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的症状
眩晕症的症状
1、耳聋
早期会不自觉的出现耳聋现象,多次眩晕发作后开始有明显的感觉。一般是单侧耳聋,偶尔也会出现双耳耳聋。耳聋在眩晕发作的时侯会加重,间歇期的时候会好转。
2、耳鸣
病人初期的时候,会觉得耳朵边有低调的吹风声耳鸣,时间长了就会变成高音调持续性耳鸣。眩晕发作时,耳鸣情况会突然加剧,间歇期耳鸣程度自然减轻或消失。
3、头胀满感
眩晕发作期间,部分患者有患侧头部或耳内胀满感、沉重、压迫感,或耳周围灼热感。眼震在发作高潮时观察患者的眼球,一般可见到有快慢相的不自主的颤动。
4、眩晕多呈突发性旋转性眩晕
睁眼的时候会感觉周围的物体沿一定方向与平面旋转,或者产生左右摇晃的感觉。闭目的时候上述症状会减轻。因此发作时病人经常会采取一定的体位闭目静卧,不敢转动。尽管有时会因为惊吓而倒地,但是病人的神志却是完全清楚的。病人常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及血压下降的现象,数分钟或数小时后情况会缓解。症状消失,转入间歇期。间歇期的长短因人而异,有终生只发作一次的人,也有反复多次发作的人。
眩晕有什么症状
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头痛加剧,面色潮红,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
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少华或萎黄,唇甲色淡,心悸不寐,神倦懒言,纳呆乏味,舌质淡,脉细弱。
眩晕目花,健忘少寐,精神萎靡,腰膝酸软,遗精耳鸣。偏阴虚者,兼有五心烦热、舌质红、脉细数。偏阳虚者,兼有四肢不温、形寒怯冷、舌质淡、脉沉细弱。
眩晕而头重昏蒙,胸脘满闷,纳呆恶心,体倦多寐,苔白腻,脉濡滑。
眩晕头痛,或兼见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面或唇色紫暗,舌质有瘀斑瘀点,脉弦涩或细涩。
眩晕有什么症状
眩晕是一种高发的常见疾病,具体可分为两大类:假性眩晕和真性眩晕。因其性质的不同二者的症状也有不同。
患者有头昏、头晕、沉闷的感官症状,但无物体旋转感,这些症状的诱因一般常由供血不足、高血压、低血压、更年期综合征、颈椎病等因素引起。
患者经常觉得自身或周围物体在不断地旋转、摇摆、飘忽不定,并同时伴有呕吐、恶心、耳鸣、失去平衡感、站不稳、头往地上栽等表现。这些症状的出现,可能是由以下一些症状导致的,如尼尔氏病、前庭神经炎、听神经瘤、小脑病变、脑干肿瘤或占位性病变等。
眩晕症的症状表现
1、周围性眩晕
其特点为: ①眩晕为剧烈旋转性,持续时间短,头位或体位改变可使眩晕加重明显。②眼球震颤:眼震与眩晕发作同时存在,数小时或数日后眼震可减退或消失。头位诱发眼震多为疲劳性,③平衡障碍:多为旋转性或上下左右摇摆性运动感,站立不稳,自发倾倒,静态直立试验多向眼震慢相方向倾倒。④自主神经症状:如恶心、呕吐、出汗及面色苍白等。⑤常伴耳鸣、听觉障碍,而无脑功能损害。
2、中枢性眩晕
特点:①眩晕程度相对地轻些,持续时间长,为旋转性或向一侧运动感,闭目后可减轻,与头部或体位改变无关。②眼球震颤粗大,可以为单一的垂直眼震和(或)水平、旋转型。③平衡障碍:旋转性或向一侧运动感,站立不稳,多数眩晕和平衡障碍程度不一致。④自主神经症状不如周围性明显。⑤无半规管麻痹、听觉障碍等。⑥伴脑功能损害,如脑神经损害、眼外肌麻痹、面舌瘫、球麻痹、高颅压等。
常见眩晕症:
1、耳石症
表现眩晕与头位有关,起病突然,开始为持续性眩晕,数天后缓解,转为发作性眩晕。但当头处于某一位置时即出现眩晕,可持续数十秒,转向或反向头位时眩晕可减轻或消失。可见显著眼震,其眩晕持续时间差别很大,发病后多数在几小时或数日内自行缓解或消失。
2、梅尼埃病
临床表现是眩晕呈间歇性反复发作,间歇数天、数月、数年不等。常突然发生,开始时眩晕即达到最严重程度,头部活动及睁眼时加剧,多伴有倾倒,因剧烈旋转感、运动感而呈惊恐状态,伴有耳鸣、耳聋、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脉搏缓慢、血压下降和眼球震颤。每次持续时间数分钟至几小时不等,个别呈持续状态,连续数日。每次发作过后疲乏、思睡。间歇期平衡与听力恢复正常。多次发作后眩晕随患侧耳聋的加重反而减轻,发展到完全耳聋时眩晕也消失。
3、椎基底动脉VBA系统缺血性病变
有眼球震颤而不伴神经系统其他症状和体征。按临床表现分为:①短暂缺血发作型 发作无定时,可一日内数次或数日1次,一般数分钟至半小时缓解或消失。轻者仅有眩晕、不稳,重者频繁发作进展为完全性迷路卒中。②进展性卒中型 发病后眩晕、耳鸣、耳聋持续进展加重,数日后达高峰。③完全性卒中型 发病后数小时眩晕、不稳、耳鸣、耳聋达高峰,明显眼震。数周后症状可逐渐减轻。常遗有听力障碍头晕。
还有其他病变也可导致眩晕,都属于眩晕症的范畴,如:小脑出血、颈部病变、颅内肿瘤、颅脑外伤、药物或毒物中毒、炎性脱髓鞘疾病等。
有眩晕症的人可以多运动吗
其实眩晕症患者是不建议进行剧烈运动的,但是眩晕症患者可以做一些适合的运动锻炼身体,增强自身抵抗力。但是处在治疗中或者没有治疗的眩晕症患者,可以进行头部运动或者体位训练(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1.让患者头向患侧侧转45度,仰卧后,头与床成30度,悬于床头外。头转向健侧呈45度。保持头与躯干的关系不变,向健侧转135度,使脸朝下45度。保持体位,扶患者做起,头转向正前方同时头前倾20度,头部直立。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部分患者会随体位变化出现不同程度的眩晕,医生要告诉患者不要紧张。这其中每个体位保持1~2分钟至眩晕及眼震消失。待眩晕症状消失,缓慢坐起,正视前方。
眩晕症患者在运动后要保证睡眠、多休息,向左侧卧或者向右侧卧都可以,这是因为平卧时已经复位的耳石有可能再次脱落而导致再发眩晕。清淡饮食、忌烟酒。睡眠不足、过度劳累、过食辛辣肥腻煎炸等上火食物及吸烟酗酒都容易诱发眩晕症症状加重。
2.除了专业的前庭康复操,患者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寻找一种安全、有兴趣的活动,建议做以下前庭康复性活动(原则上,应在头、身体活动时也有眼的活动):掷球练习、高尔夫、保龄球、网球运动、绕房子行走并环顾四周、跳舞、武术。太极、瑜伽有放松的功能,对于伴有焦虑的头晕与平衡障碍是有益的。只要眩晕持续存在,训练就必须每天坚持,这大概需要1-3个月,训练的越努力,越规律,眩晕症状就会消失的越快。
3.目前比较流行使用仪器进行康复,如动态平衡仪、平衡训练仪等,这些仪器可以提供不同的支持条件,使患者能够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定量的练习,简便易行,还可以对康复效果进行评价。训练期间,我们推荐尽量能有一个乐观的心态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较早回到工作及运动中有助于复原。在训练中,病人需要勤奋及坚持练习,越早、越规范的制定平衡训练制度,就能恢复的越快越好。
人体能保持正常的平衡功能需要前庭系统、视觉系统和本体感觉系统三者共同协调完成,其中前庭系统对维持身体平衡至关重要。当前庭系统发生病变时则会使平衡功能出现问题,临床上就会表现为眩晕感和平衡障碍。值得庆幸的是:一方面前庭的修复能力非常强,而运动可以促进前庭功能的自我修复,缓解或解除眩晕症状。另一方面运动使大脑克服前庭功能丧失的影响,帮助大脑重建良好的平衡状态。所以积极活动比静卧在床者眩晕症状好转更快。
眩晕有哪些症状
1.临床类型
(1)前庭系统性眩晕:
①周围性:
A.耳源性:外耳及中耳病变,如外耳道耵聍,急慢性中耳炎,咽鼓管阻塞,鼓膜内陷等累及内耳时;内耳病变,如梅尼埃(Ménière)病,迷路炎,内耳药物中毒(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内耳耳石病变,晕动病,迷路卒中,内耳外伤及耳硬化症等。
B.神经源性:听神经瘤,脑桥小脑角肿瘤,后颅窝蛛网膜炎,前庭神经元炎及脑膜炎。
②中枢性:
A.脑干病变:如脑干血管病变(椎-基底动脉缺血,延髓背外侧综合征,锁骨下动脉偷漏症,椎-基底动脉性偏头痛),脑干肿瘤,脑干炎,多发性硬化,延髓空洞症,第四脑室肿瘤,扁平颅底及小脑扁桃体下疝。
B.小脑疾病:如小脑蚓部肿瘤,小脑脓肿,下部小脑梗死,小脑出血。
C.大脑疾病:如颞叶肿瘤,颞叶癫痫,脑脓肿。
(2)非前庭系统性眩晕:
①眼性眩晕:如眼外肌麻痹,屈光不正,注视飞快行车,或站立高崖俯视危壁等。
②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低血压,心律不齐(阵发性心动过速或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脑动脉硬化,偏头痛等。
③全身中毒性,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过度换气,尿毒症等。
④各类原因的贫血。
⑤头部外伤性眩晕:如颅底骨折或脑震荡后遗症等。
⑥颈椎病。
⑦精神性头晕(psychiatric vertigo),神经官能症等。
2.主要表现
(1)前庭周围性眩晕:
①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该病是引起眩晕的最常见疾病(约占眩晕患者的20%),可分为3种类型,即后半规管性BPPV,水平性和前半规管性BPPV,水平半规管中的囊石病,但绝大多数属于后半规管性(占所有BPPV的80%以上)。
A.后半规管性BPPV:患者常在头部位置改变,如在起床,卧床时或仰头时出现瞬间发作性眩晕,持续约几秒钟(一般不超过10s),当头部从动态恢复到某一固定位时眩晕迅即消失,故多数患者对头位的变动有一种恐惧心理,起、卧床时可呈电影慢镜头似的分段逐渐缓慢进行,借以减轻眩晕,Hallpike位置性试验时多数患者可诱发突发性眩晕和旋转性眼震(称位置性眼震),眼震方向朝头所偏方向(低的耳朵一侧),并与患侧相一致。
本病为内耳耳石器病变,头颅外伤,耳病,老年,噪音性损伤或用链霉素等可使耳石变性,变性和破碎的耳石碎屑在半规管内因头位变动和在重力的作用下而移位,引起内淋巴流动而激活后半规管的毛细胞受体,从而诱发眩晕和眼球震颤,该病经治疗预后良好,但后期易复发,平均随访18个月以后约1/3的患者复发。
B.水平性和前半规管良性位置性眩晕:除后半规管外,现已逐渐认识到水平半规管或前半规管亦偶可引起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这种变异型的症状亦可由半规管内活动的耳石碎屑所致,患者既可以是以该种少见类型首次发病,更多是继发于后半规管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做体位疗法之后的并发症,诊断水平性半规管位置性眩晕时,嘱患者仰卧位,将头偏向一侧时可迅速诱发出(无潜伏期)水平性眼震,眼震方向是朝向偏头时耳朵低的一侧,持续30~60s。
C.水平半规管中的囊石病(intracapsular lithiasis):此类患者均有后半规管位置性眩晕的病史,临床表现为无论头偏向哪侧均出现位置性眩晕,伴持续水平性眼震,方向朝转头后耳朵位置较高的一侧,症状持续数天后缓解,即可自发缓解或在体位疗法治疗后缓解,目前认为附着在水平半规管上的碎屑是最可能的致病原因,尚无特别的治疗方法,但头部的震动和摇头锻炼可能有效。
②梅尼埃(Ménière)病:是迷路病变中有代表性的疾病,其特点是反复发作的眩晕,伴恶心,呕吐,耳鸣,随病变进展可逐渐发生耳聋,该病在眩晕中约占5.9%。
患者常突然发病,感周围事物和自身的转动和摇晃,故患者不能站立和走路,由于转头,甚至躯干的活动,灯光和声音的刺激均可使眩晕加重,故患者喜闭目静卧,多有耳鸣及耳充塞感,并在病变同侧有耳聋,发作时有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腹泻等,急性发作期常有眼球震颤,呈旋转性或水平性,慢相向病侧,每次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长者可达数天,发作可一周数次,也可缓解数月至数年,随着病程的延长,眩晕发作程度逐渐减轻,而耳聋则渐呈跳跃式加重,当听力完全丧失时,眩晕发作也即消失,耳聋一般为单侧性,有10%可侵犯两侧,前庭功能试验示病侧前庭动能减弱或消失,除眼球震颤外,神经系统检查无其他异常。
该病男女均可罹患,以40~50岁最多见,但年轻人和老年人也可发生,病理变化包括内耳的淋巴液代谢失调,淋巴液分泌过多或吸收障碍,引起内淋巴腔积水,膨胀,压力升高,致使脆弱的耳蜗毛细胞变性,病理上未见炎症或出血,曾推测阵发性眩晕发作和膜迷路破裂有关,导致感觉受体破坏,并使含钾内淋巴倾入外淋巴,从而使前庭神经纤维麻痹。
本病可能为变态反应所致,也有提出由循环障碍,代谢障碍,病毒感染等因素引起,由明显的内耳疾病,如炎症,动脉硬化,出血,耳硬化等所产生的类似内耳眩晕症临床表现,称为梅尼埃(Ménière)综合征。
③迷路炎:迷路炎是急性或慢性中耳炎的常见并发症,多因中耳化脓性炎症直接破坏迷路的骨壁引起,少数是炎症经血行或淋巴扩散所致(化脓性迷路炎),部分患者迷路并无感染的直接侵犯,受到邻近化脓性中耳炎的影响,也能出现症状(浆液性迷路炎)。
临床上中耳炎患者出现阵发性眩晕并伴恶心,呕吐时,提示合并迷路炎的可能,病情严重者眩晕甚剧,并有眼球震颤,听力丧失,平衡失调等,全身症状也很明显,外耳道检查发现鼓膜穿孔,有助于诊断,并可与梅尼埃病鉴别,如简单的瘘管试验法阳性(以指压外耳道口,反复数次,诱发眩晕),表示可能有瘘管存在,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④药物中毒性眩晕:多种药物可引起内耳及前庭神经损害,其中首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该类抗生素通过对前庭毛细胞的不可逆损伤而产生耳毒性,硫酸链霉素对内耳前庭毒性较大,易引起眩晕,而双氢链霉素则易致耳蜗损害产生耳聋,急性链霉素中毒多在用药后数天内发生眩晕,恶心,呕吐,慢性中毒多见,常在用药治疗几周后患者出现摆动幻觉,运动失调和轻度眩晕,并在1周后病情达高峰。
毒性的程度取决于抗生素治疗的剂量和持续时间,但也可因个体敏感性不同而有仅用数克,甚至用药1次后即发生眩晕者,老年患者和肾功能低下者更易发生,由于双侧前庭同时损害,患者仅表现轻度眩晕,更主要是一种周围环境摇晃不稳的摆动幻觉,即主要表现为躯干的平衡障碍,因此在行走,头部转动或转身时症状更明显,并在上述动作停止后,似觉原来的动作仍在继续进行,躯干和头部不动时,上述症状明显好转甚至消失,少见眼球震颤,前庭动能试验示双侧前庭功能减退,眩晕持续数周至数月不等,个别在停药后可持续数年,前庭功能恢复更慢,药物使用史及其特征的临床表现为诊断的主要依据。
新霉素,卡那霉素也可引起眩晕,但较链霉素为轻;庆大霉素,万古霉素,多黏菌素B等引起者偶见,奎宁,水杨酸盐引起耳蜗损害较重,前庭症状较轻,停药后可消失,其他如三甲双酮,苯妥英钠,扑痫酮,口服避孕药,乙醇,尼古丁及长期滥用巴比妥类药物均可致眩晕。
⑤晕动病:或称运动病,即晕车,晕船,由于坐车、船、飞机等时,内耳的迷路受机械性刺激,引起前庭功能紊乱所致,主要表现眩晕,恶心及呕吐,常伴面色苍白,出冷汗,全身无力等,该病可能存在易感人群,但原因未明;睡眠不足,情绪不佳及不良刺激常为促发因素。
⑥迷路卒中:为突然发作的严重眩晕,恶心,呕吐,并有耳鸣或听力丧失,可发生迷路功能永久性损害,主要见于老年人内听动脉的闭塞,或迷路出血,患者年龄大,起病快,有身体其他部位的动脉硬化症及既往无类似发作史等有助诊断。
⑦听神经瘤:听神经瘤患者主要表现慢性进行性耳聋,极少数患者早期可出现眩晕,部分患者亦可在起病后数月或数年后才出现眩晕,除有第Ⅷ对脑神经损害外,还有Ⅴ,Ⅶ,Ⅸ,Ⅹ对脑神经麻痹,头痛,共济失调等,耳科检查可发现病侧有神经性耳聋及前庭功能减弱的表现,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患侧可有各种异常,脑脊液蛋白质增高,头颅平片有病侧内听道异常扩大或同时有骨质破坏,头颅CT,MRI在小脑脑桥角处显示占位性病变,则诊断可肯定。
⑧前庭神经元炎:指前庭神经元(包含前庭神经核,前庭神经节和前庭周围神经)的病变,是单次发作的急性单侧周围性前庭神经功能减退或丧失的最常见的病变,约占眩晕的4%,临床特征为急性起病的单次重症眩晕发作,伴有恶心,呕吐,不能活动,但而无耳鸣和耳聋,躯体易向病灶侧倾倒,并有向对侧快速水平或水平旋转性眼球震颤,听力检查正常,多见于青,中年患者,儿童和老年偶可罹患,病因未明,多数患者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推测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检查可发现一侧前庭神经麻痹,本病为良性病变,患者的严重症状在数天内可逐渐减轻,但病程较长,症状常持续数周,少数患者眩晕发作呈反复性。
(2)前庭中枢性眩晕:本类眩晕主要属于脑干性,其损害包括前庭核及其联系,因前庭及耳蜗纤维在进入延髓和脑桥是分开的,故听力可不受累。
脑干病变所发生的眩晕伴发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及不平衡,较迷路病损者顽固;其眼球震颤为垂直性,较粗大,向一侧凝视时较明显且持久,脑干病变的眩晕常同时有脑干其他结构(脑神经及各种传导束)的损害表现。
①椎-基底动脉缺血:眩晕为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发作及其供应区脑干梗死的突出症状,50岁以上有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的患者突然出现眩晕,应考虑本病,眩晕为旋转性,摆动性,有站立不稳,行走有漂浮不稳感,常伴脑干受损的其他症状,如复视,延髓麻痹征,平衡障碍,共济失调及麻木等。
若眩晕发作持续仅数分钟至数小时,最多在24h内完全恢复,并反复发作,则临床上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椎-基底动脉的TIA明显较颈内动脉系统的TIA发作频繁,可每天发作多次,亦可间断反复发作数周或数月,但一般并不是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的先兆,另外可有一特殊的猝倒发作,此因中脑红核区域或脑干网状结构的缺血,导致突发性四肢肌张力消失,使在站立或行走时发作倒地,迅即恢复,并无先兆,不伴有意识丧失。
②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又称瓦伦贝格(Wallenberg)综合征,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病灶局限于延髓背外侧部位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在老年人绝大多数由小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闭塞所致;在中,青年人亦可由炎症,脱髓鞘病变,肿瘤,外伤等所引起。
临床表现眩晕,平衡障碍,呕吐,语言含糊不清及进食呛咳等症状,检查可见眼球震颤,病侧软腭及声带麻痹,交叉性或偏身性等各种类型的感觉障碍,病侧霍纳(Horner)征以及肢体小脑性共济失调等体征,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和头颅MRI检查,一般不难诊断。
③脑干肿瘤:眩晕可呈持续性,可因头部转动而加重;病早期即出现脑干损害征如脑神经麻痹,交叉性瘫痪;有明显的眼球震颤及肢体共济失调,根据进行性发展,多见于儿童及头颅CT或MRI的发现可确诊。
④多发性硬化:约1/3患者有眩晕,其中部分为首发症状,是一种逐渐加重的,旋转性眩晕,眩晕程度一般较轻,但眼球震颤多见而且明显,多为水平性或垂直性,可伴有恶心,呕吐,耳鸣及耳聋少见,根据常有视神经,脑干,小脑,脊髓,其他脑神经及大脑半球损害的多个病灶,病程中有多次缓解和复发,各种诱发电位(脑干,视觉,体感)可发现亚临床病灶及头颅CT或MRI检查的典型异常表现,脑脊液中γ-球蛋白增高,IgG指数异常和有IgG寡克隆带等,均有助于诊断。
⑤第四脑室肿瘤:由于肿瘤压迫第四脑室底部,刺激前庭核及迷走神经背核,常可引起剧烈眩晕,呕吐,尤其在第四脑室有可活动性肿瘤(如囊肿),当患者转动头部时可因突然闭塞脑脊液循环而发生严重眩晕,伴呕吐及剧烈头痛,称布伦斯(Bruns)综合征,如患者保持一定的头位,避免突然变动位置,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因在迅速改变头位时,可引起眩晕,此种情况易被误诊为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需注意鉴别。
⑥眩晕性癫痫病:前庭系统的皮质中枢在颞上回后部或颞顶交界处,这些区域的病变(肿瘤,动静脉畸形,梗死,外伤性瘢痕)均可刺激皮质而发生眩晕,患者有严重的旋转感,或感觉外界环境向一侧运动,伴有恶心,可有眼球震颤,有些在眩晕前或随之可见一侧耳鸣及对侧感觉异常,眩晕可为发作的先兆,时间很短,一般仅数秒钟,如放电扩散到颞叶其他区域,则随后出现颞叶癫痫的其他症状,或出现全身性发作,少数患者以眩晕为惟一表现,此时需与其他眩晕发作鉴别,脑电图检查发现棘,尖波及阵发性异常可助诊断。
⑦中枢性位置性眩晕(central positional vertigo):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特别是第四脑室及周围的病灶也可引起位置性眩晕,中枢性位置性眩晕发作没有潜伏期,发作后持续时间长,缺乏眩晕的典型表现,眼震方向变化不定,体位疗法不能缓解,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其他症状和体征等,可与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鉴别,中枢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率极低,其常见病因有脊髓小脑变性,多发性硬化,Ⅰ型Arnold-Chiari畸形以及小脑和脑干的肿瘤等,对疑诊中枢性位置性眩晕者,须进行详细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和头颅MRI检查,以除外颅内占位性病变。
(3)其他:
①颈性眩晕:颈部突然活动时,特别是向一侧转动或头上仰时发生的眩晕称颈性眩晕,其确切的病因尚有争论,可能是因为脊髓前庭传导冲动的改变,骨赘压迫引起的椎-基底动脉缺血,以及颈椎强直引起的交感神经丛受到刺激等所致,但主动脉弓综合征和锁骨下盗血综合征亦可发生颈性眩晕。
由于老年人普遍存在无症状性颈椎病,故颈椎X线摄片对诊断并无帮助,诊断主要依据老年人在转颈或仰头时突然出现的眩晕,以及TCD检查结果,但由于椎动脉行程较长,颅外段与颈椎解剖密切相关,因此椎-基底动脉TCD检查除常规头位外,还应包括头部特殊位置如转颈试验,颈性眩晕的患者TCD转颈试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下降20%以上则支持诊断。
②恐惧性位置性眩晕(panic positional vertigo):是一种常见的主观平衡障碍性疾病,属于精神性眩晕,临床上易被误诊为器质性眩晕,本病约占眩晕就诊者的16%,中年人发病较多见,男女均可罹患,临床诊断主要依据是:
A.尽管临床的平衡功能检查如龙贝格(Romberg)征,足尖足跟衔接行走(tandem walking),单脚平衡试验和常规姿势图示平衡功能正常,但患者站立或行走时有头晕和主观的平衡障碍。
B.持续数秒至数分的发作性起伏不稳感,或短暂的身体不适的错觉。
C.虽然恐惧性位置性眩晕可自发发生,但患者通常认为一些不可避免的不适刺激(过桥,上梯,独自在屋,上街)或社会刺激因素(在商店,饭馆,音乐会,人群拥挤)为诱发因素。
D.绝大多数患者在眩晕发作期间或发作后存在自主神经症状和焦虑。
E.有强迫观念和行为的个性特征,情绪不稳定,轻度抑郁。
F.发作常继发于特别的情绪紧张,重病后,或器质性前庭障碍以后,如常可在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或前庭神经元炎恢复后发病。
③颅脑外伤性眩晕:外伤后眩晕可由于损及内耳,前庭神经,前庭神经及其中枢联结引起,也有耳石终末器受损而出现短期的位置性眩晕,严重颅脑损伤病例在第四脑室及导水管周围可有点状小出血,以致伤及前庭核及其与中枢的联结。
外伤性眩晕除伤及迷路和前庭神经外,少见自发性旋转性眩晕,其主要表现为头晕,常诉述其本身或周围环境有运动,同时觉得不稳,转动或向上看等动作常可使之加重,脑震荡患者出现的头晕较外伤的其他症状持续更长时间。
④眼球运动障碍性眩晕:新近的眼肌麻痹伴有复视时,因空间失定向,可引起短暂的眩晕感,伴有恶心,摇晃,当患者向麻痹肌肉方向注视时最明显。
⑤高空眩晕症:属生理性眩晕,是在高空向下看时由视觉诱发的眩晕综合征,表现为主观的体位和运动不稳,这是由于注视者和固定目标之间极大距离产生的一种“距离眩晕”,高空眩晕和体位有关,在立位时最明显,眼和目标间的距离是主要的因素而非凝视的方位。
老年眩晕的症状
老年眩晕的症状对于很多人虽然陌生,但是老人出现的一些明显的症状还是可以看出来的,但是老年眩晕的种类有哪些就不是所有人都了解的了。下面就介绍一些老年眩晕的症状。
老年性眩晕通常表现为眩晕感、平衡紊乱及失衡感。患者睁眼时感觉自身旋转、晃动,犹如坐车船一般。发作时不能站立,伴有恶心、呕吐、耳鸣、出汗、心动过缓及血压下降等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症状,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有时达数天上当内耳的前庭系统、视觉系统及位于关节的本体感受器传入到位与前庭神经节的信号不对称时,可使位于小脑和大脑皮质的控制中枢产生眩晕感。
(1)前庭性眩晕:存在前庭系统受损表现:眼球来回规律性颤动,步态不稳,双足踩棉花感,身体向一侧倾倒以及指物偏向,特别是并足站立,沿直线行走困难,但指鼻和跟膝、胫试验基本正常。 ①前庭周围性眩晕:在眩晕发作前,后或同时出现耳蜗症状、自主神经症状。
②前庭中枢性眩晕:在眩晕发作前、后或同时伴有神经系统症状。
血管性: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症,唯一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wallenberg综合症、基底偏头痛、过度换气综合症。肿瘤、外伤、变性疾患:小脑脑桥角外肿瘤,小脑损害(变性或肿瘤),颞叶肿瘤,后颈肿瘤、感染、前庭性癫痫,脑外伤、多发性硬化,遗传性共济失调,颅底凹入正,中枢性位置性眩晕。
(2)非前庭性眩晕:全身疾病引起的眩晕,有眼性、颈性、循环系疾病,血液病,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精神性眩晕等。
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可以了解到老年眩晕是老年人比较多发的一种疾病,常见的症状是不会站立、甚至还会有恶心、耳鸣、出汗等症状,看起来非常让人后怕。老年眩晕的种类也比较多,发病的原因不同症状也会有一些差异。
眩晕症的症状有哪些
外周性眩晕
非耳源性眩晕分步阅读>>眩晕是一种发生得很突然的、不是外界刺激导致的一种自己或自己所处的环境在运动的错觉,最常见的是感觉到旋转运动,其次是上升、下降感,再其次是左右晃动感。那么眩晕症的症状具体有哪些呢?主要可以分为外周性眩晕和非耳源性眩晕两大类。
外周性眩晕
1外周性眩晕又可以分为以下5中眩晕症状,其特点分别如下:
运动错觉
单侧前庭病变时,多感自身与外界环境发生相对的旋转运动。双侧前反病变时旋转运动错觉不明显,主要为晃动及漂浮不稳感。
副交感神经症状
唾液分泌增多,面色苍白,手足发凉,出冷汗,恶心及呕吐。轻重的程度因人而异。
眩晕持续时间
多不长。位置性眩晕持续不过30秒。梅尼埃病的眩晕数十分钟至数小时即缓解。突发性耳聋伴发的眩晕和迷路炎引起的眩晕可持续数日。前庭神经炎和药物前庭毒性作用所致的眩晕可持续数日至十余日,以后为活动时头晕及行走不稳。
自发性眼震
存在时间较短。有快慢相之分,方向固定。仅出现在眩晕的同时或眩晕的高潮阶段,多呈水平型、旋转型或水平旋转型。眼震强度多为Ⅰ~Ⅱ度,Ⅲ度者较少,振幅中等,向快相方向凝视时增强,向慢相方向凝视减弱或消失。
眩晕症其他症状
(1) 眩晕发作多较快,逐渐缓解;
(2) 发作时定向力紊乱,平衡失调,不能行走;
(3) 眩晕时畏声、光的刺激,头部活动可引起各种症状加重。患者多闭眼静卧,拒绝转动头部。
(4) 反复发作的外周性眩晕两次发作之间有明确的缓解时间;
(5) 可伴有耳鸣及感音性听力减退,无意识丧失,不伴发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非耳源性眩晕
2中枢性眩晕
(1)常合并有脑神经或其他颅内病变的症状和体征,如意识障碍、感觉和运动障碍、深浅反射改变、头痛、眼底变化及脑电图异常等,有专家认为凡伴有意识障碍的眩晕,均为中枢性眩晕。
(2)多呈慢性,持续时间较长,经久而无变化,有长达I 2年者。但也有短暂发作者,例如引起颜滴发作的颓叶病变、大脑半球动脉硬化导致大脑功能障碍所产生的眩晕等。
颈性眩晕
眩晕形式多样,无确定的方向性,可谓头昏沉感、晃动感、头重脚轻站立不稳感、飘浮感、旋转感等,以旋转和实物晃动感较常见,井反复发作。常于颈部前屈、后仰或扭转,或头颈在某一特定头位时即诱发眩晕或加重其症状。恢复正常位置后眩晕减轻或消失。眩晕发作时间短暂,数分钟至十余分钟,严重者可伴有恶心、呕吐,部分患者伴持续性耳呜.音调高低不一,也有患者发牛讲行性感音神经性耳聋。
眼性眩晕
为非运动错觉性眩晕,主要为不稳感,用服过度时加重,闭眼休息后减轻。
眩晕症什么症状 其他
(1)眩晕发作多较快,逐渐缓解;
(2)发作时定向力紊乱,平衡失调,不能行走;
(3)眩晕时畏声、光的刺激,头部活动可引起各种症状加重。患者多闭眼静卧,拒绝转动头部。
(4)反复发作的外周性眩晕两次发作之间有明确的缓解时间;
(5)可伴有耳鸣及感音性听力减退,无意识丧失,不伴发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眩晕症的症状有哪些
1.大多数眩晕症患者会突然出现旋转性眩晕,就是会觉得周围的物体沿一定方向水平旋转或摇晃,只要闭目休息一定时间,症状便会减轻或消除。
2.部分眩晕症患者还会伴有恶心、呕吐、血压下降、出冷汗或面色苍白等症状,这些症状在休息几分钟到数小时后就会消失,继而进入间歇期。在这间歇期间,有人只发作一次,也有人反复发作,而且间歇期有多长,因人而异。
3.眩晕症间歇期间会有耳鸣的现象,初期是低声调的吹风声,随着病情发展或加重就会变成高声调的持续性音调,当眩晕症发作时耳鸣加剧。
随着眩晕症反复发作,多次的耳鸣也会对耳朵造成一定的影响,听力受损,严重时会出现不自觉耳聋,多为单侧性耳聋。
4.除了耳鸣,不少眩晕症患者还反映说,眩晕症发作期间会觉得头胀眼震,而且耳内有沉重涨感和耳朵周围有灼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