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一般治疗

(1)药物治疗: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巴氯芬及各种镇静安定类药物,如苯巴比妥等,对少数病人可减轻症状。与三叉神经痛不同,这些药物对面肌痉挛的疗效不佳。

(2)理疗或针灸:应用钙离子透入疗法或平流电刺激,可减轻症状,不能根治。

(3)微血管减压术:适应证:①药物、针灸、理疗等治疗无效者;②CT和(或)MRI不能除外继发性面肌痉挛;③排除Bell面肌麻痹或面神经外伤后的面肌痉挛。

2.手术方法:麻醉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

(1)体位: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

(2)切口与骨窗:基本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但骨窗略偏下和偏大。除显露乙状窦始段外,还应更接近颅后窝底。

(3)面神经显露:经腰穿放脑脊液或20%甘露醇脱水后,剪开硬脑膜。应从小脑外下侧入路暴露面神经根部,不应采用小脑外上侧入路(即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入路)。用后者仅暴露面听神经小脑脑桥角段,而且易牵拉损伤听神经。用脑压板把小脑外下部轻轻抬起,把双极电凝镊电凝后切断1~2支桥静脉。打开小脑延髓池侧角,吸去脑脊液,探查小脑脑桥角有无异常。然后辨认副神经、迷走神经和舌咽神经,进一步抬起小脑,将小脑与后组脑神经之间的蛛网膜束带用双极电凝镊电凝后切断。显露第四脑室侧隐窝脉络丛,抬起小脑绒球,即见脑干和面听神经。安放自动牵开器。

(4)面神经减压:通常面神经位前内侧,听神经位后外侧,前者灰色,后者为淡黄色。几乎所有动脉压迫发生在面神经出脑干5mm之内,大多为小脑后下动脉、椎动脉、小脑前下动脉或其分支,少数为静脉。多为单根血管压迫,少数为多根血管压迫。由于侧卧可使脑和血管的关系发生变化,因此距面神经根1~2mm的血管均视为对神经有压迫。典型面肌痉挛者常为面神经的前下面受压,非典型者则为后或上面受压。用微型剥离子把血管与神经分开,并用吸收性明胶海绵(明胶海绵片)嵌于血管和神经之间,用涤纶片将面神经出脑段包绕。如静脉压迫难以分离,可用双极电凝镊电凝后切断。应小心不要损伤进入脑干的血管穿通支。妥善止血,严密缝合硬脑膜,分层缝合肌层、皮下组织和皮肤。

(5)术后处理: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术后面肌痉挛的消失是逐步的。如术后30天面肌痉挛仍同术前,往往需要再次手术探查。

3.肉毒素注射法:痉挛的肌肉中注射肉毒素正逐渐地被广泛应用。治疗的机制是运用肉毒素阻断神经肌肉的传递,降低面肌痉挛的程度,不影响正常的神经传导。

(1)注射方法:面神经在通过腮腺后分成末梢分支,呈扇形分布于面部表情肌肉。注射时用皮下注射针头在这些部位或其邻近刺入皮下组织。注射的范围可根据面肌痉挛的部位选择。

(2)疗效:目前报道的随访时间较短,早期完全缓解达80%~100%,但一般12~16周,肉毒素代谢后症状复发,需重复注射。某些病人经注射后会产生肉毒素抗体,会影响重复注射肉毒素的疗效。常见的并发症有:面瘫、眼球干涩、复视、吞咽困难等,这些并发症的每次注射的发生概率较低,但累积注射3年后,发生率达60%~75%。

4.乙醇注射法:用不同浓度直至无水乙醇注射于面神经干可暂时中断面神经的传导功能,使面肌抽搐解除。注射后面神经功能传导障碍,面肌立即出现瘫痪或不全瘫痪,此种面肌麻痹在数月内可以恢复。疗效维持时间较短,大部分病人于6个月左右复发,需再次注射治疗。该方法目前已较少采用。

5.其他手术方法:如面神经主干或分支切断术,可破坏面神经的传导功能,以瘫痪代替抽搐,目前基本不用。

以上文章为大家详细介绍了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通过上述文章我们知道了,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患者们不必过于担心,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加强治疗,相信您的病情将会逐渐好转的。

谨防进入面肌痉挛诊治误区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动症,是阵发性不规则的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样收缩,多局限于一侧面部,大多数于中年以后发病,妇女略多。很对人认为,面肌痉挛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桥小脑角面神经根受到压迫脱髓鞘病变,发生神经纤维之间的“短路”引起的,引起压迫最多的是扩张扭曲动脉系血管,之后是肿瘤,动脉瘤血管畸形,解除压迫,会使面肌痉挛的症状停止。

众所周知,对于面肌痉挛的治疗对症处理,可以降低肌张力,缓解痉挛;可尽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炎症或水肿,促进功能恢复,防止并发症的发作。若患者积极的配合医生的进行有效正规的治疗,及时服药;并防止局部受凉、风吹、避免病毒感染或长时间吹风扇,增强体质,可使面肌痉挛治愈病并且不复发。

然而,目前国内许多地方还在用封闭与药物注射法来治面肌痉挛,即通过药物对神经的毒性作用来阻断神经传导,在阻断异常传导的同时也破坏了正常的神经传导,而出现面肌痉挛治愈后,又会再次发作,根本不能彻底治愈。很多患者由于反复注射药物造成面神经不可恢复的损害而出现永久性面瘫。另外要注意将面肌痉挛与其它原因引起的面部抽动进行鉴别,如单纯眼睑痉挛症、面神经麻痹后阵挛等这些情况不属于血管压迫造成的抽动,手术治疗无效。

专家提醒患者,在进行面肌痉挛治疗前应常规进行:脑电图肌电图检查,必要时还应进行乳突颅骨X线、摄片头颅CT及MRI检查以排除乳突及颅骨疾患。

面肌痉挛小心脸部肌肉萎缩纹

患者出现面肌痉挛,吃药效果不大,最后去做肉毒素治疗。结果发现肉毒素治疗效果很好,而且还能美容呢,而从此之后患者就对肉毒素彻底迷恋上了。当一次效果过去之后,就会接着继续去注射,患者两年之内大概注射肉毒素超过5次。

但是后来却终于造成了严重灾难,患者的脸部肌肉开始萎缩,部分地方肌肉僵硬,肌肉弹性丧失。虽然两年多脸上都没再出现皱纹,而且面肌痉挛抽搐的情况发生很少,但是左脸肌肉细胞活性算是彻底丧失了。患者现在很懊悔,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所以现在才来咨询神经外科王超博士,希望能够给自己现在情况一些建议。

在这里就不得不说你几句了,从一开始你的选择方法就错误了。肉毒素虽然能够在一定时间内让面肌痉挛疾病得到控制,当时如果使用次数多了,它不仅仅是会对面神经造成损毁,同样也会造成正常神经受到影响。而你的情况现在非常严重,2年肉毒素注射5次,基本上一部分肌肉和神经已经坏死。

肉毒素治疗面肌痉挛就是因为这种针剂对神经具有麻痹性,所以会麻痹引起痉挛的神经,从而让患者面肌痉挛症状得到控制。但是毕竟属于一种病毒,过量肯定会造成神经损伤。

丧失活性的肌肉一般是没办法恢复的,因为肌肉细胞基本上已经坏死,不可能重新激活。本来如果进行肉毒素注射次数一两次,那么还是可以治好的,但是你的情况。面肌痉挛治疗,我们现在常用的主要是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相对药物和肉毒素注射来说效果会更好。微血管减压术,这是目前面肌痉挛治疗中最常用的一种外科手术。

现在的情况,首先要做的是停止继续注射肉毒素。然后通过手术对你的情况进行彻底改善,从而让你面肌痉挛彻底好转,至于已经出现面神经的损毁,目前医疗技术还是无法改变的。

不手术能治面肌痉挛吗

核心提示 治面肌痉挛,能不能不做手术?得了面肌痉挛的人都会这样问。的确,不管风险大小毕竟是个手术,何况还是在头上。那么,面肌痉挛有什么方法可以治疗呢?

先不说怎么治,先说说面肌痉挛怎么得的。有人说,面肌痉挛是生气后得的,与心理因素有关。有人说,面肌痉挛是得了高血压后才有的,是其他疾病的伴随症状。甚至还有人说,坐月子得了,就是月子病。总之各种说法都有。面肌痉挛到底是怎么得的呢?来听听郑州中泰脑科医院面肌痉挛治疗中心张主任的讲解。

原来,面肌痉挛是一种先天性血管畸形压迫面神经根,常见的血管是小脑前下动脉或后下动脉,是生来就有,但又是后天发病,就像两根电线连线了一样,只有把连线短路的地方分开,电路故障才能解除,也就是行微血管减压术把血管和神经分开,才能从病根上根治该病。其他方法包括吃药、针灸、封闭可以减轻症状但都不能根治该病。前面所说的生气、高血压等只是能使面肌痉挛症状加重的因素,而坐月子得了面肌痉挛只是一种巧合,它们都不是面肌痉挛的病因。

说来说去,想把面肌痉挛彻底治好,只有行手术治疗才能根治。

面肌痉挛药物疗法有哪些

1、注意相关的护理的方式,经常的进行相关的锻炼,有助于面肌痉挛的治疗。做好生活中面肌痉挛的自我治疗也能够很好的增加面肌痉挛的治愈几率,因为患者需要主动的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要想促使受损的面肌尽早恢复正常的功能,那么患者就要在平时积极采取措施护理面肌。面肌痉挛护理措施包括每日2~3次,并于早晚自行按摩患侧,按摩时力度要适宜、部位准确;只要患侧面肌能运动就可自行对镜子做皱额、闭眼、吹口哨、示齿等动作,每个动作做2个八拍或4个八拍,每天2~3次,对于防止麻痹肌肉的萎缩及促进康复是非常重要的。

2、针对不同的病情,会采取不同的治疗的方式。只要大家能够做好早发现早治疗,就完全能够治愈面肌痉挛疾病。发病以后,药物治疗是一种常用的保守治疗方法,是对面肌痉挛治疗的首选方法。

3、一定要注意早期的治疗,晚期的治疗也是会造成危害。这样患者会有肥肿难分症状的出现,同时,需要长时间的服用,药物会对肝肾造成很大的损害。到面肌痉挛晚期很多医生会建议患者手术治疗,此法是认为是“最后的反击”,但是,由于创伤大,如果不成功则没有挽救的余地了。一般到了发病晚期,面肌痉挛治愈的希望就不大了。

眼肌痉挛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改掉五种生活习惯:不正确的使用电脑姿势。当人们在玩电脑时,长时间会导致含胸与脖颈拉伤。建议将电脑放高点的地方,身体坐直,十分钟就要起来走走。

二:强直性。会导致面肌痉挛患者的情绪紧张、无法说话、疲劳、同侧眼不能睁开、口角向同侧歪斜、安静时减轻,睡眠时消失,情绪激动时加重。少数患者在抽搐时可有轻度的面部疼痛,个别患者可伴有耳鸣、同侧头痛。

三:神经系统检查。没有阳性体征,除了面部肌肉阵发性的抽搐外。少数患者在晚期可伴有患侧轻度的面部肌肉瘫痪。极少数面肌痉挛患者常常是两侧先后发病,面肌痉挛的主要症状多表现为一侧抽搐停止后,另一侧再发作,并且一侧比另一侧重。

四:性别症状。原发性面肌痉挛女性发病比较多见,大部分患者在中年之后发病,主要表现为一侧的眼轮匝肌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之后会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的扩展到一侧面部的其他面肌,是面肌痉挛患者病情初期的症状表现。

上述关于眼肌痉挛治疗方法的分析,希望对于大家有一定的帮助,也希望眼肌痉挛患者能够注意日常的护理工作,不要长时间的坐在电脑前,如果该疾病不及时的治疗的话,是会导致疾病的恶化,给后续治疗带来了困难。

面肌痉挛治疗

一.药物治疗除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等药对一些轻型患者可能有效外。一般中枢镇静药。抑制剂和激素等均无显著疗效。过去常用普鲁卡因。无水酒精或 5%酚甘油等做茎乳孔处注射。以造成一时性神经纤维坏死变性。减少异常兴奋的传导。一次注射量为0.3~0.5ml。以达以出现轻度面瘫为度。剂量过大将产生永久性面瘫。剂量过少3~5个月后仍要复发。现已很少采用。

注射方法:患者侧卧。常规碘酒酒精消毒患侧耳下乳突周围。于外耳道底软骨与乳突前缘交界处。用20~21号针头。接2ml注射器。针尖指向前内上方。与颅底水平线呈30度角。刺入3厘米即进入一凹陷内。先注射1%普鲁卡因1ml。不拨出针头。观察1~2分钟有无出现面瘫。如出现面瘫表示刺中神经干。然后接上有水酒精空针。注入0.3~0.5ml酒精或酚甘油。将发生明显面瘫而痉挛消失。经过半年后面瘫多能逐渐恢复。约2/3的病人痉挛亦将复发。

二.射频温控热凝疗法用射频套管针依上法刺入茎乳孔内。利用电偶原理。通过射电使神经纤维间产生热能。温度在65~70℃。在面神经功能监测仪监护下。控制温度使神经热凝变性。以减少传导异常冲动的神经纤维。术后同样要发生面瘫。在1~2年内的面瘫逐渐恢复过程中又会旧病复发。否则电热过度。痉挛虽可长期不发作。但取而代之的是永久性面瘫。

三.手术治疗

1.面神经干压榨和分支切断术在局麻下。于茎乳孔下切口。找出神经主干。用血管钳压榨神经干。压榨力量应适当控制。轻则将于短期内复发。重则遗留永久性面瘫。如将远侧分支找出。在电刺激下找出主要产生痉挛的责任神经支。进行选择性切断。效果虽较压榨术好。但术后仍要发生轻度面瘫。1~2年后亦有复发。

2.面神经减压术即将面神经出颅之骨管磨开减压。系1953年首先由Proud所采用。在局麻下凿开乳突。用电钻将面神经的水平垂直段骨管完全磨去。纵行切开神经鞘膜。使神经纤维得以减压。1972年Pulec认为。单纯乳突内减压范围太小。应同时将内听道顶部和迷路段全部磨开减压。手术中也曾发现神经有病理改变如神经水肿。弥漫性肥厚和神经鞘纤维性收缩等与病因相矛盾的现象。但手术后确实有些病人得到治愈。1965年Cawthorne曾报告 13例手术并未发现任何异常。减压术较复杂。尤其全段减压术不仅难度大。而且有一定危险。所谓疗效是否因手术中创伤面神所致。并非减压之效。也值得商榷。

3.面神经垂直段梳理术Scoville(1965年)依上法将垂直段面神经骨管磨开后。用纤刀将垂直段纵行剖开1cm。并在其间隔以硅胶薄膜。其目的是切断交叉的神经纤维。以减少异常冲动传导。缺点是很难确切地达到既不明显面瘫又不出现痉挛的程度。

4.面神经钢丝绞扎术为作者设计。用直径1mm钢丝将面神经干绞扎。做永久性压榨。绞扎程度可以随意调整。方法简便可靠。适用于年老体弱。不宜进行开颅探查者。更适用于一般基层医疗单位。

局麻。于耳垂后下。沿下颌角做弧形切口。分离腮腺后缘。找出面神经主干。取不锈钢丝贯穿于乳突前方骨衣上。扭紧固定以作为支点。然后绕穿神经干绞扎之。一面绞扎一面观察面肌活动。直到痉挛停止而呈轻度面瘫为止。一般以眼裂闭不上达1~2mm为宜。钢丝留置切口外。暂不剪断。俟次晨观察痉挛有无复发。再做最后一次压力调整。剪去多余的钢丝。埋入皮下。术后如有复发。可打开切口。找出钢丝尾段现进行绞扎。如长期面瘫不恢复。亦可进行钢丝松解。本法的缺点是术后肯定要有3~6个月的面瘫。复发率较高。达30%。

5.颅内显微血管减压术Jannetta于1966年倡用。是目前国际上神经外科常用的方法。

全麻。采用枕下或乙状窦后径路。切除枕骨做3×4cm骨窗。切开脑膜。进入桥小脑角。找出Ⅶ。Ⅷ颅神经。如发现有占位性病变或蛛网膜粘连即进行切除和分解。如有压迫性血管。可在显微镜下利用显微器械给以分离开。如果分不开。可用Silicone或Teflon片隔垫开。亦可用肌肉片填塞在血管与神经之间。这些血管多是小脑前下动脉绊。是脑干的主要供血者。手术中如有损伤出血或诱发血管痉挛或血栓形成。都将引起脑干缺血水肿。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即使内听动脉痉挛或血栓形成。也可致全聋。临床上观察到。1/3的病人动脉穿行在Ⅶ。Ⅷ神经之间。或绊顶有内听动脉支进入内听道。进行血管减压术操作都会遇到困难。或者根本不可能进行分离和垫隔。还有不少病人查不到可压迫的血管。因此血管减压术也无法应用。为此。作者设计出一套新的手术方法。叫颅内段面神经干梳理术。取得满意效果。

6.颅内面神经干梳理术(神经纵行劈裂术)按血管减压术操作。进入桥小脑角。找到Ⅶ。Ⅷ颅神经。游离出面神经干。于脑干根部与内听道口之间。用纤刀顺其长轴进行多层次劈开。按痉挛的程度确定劈开的层次。一般劈开10~20次。多者可劈开数十次。将原来压迫的血管梳理后。恢复原位。经2~5年随访。手术有效率可提高到98%以上。而复发率减低到6%。本法主要优点是适应症比血管减压术广。复发率少而治愈率高。特别是减少了耳聋并发症。现已取代了血管减压术(图1)。其所以有效。可能是神经纤维梳理后。破坏了神经根区的异常电位蓄积。阻止了异常冲动的电位发放。

面肌痉挛治疗

面部痉挛的治疗有着很多种方法,但是这每一种方法都是有着一些限制的,并不是谁都适合。那么为了大家的方便,下面就将这些治疗方法罗列出来,供大家选择一下。

一、药物治疗

除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等药对一些轻型患者可能有效外,一般中枢镇静药、抑制剂和激素等均无显著疗效。过去常用普鲁卡因、无水酒精或5%酚甘油等做茎乳孔处注射,以造成一时性神经纤维坏死变性,减少异常兴奋的传导,一次注射量为0.3~0.5ml,以达以出现轻度面瘫为度。剂量过大将产生永久性面瘫,剂量过少 3~5个月后仍要复发。现已很少采用。

注射方法:患者侧卧,常规碘酒酒精消毒患侧耳下乳突周围,于外耳道底软骨与乳突前缘交界处,用 20~21号针头,接2ml注射器,针尖指向前内上方,与颅底水平线呈30度角,刺入3厘米即进入一凹陷内,先注射1%普鲁卡因1ml,不拨出针头,观察 1~2分钟有无出现面瘫,如出现面瘫表示刺中神经干,然后接上有水酒精空针,注入0.3~0.5ml酒精或酚甘油,将发生明显面瘫而痉挛消失。经过半年后面瘫多能逐渐恢复,约2/3的病人痉挛亦将复发。

二、射频温控热凝疗法

用射频套管针依上法刺入茎乳孔内,利用电偶原理,通过射电使神经纤维间产生热能,温度在65~70℃,在面神经功能监测仪监护下,控制温度使神经热凝变性,以减少传导异常冲动的神经纤维。术后同样要发生面瘫,在1~2年内的面瘫逐渐恢复过程中又会旧病复发,否则电热过度,痉挛虽可长期不发作,但取而代之的是永久性面瘫。

三、手术治疗

1. 面神经干压榨和分支切断术 在局麻下,于茎乳孔下切口,找出神经主干,用血管钳压榨神经干,压榨力量应适当控制,轻则将于短期内复发,重则遗留永久性面瘫。如将远侧分支找出,在电刺激下找出主要产生痉挛的责任神经支,进行选择性切断,效果虽较压榨术好,但术后仍要发生轻度面瘫,1~2年后亦有复发。

2.面神经减压术 即将面神经出颅之骨管磨开减压,系1953年首先由Proud所采用。在局麻下凿开乳突,用电钻将面神经的水平垂直段骨管完全磨去,纵行切开神经鞘膜,使神经纤维得以减压。1972年Pulec认为,单纯乳突内减压范围太小,应同时将内听道顶部和迷路段全部磨开减压。手术中也曾发现神经有病理改变如神经水肿、弥漫性肥厚和神经鞘纤维性收缩等与病因相矛盾的现象,但手术后确实有些病人得到治愈。1965年Cawthorne曾报告13例手术并未发现任何异常。减压术较复杂,尤其全段减压术不仅难度大,而且有一定危险。所谓疗效是否因手术中创伤面神所致,并非减压之效,也值得商榷。

3.面神经垂直段梳理术 Scoville1965年依上法将垂直段面神经骨管磨开后,用纤刀将垂直段纵行剖开1cm,并在其间隔以硅胶薄膜,其目的是切断交叉的神经纤维,以减少异常冲动传导,缺点是很难确切地达到既不明显面瘫又不出现痉挛的程度。

4.面神经钢丝绞扎术 为作者设计,用直径1mm钢丝将面神经干绞扎,做永久性压榨,绞扎程度可以随意调整,方法简便可靠,适用于年老体弱、不宜进行开颅探查者,更适用于一般基层医疗单位。

局麻,于耳垂后下,沿下颌角做弧形切口,分离腮腺后缘,找出面神经主干,取不锈钢丝贯穿于乳突前方骨衣上,扭紧固定以作为支点,然后绕穿神经干绞扎之,一面绞扎一面观察面肌活动,直到痉挛停止而呈轻度面瘫为止。一般以眼裂闭不上达1~2mm为宜。钢丝留置切口外,暂不剪断,俟次晨观察痉挛有无复发,再做最后一次压力调整,剪去多余的钢丝,埋入皮下。术后如有复发,可打开切口,找出钢丝尾段现进行绞扎。如长期面瘫不恢复,亦可进行钢丝松解。本法的缺点是术后肯定要有3~6个月的面瘫,复发率较高,达30%。

5.颅内显微血管减压术 Jannetta于1966年倡用,是目前国际上神经外科常用的方法。

全麻,采用枕下或乙状窦后径路,切除枕骨做3×4cm骨窗,切开脑膜,进入桥小脑角,找出Ⅶ、Ⅷ颅神经,如发现有占位性病变或蛛网膜粘连即进行切除和分解,如有压迫性血管,可在显微镜下利用显微器械给以分离开,如果分不开,可用Silicone或Teflon片隔垫开,亦可用肌肉片填塞在血管与神经之间。这些血管多是小脑前下动脉绊,是脑干的主要供血者,手术中如有损伤出血或诱发血管痉挛或血栓形成,都将引起脑干缺血水肿,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即使内听动脉痉挛或血栓形成,也可致全聋。临床上观察到,1/3的病人动脉穿行在Ⅶ、Ⅷ神经之间,或绊顶有内听动脉支进入内听道,进行血管减压术操作都会遇到困难,或者根本不可能进行分离和垫隔,还有不少病人查不到可压迫的血管,因此血管减压术也无法应用。为此,作者设计出一套新的手术方法,叫颅内段面神经干梳理术,取得满意效果。

6.颅内面神经干梳理术神经纵行劈裂术

按血管减压术操作,进入桥小脑角,找到Ⅶ、Ⅷ颅神经,游离出面神经干,于脑干根部与内听道口之间,用纤刀顺其长轴进行多层次劈开,按痉挛的程度确定劈开的层次,一般劈开10~20次,多者可劈开数十次,将原来压迫的血管梳理后,恢复原位。经2~5年随访,手术有效率可提高到98%以上,而复发率减低到6%。本法主要优点是适应症比血管减压术广,复发率少而治愈率高,特别是减少了耳聋并发症,现已取代了血管减压术图1。其所以有效,可能是神经纤维梳理后,破坏了神经根区的异常电位蓄积,阻止了异常冲动的电位发放。

综上所述,大家若是要选择一种面部痉挛的治疗方法的话,千万要经过深思熟虑才下决定,毕竟手术治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一定不能马虎。

面肌痉挛治疗误区

目前国内许多地方还在用封闭与药物注射法来治面抽。很多患者由于反复注射药物造成面神经不可恢复的损害而出现永久性面瘫。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半面痉挛,是指一侧面部阵发性、不自主、不规则的肌肉抽搐,无神经系统损害的其他阳性体征。

治疗方面,病情轻时,可试用药物如:卡马西平,每天600mg左右,分3次口服,或苯妥英钠,每天300mg左右,分3次口服,或氯硝安定,0.5-1mg,每日3次,对部分病人可能有效,但需持续用药,停药后可以复发。

目前国内许多地方还在用封闭与药物注射法来治面抽。就是通过药物对神经的毒性作用来阻断神经传导,在阻断异常传导的同时也破坏了正常的神经传导,而出现治疗后面瘫,面瘫恢复后面抽又会出现,根本不可能彻底治愈。很多患者由于反复注射药物造成面神经不可恢复的损害而出现永久性面瘫。另外要注意将面肌痉挛与其它原因引起的面部抽动进行鉴别,如单纯眼睑痉挛症、面神经麻痹后阵挛等这些情况不属于血管压迫造成的抽动,手术治疗无效。

相关推荐

面肌痉挛有哪些危害

长期面肌痉挛易引发并发症:面肌痉挛的患者要注意了,面肌痉挛的危害会使身体出现相关病变,肝、肾、脏腑功能、微血循环系统都会受之影响,久而久之,则会导致脑、肾、脏腑功能衰竭、气血虚弱、阴阳失调、贫血、失眠、忧郁、面肌挛缩、联带运动、面肌痉挛、上睑下垂、精神病等病症的发生,危害人身健康、危及生命,后果不堪设想。 导致精神萎靡、情绪低落:面肌痉挛的危害会使患者产生精神萎靡、情绪低落,面肌痉挛的危害体现在还会常常感到疲劳,甚至对任何事情毫无兴趣,变得堕落,对人生失去信心。 性格自卑、性情自闭:当脸上患面肌痉挛、面肌

面肌痉挛患者不能吃什么呢

面肌痉挛有很多并发症,我们在对面肌痉挛的知识进行了解的同时,也应注意预防面肌痉挛并发症的产生。 面肌痉挛患者不能吃什么? 面肌痉挛患者除注意以上生活细节外,饮食还应富有营养,易于消化。 1.忌浓茶:多饮浓茶可使神经兴奋性增强,小动脉痉挛,从而加重面肌痉挛。 2.忌辛辣刺激性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有葱、蒜、韭菜、辣椒、花椒、胡椒、洋葱、芥末、五香粉、咖喱粉等。这些食物可上行头目刺激面神经,使神经冲动加强,从而诱发痉挛。进入体内可助火化热,耗伤阴血,血虚生风,筋脉拘急,加重痉挛。 3.忌过多摄取糖:糖,特别是白

治疗面肌痉挛比较好的方法都有哪些

比较好的方法一、药物治疗。患了面肌痉挛怎么办呢?面肌痉挛治疗离不开药物治疗,而且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治疗面肌痉挛的药物也越来越多,这个时候,需要面肌痉挛患者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病情的药物治疗疾病,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嘱咐,掌握好药物的剂量,而且不要随便到药店买一些中成药治疗面肌痉挛,不仅会延误了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还有可能使疾病的症状更加的恶劣。 比较好的方法二、射频温控热凝疗法。患了面肌痉挛怎么办呢?面肌痉挛的主要治疗方法除了药物治疗,还有射频温控热凝疗法,这一种方法是通过射电的方式使神经纤维间

面肌痉挛可以自愈吗

面肌痉挛可以自愈,面肌痉挛,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些了解,此病也叫做面肌抽搐,是常见的疾病类型,现如今,患病率也逐渐的升高,主要症状是一侧面部不由自主的抽动,若不及时治疗,还会导致整个面部,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伤害,那么,此病可以自愈吗?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专家的介绍吧。 面肌痉挛可以自愈,专家指出:其实面肌痉挛自愈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一般来说,面肌痉挛是一种进展缓慢的疾病,一般来讲不会自行好转或自愈。但不排除有部分患者在某段时间内如心情较好时,面肌痉挛的发作会明显减轻,但往往在过一段时间后又会重新回到原来的程度。 面

面肌痉挛可以针灸治疗

很多患者都是从一侧的面肌抽搐开始的面肌痉挛面肌痉挛开始的时候症状是非常小的,甚至可以说是不明显。到患者感觉抽搐严重的时候,面肌痉挛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很多患者在发现自己患上面肌痉挛后,治疗时都是听说哪种方法好就采用哪种方法。很多患者都想要采用针灸的方式进行治疗,但面肌痉挛可以针灸治疗吗? 面肌痉挛多发生在一侧,个别人出现双侧痉挛,精神越紧张、越激动痉挛越严重。由于该病的初期症状为眼睑跳动,所以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经过一段时间病灶形成,发展成为面肌痉挛,连动到嘴角,严重的连带颈部。多在中年起病,最小的

面肌痉挛怎么治疗

很多患者得了面肌痉挛就非常害怕,担心自己的病是不能好的,那么面肌痉挛能治好吗?对于面肌痉挛治疗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 面肌痉挛能治好吗? 小编提示:面肌痉挛为阵发性半侧面部肌肉和眼皮的不自主抽动,虽不危及生命,但反复的面肌抽动,使人备觉尴尬。引起面肌痉挛的原因很多,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找不到什么明显的原因,称之为原发性面肌痉挛,多发生在成年女性身上。对于面肌痉挛治疗患者要非常的注意。 对于面肌痉挛能治好吗这个问题,患者不用担心,只要积极的进行面肌痉挛治疗,这个病还是可以治好的。现在就介

中药如何治疗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的发病初期,多起于眼轮匝肌,逐渐向面颊乃至整个半侧面部发展,逆向发展的较少见。那么面肌痉挛治疗偏方是什么呢: 一。面肌痉挛治疗偏方可采用天麻、防风、白芷、芥穗、羌活、辛荑、细辛、全虫、僵蚕、白附子各等份。用法:上药共压细粉,每次取药粉10-15克纳入脐内,外以胶布固定,1日1换。主治:面肌痉挛。 二。治疗面肌痉挛可采用胆南星8克,雄黄3克,醋芫花50克,黄芪30克,马钱子总生物碱0.1毫克,共为细粉,再喷入白胡椒挥发油0.05毫升,混匀。用法:每次取药粉0.2克,敷脐,常规法固定。每周换药1次

面部痉挛常见的偏方有哪些

面肌痉挛治疗方法有很多,及早治疗是关键。通常情况下,面肌痉挛可表现为半面痉挛,偶可见于两侧。面肌痉挛的发病初期,多起于眼轮匝肌,逐渐向面颊乃至整个半侧面部发展,逆向发展的较少见。 一、面肌痉挛治疗偏方可采用天麻、防风、白芷、芥穗、羌活、辛荑、细辛、全虫、僵蚕、白附子各等份。用法:上药共压细粉,每次取药粉10-15克纳入脐内,外以胶布固定,1日1换。主治:面肌痉挛。 二、治疗面肌痉挛可采用胆南星8克,雄黄3克,醋芫花50克,黄芪30克,马钱子总生物碱0.1毫克,共为细粉,再喷入白胡椒挥发油0.05毫升,

面肌痉挛常见的偏方有哪些

面肌痉挛治疗方法有很多,及早治疗是关键。通常情况下,面肌痉挛可表现为半面痉挛,偶可见于两侧。 面肌痉挛的发病初期,多起于眼轮匝肌,逐渐向面颊乃至整个半侧面部发展,逆向发展的较少见。那么面肌痉挛治疗偏方是什么呢: 一、面肌痉挛治疗偏方可采用天麻、防风、白芷、芥穗、羌活、辛荑、细辛、全虫、僵蚕、白附子各等份。用法:上药共压细粉,每次取药粉10-15克纳入脐内,外以胶布固定,1日1换。主治:面肌痉挛。 二、治疗面肌痉挛可采用胆南星8克,雄黄3克,醋芫花50克,黄芪30克,马钱子总生物碱0.1毫克,共为细粉

面肌痉挛和面瘫到底是一回事吗

不少患者会问,面肌痉挛和面瘫到底是一回事吗?面肌痉挛的发病率在神经科中还是很高的,很多患者朋友对面肌痉挛不是很了解,盲目进行治疗最终导致形成面瘫,更加难以康复,所以,面肌痉挛患者切忌盲目进行治疗面肌痉挛和面瘫不同,治坏了难康复 生活中,有些人的面部肌肉会震颤或抖动,经常会不由自主,尤其在紧张时或是重要的时刻,症状更严重。面部神经性疾病主要包括面肌痉挛、面瘫等。我国面神经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很多人在过度紧张、疲劳时会出现面肌痉挛。临床上,面肌痉挛的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全球统计的年发病率大概为十万分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