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患者少尿期的重点护理
出血热患者少尿期的重点护理
1、精确记录出入量,可帮助掌握进液量、维持液体平衡,判断肾功能改变情况。尿量及尿蛋白能反应肾脏损害程度。少尿期记录尿量以小时记,尿量少记录不准时,可用注射器抽吸记录。应用利尿剂时要做前后比较,对其大便、呕吐物、汗液等排泄物也要尽量精确记录。
少尿期病人入量必须严格控制,限制含蛋白质、钾高的食物,保证足够的热量。总结出入量除24h总结外,还做8h分段小结。入量分清是口服还是补液,出量中尿量另做小结。
2、保护使用静脉,少尿期病人不能口服抢救用药时,均需较长时间静脉输入。所以要有计划的使用静脉。从远端开始,做到一针见血。同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静脉炎。输液速度要按病情而定,根据出入量,合理安排输液量及输液顺序,防止短时间输入过多液体,导致肺水肿、脑水肿、心衰等。
流行性出血热并发症有哪些
流行性出血热的并发症有哪些:
(一)腔道大出血及颅内出血:大量胃肠道出血可导致休克,预后严重;大咯血可导致窒息;颅内出血可产生突然抽搐、昏迷。
(二)心功能不全,肺水肿:多见于休克及少尿期,多在短期内突然发作,病情严重,有明显高血容量征象。
(三)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见于低血压休克期及少尿期,由于休克被纠正后肺循环高压有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或由于补液过量,肺间质水肿所致。患者胸闷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呼吸极度窘迫,两肺有干湿性罗音,血气分析可有动脉血氧分压显著降低,预后严重,病死率高。
(四)继发感染:少尿期至多尿期易并发肺炎、尿路感染、败血症及真菌感染等。
出血热患者的护理工作有哪些
1、发热期的护理:出血热患者早期卧床休息,创造舒适、安静的环境。减少噪声。减少对病人的刺激。予以高热量、高维牛素、易消化饮食。随时观察体温的变化。特别是高热的患者,体温过高时应及时采取物理降温。由于此病有毛细血管中毒性损害。故不宜用酒精擦浴。尽鼋少用解热镇痛药,定期测量血压。患者发热后期多汗、缸液浓缩。应鼓励病人多口服补液。必要时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等防止休克和保护肾脏。
2、低血压期的护理:严密观察血压的变化,每30min测血压、脉搏1次,并做好记录及时报告医生;注意补液速度,低血压早期应快速补液。必要时加粗针头或多静脉通道。但对老年体弱及心、肾功能不全者,速度应适当放慢,减少用量以防止肺水肿的发生:准确记录24h尿量。尽早发现少尿倾向;低血压期患者注意保暖,禁止搬动。
3、少尿期的护理:出血热患者少尿期应注意尿量每日3000ml为依据。此时鼓励患者食用营养丰富、易消化、含钾量较高的饮食,对严重贫血者可酌情输入新鲜血液。尿量每日>3000m1.补钾时应以口服为主。必要时可缓慢静脉滴人,同时注意钠、钙等电解质的补充。对尿量每日>5000ml者。可试用双氢克尿塞、去氧皮质酮、垂体后叶素、消炎痛等。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应注意预防感染。注意病室内空气消毒。特别是加强口腔及皮肤的护理。
4、恢复期的护理:加强营养,高蛋白、高糖、多维生素饮食。注意休息,一般需l一3个月左右,应逐渐增加活动量,重型病例可适当延长时间。
登革热饮食保健
登革热患者宜食
1、急性期卧床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菜汤,藕粉,蛋花汤, 面片等。
2、宜吃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如瘦肉、鱼虾、动物血、动物肝肾、蛋黄、豆制品 以及大枣、绿叶菜、芝麻酱等。
3、给予高维生素、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如新鲜蔬菜、牛奶、肉汤、鸡汤等。
登革热患者忌食
1、忌辛辣刺激调味品,如辣椒、花椒粉、咖哩粉等。
2、忌烟、酒、咖啡,
3、产气的食物如牛奶、豆浆以及含粗纤维多的食物,如芹菜、黄豆芽、洋葱等均不宜食用。
以下是几种对登革热患者有帮助的食疗方案:
1,柿饼藕节荠菜蜜:
[原料]柿饼30 g。藕节30 g,荠菜花15 g,蜂蜜10 g。
[制法]柿饼、藕节切碎,与荠菜花同置于锅内,加水适量同煮取汁去渣,加 入蜂蜜。
[功效]清热凉血,和营止血。用于登革热发热期。
[服法]1剂/d,连服1周。
2,黄瓜番茄汁:
[原料]黄瓜250 g,番茄250 g。
[制法]黄瓜取瓤,去籽。切碎,用纱布绞汁;番茄先用沸水烫,剥去皮,去籽, 用纱布绞汁。2汁相合即成。
[功效]清热,透邪,利尿。用于登革出血热发热期。
[服法]代荼饮用,2次/d。
3,参附汤加味饮:
[原料]人参15 g,附片10 g,丹参12 g,川芎12 g,甘草10 g,冰糖适量。
[制法]诸味加水适量浓煎,取汁加入冰糖即可。
[功效]温通血脉,回阳救逆。用于登革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
[服法]口服或鼻饲。
4,薏苡仁米粥:
[原料]薏苡仁30 g,粳米60 g,砂糖、桂花适量。
[制法]薏苡仁与粳米加水适量同煮成粥,加入砂糖和桂花即成。
[功效]清热生津。利尿消肿。用于登革出血热少尿期。
[服法]1剂/d,分2次服食,连服3~4日。
5,西瓜皮茅根饮:
[原料]西瓜皮75 g,白茅根100 g。
[制法]加水适量同煎煮即可。
[功效]清热生津,利尿消肿。用于登革出血热少尿期。
[服法]分3次饮汤。
6,芡实莲肉山药羹:
[原料]芡实、莲子、山药、白扁豆各10 g,白糖25 g。
[制法]诸味研成细粉,加入白糖,冲入适量水饮服。
[功效]健脾补肾,收敛固精缩尿。用于登革出血热多尿期。
[服法]1剂/d,连服5日。
7,益脾饼:
[原料]白术30 g,干姜6 g,大枣250 g,鸡内金15 g,面粉500 g。
[制法]前2味用纱布包扎,与大枣同煮约1小时,去药包。大枣去核,再煮 至烂如泥。待冷却后再与鸡内金粉、面粉混合。加水适量,合成面团, 制成饼状,以小火烙成饼。
[功效]益脾,健胃,消食。用于登革热恢复期。
[服法]随意食用。
出血热病人少尿期的临床表现
少尿期常与低血压休克期重叠而无明显界限。在低血压中、后期即可出现少尿,也有人从发热期直接进入少尿期,而表现发热。低血压和少尿期重叠常为重型病例。
1、少尿期的出现及持续时间:一般在病程的第5-8病日,早者第3病日,晚者第10病日,持续2-5天。
2、少尿强度:24h尿量<1000ml者为少尿倾向,<500ml者为少尿,<50ml者为无尿,有些病例少尿不明显,但存在氮质血症,称之为“无少尿型肾功衰竭”。本期主要临床表现为氮质血症,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也可因蓄积于组织间隙的液体大量回入血循环,以致发生高血容量综合征。
3、少尿期的临床表现,由于肾功衰竭,肾脏排泄功能障碍,体内大量代谢物及液体潴留,电解质平衡紊乱,出现氮质血症和/或尿毒症,酸中毒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高钾、低钠及低钙血症等)的表现。
伴有高血容量综合征者,脉搏充实有力,静脉怒张,有进行性高血压及血液稀释等。重者可伴发心衰、肺水肿及脑水肿。同时出血倾向加重,常见皮肤大片瘀斑及腔道出血等。本期一般持续2--5日,重者无尿长逾1周,本期轻重与少尿和氮质血症相平行。
出血热患者少尿期的基础护理
1、皮肤护理:少尿期病人由于发热,汗液浸蚀、皮肤出现瘀斑,血液循环差,营养供应不足,且较长时间卧床,皮肤抵抗力低下,受压部位易溃破感染,产生褥疮,故要保暖,做好褥疮护理,每日用温水擦洗按摩。床单要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插入便盆手法要轻,并强调定时翻身等措施,预防皮肤并发症。
2、眼部护理:出血热患者球结膜充血水肿,眼睑干燥,故用生理盐水纱布湿敷,抗生素眼膏预防感染。
3、口腔护理:口腔内有瘀点,出血情况,有血痂要去除,用呋喃西林溶液漱口。避免刷牙。有霉菌感染时,清洁口腔后制霉菌素加甘油混悬液涂擦。
4、心理护理:向病人解释病情,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采用各种心理护理措施,处理好病人及家属的心理偏离,调动病人自身防御机能,配合治疗。
不同时期的出血热患者应该如何饮食
高热期:
此期的出血热病人由于体温高,出汗多,代谢增强,对机体消耗较大,因此,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优良蛋白质等营养丰富而又易消化的全流饮食或半流饮食,如牛奶、豆浆、稀粥,莲米汤、天然果汁,藕粉、鸡蛋汤、面条等,出血热患者可采用少量多餐的办法,以减轻胃肠负担,避免消化不良。
应尽可能让出血热病人多饮水及吃水果,以利于毒素的排出和维生素的摄入,以满足机体需要。在口味上宜低盐饮食,若进盐过多,会加重组织水肿和肾脏负担,有可能使出血热的病情恶化。
少尿期:
肾脏血管受损是出血热的病理基础,血管变化引起肾小管受压。肾间质血管高度扩张,变性和管腔阻塞,致使肾血流量减少,肾脏滤过率降低,这是产生少尿的主要因素。不同时期的出血热患者应该如何饮食?此时患者一般都会食欲不振,容易恶心呕吐,故此时不宜强调进食,补充热量。
多尿期:
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主要危险在于继发感染和水电解质紊乱,因此主要工作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继发感染。饮食上也需要配合这方面。给予半流质食物,如细面条、稀饭、牛奶、肉汤等。不同时期的出血热患者应该如何饮食?另外注意适量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如小米、香蕉、土豆等。注意休息,水分补充要足,口腔卫生也需要注意。
出血热疾病难发现常规检查很关键
1.常规检查
(1)血常规:出血热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3~4日后即明显增高,多在(15~30)×109/L,异型淋巴细胞在1~2病日即可出现,且逐日增多,一般为10%~20%,部分达30%以上;血小板明显减少,低血压及少尿期最低,并有异型、巨核血小板出现,多尿后期始恢复。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在发热期开始上升,低血压期逐渐增高,休克期出血热患者明显上升,至少尿期下降,其动态变化可作为判断血液浓缩与血液稀释的重要指标。
(2)尿常规:显著的尿蛋白是出血热的重要特点,也是肾损害的最早表现。尿中还可有红细胞、管型或膜状物(是凝血块、蛋白质与坏死脱落上皮细胞的混合凝聚物)。
2.血液生化检查
(1)尿素氮及肌酐:低血压休克期轻、中度增高。少尿期至多尿期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升高程度及幅度与出血热病情成正比。
(2)电解质:血钾在出血热发热期可有降低,休克期仍低,少尿期上升为高血钾,多尿期又降低。但少尿期亦有呈低血钾者。血钠及氯在全病程均降低,以休克及少尿期最显著。血钙在出血热全病程中亦多降低。
(3)二氧化碳结合力:出血热发热后期即下降,低血压休克期明显,少尿期亦有下降,多尿期逐渐恢复至正常。
3.凝血功能检查
凝血因子大量消耗,血小板下降,凝血酶原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继发性纤溶亢进表现为凝血酶凝固时间延长,纤维蛋白降解物增加及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阳性。
4.特异性抗原、抗体和病原学检查
早期用免疫荧光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体金法在血清、尿沉渣细胞可查特异性抗原。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IgM1:20以上和IgG抗体1:40为阳性,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者也可诊断。RT-PCR法检测血清中病毒RNA,可用于出血热早期诊断。
出血热患者少尿期的治疗
出血热患者一旦染病需经过多个症状阶段,治疗方法随之不同,其中少尿期是最危险的一个关口,因为此时病毒累及肾脏衰竭才导致患者水肿、少尿,因而此阶段的治疗尤为关键。出血热的治疗原则应是保持患者内环境平衡,促进利尿,防治尿毒症、酸中毒、高血容量、出血、肺水肿等并发症以继发感染。
出血热患者少尿期的治疗:
1.稳定内环境平衡
(1)热量及氮质平衡:为减少氮质血症发展,每日糖量不低于200g必要时加用适量胰岛素。亦可用能量合剂:辅酶a、atp及细胞色素c等,同时可给蛋白合成激素如苯丙酸诺龙等。
(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应限制进液量,每日入量以前一日尿量及吐泻量加500~700ml为宜,应以高渗糖为主,少尿时多有高血钾,一般应限制含钾药剂的应用。本期血钠降低多是稀释性低钠,不需补钠。
(3)维持酸碱平衡:对重度酸血症,可酌情选用碳酸氢钠。
(4)稳定血压:血压高于21.3/13.3kpa(160/100mmhg),可用利血平等。
2.促进利尿:
一般宜早期应用,但对器质性少尿效果差。
(1)渗透性利尿剂(20%甘露醇液)每小时尿量小于40ml,或24小时尿量少于1,000ml,酌用20%甘露醇125ml/次静滴或静推。用药后无利尿效果或血压上升者,即应停用,以免发生心功不全。
(2)高效利尿剂:常选用速尿或利尿酸钠。严重病例两药可交替使用。
①速尿:40~100ml/次,加入50%葡萄糖液20ml静注,每日2~4次。
②利尿酸钠25~50mg/次,加入葡萄糖液中静推。在肾实质严重损害时,往往无效,不宜盲目加大剂量。
(3)血管扩张剂:可试用苄胺唑啉、心得安。
3.导泻疗法:
可缓解尿毒症,减少高血容量综合征,防止肺、脑水肿,降低血钾。常用甘露醇粉或中药大黄、芒硝等。
①甘露醇粉:每次25~40g,每2小时口服1次,连服2~3次。
②大黄30g用开水泡后冲服,芒硝5g。重度恶心、呕吐、消化道大出血者禁用。
4.放血疗法:
该法宜严格掌握指征,由高血容量引起的急性心衰肺水肿,其他疗法效果不佳时可用之,每次放血300ml左右。
5.透析疗法:
有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人工肾),效果良好,但应掌握透析指征。
①少尿超过5天或尿闭2天以上,经利尿等治疗无效,尿毒症日趋严重,血尿素氮大于80~100mg/dl。
②高血容量综合征经保守治疗无效,伴肺水肿、脑水肿及腔道大出血者。
③合并高血钾,心电图出现高钾图像,用一般方法不能缓解者。
④凡进入少尿期后,病情发展迅速,早期出现意识障碍,持续性呕吐、大出血、尿素氮上升速度快,每日超过30ml/dl,可不拘泥少尿天数及血生化指标,尽早透析。
出血热的并发症有哪些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并发症有哪些?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并发症有以下几种:
1、腔道出血呕血、便血最为常见,可引起继发性休克。腹腔出血、鼻腔和阴道出血等均较常见。
2、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发病早期因病毒侵犯中枢神经而引起脑炎和脑膜炎,休克期和少尿期因休克、凝血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和高血容量综合征等引起的脑水肿,高血压脑病和颅内出血等,可出现头痛、呕吐、神志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节律改变或偏瘫等。
3、肺水肿,这是很常见的合并症,临床上有两种情况: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心力衰竭肺水肿。
4、胸腔积液和肺不张,普马拉病毒引起的出血热多见,患者均有较明显的低蛋白血症,因而认为毛细血管漏出及炎症可能是肺部异常的原因。
5、继发感染,多见于少尿期和多尿早期,以肺部和泌尿系感染以及败血症多见,为免疫功能下降和导尿等操作所致,易引起继发性休克而使病情加重。
6、自发性肾破裂,多发生于少尿期,由于严重肾髓质出血所致。
7、心脏损害和心力衰竭,汉坦病毒能侵犯心肌,而引起心肌损害,临床上常见为心动过缓和心律失常。由于高血容量综合征、肺水肿等使心肌负担过重,因而可出现心力衰竭。
8、肝损害,4%~60%患者ALT升高,少数患者出现黄疸或明显肝功能损害,肝损害以SEOV感染多见。是病毒损害肝脏所致。
9、高渗性非酮症昏迷,极少数HFRS患者在少尿期或多尿期出现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嗜睡甚至昏迷。
以上就是关于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并发症有哪些的相关介绍。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并发症是非常多的,而且还比较严重,所以患有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朋友一定要及时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这样才能降低死亡的风险。
流行性出血热的症状有哪些
在肾综合征出血热中以汉坦病毒和贝尔格莱德-多布拉伐病毒引起者症状较重,而汉城病毒引起者次之,普马拉病毒引起者症状较轻。
1.临床分期 本病潜伏期4~46天,一般为7~14天,以2周多见,典型病例病程中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的五期经过,非典型和轻型病例可出现越期现象,而重症患者则出现发热期,休克和少尿期之间的重叠。
(1)发热期:除发热外主要表现有全身中毒症,毛细血管损伤和肾损害征。
①发热: 少数患者起病时以低热,胃肠不适和呼吸道感染样前驱症状开始,多数患者突然起病有畏冷,发热,体温39~40℃之间,以稽留热和弛张热多见,热程多数为3~7天,少数达10天以上,一般体温越高,热程越长,则病情越重,轻型患者热退后症状缓解,重症患者热退后病情反而加重。
②全身中毒症:多数患者出现全身酸痛,头痛和腰痛,少数患者出现眼眶疼痛并以眼球转动时为甚,头痛,腰痛,眼眶痛一般称为“三痛”,头痛为脑血管扩张充血所致;腰痛为肾周围组织充血,水肿以及腹膜后水肿有关;眼眶痛是眼球周围组织水肿所致,重者可伴有眼压升高和视力模糊。
多数患者可以出现胃肠中毒症状,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呃逆,亦可有腹痛,腹泻,腹痛剧烈者,腹部有压痛,反跳痛,易误诊为急腹症而进行手术,此类患者多系肠系膜局部极度充血和水肿所致,腹泻可带黏液和血,易误诊为肠炎或痢疾。
部分患者可出现嗜睡,烦躁,谵妄或抽搐等神经精神症状,此类患者多数发展为重型。
③毛细血管损害征:主要表现为充血,出血和渗出水肿,皮肤充血主要见于颜面,颈,胸等部潮红,重者呈酒醉貌,黏膜充血见于眼结膜,口腔的软腭和咽部,皮肤出血多见于腋下及胸背部,常呈搔抓样,条索点状瘀点,黏膜出血常见于软腭呈针尖样出血点,眼结膜呈片状出血,少数患者有鼻出血,咯血,黑便或血尿,如在病程第4天至第6天,腰,臀部或注射部位出现大片瘀斑,可能为DIC所致,此是重症表现,渗出水肿征主要表现在球结膜水肿,轻者眼球转动时球结膜似涟漪,重者球结膜呈水泡样,甚至突出眼裂,部分患者出现眼睑和脸部水肿,亦可出现腹水,一般渗出水肿征越重,病情越重。
④肾损害:主要表现尿蛋白阳性,镜检可发现管型等。
(2)低血压休克期:一般发生于第4~6病日,迟者可于第9病日左右出现,多数患者在发热末期或热退同时出现血压下降,少数在热退后发生休克,这是与细菌性感染不同之处。
低血压或休克持续时间,短者数小时,长者可达6天以上,一般为1~3天,其持续时间的长短与病情轻重,治疗措施是否及时和正确有关,多数患者开始出现血容量不足时,能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皮肤,内脏血管收缩,而维持正常血压,此时由于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可使心跳增快,当血容量继续下降,则出现低血压,甚至休克,此时出现脸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弱或不能触及,尿量减少等,当大脑供血不足时,可出现烦躁,谵妄,神志恍惚,轻型患者可不发生低血压或休克,少数顽固性休克患者,由于长期组织血流灌注不良,而出现发绀,并促使DIC,脑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急性肾衰竭的发生,此时患者出现呼吸急促,昏迷,抽搐和广泛出血。
(3)少尿期:少尿期是继低血压休克期而出现,部分患者临床上没有明显低血压休克期,由发热期直接进入少尿期,亦有少尿期与低血压休克期重叠者,此时应和肾前性少尿相鉴别,一般认为尿量<500ml/24h为少尿,<50m1/24h为无尿,少数患者无明显少尿而存在氮质血症,称为无少尿型肾功能不全,这是肾小球受损而肾小管受损不严重,只影响肾小球对肌酸酐和尿素氮的排泄,少尿期一般发生于第5~8病日,持续时间短者1天,长者10余天,一般为2~5天。
尿中有膜状物排出者为重症,少尿期的临床表现为尿毒症,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严重患者可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和肺水肿。
①尿毒症:由于尿素氮和氨类刺激作用可出现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和口腔溃疡等胃肠症状,常有顽固性呃逆,可出现头昏,头痛,烦躁,嗜睡,谵妄,甚至昏迷,抽搐等神经症状,多数患者此期由于血小板减少和功能障碍,肝素类物质增加或DIC等而使出血现象加重,表现在皮肤瘀斑增加,鼻出血,便血,呕血,咯血,血尿和阴道出血,少数患者尚可出现颅内出血或其他内脏出血。
②酸中毒:由于酸性代谢物质的蓄积而出现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呼吸增快或库斯莫尔(Kussmaul)大呼吸。
③水和电解质紊乱:由于水,钠潴留,使组织水肿加重,患者可出现颜面,四肢水肿,甚至出现腹水,此期电解质紊乱主要是高血钾,稀释性低血钠和低血钙,少数患者亦可发生低血钾和高血镁,由于低血钾和高血钾均能引起心律失常,因此宜定期检测血清钾和心电图予以鉴别,低血钠主要表现为头昏,倦怠,严重者出现视力模糊和脑水肿症状,低血钙可引起手足搐搦。
④高血容量综合征:表现为体表静脉充盈,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因而脉搏洪大,脸部胀满和心率增快。
本期病情轻重与少尿持续时间和氮质血症的高低相平行,若尿素氮上升2 1mmol/(L·d)以上,为高分解型肾衰竭,预后较差。
(4)多尿期:此期为新生的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尚未完善,加以尿素氮等潴留物质引起高渗性利尿作用,使尿量明显增加,多数患者少尿期后进入此期,少数患者可由发热期或低血压期转入此期,多尿期一般出现在病程第9~14天,持续时间短者1天,长者可达数月之久,根据尿量和氮质血症情况可分为三期。
①移行期:尿量由500ml/d增至2000ml/d,此期虽尿量增加但尿素氮和肌酸酐等反而升高,症状加重,不少患者因并发症而死于此期,宜特别注意观察病情。
②多尿早期:尿量超过2000ml/d,氮质血症未见改善,症状仍重。
③多尿后期:尿量超过3000ml/d,并逐日增加,氮质血症逐步下降,精神食欲逐日好转,此期尿量可达4000~8000ml/d,少数可达15000ml/d以上。
此期若水和电解质补充不足或继发感染,可发生继发性休克,亦可发生低血钠,低血钾等症状。
(5)恢复期:经多尿期后,尿量恢复为2000ml/d左右,精神,食欲基本恢复,一般尚需1~3个月,体力才能完全恢复,少数患者可遗留高血压,肾功能障碍,心肌劳损和垂体功能减退等症状。
2.临床分型 根据发热高低,中毒症状轻重和出血,休克,肾功损害严重程度的不同,临床上可分为5型。
(1)轻型:体温39℃以下,中毒症状轻,除出血点外无其他出血现象,肾损害轻,无休克和少尿;
(2)中型:体温39~40℃,中毒症状较重,有明显球结膜水肿,病程中收缩压低于12kPa(90mmHg)或脉压小于3.5kPa(26mmHg),有明显出血及少尿期,尿蛋白 ;
(3)重型:体温≥40 ℃,中毒症及渗出征严重,可出现中毒性精神症状,并出现休克,有皮肤瘀斑和腔道出血,少尿持续5天以内或无尿2天以内;
(4)危重型:在重型基础上并出现以下之一情况者,①难治性休克;②有重要脏器出血;③少尿超出5天或无尿2天以上,BUN>42.84mmol/L;④出现心力衰竭,肺水肿;⑤出现脑水肿,脑出血或脑疝等中枢神经合并症;⑥严重继发感染;
(5)非典型:发热38℃以下,皮肤黏膜可有散在出血点,尿蛋白±,血,尿特异性抗原或抗体阳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