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治疗方法有哪些
高尿酸治疗方法有哪些
治疗尿酸高没有偏方的说法,不要轻信民间偏方。治疗尿酸高一方面是药物治疗,另一方面是生活饮食调理。另外尿酸高是属于代谢性疾病,平时要多饮水,以利于血尿酸从肾脏排出。饮食方面少吃含嘌呤高的食物,少吃动物内脏,平时不要吃海鲜,啤酒。喜欢喝茶的患者还可以在家喝喝降酸的茶。尿酸高的问题,是没有什么偏方的,这个疾病的发生,还是和你的饮食结构有关系,和生活习惯有关系。一般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一些别嘌醇片,降尿酸治疗,并且要注意多喝水,多运动,不要吃海鲜类食物,不要吃豆类,不要吃火锅等,不要喝酒,一般预防很重要。
痛风严重了会怎么样
人们通常认为,痛风主要会造成关节疼痛,而且痛风性关节炎疼痛具有自限性,往往会在几天或数周内自动消失,所以很多人会“好了伤疤忘了痛”,不再去管它。其实,这样是不对的。从骨科角度看,体内尿酸的结晶并没有消失,不及时治疗,尿酸结晶不断沉积,痛风性关节炎会反复发作,而从内分泌医生的角度看,高尿酸血症没有消失,它会影响全身的各个器官,比如,它会引发代谢性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Ⅱ型糖尿病、肥胖、胰岛素抵抗等伴发和互相影响,并被证实可能直接造成心血管疾病。
高尿酸血症对肾脏的危害:造成尿酸性肾病、肾结石、肾功能衰竭。血尿酸造成肾功能异常的危险性甚至比尿蛋白还高。
高尿酸血症为代谢综合征的组成之一,与糖尿病、肥胖、高血脂症及胰岛素抵抗相伴可以同时存在,或互为因果,密切相关。
痛风严重了怎么办--生活指导方案控制。
使用增加尿酸排泄的药物和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降尿酸治疗的目标是促进晶体溶解和防止晶体形成,这就需要使血尿酸水平长期低于尿酸单钠的饱和点;检测血尿酸;尽早发现高尿酸人群,控制肾病、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其他相关危险因素,减少靶器官损害。
积极治疗与血尿酸升高相关的心血管和代谢性危险因素。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肾功能异常。
积极降压降脂治疗;纠正糖脂代谢紊乱,改善胰岛素抵抗;及时控制高尿酸,保护肾功能。
痛风如何治疗
病因
痛风最重要的生化基础是高尿酸血症。正常成人每日约产生尿酸750mg,其中80内源性,20%外源性尿酸,这些尿酸进入尿酸代谢池(约为 1200mg),每日代谢池中的尿酸约60%行代谢,其中1/3约200mg经肠道分解代谢,2/3约400mg经肾脏排泄,从而可维持体内尿酸水平的稳定,其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均可导致高尿酸血症。
1.原发性痛风
多有遗传性,但临床有痛风家族史者仅占10%20%尿酸生成过多在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病因中占10%其原因主要是嘌呤代谢酶缺陷,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缺乏和磷酸核糖焦磷酸盐(PRPP)合成酶活性亢进。原发性肾脏尿酸排泄减少约占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90%具体发病机制不清,可能为多基因遗传性疾病,但应排除肾脏器质性疾病。
临床表现
痛风多见于中年男性,女性仅占5%主要是绝经后女性,痛风发生有年轻化趋势。痛风的自然病程可分为四期,即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急性期、间歇期、慢性期。临床表现如下: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多数患者发作前无明显征兆,或仅有疲乏、全身不适和关节刺痛等。典型发作常于深夜因关节痛而惊醒,疼痛进行性加剧,在12小时左右达高峰,呈撕裂样、刀割样或咬噬样,难以忍受。受累关节及周围组织红、肿、热、痛和功能受限。多于数天或2周内自行缓解。首次发作多侵犯单关节,部分以上发生在第一跖趾关节,在以后的病程中,部分患者累及该部位。其次为足背、足跟、踝、膝、腕和肘等关节,肩、髋、脊柱和颞颌等关节少受累,可同时累及多个关节,表现为多关节炎。部分患者可有发热、寒战、头痛、心悸和恶心等全身症状,可伴白细胞计数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和C反应蛋白增高等。
治疗
原发性痛风缺乏病因治疗,不能根治治疗痛风目的:①迅速控制急性发作;②预防复发;③纠正高尿酸血症,预防尿酸盐沉积造成的关节破坏及肾脏损害;④手术剔除痛风石,对毁损关节进行矫形手术,提高生活质量。
1.一般治疗
进低嘌呤低能量饮食,保持合理体重,戒酒,多饮水,每日饮水2000ml以上。避免暴食、酗酒、受凉受潮、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穿舒适鞋,防止关节损伤,慎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某些利尿剂和小剂量阿司匹林等。防治伴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
2.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冷敷,疼痛缓解72小时后方可恢复活动。尽早治疗,防止迁延不愈。应及早、足量使用以下药物,见效后逐渐减停。急性发作期不开始降尿酸治疗,已服用降尿酸药物者发作时不需停用,以免引起血尿酸波动,延长发作时间或引起转移性发作。
痛风可治愈关键降尿酸
痛风的病况特点是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关节肿痛,严重者可导致关节活动障碍和畸形,并损伤肾脏,导致肾结石、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痛风患者往往关节肿痛发作时间短暂,更多的时候是没有关节肿痛等任何症状(此时称为痛风的发作间歇期)。在没有任何不适的痛风发作间歇期,是否需要治疗,主要看血尿酸的情况,若血尿酸高,就一定要用药。
可以说,间歇期的降尿酸治疗比发作期的止痛治疗更重要,其保健的意义更大。随着医学的发展,对痛风的认识有了新的进展,目前痛风的治疗强调其长期治疗的目标是“治愈”,即要将血尿酸水平控制在357umol/l以下,以溶解已形成的尿酸盐结晶并预防新的晶体形成。
然而,据一项调查显示,实际上只有不到1/5的痛风患者接受降尿酸治疗,且大部分使用降尿酸药物不规范,不足以将血尿酸降至目标值,也就是说,大部分痛风患者都未能达到上述“治愈”目标。
平时的日常生活调理,要注意:免进食高嘌呤饮食,如动物内脏、沙丁鱼、蚝、蟹、虾类、肉类、豌豆、菠菜等。严格戒酒,以预防急性发作。如非要喝酒不可,宜选葡萄酒相对影响较少。多饮水,促进尿酸排泄。多食碱性及含嘌呤低的食物:如蔬菜、柑桔、西瓜、冬瓜、鸡蛋、牛奶等。避免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受寒受潮,关节损伤,穿鞋以宽松舒适为宜。肥胖者要降体重。
痛风血尿酸的情况简介
本病的防治,不论原发性或继发性,除少数由于药物引起者可停药外,大多缺乏病因治疗,因此不能根治。
1.治疗目的
(1)尽快终止急性关节炎发作。
(2)防止关节炎复发。
(3)纠正高尿酸血症,防治尿酸盐沉积于肾脏、关节等所引起的并发症。
(4)防止尿酸肾结石形成
2.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治疗
一般治疗包括减肥、控制血脂、减少非必要的利尿剂应用、控制饮食等。同时对共患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病症予以积极治疗。
降尿酸药物的应用时机目前尚无定论。由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5%~15%发展为痛风,如有心血管病或其他高危因素,应在血尿酸持续高于480μmol/L时开始规律降尿酸治疗。如无心血管病等高危因素,则可在血尿酸高于540μmol/L开始持续降尿酸治疗。
痛风治疗提防五大误区
误区1:
尿酸一高就服降尿酸药?
很多人在体检中一发现血尿酸增高,就开始长期服用降尿酸药。郑东辉说,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发病基础,没有高尿酸血症就没有痛风,但是,大多数高尿酸血症并不会引起痛风发作,只有5%~12%的高尿酸血症会发展为痛风。因此,对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不一定需要长期服用降尿酸药物。一般认为,每年有两次以上的痛风发作,或有痛风石、肾结石、肾损害表现,或经饮食控制、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3~6个月,血尿酸仍显著升高的患者,才需要药物来控制。
误区2:
痛风急性发作要用抗生素?
郑东辉说,痛风急性发作时,脚大拇指、足背等受累关节局部常常出现显著的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除此之外,严重病例还可能会出现发热、血白细胞升高等现象。这时候,如果不了解病史,也没有血尿酸等检查,很容易误诊为局部感染或发炎,随即给予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这是痛风治疗中最为常见而普遍的误诊误治。”他说,由于痛风急性发作本身有一定的自限性,一般病例即使无任何治疗,也可能会在痛风发作后一段时间内逐渐自然缓解,这种自我缓解,常常被医生或病人误认为是青霉素等抗生素的疗效。事实上,青霉素等抗生素对痛风急性发作不但无效,而且可加剧病情,延迟缓解,增加病程。
误区3:
痛风只需降尿酸?
郑东辉介绍,痛风是慢性病,多数病人常常遵医嘱长期服用别嘌呤醇或苯溴马隆等降尿酸药物治疗。“由于这些药物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使得很多患者认为,只要是痛风就应吃这些药,甚至有些医生也在痛风患者急性发作时也只开出这类药物,结果,不仅没有终止发作,而且还适得其反。”他说,其实,降尿酸药物没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尿酸急剧下降时,会引起关节腔内尿酸溶解,也会诱发急性发作,致疼痛迁延。“根据目前的国际指南推荐,在开始使用降尿酸治疗药物的同时,也应服用小剂量的秋水仙碱预防性抗炎,每天2片,如果有秋水仙碱的用药禁忌,也可以选择NSAID或激素。这样可以大大减少降尿酸治疗过程中痛风的急性发作。”
误区4:
自行使用治痛风药?
郑东辉说,很多痛风患者经常自己到中国香港或澳门购买一些所谓专治痛风的药物,或者自行服用一些中成药,这也是错误的做法。因为这些药物中,往往含有激素,大量使用后,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如果出现痛风,建议还是到正规医院进行规范化治疗”。
误区5
“饮食控制”可降尿酸?
很多患者认为药物副作用大,因此不愿长期接受药物治疗。一些患者则采取所谓的“饮食控制”疗法,企图通过单纯的饮食控制,达到降低血尿酸水平的目的。郑东辉指出,人体的尿酸由内源性和外源性尿酸两部分组成,内源性尿酸由机体新陈代谢产生,占总的尿酸水平的80%,外源性尿酸占20%,即使饮食控制得再严格,也只能解决20%的尿酸水平。
“因此,我们强调饮食控制,但饮食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对于血尿酸水平较高的患者,单纯通过饮食等其他非药物治疗,往往难以使血尿酸降低到理想水平。痛风患者大多都需要应用药物进行治疗。”
关于尿酸的七大误解
误解一
高尿酸等于痛风
痛风源自高尿酸,但并不是说有高尿酸就一定会有痛风,只有当血液中的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并引起滑膜炎症时才导致痛风的发生,事实上,只有约 10% 的高尿酸患者才会发生痛风。
反过来也一样,由于痛风的致病因素复杂,不少患者在痛风发作时,血尿酸水平可能还在正常范围之内,这时可不要迷信于检验结果而耽误了对痛风的及时治疗。
误解二
高尿酸只会引起痛风
尿酸是嘌呤在人体的代谢终产物,高尿酸对人体多个组织器官都具有危害作用。过高的尿酸沉积在骨骼、关节处,会引起痛风。沉积在肾脏会引起肾病、诱发肾脏功能衰竭。
高尿酸还会大大提高发生多种代谢相关疾病(如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等)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误解三
尿酸正常就万事大吉
按照国际标准,尿酸的正常范围是:男性 < 420 μmol / L、女性 < 360 μmol / L。但是,对于痛风患者,把尿酸控制在这样的「正常」范围是不够的,最新指南建议把痛风患者的血液尿酸应降至 360 μmol/L 以下,合并肾尿酸结石者降至 300 μmol/L 以下,从而减少痛风复发频率,使已形成的痛风石减小,并进一步避免晶体的沉积
误解四
尿酸高,不痛风就不治疗
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议由来已久,但目前学术界已经基本统一意见:不管一个人有多「健康」,只要尿酸超过了一定数值,就应该进行降尿酸治疗。
如果这个人还合并有糖尿病、慢性肾病或具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那么只要尿酸超出上述的正常范围,即使没有痛风发作,也需要启动治疗。
误解五
急性发作时不能降尿酸
长期以来的观点均认为,如果在痛风急性期使用降尿酸药物,可能导致关节内痛风石表面溶解、形成不溶性结晶沉积在组织中加重炎症反应。因此,「痛风急性期不能用降尿酸药物」几乎已成为痛风治疗中的金科玉律。
但是,2012 年《美国痛风管理指南》首次提出,在有效的抗炎药物「保护」下,急性期降尿酸治疗并非禁忌。紧接着,2013 年中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的专家共识》也认可了这一观点,认为不需要等到痛风急性症状缓解两周后,而是可以立即开始降尿酸治疗。
对于这一「有悖常理」的前卫观念,临床医生普遍还是倾向采取保守态度。毕竟,老观点由来已久、深入人心;而新观点也还需要更多循证证据,它更大的临床意义在于,对在服用降尿酸药物过程中出现痛风急性发作的患者,可以据此无需停止降尿酸治疗。
误解六
光靠饮食就能降尿酸
人体血液中的尿酸,80% 来源于自身嘌呤代谢、只有 20% 来源于食物摄取。所以,靠单纯的饮食控制对降低血液尿酸水平的作用十分有限(多数只能下降 10% ~ 20% 或 70~90 μmol / L)。因此必须依据病情合理选用药物。不少患者由于担心「药物副作用」而拒绝服药,这属于典型的「因噎废食」。
只要科学、规范地用药,发生药物罕见并发症的风险并不比出门遭遇车祸的可能性更高,谁会因为害怕车祸就成天宅在家里呢?
误解七
降尿酸光靠药物就够了
应用降尿酸药物后,有些患者便自以为从此高枕无忧,可以在饮食上大快朵颐,「大不了再多吃片药呗」,这样的想法不仅错误而且危险。
对于痛风这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低嘌呤」饮食是治疗的前提和基础。不在源头上减少「嘌呤」摄入、单靠药物根本无法控制病情。而由于饮食无度导致尿酸明显升高,不得不增加药物剂量,这大大提高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痛风的西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1)抑制尿酸生成药为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广泛用于原发性及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尤其是尿酸产生过多型或不宜使用促尿酸排泄药者。
(2)促尿酸排泄药主要通过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降低血尿酸。主要用于肾功能正常,尿酸排泄减少型。对于24小时尿尿酸排泄>3.57mmol或已有尿酸性结石者、或慢性尿酸盐肾病的患者、急性尿酸性肾病患者,不宜使用。在用药期间,特别是开始用药数周内应碱化尿液并保持尿量。
(3)新型降尿酸药国外一些新型降尿酸药物已用于临床或正在进行后期的临床观察。
(4)碱性药物痛风患者的尿pH值往往低于健康人,故在降尿酸治疗的同时应碱化尿液,特别是在开始服用促尿酸排泄药期间,应定期监测尿pH值,使之保持在6.5左右。同时保持尿量,是预防和治疗痛风相关肾脏病变的必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