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是什么意思
幼小衔接是什么意思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由于生活习惯上的骤变,以及课目的繁重,使许多小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出现疲劳、消瘦、害怕学习的现象。 很多孩子进入小学后,开始兴致挺高,可几天下来就会发现,孩子总是丢三落四,不是把铅笔盒丢在家里,就是忘了老师让他带什么东西,老师上课讲了什么也说不出来,上学的兴趣也不大了;有的孩子特别胆小、孤僻,有什么事情也不对老师说,上课尿憋急了宁愿尿裤子也不举手请假;有的孩子不会听讲,不做作业不说,连基本的课堂常规也不懂,上课随便下位、说话、喝水,老师今天讲,孩子明天又忘。
儿童期心理卫生的防御重点
1、做好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衔接工作。目前我国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问题还没完全处理好,给孩子入学造成不少适应性困难。因此,学校和家庭应重视这个问题。家庭应给孩子做入学准备,进行入学教育;学校要布置吸引孩子的环境,和蔼可亲地欢迎新生。比如说,孩子在家和在幼儿园的生活规律与学校大不一样,为了防止孩子突然造成适应困难,可在孩子入学前提前改变饮食、起居规律,使之渐渐与学校要求一致,尤其要教育孩子热爱学习,向往学校。如果学校能在准备妥善的基础上让幼儿园的孩子到学校参观,给孩子形成个好印象,也很重要。有些粗心的家长和不太懂儿童心理的教师往往不大注意这些问题,使有的孩子焦虑、恐惧、忧郁、压抑,失去了入学前那种天真活泼的面貌;有的形成“两面人格”,即在家在校表现两个样;更有的造成了“学校恐怖症”。一般说来,愉快的学校生活有益于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学生,如果让孩子把上学视为精神负担,势必有害于他们的心理健康,甚至形成有缺陷的人格。
2、不要培养“标准儿童”(normal child)。所谓标准儿童,就是一切听大人嘱附,一切按大人意图行事的特别听话的孩子。这样的儿童一般比较安静,很少打架和打闹,遵守纪律,认真听讲,老师说啥是啥,也可说对自己要求很严格。这样的儿童一般是老师喜欢的学生,也往往是父母盼望的形象。其实,这才是有问题的儿童。因为心理上及早过分防卫,一切按成人的指挥办事,一旦没有大人的指点,就会茫茫然不知所措,没有独立见解,没有独立适应环境的能力。这样的孩子心理上不健康,人格上有缺陷,而且束缚智力的发展。因此,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都不要把孩子管得太严、过死。孩子淘点气并非坏事,往往淘气的孩子兴趣更广泛,知识面广,思考问题的路子更广阔,而且心理发展也比较健康。所以教育儿童和对儿童的要求,不要面面俱到,啥都管,啥都说,而应让孩子有一定的独立性。只要孩子遵守良好的生活制度,讲卫生,有礼貌,不自私,不说谎,其它问题则不必多加干涉。这样才有助于培养生动活泼,聪明伶俐,身心健康的好儿童。
3、不要给孩子“加码”。现在小学生的课外负担普遍偏重,这已是应当解决的问题。可是,有的家长望子成材心切,还额外教孩子东西,给孩子加码,这是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另外,家长不要逼着孩子去争那个一百分或第几名。实际上分数高低并不能完全显示其智力水平,更不能预示未来的成就高低。对小学生要注意培养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切不可让分数把孩子压得直不起腰来,抬不起头来,将头脑束缚得死死的,更不可让他们完成力不从心的学习任务。
春季育儿知识
一个孩子还是胎儿的时候,他就能感受到母亲或外界环境的种种影响,如悦耳或刺耳的声音,母亲安详或焦虑不安的情绪、动作和心跳。
孩子出生以后,逐撕从一个娇弱无能、感觉混沌、无知无识的小婴儿,成长发展为能适应社会生活,掌握了知识技能,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就是教育的作用和结果。
育儿主要指的是对0~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0~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
节后孩子不想上幼儿园怎么办
1、乐不思蜀型
原因:一些孩子跟着大人假期外出游玩,休息时间比在幼儿园时少,玩得太开心,导致过度留恋假期生活而不愿接受约束自己的幼儿园生活。
建议:首先要逐步调整孩子的心态,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出游的话题或看出游时拍的照片,让孩子懂得假期已过去,应去幼儿园了;还要注意多跟孩子讲讲幼儿园的高兴事和趣事。
孩子节后不想上幼儿园怎么办 孩子不想上幼儿园怎么办 节后孩子不想上幼儿园
2、耍赖抵抗型
原因:假期打乱了以往的生活节奏。如假期中的暴饮暴食、营养搭配不均,使孩子的各个器官超负荷运作,引发肠胃功能紊乱,或者是因为家长在周末只顾着带孩子参加各种活动,而忽略了跟幼儿园学习和生活节奏的衔接。
建议:注意调整假期作息时间。临近开学前,一定要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逐渐跟在园作息时间接近乃至吻合。父母在开学后还要让孩子重新做到起居有序,同时保证营养均衡。
孕晚期密切监测胎儿情况
当胎儿头部与妈妈的骨盆“衔接”后,胎动的频率、幅度和强度就开始减弱了。胎儿的头钻入妈妈产道的入口,并继续努力向产道出口移动,这个任务对于胎儿来说是最重要的,妈妈可能会感觉胎动少了,就在腹壁外刺激胎儿,让宝宝还像以前那样活跃,这会干扰胎儿的工作。如果胎动次数明显减少,12小时内小于10次或胎动较前减少了50%,或凭借你这几个月的经验,预感胎儿有异样,不要犹豫,马上看医生。
胎心异常
胎儿开始向子宫颈口移动,子宫底下降,胎心位置明显比原来低了。进入临产期,会有无痛性子宫收缩。当子宫收缩时,胎心率减慢,如果恰好在这时听胎心,心率可能会接近120次/分钟。这不是异常情况,宫缩停止后,胎心率会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如果胎心率持续不恢复,或胎心率低于120次/分钟,或高于180次/分钟,要与医生取得联系。
胎头衔接
胎头衔接是描述胎儿向妈妈的骨盆方向下降的过程。不言而喻,骨盆是骨性结构,是胎儿自然娩出时的必经通道——骨产道。对于初产妇来说,衔接通常在分娩前的2~4周开始;经产妇则通常在临近分娩时开始。但这只是一般规律,每个孕妇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孕妇还差2天就到预产期了,可医生告诉她胎头还没有衔接,为此非常担心能否自然分娩。不必担心,有的初产妇宫口已经开全了,胎头还浮得很高,破水后,胎头才开始入盆,但生产过程仍然很顺利。如果医生没有告诉你有什么问题,你就尽管放心,这时的担忧会影响你的情绪,阻碍顺利分娩。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这个重大的转折过渡期对于孩子的成长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那么作为家长要怎么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顺利渡过从幼儿园到小学生活的过渡期,为孩子的入学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呢?
1、鼓励孩子上小学,激发他们的向往之情
其实一般来说6岁左右的孩子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具备了上小学的条件,他们内心对于小学是非常向往的,他们会羡慕带着红领巾背着书包上学的小哥哥和小姐姐,渴望新的书包,新的铅笔盒,新的衣服,时时刻刻都流露出对小学的向往之情。
家长在这个时候要特别留意孩子的心理状态,积极鼓励孩子上小学,时常以鼓励的口语激发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例如家长可以这样说:“宝宝真棒,宝宝长大了要上小学了!”,让孩子对于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充满期待,也感到光荣和自豪。
家长也可以在有空的时候带孩子到小学的校园里面逛一逛,走一走,让孩子提前感受和熟悉小学的校园和氛围,见到校园里的小学生,也可以趁机教育孩子,激励他们:“以后你也会像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在小学的校园里面认字,数数,学很多知识,你也会跟他们一样聪明一样棒!”
2、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自理能力
我们都知道,在幼儿园里面孩子过的是一种被照顾着的集体生活,幼儿园的老师整天都跟着,吃饭、穿衣服、系鞋带、上厕所,老师都会看护周到,及时给予帮助。但是进入小学后,则是相对独立的生活,孩子必须有生活自理的能力,自己学会照顾自己,自己系鞋带、穿衣服、上厕所。这时候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小学也有很多学生守则,学校规章制度,孩子需要自己学会集中注意力,学会自控能力。
作为家长,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不要溺宠孩子,什么事情都替他们打理好,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穿衣、系鞋带、如厕,自己的玩具学习用品自己收拾好。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家长们也不要急着帮孩子解决,先引导他们,然后让他们想办法去解决,这是培养孩子独立性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对于他们以后进入小学甚至是以后的人生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家长不能随时随地看护陪伴着孩子,进入小学后,他们需要自己去处理他们遇到的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上的问题
此外,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可以制定一些家庭的小规则和奖罚制度,,例如,孩子不好好吃饭罚倒垃圾等等,这对于他们培养自控能力和良好的习惯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培养孩子与人沟通的能力
相对于幼儿园,小学生活更加独立,自主和多变,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性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于他顺利、成功地展开新的校园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能力,家长们可以带孩子多出去走走,多和陌生人见面,消除孩子对陌生人的畏怯心理,多让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让孩子既可以跟大哥哥大姐姐沟通,也可以做比自己小的孩子的领导者,增强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在平时生活中,家长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的一些见闻,诱导孩子也学会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心声,分享自己的食物分享自己的玩具。家长还可以让孩子邀请他们的小伙伴到家里做客,让孩子以小主人的身份招待小伙伴。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两个教育阶段的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这个阶段也是处于人类整个逻辑思维形成和使用过程中所要经历的三次环境转换的第二次转换期,幼小衔接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意义重大。
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而小学教育主要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的学习为主的教育,两者的这种教育方式的不同需要儿童身心的调整来适应,这种适应的调整就是幼小衔接的主要任务,幼小衔接不当会造成孩子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种种问题,身体上的不良反应是,孩子会容易疲惫,食欲不振,精神状态差,心理上压力大,自卑,厌学,社会适应性方面表现出孤僻,不敢跟人说话,不爱与同学沟通。这些问题都对孩子以后的人生有很大影响,所以,做好幼小衔接很重要。
超实用的幼升小注意事项
孩子马上就要上小学了,你还不知道什么是幼小衔接?那你真的就out了!简单来说,幼小衔接就是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衔接。如果做不好幼小衔接准备工作,那么孩子在升入小学初期将会很难跟上小学的学习节奏。因而,家长千万不能不重视幼小衔接,更不能认为幼小衔接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哦!幼儿园和小学存在很多方面的差异,比如说学习环境,师生关系,行为规范等,这些在入学前家长都要给孩子打好预防针。我们整理了幼升小的一些注意事项,家长们一定要认真看看哦!
一、幼儿园和小学有什么不同?
从学习环境看:
幼儿园的教室一般布置得都非常美观、形象、富有童趣。而小学教室一般由课本、黑板、桌椅、多媒体展台等教学设施构成,对孩子的吸引力降低。
从学习方式看:
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础活动。小学则以学习为主,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课程。
从师生关系上看:
在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生活照顾比较多。而在小学,老师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教学上,在生活上对学生的关心要比幼儿园老师相对减少。
从教学方法上看:
幼儿园提倡在玩中学、学中玩。小学则以书面语言为主,强调文化知识的系统教育,课堂大多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孩子还必须完成一定量的作业。
从行为规范上看:
通常在幼儿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要求,如喝水、上厕所、说话、玩玩具,在升入小学以后都不再被重视。孩子在上课期间,抱臂坐正,不随便说话、发言先举手、学习用品放整齐、课本作业不准撕、上课不准喝水、在指定地方等家长接送等规定都纳入学生的一日行为规范中。
二、不少家长面对幼儿入学初期所表现出来的不适应,简单地将原因归结为幼儿身心发展水平所限,没有意识到自身对幼小衔接的消极态度。据了解,家长主要存在以下错误认识:
1.轻描淡写,漠不关心
有些家长由于工作繁忙,精力有限或是自身素质所限,不注重自身与幼儿的心灵沟通与交流,不关注幼儿在园期间的发展变化,不配合教师所开展的主题活动,不参与幼儿园举办的专题家长会,更不和幼儿聊任何有关入学的话题。这就使幼儿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重视与关怀,更谈不上主动发展了。
2.简单粗暴,施加压力
个别家长不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把幼儿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归结为调皮捣蛋,经常用简单粗暴的语言吓唬幼儿:“一天到晚就知道调皮捣蛋,我不管你,到时候老师会好好收拾你。”“连十分钟也坐不住,到时候你就等着让老师罚站吧!”听到这些语言,幼儿对小学还有什么向往与企盼?大概就只剩下恐惧与不安了。
3.重视知识,忽视习惯
很多家长认为幼儿的入学准备就是提前认字、学习拼音、学习英语、学会算题等知识技能,却忽视了对幼儿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更忽视了诸如观察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因孩子过早地接触小学的有关知识技能,反而降低了学习兴趣,不利于入学后的学习兴趣激发与能力的持续发展。
了解生产过程中需要了解的名词
如果宫颈会变薄的话,为什么还需要扩张呢?
宫颈会在怀孕晚期开始变薄。而在产第一胎的时候,分娩前宫颈扩张一般不会超过一指尖宽。如果之后再次怀孕的话,宫颈在分娩前几周就会扩张几个厘米宽,而很少或几乎不变薄。
分娩中,宫颈完成变薄过程并开始迅速扩张。完全扩张大约需要10厘米,而这基本上就是胎儿头部的直径。一般成年人张开食指和中指,其指尖之间的距离大概也便如此。尽管不同人宫颈实际扩张宽度会有轻微区别(只要扩张到足够胎儿头部通过就可以),我们还是把10厘米称作完全扩张宽度。
一旦达到10厘米,那么扩张就完成了。下面就进入了第二产程,并需要你用力把胎儿挤出去了。
“胎儿下降状态”是什么意思呢?
胎儿下降状态是指在产道中,胎儿头部距离盆腔中平面的距离,而我们在盆腔中平面就可以确定胎先露的方式。盆腔中平面处于产道的一半,被称作“零点”,确切是指通过双侧坐骨棘与产道垂直的平面。所谓棘就是骨性突出,你可以用手在阴道中向侧后摸到。
胎儿和坐骨棘的间距以厘米表示,比如在坐骨棘上一厘米,就记作“-1”,两厘米就是“-2”并以此类推。同样,在其之下也如此表示,不过把负号变为正号而已。“+3”就是说胎儿的头部已经到了阴道口,分娩即将开始。
医生说我还没有衔接。这是什么意思呢?
衔接是一个医学术语,代表胎儿下降。技术上讲,当胎儿头部的骨性部位达到产道一半的时候,就称作胎儿衔接。而在现实生活中,就是指怀孕最后几周中,你突然感到可以畅快呼吸了的时候。这时你会感到在下腹部,胎儿的头不再容易地动来动去。而在盆腔检查中,医生也不再能够轻易触诊到头部。事实上,这时胎儿头部已经坚固地楔进了盆腔入口。
什么是前驱阵痛呢?
前驱阵痛通常是无痛或近似无痛的不规则收缩,涉及子宫部分或全部肌肉。一般在怀孕24周或25周时开始出现,随后频率增加直到分娩前消失。你会感到腹部在几分钟之内变得非常硬,而随后又软下来。前驱阵痛可能会伴随背部不适。在第三个三月期末,你每天可能经历20~30次这种收缩。
如果在36周前,你每小时会经历6~8次的话,就可以多喝些水,躺下,并仔细注意下一个小时的收缩。如果仍然保持这种频率甚至更高的话,你就应该去看看医生。
如何幼小衔接选好班
选择教学品质高、放心又可靠的幼小衔接班十分重要。建议家长对备选培训机构的办学理念、办学业绩、办学特色、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和口碑等进行综合对比,然后再从培训时间的安排与交通是否便利等方面考虑,并要对拟选学校进行实地考察。
1.办学资质:考察学校是否具备政府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照,避免误入没有办学资质的非法办学机构。
2.学校口碑:选择一所口碑好的学校比什么都重要!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口碑!”所以报班前一定得对这所学校有个初步的了解、多向周围的同事、朋友、亲戚打听一下,再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3.师资水平:重点考察师资是否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与学校的老师进行交流,了解学校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拥有专业的师资力量与科学系统培训体系的机构,教学水平高,质量有保障。
4.教学环境:教学区的设置是否合理,教室面积、通风以及教学环境硬件设施是否完善、教学服务等都需要认真考量。
5.安全性:安全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头等大事,也是各位家长们筛选学前班时需要重点考量的一道关卡。家长在选择培训机构时要注意考察教学场所的安全措施是否齐备。
6.交通:是否便利。
7.费用:最后要考虑的就是最现实的费用问题,依据学前班所在地的不同、教学质量的差异都会有不同的差价,但是费用应该不是唯一或第一考虑的因素,因为“价廉”未必就会“物美”,各位家长应该综合比较,判断其是否合理。
家长如何做好五岁宝宝的教育
第一,采用游戏的方法发展儿童诸方面的能力。游戏的选材应由成人来决定,但注意游戏的内容要适合五至六岁儿童的心理特征。这一点,成人要慎重的选择。
第二,利用生活中的机会,让儿童懂得更多的道理。如住在楼上,应告诉她们不要在楼上跳,否则会影响楼下的正常生活。五至六岁儿童喜欢问问题,在这方面,成人应该有耐心,有可能的话每个都应该回答。只有这样,才能养成幼儿爱问问题的好习惯,才能使幼儿明白更多的道理。
第三,提供条件让儿童做感兴趣的有益的活动。五至六岁儿童已有一定的兴趣爱好,当发现儿童有某一方面的兴趣倾向时,我们应该尽力去培养。但前提是这些兴趣是有益的,如果这些兴趣有害无益,我们应该去转移她们的注意力,逐渐使这一兴趣淡化。有的家长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让孩子学这个学那个,逼迫孩子学习,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做法。
第四,减少担心,让儿童多做些活动。五至六岁儿童喜欢运动,这是家长最头疼的。殊不知运动可以促进儿童的发展,还可以促进骨骼肌肉的快速增长。所以,家长们,不要去在乎孩子的衣服有多脏,让她们自己去运动,但同时也应做好保护措施。
第五,做好幼小衔接。六岁儿童即将进入小学,因此,在这个阶段,应培养她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让她们更好的保护自己。
给婴儿喂奶时要注意什么
喂奶是一项技术,许多细节都应注意。
乳母平时要注意保持乳头清洁,喂奶前先用清洁的淡盐水纱布清洁乳头,以防止乳头感染及避免新生儿口腔发炎。然后洗净双手后轻揉乳房,挤掉前几滴奶,使乳小管中残留的少量细菌冲掉,然后喂奶。
婴儿喂奶时要注意哪些方面
正确的婴儿口腔与乳头的衔接是保证乳汁吸入的关键。
应该让婴儿含入乳晕的大部分,将乳晕下的乳房组织包括储存乳汁的乳窦部位也含入口腔内。婴儿衔住乳房组织后在口中拉长,形成“长乳头”,而乳头仅占“长乳头”的1/3。此时婴儿的舌头向前伸出盖住牙龈,呈钩状裹住乳窦部位。这样婴儿吸吮的是母亲部分乳房而不仅仅是乳头,才可称为正确的乳头衔接。
如果婴儿吸吮乳头而没有含住乳晕,此时婴儿的舌头未挤压到储存乳汁的乳窦部位,吃不到奶汁,因而常常会哭闹,实际上是婴儿口腔与乳头没有衔接好。所以从外观上看,婴儿口腔正确的衔接具有以下现象:下颏接触乳房,口张大,下唇外翻,婴儿口上方露出的乳晕比口下方多。
衔接不良的现象为:
下颏不接触乳房,口张得大而向前噘,唇不向外翻,口上方露出的乳晕和口下方一样多。
正确的衔接可以保证有效的吸吮;相反,衔接不良时可造成无效吸吮,乳汁不能顺利排空,乳房膨胀,最终乳汁减少,同时也容易造成乳头皮肤破裂,引起继发细菌感染。 并喂一侧乳房,等完全吸空后再喂另一侧;下次喂奶时轮换一下,这样既能促使乳汁分泌,还能防止两侧乳房有大小。
吸吮完毕后把婴儿轻轻竖起,靠在母亲肩上,轻轻拍其背部,使胃内的空气排出,防止溢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