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要远离三个误区
养生保健要远离三个误区
1.热情而盲目,缺乏基本的医学常识
市面上热销的养生书籍良莠不齐,电视里推荐的养生产品更是优劣难辨。而缺乏医学常识、又没有专业医生做指导的百姓们,不能客观地择优而用。他们易受商家推销手段的蛊惑,被一些口若悬河的语言所吸引,却根本不考虑其可行性、适用性、科学性。
2.病急乱投医,急迫心理为商人利诱
前几年的“张悟本事件”着实让迫切走出疾患的百姓们大失所忘一回。在谴责商家的同时,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百姓追求健康、祛除疾病的迫不及待心理。商人敏锐地诱捕了这一心理大赚一笔。现在是时候站出来正本清源了,再不能对百姓的生命和健康不负责任了。
3.错误的心态导致错误的养生选择
图省事、少花钱是不少百姓投资健康的心态。于是,很多最省事、最省钱的养生方法也最吸引眼球。在这种错误心态的指引下,令人遗憾的事件时有发生。
夏季养生必须远离5个误区
误区一:长时间使用空调降温
误区解读:在空调房里待的时间过长,也会引起浑身酸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有时还由于鼻腔过于干燥而发生鼻出血,或者发生感冒、发烧,甚至引起支气管炎、肺炎和肠胃炎等疾病。
建议:室内温度不要低于27℃,室内外温差不超过8℃。开空调的房间不要长期关闭,要经常通风。
误区二:大量喝绿豆汤、凉茶
误区解读:为了防暑降温,很多读者喜欢喝绿豆汤和凉茶。绿豆汤和凉茶虽好,但不要多喝,更不能当水喝。
建议:从中医的角度看,属于寒凉体质的人,例如有四肢冰凉、腹胀、腹泻便稀等症状者,不能多喝绿豆汤和凉茶,否则会加重症状,甚至引发其他疾病。特别是处于月经期的女孩子,不宜喝绿豆汤和凉茶,以免伤害身体引发痛经。
误区三:热天贪冷食冷饮
误区解读:为了防暑降温,许多人喜欢吃喝大量的凉菜、冷食、西瓜、冰镇啤酒、冷饮等。中医专家指出,烈日炎炎的盛夏,人体实际处于外热内寒的状态,如果贪吃贪喝过多易造成肠胃功能紊乱。因此,大家不要贪凉,以免使身体健康受损。
建议:夏季饮料还是以热饮为主。因为热水进入人体后,虽然当时感觉热,但中枢热敏神经元反射后使得皮肤毛细血管的毛孔迅速扩张,血流量大大增加,汗腺分泌增强,从而促进排汗,将人体内部的热量带出体外,真正使体温下降,而且这样的凉爽是持久的。
误区四:出汗后用冷水或冷毛巾擦
误区解读:已出汗的皮肤不宜用冷水或冷毛巾擦,应该用温热水或温热毛巾擦。因为皮肤受到冷的刺激,毛孔会紧闭,毛细血管也会收缩,体内积热散发不出来,此时人体会产生烦热的感觉。
建议:若用温热水,皮肤表面受到热的刺激,毛孔可迅速张开,毛细血管随之扩张,热量就会更多更快地散发出来,人体很快就会感到凉爽舒适。
误区五:夏季多出汗能减肥
误区解读:天气炎热,稍稍走动便汗流不止,不少爱美女士心里窃喜:是不是我的脂肪在燃烧了?
真相:出汗减肥,没有科学依据。据了解,人的身体分布着约300 万个汗腺。当热引起血管扩张时,血液中的水将热量传递至皮肤表面,然后随汗水蒸发,将热传到周围环境中,在高温环境下,人体的出汗量可高达每天8-12 升。夏天出汗只是身体调节温度的一种生理现象,和燃烧脂肪关系不是很大。
秋季养生保健有6个误区
不能无病乱补
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伤害身体。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发胖,血液中胆固醇增多还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并非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量服用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或腹泻。
不能凡补必肉
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品,不仅营养价值较高,而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被消化吸收,久食多食使胃肠功能减退的老年人不堪重负。肉类在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往往易诱发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
饮食清淡并不是不补,现代营养学观点认为,新鲜水果和蔬菜含有的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不能以药代食
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许多食物也是有治疗作用的。如多吃芹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补脾胃。胡桃、花生、红枣、扁豆、藕等也是进补的佳品。
不能重“进”轻“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荤腥,餐餐有油腻。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及时排出。而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不少人排便无规律甚至便秘。故养生专家近年来提出一种关注“负营养”的保健观点,即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提倡在进补的同时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顺畅。
不能越贵越补
“物以稀为贵”,那些“高贵”的食品如燕窝、鱼翅等其实并无奇特的食疗作用,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葱等食物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另外,凡食疗均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证,故应根据需要来确定药膳,“缺什么,补什么”,以实用为滋补原则,切勿凭贵贱分高低。
女性经期远离9个保健误区
用活血化瘀药 伤身指数2级
后果:会增加经血流量,引发贫血
一般来说,补血保健品、活血化瘀类药物都应在月经期停用,一方面会增加经血流量,从而引起不必要的经血过多,另一方面经期出血也可能影响药物的疗效。
很多活血化瘀的中成药同时具有抗凝、抗栓效果,使用后会扩张血管、加速血液流动,进一步造成经血流失过度。西药中也有不少扩张血管的药,像阿司匹林等都可能引发经期大量出血。
大声K歌 伤身指数1级
后果:声带受伤
月经期不但盆腔充血,而且喉部声带毛细血管以及鼻咽部黏膜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充血和水肿,如果此时间内发声、唱歌方式不正确,女性有可能遭遇喉部毛细血管破裂,结果造成短暂“失声”。如果女性在月经期间要参加K歌活动或是演讲,应该注意发声时间不宜过长、用力不要过大,避免强行吊嗓。如果出现严重的声带嘶哑,应及时到专科就医检查。在这段时间内如果去K歌,就乖乖地做个淑女,唱些安静如水的歌,或者甘愿做个点歌员,认认真真为大家服务,展现你可人的另一面吧。
吃油炸食品 伤身指数1级
后果:导致皮肤问题
油炸食品也是经期女性的一大禁忌。因为受体内分泌的黄体酮影响,经期女性皮脂分泌增多,皮肤油腻,同时毛细管扩张,皮肤变得敏感。此时进食油炸食品,会增加肌肤负担,容易出现粉剌、痤疮、毛囊炎,还有黑眼圈。另外,由于经期脂肪和水的代谢减慢,此时吃油炸食品,脂肪还容易在体内囤积。
那些“经期女人吃什么都不会长胖”的自欺欺人的幻想就快快抛开吧,对薯片、油炸面包圈之类的油炸食品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战斗的激情,一定要敬而远之!
饮浓茶 伤身指数2级
后果:引起贫血
经期应适当多饮白开水,不宜饮浓茶。因为浓茶含咖啡因较高,能刺激神经和心血管,容易导致痛经、经期延长或出血过多。同时茶中的鞣酸在肠道与食物中的铁结合,会发生沉淀,影响铁质吸收,引起贫血。此外,经期最好不饮酒、吸烟、吃刺激性强的食物。
过度用眼 伤身指数2级
后果:眼伤害
月经期间要特别注意眼睛休息,中医说:久视伤血。眼部皮肤很薄。所以看书时间要减少,不要在昏暗灯光下看书,否则毛细血管扩张,会造成淤血。
按摩捶腰 伤身指数3级
后果:导致经血过多,经期延长
不少女性经期出现严重的腰酸背疼现象,可能会选择他人按摩或是自己捶打的方式来舒缓疲劳、酸胀感。女性在月经期出现腰酸现象是由盆腔充血引起,此时盲目大力按摩或捶打腰部会导致盆腔充血更加严重,使腰酸背疼现象加剧。
正确做法是多吃一些高钙食物,以补充失血带走的铁和钙。
还可以用热水袋捂一捂,或者躺下休息。
拨牙 伤身指数3级
后果:难以止血,经期营养不良
拨牙时不仅出血量增多,拨牙后嘴里也会长时间留有血腥味,影响食欲,导致经期营养不良。这是因为月经期间,子宫内膜释放出较多的组织激活物质,将血液中的纤维蛋白质溶解酶原激活为具有抗凝血作用的纤维蛋白溶解酶,同时体内的血小板数目也减少。因此身体凝血能力降低,止血时间延长。
所以你一定要记住,不能在经期拨牙!
x线检查 伤身指数3级
后果:胚胎发育不良
育龄女性在月经前,处在排卵阶段。此时作x线检查,可使卵细胞或受精卵受到损伤,引起胚胎发育不良,造成胎儿出生后先天异常、畸形、智力低下、肢体缺损等。
穿紧身裤 伤身指数3级
后果:引发泌尿及生殖系统疾病
国外医学研究表明,很大一部分妇利疾病是由穿紧身内衣造成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目前发病率很高的一种疾病,导致该病的原因之一就是经血逆流到腹腔引起内膜异位,患者最常见的问题是痛经和不孕。
如果女性常穿紧身内衣,尤其在月经期,易使经血流出不畅,而且在脱穿时还会使盆腹腔压力突变,很容易造成经血逆流,最终出现经期腰疼、腹痛症状,甚至导致不孕症。如果您还有更多的疑问您可以继续关注昆明人流医院的网站从而获取更多的信息。
养生老人需远离的10个误区
误区1 穿得越少越凉快
闷热的三伏天,有些人总喜欢光着膀子,以为这样凉快,其实未必如此。从生理角度分析,人的体温调节不仅靠皮肤蒸发,而且还靠皮肤辐射等。据测定,在气温达到35℃时,体温主要靠皮肤蒸发散热,当气温继续升高时,皮肤不但不能通过辐射方式散热,还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所以,如果这时赤膊,就容易吸收热量,非但不凉快,反而会感到更加闷热。
误区2 伏案午睡精神更好
夏天中午容易困,但伏案午睡其实是一种坏习惯,一般人在午睡后有暂时性的视力模糊,是因眼球受到压迫,引起角膜变形,弧度改变而造成的。每天都压迫眼球,造成眼压过高,长期下来会有损视力。
误区3 开门窗通风凉快
在夏季酷热的日子,室外气温很高,有时连外面的风都是热的,这时打开门窗会使室内外的温度一样高。所以,夏日如室外气温很高,应在气温最高的14时前关上门窗,使室内气温保持较低的水平,到傍晚时再打开门窗,房间里会显得凉快些。
误区4 喝冰水吃冰品能消火
很多人夏天最痛快的记忆就是满头大汗时拿冰水猛灌,不过中医师说,冰水反而解不了身体的渴,因为身体为了让体内维持一定温度,会释放更多热能来平衡因喝冰水而降低的体温,所以喝冰水只会产生短暂的口齿凉快感及部分的心理作用,其实并不能真正地消暑。
吃棒冰和喝冰水的道理雷同,都只是心理安慰作用大于真正的实际效能,所以冰品不能太常吃,否则会刺激身体产生更多热能。夏天若要补充水分,应喝温凉水,比体温低但不感觉到“冰”的水,温度大约是10到20℃。吃冰也要挑对时间。不要空腹吃冰,运动完也不要马上吃冰。
误区5 只吃水果能减肥
夏天有些人会以水果来代替正餐,但只摄取水果中的营养素,不足以补充人体每天所需要的五大营养素:糖类、脂质、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而且许多水果糖分高,升糖指数也高,吃进去后血糖容易蹿升,对怕胖、有糖尿病的人而言,反而不好。
误区6 喝啤酒能解暑
当啤酒刚喝进嘴里的时候,的确有一种凉爽的感觉。但是,你如果喝上一瓶以上的话,照样能使人口干咽燥、全身发热,口渴出汗现象甚至将更加厉害,不仅达不到解暑的目的,反而会降低人的思维能力和工作效率。
若喝冰镇啤酒危害更大,冰镇啤酒的温度较人体温度低20—30℃,大量饮用会使胃肠道的温度急速下降,血流量减少,从而造成生理功能失调,并影响消化功能,严重时甚至会引发痉挛性腹痛和腹泻、急性胰腺炎等危及生命的急症。
误区7 用冷水洗澡能降温
很多人认为用冷水洗澡能起到降温的作用。而事实上,大汗淋漓时用冷水洗澡会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导致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滞留体内,从而易引起各种疾病。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洗温水浴,因为洗温水浴散热更快,而且浴后会让人感觉通体清爽。
误区8 大量出汗有益健康
夏天出汗一方面可蒸发散热,维持体温的恒定,另一方面可排出多种有害的代谢废物,如乳酸、碳酸以及细菌的毒素等。但是出汗多了反而不好,因为大量出汗会丢失许多有用物质,导致机体缺钾、钠。汗液中还含有锌、铜、碘等多种微量元素,出汗过多会导致脱水体虚。
另外,大量出汗可使血液浓缩,血黏度增高,对动脉硬化者有诱发血栓和心肌梗死的危险。因此,在酷暑盛夏出汗较多时,要随时补充水分和盐分。平日三餐应多喝些菜汤,多吃些含水分多又富含维生素和钾盐的水果、蔬菜,如西瓜、黄瓜、菠菜、丝瓜等。
误区9 夏季晨练越早越好
根据专家研究,夏季空气污染物在早晨6点前最不易扩散,此时常是污染的高峰期。人们普遍喜欢在草坪等有绿色植物的地方晨练。而日出之前,因为没有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附近非但没有多少新鲜的氧气,反倒积存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这对人体健康显然是不利的。因此,夏季晨练的时间不宜早于6点。
误区10 太阳镜颜色越深越护眼
镜片颜色过深,不但不能保护眼睛,反而会因为严重影响能见度,导致眼睛因看东西吃力容易受到损伤,起不到保护眼睛的作用。专家建议,选择太阳镜时,一般以深灰色为佳,不但可抵御紫外线照射,而且视物清晰度最佳,外界物体颜色变化也最小。深褐色和黑色次之,蓝色和紫色最差,因为这两种镜片会透过更多的紫外线。黄色、橙色和浅红色的尽量不用。
炎炎夏日是对所有老年人健康的一种考验,不过老年朋友们只要能够掌握科学的养生保健方法,相信每位老人都能够健康安全的度过这个夏季。
远离补肾三误区
误区1 “补肾就是壮阳”
专家表示,一位成年的男人自25岁左右达到性高峰后,性事便开始一年不如一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保护男性的生殖健康已经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是生命之根,人到中年容易肾虚,因而35岁,特别是40岁之后,男人就该及时补肾了!
根据中医专家的治疗经验,肾虚有阴虚和阳虚之分,只有补肾阳才是与阳痿、早泄等有一定的关系,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壮阳”,只能针对肾阳虚的人起作用。而如果只是肾阴虚,原本阴虚已“火旺”,再壮阳等于“火上浇油”。
因此,对男性性功能障碍的治疗,必须强调整体观和阴阳平衡,通过固护肾气、调理整体才能达到壮阳的目的。
误区2 补肾壮阳追求快速起效 吃中药能多久起效?这是很多男性补肾壮阳时最关心的问题。专家说,肾阴与肾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持人体的动态平衡。因此,肾虚不仅仅表现为性功能方面的改变,还包含着全身的一系列
误区2 补肾壮阳追求快速起效
“吃中药能多久起效?”这是很多男性补肾壮阳时最关心的问题。专家说,肾阴与肾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持人体的动态平衡。因此,肾虚不仅仅表现为性功能方面的改变,还包含着全身的一系列变化,补肾绝对不可能“一剂药就搞定”。
专家认为,中医治疗性功能障碍时,强调整体观和阴阳平衡,必须通过固护肾气、调理整体来达到壮阳目的。常用的中药材主要有海马、杜仲、鹿茸、肉苁蓉等。“这些中药材虽然都有补肾壮阳的效果,但效果都是慢慢显现出来的,而且治疗周期较长。”因此,真正纯中药的壮阳补肾产品根本没办法“30分钟起效”。
所以,追求快速起效在中医看来就是“欲速则不达”。在治疗药物的选择上,药准字号和食健字号各有明确的功能和用途,保健食品不能含有药物成分,不能用于临床治疗,只作保健和辅助治疗用,而药品需要达到明确的治疗功效,因此在审批时门槛没有药准字产品那么严。
误区3 盲目依赖纯中药
目前,很多人不好意思跟医生说“我早泄、我阳痿……”,往往喜欢在药店购买保健品,所以补肾壮阳的产品在药店就卖得很火,而厂家摸准了男性担心副作用的心思,特别喜欢打上“纯中药”的旗号。
那些打出“纯中药、无副作用、迅速起效”等诱人广告的产品往往是添加了西药枸橼酸西地那非来欺骗消费者。专家指出,中药中加西药成分,可能会导致无法控制的后果。比如一些本来就因为高血压而长期服用硝酸酯类药物的中老年男士,在不知病因的情况下私自服用非法掺和了西药的补肾壮阳“保健品”,会严重影响血液流动,导致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严重后果。因此,壮阳补肾首选纯中药更安全更持久。
其实,男人要补肾壮阳,除了那些性功能障碍较重的患者,一般人不一定要依靠立刻起效的壮阳药物来“助性”,可以适当服用中药类的补肾药品调节身体机能。另外,男性在日常生活上,还应注意争取做到适度的运动、性生活和睡眠这三大要点。适宜的运动能改善体质,活跃思维,强壮筋骨,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从而使肾气得到巩固;其次,性生活要适度,不勉强,不放纵;另外,充足的睡眠也是恢复精气神的重要保障。一定要争取做到这三点,否则吃多少补肾的药,效果也不会好。
推拿按摩要摆脱4大常见误区
中医推拿按摩疗法,是一种操作简便、疗效显著的中医疗法,深受人们喜爱。然而关于推拿按摩,很多人存在着一些错误认知,进入误区,没有很好地了解和掌握推拿方法,结果不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保健效果。
第一个误区:把推拿看成是简单的推捏动作 中医专家指出,推拿按摩,是通过手法功力,配合经络系统发挥的调整作用,来防治疾病、强体养生。按摩手法包括滚、揉、摩、刮、擦等多种,并不是简单的用手推或拿捏。
第二个误区:推拿不是只治落枕等病 推拿作为中医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中医外治疗法。其治疗范围很广,涉及内、外、妇、儿等各科,并不只是单一地针对落枕、扭伤。
第三个误区:所有疾病及病情各程度都可以推拿 这种错误认知是不可取的。推拿应针对病情程度进行,不能盲目实施。比如肩周炎早期不宜做推拿,否则会加重病情。
第四个误区:大街小巷的诊所或街头摊点都能做推拿 推拿针对不同疾病,身体不同部位有不同按摩手法和技巧,并不是简单的拿捏,需要专业人员操作。
中医药在养生保健中的作用是什么
中医药作为纯天然疗法,在养生保健方面受到人们的青睐。中医药在延年益寿、养生保健方面与西医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养生保健要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这样才能扩大中医药在养生保健中的作用,使中医传统疗法造福于人民。
中医养身有着悠长得历史,有也很多的讲究,如何正确的中医养生是我们要学习的,在养生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些中医养生的误区,如何正确的适用中医药材。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中医养生来自古代精华医学,当代中医水平有所下降,而古代中医值得后人继续开发和研究。
时下,由于媒体广泛传播,广告中各种“补品”的神奇、灵验功效的宣传往往夸大其词,人们基于求补心,出现了很多无“虚”求补者。世上绝无“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的补药。古往今来,违反“虚则补之”的法则,乱求补药招灾者,比比皆是。如人参,中医称谓大补元气,宁神益智,益肺健脾,堪称补药中之极品。若遇心衰、休克、出血、体质虚弱、阳痿等症状者,人参确有药到病除之效。然而,若补不对症,轻则不适,重则致人死命。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对中医药在养生保健中的作用是什么也都心中有所了。只要能够不断的提高养生保健意识,正确的使用中药调理自己的身体,完全可以预防一些疾病的出现,而且生病之后也要及时正确医治,才能真正的保障自身健康。
专家详解养生保健的5个误区
●误区一:暴走万步可健身
不少老年人认为,暴走万步可健身。他们每天散步时佩戴计步器,不走万步不罢休。
专家表示,健康生活提倡运动,但运动与每个人的体质、性格、年龄和习惯有关,绝非千篇一律。门诊中常会接诊因暴走导致肌肉、关节损伤的患者。
专家建议,40岁以上的人应做有氧运动,如慢跑、体操、打太极拳等;每次运动半小时,以不超过身体负荷为宜。对于那些天生不爱运动的人,专家表示“不必强求”,“国学大师季羡林从不刻意锻炼,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态也能长寿”。
●误区二:放风筝、打羽毛球等治颈椎病
“常有患者说,因为患了颈椎病,所以经常打羽毛球、放风筝。”专家说,“其实,颈椎病就是关节组织增生,强行使已经固定的关节回位会造成损伤。颈椎护理应注意保持自然状态,运动时要尽量轻柔、舒缓。”
●误区三:高枕无忧
睡觉时枕头要枕多高?专家表示,一般情况下,枕头高度应为肩宽的1/4;随着年龄增长,可逐渐增加枕头高度,以自我舒适为宜。
●误区四:睡硬板床治腰疼
认为“睡硬板床可治腰疼”,其实是将腰部肌肉疼和骨痛混为一谈。
专家解释,除骨骼外,人体支撑功能还要靠肌肉来完成。人们感觉到的疼痛多来自肌肉。白天人体站立时,肌肉负荷身体重量;夜晚睡觉时,肌肉可得到休息。如果夜晚仍睡硬板床,会使肌肉得不到放松。腰疼患者可睡底面平整、表面柔软的床,使腰腹肌肉贴在床表面自然松弛。
●误区五:“整脊疗法”可使关节回位
有些水疗会所推荐客人尝试“整脊疗法”,声称可使错位关节回位。
专家表示,按摩时应尽量按压肌肉而少动关节。颈、腰等关节是人体要害,应尽量保持稳定,过多调整反而易导致错位。
肠胃养生保健要怎么做
人体的肠胃是有非常大作用的。每天的很多食物都是要靠肠胃来消化吸收的。如果肠胃出现了疾病的症状,或者是不舒服的情况,那么消化吸收的功能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如果不能很及时的进行有效治疗和控制,那么是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疾病发生的。那么肠胃养生保健要怎么做?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下。
1、喝蜂蜜
蜂蜜每昼夜服用3-4次.对于治疗胃酸低的胃炎采用饭前直接食用蜂蜜,也可以根据患者的爱好用凉开水稀释后食用;而对于治疗多胃酸的胃炎,则将蜂蜜用温水稀释并在饭前一个半至两个小时内饮用.治疗溃疡病也可以加蜂蜜,但为了使蜂蜜更好地配合药物治疗最好要找有关医生进行咨询.蜂蜜用温水稀释治疗多胃酸的胃炎,在饭前两个小时或饭后三小时饮用(最好安排在早餐或午餐前后)。
2、早餐忌吃过多的蛋白质,脂肪类,肉类,因属酸性食物易致白天精神不佳。
如:火腿蛋三明治,小笼包,水煎包,烧饼油条,过甜的面包,均不宜。
早餐一定要吃,可多摄取五谷杂粮类食物没有吃早餐的人,会出现体力不济,颓废及脑力不集中,易引起中年失智症,早衰症.只要早起30分钟就有充足的时间进食。尤其减肥者在早餐最需注意选择,早餐一定要吃饱又好,因肠胃在十几小时空腹,对所吃进来的食物会照单全收(造成肥胖的原因)易造成肠胃性溃疡。
3、早上不宜喝咖啡
易导致骨质流失,骨质疏松,下午2-3点可以喝,成年人一周不超过2杯,或只喝黑咖啡不加糖及奶精,较不易影响骨质流失。
4、成年人一周不超过3颗蛋
蛋白质的摄取量过多,易胆固醇过高,易涨气者,肠胃蠕动过速者不宜摄取洋葱炒蛋,茶叶蛋,蛋内所含之贺尔蒙及抗生素易残留在体内而产生抗药性。
肠胃养生保健就应该要按照上面介绍的这些方法来进行。这样才能让身体保持比较健康的状态。如果不能很好的做到这些养生保健的方法时,对于健康是非常没有好处的。所以一定要特别的注意才行。如果有了肠胃的疾病,要及时的进行针对性治疗。
老人冬季养生保健要诀
冬季,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大多数的动植物均处于冬眠状态,为来年春天的复苏养精蓄锐。传统养生学认为,在冬季的3个月中,人体也应该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而避寒就温,敛阳护阴,以合“养藏之道”。具体方法则可从精神、起居、饮食、运动和药物养生保健5个方面来谈。
饮食:多温少寒,补肾助阳
传统养生学将我们日常食用的食物分为寒凉、温热、平性3大类。冬季气候寒冷,为了御寒保暖,人们应该多食用一些具有温热性质的食物,而少食用寒凉生冷食物。温热性质的食物包括糯米、高粱米、栗子、大枣、核桃仁、韭菜、小茴香、香菜、南瓜、生姜、葱、大蒜、桂圆、荔枝、木瓜、石榴、乌梅、鳝鱼、鳙鱼、鲢鱼、鳟鱼、虾、海参、鸡肉、羊肉、狗肉、肉桂、辣椒、花椒等。此外,还要特别注意选择具有补肾助阳作用的饮食,以增强机体的御寒能力。
现代医学也认为,人体在冬季时受到寒冷天气的影响,甲状腺、肾上腺等内分泌腺的分泌功能增强,以促进机体产生热量抵御寒冷,应适量增强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并适量增加蛋白质、脂肪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给。
运动:适度锻炼,持之以恒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生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说明冬季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寒冬季节,坚持室外锻炼,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强中枢神经系统体温调节功能,使身体与寒冷的气候环境取得平衡,适应寒冷的刺激,有效地改善肌体抗寒能力。有研究资料表明,长期坚持冬季锻炼的人,耐寒力强,不易患感冒、支气管炎、肺炎、冻疮等病,还能够预防老年人常见的骨质疏松症。
药物:益气助阳,滋阴补肾
有民谚称:“冬天进补,春天打虎”,意思是说在冬季适当进补,来年春季身体可以强壮得像武松一样。如今虎是不让打了,但根据自身的状况,适应冬令季节,通过进补以增强体质还是可取的。
传统养生学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冬季养阴补肾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而滋补肾阴也应注意选择偏于温性的补益中药,如熟地黄、制首乌、枸杞子等。最好用药膳等药食结合的方式。
精神:宁静为本,保精养神
冬季主蛰伏闭藏,所以冬季养生的核心就是“伏藏”二字。为了保证人体阴阳精气之伏藏,就需要保持精神的安宁和情绪的稳定,以保护人体的精气和精神。冬季之时,寒风凛冽,万物凋零,易引起人的悲伤之感。所以,人们应该尽量避免各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刺激,多到室外晒晒太阳和参加一些娱乐活动,使自己的心情始终处于淡泊宁静的状态,并做到含而不露,秘而不宣,让内心世界充满乐观和喜悦。
起居:早睡晚起,避寒保暖
《黄帝内经》称:“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说在冬季应该早睡晚起,最好等到太阳出来以后再起床活动。在寒冷的冬季,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早睡晚起有利于人体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以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寒保暖。冬季天气寒冷,室内温度要适宜,室温应以18℃~25℃较合适,切忌温度过高或过低。被褥的厚薄应根据室温的变化适当调整,以人体感觉温暖而不出汗为度。外出所穿的棉衣应以纯棉布为宜,要松软轻便、贴身保暖。特别要注意背部的保暖,因为背部是人体的阳中之阳,风寒等邪气极易通过背部侵入而引发疾病。每晚坚持用热水洗脚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能增强机体防御能力、改善睡眠和消除疲劳。
冬季还应该注意保持室内的空气新鲜。严寒的冬季,有些人因怕冷而紧闭门窗,使得室内的空气不能及时地流通而污浊不堪,影响健康。所以,冬季在调节室内温度的同时,还应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和湿度调节,特别是在天气晴朗时要及时开窗通风,以保持空气新鲜。
中医养生指南要远离三大误区
1:看中医就是吃中药
正解:西医把身体当做一部机器,某个零件坏损,更换维修一下。而中医把身体和精神当做整体,阴阳二气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因此中医在治疗疾病时,往往通过让身体恢复到阴阳动态平衡的状态,不适状况也就治愈了。所以在预防方面更有优势。而调整的途径除了内服中药,还有药物外敷、冥想、芳香疗法、药浴以及心理疗法等。
2:养生是老年人的事
正解:千万别以为养生仅仅是为了长寿,或认为养生只是老年人的事。养生在于调和阴阳,流通气血,保持身体健康,同时提高心理的调适能力。好皮肤也是养出来的。对任何年纪的人来说,养生都是必需的功课。
3:轻微不舒服就要去医院治疗
正解:频繁看病吃药会降低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正所谓“是药三分毒”,吃药还有副作用。而人体免疫功能有很强的抗病毒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所以要健康,增强自身抵抗能力是第一。懂得一些居家的中医保养知识,既能防患于未然,即使有轻微不舒服,也能自行调养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