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春季腹泻怎么回事 感染病毒或细菌
宝宝春季腹泻怎么回事 感染病毒或细菌
在造成宝宝腹泻的各类病毒、细菌中,肠道轮状病毒是最为常见的病原,易致6月龄-7岁的宝宝发病。虽然由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被称为“秋季腹泻”,但冬春季发病率也不低,尤其在南方地区,冬春季往往是发病高峰期,要格外注意。
宝宝腹泻的原因
宝宝腹泻的原因:胃肠炎
胃肠炎在小孩中很常见,是胃和肠道出现的一种炎症,容易导致腹泻。引发胃肠炎的致病原多为病毒,最常见的是轮状病毒,好发于秋末冬初,因腹泻住院的宝宝中有一半是感染了这种病毒,如果你的宝宝腹泻,并伴有胃痉挛、呕吐、低烧,那很可能是胃肠炎造成的。
宝宝腹泻的原因:秋季腹泻
宝宝秋季发生的腹泻,一般为轮状病毒引起,每年10月份到次年2月份是轮状病毒腹泻发病高峰。轮状病毒在干燥、寒冷季节容易爆发。由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局部免疫力和肠道消化系统发育未完全成熟,容易感染轮状病毒而发生腹泻。
宝宝腹泻的原因:细菌感染
如果宝宝腹泻严重(有时伴有呕吐),同时,还出现腹痛、脓血便、发烧等现象,那往往是细菌(比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引起的。这种感染有些是可以自愈的,但有些也可能会非常严重(比如由半生不熟的肉类里含有的大肠杆菌引发的感染)。如果宝宝有上述症状,要马上带他去看医生。
各种细菌兴风作浪时,细菌性痢疾发病率会提高。通常表现为,宝宝在腹痛的同时,还会发烧达39℃甚至更高,大便次数增多,呈脓血便,腹泻前常有阵发性腹痛,肚子里咕噜声增多。由于腹泻次数多,体内电解质失调,宝宝脱水严重,皮肤弹性差,全身无力。
宝宝腹泻的原因: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感染也可能引起宝宝腹泻。比如贾第虫病(也叫“梨形鞭毛虫病”)就是由一种寄生在肠道内的、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寄生虫引起的。集体生活时寄生虫很容易传播,而且需要特殊药物治疗。所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更换尿布后勤洗手,是终止寄生虫感染传播的最好方法。
轮状病毒腹泻治疗的八个误区
误区一: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和痢疾一样。
事实:轮状病毒引发的腹泻的症状和痢疾、普通腹泻不一样,很容易混淆。
轮状病毒主要侵犯5岁以下宝宝,尤以6个月至两岁的宝宝多见。它多发生在秋冬季节,所以叫也叫秋季腹泻。它的主要症状是急性胃肠炎,表现为水样腹泻,伴有发烧、呕吐和腹痛;有些宝宝在出现消化道症状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腹泻物多为白色米汤样或黄绿色蛋花样稀水便,有恶臭,但不含血或黏液,这点明显有别于细菌性腹泻。腹泻每天十到数十次不等,由于腹泻严重常伴有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以及毒性代谢产物的释放增加,少数腹泻严重的宝宝可因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正确导致死于脱水及严重的并发症(肺炎、中毒性心肌炎等),病程一般可持续3~9天。还有些腹泻症状也很容易和轮状病毒腹泻混淆,后面的表格可以帮助你如何辨别。
误区二:轮状病毒引发的腹泻不会传染,所以宝宝生病期间还可以上幼儿园。
事实:轮状病毒有传染性,要做好预防。
轮状病毒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生病的宝宝的粪便中含有大量轮状病毒,易污染环境,有时可造成局部流行。另外,因照顾宝宝的人双手不干净,污染奶瓶、玩具、奶制品等造成的感染也很常见。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卫生,喂宝宝前认真洗手,宝宝的用具、玩具、餐具经常清洗消毒;生病的宝宝应家庭隔离7天,粪便及时用马桶冲掉,沾过粪便的马桶、尿布彻底消毒,用漂白粉浸泡15分钟,搅动一下,马上清洗干净。
误区三:宝宝感染了轮状病毒,用抗生素治疗就可以。
事实:抗生素帮凶,病毒更嚣张。
很多父母觉得,夏季腹泻多为细菌感染性腹泻,用惯了抗生素、杀菌药,所以秋季腹泻也不例外。其实抗生素对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无能为力,所以不要滥用抗生素治疗。研究表明,滥用抗生素不但不能治愈此病,还严重危害宝宝健康。除抗生素本身的毒副反应外,还可能导致二重感染。因为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皮肤粘膜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鼻、咽、肠道等处,都寄生着一定数量的细菌。这些数量繁多的细菌,与人体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有益无害。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往往使体内各处的敏感菌受到抑制,并使耐药菌乘机在体内繁殖生长,导致二重感染,反而会加重腹泻。只有当宝宝出现脓血便(多为合并痢疾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感染)时,医生才会主张使用敏感抗菌药物。如果用药48小时,病情未见好转,则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再考虑更换另一种抗菌药物。
误区四:宝宝腹泻要马上使用止泻药,药劲越强效果越好。
事实:滥用止泻药会伤到宝宝,腹泻时最好用微生态调节剂。
许多家长一见宝宝发生腹泻,就马上使用止泻剂,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因为发病初期,腹泻能将体内的致病菌和病毒以及它们所产生的毒素和进入胃肠道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减少对人体的毒害作用。此时如果使用强效止泻剂,无疑是闭门留寇。
宝宝腹泻时可以使用一些微生态调节剂帮宝宝保持肠道健康。人体中存在很多正常细菌,如双歧杆菌等,数量为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主要分布于肠道,是人体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如果正常细菌数量下降或比例失调,就会出现腹泻,腹泻又将进一步加重菌群失调。微生态制剂是以双歧杆菌为主的正常活菌制剂,口服后可促进正常菌群恢复而起到治疗腹泻的作用。像爱尔A、吗咪爱、培菲康、乳酶生、丽珠肠乐等对宝宝秋季腹泻治疗效果较好。
当然,如腹泻频繁,持续时间长且出现脱水症状者,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的前提下,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酌情使用止泻剂,像斯密达就是宝宝常用的止泻药。但有些止泻药不适合宝宝,比如痢特灵,——敏感性特别高,对宝宝潜在的威胁很大;易蒙停(洛哌丁胺)——5岁以下宝宝禁用;复方地芬诺酯(复方苯乙哌啶)——2岁以下宝宝禁用;药用炭——禁止长期用于3岁以下儿童腹泻或腹胀。
误区五:腹泻时少上宝宝吃饭和喝水,否则腹泻更严重。
事实:秋季腹泻护理的关键是给宝宝补充水分,所以不能让宝宝禁食禁水。
轮状病毒对宝宝最大的威胁是水和电解质就会大量流失。因为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目前没有什么特效药,所以在护理和治疗上,只能是补充水和电解质。据统计,秋季腹泻引起的脱水90%以上属于轻度和中度脱水,仅10%属于重度脱水。对急性腹泻并发轻中度脱水的宝宝,治疗首选高效又价廉的口服补液盐(ORS)。宝宝每腹泻一次,服ORS约50~100毫升,起到防止脱水的作用。口服补盐液呈粉状,应按说明配成水剂分次喝下。给宝宝喂口服补液盐水应该耐心,少量多次地喂,每2~3分钟喂一次,每次用勺喂10~20毫升;这样积少成多,约4~6小时即能纠正脱水。
如果宝宝有食欲,就应该继续喂养,母乳喂养的宝宝仍哺母乳;人工喂养的宝宝,应吃去掉乳糖的奶粉或1/2稀释牛奶;已添加辅食的宝宝可吃稀粥等。这样才能保证宝宝有充足的体力对抗疾病。
误区六:输液是最好的补水方法,所以宝宝得了秋季腹泻让医生输液就可以。
事实: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不一定要输液。
静脉输液只用于重度脱水,需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父母切不可随意向医生要求输液治疗。因为滥输液不仅会增加宝宝的痛苦和家长的经济负担,有时会发生输液反应,导致病情恶化。
误区七: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就可以100%预防秋季腹泻。
事实:轮状病毒分不同的类型,疫苗的有效率能达到60%~70%。
不是说宝宝服了这种疫苗父母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宝宝的抵抗力是不同的,抵抗力低下时,用了疫苗也可能会发生病毒感染。所以,平时的预防措施还是很重要的。另外一个原因,因为轮状病毒有不同的亚型,疫苗不可能覆盖所有的亚型,目前疫苗的覆盖率为60%~70%。这也是少数宝宝服用了疫苗后,仍患秋季腹泻的原因之一。
因为5岁以下宝宝感染率非常高,尤其是三岁以下宝宝,因此疫苗的接种期应该在四个月到三岁。三岁以下推荐每年服用一次,3-5岁的宝宝服用一次就行了。五岁以上的宝宝就不再推荐了。
误区八:秋季腹泻只发生在秋天。
事实:秋季腹泻在全年都可能发生。
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在9月到3月最容易出现,但不是秋季特有的。因为是轮状病毒在全年的任何一个月份都有可能出现,所以有很多宝宝在夏天也会被感染。父母不要放松警惕,一但宝宝出现腹泻,最好先带着大便到医院化验,才能知道是哪种腹泻,好对症护理。
宝宝春季腹泻的几个方面
春天天气多变,气温忽上忽下,是小儿腹泻的高发季节。三元妈妈提醒:轻度的腹泻会造成宝宝胃口、睡眠等不适,严重的腹泻甚至会危及生命,“宝宝无小事”,父母要正确对待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是最常见的儿科疾病之一,好发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分为非感染性和感染性。非感染性腹泻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喂养不当,如一次进食过多,或突然改变食物品种,或对某些食物过敏,都可引起消化功能的紊乱。二是气温变化较大,忽冷忽热,影响胃肠道功能。三是肠道内双糖酶缺乏。而对于感染性腹泻,则以轮状病毒为最常见。
宝宝春季腹泻的原因:
患感冒
专家说,宝宝腹泻可能是因为感冒了。在宝宝患感冒时常伴有腹泻症状,因此,只要从根本上把造成腹泻的罪魁祸首——感冒治好,腹泻也就自然而然地痊愈了。如果担心宝宝会出现脱水症状,应适当给予口服补液。
喂养不当
如果爸爸妈妈给新生儿喂食的奶粉过浓、奶粉不适合、奶粉中加糖、奶液过凉、或过早添加米糊等淀粉类食物,都容易导致新生儿积食,从而引起宝宝腹泻。这时候宝宝主要表现为腹泻,大便含泡沫,带有酸味或腐烂味,有时混有消化不良的颗粒物及黏液。常伴有呕吐、哭闹。三元妈妈提醒要纠正不科学的喂养方法。若症状不能改善,应到医院接受治疗。
生理性稀便
在给宝宝腹泻下定义以前,首先应考虑宝宝是否真正得了“腹泻”。由于正常新生儿的肠道功能尚未健全,不同喂养方式的宝宝大便性状也存在明显区别,因此,当宝宝出现大便次数多及稀便等“腹泻”表现时,可能还无法断定宝宝得了“腹泻”。如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每天大便可多达7-8次,甚至10-12次,大便通常较稀薄,如果宝宝精神好,吃奶好,体重增长正常,就不必担心。当然,对于人工喂养的宝宝,如每天大便5次以上,或大便中出现像鼻涕状的黏液,或含大量的水分,应及时找专家检查治疗。
病毒或细菌感染
三元妈妈指出,因病毒或细菌感染而造成的腹泻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肠道轮状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2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最多,尤其是6个月-7岁的婴儿。传染性很强,能在家庭、幼托及儿科病房流行。发病时伴有呕吐发热,若不及时处理可出现脱水症状,因此要格外注意。
对奶粉过敏
三元妈妈专家称,100名婴儿中有2-7名会对奶粉蛋白质过敏,这种症状多出现干2-3个月的婴儿。有遗传性过敏体质的新生儿更容易产生对奶粉蛋白质的过敏症状。一般婴儿发生奶粉过敏的话在使用牛奶或奶粉喂养后有难治性、非感染性腹泻超过两周,大便可混有黏液和血丝,伴随皮肤湿疹、荨麻疹、气喘等症状。这种情况要根据医生的处方给新生儿喂食特殊的奶粉。
怎么预防宝宝春季腹泻:
避免长期滥用抗生素。
合理喂养,添加辅食应逐步进行。 3、提倡母乳喂养,避免夏季断奶。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食前便后洗手,做好食品、食具消毒。
秋季宝宝腹泻的原因 病毒感染
秋季腹泻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轮状病毒感染。轮状病毒一般都随着污染的食物与水进入宝宝的消化道。所以人工喂养的宝宝,要注意餐具的消毒与食物的清洁。
秋季腹泻预防的误区
到多,由稀到浓地循序渐进。
宝宝秋季腹泻的认识误区
● 误区1:是菌痢或由细菌引起的腹泻。正确认识:罪魁祸首是轮状病毒。
● 误区2:宝宝饮食不干净造成的,没有传染性。 正确认识: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可有效预防
● 误区3:秋季腹泻不是传染病,没有疫苗 。正确认识:宝宝秋季腹泻有疫苗,是计划外疫苗,需自费。
●误区4:腹泻往往是由细菌引起的,应使用抗生素治疗 。正确认识:秋季腹泻是病毒引起的,使用抗生素无效,反而造成不良后果
● 误区5:宝宝泻得太厉害,用止泻药可以止泻 。正确认识:止泻药副作用大,对婴幼儿有毒害
● 误区6:宝宝腹泻,止泻、禁食(或补充营养)很重要 。正确认识:孩子脱水重,需要及时补液
夏日严防宝宝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病
炎炎夏日,是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病的高发季节,小儿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过期变质的食品是引发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病的主要原因,感染性腹泻细菌感染约占10-15%。作为父母和儿科医生,应该熟悉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病的致病菌与预防方法。
常见致病菌及临床表现
夏季引起细菌性感染性腹泻常见的病原菌是,致病性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毒素等。因不同地区气候条件、食物构成、人员易感性等因素的不同,地区与国家的流行病的发病情况可能有所差异。
大肠杆菌性肠炎 吃了被大肠杆菌污染的蔬菜、肉食、海产品、自来水、冷饮、水果、乳制品等而引起。主要表现为腹泻,黄色蛋花样便、量多,随病情发展可出现发热、呕吐、食欲不振、腹痛等,甚至出现粘液血便、里急后重等,与菌痢相似。 细菌性痢疾 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污染食物、饮水而经口传染,还可通过手、苍蝇而传播。通常起病急剧,先是畏寒发热、恶心呕吐,后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耶尔细菌性肠炎 也叫冰箱性肠炎。耶尔细菌广泛于牛奶、肉类、鱼、禽以及蔬菜等许多食物中,在零下4℃以下的低温下生长繁殖。耶尔细菌性肠炎和普通肠炎症状相似,但腹痛、腹泻更为严重。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毒食品种类多,包括肉、鱼、蛋及其制品。此外,剩饭、糯米糕及凉粉等米面制品引起的中毒事件也时有报道。主要症状为腹泻,大便有腥臭味,水样,黄或暗绿色,粘液较少,少数有血便。常有中毒症状如发热,呕吐等。预防金葡菌应在低温及通风环境下储存食品,隔顿食物食用前需彻底加热。金葡菌较为耐热,需80℃加热30分钟才能被杀死。
如何防治细菌性腹泻
治疗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病合理应用抗生素是必须的。预防,除了避免“病从口入”之外,加强免疫力及建立肠道菌群平衡也是抵御致病菌侵袭的一种方法。益生菌制剂能够增加肠道有益菌数量,利用占位效应及生物活性物质来抑制致病菌的感染,具有良好的防护效果。有研究表明,益生菌对细菌性腹泻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此外,益生菌对已经发生的腹泻还可以起到治疗作用。研究证明在常规方法基础上双岐杆菌、蒙脱石散、山莨菪碱三者联合治疗婴幼儿感染性腹泻,较常规疗法的有效率明显提高。Heplant好高益生菌粉,每袋产品中添加 80 亿活性益生菌,采用微囊专利保护,快速补充肠道有益菌群。抗生素在杀灭病菌的同时,也会损伤有益菌群,使人体体内的菌群失调,容易导致腹泻和便秘,并影响人体的营养吸收和免疫功能。宝宝爱吃饭,麻麻少担心。
预防宝宝春季拉肚子的策略
到了春天,有很多宝宝出现拉肚子的现象,多是3-5岁的孩子,急坏了爸爸妈妈。那么,宝宝春季为什么会拉肚子呢?
宝宝春季为什么会拉肚子?
1、患感冒
专家说,宝宝腹泻可能是因为感冒了。在宝宝患感冒时常伴有腹泻症状,因此,只要从根本上把造成腹泻的罪魁祸首--感冒治好,腹泻也就自然而然地痊愈了。如果担心宝宝会出现脱水症状,应适当给予口服补液。
2、喂养不当
如果爸爸妈妈给新生儿喂食的奶粉过浓、奶粉不适合、奶粉中加糖、奶液过凉、或过早添加米糊等淀粉类食物,都容易导致新生儿积食,从而引起宝宝腹泻。这时候宝宝主要表现为腹泻,大便含泡沫,带有酸味或腐烂味,有时混有消化不良的颗粒物及黏液。常伴有呕吐、哭闹。专家提醒纠正不科学的喂养方法。若症状不能改善,应到医院接受治疗。
3、生理性稀便
在给宝宝腹泻下定义以前,首先应考虑宝宝是否真正得了“腹泻”。由于正常新生儿的肠道功能尚未健全,不同喂养方式的宝宝大便性状也存在明显区别,因此,当宝宝出现大便次数多及稀便等“腹泻”表现时,可能还无法断定宝宝得了“腹泻”。如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每天大便可多达7-8次,甚至10-12次,大便通常较稀薄,如果宝宝精神好,吃奶好,体重增长正常,就不必担心。当然,对于人工喂养的宝宝,如每天大便5次以上,或大便中出现像鼻涕状的黏液,或含大量的水分,应及时找专家检查治疗。
4、病毒或细菌感染
专家指出,因病毒或细菌感染而造成的腹泻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肠道轮状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是秋冬季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由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约占秋冬季节小儿腹泻的70%-80%,所以人们常把它称作秋季腹泻。2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最多,尤其是6个月-7岁的婴儿。传染性很强,能在家庭、幼托及儿科病房流行。发病时伴有呕吐发热,若不及时处理可出现脱水症状,因此要格外注意。
5、对奶粉过敏
专家称,100名婴儿中有2-7名会对奶粉蛋白质过敏,这种症状多出现干2-3个月的婴儿。有遗传性过敏体质的新生儿更容易产生对奶粉蛋白质的过敏症状。一般婴儿发生奶粉过敏的话在使用牛奶或奶粉喂养后有难治性、非感染性腹泻超过两周,大便可混有黏液和血丝,伴随皮肤湿疹、荨麻疹、气喘等症状。这种情况要根据医生的处方给新生儿喂食特殊的奶粉。
专家:该怎么预防宝宝拉肚子呢?
如果宝宝拉肚子,尽量多饮用“口服补液盐”以补充糖盐和水分,完全没有必要口服或静脉注射抗生素,饮食以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不必刻意限制饮食。还可以口服肠道黏膜保护剂,止泻药物,同时还可以口服乳酸菌活性剂和双歧杆菌制剂等,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抑制引起肠道疾病的病原菌,保护肠道。
预防宝宝拉肚子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
2、合理喂养,添加辅食应逐步进行。
3、提倡母乳喂养,避免夏季断奶。
4、加强食品卫生与水源管理。
5、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食前便后洗手,做好食品、食具消毒。
怎样预防秋季腹泻 注射疫苗
秋季腹泻感染最多的就是轮状病毒,目前已经有这类病毒的疫苗了,老年人、孕妇以及小孩等高危险人群建议去医院注射轮状病毒疫苗,这类人只能通过这种被动免疫的方法来预防秋季腹泻。
宝宝细菌感染腹泻怎么办呢
治疗原则:继续进食,合理调配,维持营养;迅速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控制肠道内外感染;对症治疗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避免滥用抗生素。
1.饮食治疗
(1)继续母乳喂养,鼓励进食。
(2)人工喂养儿年龄<6个月者,可继续喂养日常食用的奶或奶制品;>6个月者给予平日习惯的日常饮食(如粥、面条、烂饭等,可给一些新鲜水果汁或水果以补充钾),避免不易消化食物。
(3)腹泻严重或呕吐严重者,可暂禁食4~6小时,但不应禁水。禁食时间≤6小时,应尽早恢复饮食。
2.液体治疗
(1)预防脱水从患儿腹泻开始,就给口服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母乳喂养儿应继续母乳喂养,并且增加喂养的频次及延长单次喂养的时间;混合喂养的婴儿,应在母乳喂养基础上给予ORS或其他清洁饮用水;人工喂养儿选择ORS或食物基础的补液如汤汁、米汤水和酸乳饮品或清洁饮用水。建议在每次稀便后补充一定量的液体(<6个月者,50ml;6个月~2岁者,100ml;2~10岁者,150ml;10岁以上的患儿能喝多少给多少)直到腹泻停止。