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茱萸是什么植物 茱萸是艾草吗

茱萸是什么植物 茱萸是艾草吗

茱萸不是艾草。

茱萸只是学名,在民间茱萸还有艾子、越椒等叫法,平时对植物不熟悉的人群,很容易将艾草和艾子混淆,但是,茱萸和艾草从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植物,艾草是菊科蒿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艾子(茱萸)是双子叶植物纲、山茱萸属常绿带香植物,属于落叶乔木。

茱萸是什么花吗

茱萸,指山茱萸科、山茱萸属常绿带香植物,但我们生活中常说的茱萸一般是指茱萸树的果实,诗句里面说的是枝条和果实。

茱萸在3-4月份开花,花朵为黄色的小花,果期9-10月,果实为椭圆形、外观红色、味酸,古人把茱萸作为祭祀、佩饰、药用、避邪之物,形成茱萸风俗,在我国,每年九月九日重阳节时有佩戴茱萸的传统习俗。

茱萸是什么花吗 重阳节佩的茱萸是山茱萸

在古代时期,人们对于茱萸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并不似现代人分得这么细,有纲目、科属等细则,因此,重阳节时选用的茱萸,一般是各地百姓依据茱萸的地理分布,就近取材,有用山茱萸的,有用吴茱萸的,现在也没有做特殊的要求,重阳节佩茱萸按照自己的喜好或者就近取材原则即可。

为什么端午节插茱萸

端午节没有插茱萸的习俗,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是插艾叶、菖蒲。

不过茱萸有个别称是艾子,有混淆也不一定,茱萸在春夏季节时,和普通植物看起来没两样,端午节一般是找此时生长旺盛,又具有驱虫作用的菖蒲和艾草来做装饰,历史上并无资料显示有端午节插茱萸的习俗,茱萸的花期是3-4月,果期是9-10月,果实变得红艳的时候正好的重阳节,此时佩戴一些茱萸,好看又驱虫。

重阳节的庆祝方式 配茱萸

茱萸是重阳节时,人们佩戴在身上的植物,因为有九九重阳节配茱萸的习俗,因此,重阳节又称为:茱萸节。茱萸是一种中药材的果实,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

茱萸有多辣

是一种较辣的调味品。

茱萸分为三种,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这里说的是食茱萸。食茱萸属芸香科花椒属,植物名为樗叶花椒,严格来说是花椒的一种,花椒的味道辛辣、刺激,在辣椒没有传入中国之前,很多地区都用食茱萸当做辛辣调味品使用,《本草纲目》还称其为“辣子”。

重阳节为什么登高 茱萸是什么

茱萸是山茱萸属落叶乔木,具有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效,是有名的中药材,茱萸开黄色小花,果实为椭圆形,外观红色、味酸,可入药,在我国有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时在手臂或者头上佩戴茱萸的习俗,为中国著名岁时风俗之一。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有诗句云: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插茱萸 重阳节头上戴什么

重阳节时,人们或佩或戴茱萸。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药。

佩茱萸,汉族岁时风俗之一。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带插着茱萸囊,唐朝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是插艾草吗

重阳节不插艾草。

重阳节有插茱萸的习俗,说重阳节插艾草可能是将艾子(茱萸又称艾子)和艾草混淆了,从字面上来说,两者相似度较高,但是却是两者完全不同的植物,艾草是菊科蒿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而艾子(茱萸)是双子叶植物纲、山茱萸属常绿带香植物,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重阳节的风俗是什么 佩茱萸

其次就是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要知道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因为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史料记载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

茱萸是什么

茱萸是山茱萸属落叶乔木,具有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效,是有名的中药材,茱萸开黄色小花,果实为椭圆形,外观红色、味酸,可入药,在我国有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时在手臂或者头上佩戴茱萸的习俗,为中国著名岁时风俗之一。《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有诗句云: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插茱萸怎么插 茱萸可以拿来吃吗

可以。

茱萸又被长做越椒以及艾子,是一种常见的双子叶植物纲,为落叶小乔木,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红色,味酸,可入药,果实称“萸肉”,俗名枣皮,供药用,味酸涩,性微温,为收敛性强壮药,有补肝肾止汗的功效,由此可知茱萸是可以进行食用的。

山茱萸与吴茱萸有什么区别

山茱萸与吴茱萸有什么区别

山茱萸与吴茱萸是不同性味、不同归经、不同功效、不同用途的中药材。临床用药时,两者不可混淆,更不可相互代替。

【山茱萸】

山茱萸是山茱萸科落叶小乔木山茱萸除去果核的果肉;味酸,性微温;入肝、肾经;常用名有山萸肉、蜀枣、药枣、枣皮等;有补肝肾、涩精、敛汗的功效。

山茱萸微温而不热,是一味平利阴阳的药品,不论阴虚或阳虚,都可配用。它既能补肝肾,又能收敛固湿。能利能湿是它的一大特点。临床上,它常与其他药物配伍用于治疗肝肾不足所致的头晕目眩、耳鸣、腰膝疼痛、遗精、尿频、虚汗不止等病症。

现代药理研究:山茱萸含莫罗忍冬甙,7-甲基莫罗忍冬,并含有熊果酸、没含子酸和皂甙等。其煎剂在体外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皮肤真菌。

山茱萸温补收敛,故命门火炽、素有湿热及小便不利者不宜服用。

【吴茱萸】

吴茱萸是芸香料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吴茱萸将近成熟的果实;味辛、苦,性热;入肝、胃经;常用名有吴萸、淡吴萸、茶辣等;具有温中止痛、降逆止呕的功效。

吴茱萸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且能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临床常与它药配伍用于脘腹冷痛、胁痛、疝痛、脚气疼痛、经行腹痛、虚寒久泻以及肝胃不和而致的呕吐等。另外,吴茱萸研末外敷涌泉或神阙穴,可治疗高血压、口舌疮、咽喉肿痛及小儿腹泻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吴茱萸含有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及挥发油。其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对真菌有抑制作用。

吴茱萸辛热燥烈,易损气动火,不宜多用久用,阴虚火旺者忌用。

为什么端午节插茱萸 茱萸的寓意

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双子叶植物纲、山茱萸属常绿带香植物,是中药材的一种,有驱虫、消毒等功效,广泛生长在中国浙江、广东、广西、云南、湖南、福建、江西等地区(其他地区也会有,只是这几个地区更为常见),此类地区气候湿润、蚊虫较多,茱萸可以驱虫、消毒,因此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现在驱虫消毒的工具有很多,佩戴茱萸更多的是应节和传承传统文化。

吴芋的注意事项 降逆止呕

吴茱萸是性热的中药,入脾经,对于因腹部受寒导致的腹部冷痛、呕吐泛酸的情况,在《伤寒论》记载用吴茱萸配伍生姜、人参等药的方剂吴茱萸汤,有良好的降逆止呕作用,要注意的是,如果要用吴茱萸还是建议在医生的医嘱下合理用药。

相关推荐

茱萸的药理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山茱萸有强心作用,山茱萸注射液2-8mg/kg静脉注射可改善心功能,增加心肌收缩性和心输出量,提高心脏工作效率。犬注射后,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血压、左心室内压均升高。山茱萸注射液能对抗家兔、大鼠晚期失血性休克,使休克动物血压升高,肾血流量增加,延长动物存活时间。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山茱萸不同组分对免疫系统影响不同,水煎液可降低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抑制SRBC或DNCB(2,4-二硝基氯苯)所致迟发型超敏反应,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山茱萸总苷和熊果酸能明显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转化

茱萸附方

1、吴茱萸治阴下湿痒生疮:吴茱萸一升,水三升,煮三、五沸,去滓,以洗疮。诸疮亦治之。(《古今录验方》) 2、吴茱萸治痞满塞胸,咽膈不通,润肝燥脾。(王好古) 3、吴茱萸治转筋入腹。用茱萸(炒)二两,加酒二碗,煎成一碗,分二次服。得泻即愈。 4、吴茱萸气浮而味降,其用有四:去胸中寒一也;止心痛二也;感寒腹痛三也;消宿酒,为白豆蔻之佐四也。《主治秘诀》 5、吴茱萸,开郁化滞,逐冷降气之药也。方龙潭曰,凡患小腹、少腹阴寒之病,或呕逆恶心而吞酸吐酸,或关格痰聚而隔食隔气,或脾胃停寒而泄泻自利,或肝脾郁结而胀满逆食

茱萸的营养价值 吴茱萸的营养成分

茱萸中含有吴茱萸烯、罗勒烯、 吴茱萸内酯、吴茱萸内酯醇、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因碱、羟基吴茱萸碱、吴茱萸卡品碱、二氢吴茱萸卡品碱、环磷酸鸟苷、柠檬苦素、吴茱萸苦素、吴茱萸苦素乙酯、黄柏酮、花色甙、异戊烯黄酮、酮类如吴茱萸啶酮、吴茱萸精、甾体化合物、脂肪酸等。

茱萸的营养和药用价值

1.山茱萸、五味子、补骨脂、益智仁各10克,山药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儿童及老人肾虚遗尿,或尿频、夜尿增多者有效。 2.山茱萸、党参各15克,五味子9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体虚多汗、容易患感冒者有效。 3.山茱萸20克,枸杞子10克,女贞子12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老年肾虚眩晕有效。 4.山茱萸、补骨脂、菟丝子、金樱子各12克,当归9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肾虚腰痛、阳痿遗精有效。 5.山茱萸30克,白术30克,生黄芪15克,煅龙骨25克,生白芍15克,茜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益气摄血、

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与作用 性微温;味涩、酸;归肝、肾经。 功效 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大汗虚脱。内热消渴。 禁忌 命门火炽,肝阳上亢,及素有湿热,小便不利者禁服 山茱萸,味酸、涩,性微温。功能补肝肾、敛精、补血,一味滋补的常用药。如六味地黄丸、肾气丸、左归丸、右归丸等配方中,都有山茱萸。 山茱萸一药,近代名医张锡纯对它情有独钟,并以它作为救急之药。他说:"山茱萸能收敛元气,固涩滑脱,振作精神。"且敛正气而不敛邪气。张氏曾以一味山茱萸肉挽救垂危的病症。 山萸肉止汗作用确实有效,笔者

温里药的主要功效 吴茱萸散寒止痛

茱萸为芸香科植物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8-11月果实尚未开裂时,剪下果枝,晒干或低温干燥,除去枝,叶,果梗等杂志,用甘草汤制过应用。 性味归经:辛,苦,热,有消毒,归肝,脾,胃,肾经。 功能主治: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厥阴头疼,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 用法用量:煎服2-5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本品辛热燥裂,易耗气动火,故不宜多用,久服,阴虚有热者忌用。

重阳节的习俗

茱萸 茱萸微毒,有除虫作用。重阳节佩茱萸和端午节佩菖蒲的作用相似,都在于除虫防蛀。 重阳节后被称为:十月小阳春,小阳春的意思说重阳节后天气有一阵回暖;重阳节前降雨多、天气潮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配茱萸可以防虫。 佩戴方式: 1、佩戴在手臂上; 2、做香囊,把茱萸放在香囊里面做成茱萸囊佩戴。 3、插在头上。

茱萸的食用方法:

茱萸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2钱;或入丸、散。外用:蒸热熨,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吴茱萸用药禁忌: 1、阴虚火旺者忌服吴茱萸。 2、肠虚泄者尤忌吴茱萸。《本草蒙筌》 3、蓼实为之使。恶丹参、消石、白垩,畏紫石英。《本草经集注》 吴茱萸汤1 功效:养血温经散寒,主治妇人先有寒冷,胸满痛,或心腹刺痛,或呕吐食少,或下痢,呼吸短促,产后益剧者。 组成:吴茱萸6克 防风 桔梗 干姜 甘草 细辛 当归各3克 干地黄9克 用法:上八味,哎咀。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服。 来源:《备急千金要

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茱萸的功效 【性味】 辛;苦;热;小毒。 《本经》:味辛,温。 《别录》:大热,有小毒。 《药性论》:味苦辛,大热,有毒。 【归经】 入肝、胃经。 《汤液本草》:入足太阴、少阴、厥阴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脾、胃、大肠、肾经。 吴茱萸具有止呕,抗溃疡,健胃作用,镇痛作用,抗血栓形成,抗菌,抗病毒,保肝作用。用于厥阴头疼,寒疝腹疼,寒湿脚气,经行腹疼,脘肚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外治口疮,高血压。 散寒止痛 包括温中,也包括温经,用于经脉受寒的头痛、腹痛、痛经,温肝经经脉;温中凡胃寒或脾胃有寒的

茱萸治疗偏方

茱萸治大汗不止,四肢发冷,脉搏微弱,体虚欲脱:山茱萸50~100克,水煎服,有较好的补虚敛汗固脱之功。如配合人参、附子同用,则效果更好。 肾虚眩晕:山莱英20克,枸杞子10克,女贞子12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老年人颇有效验。 肩凝症(肩周炎):山茱萸35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病情好转后,剂量减为10~15克,煎汤或代茶泡服。有较好的疗效,一般服药4~5剂就开始见效。 体虚多汗:山茱萸、党参各15克,五味子9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体虚多汗,容易患感冒者有效。 山茱萸治肾虚腰痛,阳wei遗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