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独立意识

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独立意识

尊重孩子

注意对孩子说话时候的口气还有方式,要仔细的听孩子说话,使自己的孩子感到别人在尊重他们。孩子吃饭不要硬逼,让孩子做事尽量不用命令的口吻。不要当众斥责孩子“不争气”、“笨蛋”、“没出息”等,这样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事实证明:受到爸爸妈妈们充分尊重的孩子,大多待人友善、懂礼貌、举止大方、自我独立意识强。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孩子受到应有尊重的良好反应。

不要过度保护孩子

在海外的一些国家,爸爸妈妈们非常重视孩子独立性的培养,这些人们主张从小就建立孩子的独立意识。孩子一出生就让他独宿一室,极少与爸爸妈妈们同住。孩子学走路时,跌倒了,自己爬起来。

从兴趣上培养

让孩子们做每一件事情都要回避简单的语言,这样可以防止小宝宝们对劳动产生抵触的情绪或厌恶心理。小宝宝对游戏活动有强烈的兴趣,让小宝宝做些象征性的劳动时,要尽量游戏化,这样他们就会以极大的兴趣积极参加,如果能经常地坚持训练,他们就会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独立性和勤劳、不畏艰苦是密不可分的,不爱劳动,害怕艰苦,怎么能够坚持独立性和自主性呢?

慢速分解动作

爸爸妈妈们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实力决定提供不同程度的应援。比方说:吃饭,孩子可能在一开始的时候进餐时并不知道怎样拿勺,怎样往嘴里放,爸爸妈妈们可以将吃饭的动作分解,一步一步地教给孩子。

语言指导必不可少

尽管小宝宝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没有多高,但爸爸妈妈们可以清楚的示范动作配以适当的语言讲解,小宝宝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直观的形象动作是诠释语言含义的最好工具。

总结:受到爸爸妈妈们充分尊重的孩子,大多待人友善、懂礼貌、举止大方、自我独立意识强。如果能经常地坚持训练,他们就会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小宝宝的独立性意向,给予热情鼓励和支持,使其独立性不断发展。

培养孩子独立睡觉的重要性

减少意外事故

爸爸妈妈睡觉时,翻个身、蹬个腿都有可能会伤到宝宝,严重的话甚至会压到宝宝而导致他窒息。

另外,有些爸爸妈妈还有打呼噜的习惯,这对宝宝的睡眠质量会有很大影响。

培养宝宝的独立意识

一个能自己睡的宝宝,对于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样也不会弱。

而一个环境适应能力差的宝宝,对妈妈比较依赖,可能跟同龄人关系不太好,也不愿意跟陌生人交流。

帮大宝宝建立正确的两性认知

等宝宝长到6、7岁大时,对于两性他已经有朦胧的意识了,如果得不到正确疏导,就可能导致恋父、恋母情结的发生。

培养孩子独立睡觉的方法

1. 精心布置一下婴儿床

小床买来后,跟宝宝一起,把它布置得精美舒适一些,吸引宝宝的注意力。

2. 做好心理暗示

在宝宝3、4岁的时候,就开始给宝宝一些暗示,把分床描绘成一件很光荣、值得庆祝的事情。

平时给宝宝读绘本、讲故事的时候,尽量选择一些跟独立、分床相关的内容。

3. 过渡要自然

爸爸妈妈平时提到分床时,语气随意一点,不要让宝宝觉得紧张。另外,宝宝的睡前故事环节要渐渐转移到小床上,争取能在小床上把宝宝哄睡。

4. 克服恐惧

宝宝不愿意分床或者分房,多是因为害怕,毕竟动画片、电影里的怪物形象还是挺多的,会给宝宝一些心理压力。

所以,妈妈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个大点的毛绒玩具,告诉他:宝宝不用怕,在你睡着的时候,玩偶可是会一直保护你的哦……总之就是给宝宝安全感,慢慢消解恐惧情绪。

5. 鼓励和赞美

当宝宝成功在小床入睡后,其二天早晨别忘了给宝宝一些鼓励,让他知道,一个人在小床上睡是件很了不起的事。

6、安装床边小夜灯

刚刚开始分床睡的时候,孩子难免会怕黑,可以在床边安个小夜灯,等孩子睡着或者适应后再关上。

7、床的高度要适中

让孩子单独睡眠时,应注意床离地面不要太高,以确保孩子万一不慎掉到地上也没有危险。

8、不能心太软

孩子刚分床睡时,难免会中途又跑回父母身边。遇到这种情况时,父母不能心软,而是要耐心地把孩子劝回到自己的床上,并多说些鼓励的话,实在不行,可陪孩子重新入睡后再离开。

几岁孩子分房睡 3岁前孩子应学会独睡

独睡就意味着分床,孩子在2~3岁时,已开始逐渐有自我意识,此时父母就不要和孩子睡在一张床上,给孩子安排个小床,让他进行独睡,可以锻炼孩子自立、自理的能力,日后也不会对父母过度依赖,而会把自己当做和爸爸妈妈一样的个体存在。提前练习独睡,对孩子分房睡也十分有利。

父母与孩子睡在一张床上睡时,父母翻身或动弹时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分床睡眠,无论是孩子还是父母的“私人空间”都变得更大,孩子的睡眠时间也更有保障。

分床睡眠有助于孩子克服怕黑、怕怪物等恐惧心理,让孩子逐渐养成勇敢、不怕困难、不依赖他人的性格,并学会从父母之外的其他途径获得安全感。

研究表明,让孩子与父母分床睡,有助于孩子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的培养。孩子长大后,也会很快适应周围环境。

怎样教育孩子独立

怎样教育孩子独立

1、怎样教育孩子独立之尊重并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一岁的孩子就有了独立意识的萌芽,他们什么都要来一个“我自己”,自己拿小勺吃饭,自己搬小凳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不仅要独立臆穿脱衣服、洗脸洗手,而且还要自己洗手绢、洗袜子,自己修理或者制作一些玩具,甚至还想自己上街买东西,自己洗碗。对于孩子正在增长的独立意识,家长一定要予以重视,并支持、鼓励他们:“你只要好好学,一定能做好!”千万不能泼冷水:“你还小,干不了!”

2、怎样教育孩子独立之帮助孩子克服依赖的心理

家长的过分宠爱,反而使孩子原先自己能做的事情也会不愿意去做,碰到一些困难就喊爸叫妈,完全依赖他人。因此,父母、长辈必须改变包办代替的做法,使孩子克服依赖他人的心理。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应当帮他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

3、怎样教育孩子独立之给孩子一个困难自己去解决

困难家庭的生存环境,为孩子创造了艰苦锻炼的条件。但是现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在顺境下如何成功的教育孩子,的确是当前急需探讨的问题。有经验的家长多是想办法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而且不限于生活方面的困难,让孩子去解决,从而培养孩子的能力和优秀品质。

4、怎样教育孩子独立之给孩子一个权利自己去选择

把有些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但是要在事前为他提供有关情况,帮他分析各种可能,并且还要教育他,如果是自己选择了,自己就要负责任。如果家长带孩子去少年宫报名,可先让她看看小组活动,本来家长的意愿是让孩子学钢琴,可是发现她在舞蹈组门口看得出了神再也不走了。此时,家长可尊重孩子的选择,但要求她对自己的选择要负责,一定要坚持一个阶段,把舞蹈学好。

培养孩子独立的好处

1、帮助孩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像是让孩子自己穿衣服、洗脸、脱鞋子、吃饭、整理玩具等,会增加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并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在孩子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还能增进肌肉发展和动作协调,也能提高孩子题解决的能力。

2、培养孩子独立负责的态度

孩子如果能够独立完成一些事情的话,那么他在生活中就会比较独立,当孩子发现,只要自己一个人也能完成一些事情后,也容易变得有自信,这对孩子培养负责独立的态度也很有帮助。

3、孩子会变得更坚强

一个在父母保护下成长的孩子,以后遇到困难会怎么面对呢?大概会跑回去请父母帮忙吧。而遇到父母也帮不了的问题,就只能被困难打倒。而从小就能够独立的孩子,就算面对困难也会努力依靠自己的力量撑过去,就在这一次次的磨练中,孩子会变得越来越坚强、强大。

怎样教育孩子感恩

1、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做起

父母应该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如今不少孩子聚在一起往往吹嘘自己的父母地位怎样显赫,怎样日进斗金,却不愿讲父母真实的工作状况。事实上很多孩子根本不知道父母工作的辛苦,更不知道父母的钱是何等的来之不易。

2、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学会“示弱”

如果父母总能把每件事做得又快又好,那么孩子就没有机会插手帮忙。久而久之,孩子便习惯了接受,他所有的需要都被父母无条件地满足了,理所当然地认为什么事情都应该先满足他,认为别人的给予都是应该的。

3、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学会感恩

家庭是孩子的主要活动场所,孩子经历着、感受着家庭的一日生活所带给他们的一切体验。如果父母能很好地利用这一契机,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识恩、知恩,培养他们的识恩、知恩的能力和心向,必将取得很好的效果。

着重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

着重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

自立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走向成功的前提。自立自强应该从儿童时期培养,那么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呢?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家庭教育研究会曾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四大城市开展了一项有关幼儿独立性的调查。调查选择了4464名3~7岁幼儿的父母,内容包括家庭教育状况、父母教育观念与行为、父母对孩子的评价、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幼儿个性发展现状、家庭教育基础及环境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从3~6岁,四大城市孩子自己穿衣服的比例由25%增长到45%,而不愿自己穿衣服的比例,从3岁的21%下降到6岁的11%。从数据来看,能自己穿衣服的孩子随年龄的长大而明显增加。但是实际上,幼儿在两岁就开始有自己穿衣服的愿望和能力,到3岁就可以独立穿衣服了。从调查结果看,到了6岁,仍有相当比例的幼儿不自己穿衣服,无论是什么因素,都不利幼儿成长。

此外,有相当一部分显示幼儿独立性的指标,没有随幼儿年龄的变化而有明显的差别。无论3岁还是6岁,有主见的孩子都在40%左右,而不大有主见的则在8%左右;当孩子做事的时候,3~6岁的孩子,有20%左右,即使自己可以干,也希望得到大人的帮助。

不希望得到大人帮助的,仅占全体孩子的8%,并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而略有下降;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半左右的孩子都要求别人帮助,基本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此外,20%左右孩子3岁的时候经常哭,到了6岁依然如此。

因此,专家们普遍认为,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包办太多,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意识严重不足,幼儿在这些方面没有明显的进步,这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极为不利。

独立能力培养的关键

珍惜孩子的自我独立意向

心理学家指出:当幼儿独立活动的要求得到某种满足或受到成人支持时,幼儿就表现出得意、高兴,出现“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态度,否则就出现否定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幼儿的独立性意向,给予热情鼓励和支持,使其独立性不断发展。

尊重孩子

注意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式,要认真听孩子讲话,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孩子吃饭不要硬逼,让孩子做事尽量不用命令的口吻。不要当众斥责孩子“不争气”、“笨蛋”、“没出息”等,这样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事实证明: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孩子,大多待人友善、懂礼貌、举止大方、自我独立意识强。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孩子受到应有尊重的良好反应。

不要过度保护孩子

在欧美国家,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独立性的培养,他们主张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孩子一出生就让他独宿一室,极少与父母同住。孩子学走路时,跌倒了,自己爬起来。

从兴趣上培养

让孩子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避免简单的命令,防止他们对劳动产生对立情绪或厌恶心理。幼儿对游戏活动有强烈的兴趣,让幼儿做些象征性的劳动时,要尽量游戏化,这样他们就会以极大的兴趣积极参加,如果能经常地坚持训练,他们就会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独立性和勤劳、不畏艰苦是密不可分的,不爱劳动,害怕艰苦,怎么能够坚持独立性和自主性呢?

慢速分解动作

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水平决定提供何种程度的支持。比如吃饭,孩子可能在开始独立进餐时并不知道怎样拿勺,怎样往嘴里放,父母可以将吃饭的动作分解,一步一步地教给孩子。

语言指导必不可少

尽管幼儿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并不很高,但如果清楚的示范动作配以适当的语言讲解,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直观的形象动作是诠释语言含义的最好工具。

独立能力培养的要点

1、要有耐心。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是一项长期、繁琐、细致的工作,所以进行这项工作,家长应有耐心。例如,教孩子自己穿鞋、系扣子,家长要先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耐心观察,还要及时地鼓励,耐心地帮助。这比家长亲自替孩子穿鞋、系扣子自然要麻烦些,又费时间,但是要知道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就是从一件件生活小事中培养起来的。

2、要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例如,在培养孩子独立吃喝方面,1岁时教孩子用小勺吃饭,到1岁半左右,就要教孩子左手扶碗,右手拿勺自己独立吃饭,还要教他用双手拿着茶杯喝水,饭后用餐巾擦嘴。到两岁半,孩子就能干净利落地吃完一顿饭。

3、通过游戏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例如,教三四岁的孩子自己洗脸,可以采用游戏的口吻:“今天妈妈和小明比赛,看看谁把脸洗得又快又干净。”然后,给孩子一块毛巾,边示范,边讲解洗脸、洗手的顺序。

4、要求一致,持之以恒。

幼儿园要求小朋友做的一些事情,回家后家长不要替孩子做,或者父母要求孩子做的,奶奶却来包办,这都不利于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只有老师、家长协调一致,共同要求,反复强化,形成巩固的联系,才能使孩子早日形成独立生活的能力。

5、对孩子晓之以理。

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每天除了上班以外,回到家还要做很多事情,孩子也应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样就能逐步形成劳动的习惯。

宝宝分床睡应该怎么做

孩子三到六岁时,家长应尽量和孩子分房睡觉,最晚不要超过六岁,逐渐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尤其是异性家长,陪孩子同床睡,不要超过四岁,长时间坚持陪孩子一起睡,会导致孩子在性取向方面出现异常状况。

蔡劲林建议,在和孩子分床睡的过程中,刚开始会很困难,孩子会不停哭闹,出现不适应的过程。家长一定要明白,这个过程很正常,是必经阶段,家长会产生焦虑和内疚感,此时家长应及时鼓励孩子,最好“温柔地坚持”。>>专家支招:教你怎么与孩子逐步分床睡

蔡劲林说,家长在逐渐培养孩子独立意识的过程中,也可以做适当调整,比如第一天,陪他睡一会儿,等孩子睡着以后再离开。一到两周以后,可以提早一点走,等孩子困的时候,找个借口拿东西或者出去一下,就不再回来,让孩子自己睡觉。再过一段时间,可以设置睡眠环境,给孩子开个夜灯,或者把门打开,等孩子睡着以后再离开。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一、培养孩子初步思考的能力

培养孩子逐步思考的能力,就是勤动脑,不仅要孩子自己独立动手去做事,还要孩子独立的动脑去想问题。常常看到有些家长不厌其烦的回答孩子的问题、给孩子讲书,利用一切时间来丰富孩子的知识。全都是家长讲,单方面输入。实际上培养孩子获取知识的能力,比给他脑子里装多少知识都重要。陈鹤琴先生有一条原则,他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就应该让他自己去想。

二、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能力

我们有的家长经常说孩子太有主意不好,应该听大人的,实际上孩子有主意是件好事,他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认识,应该给孩子创造机会培养他自己拿主意。教育常常是注意培养孩子顺从听话,不大注意去倾听孩子的需要,从生活小事一直到孩子的发展方面都由家长一手包办了,因此我们的孩子缺乏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和权利,就很难培养孩子自我抉择能力。

三、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

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时候,比如让孩子穿衣服,自己穿袜子,确实会遇到困难的,包括自己收拾玩具,对幼儿来讲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那么有些孩子一遇到这些困难,就不干了,家长有时候心软了,就包办代替。

所以当孩子独立做事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一定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特别是对那些依赖性比较强的孩子。

专家支招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和成年人一样,他们需要有机会来自己作决定,来锻炼自己的决策能力,体会自主选择的快乐。所以无论父母怎样担心,也应该给孩子充分的选择权,从小就培养好孩子的决断能力。例如,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穿什么样的衣服,而不要根据自己的喜恶来强迫孩子;可以让孩子选择自己的业余爱好,而不要根据自己的愿望和理想安排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孩子“长不大”的症结在哪里?莱山一中的徐轶敏老师说,现在不少家长认为孩子缺少独立性是独生子女的“先天不足”,把原因归结为“独生子女”。事实上,任何一个孩子,无论是独生还是非独生,作为“自然人”来到世上,并没有本质的差异,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化过程中,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是后天塑造的结果。

孩子长不大,与家长教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过分保护型的教养方式是独生子女独立性品质的最大障碍,过分保护型家庭的孩子大都独立性较差。调查显示,独生子女家长中有52.5%的人“为孩子安排课余学习内容”;26.1%的家长“经常检查孩子的日记或通信”;37.1%的家长“总是照料孩子的洗澡、整理床铺或收拾书包等”;34.6%的家长“经常陪着孩子做功课”;62.0%的家长“比其他家长管教孩子严厉”等等。在家长如此“周到”的服务,如此“严密”的保护中,孩子的自主行为大大减少,对家长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从孩子生长的家庭环境来看,现在的城市中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由于是“独生”,孩子没有竞争和合作的伙伴。在许多情况下,孩子与成年人的关系是不平等的。一些家长没有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而是大人的附属物。所以孩子在与同龄伙伴交往中便反映出“以我为中心”的倾向,或者“人云亦云”的品格,不会与小伙伴和睦相处,不知道如何独立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

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需要有适宜其生长的环境和适当的教育。家长的责任是为孩子创造各种独立做事的条件,不当“拐杖”当“向导”,帮助孩子强化自我意识,激发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就让他自己做,不要代替他。孩子只要愿意做,我们就鼓励他,使他获得自信。

家长还应当注意培养孩子初步思考的能力。凡是孩子自己能够想的就应该让他自己去想,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另外,家长要培养孩子自己做决定的能力。凡是可以让孩子参加谈论作决定的事情一定要让孩子参加,比如双休日到哪儿玩,让孩子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意见,如果可行就采纳。

最后,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同时,还需要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品质。因为孩子在独立做事情的时候,很容易遇到困难,受到挫折而放弃努力,这时家长就要坚持,不能觉得孩子可怜而妥协。鼓励他,帮助他,要知道,孩子总是要长大的,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如果我们爱孩子,就要从小培养他的独立性,让他自己去走路。

狐狸法则让孩子变得更加独立

什么是狐狸法则?

一个寒冬,狐狸富来普和莱拉相爱了,生了5只小狐狸。一次觅食时,莱拉不幸被夹子打中而死去,富来普担负起抚养孩子的重任。他没有像母鸡孵小鸡那样把孩子们保护在身下,而是让他们自己出去独立生活。

因为富来普知道,没有谁能养他们一辈子。后来,小狐狸们长大了,学会了如何生存,也变得更加健康强壮。这就是大自然中普遍流传的狐狸法则:爱孩子,就要让他独立。

案例重现

5岁的萱萱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可是生活老师却发现她的依赖性太强了,凡事都要喊老师帮忙。吃饭要老师喂;午睡要老师给她脱鞋、脱衣服;就连上卫生间也离不开老师……每当生活老师说让她自己做时,萱萱总以“我不会”为理由而拒绝。

后来,生活老师把这个情况告诉了萱萱的家长,萱萱妈妈听了,无奈地说:“有一阵子,萱萱遇到事情总要自己做,我嫌她烦、动作慢,就替她做。现在可好,懒得不得了,什么都要大人帮忙,想让她自己做,她简直一万个不乐意。”

小编分析原因

故事中萱萱的表现,原因就在于家长没有让她意识到“自己的事情就该自己来做”,没有让她养成独立的习惯。从心理角度说,“自己来”意味着孩子自我意识及独立意识的萌发和增强;从教育角度说,“自己来”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理及自信心。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认为,对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是对孩子的一种真爱,而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则是孩子形成独立人格的最大障碍,只会让孩子在将来的生活中吃尽苦头。

宝宝多大分床睡好呢

在孩子还未对妈妈的肌肤、气味形成依恋的时候分床最好。在1岁左右,2岁之前都可以,只要父母意识到要做这件事情,就可以开始。同时,妈妈要有心理准备,分床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妈妈要坚定让孩子独自睡觉的信念。很多时候孩子分床不顺利,不是孩子舍不得妈妈,而是妈妈舍不得孩子。在此,要提醒妈妈们注意,不要跟孩子说:“你长大了,就必须分床睡!”、“大孩子都得自己睡。”等令让孩子失去安全感的话。

宝宝分床睡,小床的摆放位置有讲究。开始时,可将一侧护栏放下,紧挨着大床。这样,孩子就不会明显感到跟妈妈分开了。妈妈一侧身就能照顾到孩子,很方便。随着时间推移,可以逐渐拉开小床与大床的距离。另外,家长分床时,室温最好控制在21摄氏度左右;家长要注意,护好孩子的肚子和肩膀,这些地方受凉容易生病。>>应该从婴儿开始分床睡

专家称,跟孩子分床睡的最晚时间不要超过3岁。一方面,3岁正是孩子独立意识萌芽和迅速发展时期,安排孩子独睡,对于培养孩子心理上的独立感很有好处。这种独立意识与自理能力的培养,对孩子日后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有直接关系。孩子四五岁时,到了男孩恋母,女孩恋父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恋父恋母情结比之前单纯的喜欢和父母在一起有所不同,不但会表现得对父母更加依恋,而且具有排他性,会导致孩子日后缺乏自爱、自律,甚至形成性识别障碍。因此,3岁之前分床是顺水推舟,而到4—5岁时,再分就挺难了。

父母怎样纠正溺爱

1、平等对待

不要让孩子在思想上形成“以我为中心”的意识,不让孩子产生特殊优越感。家长应从日常小事抓起。例如,家里来了小朋友,要教育孩子懂得跟小朋友一起分享。长期坚持,就会使孩子养成与别人平等相处的习惯。

2、不要轻易满足要求

当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合理时,不能轻易满足。孩子撒娇要家长买玩具,家长不能爽快答应,反而可以跟他提条件,例如一个月内孩子能自己收拾玩具就答应买给他。让孩子学会为自己想要的事情付出努力。

3、避免隔代溺爱

有时父母教孩子,爷爷奶奶总会护着。家长应该首先和老人沟通好,遇到孩子做错事时,老人可以到别的房间去或者借故出去,让家长单独来解决。刚开始,可能孩子会继续哭闹、扔东西,当发现无人理他时,孩子就会有些恐慌,哭闹就会减弱,最后可能会主动找家长承认错误。

4、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孩子长到两三岁就有了强烈的我自己干的要求,家长利用这机会从培养孩子日常生活的初步自理能力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多让孩子尝试自己做。

相关推荐

6个方法帮孩子远离玻璃心

一、树立独立意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表明,缺乏独立意识,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勇气和能力是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根源所在。 因此,作为父母,应尽量让孩子个人决定和处理个人的事。只要不是坏事,只要孩子能够做到,就让他们自己拿主意,自己去做。 二、表扬也应适当 许多的孩子是在充满赞扬的环境里长大的。即便做了一件该做的事,周围的人也会赞不绝口;而且犯了错误的时候,家长往往也会出于疼爱而护其短处。 这会使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虚荣,常常因一些小事而吵闹。这样的孩子当然无法经得住人生道路的上困难与挫折。 三、及

独睡离独立有多远

在西方,孩子从出生就睡在自己的房间是天经地义的。很多孩子开始独睡时会由于强烈的不安而彻夜地哭泣,他们得到的只会是父母短暂的安慰,很少被带回父母的房间。其实对于父母来讲,夜间照看在另一个房间的婴儿比照看就睡在身边的婴儿要付出更多的精力,但这已经成为西方文化认可的行为。那些让孩子睡在妈妈身边的行为却往往受到舆论的谴责,认为孩子应该得到的权力被剥夺了。随着西方育儿观念逐渐东移,“独睡”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中国父母接受。独睡对独立有多重要?独睡了,离独立还远吗?让我们用一位妈妈写的 小故事拉开这次讨论的序幕。 小故

孩子的抗压能力如何提高

方法一:给孩子下任务,让孩子吃点苦 给孩子的任务并不一定要是他们完全没法完成或者胜任的任务,而是在孩子能力范围里可以做得很好甚至有所创造和突破的任务,比如说规定孩子在既定时间内完成作业,让孩子策划一个旅行,让孩子养成一个习惯等。让孩子懂得,要想得到一个东西或达到一个目标必须学会自己去争取、去努力、谋算。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孩子如果自私、怕苦、任性将无法完成自己的计划,鼓励孩子讲出对执行过程的感受,及时帮助孩子梳理自己的不足和优势。让孩子相信在家庭里父母对他的信任是永恒的,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或理由的。 家长

妈妈陪睡过久男孩易性早熟

1、专家:陪睡时间过长易引发性早熟 长期和父母同床睡,孩子难免接触到父母的身体,对一名2岁的孩子而言,这种触摸可能产生安全温暖的心理感受。但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却可能产生自然的生理反应,而且父母的性生活也对孩子产生负面的影响。 像明明那样,10岁才开始和父母分床睡,这容易对孩子产生心理刺激,而且他正处于对性最好奇的时期,如果家长没有通过性教育帮助孩子理解性知识,孩子很可能会通过一些其他途径,比如看不良视频、偷窥、早恋等,来满足生理的欲求,严重者有可能产生病态心理。所以,及早发现并引导孩子的性意识是很重要的

怎么帮孩子快速摆脱分离焦虑症

1、鼓励孩子和同龄小朋友接触。 从1岁起就有计划地带孩子到有其他小朋友玩耍的地方,与同龄孩子接触;到2岁左右次数要增加,并鼓励他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交往 2、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在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关键期应注意自理训练,如1岁左右练习用勺吃饭;2岁左右独立吃饭(用勺或筷子);2岁左右排尿、便时自己找便盆,并开始脱、穿裤子的训练和指导;2.5~3岁尽量自己完成排尿便,如脱裤子并用手纸擦屁股、提裤子。学会以上各项的孩子能较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3、让孩子提前适应离开家庭。 分离最好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入园前半年

选择恐惧症的症状 缺乏独立意识

如果从小父母过度保护孩子,什么事情都为孩子安排好了,孩子没有自己独立的做过什么决定,那么容易让孩子产生很强的依赖性,一旦面临选择就会开始纠结。一般来说,选择恐惧症患者的独立意识比较差。

孩子叛逆期如何进行教育

2岁半到3岁左右的叛逆期: 1、性格引导很重要。这个时期是宝宝“自我意识”形成的时期,如果受到大人的打压或错误引导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家长可以通过给孩子做选择的方法代替“不”。这种方法便于家长进行良性引导也不会给孩子控制感。 2、多鼓励巧转移。这个年龄的孩子往往爱模仿大人,但宝宝的能力有限并不能完成大人的事情。这个时候家长可以给孩子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当宝宝完成之后给宝宝一个鼓励。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还能锻炼他的动手能力。 3、制定规矩。当宝宝缠着父母无理取闹时,父母应该学会制定规则,学会说“不”

孩子跟老人睡好吗 小孩单独睡觉的好处

分床睡眠可使孩子逐渐明白自己已“长大了”,并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做入睡前的准备,自己盖被子,早上自己起床等等。并且,习惯了自己照顾自己以后,孩子对其他的行为规范也更易接受。 这些对于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进而形成独立的人格很有帮助。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对儿童适应社会,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有着重要的意义。 分床睡眠有助于孩子去面对三岁左右常见的恐惧心理(如怕黑、怕怪物、不敢独睡等等),让孩子逐渐养成勇敢、不怕困难、不依赖他人等良好品质,并学会从父母之外的其他途径获得安全感。 分床睡眠,无论是孩子还是父母

儿童学围棋的好处

1、开发智力。围棋是一项智力运动,每一着棋都要经过大量的计算和判断后才能落子。一旦下出未经思考的“随手棋”,胜负的天枰都将会倾斜,这就是所谓的“一着走错,满盘皆输”。所以下围棋,能有效帮助孩子养成爱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 2、陶冶情操。围棋是一项高雅的运动项目。围棋中深奥的哲学理论以及围棋所特有的文化内涵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有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围棋盘上始终都充满了紧张激烈的战斗,任何时候都不能有所松懈。对手的每一着棋,都要认真地评估和判断之后才能作出正确的应对。因此下围棋对于孩

孩子太依赖父母怎么办

我觉得这个问题不在孩子身上,在父母身上,孩子依赖父母,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应当培养孩子这种独立,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的性格和人格,如果家长一味全部代替了,一种溺爱,那么孩子就放弃了自己做事的权利。比如说孩子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之下能自己做点什么,在孩子能做的时候,家长给予鼓励,然后引导孩子去做些事情。那么这个就是说平常生活当中, 第一:孩子要跟父母,我觉得分开来住,让自己能有一独立的空间; 第二:那么能让家长培养孩子做自己热爱做的事; 第三:孩子遇到了问题,父母要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来决定,给他以支持,让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