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宝宝的幽默感
如何培养宝宝的幽默感
一、教会宝宝幽默的重要性
幽默感是孩子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大多开朗活泼,往往更讨老师的喜欢,人际关系也比不具幽默感的孩子好得多。幽默还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和痛苦,因而幽默的孩子往往比较快活、聪明,能较轻松地完成学业,甚至拥有一个乐天、愉悦的人生。
二、影响幽默感的三大因素
1、认知能力
当孩子语言能力不够时,所讲的笑话若与语言有关,就会产生孩子无法理解的情形。例如语言能力发展已经很好的六岁的小朋友,与两岁大的小孩玩猜谜游戏,便会出现鸡同鸭讲的状况。孩子拥有足够的认知能力时,才能与人沟通,并从中得到乐趣,也才会产生幽默行为。
2、父母的关怀
在3岁前得到父母疼爱与照顾的幼儿,会表现出比较好的幽默感。因此,要使孩子成为一个"具有幽默感的人",父母应多给予孩子爱与关怀。
3、愉快的学习气氛
在孩子成长学习的过程中,若总是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会使孩子体验到快乐,并促使他以快乐的心情来看待周围的人或事物,有利于幽默感的形成。
三、不同年龄阶段的幽默表现
半岁大的宝宝:视觉、动作中的幽默
6个月大的宝宝已经懂得幽默了,他们能够理解大人的搞怪表情、夸张动作、滑稽声音中的玩笑成分,他们甚至还能发现一些简单的逻辑错误背后隐藏的幽默,每当爸爸双手把宝宝高高抛起同时做鬼脸的时候,宝宝总是咯咯地笑。宝宝也喜欢玩躲猫猫,只要大人将手遮住脸再打开,就能使幼儿发出咯咯的笑声,这是因为幼儿已有物体恒存的概念,因此一隐一现的事物最能引起他的好奇心;由于幼儿还不会爬或走,幽默感的呈现仅在身体上的变化。
1岁半到3岁的宝宝:不和谐中的幽默
此阶段的孩子,喜欢拿东西来做假装。他会故意戴爷爷的帽子,然后假装自己是爷爷,以此方式来逗大人笑。这时的小孩喜欢从动作发展来找寻幽默,当孩子看到爸爸故意穿错袜子或者不小心穿错袜子,他们都会觉得十分有趣。
3岁到4岁的宝宝:语言中的幽默
三岁以上的小朋友,语言发展与命名能力已经很好了,他们会故意讲错话,例如对着妈妈叫爸爸,或是指着小狗叫小猪,这样的行为对小朋友来说十分有趣。另外,三岁多的孩子很喜欢厕所笑话,当他们听到屁屁、尿尿或咪咪这类的文字时,会使他们发笑,而且这时的小孩已看得懂故事书与电视卡通了,如果电视中出现,吃蛋糕时奶油不小心弄到鼻子上的情节,就能逗得孩子开心大笑。
4岁到6岁宝宝:笑话、恶作剧中的自创幽默
这时的孩子,喜欢做出和事实不合的事,例如他会刻意把小鸡画在天上,或是把牛画在树上,或在扮演游戏中,拿着小猫玩偶学小狗叫,但实际上孩子是了解真实状况的,只是他们会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幽默感。
四、培养宝宝幽默感的建议
建立快乐的环境。为孩子在家中留一块空间,挂上一块木板,贴上可爱的卡通画片、滑稽的生活照片等,并经常更新。与孩子一起阅读富有喜剧色彩的图画书。让孩子观看适合其年龄特点的电视、电影,鼓励他模仿其中令人捧腹的动作。时不时对着孩子做出幽默的动作,如扮鬼脸、伸舌头等。
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或寻找快乐、幽默的素材,如晚饭后和孩子一起回忆白天的所见所闻,要求孩子画出或说出有趣的情景来。对孩子表现出的任何一点幽默或有趣行为大加渲染,孩子就会乐此不疲。请记住,孩子只有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才能发展幽默感和快乐向上的情绪。
待孩子长到5岁至6岁时,便可能开始对语言中的幽默成分十分敏感。如,同音异义词和双关语的巧用、绕口令的学习,都能使他们感到趣味盎然。与此同时,你也应鼓励孩子学习猜谜,甚至由孩子自己编一些简单的文字谜语。7岁的孩子大多已上学。他们往往喜欢讲笑话、听笑话。如果此时大人们能作出引导,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粗俗、什么是幽默,那当然更是明智之举。8岁以后的孩子已初具幽默感。父母应注意倾听孩子回家后讲述的有关学校生活的小笑话,并发出会心的欢笑。这也是一种父母对孩子的幽默感做出肯定的表示。
五、引导宝宝幽默感注意事项
1、幽默感的语言以不伤害他人为原则。
2、幽默感的语言要注意人际间的礼貌。
3、幽默感动作以不涉及危险动作为原则。
4、与孩子说笑话或表演滑稽的动作时,要考虑孩子的年纪。因为大人认为好笑的语言或动作,孩子不见得有同感。但孩子认为好笑的语言或动作,大人要陪孩子一起笑(虽然从大人的角度来看也不见得好笑)。
大班育儿知识大全
一、创设幽默的氛围和空间,以家长的幽默感染孩子。
让幼儿在有幽默感的环境中生活是培养幼儿幽默感的最好方法。家长每天和幼儿生活在一起最有条件向幼儿撒播幽默的种子。例如,幼儿在一筹莫展时、遇挫折时以及提醒幼儿应该怎样做或制止幼儿某些行为时,家长都可以灵活运用幽默的方法来对幼儿提出忠告、建议或批评。幽默可以代替缺乏亲切感的批评,可以代替没味道的提醒和多余的呼叨。给幼儿带来了新奇和有趣,让幼儿愉快而有效地接受家长的指导。
二、充溢自信,有着积极乐观的心态。
幽默的心理基础是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要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不怕失败,能看到事情积极的一面,不是一味地悲观失望。
三、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
有丰富的词汇有助于表达幽默的想法。如果词汇贫乏,语言的表示能力太差,那也无法达到幽默的效果。父母平时可以多给孩子讲讲幽默故事,机智故事,脑筋急转弯等等,训练孩子思维的敏捷性,丰富儿童的词汇。
四、注重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培养。
幼儿幽默感的培养可随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如饭前饭后,请小朋友说谜语讲笑话;针对某件事或某个情节让幼儿编一句有趣的话;抓住他人幽默风趣的话进行即时点评等。
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在幼儿园读大班的时候,就要培养好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孩子上小学之后,课业压力就会稍微增大,所以事先培养好习惯对一年级的学习就会游刃有余了。
六、灌输孩子时间观念
在读幼儿园小班、中班或者还是大班的时候,家长们都有接送孩子的习惯,这个时候家长们可以给孩子买一个手表,让孩子有时间的观念,防止孩子做事拖拉、散漫,以及合理的利用珍惜时间。
长痘痘如何调整好心理状态 培养幽默感
患上青春痘后,很多人备感压力,整天愁眉苦脸,封闭自卑。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培养幽默感,就会比较轻松地对待青春痘。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伤心、难过往往会在一个善意的笑话里泊散。幽默对消除紧张有特效。
强迫症的日常有效预防措施有哪些
1、正视自己的问题
对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所患疾病有正确客观的认识,对现实状况有正确客观的判断,丢掉精神包袱从减轻不安全感,学习合理的应激处理方法,增强自信,以减轻其不确定感,不好高骛远,不过分追求精益求精,以减轻其不完美感。
2、学会顺其自然
强迫症的一大特点是喜欢琢磨,一个芝麻大的事情往往会想出天大的事来,因此在思考问题时,要学会接纳他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不要钻牛角尖,学会适应环境而不要刻意改变环境。
3、不要刻意追求完美
追求完美是强迫症患者常见的一种表现,所以很容易导致患者陷入痛苦当中。所以,学会不刻意追求完美,就不会给心理带来负担,从而导致治疗强迫症的目的。
4、找到宣泄方法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如果不及时进行宣泄就会影响身心健康。所以,通过宣泄可以把心中的不快都表达出来,这样就会让你变得轻松。 把自己的注意力都投入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上,就会让你忽视自身症状,进而从心理困扰中走出,强迫症也会慢慢变好。
5、培养幽默感
强迫症患者应该适当培养自己的幽默感,这样会更多的感受世界的美好和快乐。培养幽默感能让患者享受平淡中的幸福,从而克服这种心理疾病。
最适合宝宝的几种早教方法
第一,孩子需要学习语言,这是语言教育
婴孩一出世,最迫切需要学习的,就是语言。生下不久,父母一抱上孩子便对他说话,其实就是教他语言。学习母语,对一般孩子来说,都不成问题。
正常的孩子,不到6周岁,都能运用母语应付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状况。除了母语,孩子还应学一门外语,首选自然是国际语言--英语。精通英语可以扩大一个人的视野,提高一个人成就的上限。
学习英语显然也和学习母语一样重要和迫切!为什么说迫切呢?因为语言是一种很奇怪的能力,愈早学习,学习的效果愈好。晚学,不只是辛苦,而且很难学好。还有,对幼年孩子来说,同时学习多种语言,不会互相干扰。对孩子来说,每一种语言都是外来语。另外,孩子学习语言,对他来说,是游戏,不是功课。
第二,孩子需要认识生活环境,这是知识教育
孩子所有能接触到的人、物和现象,他都好奇。最早,孩子对环境做到能区别就够:这个人是妈妈,这个人是爸爸,那个人是叔叔,那个人是阿姨;这是桌面,这是椅子,那是床;这是汽车、这是火车、那是飞机、那是船孩子逐渐长大,对环境的认识增多了:妈妈陪我的时间最长,爸爸只有晚上出现;叔叔和阿姨很多,但并不常见到+孩子的好奇心扩大得很快,有些孩子还未认识家、学校和他的国家,他就要认识地球和宇宙了;孩子还会好奇过去和未来;好奇森林里的鳄鱼和蟒蛇,也好奇要靠显微镜才能看到的细菌和原子。
孩子在他很小的时候,已经感觉到环境可以加以利用;哭了,大人会著急,因此知道哭可以给他带来方便;火是烫的,最好远远躲开,但是控制在火炉里,可以炒菜、烧开水;坐著汽车可以到公园,那你就不必走路这是孩子最初对环境的利用观念。孩子认识环境越多,他就越想控制和利用。这就是科学发明的起源。孩子对环境的观察和认识,片面而且肤浅,深入的认识就非靠读书不可了。孩子对他生活的环境认识越多,他越有自信。帮助孩子有计划、有选择地观察和认识生活环境,鼓励他阅读,孩子将会自信地进入成人世界。
第三,孩子需要发展想象世界,这是创意教育
孩子整天玩玩具,他不觉得寂寞,为什么?因为他觉得玩具是有生命的,他认为玩具是他的朋友,它和他一样,会饿、会渴、会哭、会笑。孩子读童话故事,或者听大人讲故事,他很快融入情节中,故事里的人就他自己,或者是他的好朋友。童话故事对孩子来说,不是幻想,是真实的故事。幻想是孩子的世界。孩子的幻想不是逃避现实。孩子从幻想游戏中,学习语言,认识环境,学习做人做事。
幻想对孩子的长大有重要的意义。
孩子的幻想就是人类的梦想。幻想是创作和发明的开始。反应迟钝的孩子幻想世界很窄。孩子的幻想,需要父母的刺激和鼓励。为什么有些大人会被觉得单调、乏味?很简单,他的童年的幻想世界太窄--他因为少听少读童话故事,而狭窄了他的想象世界,长大成人后,自然显得较少创意,让人感到他单调而乏味。显而易见的,多读童话故事,可丰富孩子的幻想世界,增强孩子的能力。
最适合宝宝的几种早教方法
第四,孩子需要学习做做事,这是品格教育
怎样和自己相处,怎样和别人相处,怎样和环境相处,这是做人。事情要怎样进行,才容易达到目标,这是做事。懂得做人做事,他愉快,别人也愉快;相反的,不会做人做事的,他难过,别人也难过。和自己相处困难吗?当然,许多大人到老都不懂得怎样和自己相处;不但讨厌他,自己也不喜欢自己。不喜欢自己的人,表示他不能和自己相处。和别人相处得好也不容易。动作、说话少考虑别人,多考虑自己的,在大人世界里处处可见。
这种人也许不讨厌自己,但是别人肯定讨厌他。和环境相处得好更不容易。因为环境有所抱怨的话,不会马上反应,不会马上给你脸色。
当你发现环境不高兴的时候,你差不多没有时间后悔了。随便丢垃圾袋,随便砍掉一棵树,不节省用水,不节省用电,不节省用纸……都是和环境作对的行为。人和人在一起,游戏或者工作,都不免有冲突。什么时候坚持己见,什么时候让步,怎样让步,让多少,这是很难的决定。做一件事情,如果纯粹只是一个人的,不妨埋头苦干。不理别人。但是一牵涉到别人,你就要考虑别人怎么想、怎么讲。这些都是做人做事困难的地方。做人做事的问题,随著年龄的增加,会越来越困扰著孩子。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教导孩子学习做人做事。
第五,孩子需要认识人生,这是生涯教育
孩子要长大,最后要成为能独立生活的大人,因此,在童年的时候,多认识不同的人生,就不是哲学上的考虑,而是实际上的需要。“我长大要做什么?”这一个问题并不困扰著孩子,孩子认识人生,是从看电视卡通和电视连续剧,讲故事和连环漫画开始。故事中的主角(英雄或者美丽的公主)就是孩子最早认同并想模仿的对象,而主角的冒险经历和神奇遭遇,就是孩子最早想要体验的生活。
孩子上了学校,课本上的大人物,伟大的科学家、伟大的将军、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政治家是他们另一个并想模仿的对象。
当孩子向往的目标锁定于有限的几种之后,对他自己,挫折将多于鼓励。显然,父母有责任告诉孩子:人生之路百条千条,条条道路认真走下去,路上都有许多动人、感人之处;所谓“行行出状元”就是这种意思。尊重别人的选择,努力于自己的方向。只有人生认识广泛的人才有这样胸襟。
第六,孩子需要培养智慧,这是思想教育
有人累积了许多经验,但是他不能从中得到教训;有人读了许多书,但是他不能从中得到心得,有人获得各方的消息,但是他不能分析和判断;有人现象呈现在他面前,但是他不能看出意义,这种人,我们便说他缺乏智慧。什么是智慧?智慧,简单说,就是创造新东西,创造新观点的能力。他不但比别人能更快从现象中、消息中、知识中、经验中读出不同的意义,而且能从中发展出新的技术、新的发明、新的作品、新的观念。
创意是智慧的表达。许多人认为智慧是天赋。
不错,有一些人的确比另一些人有创意而被认为有智慧。但是,智慧大部分还是靠后天训练来的。和语言的能力一样,训练孩子的智慧,不但要从早,而且要从小:指导孩子怎样观察事物;和别人有不同的发现、看法和做法的时候,鼓励他表达出来,做出来;更进一步训练他非难别人的和自己的观点,推翻别人的和自己的做法,然后引导他试著发展新的看法和新的做法。训练孩子的智慧,当然由小而大,由易而难:孩子小小的发现小小的发明,小小的心得,都加以鼓励。成就获得肯定是孩子继续努力的原动力。
第七,孩子需要培养幽默感,这是气质教育
滑稽常常被看做是幽默。会说调皮话的人,会说笑话的人,善于讽刺的人,常常被看作是有幽默感的人。这些虽然和幽默感沾上边。但是还是不能正确地说明什么是幽默感。
什么是幽默感呢?幽默感就是使心情恢复宁静的能力;幽默感对一个人的作用,很象弹簧对汽车和飞机的作用,汽车有了弹簧装置,才能在不平的道路上行驶,上下震动不会过于剧烈。飞机有了弹簧装置才能安稳著陆,不致摔坏。幽默感不管对自己、对别人都是润滑剂。当你沮丧于或狂热于某些事情上的时候,幽默感将平抚你的情绪,而回到平日的宁静。
和有幽默感的人相处,富于智慧是你最直接的感觉,他的智慧放出来的,是清风,不是熏风,是清泉,不是是烈洒;他的智慧不叫你太悲伤、太悲观,也不叫你太兴奋、太乐观。幽默感是一个人最高尚的气质,是一个人人生最高的境界。这种气质怎样培养呢?和培养智慧一样,可以从训练得来。从小训练,从小事训练,从小处训练;多阅读,多观察,多思考是训练的内容。幽默感是人生态度,所以必须从小训练,严肃紧张的孩子长大成人之后也一样严肃紧张。一个人的人生态度、个人气质形成后是很难改变的。从小事训练,从小处训练,目的在于把幽默感变成孩子的生活习惯,并内化成孩子的气质。
宝宝适合什么样的早教方法
一、语言教育:宝宝需要学习语言
新生儿到这个世界上,最迫切的就是学习语言,当父母抱着他对他说话时,其实就是在教宝宝语言,对大部分孩子来说,学习母语并不是什么问题。6周岁不到的孩子就要能运动母语应对生活中碰到的各种状况。除了母语,孩子还应该学一门外语,首选就是英语,一个人的视野可以因为语言而提高一个上限。而且,语言越早学习,效果越好,对幼儿来讲,学习语言是一个游戏而不是一门功课。
二、知识教育:教孩子认识生活环境
孩子对所有接触的、新的人、事、物都好奇。一开始,孩子只能区这个人是爸爸、这个人是妈妈、这个人是爷爷、那个人是叔叔;这个是桌子、这个是椅子、这个是床、这个是汽车、这个是火车……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认识的环境更加多,比如每天陪我比较多时间的是妈妈,爸爸早上就出门,晚上才出现,偶尔会见到一些叔叔阿姨。孩子的好奇心很快膨胀,还没认识学校、家庭可能就要认识星星、月亮、宇宙了,还会好奇森林里的老虎、猴子等等。孩子对环境的认识越多,他越有自信,因此,家长有帮助宝宝有选择的观察和认识生活环境,鼓励孩子通过阅读了解世界,让孩子进入成人世界时能更加自信。
三、创意教育:发展孩子的想象世界
小孩子自己玩玩具不寂寞,还会和玩具“对话”,因为在宝宝眼里,玩具时有生命的,是他的朋友,跟自己一样会哭、会饿、会冷、会笑。当孩子看童话故事或者听爸爸妈妈讲故事时,他们非常投入,把自己当成了故事里的人,对他们来说,童话故事是真实的故事,不是幻想。孩子的幻想不是逃避现实,在幻想里面,孩子能学习语言、认识环境、学习做人做事。因此,父母需要鼓励和刺激孩子幻想,多给孩子读童话故事,丰富孩子的幻想世界,长大后,孩子的创意将更加丰富。
四、品格教育:让孩子学习做事
做人就要懂得和他人相处、和自己相处、和环境相处;做事情就要知道怎么做才能达到目标。当人懂得做人做事时,他是快乐的,相反,不懂得做人做事,他会变得难过,连他人也难过。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教导孩子学习做人做事,让孩子不会因为这个问题而困扰自己。
五、气质教育:培养孩子的幽默感
幽默感能使人的心情恢复宁静,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是一道润滑剂,平抚自己的情绪,滋润人与人的关系。那么怎么让孩子有幽默感的气质呢?得从小训练,从小事训练,让幽默感成为孩子的生活习惯,内化成孩子的气质。孩子形成自己的气质,有自己的人生态度后,将一直延续下去,很难改变。
六、思想教育:培养孩子的智慧
智慧就是要能创造新的东西、新的观点,和语言能力一样,越早训练孩子的智慧越好。父母应该引导孩子观察事物、做出和别人不同的发现,鼓励孩子推翻他人或自己的想法,从新的角度看待事物。当孩子有一个小小的发现、小小的发明时及时给予鼓励,让孩子有继续探索的动力。
七、生涯教育:让孩子认识人生
人都要能独立成说,让孩子认识人生可以从讲故事、看卡通、看电视剧、连环漫画开始,让孩子从中找到自己认同和想要模仿的对象,体验想要的生活。父母有责任告诉孩子,人生有很多条路,每条路都有精彩动人之处,要努力自己的选择也要尊重别人的选择,有一个广泛的胸襟。
孩子早教的心理需求
第一,孩子需要学习语言,这是语言教育
婴孩一出世,最迫切需要学习的,就是语言。生下不久,父母一抱上孩子便对他说话,其实就是教他语言。学习母语,对一般孩子来说,都不成问题。
正常的孩子,不到6周岁,都能运用母语应付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状况。除了母语,孩子还应学一门外语,首选自然是国际语言–英语。精通英语可以扩大一个人的视野,提高一个人成就的上限。
第二,孩子需要认识生活环境,这是知识教育
孩子所有能接触到的人、物和现象,他都好奇。最早,孩子对环境做到能区别就够:这个人是妈妈,这个人是爸爸,那个人是叔叔,那个人是阿姨;这是桌面,这是椅子,那是床;这是汽车、这是火车、那是飞机、那是船孩子逐渐长大,对环境的认识增多了:妈妈陪我的时间最长,爸爸只有晚上出现;叔叔和阿姨很多,但并不常见到+孩子的好奇心扩大得很快,有些孩子还未认识家、学校和他的国家,他就要认识地球和宇宙了;孩子还会好奇过去和未来;好奇森林里的鳄鱼和蟒蛇,也好奇要靠显微镜才能看到的细菌和原子。
第三,孩子需要发展想象世界,这是创意教育
孩子的幻想就是人类的梦想。幻想是创作和发明的开始。反应迟钝的孩子幻想世界很窄。孩子的幻想,需要父母的刺激和鼓励。为什么有些大人会被觉得单调、乏味?很简单,他的童年的幻想世界太窄–他因为少听少读童话故事,而狭窄了他的想象世界,长大成人后,自然显得较少创意,让人感到他单调而乏味。显而易见的,多读童话故事,可丰富孩子的幻想世界,增强孩子的能力。
第四,孩子需要学习做做事,这是品格教育
当你发现环境不高兴的时候,你差不多没有时间后悔了。随便丢垃圾袋,随便砍掉一棵树,不节省用水,不节省用电,不节省用纸……都是和环境作对的行为。人和人在一起,游戏或者工作,都不免有冲突。什么时候坚持己见,什么时候让步,怎样让步,让多少,这是很难的决定。做一件事情,如果纯粹只是一个人的,不妨埋头苦干。不理别人。但是一牵涉到别人,你就要考虑别人怎么想、怎么讲。这些都是做人做事困难的地方。做人做事的问题,随著年龄的增加,会越来越困扰著孩子。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教导孩子学习做人做事。
第五,孩子需要认识人生,这是生涯教育
孩子上了学校,课本上的大人物,伟大的科学家、伟大的将军、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政治家是他们另一个并想模仿的对象。
当孩子向往的目标锁定于有限的几种之后,对他自己,挫折将多于鼓励。显然,父母有责任告诉孩子:人生之路百条千条,条条道路认真走下去,路上都有许多动人、感人之处;所谓“行行出状元”就是这种意思。尊重别人的选择,努力于自己的方向。只有人生认识广泛的人才有这样胸襟。
第六,孩子需要培养智慧,这是思想教育
创意是智慧的表达。许多人认为智慧是天赋。
不错,有一些人的确比另一些人有创意而被认为有智慧。但是,智慧大部分还是靠后天训练来的。和语言的能力一样,训练孩子的智慧,不但要从早,而且要从小:指导孩子怎样观察事物;和别人有不同的发现、看法和做法的时候,鼓励他表达出来,做出来;更进一步训练他非难别人的和自己的观点,推翻别人的和自己的做法,然后引导他试著发展新的看法和新的做法。训练孩子的智慧,当然由小而大,由易而难:孩子小小的发现小小的发明,小小的心得,都加以鼓励。成就获得肯定是孩子继续努力的原动力。
第七,孩子需要培养幽默感,这是气质教育
滑稽常常被看做是幽默。会说调皮话的人,会说笑话的人,善于讽刺的人,常常被看作是有幽默感的人。这些虽然和幽默感沾上边。但是还是不能正确地说明什么是幽默感。
什么是幽默感呢?幽默感就是使心情恢复宁静的能力;幽默感对一个人的作用,很象弹簧对汽车和飞机的作用,汽车有了弹簧装置,才能在不平的道路上行驶,上下震动不会过于剧烈。飞机有了弹簧装置才能安稳著陆,不致摔坏。幽默感不管对自己、对别人都是润滑剂。当你沮丧于或狂热于某些事情上的时候,幽默感将平抚你的情绪,而回到平日的宁静。
和有幽默感的人相处,富于智慧是你最直接的感觉,他的智慧放出来的,是清风,不是熏风,是清泉,不是是烈洒;他的智慧不叫你太悲伤、太悲观,也不叫你太兴奋、太乐观。幽默感是一个人最高尚的气质,是一个人人生最高的境界。这种气质怎样培养呢?和培养智慧一样,可以从训练得来。从小训练,从小事训练,从小处训练;多阅读,多观察,多思考是训练的内容。幽默感是人生态度,所以必须从小训练,严肃紧张的孩子长大成人之后也一样严肃紧张。一个人的人生态度、个人气质形成后是很难改变的。从小事训练,从小处训练,目的在于把幽默感变成孩子的生活习惯,并内化成孩子的气质.
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
培养幽默感
幽默感是有助于一个人适应社会的工具。当一个人发现不协调现象 时,既要能客观地面对现实,同时又要不使自己陷于激动的状态,最好的办法是以幽默的态 度应付,往往可以使一个本来紧张的情况变得比较轻松,使一个窘迫的场面在笑中消逝。
增加愉快生活的体验
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包含有各种喜怒哀乐的生活体验,对于一 个心理健康的人,多回忆正面的愉快的生活经验,有助于克服不良情绪状态。
产后心理恢复方法
在产后三个月里,新妈妈们若是没有及时调整好心理状态,易发生精神障碍和患上精神类疾病。所以在这一阶段里,外界环境一定多多照顾新妈妈的情绪,给她们多一些的关怀,二新妈妈自身也要积极调适心态。
1.郁闷:女性产后常因为很多小事产生烦闷、委屈、伤心等不良情绪,此类状况多由雌性激素分泌下降、身体疲劳和一些心理障碍导致,多发于产后一周。家人们要对新妈妈的产后郁闷重视起来,给予关心、理解和照顾,避免郁闷情绪发展至抑郁。
2.乐观:拥有一个乐观的生活态度对于产妇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有助于产后自身恢复和养育宝宝。
3.幽默:幽默感对于负面情绪的调节有较强的正面作用,可以让妈妈们尽快投入新角色。而且幽默也可以削弱不良情绪如愤怒、紧张等等,有助于心情的舒缓。
4.社交:成为新妈妈之后,不能万事都围着宝宝,妈妈们也要有自己的生活圈子,有助于女性保持头脑清醒、拓宽视野。
5.自控:新妈妈们需要对自己的消极情绪有所控制,否则很容易伤身,影响家庭和谐。
美国家长这样培养孩子幽默感
根据美国专家从事的专题研究,幽默感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的幽默感大约3成是天生的,其余7成则须靠后天培养。因而在儿童教育专家的倡导下,许多家长甚至在婴儿刚出世6周便开始对其进行独特的“早期幽默感训练”。实际,不少较聪明的婴儿这时确已萌发“幽默意识”。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当家长故意抱着孩子作“下坠”动作时,一些孩子在体味下落感的同时,还会无师自通地意识到是大人在跟自己闹着玩,小脸可能会漾起笑容!对这些天生就有较强幽默感的孩子,美国的家长们除了常跟他玩“下坠”游戏外,还与他玩捉迷藏(如,将一块手帕遮住自己的脸,然后猛地抽走,孩子见了可能会发出会意的微笑)、敲击游戏(如,用一汤勺敲击碗碟使其发出清脆声响,然后再佯装用汤勺敲击自己的头或孩子的手,他可能也会冲你一笑)等。
1周岁左右的孩子对他人的脸部表情已十分敏感。在其学步摔倒时,美国的家长们大多是冲他做个鬼脸以表示安抚。幽默的力量是无穷的,此时他往往会被大人扮的鬼脸逗得破涕为笑。不仅如此,家长还鼓励孩子们模仿做鬼脸,做得愈怪异愈能得到赞赏。
2周岁时的幼儿已能从身体或物品的不和谐性中发现幽默。如,大人把袜子“戴”在自己的手上,脸上则露出难受的表情。在美国,若孩子这时也学着把手套“穿”在脚上,家长不仅不对孩子横加指责,相反跟孩子一起哈哈大笑。
3岁幼儿的智力,已发展到能认识概念不和谐中潜藏的幽默。当爸爸故意手拎妈妈小巧的女式皮包,或妈妈故意戴上爸爸粗大的男式手表时,孩子见了即会一边摇头一边大笑不止。美国的家长往往默许孩子装模作样地戴上爷爷的大礼帽,手持拐杖,行步蹒跚,从模仿中体味幽默的快乐。
4岁左右的幼儿特别喜欢“过家家”,或扮演卡通人物。当美国人发现自己的儿子与邻家小女孩正在十分投入地扮演王子和公主时,不仅不阻拦,自己还可能客串坏蛋之类的小角色,添油加醋地让气氛更为生动、活泼。
待孩子长到5-6岁时,便可能对语言中的幽默十分敏感。这时,美国家长会利用同音异义词和双关语的巧用及绕口令等的学习,增强孩子的幽默感。
7岁的孩子大多已上学。他们往往喜欢讲笑话、听笑话。有些笑话虽不够高雅,但大人们一般不去粗暴地批评乃至责备。他们认为,此时的孩子,尤其是那些淘气的男孩,往往会通过笑话或恶作剧来“平衡”或“调节”自己的心态。尽管其中的幽默可能让大人们不快甚至难堪,但大人理应包容。原因很简单:这是孩子成长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此时若大人能正确引导,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粗俗,什么是幽默,才是明智之举。
8岁以后的孩子已初具幽默感。美国的家长常常倾听孩子们讲述有关学校生活的小笑话,并发出会心的欢笑,对孩子的幽默感作出肯定的表示。此外,大人们还常常引导孩子们编幽默故事,改编电影、电视剧的情节或加添令人捧腹的结局。
当孩子进入小学高年级时,学校会常常组办有关“幽默故事”写作或讲述的比赛。对于这类能起到增强孩子幽默感的活动,家长们大多予以无保留的支持。
孩子的幽默性格一旦形成,对其一生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大多开朗活泼,往往更讨老师的喜欢,人际关系也比不具幽默感的孩子好得多。幽默还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和痛苦,因而幽默的孩子往往比较快活、聪明,能较轻松地完成学业,甚至拥有一个乐天、愉悦的人生。
胃肠功能紊乱患者如何调节情绪
1. 培养幽默感:
幽默感有助于一个人适应社会。当一个人发现不协调的现象时,一方面要客观地面对现实,同时又要自己不陷于激动冲动的状态,最好的办法是以幽默的态度对待,这样可以起到减压的作用,可以使原来紧张焦虑的情绪变得比较轻松,使一个窘迫的场面在笑谈中消逝。幽默是人们的一种心理行为,学会幽默可以减少心理上的挫折感,求得内心的安宁。幽默还是一种自我保护方法,对心理治疗的施行特别有帮助。
2. 增加愉快生活的体验
每个人的生活都包含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的生活体验,可以多回忆积极向上、愉快的生活体验,这有助于克服不良情绪。
3. 适当发泄情绪
人的情绪不安与焦虑,不妨找好朋友说说,或找心理医生去咨询,甚至可以一个人面对墙壁倾诉心中的郁闷,把想说的说出来,心情就会平静很多。
4. 行动转移法
克服某些不良情绪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是用新的工作、新的行动,去转移不良情绪的干扰。
如果确实可以做好以上的生活心理调整,不要用药,就可以克服胃肠功能紊乱带来的困扰,就可以在紧张的工作和生活中获得一副好胃肠、好胃口。
让孩子更有幽默感的三种游戏
研究表明,人的幽默感大约三成与生俱来,其余七成则须靠后天培养。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幽默感。
游戏一:做鬼脸
适合0岁以上孩子
推荐理由:
研究表明,刚刚出生2天的新生儿就能模仿成人简单的面部表情,一些有趣的面部表情是培养宝宝
幽默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游戏方法:
1、对着孩子吐舌头,观看宝宝的反应。注意吐舌头时,速度要比较慢,以便孩子能够完整地观察到父母吐舌头的全过程,并学习模仿。
2、瞪着眼睛,使劲鼓起腮帮子,将宝宝的两只小手放在腮帮子两侧,轻轻地挤压腮帮子,然后往外吐气。
3、让孩子抓父母的耳朵,当他抓到耳朵时,对着他吐出舌头。
4、让孩子去摸父母的鼻子,当他摸到鼻子时,使劲皱眉,缩紧鼻子上部的肌肉。
贴心提示:
1、和比较小的孩子做这个游戏时,父母处于主导地位,重心在于吸引宝宝的注意,让他从这种游戏中获得一些愉快的体验,并尝试学习父母的动作。
2、和大一点的孩子游戏时,要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导者,重点在于鼓励他创造性地玩出更多的花样。
游戏二:呵痒痒
适合1岁半以上孩子
推荐理由:
让孩子开心地笑是培养幽默感的第一步。孩子天性好动,一些花样翻新的动作会带给他更多新鲜感,提高他参与的积极性,让他在活动中笑声不断。
游戏方法:
1、将孩子抱在怀里,呵他痒痒,让他在父母的怀里嬉笑着挣扎躲闪。然后停一会儿,当他期待父母再次呵痒痒时,继续游戏。
2、和孩子面对面坐在床上,以伸直胳膊恰好触碰到手指尖的距离为宜。父母身体前倾呵孩子痒痒,直到宝宝仰身倒在床上。然后父母坐直,等待孩子来呵痒痒。如此反复。也可以不设规则,大家瞅准机会出击,训练孩子的反应能力。
3、和孩子面对面站着,伸出胳膊呵他痒痒,追着他跑。
反过来,当孩子追着父母跑时,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父母可以假装跑不过,让他呵痒痒,然后缩成一团,不停地挣扎,用显得一败涂地的样子来逗他开心。
4、父母装出一副吓人的模样,张牙舞爪地假装要呵他痒痒,但并不真的呵他痒痒。让他体验到不同的幽默方式。
贴心提示:
1、和孩子玩这个游戏时,除了实实在在呵他痒痒之外,更多地要通过各种夸张的表情与动作来增强游戏的趣味性,让他在父母这样的反应中学会表达自己的幽默感。
2、和孩子嬉闹时要有张有弛,免得孩子过于兴奋而被呛到或者磕碰到。
游戏三:装傻
适合2岁以上孩子
推荐理由:
一些超乎寻常的行为与语言里面常常包含了更多幽默的元素。故意出错,一些看起来毫无意义但是与平时表现截然不同的行为都是训练宝宝幽默感的好素材。
游戏方式:
1、和孩子一起发出一些傻乎乎的声音,比如“哇啦啦啦”、“嗯……”、“蒙……”,然后大家一起哈哈大笑。
2、做一些违反常规的动作,比如假装搞错了,把袜子当帽子戴在头上在宝宝面前走来走去,然后恍然大悟似地发现自己的错误,装出一脸羞愧难当的模样。
3、故意说错话,比如把“妈妈”说成“爸爸”,“爸爸”说成“宝宝”,“电
冰箱”说成“电视机”等等,说的人一本正经,旁边别的大人则哈哈大笑。
听到别人笑,说的人则故意装出一副不知道大家为什么哈哈大笑的样子,傻傻地追问:“你们笑什么?快告诉我,你们笑什么?”。
4、故意做错事或者说错话,然后自己恍然大悟地说:“哦,我说错了”。“呀,我又做错了。”假装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并且一副十分懊悔犯了错误的样子,但是就是不改正,偏偏总在犯同样的错误。
贴心提示:
1、在和孩子游戏时,父母要全副身心地投入,不能以敷衍的方式来对待孩子。
2、设计这种游戏时,最好能有些喜剧性的冲突效果,以增强游戏的幽默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