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推三关的禁忌

推三关的禁忌

三关在临床上有“代麻黄肉桂”之说,可见该穴位温热之性猛烈,如非虚寒病症切勿随意使用,以免造成体内热气加重,反而导致身体不适。

在施行小儿推拿手法时,不能在过饥过饱的时候进行,避免幼儿情绪不好发生哭闹,同时医生、小儿推拿师或家长还要注意小儿的体位姿势,先调节气氛使孩子愉快,感到舒适后再进行推拿为宜,这样能消除其恐惧感,同时也便于操作。

小儿推拿的六腑在哪里 推六腑的临床应用

本穴与推三关称大凉大热的方法,可合用,可单用,若气虚微寒怕冷,可采用推三关;如高热烦急可采用推六腑;两者合用可平衡阴阳。

小儿发烧的推拿手法 潮热推拿手法

治则:调达气机,清脏腑热。

推拿处方 :推三关,退六腑,推心经,运内八卦,分阴阳,掐十王,捞明月,运斗肘。

推拿方义:推三关,退六腑,捞明月,运斗肘,以开腠理,解肌热;推心经,运内八卦,分阴阳,滋阴液,以清除五心之余热;掐十王,以清热醒神。

小儿肠绞痛推拿 小儿肠绞痛辩证分型推拿

1.中寒型:补脾经,揉外劳宫,推三关,摩腹,捏揉一窝风,拿肚角。

2.虚寒型: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揉外劳,揉中脘,揉脐,按揉足三里。

小儿推拿腹泻手法图 小儿腹泻推拿手法

治疗原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推拿处方:补脾经,补大肠,揉外劳,推三关,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按揉足三里。

推拿功效:推三关,揉外劳温阳散寒,配补脾经,揉脐与按揉足三里能健脾化湿,温中散寒,补大肠,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温中止泻。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调中止泻。

推拿处方:清脾胃,清大肠,清小肠,退六腑,揉天枢,揉龟尾。

推拿功效:清脾胃以清中焦湿热,清大肠,揉天枢清理肠腑湿热积滞,退六腑,清小肠清热利尿除湿,配揉龟尾以理肠止泻。

治疗原则:消食导滞,和中助运。

推拿处方:补脾经,运内八卦,揉板门,清大肠,摩腹,揉中脘, 揉天枢,揉龟尾。

推拿功效:补脾经,揉中脘,运内八卦,揉板门,摩腹健脾和胃,行滞消食,清大肠,揉天枢疏调肠腑积滞,配揉龟尾理肠止泻。

治疗原则: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推拿处方:补脾经,推大肠,推三关,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捏脊。

推拿功效:补脾经,补大肠以健脾益气,固肠实便,推三关,摩腹,揉脐,捏脊以温阳补中,配推上七节骨,揉龟尾以温阳止泻。

小孩发烧推拿手法及示意图 小孩血热发烧推拿

主证:每日辰巳时发烧,遇夜则凉,指纹多红紫。

推拿处方:推虎口三关,推三关,退六腑,分阴阳,运内八卦,推五经,掐十王,掐总筋,清肾水,捞明月,揉斗肘,按弦搓摩,飞经走气。

推拿方解:推虎口三关,推三关,退六腑,分阴阳,捞名月,飞经走气,乃解肌清热之常法;清肾水,推五经,按弦搓摩,分阴阳,掐十王,可合营卫,调气血,而解血热之证;运内八卦,自离经坤,兑至乾,乃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之治,以成金水相滋之功;佐以清肾水,滋阴凉血,而清解血热;揉斗肘,掐总筋,以解肌腠之热。

小儿哮喘怎么推拿

治疗原则:降气化痰,平喘。

推拿方:清肺经,推揉膻中,揉天突,搓摩胁肋,揉肺俞,运内八卦。发热加清天河水,畏寒加推三关,揉外劳;久病体虚,肾不纳气者加推三关;补脾经,补胃经,揉丹田,清肺经改为补肺经。

小儿推拿发烧手法图解 烦热推拿手法

治则:表里双解,清热除烦。

推拿处方:推三关,泻五经,掐十王,运内八卦,揉外劳,分阴阳,退六腑,捞明月,打马过天河,运斗肘。

推拿方义:推三关,退六腑,捞明月,打马过天河,揉外劳宫,乃清热解肌之施;泻五经,分阴阳,运内八卦,乃清热除烦之用;掐十王,运斗肘,乃清热镇惊之治。

小儿发烧的推拿手法 脾热推拿手法

治则:清解热邪,行气导积。

推拿处方:推三关,推脾土,泻心火,泻肾水,运八卦,分阴阳,掐总筋,推三关,退六腑,捞明月,运斗肘。

推拿方解:应外感邪热犯阳明,或因脾脏积热,故有推三关,退六腑,推脾土,运内八卦,分阴阳,捞明月之施;泻心火,泻肾水,以交泰心肾而除烦热;掐总筋,运斗肘,可解脾热舌缩之候。

退六腑退烧手法图 退六腑的临床应用

本法与推三关为大凉大热治法,可单用,亦可合用。若患儿气虚体弱,畏寒怕冷,可单用推三关,如高热烦渴,发斑等可单用退六腑;而两穴合用能平衡阴阳,防止大凉大热,伤其正气;如寒热夹杂,以热为主,则可退六腑3遍,推三关1遍之比推之;若以寒为重,则可以推三关3遍,退六腑1遍之比推之。

如何锻炼对肠痉挛患者好

1、要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并参加体力劳动;

2、要在饭后进行室外活动,不宜立即卧床睡觉。

3、要控制体重增加,防止肥胖。控制体重不宜提倡用节食的方法,而应采用少吃多餐及运动等方法。

推三关穴。推三关穴的次数应为退六腑穴次数的3倍以上。如果退六腑穴为50次,那么推三关穴至少应为200次,具体的推三关的次数应根据患儿虚寒的程度而定。退六腑穴,其次数应与推三关穴的次数相适应.分推腹阴阳穴。使患儿取仰卧位,医者以左右两手的手指,分别自胸骨下端,沿肋弓的下方,同时分推至腋中线二百下。摩揉脐腹。使患儿取仰卧位,医者在患儿腹部先用掌摩法进行治疗,持续数分钟,使之有温热的感觉。

如何锻炼对肠绞痛患者好

要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并参加体力劳动;

要在饭后进行室外活动,不宜立即卧床睡觉。

要控制体重增加,防止肥胖。控制体重不宜提倡用节食的方法,而应采用少吃多餐及运动等方法。

推三关穴。推三关穴的次数应为退六腑穴次数的3倍以上。如果退六腑穴为50次,那么推三关穴至少应为200次,具体的推三关的次数应根据患儿虚寒的程度而定。退六腑穴,其次数应与推三关穴的次数相适应.分推腹阴阳穴。使患儿取仰卧位,医者以左右两手的手指,分别自胸骨下端,沿肋弓的下方,同时分推至腋中线二百下。摩揉脐腹。使患儿取仰卧位,医者在患儿腹部先用掌摩法进行治疗,持续数分钟,使之有温热的感觉。

儿童泄泻怎么办 脾胃虚弱所致泄泻推拿手法

小儿若是脾胃虚弱导致的泄泻,可选择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各1分钟,摩腹(逆时针),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各1分钟,捏脊5遍。

推拿好处:补脾经,补大肠,捏脊有助于健脾益气,推三关,摩腹,揉脐,揉龟尾有助于温补脾胃而止泻。

孩子发烧时的推拿手法

当孩子发烧同时出现手脚冰冷、腹痛、腹泻、四肢无力等虚寒症状时,就需要加上推三关了。三关位置在孩子前臂桡侧,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操作时,父母用大拇指或食指、中指指腹从腕推向肘,称推三关。推三关能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当然,推三关是有使用限制的,比如对非虚寒病症就要慎用或禁用。发烧手脚也热的就不要做推三关了。

除此之外,退烧推拿还需要及时,发热初期就做效果更好。还需注意的是,退烧不是一蹴而就的,做了小儿推拿,热势降下来了,过一段时间又会高热,小儿推拿需要反复操作,这样热势才会逐渐褪去,最终彻底退烧。因此,退烧最主要的是将体温控制在38.5℃以内,逐渐退烧,比一下子退热对孩子的免疫系统发育更有利。

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退热推拿的次数也有不同。一般说来,两岁及以下的孩子推300下。年龄越大,操作次数越多。

宝宝腹泻按摩图解 脾胃虚弱型腹泻按摩

如果孩子是脾胃虚弱导致的腹泻,家长可以选择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各1分钟,摩腹(逆时针),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各1分钟,捏脊5遍。

按摩方解:补脾经,补大肠,捏脊有助于健脾益气,推三关,摩腹,揉脐,揉龟尾有助于温补脾胃而止泻。

相关推荐

小孩腹泻怎么按摩 风寒致腹泻按摩

如果宝宝是由于感受风寒导致的腹泻,家长可选择补脾经,三关,补大肠,揉外劳宫,揉脐各1分钟, 逆时针摩腹2分钟,上七节骨,揉龟尾,按揉足三里各2分钟。 按摩方解:三关,揉外劳宫能温散寒邪,补脾经,揉脐,按揉足三里能健脾化湿,补大肠,揉脐,揉龟尾能促进止泻。

预防的肠痉挛方法

1、由于部分孩子的腹痛可能与对牛奶过敏有关,因此,反复发生肠痉挛的孩子可以试着暂时停止喝牛奶并改用豆浆或其他代乳品进行观察。 2、严防孩子暴饮暴食,而且不得进食大量冷食。 3、注意婴儿的喂奶量不可过多,奶中加糖量也不宜过多。 4、必须注意腹部局部的保暖,防止腹部受凉。 拿治疗 1.虚寒型 手法:法,摩按,揉法,掐法。 取穴及部位:腕阴阳穴、三关穴、六腑穴、腹阴阳穴、脐部及其周围的腹部、脾土穴、足三里穴。 操作方法及要求: ①分腕阴阳穴,一百下至三百下。 ②三关穴。三关穴的次数应为退六腑穴次数的3

三关准确位置图 小儿三关临床应用

1.三关性温热,可补气行气,温阳散寒,治疗虚寒病症,多与补脾经,肾经及揉丹田,捏脊,摩腹合用。 2.对治疗风寒感冒有发散表寒的作用,多以清脾经,开天门等合用。 3.本穴有助气活血的作用,可与补脾经相结合,更有疗效。治疗实热证时,手法应快而用力。

宝宝腹胀腹痛按摩图解 寒邪致腹胀腹痛按摩

补脾经,揉外劳宫,三关,揉足三里各1分钟,顺时针摩腹2分钟,掐揉足三里各1分钟,顺时针摩腹2分钟,掐揉一窝风50次,拿肚角3-5次。 按摩方解:补脾经,揉足三里,顺时针摩腹能帮助调理脾胃气机,揉外劳宫,三关有温中散寒的作用;掐揉一窝风,拿肚角有止腹痛的效果。

宝宝便秘按摩哪里最快排便 体虚型便秘按摩

如果孩子的便秘是体虚所致,家长可以选择补脾经,清大肠,顺时针摩腹各2分钟,按揉膊阳池,三关,揉上马,揉肾俞,按揉足三里,揉脐揉龟尾各1分钟,捏脊5遍。 按摩方解:补脾经,三关,揉上马,揉肾俞,捏脊,按揉足三里帮助补益脾肺肾,增强体质,补益气血,清大肠,按揉膊阳池,摩腹,揉脐帮助排便。

宝宝夜哭按摩哪里 受寒致夜啼按摩手法

主要表现:面色青白,手脚冰凉,喜欢俯卧,腹部发凉,吃的少而且便溏。 揉百会,揉印堂,补脾经,逆时针摩腹各2分钟,运内八卦,三关,揉外劳宫,揉脐,揉小天心各1分钟。 按摩方解:补脾经,运内八卦,三关,揉中脘,摩腹可以温中健脾理气;揉外劳宫,揉脐加强温中散寒,止腹痛作用;揉百会,印堂,小天心能安神有助于睡眠。

小儿咳嗽拿图 小儿外感风寒咳嗽拿方法

主证:咳嗽,头痛,鼻塞,流涕,发热轻,恶寒重,咳痰稀白,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淡红。 治则:解表散寒,宣肺止咳。 拿处方:开天门,坎宫,揉太阳,运耳后高骨,三关,掐揉二扇门,按揉天突,揉膻中,揉肺俞,肺经,分肩胛骨,运内八卦。 拿方解:开天门,坎宫,运耳后高骨,三关,掐揉二扇门以解表散寒;按揉天突,揉膻中,运内八卦以宽胸理气,化痰止咳;揉肺俞,肺经,分肩胛骨髁宣肺化痰止咳。

小儿发热拿手法图解 小儿外感发热

小儿外感发热,可选择开天门,坎宫,揉太阳,运耳后高骨各一分钟,清肺经,清天河水各3分钟;风热表现,加上脊2分钟;风寒表现则加三关1分钟,掐揉二扇门,拿风池各3-5次。 拿好处:开天门,坎宫,揉太阳,运耳后高骨,能有助于祛除在表的邪气;清肺经,清天河水,能有助于清热;脊以加大清热的力度;三关,掐揉二扇门,拿风池,重在帮助发汗退热。

婴儿腹泻拿手法图解 脾虚型腹泻拿方法

治疗原则: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拿方法:补脾经,补大肠,三关,摩腹,揉脐,上七节骨,揉龟尾,捏脊。 拿功效:补脾经,补大肠以补脾益气止泻;三关,摩腹,揉脐以温中散寒,上七节骨,揉龟尾以理肠止泻;捏脊以补中益气。 辨证加减:损及肾阳者加补肾经,揉外劳宫;久泻不止而脱肛者加揉百会;腹胀者加运内八卦,分腹阴阳。

利用拿手法可以治疗佝偻病吗

佝偻病是婴儿时期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临床上多见于3岁以下的小儿,其中6-12个月之内的乳儿发病率较高。拿治疗佝偻病的原则是脾胃虚弱宜健脾和胃,肾气不足宜补肾益气。其操作方法如下: 1、脾胃虚弱 ①患儿取仰卧位,术者位于一侧,补脾经,运八卦,三关,运水人土,按摩腹部,揉中脘。取俯卧位,按揉脾俞、胃俞,捏脊。 ②方解:补脾经、三关、揉中脘、捏脊温中健脾,益气补血;运八卦、揉外劳温阳助 运,理气和血;按揉脾俞、胃俞、运水入土健脾助运。 2、随症加减 易受惊惕加揉小天心,揉五指节镇惊安神;形体瘦弱加按揉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