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核细胞白血病的饮食
单核细胞白血病的饮食
1、多吃高蛋白的东西,这是因为白血病是血细胞发生了病理改变所致,这类病人机体内蛋白质的消耗量远远大于正常人,只有补充量多质优的蛋白质,才能维持各组织器官的功能。
2、多摄入含铁质丰富的食物。根据临床资料证明,恶性肿瘤患者中约有70~90%的人体内有不同程度的维生素缺乏,所以要多吃入含铁质丰富的食物。
3、根据病情对症调理饮食。这一点也相当重要的,病人可能会因为病情原因,导致病人如有食纳不佳 、消化不良时,可供给半流质或软饭,如二米粥、肝末粥、蒸蛋羹、酸奶、豆腐脑、小笼包子等。
4、少食多餐,容易消化。因为白血病人本来就是相当虚弱,再加上化疗等治疗的副作用导致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此时可采取少食多餐的进食方法。
单核细胞白血病是怎么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CMML的发病率约为1~2/100000/年,发病中位年龄65~75岁,男女发病比例约1.5~3:1。具体病因不明,电离辐射、职业、环境致癌物质和毒物可能与本病有关。该病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CMML患者最常见的重现性染色体异常有+8、-7/del(7q),和12p结构异常,约40%的患者为在确认时或疾病过程中有Ras基因点突变。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
白血病该做哪些检查
1.血液生化
特别在化疗期间,血清尿酸浓度增高。尿中尿酸排泄量增加,甚至出现尿酸结晶。患者发生DIC时可出现凝血机制障碍。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血清和尿溶菌酶活性增高,急粒白血病不增高,而急淋白血病常降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时,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数增多(>;0.01×109/L),蛋白质增多(>;450mg/L)。而糖定量减少。涂片中可找到白血病细胞。脑脊液清浊度随所含的细胞数而异。
2.粒-单系祖细胞(CFU-GM)半固体培养
急非淋白血病骨髓CFU-GM集落不生成或生成很少,而集簇数目增多;缓解时集落恢复生长,复发前集落又减少。
3. 染色体和基因改变
白血病常伴有特异的染色体和基因改变。例如M3t(15;17)(q22;q21)系15号染色体上的PML(早幼粒白血病基因)与17号染色体上RARa(维A酸受体基因)形成PML/RARa融合基因。这是M3发病及用维A酸治疗有效的分子基因。此外,某些急性白血病尚有N-ras癌基因点突变、活化。抑癌基因P53、Rb失活。
4. 免疫学检查
根据白血病细胞免疫学标志,不仅可将急淋与急非淋白血病区别;而且可将T细胞和B细胞急淋白血病加以区别。单克隆抗体还可将急淋白血病分为若干亚型。
5.骨髓穿刺
多数病例骨髓象有核细胞显著增多,主要是白血病性原始细胞,占非红系细胞的30%以上,而较成熟中间阶段细胞缺如,并残留少量成熟粒细胞,形成所谓“裂孔”现象。正常的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减少。约有10%急非淋白血病骨髓增生低下称为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虽然骨髓中有核细胞增生低下,但白血病性原始细胞仍占非红系细胞的30%以上。白血病性原始细胞形态常有异常改变,如胞体较大、核浆比例增加、核的形态异常(如切迹、凹陷、分叶等)、染色质粗糙、排列紊乱、核仁明显等。Auer小体较常见于急粒白血病细胞浆中,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和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浆中有时亦可见到,但不见于急淋白血病。因而Auer小体有助于鉴别急淋和急非淋白血病。
患了白血病的种类有哪些
一、一般类型白血病:
1、 急性白血病
淋巴细胞型:第一型(l1);②第二型(l2);③第三型(l3)。
非淋巴细胞型:①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②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③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④粒-单细胞白血病(m4);⑤单核细胞白血病(m5);⑥红白血病(m6);⑦巨核细胞白血病。
2、慢性白血病
①淋巴细胞白血病;②粒细胞白血病;③粒-单核细胞白血病;④单核细胞白血病。
二、特殊类型白血病:
1、低增生性白血病;
2、淋巴肉瘤白血病;
3、组织细胞(网状细胞)肉瘤白血病;
4、浆细胞白血病;
5、多毛细胞白血病;
6、嗜酸粒细胞白血病;
7、嗜碱粒细胞白血病;
8、难分型的急性白血病等。
吸烟会得白血病吗
吸烟与白血病的出现是有关的,吸烟有关的白血病危险显着增加,在吸烟与白血病危险之间存在一种剂量一反应关系。对于每日少于lO支、l0-20支和多于20支的吸烟者,相关危险分别为1.34、1.56和I.59,在髓细胞和单核细胞白血病中表现得最为明显。究结果显示吸烟可增加发生AML的危险性,井与吸烟的年限呈正相关。几乎每3例AML患者中就有一人可能是吸烟所致。
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有哪些危害
其一、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危害主要是:男,女性别之比约为2: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各型白血病有其好发年龄,急粒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以40岁以上的成年人为多见,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年龄大于60岁。这是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危害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其二、急淋则多见于儿童,青少年。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危害尤以12岁以下更为多见,成年人约占20%.慢粒多见于成,慢淋多见于老年人,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淋巴细胞比率高是什么原因
1、感染
近期如果有感染性疾病,而且是病毒感染。一般是病毒性的感冒引起的,例如水痘、麻疹、病毒性肝炎、百日咳、结核、布鲁病、梅毒等。此外,肿瘤性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急性传染病恢复期、器官移植之后,都会出现淋巴细胞增多的现象。
2、淋巴细胞白血病
如淋巴瘤。淋巴细胞白血病是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有广泛的白血病细胞异常增生,主要是不成熟淋巴细胞,及浸润其他组织器官,导致正常造血功能衰竭,表现为正常造血细胞显着减少。与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有关系。确诊需做骨髓穿刺,检查骨髓象。
3、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如果患上处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并且乱吃药的话,则是会引起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的。因此这个时期我们应该按照医生的吩咐进行服药,并且积极预防疾病,这样可以避免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的情况。
4、偶尔的一次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是正常的,如果是持续的偏高那就要去医院做检查,持续的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大多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像是病毒性感冒,或者骨髓造血方面出现异常等。在医院检查的时候都可以看出。
5、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增高常见于:病毒感染、结核病、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肉瘤等一些疾病,如果发现了就是定期去医院做检查,严重的及时治疗,避免导致更加严重,不要忽视。
6、平时多喝水,多吃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要注意休息,这对平时预防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都是有好处的,平常不要熬夜,养成良好的作息,多锻炼,增强身体素质,避免让自己生病。饮食业要规律。
白血病的种类
白血病可以分成急性和慢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可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ALL)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非淋,ANLL)两大类。根据1985年修订的FAB分型标准,ANLL共分M1-M7等7型,他们分别是:
M1:未分化的原粒细胞白血病;
M2:部分分化的原粒细胞白血病;
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M6:急性红血病或红白血病;
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ALL根据FAB形态学特点,则相应分为L1、L2、L3共3型。
L1型:原始淋巴细胞有均匀的圆形核、胞浆少;
L2型:原始淋巴细胞变化较大,核可能不规则,胞浆较L1多;
L3型:原始淋巴细胞有较细小的核染色质,胞浆为蓝色—深蓝色并有空泡形成。
异型淋巴细胞的临床意义
增多
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增多可能是因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热早期及病毒性肝炎、风疹、麻疹、腮腺炎、乙型脑炎、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病毒性感染。
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增多不一定就是淋巴细胞白血病。比如,有一种叫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疾病,就可以出现血液中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甚至达20%~30%。(参考值为<10%)。这种病为EB病毒感染,多数是经唾液感染,可以通过检查血液中EB病毒的抗体来证实感染的存在。其他病毒的感染有时也会出现同样的反应,有的药物也会引发淋巴细胞的应激反应,所以出现几个异型淋巴细胞时不必草木皆兵。但是,如果异型淋巴细胞数量持续增多,则不能大意,还应该再做一些其他的检查,比如淋巴细胞免疫分型、细胞化学染色等,以排除淋巴细胞白血病。
异型淋巴细胞的临床意义
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增多可能是因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热早期及病毒性肝炎、风疹、麻疹、腮腺炎、乙型脑炎、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病毒性感染。
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增多不一定就是淋巴细胞白血病。比如,有一种叫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的疾病,就可以出现血液中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甚至达20%~30%。(参考值为<10%)。这种病为EB病毒感染,多数是经唾液感染,可以通过检查血液中EB病毒的抗体来证实感染的存在。其他病毒的感染有时也会出现同样的反应,有的药物也会引发淋巴细胞的应激反应,所以出现几个异型淋巴细胞时不必草木皆兵。但是,如果异型淋巴细胞数量持续增多,则不能大意,还应该再做一些其他的检查,比如淋巴细胞免疫分型、细胞化学染色等,以排除淋巴细胞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