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温里药的主要功效 吴茱萸散寒止痛

温里药的主要功效 吴茱萸散寒止痛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8-11月果实尚未开裂时,剪下果枝,晒干或低温干燥,除去枝,叶,果梗等杂志,用甘草汤制过应用。

性味归经:辛,苦,热,有消毒,归肝,脾,胃,肾经。

功能主治: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厥阴头疼,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

用法用量:煎服2-5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本品辛热燥裂,易耗气动火,故不宜多用,久服,阴虚有热者忌用。

急性肠胃炎后胃一直不舒服怎么办 吴菜汤

材料:吴茱萸10克,铁观音茶叶一撮,生姜10克,红枣两枚。

制作步骤:将生姜、红枣分别洗净,前者切后者去核。吴茱萸、片,

茶叶分别洗净,和前两味一起放入瓦煲内,加适量清水煮沸20分钟左右,稍降温后饮 用。

功效:此饮具有健胃止吐、散寒温中的作用。对干咳、胃痛、胃酸、急慢性肠胃炎、经痛等皆有疗效。虚火内盛者及孕妇不宜饮用。吴茱萸须到中药店购买。

山茱萸与吴茱萸有什么区别

山茱萸与吴茱萸有什么区别

山茱萸与吴茱萸是不同性味、不同归经、不同功效、不同用途的中药材。临床用药时,两者不可混淆,更不可相互代替。

【山茱萸】

山茱萸是山茱萸科落叶小乔木山茱萸除去果核的果肉;味酸,性微温;入肝、肾经;常用名有山萸肉、蜀枣、药枣、枣皮等;有补肝肾、涩精、敛汗的功效。

山茱萸微温而不热,是一味平利阴阳的药品,不论阴虚或阳虚,都可配用。它既能补肝肾,又能收敛固湿。能利能湿是它的一大特点。临床上,它常与其他药物配伍用于治疗肝肾不足所致的头晕目眩、耳鸣、腰膝疼痛、遗精、尿频、虚汗不止等病症。

现代药理研究:山茱萸含莫罗忍冬甙,7-甲基莫罗忍冬,并含有熊果酸、没含子酸和皂甙等。其煎剂在体外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皮肤真菌。

山茱萸温补收敛,故命门火炽、素有湿热及小便不利者不宜服用。

【吴茱萸】

吴茱萸是芸香料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吴茱萸将近成熟的果实;味辛、苦,性热;入肝、胃经;常用名有吴萸、淡吴萸、茶辣等;具有温中止痛、降逆止呕的功效。

吴茱萸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且能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临床常与它药配伍用于脘腹冷痛、胁痛、疝痛、脚气疼痛、经行腹痛、虚寒久泻以及肝胃不和而致的呕吐等。另外,吴茱萸研末外敷涌泉或神阙穴,可治疗高血压、口舌疮、咽喉肿痛及小儿腹泻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吴茱萸含有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及挥发油。其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对真菌有抑制作用。

吴茱萸辛热燥烈,易损气动火,不宜多用久用,阴虚火旺者忌用。

嘴巴里面烂了用什么好的快

藿香佩兰方

配方:藿香、佩兰、香薷各10g

用法:将药物加水150ml,煎开待凉时,频繁含漱。每日1剂,轻者每日3-4次,重者每日5-6次,用至症状消失。

功效:藿香、佩兰可以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香薷可以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此方对于嘴巴烂了的患者有较快的治疗作用。

木香丁香方

配方:木香10g、公丁香6g、白芷、藿香各12g、粉葛根30g

用法:将药物用冷水煎汤多次漱口。每日1剂,轻者每日3-4次,重者每日5-6次,用至症状消失。

功效:行气,止痛,健脾,消食;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此方对于嘴巴烂了的患者有较快的治疗作用。

甜瓜子丁香方

甜瓜子粉6g、丁香0.3g。白芷0.3g、甘草2g

用法:将上药加200ml水煎煮,待凉后,用药水含漱。每日3-5次,用至症状消失。

功效:甜瓜子粉可以化痰,排脓,散结消瘀,清肺润肠,此方对于嘴巴烂有有较快的治疗效果。

穴位贴敷

配方:吴茱萸10g、细辛5g

制法:将上药分别研成细末,再混合均匀,装入赶紧的瓶中密封备用。

操作方法:取适量吴茱萸,用醋调和成糊状,贴敷于双足心的涌泉穴,外用应用纱布和胶布固定;去适量细辛粉末,用醋调和成糊状,贴敷于神阙穴,用棉球覆盖,在用胶布固定。每晚贴敷一次,直至痊愈。

功效:吴茱萸可以温中,止痛,理气,燥湿;细辛具有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此方法对于治疗嘴巴烂了有很快的疗效。

吴芋的功效与作用 散寒止痛

吴茱萸性热,味辛、苦,入归肝、脾、胃、肾经,有散寒止痛的功效,对于体内有寒湿导致腹痛、腹部胀痛、厥阴头痛等不适症状,用吴茱萸配伍其它药能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在《医方简义》中的导气汤就是用吴茱萸与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配伍治寒疝腹痛。

吴茱萸的药理作用与应用

吴茱萸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中药药材,不但可以杀虫,还能起到散寒止痛的作用。那么吴茱萸在医学上究竟有哪些具体的功效和作用呢?在中医中又有哪些方剂需要用到它呢?今天三九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详细的学习一下驱虫药中关于吴茱萸在医学上应用的相关知识。

入药部位

植物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炮制方法

1、吴茱萸:除去杂质。

2、制吴茱萸:取甘草捣碎,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加入净吴茱萸,闷润吸尽后,炒至微干,取出,干燥。(每l00kg吴茱萸,用甘草6kg。)

性 味

味辛、苦,性热。

归 经

归肝、脾、胃、肾经。

功 能

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

主 治

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

相关配伍

1、《伤寒论》吴茱萸汤:与生姜、人参等同用,治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沬,苔白脉迟等。

2、《医方简义》导气汤:与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配伍治寒疝腹痛。

3、《类编朱氏集验医方》鸡鸣散:与木瓜、苏叶、槟榔等配伍,治寒湿脚气痛,或上冲入腹。

吴茱萸的食用方法

吴茱萸粥

山药四神糊

山药200g,肉豆蔻20g,吴茱萸10g,补骨脂30g,五味子20g,白糖200g。把以上各药烘干研为粉末,加入白糖和匀盛于容器中盖紧,每回取50g,先使用温热水调成浆,再入热水中煮到不厚不薄的糊食用。温肾健脾止泻。比较适用于肾虚腹泻,症见每天早上腹泻,伴有腰酸腿软,畏冷,四肢冰冷者。

羊肉葱姜汤

羊肉150g,葱白,生姜各15g,橘皮6g,吴茱萸5g,白胡椒粉适量的。把材料同放到砂锅里,加(3碗)水将肉煮熟。喝汤吃肉,每天一剂。温中助阳,解表散寒。对脾阳虚又外感风寒的老年人最为适宜。

吴茱萸15克(汤浸7遍,焙干,微炒,捣末),粳米50g,葱白,豆豉。粳米加水以葱豉煮粥。粥熟,下吴茱萸粉6g,搅均匀。空肚子食用。温中散寒止疼。比较适用于心腹冷痛,痛和胁肋。

吴茱萸酒

吴茱萸50g,甘草15g,白酒250ml。把前2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水煮沸,拿出待冷,浸泡1夜,去渣即可。口服。每回服30ml,每天服3回。温中解毒。比较适用于中恶心痛。

怎样止泻最快不用药 外敷法:1小时左右见效

材料:吴茱萸30克,食盐适量。

用法:将吴茱萸用食盐炒热,外敷于脘腹部。

适应证:寒性泄泻。症状表现:泄泻清稀,甚至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

材料:吴萸10克,白芥子20克。

制法: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备用。

用法:外用,取吴芥散3克,醋调成硬糊状,将药膏用胶布贴于一侧(男左女右)涌泉穴,24小时后揭去。皮肤若无变化,继续第2次,若起泡或脱皮,是邪气外达。经2~3天,待泡落皮后再作第2次治疗。4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可作第2个疗程。

功效:吴萸温中止泻,白芥子化痰湿,两药对穴位均有良好的刺激作用,外治法中常用药物。药效作用与穴位刺激作用相结合,是内病外治的主要机制。

中药吴茱萸相关配伍应用

1.配黄连:吴茱萸温中散寒,下气止痛,降逆止呕,杀虫;黄连苦寒泻火,直折上炎之火势;吴茱萸辛散温通,开郁散结,除逆止呕。二药伍用,有辛开苦降反佐之妙用,以黄连之苦寒泻肝经横逆之火,以和胃降逆,佐以吴茱萸之辛热,同类相求,引热下行,以防邪火格拒之所应,共奏清肝和胃制酸之效,以治寒热错杂诸证。

2.配党参:吴茱萸辛苦而温,芳香而燥,入肝脾胃经,有良好的暖肝开郁、温脾燥湿、除逆止痛的作用,党参具补气和中之功,二药相配应用,温中寓补,功专散寒补虚,既可暖肝,又可暖脾,用于呕逆、吞酸、胃痛、吐利。本对药目前常用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肠功能紊乱、神经性头痛、美尼尔氏证。

3.配五味子:本品辛苦大热,既能人中焦温胃暖脾、散寒燥湿,又可走下焦暖肝温肾而疗寒疝寒泻,对于肾阳亏虚、脾失温煦、不能健运所致的泄泻,用之甚宜;五味子酸温,有益肾收涩之功,与吴茱英同用,能助其止泻之效。二药配对,一偏治本,一偏治标,有较佳的温敛固涩之功,可用于脾肾两虚、五更泄泻之证。

4.配当归:吴茱萸辛苦大热,能温中散寒,燥湿止呕,疏肝止痛,还能温肝肾而暖胞宫,治疗血寒经闭、行经不畅及腹痛等;当归味甘而重,辛而气轻,补血之中又能行血。二药合用,吴茱萸温散、当归行血以助之;当归温补、吴茱萸温经以行之。相辅相助,温经治血、调经止痛功甚著。

5.配木瓜:本品辛开苦降,专走下焦,温经散寒,疏肝解郁,行气止痛;木瓜和胃化湿,舒筋活络。两药合用,一散一收,和胃化湿、舒筋活络、温中止痛效强,主治寒湿困脾、霍乱吐泻转筋,或下肢酸软无力、疝气腹痛。

吴茱萸食用方法

吴茱萸粥

材料:吴茱萸2克、粳米50克、生姜2片、葱白2茎

制作:将吴茱萸研为细末;用粳米先煮粥,待米熟后下吴茱末及生姜、葱白,同煮为粥。

用法:每日早晚服用。3--5天为一疗程。

功效:补脾暖胃,温中散寒,止痛止吐。适用于虚寒性痛经以及脘腹冷痛、呕逆吞酸。

来源:《食鉴本草》

吴茱萸酒

配方:吴茱萸、明矾各15克、白酒适量。

制法:将前2味共研细末,入白酒调和成泥膏状,制成药酒饼2个,备用。

用法:外用。取药酒饼敷患儿两足心或手心,外用纱布包扎固定。

功效:散寒、消炎、退热。

主治:编辑小儿各型感冒。

引自:《药酒汇编》。临床验证均效。

茱萸汤

组成:吴茱萸2两、甘草(炙)1两、人参1两、桂心1两、生姜5两、半夏1升、小麦1升、当归2两。

用量:以水1斗5升,煮取3升。每次温服1升,日3次。

方法:上切。

主治:寒冷腹痛。产后虚冷。

来源:《外台》卷七引《小品方》。

吴茱萸党参生姜汤

组成:吴茱萸9克、党参5克、生姜20克、大枣6枚、公丁香(后下)3克。

制作:上药加水适量煎煮,连煎2次,取药汁300毫升。

用法:每日1剂,早、晚温服。

功效:温中补虚,降浊止呕。适用于肝胃虚寒所致慢性萎缩性胃炎。

来源:《湖南中医杂志》1987年6期

茱萸汤

组成:吴茱萸6克、木瓜(切)12克

用法:上二味,以水1.3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服,约隔一小时半服一次。服后或吐、或汗、或利、或大热闷,即愈。

主治:脚气入腹,困闷欲死,腹胀。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七引苏长史方。

制吴茱萸的性味与功效

味辛、苦,性热。功效:温中止痛,疏肝理气,和胃止呕。

主治肝胃不和,脾胃寒湿,脘腹冷胀,恶心、呕吐,胁痛,疝气,脚气疼痛,及经行腹痛等病症。

本药常用于以下传统方剂:①吴莱萸汤(《伤寒论》):吴茱萸、人参、大枣、生姜,治疗呕而腹满,脘痛吞酸;②验方(《本草纲目》):吴茱萸三钱,煎汁,入盐少些,口服,治疗老人多年脾泄。

在著名方剂治疗胃痛腹痛腹泻的左金丸、戊己丸中,治疗脚气疼痛的鸡鸣散中,在治疗老人五更泄泻的四神丸中,吴茱萸都是重要的药物。

制吴茱萸的配伍应用

制吴茱萸配伍大枣:吴茱萸温肝暖脾、降逆止呕;大枣甘温 补脾和胃、养血安神.吴茱萸得大枣则温散而不燥烈,大枣与吴茱萸则益气养血而不壅滞。二药合用,有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之功效 用于治疗脾胃虚寒之胃脘疼痛、妊娠恶阻以及厥阴头痛、干呕等症。

制吴茱萸配伍当归:吴茱萸辛热燥烈 疏肝行气、温中散寒 善下行温肝肾、暖胞宫;当归辛甘而温 补血行血 为妇科养血调经之常用之品.吴茱萸得当归则温散而不伤阴血 当归得吴茱萸则补血而不凝滞。二药伍用 其温经活血、调经止痛之功效更著 用于治疗月经延期、量少而黑、少腹冷痛因冲任虚寒所致者以及寒滞肝脉之疝气疼痛。

制吴茱萸配伍小茴香:吴茱萸散寒除湿;小茴香散寒止痛.二者合用 有散寒除湿、行气止痛之功效 用于治疗下焦寒湿所致之脘腹疼痛、疝痛、及宫寒不孕、月经不调、痛经等因寒而致者。

消化性溃疡吃什么食物好呢

消化道溃疡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指消化道部位受到胃液的腐蚀造成黏膜受损,使黏膜层产生糜烂受损的现象。一般认为与胃酸不正常分泌、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及生活作息、情绪有关。近年来医学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疡有密切的关系,部分患者可通过根除幽门螺杆菌及饮食生活调整来治疗

1、二姜粥,原料:干姜6克,高良姜10克,粳米60克。做法: 将干姜、高良姜煎煮,弃渣取汁;将粳米放入药汁中,文火煮成粥即可食用。功效:温中和胃,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者。干姜性味辛热,善入脾、胃,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高良姜温中祛寒,行气消滞,在此助干姜温中散寒。粳米养胃生津,并能制约“二姜”的辛辣,减轻对胃肠刺激。三者合用,共奏温中和胃散寒之功。

2、茱萸粥,原料:吴茱萸3克,粳米50克,生姜3片,葱白2根。做法:将吴茱萸洗净研成细末;粳米煮成粥后,加吴茱萸末;葱白、生姜稍煮即可。功效:温中散寒,补中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者。吴茱萸味辛、苦、性热,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的功效,能治中焦虚寒性脘腹冷痛。另外,本品所含挥发油有止痛作用。生姜、葱白性味辛温,能温中祛寒,助吴茱萸散寒之功。

期持续的精神紧张,情绪变化,对溃疡复发的过分忧虑,以及过度劳累、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都是诱发消化性溃疡发作的重要因素。因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保持乐观而稳定的情绪,避免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的睡眠。

嘴巴里面经常溃疡怎么办 敷涌泉

1.用吴茱萸粉末12g,以醋、茶或酒调成糊状,每晚睡前分贴于涌泉穴上,连用3-5天。

2.用生硫磺、硝石各半,水喝粉末适量,条富裕涌泉穴即可。

3.涌泉穴位置: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功效:吴茱萸可以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上述方法对于溃疡经常发作有很好的疗效。

吴茱萸敷脚心婴儿用量

脾上火引起便秘与口疮,不怕,快用三味药敷脚心

症状:小孩牙根肿烂,四五天才大便该怎么办?(脾胃有热)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黄连18克,吴茱萸3-5克,大黄5克捣为末敷脚心,每天晚上敷,次日再去除,每日一次,消肿即可逐渐减少用量,直到完全恢复。

吴茱萸的性味热,味道辛、苦,有稍微的毒性,吴茱萸的果实是五角星形状的,表面是粗糙的,还会有一些凸起的斑点,主要是用来壮阳止泻,驱寒止痛的,同时还可以对治疗呕吐有一定的效果。吴茱萸可用来祛寒,同时也可以通经络,止痛,如果吴茱萸用来做饭的话,能够暖脾胃,能够增进食欲;同时如果是有舌苔白,或是没有食欲,小腹抽搐的疼痛的情况,都可以用吴茱萸的来治疗哦。吴茱萸能够如脾胃经络,有祛寒止痛的效果,同时对于防治呕吐也有不错的效果,中医提醒如果有脾胃虚寒,或是胃气上逆的情况,也是可以用它来治疗的。吴茱萸能温脾暖胃,如果有食欲不好,或是晚上腹泻,或是消化不良的人,其实吴茱萸都是可以有挺好的治疗效果的。治疗头痛或是偏头痛情况:有些人经常的会出现头痛或是偏头痛的情况,这时候其实不要总是认为是自己太累了,高血压也是会导致头晕头痛的,吴茱萸用来入药或是入膳都是有治疗的效果的。吴茱萸的使用方法:不管是吴茱萸入药或是放在膳食里,或是泡酒,每次使用的量控制在3-5g会比较合适。吴茱萸使用禁忌:吴茱萸属热性的药材,如果使用的太多可能会引起上火的情况,所以最好少用,同时阴虚火旺的人或是孕妇不宜使用吴茱萸。因为吴茱萸有毒,大量使用可能会出现呕吐、腹泻、体温升高、毛发脱落等情况的。

相关推荐

避开经期女性药膳补血

1、乌贼骨炖鸡 乌贼30克,当归30克,鸡肉100克,精盐、味精适量。 做法:把鸡肉切丁,当归切片,乌贼骨打碎,装入陶罐内加清水500毫升,精盐适量,上蒸笼蒸熟,每日1次。一般3-5次可见效。 功效:乌贼骨有收敛止血的作用,当归和鸡肉都是补血佳品,所以对血虚型月经过多,颇具疗效。 2、玉米须炖瘦肉 玉米须30克,瘦肉120克,精盐适量,味精少许。 做法:将瘦肉切块,与玉米须一起放入陶罐内,加水500毫升,上蒸笼加盖清蒸至肉熟,加精盐、味精,趁热服用。 功效:玉米须有凉血止血的作用,民间常用来治红崩,瘦肉能

治腹泻的中成药有哪些 香连丸化滞止痢

香连丸是由黄连(用吴茱萸煎汤制),木香所制成,方中以苦寒的黄连清化肠中湿热,解毒止泻;配辛热的吴茱萸同炒,以为反佐,抑制黄连苦寒太过,并能利气,湿热止邪壅滞肠中,可致气机不畅,故配伍辛温的木香调理气机,消胀止痛,所以香连丸具有清湿热,化滞止痢的功效

中医偏方治疗夏季宝宝拉肚子

中医学认为,腹泻多由饮食不节,食滞胃肠或感受暑湿,致使湿热阻于中焦,脾胃功能失调,因而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如果婴幼儿不慎患了腹泻,可试用以下方法进行治疗。 取吴茱萸3克,丁香1.5克,木香1.5克,苍术3克,肉桂3克,五倍子10克。将以上药物共研成细末,混匀后加食醋适量调成糊状,敷于脐部,用胶布或伤湿止痛膏严封固定,每两天换药1次。如腹泻严重有脱水症状者,可同时口服补液盐。 中医学认为,吴茱萸、丁香辛热,除寒呕、温胃;木香微温,散滞和胃;肉桂辛热,通脉、温补,苍术苦温,健脾燥湿、发汗宽中;五倍子酸

大人止泻最快的办法 外敷法

药物:吴萸10克,白芥子20克。 制法: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备用。 用法:外用,取吴芥散3克,醋调成硬糊状,将药膏用胶布贴于一侧(男左女右)涌泉穴,24小时后揭去。皮肤若无变化,继续第2次,若起泡或脱皮,是邪气外达。经2~3天,待泡落皮后再作第2次治疗。4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可作第2个疗程。 功效:吴萸温中止泻,白芥子化痰湿,两药对穴位均有良好的刺激作用,外治法中常用药物。药效作用与穴位刺激作用相结合,是内病外治的主要机制。 药物:白胡椒5克,五倍子1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取适量白酒调成糊状,涂

吴芋的注意事项 降逆止呕

吴茱萸是性热的中药,入脾经,对于因腹部受寒导致的腹部冷痛、呕吐泛酸的情况,在《伤寒论》记载用吴茱萸配伍生姜、人参等药的方剂吴茱萸汤,有良好的降逆止呕作用,要注意的是,如果要用吴茱萸还是建议在医生的医嘱下合理用药。

慢性胃炎吃什么食物好 吴茱萸粥

组成:吴茱萸5g、大米100g、生姜葱白各适量。 制法:将吴茱萸研为细末。大米洗净,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用中火煮开,待米熟后下吴茱萸未及生姜、葱白,同煮为粥。 服法:每日早晚用餐时服用。 按语:本方有补脾暖胃,温中散寒,止痛止呕之功效。适用于慢性胃炎见脘腹冷痛,呕逆吞酸等症。

胃不好用什么泡脚 干姜吴萸艾叶方温胃散寒止痛

配方:干姜50克,吴茱萸30克,艾叶60克。 用法:将所有材料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热水一同倒入泡脚盆内,先熏蒸,后泡洗双足,每天熏泡1次,每次40分钟。 功效:温胃散寒止痛,主治寒性胃痛,症见胃脘冷疼,遇热痛减,受冷后加重。

治腹泻的中成药有哪些 四神丸固肠止泻

该药是由肉豆蔻,补骨脂,吴茱萸,五味子,红枣所组成。 四神丸中重用补骨脂,补肾阳固下焦;辅以肉豆蔻暖脾阳,行气涩肠;佐吴茱萸温中散寒,五味子敛阴止泻,再配以姜,枣,调补脾胃,所以该药具有温肾暖脾,固肠止泻的功效

吴茱萸的营养价值 助阳止泻

吴茱萸具有散寒止痛、疏肝理气、助阳止泻的功效,可用于腹脘冷痛、寒凝气滞、肝郁胸闷、五更泄泻、脾肾阳虚等症。

肠胃炎一直吐怎么止吐 熏洗止吐法

组成:附子30g、吴茱萸、生姜各15g。 用法:上药加清水1 500ml,煎煮沸30分钟,取药液倒入盆内待温,嘱患者将双足浸泡在药液中,每次浸泡15~30分钟。每日2次,每日1剂,呕吐即止。 功用:温经、散寒,止呕。主治寒性呕吐。 疗效:屡用皆效。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熏洗熨擦疗法》。本方对寒性呕吐有较好的疗效。笔者临床验证数例,有效率达100%。又用一味附子或吴茱英30g,如上法用之,效果亦佳。 组成:明矾、竹茹各15g、生姜9g。 用法:上药加清水100ml,煎沸5分钟,将药液倒入盆内待温,浸泡双足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