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进补注重搭配
冬季进补注重搭配
古至今,人们一直坚信素食养生,有益健康。按照中国的古老传统,人不应该过分追求浓烈的厚味饮食,而"平易恬淡"才是养生的基本原则。《吕氏春秋》之《重己》篇指出,善于养生的人是"不味众珍"的,因为"味众珍由胃充,胃充则大闷,大闷则气不达","众珍"主要指游鱼、飞鸟、走兽之类的动物食品。
到底什么叫素食?素食主要是指以水果、蔬菜、豆类、谷物、种子和坚果等植物类食品为主的饮食习惯。
关于该不该吃素的问题,美国饮食协会曾经发表过他们的观点,认为吃素是有益健康的。因为美国大量对素食者的研究表明,他们在一些慢性疾病,如肥胖症、糖尿病、结肠癌以及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方面的死亡率确实比肉食者低。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在于素食增加了人体对植物纤维以及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降低了完全脂肪、饱和脂肪、胆固醇的摄取,改善了素食者的新陈代谢过程。
此外,吃素并不意味着身体瘦弱。很多研究证实,素食者比肉食者更为强壮、敏捷、耐力持久。美国耶鲁大学的欧文·费舍尔博士曾召集32名素食者与15名非素食者参加举臂测试,结果发现非素食者中只有2人举臂超过15分钟,素食者中,则有22人超过这一标准。
吃素的人往往不容易感到疲劳。这是因为,正常人的体液呈弱碱性,而肉类中的脂肪、蛋白质等被分解后会产生酸性物质,刺激人体组织器官,让人感到疲惫。但蔬菜、水果则大部分是碱性食物,有利于保持体内酸碱度平衡,消除疲劳。
不过,营养学家们也提醒,千万别以为吃素就一定能达到减肥目的。素食中很多水果含糖量较高,果仁则属于高脂肪食物,吃了照样会让人发胖。
吃素要循序渐进
广义的素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豆类、鸡蛋、牛奶能提供足够的优质蛋白质,还含有其他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就算不吃肉,也可以达到膳食平衡。但狭义的素食会导致营养不足,从而引起身体代谢紊乱,出现一系列的疾病。研究认为,缺乏一种营养素就会得一种病,如维生素C缺乏导致坏血病,必需脂肪酸缺乏导致皮炎,碘缺乏导致甲状腺肿等,再加上这种素食者连主食的摄入都不够,最终会导致能量不足,长期下来还有可能会得厌食症。
冬季养生的注意事项 冬季进补注意
冬季进补,宜养阴,忌发汗。民间有许多冬季进补养生篇方,当根据终身情况适量进补。如用大枣数枚,去皮核,于火上焙香,然后煮汤服;或用适量枸杞,研磨后用慢火熬制成膏,藏与密封容器中,每晚服食一骚,可以养护中气。
冬季进补注意什么 不妄补
很多人认为冬季是一个进补的黄金季节,在冬季到来时各种补品大量食用,也有不少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推出了各种“套餐”“搭档”。其实冬季适当进补就行,冬季主要在于闭藏,不是外泄。过量进补反而会导致身体平衡被打破而形成病态,尤其是过量使用补阳、补气之品反而导致体内精气的外泄,造成“冬不藏精”。所以冬季应该适当进补,不可妄补,尤其是人参、鹿茸等这样的补气、补阳“利器”更应慎重。
老年人怕冷如何进补 不宜油腻
老年人的肠胃本身就有不同程度的退化,而且常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状况。所以冬季进补的关键是恢复脾胃的功能。脾胃功能良好,才能保障营养被吸收,不然冬季的进补也就白费了,所以冬季进补以易消化作为标准。
畏寒怕冷的人中医教你如何养生
保护头部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因此保护人体阳气很重的一点便是保护头部,外出尽量戴帽子,尤其对于处于发育的婴幼儿。由于冬季又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而言,戴帽子也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疾病的发生。除了头部以外,脖子、肩膀、腰部、膝盖和脚等也极易受寒。因此,三九天出行时,尽量穿高领,对于平素有膝盖及腰部疾病的患者,可带护膝或护腰,晚上睡前用热水袋热熨患处。
冬季应该多喝水
由于冬季气候干燥、加之人体代谢旺盛,排尿量会适当增加,人体容易缺水,出现口干、皮肤干裂等等,要适当补充水分。另外,多饮水可有效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脑血栓形成等等。除了喝水,也需养成勤搓手的习惯,搓手能锻炼手指,对大脑也有很好的刺激和锻炼作用,也可改善手部的循环,预防冻疮。
冬季进补
冬季养护阳气很重的一个步骤就是“进补”,此时虽然是进补的最佳时期,但是进补并不是进食大量的滋补品就可以了,要注重食材的选择。冬季进补一般选用温性的食物,如八角茴香、生姜、牛肉、羊肉、狗肉、鸡肉、红枣、龙眼、枸杞、杜仲等等,对于平素进食温性食物容易上火的人群而言,则要注重与寒性或较为平和的食物如萝卜、竹荪、山药等搭配以调和温热食物,预防上火。
宝宝冬季进补注意事项
1、伤风感冒未愈不能补
秋冬季节,容易感冒,宝宝一般肺弱,外感风邪、痰湿未清的时候不能补,有的家长太爱护小朋友,感冒没有好,就急急忙忙地想补回感冒拉下的虚弱,这样恰恰会造成宝宝的感冒反复不愈。
宝宝感冒没好不宜进补
比如黄芪,补气效果明显,有人用来医治小儿盗汗。而感冒的宝宝出的汗会比往时多,有的家长就用它来煲汤给宝宝喝。其实这种做法并不恰当,黄芪性温,感冒未清,不能使用,除非是明显的气虚,否则就是日常煲汤,也不能常用。
2、宝宝滋补与成人滋补有区别
大辛大热的食品或药物,如鹿肉、鹿血,人参等,成年人应用尚可,小宝宝应用就不合适,因为这些补品会促进宝宝的生殖系统发育,过早过量服用会造成性早熟。
宝宝的消化系统功能比成人差,在寒冷刺激下,极易造成消化不良,甚至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所以,在滋补的时候,一些动物性食品,如羊肉、牛肉,必须炖得熟烂,使之容易消化,才能达到滋补目的。
3、冬季进补防上火
父母给宝宝进补不宜过度,而且要小心宝宝进补后出现上火流鼻血、大便干、口舌干燥等症状。宝宝日常饮食,应该合理配合清淡的瓜果蔬菜,当宝宝出现上火症状的时候要及时为宝宝补水降火。
气血虚的人冬季怎样进行食补
不同颜色的蔬菜都含有什么样的营养?早中晚三餐怎样合理进行荤素搭配?为了让您能远离由饮食误区引起的不适甚至疾病,小编精心为您搜罗各类饮食保健信息,贴身定制属于您的健康饮食。
中医认为,冬季进补对身体有着补养和治疗的双重意义,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冬季进补并非人人皆宜。对于那些健康、身强体壮的正常人就没有必要进行冬补,只需注意饮食调养及适当的体育锻炼即可。而对于那些开刀手术、大病初愈、劳累过度、年老体虚者,通过冬季进补,则可以尽早恢复健康。但具体应该怎样补,需要补什么,每个人身体的情况不同,进补时需应区别对待,各取所需。
一、血虚不足常有头昏眼花者,可选服有补益气血作用的阿胶浆、四物饮、参杞补膏、补气养血膏等中成药。同时可常食动物血、禽蛋、禽肉等进行食补。
二、气虚不足常体倦无力、动则气喘者,可选用有健脾益肺,静心安神作用的人参、红参、生晒参等。方法:将参切碎?红参在火上烘软后切片,每日3-4克,放入小瓷碗内,加入半碗水,少量糖,隔水蒸炖,每天服1-2次。也可适量饮些豆浆、牛奶;还可炖红枣、桂圆、蹄膀、精肉等服食。
三、阳虚冬天怕冷者,进补宜选择具有补肾阳作用且温而不燥的助阳之品。可选用鹿茸片、参茸片、参茸补膏等;也可选用鹿茸血片或粉片,每次0.5克,隔水炖服。除服滋补药外,还可吃些狗肉、羊肉、牛骨髓等具有补气助阳,增加防寒作用的食物,这些都是补阳上品,在冬季里可经常食用。
四、阴虚者,冬季进补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中成药;也可服用哈士蟆油以补肾精、润肺养阴;或食用海参,对虚弱劳损、精血亏耗等症有效。
此外,专家还提醒人们,冬季进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凡有感冒发热、不思饮食、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等病症,都应暂停服用任何滋补品,待病愈后再进补。
进补时忌进食过于甘腻的食物,忌过食生冷食品,以免妨碍对补药、补品的吸收。
服用人参进补时,忌食萝卜,以免影响人参的进补作用。
生命在于运动,人们不能光靠滋补品来维持身体的健康,还要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和力所能及的劳动,方能最终获得健康。让我们都来积极的参加到运动的行列中来吧,运动与饮食相结合才是最好的养生方式。
脾胃不好千万别喝甲鱼汤
秋冬养阴,因此冬季进补应青睐鸭汤、甲鱼汤、海参、山药、百合、莲子、枸杞等。不过,脾胃不好、消化不良的人以及肾阳虚、平常总是手脚冰凉的人,则不宜吃这些滋阴的饮食。 借着冬至后的寒风凛冽,京城大大小小的餐馆里冬季滋补的汤品也火了起来。不过专家提醒人们,冬季进补要因人而异、因年龄而异。
广安门医院综合科主任高荣林教授提醒,进补要区别不同年龄、不同体质,进行针对性的进补。年轻体壮的人一般不需特意进补,老年人、体质虚弱者则要抓紧冬季进补的好时机。秋冬养阴,因此冬季进补应青睐鸭汤、甲鱼汤、海参、山药、百合、莲子、枸杞等。不过,脾胃不好、消化不良的人以及肾阳虚、平常总是手脚冰凉的人,则不宜吃这些滋阴的饮食。此外,偏阳虚体质即平常怕冷、吃冷的食物容易闹肚子的人,这个时节则要多喝些羊肉汤、狗肉汤,可以驱寒。但有咽干、咽痛等上火症状的人,则不宜服用羊肉汤,否则可能加重上火。北京中医医院内科王国玮副主任医师还提醒市民,腰膝酸软、困倦乏力、脾胃虚寒者,可做羊肉炖白萝卜、麻油拌菠菜等,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的功效。而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不宜喝鸡汤,否则可能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