查以确诊。

总之,中年妇女出现乳头溢液现象大都意味着乳腺有某种病变,遇此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早期治疗,切不可忽视了它。

人体乳头瘤的病情分析

1.咽部乳头状瘤

乳头状瘤为咽部较常见的良性肿瘤,男性占多数,多为单发。

肿瘤多发生于腭弓、扁桃体、软腭缘、悬雍垂,其次见于软腭背面、下咽后壁、杓会厌襞等处。多数肿瘤表面呈砂粒状、带蒂小蘑菇状,也有无蒂可移动的扁平状、桑葚状,呈淡红色或灰色,质较软,瘤体多为几个毫米大小,也有达数厘米的。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或在咽部检查时发现,少数可有咽干、痒、异物感等,较大者可有吞咽及呼吸不适或障碍。多数患者是单发,但在小儿可呈弥漫性、多发性。

2.食管乳头状瘤

食管乳头状瘤为鳞状上皮的息肉样良性肿瘤。发病率为0.01%~0.05%,男女均可发病。发病者多为中老年人。

本病起病隐袭,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上腹部症状居多,如胸骨后痛、吞咽困难、胃灼热感等,尚有便血、缺铁性贫血。呕吐为主要症状者少,患者往往因胃部疾病做胃镜检查时偶然发现。

3.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指发生在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多见于产后妇女,以40~50岁者居多,是临床上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

上述关于人体乳头状瘤的类型的分析,希望帮到患者,也希望患者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一定要把握好疾病的治疗时机,在治疗是可以提升疾病的治愈几率的,不要自暴自弃,盲目的用药,祝患者早日康复。

甲状腺瘤检查注意事项

甲状腺瘤检查注意事项:

1.病史中注意肿瘤发现时间、初发部位及生长速度,有无气管与食管受压、咳嗽、声音嘶哑等症状,有无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有无头、颈部放射治疗吏及家族史。

2.体检注意肿瘤系位于一叶或整个甲状腺,准确记录其大小、形状、活动度、硬度、吞咽时上下移动的程度。详查肿瘤与邻近组织和器官(如锁骨、颈动脉、食管、气管、喉等)的关系。颈淋巴结有无肿大,详记其数目、部位、性质及移动性。

3.必要时作颈、胸部X线检查,观察喉、气管的位置及移位方向和程度,确定肿瘤有无向胸骨后延伸和肺部转移。

4.不易确诊时,可作下列检查:B超,CT、甲状腺核素扫描;测血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免疫球蛋白、T3、T4、甲状腺球蛋白(Tg)、TSH等。

5.必要时查血沉、血钙、尿钙、降钙素等

6.注意恶性肿瘤与慢性甲状腺炎、结节性甲状腺肿等鉴别,必要时作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或手术活检。

在对甲状腺瘤检查注意事项认识后,进行甲状腺瘤检查的时候,患者如果出现身体不适,需要及时的缓解,不过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甲状腺瘤检查的时候,患者在情绪上一定要稳定,不能紧张,这样对检查结果不会有影响。

乳房常见疾病

1、乳房常见疾病

乳头皲裂乳头和乳晕部位发生大小不等的皮肤裂伤,称为乳头皲裂。多发生于哺乳期妇女,是因为乳头受到婴儿吸吮的机械性刺激或局部病变所致。

乳腺炎乳腺炎是指乳腺组织的急性感染。患者表现为乳房胀痛,乳内出现明显肿块,体检可见乳房肿大,皮肤潮红,而且局部皮肤温度升高,并出现寒战高热。主要是因为乳汁淤积、细菌感染所致。多见于初产妇,产后2~4周左右,常在乳头皲裂后发生。症见乳房红肿、疼痛、有硬结并伴有发烧、寒战等,早期可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乳房常见疾病

乳房增生瘤多发于30~45岁的妇女。肿块可见于一侧或双侧乳房。患者在月经前一周感到乳房胀满肿瘤,睡眠差,肿块外形不规则,大小不一,呈圆形或椭圆形,月经来潮后消失。

乳腺导管乳头瘤多发于40~45岁妇女。肿瘤体小而质软,疼痛不明显,乳头有血性分泌物流出。此病易恶变为乳头癌,怀疑有乳腺导管内肿瘤时,可进行乳腺管X线造影,确诊后应及早施行手术。

乳腺囊肿常见于50岁左右妇女。多为乳房受暴力冲击后,其小血管皲裂出血形成血肿,血液被吸收和破坏掉后形成囊肿。患者感到乳房钝痛和不适,肿块用手触及时与皮肤无粘连,质地较软,有活动感,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

乳管瘤的检查

1、体检,注意肿块的位置、大小、边界、形状、质地、移动度,是否与皮肤或胸壁粘连,有无压痛,皮肤有无凹陷或水肿(橘皮征)及卫星灶,并作比较。双侧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有无肿大,注意其数目、硬度、移动度、并作比较。

2、检查乳头有无分泌物,注意其性质,并送细胞学检查。溃烂处作活检。对可疑肿块可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但阴性结果不能排除癌。

3、辅助检查,乳房干板摄片、钼靶摄片、乳腺管造影、乳腺热像图口服检查、如红外线热显示法、液晶热像图检查,以及超声检查等,以协助诊断,必要时,作肝脏B超、肺和骨X线摄片或(和)核素扫描、CT、MRI检查,以明确有无远处转移。

食管癌应与哪些疾病区别开来

首先是,食管炎,食管炎与食管癌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病症,但是食管癌期初的病症与食管炎有些相似,只不过食管炎会表现食管下部灼热,吞咽时会有轻度疼痛,少数还会伴有粘膜水肿、痉挛等。可出现类似于食管癌病症的吞咽苦难和胸骨后疼痛病症,但这些病症经过治疗后会逐渐消失,而食管癌则不会,且会加重病症。

其次是,食管肉瘤。食管肉瘤以平滑肌、纤维组织、横纹肌组织来源为多见,瘤体较大,临床症状与食管癌相似,这不过这个是良性瘤体,通过确诊手术治疗后,完全可以治愈。

第三是,食管乳头状瘤,它是一种由食管粘膜局限性增生形成的分叶状或分支状肿瘤,腔内突起,表面覆正常的粘膜,偶尔变成食管鳞形细胞癌,需通过病理诊断鉴别。

第四,梅核气。这种多见于女性,常有明显的精神因素,自觉咽喉部有异物感,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放射线检查无阳性发现。

乳房常见疾病

乳头皲裂乳头和乳晕部位发生大小不等的皮肤裂伤,称为乳头皲裂。多发生于哺乳期妇女,是因为乳头受到婴儿吸吮的机械性刺激或局部病变所致。

乳腺炎乳腺炎是指乳腺组织的急性感染。患者表现为乳房胀痛,乳内出现明显肿块,体检可见乳房肿大,皮肤潮红,而且局部皮肤温度升高,并出现寒战高热。主要是因为乳汁淤积、细菌感染所致。多见于初产妇,产后2~4周左右,常在乳头皲裂后发生。症见乳房红肿、疼痛、有硬结并伴有发烧、寒战等,早期可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乳房增生瘤多发于30~45岁的妇女。肿块可见于一侧或双侧乳房。患者在月经前一周感到乳房胀满肿瘤,睡眠差,肿块外形不规则,大小不一,呈圆形或椭圆形,月经来潮后消失。

乳腺导管乳头瘤多发于40~45岁妇女。肿瘤体小而质软,疼痛不明显,乳头有血性分泌物流出。此病易恶变为乳头癌,怀疑有乳腺导管内肿瘤时,可进行乳腺管X线造影,确诊后应及早施行手术。

乳腺囊肿常见于50岁左右妇女。多为乳房受暴力冲击后,其小血管皲裂出血形成血肿,血液被吸收和破坏掉后形成囊肿。患者感到乳房钝痛和不适,肿块用手触及时与皮肤无粘连,质地较软,有活动感,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

乳腺导管瘤的检查

1、体检

注意肿块的位置、大小、边界、形状、质地、移动度,是否与皮肤或胸壁粘连,有无压痛,皮肤有无凹陷或水肿(橘皮征)及卫星灶,并作比较。双侧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有无肿大,注意其数目、硬度、移动度、并作比较。

2、检查乳头有无分泌物

注意其性质,并送细胞学检查。溃烂处作活检。对可疑肿块可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但阴性结果不能排除癌。

3、辅助检查

乳房干板摄片、钼靶摄片、乳腺管造影、乳腺热像图口服检查、如红外线热显示法、液晶热像图检查,以及超声检查等,以协助诊断,必要时,作肝脏B超、肺和骨X线摄片或(和)核素扫描、CT、MRI检查,以明确有无远处转移。

相关推荐

关于乳腺良性肿瘤有哪几种类型

乳腺大导管乳头状瘤: 乳腺大导管乳头状瘤是指自导管开口起至壶腹以下约1cm的一段乳管所发生的乳头状瘤。以单发为主,多发者少见。临床上乳腺检查可表现为乳头溢液、疼痛、触及肿物三种情况,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可见红细胞和上皮细胞,有时可见瘤细胞,但常常不能确定良性或恶性。 以乳头溢液为唯一临床表现的乳腺大导管乳头状瘤,处理原则如下: ①切除标本做病理检查,最后根据病理检查,再决定是否补加其他治疗。 ②多乳管溢液,年老者可行全乳切除,年轻者宜行区段切除。 ③单纯一条导管溢液,可将该点局部切除,若按压某区段导致

乳头瘤的治疗方法

乳头瘤是指肛乳头因粪便和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增大变硬,是肛门直肠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肛门乳头瘤的病因与肛窦炎有着密切的关系,往往因症状较轻,病情进展缓缦,易被病人所忽视。肛乳头瘤的治疗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肛乳头瘤的治疗: 1、肛乳头瘤的非手术治疗:对无手术指征的患者,西医在治疗上缺乏行之有效的办法,在治疗当中除用中药内服(通过辨证施治),调整人体整体的平衡,还可配合中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药,这样既可起直接治疗的作用,又可预防其它肛肠疾患的发生。 2、肛乳头瘤的手术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手术,是

乳头内陷的检查诊断依据

乳头内陷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畸形。在先天性患者中,遗传因素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当乳腺导管、乳头肌肉发育异常时即可导致乳头内陷。在后天性乳头内陷中,感染因素是其乳头内陷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原来正常但近期出现无明显原因的乳头内陷,应进行乳房X线等检查,以排除乳房恶性肿瘤的发生。本文主要针对乳头内陷的检查诊断进行具体介绍。 乳头内陷的检查: 1、钼靶X线检查:轴位片可发现乳腺内肿块,纤维化和钙化病变。 2、MRI检查:脂肪抵制扫描时可显示内陷的乳头。 乳头内陷的鉴别诊断: 应该与乳腺癌相鉴别, 会导致乳房皮肤及轮廓改

什么是肛乳头瘤

很多的肛乳头瘤患者在早期并不能觉察到肛乳头瘤症状,因为肛乳头瘤早期症状并不是那么的明显,有少数的病人会出现排便不尽的感觉,一般情况下是不影响到生活与工作的,所以,肛乳头瘤早期往往会被人忽视。很多人问究竟什么是肛乳头瘤。 什么是肛乳头瘤: 肛乳头瘤是指直肠柱下端的肛乳头因粪便和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而发炎、水肿,日久增生变大,形成瘤样肿物叫肛乳头瘤。增大变硬,是肛门直肠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 肛乳头多为良性,很少发生癌变。肛乳头随着逐渐增大,时有随排便脱出肛门,由于反复脱出,刺激肛管,使分泌物增多,不能自行还纳,

乳腺癌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乳腺癌检查方法一:乳腺钼靶摄片 乳腺钼靶摄片是一种无创伤的方法。采用Siemens-ElemaAB 型乳腺X 线机, 操作简便易行, 其乳腺平片图像清晰,层次丰富, 信息量大, 对普查乳腺疾病特别是乳腺癌早期有着重要的意义。 乳腺癌检查方法二:活组织病理检查方法 肿块切除:将乳房中肿块或可疑组织的整个切除,进行病理检查。 切取活检:从肿块或可疑组织中切取部分组织进行检查。 细针穿刺:用一根很细的针从肿块、可疑组织或积液中抽取一些组织、细胞检查。其他,如乳头溢液者可做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乳头糜烂部刮片或

关于上皮乳头状瘤详情全在这儿

1.鼻内翻性乳头状瘤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是鼻腔鼻窦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大多数为单侧病变,双侧罕见。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瘤体常见于鼻腔,累及鼻腔外侧壁多见,其次是上颌窦和筛窦,累及蝶窦、额窦和鼻中隔的较少。绝大多数内翻性乳头状瘤仅有一个原发部位。晚期累及多个部位,常难以分辨原发部位。 患者常表现为鼻塞及鼻内肿块,可伴有流涕,有时带血,也可有头面部疼痛和嗅觉异常等;随着肿瘤扩大和累及部位不同,可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检查见肿瘤外观呈乳头样,表面颗粒状不光滑,色粉红,质较硬,触之易出血,病变可来源于鼻窦黏膜,向前脱出

乳头的乳头出水

乳头出水可能只是乳房功能的一个正常功能。如果真的是那样,那乳头出水的问题就能自行解决了。避免对乳头的刺激,经常检查乳头渗漏。因为,刺激实际上会使渗漏的问题持续。 除了是乳房的正常生理功能之外,其他乳头渗水的病因还可能是: 乳腺膨胀:乳腺膨胀是乳头出水的一个最常见原因。 乳头瘤乳头瘤是在乳液管道里面生长的一种体积很小的良性肿瘤。

乳头溢液该做哪些检查

其他影像学诊断方法:CT和核磁共振检查,对乳头溢液病因诊断有一定帮助,尤其对导管内乳头状瘤及导管内癌准确率高;该项检查可作为乳腺摄影的补充,但不作为常规检查方法。乳管内窥镜检查:乳腺导管内视镜检查是乳腺导管溢液的主要检查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到乳腺导管是否扩张、导管上皮及导管腔内的各种情况,如:乳腺导管管壁僵硬、局部轮状皱襞消失、管腔狭窄甚至闭锁、瘤体表面出血、导管癌的特征性表现。乳腺导管镜检查时,可根据判断行各种不同的治疗,对于所见到的导管内肿瘤性病变可以直接定位、取材、活检。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对乳头溢液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治疗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虽属良性肿瘤,但有6%~8%可恶变,故应早期切除。术前均应行乳导管造影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及定位。术后宜做石蜡切片检查,因为冰冻切片检查在辨别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和乳头状癌时最困难,两者常易发生混淆,故不宜以冰冻切片表现为恶性依据而行乳房根治术。 如果为单发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手术时将病变的导管系统切除即可。 如果为多发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因其较易发生恶变,则宜行乳腺区段切除,即将病变导管及其周围的乳腺组织一并切除。

食管癌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食管癌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如下,亚硝酸胺类化合物及真菌毒素。饮食剌激及食管慢性刺激:进食过硬,过热食物,以及慢性胃食管反流。吸烟,酒精。营养因素:饮食缺乏动物蛋白,新鲜水果及蔬菜,摄入维生素缺乏。遗传因素:常表现为家族聚集现象。在我国高发地区,本病有阳性家族史者高达25%~50%,食管癌高发家族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高,可能是决定高发区易感性的遗传因素。癌基因:环境及遗传等多因素诱导食管癌的发生,其分子生物学基础目前认为是癌基因激活或抑癌基因失活所致。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